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村村位于良村镇政府所在地,习薪公路穿村而过,距习水县城28公里,辖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1亩,其中田1533亩,土4878亩。全村45个村民组,2038户,8966人,有劳动力5095人。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全村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为构建和谐良村村、小康良村村而努力奋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30109 | 564600 | -- | 查看 良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良村社区 |
良村街道居委会地处良村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1023户,总人口2010人。辖区内有镇中学、镇卫生医、中心小学、供电所、派出所、农村信用社、邮政支局和镇属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分布在环中路、中心路、贸易路和老街道。居委会办公楼与良村村共建。 居委会党支部有0员35人,支委由3人组成;居委会班子由5人组成。“两委会”成员职责明确,各项制度健全,工作上团结协调,齐抓共管。 |
良村村 |
良村村位于良村镇政府所在地,习薪公路穿村而过,距习水县城28公里,辖区面积2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1亩,其中田1533亩,土4878亩。全村45个村民组,2038户,8966人,有劳动力5095人。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全村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为构建和谐良村村、小康良村村而努力奋斗。 |
大安村 |
大安村位于良村镇政府以西8公里,是良村镇的西“大门”,习薪公路穿村而过,村委所在地距习水县城20公里,辖区面积38.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4亩,其中田1897亩,土4422亩,人均耕地0.75亩。全村50个村民组,1792户,7846人,有劳动力5371人。大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历年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3.5℃;年平均积温7300℃左右,年平均日照109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5%,年平均降雨量980mm左右,降雨多集中于六、七、八月,其气候非常适宜农作物种植,玉米、水稻常年单产居之首。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全村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为构建和谐大安、小康大安而努力奋斗。 |
吼滩村 |
吼滩村位于良村镇以南7公里处,下设8个自然村,8个支部,23个村民组,1732户,7347人,现有党员110名。人均收入1862元。 吼滩村是绿洲红城习水县的第二大坝,坝区面积3500多亩,四面青山相拥构建盆地地形,三条小溪均匀分布在吼滩坝区,为6500多人的饮水和农田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坝区海拔1100米以下,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摄氏度,历年最高气温32.5摄氏度,最低气温-3.5摄氏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严寒,植被覆盖面大,适宜各种农作物和水果生长、养殖业。农作物有红粱、玉米、水稻、黄豆、土豆、红苕、小麦、蔬菜等。畜牧业以养猪、山羊、耕牛和家禽为主。 吼滩村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四渡赤水”精神,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真抓实干,为打造和谐吼滩、特色吼滩,建设经济村而努力奋斗。 |
洋化村 |
洋化村地处良村镇最南面洋化村,分别于双龙乡,永安镇接壤,距良村镇政府驻地最远达35公里。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最高1250米,最低仅600余米,两条狭沟由东至西,将洋化分成“两沟两埂”,造就了一个天然的“山”字型,在沟与硬之间,一块块曲折的梯田顺势而下,层层叠叠,构成一幅幅立体图画,展现着洋化的丰彩。 拥有区域面积29.82平方公里,耕地3826亩,1083户农户,4809人的羊化村,是一个纯农业行政村,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村民赖以生存基础。近年来,勤劳朴实,敢争,敢干的洋化人凭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执著,一条条蜿蜒曲折通组、通户公路遍布整个洋化村,形成了良村镇公路最长最多的交通网络;一片片相对集中的有机红粮种植地块,成为良村镇最大的有机红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洋化人转变了思想观念,发展的信心更足,正在抓住发展的机遇,凭着自身的努力大步迈入致富的大道。 |
茶园村 |
茶园村位于良村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面,其东面与北面分别是双龙乡,温水镇接壤,西面与本镇羊化村,吼难村相邻。茶园村距镇政府距驻地19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56户,农村人口3621人。区域面积30.42平方公里,有耕地3812亩,林地8430亩。 茶园村是良村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最高海拔达1500多米,辖区内绿树常青,绿水长流,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村内森林覆盖率高,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松、杉、茶、竹,阔叶林等处处可见,正所谓“环顾是青山,低头见绿水”。 茶园村是途经双龙乡的必经之地,一条“良村双公路”横贯东西,境内路段长达10余公里,加之近年来茶园村基建的快速发展,村内通组公路互相交织,组组通公路,家家联户路,构织了一张便捷的交通网络,为茶园村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茶园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农业主种水稻、玉米及洋芋。村内无任何一间工业企业,几千年的传统耕作和近年的植树造林,造就了一个纯天然“氧吧”,再加上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为茶园村生态发展之路,旅游发展之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如今年均1500亩的有机红粮种植,1000多亩的苦丁茶,2000余亩的厚朴,年出栏在10000头(只)以上的生态猪、生态羊、生态牛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茶园村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 茶园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展望未来,茶园村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必将明天会更好。 |
后田村 |
后田村位于良村镇东南面,和桑木镇、永安镇接壤,距良村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属良村镇较为边远的村。全村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1亩,辖12个村民组,612户2634人。耕地面积:田664亩,土地1427亩。其中少数民族(苗族)3个村民组,88户368人。全村建有1个总支,两个支部有43名党员。 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四在农家”创创建、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从水、电、路着手,以养殖和种植为龙头,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首先,着眼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支部领头,以党员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着力实施水、电、路,在养殖和种植上下工夫,促进全村经济平稳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