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聊城 >> 东阿县 >> 牛角店镇

牛角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牛角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牛角店镇简介

  牛角店镇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隶属聊城市东阿县管辖,全镇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辖83个行政村,人口 5万6千人。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城镇建设中心镇。
   牛角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到京沪铁路济南站45公里,西至京九铁路聊城站35公里,北距济邯铁路、济聊高速、105国道各15公里。全镇道路四通八达,齐南、聊牛、茌牛三条省道在此交汇,村村实现通公路,境内有两处大型黄河浮桥,可直达铁路、高速以及济南、青岛、泰安等大中城市。从牛角店镇出发到高速公路仅15分钟的路程,乘车到火车站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乘车到飞机场仅需1个半小时的路程。
   全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黄河冲积平原,从西南向东北落微倾斜。牛角店镇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分,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平均606.4毫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190天,主要盛产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谷子、高粱等农作物,近年来,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桑蚕、保护地蔬菜、牧草、丰产林以及畜牧养殖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达到了一定规模。
   牛角店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山东省七大优质水源地之一。牛角店镇地下300米属于奥陶系岩石层,它是泰山的余脉,在牛角店镇区形成了巨大的裂隙,丰富的地下水赋予在第三系淡水泥灰层、锶型石灰岩中,锶离子源源不断融入其中。经过多年实地勘测,该地下水先后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被山东省地质试验研究院命名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山东省天然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通过大量水样检测证明,该矿泉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长期饮用,治病防病,益于健康。
   牛角店镇东临黄河,是东阿县境内沿黄距离最长的乡镇,其中镇区居民4221户,16116人,面积4平方公里,相传牛角店原名尹庄店,始建于元朝末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因有“苕瓜打金牛”的传说,而易名牛角店,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戏种“王皮戏”的起源地。牛角店镇商誉远近闻名,自古就有“不知平阴县,都知牛角店”之称誉,它是辐射周边县市百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66.5平方公里 371524102 252000 0635 查看 牛角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牛角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牛角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铜城街道

   铜城街道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下辖的一个街道。辖曲山社区、香山社区、艾山社区、凌山社区、鱼山社 区、琉璃井社区、位山社区等7个社区,辖王海村、东关村、南关村、中街村、郑于村、西关村、大秦村、张大人集村、李堂村、王宗汤村、南张村、宋楼村、马庄村、崔庄村、耿集村、迟庄村、耿庄村、兴隆屯村、曹庄村、东堂村、西堂村、水坡村、杜庄村、郑屯村、中屯村、前屯村、华庄村、大店村、肖屯村、刘庄村、庄科村、曲集村、井杨村、朱集村、刘墩村、芦庄村、王庙子村、郭庄村、孙庄村、张庄村、王庄村、贺庄村、黄屯村、解庄村、艾山村、王道口村、汝道口村、张道口村、孙道口村、前张村、香山村等51个行政村,人口7.6万人,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795个,个体工商户4534个。街道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大力发展服务业,全街道服务业经济呈现一片良好势态。现有规模以上贸易企业25家,2010年服务业销售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46.5%,上交税金0.28亿元,同比增长41.6%,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41.2%。   -   经济发展   铜城街道为全街道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铜城街道党委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 署,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服务业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充分利用铜城的地理优势,坚持品牌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产业。街道商贸流通业繁荣兴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形成了以商业街为首的批发零售一条街,铜鱼路的摩托车、电动车专卖一条街,府前街大型农贸市场、环球商场批发零售商贸区等;先后有像香江物流、顺达物流、佳运物流、佳吉物流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在铜城街道落脚,并形成了以老聊滑路为载体的物流企业一条街。有像恒源广场、天天购物广场、大喜润超市、百团家电、利群农资有限公司等大型商贸企业;有像百福楼、金阳酒地、东贸大酒店、大世界肥牛城等规模餐饮业。仅此2010年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9.3%,住宿餐饮0.46亿元,同比增长58.6%,就业人员2.22万人,同比增长18.1%。   -   社区建设   立足本地实际,抓住环境优势,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铜城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居住环境适宜,有着丰厚的招商 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落户铜城,像东盛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盛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并形成多处宜居小区,像盛世华府小区,青华博园小区等。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有王海小区、郑于小区、西堂村南郊美景家园、大店村铜鱼路仿古门市一条街等。仅此2010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27.5%,解决就业0.8万人,同比增长31%。如今崔庄村住宅小区、马庄村住宅小区、大秦村住宅小区的建设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又有很大促进,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品味,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街道交通枢纽。因此像第七运输队、第八运输队、第九运输队、第十九运输队、翔宇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落户铜城,加快了物流和人员流动的频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   社会事业   强抓机遇,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稳妥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仅限于现在的服务业模式已 不适应当今社会需求,铜城街道审时度势,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从2008年起铜城街道成立了东阿县洛神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服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了创业基地孵化器作用,使多家企业发展壮大,并且成为东阿县的支柱企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服务”采取百名招商员,百日招商活动进行招商,特别是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发展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从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上逐步完善物流、金融、商贸、科技服务等生产0业;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体育等民生0业;逐步完善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保护、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社会事业。[1]  

