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遵义 >> 习水县 >> 永安镇 >> 小岗村

小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岗村简介

  小岗村位于永安镇东北面,辖14个组757户3556人,其中苗族1户14人,农村劳动力1955人,外出务工3556人,有0员27人,其中女党员2人。幅员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21亩,其中田2384亩,土4637亩。森林面积13317亩。系原小岗、曹村、丰岩三个村合成,村委会驻小岗上。将原35个小组合并为14个村民组,包含3个自然村寨和8个小型自然村落,地处烂草顶山峰(海拔1534.8米),由北而南急剧倾斜的山地之中。东至小沟河,隔河与二里为界,西至烂泥槽与天桥村接壤,南至丰岩水库,北至万难沟。境内多梯田,海拔落差大,在600米至1500米之间。
  村民居住区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九岭岗以上(即原曹村大队地段,此处称上段)主产玉米、水稻、大豆、洋芋等。九岭岗以下(即原小岗、丰岩地段,此处称下段)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年平均气温:九岭岗以上的上段约12.6℃,无霜期244天;下段约15.3℃,无霜期295天。上段人口密度相对较稀,有利于林业和蓄牧业的发展。下段玉米、水滔的单产高,质量好,是全镇的粮食产区之一。
  虎跳岩位于小岗村南面,直线距离约2公里。这里因山脉向外凸出,形似一头下山猛虎欲跃过山峡而得名。沿通村公路而行,虎跳崖如拦路虎般挡住了道路。如若要在这里修建盘山公路,工程大、路程远、风险高,因而根据实际情况,在山腹建造了一条约200米的隧道。整条隧道狭窄弯曲,最大可供小型货车通行。通过幽暗狭长的隧道,从山阴处隧道的出口出来之后,豁然开朗,周围山林秀丽,山峡对面便是小岗村大淋巴村民组,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站在山阴隧道出口处,可一览山峡对面的村民组全貌,迎着清新凉爽的山风,看着另一面的袅袅炊烟,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虎跳岩地势险峻、悬崖陡峭,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这一路段路窄、坡陡、弯急的特点,驾车行驶的时候需十分小心。在隧道出口处村民请来了“石敢当”镇守,取其吉祥平安的寓意。许是真的得到了“石敢当”的庇护,从建成至今,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也为这险要的路段平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顺路而行,自山峡这一面回头看去,险峻雄奇的山势,蜿蜒盘旋的公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颇有点“小娄山”的味道。若能加以开发,不失为一处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330108 564600 -- 查看 小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永安社区

  永安街道居委会组建于1988年6月,是原永安区白鹿乡从白鹿村剥离出来组建的村级行政组织。2003年村组调整建置时将街道居委会与8个村委会并列为永安镇行政村居(8村1居)。1973年建街,1974年通车,1975年兴场。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新建,境内的水、电、路等设施基本齐全。   2006年建立街道居委会党支部。现常住非农业人口467户998人,暂住人口约800人左右。昔日的石山顶,往日的安隆场,今日的永安街道,通过兢兢业业二十来年的努力奋斗,由一个蛮荒的坡地变成了今天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的中等场镇。   

