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宝村位于官渡镇集镇北面,占地2.9平方公里;全村共4个自然组。4个组都已通公路,公路硬化5公里,新建人畜安全饮水覆盖35%。土地整治200余亩,退耕造竹面积2022亩,主要产业有:粮食、畜禽、竹、木。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所辖村:龙宝,小渔池,山坝,永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81106 | 564700 | -- | 查看 龙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萃华社区 |
萃华社区是官渡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常住非农业人口3126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辖三个居民大段,细分为解放路,共和路,西南路,和平路,新建路五个居民小组。209省道马合公路在新建路穿街而过,在我区的交通中心——王爷庙处与县道官葫路、官石路交汇。温柔的习水河婉延而行,将我区分为新街和老街两个部分,河面上均匀地分布着三座水泥桥,担负着老街与新街的往来重任,故又名桥乡。著名的赤水八中,官渡中心小学就座落在老街解放路路首,官塘大桥桥侧。雄伟的镇镇政府办公大楼就矗立在淹滩桥畔。 我区是一个商贸大镇,共有426户个体工商户,他们辛勤劳作,为官渡的经济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辖区有老年协会,夕阳红两个自发组织,老年协会里,常常有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作品展出,而夕阳红队的秧歌舞,则是所有喜庆日子里必不可少的节目。有两个露天歌舞队,她们自筹资金组建而成,悠扬的歌舞声,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在社区的夜空飘荡,成为我区有别于其他乡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桂花村 |
桂花村地处官渡镇西面。东靠新大桥沿河一带,南与玉皇村为邻,西与官渡国有林场、长期山林接壤,北与长期镇兴旺村相连。地势陡峭,西高东低,平均坡度在65°左右,全村共辖4个村民组。设党支部一个,党员36名,其中:男性党员29名,女性党员7名;大专文化3名,初中文化10名,高中文化10名,小学文化13;1名预备党员,6名积极分子;60岁以上党员14名,30岁至60岁党员18名,30岁以下4名;党员平均年龄53岁。2010年末,据相关部门提供,桂花村现有户籍人口1889人,536户,男1010人,女879人,18岁以下481人,60岁以上的360人,贫困人口578人。劳动力总人数1609人:其中可供转移农村劳动人数79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715人。536户,低保户109户;五保户10户。现有土地总面积9779.09亩:其中现有耕地2598.7亩:现有水田1871.6亩,旱地727亩;现有林地5538.8亩;;现有建设用地395.8亩;其它地320.8亩;未利用地925亩。月人均纯收入约700元。一直以来,桂花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全市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具初步分析和了解,导致贫穷落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条件复杂:修建进村公路遗留的占地赔偿、投工投劳、义务工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且无法调查补救,导致民怨四起,新一轮项目实施困难。 二、历史条件制约,村支两委为得先进,虚报数据,使得合并大村以来,桂花村属富裕村,一直无任何项目支撑发展。值此“十二”五时期,在全镇9个行政村中,桂花村仍被拒绝于贫困村门外,依旧属于富裕村之列,未来5年的发展困难重重。 三、地理条件限制:土地资源贫瘠、地势陡峭、粮食产量低、无经济作物,旅游产业等拉动、带动发展。 四、主观条件障碍:思想素质偏低,群众思想复杂,一生依靠党,安于现状的思想存在。群众中缺乏有带头致富的能人做典型带动。 五、村级领导班子组织、协调能力不强,还有待提高。 |
玉皇村 |
玉皇村地处官渡镇西北面,南邻葫市镇高竹村,东、西、北分别接壤本镇的萃华社区、桂花村、仙鹤村;官葫路贯穿全村,全村共有居民1362户,人口4688人,下辖9个村民小组(9个党小组),有党员84人。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森林面积27000亩,退耕造竹面积16000亩,新栽种石斛面积800亩; 最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0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愿望,直接受益群众达4000人以上。另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60%以上农户建有小水窖,99%通电视,95%通电话(移动电话),通水泥连户路的达50%以上。这里邻里和谐,民风纯朴。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主要有经商、种养殖、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 |
仙鹤村 |
仙鹤村位于官渡镇南面,习水河和209省道贯穿全村,由原来的自然村:后坝村、万家村、尧厂村、塘村及全心村半个村合并而成,东与本镇五里村相连,东南部与本镇金宝村相接,西南与本镇玉皇村接壤,北与本镇萃华社区相邻,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01年被贵州省评为贫困村,其中后坝、万家、尧厂属一类贫困村,塘村和全心半个村属二类贫困村。 仙鹤村地域面积2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5%,耕地面积1250.24亩,所辖7个村民组,1112户,4196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960人,有种养殖大户24户;设一个党支部,71名党员。辖区内有一间茶园互助小学,可容纳200名小学生。有竹鸟农家、仙鹤山庄两座农家乐,常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待开发的有仙鹤沟和双山子两处旅游景点。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有通村公路18公里,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
