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遵义 >> 习水县 >> 温水镇 >> 娄底村

娄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娄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娄底村简介

  娄底村位于温水镇北部,东抵群英村,南抵典足村,西抵星文村,北抵大坡乡。耕地总资源6893亩,其中临时性耕地4957亩,常用耕地1936亩(田864亩,土1072亩)。退耕还林1617亩。现有人口4505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330110 564600 -- 查看 娄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娄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娄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星社区

  五星社区位于温水城镇中心城区,东抵文昌社区,南抵星文村,西抵和平社区,北抵星文村。现有人口3553人。区内商业发达,属温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区内有温水法庭、温水中心小学、温水林业站、温水镇电信局、温水邮电局、温水汽车站等单位。有聚福隆超市,甜湾大酒店等商场和餐饮业等。   

和平社区

  和平社区属温水镇老城区,东抵五星社区,南抵星文村,西抵罗汉村、北抵罗汉村。城镇区划面积0.3平方公里,办公楼与罗汉村共建,现有人口2310人。办公楼原址为原温水镇公所驻地,有古迹禹王宫和万寿宫。   

文昌社区

  文昌社区属温水镇新建社区,东抵星文村,南抵星文村,西抵五星社区,北抵星文村。城镇区划面积0.3平方公里,东区大道长1000米。人口5878人。区内单位有:习水县第二中学、温水镇农村信用合用社、温水镇供水公司、温水工商所、温水镇计生办、温水镇计生服务站、温水供电所、温水镇农牧服务中心、温水法庭、温水国税分局、星文小学等。社区街道宽阔,商业发达。   

目里村

  目里村位于温水镇西南部,东抵星文村,南抵桥头村,西抵炉村村,北抵下坝村。耕地总资源9895亩,其中临时性耕地7145亩,常用耕地2750亩(田850亩,土1896亩)。现有人口3413人。   里村属温水镇边远地区,距温水镇政府驻地8公里,地势高低不平,最高海按原拔1480料,最低海拔900米,平均海拔1190米。村内有一山塘,有几千年的历史,面积150亩,天然而成,雨天不涨、晴天不干,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十分美丽。解放前,目里村设保,解放后设乡。1957年设目里公社,1959年改为目里乡公所,1962年撤乡公所恢复为人民公社,1981年设为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乡改为目里管理区,2002年撤和管理区并村,将原目里、联合、丁角三个小自然村合并为目里村。全村共有9个组755户,总人口3347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8人。全村森林覆盖率为50%,现有村级完小1间,村级卫生室1所,农业经济主要以水稻、玉米、红粮、畜牧业养殖为主。   目里村党支部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镇党委周围,树立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完善责任制,实行“情况在一线党握,感情在一线建立,实事在一线办理,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从前,目里塘是一个没有水的窝凼,窝凼内有一个岩壁,岩壁下天然生成一个洞穴,有一位铁匠在洞内打铁。   一天夜里,铁匠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位漂亮的苗族姑娘,身穿花裙子,打了一把花雨伞来到洞中,叫铁匠赶快离开这个洞,此处要被淹没。铁匠听后,半信半凝,没有搬走。过一段时间,果然有一位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苗族姑娘打着花雨伞,亲自到了他的洞中,告诉他赶快离开,不然时间来不及了。说完,姑娘就直接走进了洞内,洞中突然涌出了大量洪水,铁匠慌忙往外跑,铁匠跑一步,洪水就往上涨一步,铁匠刚好跑出窝凼,洪水也就刚好把窝凼淹平。从此以后,窝凼内的水不涨也不落,铁匠在慌乱中将打铁用的针镫丢在了洞中,眼睁睁地看着这口塘,目里塘因此而得名并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1969年,宋怀兵在綦江引进10万尾鱼苗放入目里塘中,塘内便有了鱼。1978年大旱,传说有人发现目里塘内有一条两三丈长,晒垫那么粗的黑色东西露出水面,几分钟后又沉下去了。   