新城街道

  新城街道位于山东聊城东阿县。下辖:   371524002200 122 北关村委会   371524002201 122 前王村委会   371524002202 122 崔赵村委会   371524002203 122 鲁庄村委会   371524002204 121 茄李庄村委会   371524002205 122 大王村委会   371524002206 122 西候村委会   371524002207 122 小周村委会   371524002208 220 大周村委会   371524002209 122 小刘庄村委会   371524002210 122 沈庄村委会   371524002211 220 赵徐村委会   371524002212 220 卜庄村委会   371524002213 220 洼李村委会   371524002214 220 宋庄村委会   371524002215 220 傅庄村委会   371524002216 220 郭家洞村委会   371524002217 220 刘明吴村委会   371524002218 220 戴家井村委会   371524002219 220 张八村委会   371524002220 220 刘道人堂子村委会   371524002221 220 北贺庄村委会   371524002222 220 贾庄村委会   371524002223 122 刘坑村委会   371524002224 122 杨庄村委会   371524002225 122 大赵村委会   371524002226 220 卓庄村委会   371524002227 122 郭前村委会   371524002228 122 郭北村委会   371524002229 220 张汉吴村委会   371524002230 220 朱庄村委会   371524002231 220 东王集村委会   371524002232 220 西王集村委会   371524002233 220 后王集村委会   371524002400 121 科技工业园居委会   371524002401 121 阿胶社区居委会   371524002402 121 广场社区居委会   371524002403 121 曹植公园社区居委会   

刘集镇

  刘集镇位于东阿县西南20公里处,距聊城市区35公里。西距京九铁路聊城站30公里,东距省城济南飞机场90公里,距-60公里,北距济聊高速35公里。全镇紧临黄河,沿黄线长达9公里,全国著名的南水北调穿黄涵洞位于该镇位山村,位山村还是“引黄济津”、“引黄入卫”干渠的渠首。省级公路齐南路、市级公路聊位路横贯全镇,池中路、关顾路、临黄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30公里,辖85个行政村,共10800户,总人口70400人。镇内土质多为沙质土壤。从位山大闸分出东西2条引水干渠,1号、2号、5号沉沙池位于镇内,有郎营沟、孙牛沟、马安沟、四新沟和旧城干渠、大林崔干渠和陶庄支渠等,水利条件便利。全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明充足,降雨充沛,适于粮、棉、果、花生、菜等作物生长。    历史述要:刘集镇是东阿县人口、面积第一大镇,山东省中心镇。民国初划为刘集区,1940年东阿抗日民主政府在葫芦头村建立后划为实验区。曾为地、县党政军机关驻地。1947年划归徐翼县,1949年归属东阿县。1958年划归寿张县,1961年复归东阿县,1984年改镇。2001年由刘集、关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2005年,刘集镇辖刘集、杨庄、孙郭、柳合束、谭庄、官庄、关山、苫山、堤口、娄营10个管区。民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素有“武术杂技之乡”美誉。建国初期,全县8个杂技艺术团体,其中3个出自刘集镇,杂技艺人遍布全国许多省市。文物资源丰富,1989年10月发现战国时期墓葬,出土一批有价值文物。苫山又称“苫羊山”,旧时为东阿县重点名胜之一,旧志载有“苫羊八景”。兵部侍郎李仁科举山东乡试第一,其孙李濠著有《苫羊志》一部,记述了该地风土景物。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净觉寺建于元代,现保存较为完整。2001年以来中国佛教协会派驻僧员长驻该寺,并投资进行修复完善,使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国民经济概况:刘集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及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服务为宗旨,以“富民、兴镇、强财政”为目的,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鼓励、引导、扶持镇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牛角店镇

