临江村地处凤冈县城南18公里,距进化镇街上5.5公里,行政区面积36.4平方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全村辖32个村民组,总户数1485户,人口6353人。村总支下设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点15个。有党员154名,其中妇女党员38名,35周岁以下党员45名。
有机水稻,有机茶叶、有机烤烟是临江村的三大支柱产业,现有新老茶园6200余亩,烤烟1200亩;临江有机优质大米享誉全省,有机水稻基地3000余亩;有机优质大米加工厂一间;畜牧水产等太子参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渔业养殖场4个,野生杨梅500余亩,折耳根种植基地5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余元。
近年来,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五大体系、五大提升”的要求,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党建工程创建,严格按照县委“三强四建五服务”的创建要求,以“三化五能”党建工程为载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临江村经济社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2008年列为全县茶叶核心村,同时被评为市级巾帼示范村。
随着临江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在临江村街子组、白江组,有部分村民自发组建起了秧歌队、文艺演出队,每逢过年过节,举办活动,有农户办理酒席时,这些表演队都热情为村组群众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涉及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社会维稳、计划生育、党的富民政策,以及农业科技、道德风尚等。受到了各位农民的欢迎。
文艺演出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又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为服务群众需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临江村街子组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桂花树,树干高10余米,树冠直径约8米,既是一道好看的风景,又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这棵桂花树相传植于元代,被人们敬为神树,以前逢年过节,人们都到这里来烧香焚纸挂红带,树根部受到一定损坏。后来,为了保护古树,村民们商议不准再在树下烧香焚纸挂红带,修公路的时候也是绕行避开古树。2007年,凤冈离退休老干部白谦、胡汉中和当地党员群众捐资硬化了树下方的地面,并修建护栏保护古树,成了过往行人和附近村民乘凉休息的好地方。
九龙水库座落于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距离临江村委会1.5公里,距离进化街上7公里。水库始建于1972年。该水库与溶洞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人畜饮水、灌溉、水产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
水库大坝前面就是一条100多米长的天然溶洞,溶洞面积800多平方米,而且目前仍在生长发育。洞内景观形态之美,洞中有洞,类型齐全,形态各异。洞顶常年有一股清泉从上潺潺而下,气势磅礴,令人神往。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整个库区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县城3摄氏度,是一处绝佳避暑胜地,身处其中,恍如置于人间天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7101 | 564200 | -- | 查看 临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进社区 |
前进社区距凤冈县城22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5亩(其中田1000.5亩、土390亩,森林覆盖率68%)。 社区共辖8个村民组, 726户,2763人。社区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47名党员(2010年6月截止)。经济主要以水稻、畜牧、太子参、茶叶、烤烟为主,建有王来君有机茶园党员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3550元。 为更好地丰富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增强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培育一流的社区文化,大力构建和谐社区,进化镇前进社区两委自2011年始,就把强化社区文体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狠抓落实,目前,前进社区已掀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文体活动热潮。 2011年春节期间,社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一万多元策划了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并动员街道居民家家挂起红灯笼,并组织镇、社区干部为居民免费书写春联,还举办了猜灯谜、蓝球赛等活动。 今年, 在帮扶单位县直属工委、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社区办公楼前空闲场地,修建了社区文体广场。以0员姚昭会为骨干的舞蹈爱好者,组织起街道妇女,在电影院和社区文体广场两个场地,跳起了广场舞。每当傍晚时分,在音乐的节拍下,妇女们翻跹起舞,已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前进社区有着丰富的杨梅资源,以新文组老同志田宗玉主办的鸳鸯塘有机杨梅山庄为龙头的有机杨梅产业在2002年建军园以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每年前来此处参观品尝有机杨梅的客人络绎不绝,我们热切欢迎远方的你在杨梅满山坡的六月前来前进社区----鸳鸯塘有机杨梅山庄作客,品尝我们的杨梅是否与众不同。。。。。。。。。 |
沙坝村 |
沙坝村位于进化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28个村民组,4087人,有党员86人,两个便民服务点,一个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两个农家书屋,主要产业有烤烟、太子参、金银花、魔芋等,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其丰富的水资源,是野生娃娃鱼天然栖息地,有响水岩古银杏群,为沙坝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
黄荆村 |
黄荆村位于凤冈县南面,距县城21公里,252县道线穿村而过,村辖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人,25个村民组。全村1187户,总人口4855人,耕地面积5271亩,其中田3617亩,土1654亩。 近年来,在进化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帮扶科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村支两委”带领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紧紧依靠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村以烤烟、太子参、畜牧、茶叶、优质水稻为主要产业,全村实现茶叶面积2500亩,中科烟600亩,生态烟种植200亩,有机水稻200亩,全村人均年收入3270元,全村人民基本到达小康水平。 优美清雅的乡村容貌,干净的、漂亮的农家院落,一幢幢漂亮的民居,走进黄荆村新农村建设的村寨,现代新农村文明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今年,黄荆村按照“突出重点区域、集中连片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的要求,着力打造“大坪”市级示范带,在进化镇黄荆村大坪组,随处可见黔北民居建设所带来的农村新变化。 进化镇黄荆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这是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好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进化镇黄荆村农村处处都呈现农家别墅入画的乡村美景。 |