小岗村

  小岗村位于永安镇东北面,辖14个组757户3556人,其中苗族1户14人,农村劳动力1955人,外出务工3556人,有0员27人,其中女党员2人。幅员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21亩,其中田2384亩,土4637亩。森林面积13317亩。系原小岗、曹村、丰岩三个村合成,村委会驻小岗上。将原35个小组合并为14个村民组,包含3个自然村寨和8个小型自然村落,地处烂草顶山峰(海拔1534.8米),由北而南急剧倾斜的山地之中。东至小沟河,隔河与二里为界,西至烂泥槽与天桥村接壤,南至丰岩水库,北至万难沟。境内多梯田,海拔落差大,在600米至1500米之间。   村民居住区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九岭岗以上(即原曹村大队地段,此处称上段)主产玉米、水稻、大豆、洋芋等。九岭岗以下(即原小岗、丰岩地段,此处称下段)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年平均气温:九岭岗以上的上段约12.6℃,无霜期244天;下段约15.3℃,无霜期295天。上段人口密度相对较稀,有利于林业和蓄牧业的发展。下段玉米、水滔的单产高,质量好,是全镇的粮食产区之一。   虎跳岩位于小岗村南面,直线距离约2公里。这里因山脉向外凸出,形似一头下山猛虎欲跃过山峡而得名。沿通村公路而行,虎跳崖如拦路虎般挡住了道路。如若要在这里修建盘山公路,工程大、路程远、风险高,因而根据实际情况,在山腹建造了一条约200米的隧道。整条隧道狭窄弯曲,最大可供小型货车通行。通过幽暗狭长的隧道,从山阴处隧道的出口出来之后,豁然开朗,周围山林秀丽,山峡对面便是小岗村大淋巴村民组,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站在山阴隧道出口处,可一览山峡对面的村民组全貌,迎着清新凉爽的山风,看着另一面的袅袅炊烟,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虎跳岩地势险峻、悬崖陡峭,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这一路段路窄、坡陡、弯急的特点,驾车行驶的时候需十分小心。在隧道出口处村民请来了“石敢当”镇守,取其吉祥平安的寓意。许是真的得到了“石敢当”的庇护,从建成至今,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也为这险要的路段平添了几分祥和的气氛。顺路而行,自山峡这一面回头看去,险峻雄奇的山势,蜿蜒盘旋的公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颇有点“小娄山”的味道。若能加以开发,不失为一处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楠木村

  楠木村位于永安镇西面,辖19个组,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081亩,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田900亩,土2100亩,1183户4815人,农村劳动力2174人,外出务工1498人,有0员85人,其中女党员6人。是楠木台、芭蕉坝、德胜、新溪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楠木台村在人民公社时期的1958年称为翻身大队,1981年更名为楠木台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相应改为楠木村,新溪村原属翻身大队,是1974年从翻身大队分出部分区域新建的前进大队,1981年更名为新溪大队,1984年改为新溪村。芭蕉坝村原名中心大队,1981年更名芭蕉坝大队,1984年改为芭蕉坝村)。合并后的楠木村村委会驻坪上(原楠木乡的驻地旧址),海拔950米,地理座标东经106°23′,北纬28°12′(注:地理座标和海拔高度均指村委会驻地数据)。东至桃子沟,西至干子坪以下的干溪沟,与沙坝一水相连。南至芭蕉坝与高梁湾接壤,北至马大塘与天桥村临近。全村有大型自然村三个,十个小型自然村落。其中除芭蕉坝、楠木台、坡里等几个较大的自然村寨比较平坦以外,其余均在德胜沟、木塘沟两沟的坡地之上。   全村辖19个村民组,由原29个小组合并而成。森林面积2012亩,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可达282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煤矿资源以芭蕉坝一带较为丰富。   

大坪村

  大坪村位于永安镇南面,辖6个组,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5155亩,耕地面积1133亩,其中田418亩,土695亩;总人口1997人,农村劳动力1325人,外出务工896人,有0员33人,其中女党员3人。在调整前后都是单独的一个村,村委会驻大坪上,地理座标东经106°24′,北纬28°11′,海拔950米(注:地理座标和海拔高度均指村委会驻地数据)。   村民组由原22个合并为6个。北起庙塘坝,南至程基檐,其长度东西向宽度都在3千米左右。地势较为平坦,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高粱等,盛产大坪梨(俗称洋保坝梨)。森林覆盖5167亩,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无霜期可达288天,但全境水源奇缺,望天水田居多,易受干旱威胁,旱、雹灾时有发生。   