  牛角店镇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隶属聊城市东阿县管辖,全镇总面积166.5平方公里,辖83个行政村,人口 5万6千人。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城镇建设中心镇。    牛角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到京沪铁路济南站45公里,西至京九铁路聊城站35公里,北距济邯铁路、济聊高速、105国道各15公里。全镇道路四通八达,齐南、聊牛、茌牛三条省道在此交汇,村村实现通公路,境内有两处大型黄河浮桥,可直达铁路、高速以及济南、青岛、泰安等大中城市。从牛角店镇出发到高速公路仅15分钟的路程,乘车到火车站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乘车到飞机场仅需1个半小时的路程。    全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黄河冲积平原,从西南向东北落微倾斜。牛角店镇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分,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平均606.4毫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190天,主要盛产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谷子、高粱等农作物,近年来,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桑蚕、保护地蔬菜、牧草、丰产林以及畜牧养殖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达到了一定规模。    牛角店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山东省七大优质水源地之一。牛角店镇地下300米属于奥陶系岩石层,它是泰山的余脉,在牛角店镇区形成了巨大的裂隙,丰富的地下水赋予在第三系淡水泥灰层、锶型石灰岩中,锶离子源源不断融入其中。经过多年实地勘测,该地下水先后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被山东省地质试验研究院命名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山东省天然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通过大量水样检测证明,该矿泉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长期饮用,治病防病,益于健康。    牛角店镇东临黄河,是东阿县境内沿黄距离最长的乡镇,其中镇区居民4221户,16116人,面积4平方公里,相传牛角店原名尹庄店,始建于元朝末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因有“苕瓜打金牛”的传说,而易名牛角店,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戏种“王皮戏”的起源地。牛角店镇商誉远近闻名,自古就有“不知平阴县,都知牛角店”之称誉,它是辐射周边县市百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  

大桥镇

  东阿县大桥镇位于黄河下游,东阿县东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沿黄34华里,105国道横贯东西,黄河大桥扼京、津、晋、冀、鲁、豫之咽喉,享有聊城“东大门”之称。    大桥镇辖31个行政村,2.1万人口,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土地肥沃,有金堤、巴公河、中心河、郭口干渠穿过,排灌方便,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水资源丰富、洁净,富含多种矿物质,“黄龙岩”纯净水产于该镇。近年来,大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围绕“富民强镇”这个中心,以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和黄金梨基地建设为总抓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镇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乃至全市名列前矛。上半年1至6月份全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完成912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200万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76%、60%;实现财政收入210万,占预算117.3%,同比增长246.3%;实现工商税收451万元,占预算111.9%,同比增长306.3%。    200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新引进民营企业5家,其中:东阿兴桥运输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开业以来已实现税收45万元,东阿金泉橡塑有限公司已投入生产,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利用东昌焦化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煤焦油的优势,新上年加工能力4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基建工程已投入50万元,预计年底全部竣工投产。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600万元,税金80万元。鑫华玻璃包装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挂靠东昌焦化有限公司,利用其煤气资源生产新型医用玻璃包装瓶,年产1亿支,该项目自今年元月份开工建设,部分设备正在安装,预计八月份正式投产,计划明年二期扩建,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税500万元;腾鑫特种钢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转产筹建的国家推行的热连轧式生产线,改建厂房已建设完工,设备正在调试中,计划八月份竣工投产,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创利税1800万元。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今年投资500万元新上制钉设备年产五金件达2000吨,目前设备陆续到位,部分设备正在安装之中,预计九月份即可投产,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高集镇