熊坪村 |
熊坪村距凤冈县城33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20亩(其中田3295.9亩、土1524.1亩,森林覆盖率78%)。全村辖21组,1000户,4075人。村党总支辖4个党总支部,90名党员(2012年4月截止)。经济主要以水稻、太子参、畜牧、烤烟为主,建有现代烟草、党员教育示范户8个,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000元。 熊坪村按照市委提出的“五大体系”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五大提升”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强、四建、五服务”创建要求,坚持“四化”创建标准,开展“三支一扶”活动,拓展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进一步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创建了熊坪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点。 |
中心村 |
中心村位于凤冈县城南27公里处,进化镇南面,全村辖33个村民组,1283户,5475人,总面积24平方公里。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包括有机水稻、茶叶、烤烟,中药材太子参等。村两委立足村情,规划提出了“树中心形象,造中心业绩,富中心民众”的发展目标,凝聚广大村民的力量,全村上下形成了“粮油稳村、烟畜富村、茶叶强村、有机扬村、环境美村、依法治村”的发展共识。大力发展猪—沼—稻(茶)循环农业模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全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
大堰村 |
大堰村地处进化镇东南面,距政府4.5公里,全村总面积24.4平方公里;全村辖14个村民组,37个村民小组;全村1352户,人口5688人,有耕地面积6482.24亩,村总支干部5人,村委会7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支部,党员135名,全村设党员服务点15个,农村经济主要以烤烟、畜牧、茶叶及特色产业太子参中药材,烤烟1930亩,其中科技烤烟示范基地1300亩,组建1个烤烟专业合作社和1个金银花合作社,烟水配套工程1处,茶叶1700亩,人畜安全饮水6处;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3000元,村级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碳酸钡厂引资8000万元,创造工业带动新型农业发展,艾坝现代烟厂建设引资3000万元,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近年来,在县、镇党委及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党建工程,围绕市委提出的“五大体系、五大提升”的要求,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拓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县委提出的“三强、四建、五服务”的创建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三化五能”工程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大堰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
临江村 |
临江村地处凤冈县城南18公里,距进化镇街上5.5公里,行政区面积36.4平方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全村辖32个村民组,总户数1485户,人口6353人。村总支下设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点15个。有党员154名,其中妇女党员38名,35周岁以下党员45名。 有机水稻,有机茶叶、有机烤烟是临江村的三大支柱产业,现有新老茶园6200余亩,烤烟1200亩;临江有机优质大米享誉全省,有机水稻基地3000余亩;有机优质大米加工厂一间;畜牧水产等太子参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渔业养殖场4个,野生杨梅500余亩,折耳根种植基地5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余元。 近年来,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五大体系、五大提升”的要求,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党建工程创建,严格按照县委“三强四建五服务”的创建要求,以“三化五能”党建工程为载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临江村经济社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2008年列为全县茶叶核心村,同时被评为市级巾帼示范村。 随着临江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在临江村街子组、白江组,有部分村民自发组建起了秧歌队、文艺演出队,每逢过年过节,举办活动,有农户办理酒席时,这些表演队都热情为村组群众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涉及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社会维稳、计划生育、党的富民政策,以及农业科技、道德风尚等。受到了各位农民的欢迎。 文艺演出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又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为服务群众需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临江村街子组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桂花树,树干高10余米,树冠直径约8米,既是一道好看的风景,又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这棵桂花树相传植于元代,被人们敬为神树,以前逢年过节,人们都到这里来烧香焚纸挂红带,树根部受到一定损坏。后来,为了保护古树,村民们商议不准再在树下烧香焚纸挂红带,修公路的时候也是绕行避开古树。2007年,凤冈离退休老干部白谦、胡汉中和当地党员群众捐资硬化了树下方的地面,并修建护栏保护古树,成了过往行人和附近村民乘凉休息的好地方。 九龙水库座落于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距离临江村委会1.5公里,距离进化街上7公里。水库始建于1972年。该水库与溶洞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人畜饮水、灌溉、水产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 水库大坝前面就是一条100多米长的天然溶洞,溶洞面积800多平方米,而且目前仍在生长发育。洞内景观形态之美,洞中有洞,类型齐全,形态各异。洞顶常年有一股清泉从上潺潺而下,气势磅礴,令人神往。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整个库区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县城3摄氏度,是一处绝佳避暑胜地,身处其中,恍如置于人间天堂。 |
红安村 |
红安村地处凤冈县进化镇东北部,毗邻何坝乡水河村、船头村。全村所辖面积为16平方公里,其中田2600亩,土3500亩。 前几年,红安村25个村民组仅有的几条路都是坑坑洼洼,运输不便,生活物资难以运进,农产品难以销售,严重制约了红安村的经济发展。2010年底,“一事一议”奖补入组硬化路项目落实到进化镇后,县交通局、进化镇党委、政府选择在条件最艰苦、交通最不便的红安村落实项目。村支两委积极制定措施,明确奖补范围和标准,组织村民民主议事决策,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捐资,红安村组组通水泥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硬化公路22公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