典足村

  典足村位于温水镇东南部,东抵梨元村,南抵仙源镇骑龙村,西抵沙坝村,北抵娄底村。耕地总资源6315亩,其中临时性耕地4550亩,常用耕地1765亩(田1020亩,土745亩)。退耕还林907亩。现有人口3363人。   在温水镇典足村广泛流传枣子岗杨应龙皇城遗址之说。相传,杨应龙返叛明朝,准备在典足坝枣岗修筑皇城。   枣子岗(称官府殿)位于典足坝内高高耸起的山梁上,东面洋山,悬崖峭壁,西面为沙坝,也是悬崖峭壁,北面有一条经石夹口通往山上的小道,南面是通往五四村的一条山路。山中突显一平地,平地内壁葬有五所坟墓,墓碑也不复存在,无从考证。其中让人费解的是,枣子岗上全是石灰岩层,墓的石块从何而来,古人用什么方法将如此笨重的石块运上山的。   杨应龙(1551-1600),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杨氏地方政权的第二十九代统治者,后因背叛明朝被杀。明代时,在播州设立宣慰使司,驻地相当于今贵州遵义市。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因从调有功,加封为瞟骑将军。万历十四年,因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与都指挥使职。   杨氏历代统治播州,时任四川总督的李化龙除增收国家税赋外,还私自增加播州的税赋,要求杨应龙长年向其进贡。但杨应龙不允,便派其子前往四川谈判,其子被杀,并将头悬挂于城门,杨应龙震怒,发兵讨伐李化龙。李化龙便向朝庭说杨应龙反叛,朝庭派兵,并钦点李化龙挂帅,对杨应龙部进行围囤。明军兵分八路,刘綎受命担任最为重要的綦江一路。   杨应龙知道刘綎的厉害,增兵扼守要害。1600年正月,诸将攻克丁山、铜鼓、严村,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内地势险峻,杨应龙部将穆照率兵数万连营把守,诸将颇为忌惮。刘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今梨元坝一带),生擒其首领,敌军逃跑入峒。明军乘势攻下三关,直捣峒前,纵火焚烧,叛军死伤甚众。明军攻克三峒,擒获叛军将领穆照、吴尚华。   三月后,杨应龙兵败于海龙囤(位于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又名龙岩囤),所有与杨氏家族有关系的人均被诛杀,共二万余人,仅杨应龙幼子杨奉禄被一侍女所救,从海龙囤古堡后山崖逃脱。   穆氏家谱中称:“公元1600年,杨端第29代孙杨应龙造反,将我穆家军中两祖招为驸马,我族人已卷入其间。廷常祖亡于战乱,其子穆煋为播军中管粮草的小头目,携家眷逃离习水典觉凤凰庄(明时典觉泛指温水一带)。”杨应龙修皇城之说不足信,穆照修军囤尤有可能。   

星文村

  星文村位于温水镇北部,属城乡结合部,东抵娄底村,南抵桥头村,西抵文昌社区,北抵大坡乡。耕地总资源7505亩,其中临时性耕5497亩,常用耕地2098亩(田1159亩,土942亩)。退耕还林2924亩。现有人口6461人。   

娄底村

  娄底村位于温水镇北部,东抵群英村,南抵典足村,西抵星文村,北抵大坡乡。耕地总资源6893亩,其中临时性耕地4957亩,常用耕地1936亩(田864亩,土1072亩)。退耕还林1617亩。现有人口4505人。   