  高集镇位于东阿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地处东阿、茌平、齐河三县交界处,东连牛角店镇,南邻姚寨镇,西面与茌平乐平镇相连,北面与德洲齐河仁里镇连接。高集镇因镇政府驻地而得名,具有悠久历史。高集镇曾名三全镇、三家店,高姓明初迁此后,始称高集。1984年始称高集乡,1996年,撤乡设镇,始称高集镇。全镇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1人,耕地面积7.2万亩。2005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5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    基础设施完善。东距济南市70公里,西连105国道,北依济馆高速公路,南通平阴黄河大桥,镇内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光缆通讯、数字传输、国际互联网广泛应用,通讯便捷。境内有3.5KV变电站一座,电力充足。三纵四横城区框架全面完成,配套设施健全。    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2.43亩,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健全,排灌便利,适宜大规模农业开发。现有优质桑园750亩、丰产林3万亩、各种蔬菜1300亩、畜牧养殖小区21个。以林业、畜牧、蔬菜为主导,多业并举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占地500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工业园一处,大中小企业52家,主要行业有特殊钢、面粉、建材、羊毛衫、食品加工、农机配套、防纱等,从业人员7000人,2005年工业总产值2.1亿元,民营经济税收突破400万元。    高集是一块充满生机活力和未来希望的热土,我们诚挚希望国内外朋友来高集投资兴业,共创未来。.  

姜楼镇

  姜楼镇位于东阿县西南12公里,现辖35个行政村,6900户,2.8万人,4.8万亩耕地,55平方公里。除省道324线齐南路穿镇而过外,县级道路单王路、关古路横贯全镇西、南。全镇林木葱绿,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现存东汉古墓、宋元武当庙、清御敕节孝坊等景观点缀其间,是“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聊城市经济发展十五强乡镇”。2005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2亿元,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1亿元。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9.5亿元。工商税收3205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520万元,增长94.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招商引资1.4亿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60元,增长22%。在全市强乡镇综合考核中,2003年位于第3名,2004年列第4名,2005年列第2名。    农业情况。形成了“丰产林、蔬菜、瓜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共发展丰产林23000亩,蔬菜大棚2000亩,黄金梨、丰水梨、绿宝石等林果3000亩。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如“东升”西洋南瓜、“东映红”西红柿、“东寺”三水梨、“邓庙”水桃、“咸集”洋香瓜、“鲁青”樱桃、“赵陶” 硬池藕、“徐楼”葡萄、“王小楼”牛蒡等等,规模由小变大,竞争力越来越强。    先后投资3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鲁青园艺研究所合作创办了占地80亩的育苗基地,每年可供应优质种苗1000万株,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项目――京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日加工蔬菜达30吨,能够生产茄干、胡萝卜干、豆角干、黄白干等绿色蔬菜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已建起各类综合养殖小区85个,带动起畜牧养殖大户1000多个。如王小楼格瑞良种猪场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30亩,养殖规模2000头。    该镇先后被国家、省、市、县命名为“全国民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委”、“山东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明星乡镇”、“全市财源建设先进乡镇”、“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市老年工作先进乡镇”以及“双拥先进乡镇”、“精神文明乡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鲁西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姚寨镇