天桥村

  天桥村位于永安镇西北面,辖11个组,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6665亩,耕地面积2804亩,其中田1647亩,土1157亩;968户4478人;农村劳动力879人,有0员61人,其中女党员4人。与河坝交界的营房顶山峰海拔1272米,以东直至烂泥槽以西的几座高山、平顶和缓坡之上,是永安镇高海拔的栽种地区,南至大面坡与得胜沟接壤,北在石灯山(海拔1102米)和丁木山(海拔1575.3米)与润南接壤。   村民居住区的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245天,天桥村系原青龙、坪阳、白果园(1958年称为阳光大队,1981年更名为白果园)三个小村组合而成,村委会设在青龙咀。地理座标东经106°23′,北纬28°13′,海拔1080米。拥有林地9559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   团山堡座落在永安镇天桥村的水井湾,是一个大约10米的椭圆形土山小堡,有8米左右高,略有倾斜,山堡上面露出许出菱形石头,形似一条条鲤鱼争先恐后地往上爬行,故当地人称之为“鲤鱼上山”。在堡上有棵300多年的古老白果树,腰围约6米,20多米高,在往上3米处发叉为二,枝叶茂盛,形似巨伞,亭亭玉立,据说是一只喜雀从外地啣来的种子所生。可惜的是在1979年被当地一个疯子纵火烧了一天一夜,3米以上部分完全折断倒地,现仅存3米高一棵树桩,而且内已空虚,真是大煞风景。   紧挨堡头,还有3米多高一块大石,两层迭合而成,中有裂缝一道。两三百年前,当地母氏家族,由于建房需要,打算搬掉这块石头,族人母德林组织工匠施工,正在用撬棍拗石头时,听见大石断层处“噗噗”作响,随后飞出一条大鲤鱼,腾空而去,众人惊叹之下,发现石壁上还有一条未飞走的鱼,其形象文雅秀丽,故称为“文鱼”。意想之下,飞走的一定是“武鱼”。因此,母姓主人又雇工匠在另一侧石壁上刻上一条鲤鱼,以作配衬,至今尚存。   据母氏家族的后裔描述,母家老0就发迹在这团山堡上。前清乾隆年间,原住欧家槽的母登敖迁来团山堡落户,生子名母祥,母祥聚妻冯氏。一天,冯氏早起,在房门外面的一个石墩上穿鞋裹脚时,有一只白母鸡引着一群白小鸡,绕着自己转,第二天,第三天都出现同样情景,冯氏奇怪,捡了一根竹竿,边追边赶,赶在100米以外的坟前不见了踪影。冯氏回家告诉丈夫母祥,夫妻二人带着锄头前去进行挖掘,果见一大石水缸的银子,二人好不喜欢,又道是“福不单至”,时隔一月之久,冯氏在门外看见一只大白鼠钻进了一个石坎的缝隙,经发掘,又见一石猪槽,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至此,家业大振,买地安田,方园几十里都是母家的产业,从团山堡到沙坝的麻子塘,以及烂泥槽等地,都是他家的势力,还在烂泥槽建街兴场,历经数十载。烂泥槽座落在永安北面,约4—5公里的高山之顶,海拔1200多米,母姓在此兴场,据说每天可销售几十头肉猪,幅射周围润南、曹村、丰岩、天桥、沙坝、河坝等地群众,场上约有一、两百户人家,润南一个叫杨帝安的农户,还在此建高炉,炼生铁,集市相当闹热。母姓族人母祥倚仗自己的经济势力,伙同另一财主张久成,向前来视察的仁怀县长议论过在烂泥槽建府或建县的事情,风声传出,当时远近百姓都以“烂泥府”称呼此地,此称呼穿州过县,直达四川毗邻,后来,烂泥槽既未建府也未建县,但“烂泥府”这个名称却传播几代,直到100多年以前,随着母姓的衰落,集市也不复存在,至今无任何遗迹。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修建水库一座,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团结村