群英村

  群英村位于温水镇北部,东抵梨元村,南抵典足村,西抵娄底村,北抵綦江县大罗乡。耕地总资源9301亩,其中临时性耕地6709亩,常用耕地2592亩(田1368亩,土1224亩)。退耕还林938亩。   红花水库亦称“红花岗”水库,处于温水东北角的群山环抱之中。修建于1970年。在群英村修建红花岗水库的几年间,涌现出了闻名全国的“学群英、赶群英”先进事迹。其中党支部书记余仕和与大队长余堂彬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愚公”和“铁算盘”。   余仕和(1930—1977),余堂彬(1910—1988)。余堂彬,名庆贵,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早逝,12岁随母亲到江津白沙镇帮人谋生。19岁拜师学石匠手艺。民国32年返家务农。解放初,余堂彬任农协会生产委员。1953年在张耳村组织第一个常年固定性互助组。为增产增收,大年初一就带家人上山打新田,当年1.3亩稻田收获477公斤,比组内当年平均产量高出205公斤。被评为县模范互助组。0遵义地委和县委奖励玉米脱粒机一台、耕牛一头,余堂彬被评为生产模范。1955年,建梨元初级合作社,余堂彬被选为社长,余仕和任会计。两人依靠集体力量,一年内兴修水沟45处,山塘7口,灌田420亩。1955年至1956年修建梨元坝排洪工程,打通河道,消除水患,粮食生产大丰收。余堂彬被评为县一等劳模,省二等劳模。余仕和认真执行会计制度,成为本县有名的“铁算盘”。   1962年,张耳村改为群英生产大队,余堂彬任党支部书记,杨家政任大队长,余仕和任会计。1964年,农业学大寨,三人带社员大战张耳河,筑3道拦河坝,安装8台水轮泵,灌溉“望天田”60亩。1965年,余仕和接任群英村党支部书记。1968年带队赴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回队后,在社员中开展“忆苦思甜”教育,组织铁姑娘战斗队、青年战斗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1969年,余仕和出席省农业先代会。1970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打穿红花岗450米隧道,建成红花水库,蓄水灌田200亩。1973年余仕和当选为0中央-代表,晋升为0习水县委常委、副书记。1974年晋升为0地委副书记。1975年,余堂彬、杨家政领导社员改造臭屎岗,治理耗儿湾,大战凤凰坡,开挖土石方28万余方,磊砌石坎1100多根,建连片梯土42亩。余堂彬被社员誉为“老愚公”。   红花水库地处白沙凤凰庄。凤凰庄有着传奇的历史,唐禧宗乾符初年(公元874年)佐臣穆星民(讳开封)应诏帅师南征平南,马失前蹄,平叛弗克,殒于温水芦村坝。次年其弟穆星天继位再次应诏平南入遵义,后代迁至凤凰庄。明朝万历十九年(1600)播州宣慰使、骠骑将军杨应龙反叛,四川总督李化龙奉命讨伐,副总兵刘綎帅师綦江道,大战李汉坝入温水。凤凰庄(今温水一带)穆家军卷入战火,穆廷常亡于战乱,穆照被俘。   1935年1月21日,-、彭德怀、-、董振堂、李卓然、罗炳辉、蔡树藩等指挥第一军团在温水与梨园坝之间(今温水至红花水库路段)歼灭向赤水撤退的黔敌侯子担部后卫部队。   红花水库海拔1025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平均最高气温33.5℃,平均最低气温-4.3℃,降雨量1020毫米,无霜期272天。这里环境幽静,地理环境独特,是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和老年健身娱乐活动的好地方,也可投资开发围猎场和红色旅游等项目,组织游客游览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和青杠坡战址、中国杉王、中国丹霞地貌、娄山关战斗遗址、以及四面山旅游凤景区等。到达温水还可以领略“温水小手拳”的风彩,品尝温水牛肉干的风味等等。   

梨元村

  梨元村位于温水镇北部,东抵綦江县石壕镇,南抵仙源镇骑龙村,西抵群英村,北抵綦江县大罗乡。耕地总资源4631亩,其中临时性耕地3301亩,常用耕地1330亩(田640亩,土690亩),退耕还林993亩。现有人口2329人。   

沙坝村

  沙坝村位于温水镇南部,东抵仙源镇羊久村,南抵双龙乡高峰村,西抵桥头村,北抵典足村。耕地总资源4727亩,其中临时性耕地3407亩,常用耕地1320亩(田542亩,土778亩)。退耕还林1177亩。现有人口2112人。   

桥头村

  桥头村位于温水镇南部,东抵娄底村,南抵沙坝村,西抵双龙乡,北抵星文村。耕地总资源4922亩,其中临时性耕地3556亩,常用耕地1756亩(田1020亩,土821亩)。退耕还林2377亩。现有人口3368人。   

罗汉村

  罗汉村位于温水镇西部,处于城乡接合部,东抵星文村与和平社区,南抵星文村与目里村,西抵大水村,北抵星文村。耕地总资源7524亩,其中临时性耕5404亩,常用耕地2120亩(田782亩,土1338亩)。退耕还林1831亩。现有人口5560人。   

大水村

  大水村位于温水镇西部,东抵罗汉村,南抵下坝村,西抵良村镇,北抵三岔河乡。行政区划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7998亩,其中临时性耕地5765亩,常用耕地2233亩(田815亩,土1418亩)。退耕还林2320亩。现有人口3972人。   

下坝村

  下坝村位于温水镇西南部,东抵目里村,南抵炉村村,西抵良村镇,北抵大水村。行政区划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95亩,其中临时性耕7145亩,常用耕地2750亩(田850亩,土1896亩)。现有人口3734亩。   

炉村村

  炉村村位于温水镇西南部,东抵目里村,南抵双龙乡,西抵下坝村,北抵目里村。行政区划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8476亩,其中临时性耕地6120亩,常用耕地2356亩(田787亩,土1569亩)。现有人口2644人。1935年2月,7名红军战士牺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娄底村特产大全




娄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