新华村 |
新华村位于官渡镇东北面,村办公驻地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5公里,村内金银组等最远地距镇人民政府驻地45公里。东与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骑龙村、鹿鸣村接壤;西与本市长期镇长期村、共和村、华阳村交界;南与本镇渔湾村毗邻;北与本镇和平村、龙宝村相连。辖4个村民组(金银、沙嘴、茶坪、评议),面积为49.8平方公里。有182户546人,党员30人。有汉族、苗族、壮族、彝族等多个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部分从事零售服务等。外出务工人员从事手工业、建筑、销售、加工、经纪人等。新华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天辖区内有退耕造竹面积1600亩(其中楠竹1550亩,撑绿竹50亩),山林48100亩(其中荒山造竹6000亩),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9.9%。全村以山地居多,茶坪、评议两个组地势稍微平坦,有少量水田。金银、沙嘴两个组,以山清水秀著称,水资源丰富。森林茂盛,适宜树木和庄稼生长。奇峰、丹霞石颇多。风景优美。 新华村在解放前,名为官渡五堡。解放后,1950年7月建立新华村农协会由胡锡林任村长。1953年1月新华村改名为新华乡,选胡锡林任乡长。1958年8月并入官渡镇,称火箭公社。1959年1月,火箭公社另设新华管理区。1961年1月又并入官渡镇,称官渡公社。1962年官渡公社划分行政区,新华另设为新华公社。1984年10月新华公社改名为新华乡。1991年9月,官渡区撤乡并镇,新华乡并入官渡镇,新华乡改名为新华片区。2002年10月官渡镇撤小村并大村,新华片区改名为新华村至今。撤大村并小村时,由官渡镇新华片区4个行政村12个村民组(金银村:金银组、埂上组;沙嘴村:沙嘴组、猪嘴岩组、回龙坝组;茶坪村:后坝组、茶坪组、蚂蟥沟组;评议村:石瓦房组、厂房组、烂坝子组、评议组)组成。并村时将这4个自然村改为村民小组,辖解放后整个新华公社的辖地。 全村有合大公路(合闪溪——大闪坪)和漫河公路(漫水桥——河坝头)两条主干道通村公路。合大公路全长12公里,通往评议组境内后连接金银组;漫金公路全长16公里,贯穿坪组后连结沙嘴组、金银组后,直达远近闻名的牛青山脚下。另一条钟评公路可由和平进入评议组(该路新华境内1公里)。新华原有新华小学(1952年—1996年)、金银小学(1953年—2003年)、沙嘴小学(1953年—1989)、茶坪小学(1954年—2002年)、评议小学(1953年—现今)5所学校。其中新华小学一直是公办小学,评议小学从建校到1999年为民办小学,1999年该校教师民转公后,至今为公办小学。 新华村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都是高山清泉,山青水秀、十分清洁。水质好,无污染,村民用竹水槽捡水吃,用水方便。全村以林为主。主产木材和竹类。其中木材以杉、松为主;竹类中以楠竹、慈竹为主。木材主要品种有:尖杉、水杉、马尾松、华山松等;杂木种类繁多,其中的丝粟子、麻稿丝、柏香树等为做家具的优等木材,还产珍稀植物柁杉、红豆杉等。竹类主要品种有:楠竹、水竹、苦竹、斑竹、箐竹、黑竹、金竹、罗汉竹、甜慈、绵慈、牛尾慈等。经济作物品种主要有:天麻、金银花、山茶花、大茶、白茶、虫茶、苦丁茶、板篮根、柴胡、金银花、黄莲、朱砂苓、杜仲、黄柏、厚朴、香桂、木通、何首乌、青木香等名贵药材。名优特产有:各类新鲜竹笋、野生香菌等。 |
和平村 |
和平村地处官渡镇北面,北邻长期镇华阳村,东、南、西分别接壤本镇的新华村、龙宝村、桂花村;习水河和208省道自南向北贯穿全村,全村共有居民1006户,人口3548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8个党小组),有党员91人。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50亩,森林面积3900亩,退耕造竹面积4650亩,新栽种石斛面积850亩;最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完成通村公路建设33.8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愿望,直接受益群众达3000人以上。另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90%以上农户建有小水窖,100%通电视,100%通电话(移动电话),通水泥连户路的达80%以上,省道沿线还开通了宽带,让部分群众能率先体验互联网。这里邻里和谐,民风纯朴。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有经商、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开办企业、第三产业等,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300元。 所辖村:堰沟头,大埂上,柏香湾,新屋基,庄子头,光明,廖氏祠,钟咀 |
龙宝村 |
龙宝村位于官渡镇集镇北面,占地2.9平方公里;全村共4个自然组。4个组都已通公路,公路硬化5公里,新建人畜安全饮水覆盖35%。土地整治200余亩,退耕造竹面积2022亩,主要产业有:粮食、畜禽、竹、木。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所辖村:龙宝,小渔池,山坝,永安 |
渔湾村 |
渔湾村前身是渔湾人民公社。解放后,渔湾部分属官渡区管辖,部分属石堡乡管辖。1952年底划建小乡时,原官渡镇管辖的第五村与原石堡乡管辖的十三村合并。1953年1月建立新文乡。乡政府地址在袁氏宗祠(渔湾)。1956年9月,新文乡改名为渔湾乡。1958年秋,渔湾乡并入官渡区,建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为渔湾管理区。1961年1月又并入官渡人民公社。1962年12月份建渔湾人民公社。1965年行政区调整,渔湾人民公社划归赤水县官渡区管辖,划入时,渔湾公社辖5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新骑村:碾滚坝组、枣子坝组、吊脚楼组、大屋基组、瓦房组、田坝组、核桃树组;坪阳村:新屋基组、老房子组、石干丘组;渔湾村:渔湾组、马路上组、银窝头组、下坪组、碾厂组、坪上组、联丰组、桥上组、学堂组、石壁田组;莲花村:金台上组、壮头坝组、莲花坝组、岩山沟组、盆子田组、中层组、土地坝组、大沟头组;高峰村:大岩口组、水坝源组、小沟头组)。1983年渔湾人民公社改为渔湾乡。1992年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时将官渡区改为官渡镇,渔湾乡由官渡镇管辖。