  姚寨镇位于聊城市东阿县东北部,省道齐(河)南(乐)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辖55个行政村,3.4万人,7万亩耕地。近几年来,姚寨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努力保持社会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到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8元,与2004年相比,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1%,姚寨镇相继被省评为 “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实施综合开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姚寨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主要是狠抓了大棚菜生产、植桑养蚕、硬池藕开发、丰产林建设和畜牧小区建设、农业节水灌溉等。投资150万元建立的百亩高标准全自动卷帘式“四位一体”大棚示范基地,每个“四位一体”大棚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了全镇蔬菜生产水平的提高,产品通过镇蔬菜批发市场畅销东北三省等十几个省市;继续加强了桑园的科技管理,优质桑园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亩均效益达2500元以上;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新建围村林36个。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抓好林菌间作试点,试点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亩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扎实做好-防治工作,防疫密度达到100%,避免了高致病性-的发生。此外,姚寨镇还严格落实农业税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围绕加快发展,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姚寨镇以建设“诚信姚寨”,规范服务,营造重商氛围为着力点,全方位构筑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优势。凡是上级放宽或取消的政策,镇党委、政府率先落实;外地有的政策,姚寨镇结合实际大胆借鉴,同时坚决治理“三乱”,努力营造市场公平竞争、各界守法经营、外商乐于投资的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蹲点招商”和“百日招商”等团组招商等方式,先后到北京、上海、重庆、河南、江苏、内蒙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活动,投资900万元建立了“山东东阿运发煤炭经营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山东东阿顺诚钢球有限公司”。.  

鱼山镇

  鱼山为泰山西来余脉,因形似乌龟而得名,其座北朝南,首入九曲黄河,海拨82.1米,因三国建安文学主将曹植墓葬与此而闻名,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评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成洛神桥、引水上山瀑布、七步桥、鳌戴园、观河亭等著名景点。曹植在鱼山创梵呗,为“改梵为奏” 的中国化佛曲——梵呗音乐的创始者。佛教音乐圣地——梵呗寺的恢复重建工作已于2005年10月开始,现已进入重点工程建设阶段, 整个项目投资1.5亿元,需3—5年才能完工;鱼山生态农业观光区的规划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鱼山综合开发的“一山、一乐、一区”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成为单庄乡独具的特色产业。    单庄乡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发展速生丰产林3万余亩。其木质优良,为经营木材者首选,单庄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现有削皮厂30余家,大刘项目区的双赢板业有限公司,利用削皮厂生产的板材压板,不仅拉长了产业链,而且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木材加工已逐渐成为单庄乡的特色产业。.  

陈集乡

  陈集乡紧邻县城东部,乡政府驻地胡庄村距县城6公里,距聊城市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乡面积46.5平方公里,辖4个管理区,30个行政村,5125户17919人。共有耕地35088亩,人均1.95亩。有果园2800亩,林地1.8万亩,居民点、工矿企业用地7213亩,交通用地3467.5亩,水域3950亩。东、北邻姚寨镇,西于县工业园接壤,南于铜城镇、大桥镇搭界,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5公里,329省道呈东西走向横贯全乡,省道齐南公路呈西南、东北走向穿乡而过,陈高公路、大高公路南北纵贯全乡大半村庄,交通便利。境内有班滑河、郭口西干渠,新西干渠。    陈集乡地处黄河故道,有悠久历史。旧志载:黄河由清冷口(今任集村)折向北。任集村明代“三官庙碑”亦有明确记述。1940年4月15日,鲁西行署第四专署(运东专署)在该乡观音堂子村成立。1950年陈集归东阿县第四区,1957年12月撤区并乡时初设陈集乡;1958年改划为陈集人民公社,1961年7月改为陈集区,辖陈集、三庙、王集、于集、姚寨、八里、毕庄、太平8社;1971年撤区并社,建立陈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为陈集乡。    近年来,陈集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邻近县城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农业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多种经营,以林果、瓜菜、畜牧、水产为主导产业,推动了全乡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上着力发展民营经济,2005年先后引进了金鑫特钢有限公司、天元纤维有限公司、东盛阿胶有限公司、天德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和古胶阿胶有限公司等7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全乡形成了服装、阿胶系列产品、铸钢、化纤、木板材加工、建材等产业,全乡国民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全乡实现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5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完成186万元,全乡财政收入完成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3元。.  


牛角店镇特产大全




牛角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