  团结村地处永安镇西南部的桐梓河北岸,村委驻大土,海拔在840米,处于东经106°23′,北纬28°11′处(注:地理座标和海拔高度均指村委会驻地数据),东有雷打山、二斗岩两座高山的天然屏障,与大坪村接壤,西至干溪沟,抵二郎界,北在楠木庙与楠木村相连,南到石咀与仁怀市和二郎乡隔河相望。   总面积在7平方公里左右,是本镇西面通往县城的咽喉要地。由原高粱湾和排头沟两个村组成(高粱湾村在1958年称团结大队,1979年划出部分土地,增建顺河大队,1981年团结大队更名为高粱湾大队,顺河更名为排头沟大队,1984年相应改为村。),辖6个村民组,是原22个小组组成,包含一个大型自然村和四个中型自然村寨,570户2588人,有森林面积3980亩,耕地2850亩,其中田397亩,林地约3980亩,外出务工986人,有0员37人,其中女党员3人。年平均气温在15.5℃~16℃之间。无霜期可达290天左右,主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油菜等。   杨家园库区位于桐梓河流域永安段,因杨家园水电站而形成的水库,平均宽度80米,长约8公里,水域面积约50万平米,两岸人烟较少,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水质纯净,海拔600米左右,极为适合进行旅游综合开发。猪屎沟龙井:位于团结村东南面,此处水量充沛,植被保存较为完好,气候宜人,及其适宜发展乡村旅游。   轻纱似的云雾,笼盖了高低起伏的山峦,只见山谷间的白云,时而滚作一团团的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的绫罗,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处山峰飘忽而去。青青的田野间静静地流淌着一条涨满春水的河,让细细的春雨慢慢湿润着。另有一番风味,这便是团结村春季云雾缭绕的景象。欢迎到团结村观光旅游,团结村人民欢迎您。   

永和村

  永和村紧靠土河林场反背,正西与桑木的河坝接壤,正南与永安镇的天桥村相连,东面以风竹顶(海拔1262米)、大山顶(海拔1279米)、云老顶(海拔1504米)三座山峰与润南村临界,系原永和、永光、永香三个村组成,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11662亩,耕地面积2080亩,其中田702亩,土1378亩。村委会驻地干河坝,海拔约900米,地理座标东经106°22′,北纬28°16′。年均气温15℃,无霜期可达289天。境内沟壑纵横,以崇溪沟、客寨沟、马蟥沟最为著名,大部分村民和土地都分布在这些沟壑两旁的山坡之上。全村辖7个村民组,是由原33个小组合并而成,有村民625户2961人,其中劳动力972人,外出务工883人,有0员70人,其中女党员6人。有3个中型自然村寨和8个自然村落。主产玉米、水稻、黄豆、洋芋等。地下矿藏丰富,有砩矿、磷矿、重晶石、萤石、方解石等,1976年曾在此开采砩矿,远销国外,近年偶有开采,但为数不多。永和倒栽洞,洞内宽大无比,景致非凡,是习水境内最美的旅游景点。   流水岩位于永和村东北面,远处看去,深有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之意境;走进一看,颇有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惬意。群山叠翠,绿树荫荫,山泉流淌,溪水潺潺,瀑布飞泻,鸟语花香,诱人的山水美景引诱人们的光顾。流水岩高80米,宽30米,每到雨季,上游积聚的雨水汇聚而成一立方米每秒,从上而下约10米长、6米宽的瀑布,潺潺的水声可传至流水岩1里之外的地方。当地村民都亲切的称其为“小瀑布”,是当地有名的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候选地之一。   倒栽洞位于永安镇永和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顾名思义,“倒栽”即从洞口进入洞内后通道一直垂直向下,且通道形似一个倒栽的葫芦而得名。行至距洞口约15米,便地势平坦,溶岩与洞内潺潺的流水融为一体,在点点亮光的照耀下,营造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溶岩画,有的像春天破地而出的石笋素描、有的如层层相叠的石礁油画、有的似光滑圆润的石蛋水彩、有的仿佛一片简笔勾勒的石林。穿过一道道石门,从洞口行至洞穴中央约400米,洞内犹如恢弘的音乐大厅,气势磅礴,洞顶平均高20米,洞底达3000平方米,面积可与6个篮球场大小相当。此外,辽阔的洞底中央还竖立着姿态万千、粗细不一的石笋若干,周围的石墙又镶嵌着10余个大小不一的分洞穴,造型千奇百怪,给人“洞中有洞,洞中有岩,岩中有水”之美感,犹如进入一个石刻的仙境,所有游览过倒栽洞奇观的游客无不叹服它的鬼斧神工和巧妙自然。   