2002年1月撤小村并大村,渔湾乡改为渔湾村,村委会设立于原渔湾乡人民政府。 渔湾村原有村办小学3所(渔湾小学、坪阳小学和莲花小学),教师近20人,学生200余人。后经体制改革,结合教学实际,取消了莲花小学,目前仅存渔湾小学和坪阳小学。 渔湾小学始建于解放初期,砖木、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现有教室8间,办公室6间,设有6个年级6个班。有教师9人,其中小教二级2人,小一3人,高级4人,学生77人。坪阳小学占地200平方米,教室2间,现有教师1人,学生15人。村办小学的设立,解决了离集镇较远地区孩子读书难、入学难的问题,为提高渔湾村文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渔湾村辖8个村民组(坪阳、下坪、学堂、田坝、高峰、骑龙坝、盆子田、金台上组),有汉、苗、藏三个民族,共1218户,总人口4572人。全村现有党员76人,其中正式党员74人,预备党员2人,党小组7个。 渔湾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种植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药材种植、石斛种植、牲畜、家禽饲养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至目前,全村种植石斛200余亩,药材100余亩,家禽近15000羽。从2003年起,全村共实施退耕造竹3366.63亩,竹资源较为丰富,年产竹原料2000余吨,截止2010年12月止,大牲畜存栏987头,出栏250头,2010年农业总产值(畜牧禽渔)1754万元,其中农作物1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 渔湾村位于官渡镇东面,面积23.75平方公里,土壤为黄红土壤。最近村组距离官渡集镇1公里,最远1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0—800米区域。渔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热,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在26℃。 渔湾村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和稳定,光、热、水基本同季。渔湾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日期,在3月下旬前后,正值多雨期,光、热、水正好同步,十分有利于大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随着环境的改善,灵猴、狗熊、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珍稀鸟禽数量也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而屡见踪迹。能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在渔湾村修建油气矿井4口,据探测,渔湾村油气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大开采潜能。水资源较为丰富,修建扬程500余米1000余千瓦的水能发电站1个。高峰组牛青山地域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身居此山,可闻牛蝇“嗡嗡”之声,可视牛蝇“敏捷”之影,居峰远眺,有“一览众山小,唯我独自尊”之感,有诗为证:“千年相约今日逢,万山皆拜此山雄。伸手可击霄中鼓,抬脚即踩顶上蚊”。群山环绕,山花争风;杉树挺而拔,楠竹树临风;清藤绕而拥,山红寄相思。涓涓溪流,潺潺水声,映大山之美。雾起似玉女含羞,雾散怀男儿胸襟,却得青山绿水之秀,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口清泉惹人醉,舌尝清气赛神仙。 2004年以来,全村修建了学田、渔联、渔莲、官坪、骑沙、莲小等通村公路6条30余公里,骨架网络公路形成,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近年来,渔湾村党支部狠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党员模范作用明显,双带作用强,全村乡风淳朴,民风纯正,在上级关心支持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加强了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修建和改善,以人畜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以土地整治,坡耕地整治等项目为依托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观,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拓展,以对-的扶贫解困,为构建和谐村寨和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五里村 |
五里村,全村五个组.732户.2484人现有劳动力1312人,从业人员967人。常用耕地面积144.51公顷,其中水田87.77公顷,粮食总产量1936.64吨,其中夏粮236吨、秋粮1613吨、水果产量9吨、药材产量61吨、农业产值881万元,林业产值157万元,牧业产值260万元,渔业产值19万元,非农业产值1801万元。 所辖村:中埂上组,大水井组,官仓坝组,仁中田组,柑子坪组 |
金宝村 |
金宝村位于官渡镇南面,距集镇10公里,由原来的斑竹、金堡、姜家、上坪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本市石堡乡兴农村相连,南与长嵌沟自然风景保护区相接,西与本镇仙鹤村接壤,北与本镇五里村相连。2001年被贵州省评为贫困村,其中上坪属于一类贫困村,姜家、金堡、斑竹属于二类贫困村。金宝村辖7个村民组,948户,3581个人口。一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区域面积19.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村内有大茅坪、斑竹两个小学教学点。主要产业有:粮食、畜禽、竹、木、石斛等。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联通乡村公路26公里,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待开发盘龙顶旅游资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