润南村

  润南村位于永安镇北面,距政府所在地17公里,辖11个村民组,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积18615亩,耕地面积2061亩,其中田792亩,土1269亩;总人口3352人,其中非农业8人,农村劳动力1340人,外出务工980人,有0员65人,其中女党员5人。由原润安、润光、润丰、润山4个小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润南寺。海拔800米,东经106°24′,北纬28°17′。东面在山包上(海拔1085米)与洋化,西与永和村的柏香林、大坪连成一片,南面只背沟与小岗对峙,北面以银瓶子山顶(海拔1472米)、尖山(海拔1467米)等天然屏障与大安、吼滩向背相连。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可达289天,主产玉米、水稻、黄豆、洋芋等,地下矿产有磷矿、砩矿、方解石、重晶石、萤石、铅锌矿等,大量矿产等待开发。   茶山风景区坐落在润南村的路途中,以“山石、山花、山草”为主题,成为了孩童游玩的一大景区。休闲度假于一身的多元多质综合型精品旅游景区,是都市人回归山野、身心康宁、追寻放松的绝佳胜地。   茶山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山丘植被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其中,温带常绿针叶林是其主要林木成份,菅草是其地表优势植物,与乔木、灌木和其它草木起着涵水保土的作用,积累着丰富的有机质。茶山野生药材种类丰富,主要有前胡、地柏、苦参、柴胡、、桔梗、、等。茶山还是果树的世界,每年的4月到11月,柿子树、樱桃树、梨树、桃树等纯天然无污染绿色果树相继成熟结果,令人垂涎欲滴。   相传从前一对恩爱情侣因受旧俗阻碍无法结合,便潜入茶山边的树林里,相拥-而亡。他们所在的地方,后来被人们称为了情侣山。   太阳山位于润南村顺河组,小地名吊儿嘴上面,是润南吴氏人的风水宝地。润南村吴姓人聚居在青杠坪组,有54户243人,全部是从太阳山脚下“繁衍”而来,现太阳山脚下仍居住吴姓人8家,吴姓祖业老房现保存完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姓吴者来到太阳山下定居,平整宅基地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一根地瓜藤,流出鲜红之血,长流不止,该吴姓之人走遍良村、温水等乡镇四处求神拜佛,于第三天方找到一刘姓“阴阳”,杀鸡宰羊才将其血制止,然后姓吴者将其地瓜根埋入宅基中央,便得今日流传的“太阳山下吊儿嘴,吴姓子孙万代随”。   凉风洞位于润南街上东北面,跟街上2公里,属于润南村弯子组地界,小地名张家寨。洞口高约四五米,宽不足1米,洞口的上方是丈高悬崖,附近是茂密的森林,属有“天然凉扇”、“天然空调”之美称。   凉风洞之所以被叫着“凉风洞”,顾名思义,就因为洞里有凉风自然吹出。在炎热的夏天,只要走到洞口,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从洞里吹出来的凉风;在洞口稍停片刻,便觉神清气爽,酷暑立消,呆的时间长了还得当心着凉。洞口前面是润南街上经青杠坪至良村羊化的公路,宽阔而平坦,于是夏天的凉风洞就成了一个装有“天然空调”的活动中心,是当地人乘凉聚会的好去处。来这里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有赶场过路的人,他们或就地找块石头坐下,或席地而坐,或甚而至于干脆躺在公路上。有的人来这里就为乘凉摆龙门阵,有的人则边乘凉边做些手工活,如妇女们或纳鞋底,或搓鞋底索(麻线)等,男人则叼着叶子烟,或编背篼筲箕,或打草鞋等。歇够的人各自离去,新来的又继续歇着,继续摆着龙门阵,继续做着手工活......此情此景,虽然未达到桃花源那般“不知有汉”的境界,时人却也真是怡然自得。   

白鹿村

  白鹿村由原向家山、核桃湾、白鹿岗三个小村组成,地处白鹿岗至木老塘沿公路两侧的坡地之间,辖8个村民组,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有森林面积5410亩,耕地面积5872亩,其中田1260亩;总人口33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人,农村劳动力2134人,外出务工1762人,有0员62人,其中女党员7人。   地理座标为东经106°24′、北纬28°12′,面积约7.5平方公里(注:地理座标和海拔高度均指村委会驻地数据)。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276天。年降雨量950毫米。森林覆盖面积2790亩,主产包谷、水稻、小麦、油菜、高梁等粮油作物。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可供开采。   


小岗村特产大全




小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