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东岸,离镇政府3.5公里,东、南临官渡镇,西与习水河毗邻,北与共和村相接。村域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2140亩.辖11村民组,全村共有610户2618人,0正式党员39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6人,其中特困党员2人。
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其中男3人,女1人;大专学历1人,35岁以下的1人,50岁以上的1人。村两委班子之间比较团结,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群众比较信任。
村委年收入约1.8万元,主要依靠鱼塘承包、荒地承包等方式。村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为主,人均年收入约3100元。其中种植农产品以水稻、玉米、蔬菜和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81107 | 564700 | -- | 查看 华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康桥社区 |
康桥社区成立于2004年7月,是由原来的石笋街、长期街、箭滩街撤并组成。办公楼设在长期街,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现有常住人口3800余人,1200余户。 几年来,康桥社区在长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围绕社区当前的工作内容,紧紧依靠辖区单位和党员小组长及居民群众,开展社区自治活动。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一系列活动,社区各方面工作相继取得了一定成绩,改变了以前社区“脏、乱、差”环境,使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得到了居民群众与上级部门的认可。2004年至2011年均获得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等荣誉。 目前。社区党支部正以“双晋”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为示范型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增比、进位、突破的良好氛围,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明显增强。相信在社区党组织的带动下,康桥社区必将成为赤水市东部片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
兴旺村 |
1、人口和地理概况 长期镇兴旺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西岸,离镇政府3.5公里,东临习水河,南接官渡镇,西与葫市镇毗邻,北与本镇太平村相接。全村辖15个村民组。有耕地3287亩,其中旱地1335亩,水田1952亩,林地6200亩,共有968户3822人,其中流出人口1180人。 2、村班子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有3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高中或中专学历1人,初中学历2人。支部书记44岁,中专学历,已经连任书记2届;主任45岁,初中学历,已经连任主任2届。 3、组织建设情况 村党支部共有0正式党员70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6人,其中特困党员10人。党员中60岁以上32人,50-59岁13人,50岁以下25人。男党员64人,女党员6人。党员以务农人口为主,党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村团员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主要归口到各学校管理;村委设治安调解员1名,负责全村的治安调解工作,现村治安状况良好。 4、经济建设情况 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和畜牧为主,人均年收入约2180元,其中种植农产品以水稻、玉米、蔬菜和马铃薯为主。 |
华阳村 |
华阳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东岸,离镇政府3.5公里,东、南临官渡镇,西与习水河毗邻,北与共和村相接。村域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2140亩.辖11村民组,全村共有610户2618人,0正式党员39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6人,其中特困党员2人。 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其中男3人,女1人;大专学历1人,35岁以下的1人,50岁以上的1人。村两委班子之间比较团结,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群众比较信任。 村委年收入约1.8万元,主要依靠鱼塘承包、荒地承包等方式。村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为主,人均年收入约3100元。其中种植农产品以水稻、玉米、蔬菜和为主。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西岸,与镇政府隔河相对,东临习水河,南接兴旺村,西与葫市镇毗邻,北与五七相接。村辖8个村民组。有耕地1897亩,其中旱地928亩,水田969亩,林地6500亩。全村共有561户2031人。 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其中男6人,女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初中学历5人;50岁以上的1人。支部书记36岁,大专学历;主任59岁,初中学历。 太平村有0正式党员37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1人,其中特困党员4人。其中党员中60岁以上16人,50-59岁7人,50岁以下14人。男党员33人,女党员4人。党员以务农人口为主,党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村委设治安调解员1名,负责全村的治安调解工作,现村治安状况良好。 村委年收入约4500元,主要依靠鱼塘承包、荒地承包。村委历年积欠债务却高达46.7万,主要因为公路建设欠债,村委运转十分困难。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年收入约3500元。其中种植农产品以水稻、玉米、蔬菜和红薯为主。 |
共和村 |
共和村位于长期集镇东南部,东与本市官渡镇新华村评议组接壤,(且横穿该组经国有林为界,到共和村边远村民组七里坝),南与本镇华阳村毗邻、西至习水河域、北面靠本镇长期村。共和村域面积5145亩、其中森林面积68l亩、森林面积达64点7百分之、耕地面积1816亩、其中旱地681亩、水田1135亩、境内有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亮湖。 共和村最低海拨265米,最高海拨1250米、年均日照28至30度百分之、年均气温达18点7摄氏度、年降雨量l300毫米左右、土壤主要以砂质壤土为主。 共和村有村民组11个、(其中分别是岩脚、白石岩、新房子、兴田弯、大坪上、中华嘴、大菜园、千秋傍、老水井、巴豆林、团结组),共和村共有常往户籍人口2157人、总户数560户、现主要以汉族居住为主、年龄结构60周岁以上33百分之、青壮年占47百分之、少年占20百分之。 共和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3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女积极分子2名、中专文化4名、初中文化12名、初中以下文化11名、年龄结构60周岁以上17名、45周岁至60周岁7名、下设三个党小组。 共和村依靠优质土壤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近年来建成花卉苗圃基地1个、石斛栽种基地2个、黑山羊养殖点1个、沼气池改造106口、建成大小饮水窑133口、有13点5公里的水泥路横穿共和村11个组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亮湖、有2点5公里的支路至三河电站。 共和村主要以旅游业、竹产业、养殖业为共和村的经济发展支柱:1、旅游景点(红川岩)景点、新规划农家乐点3个、以方便游客的消费和需求。2、竹产业、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好地理优势、大力为纸桨厂提供造纸原料。3、养殖业、大力发展牲猪、黑山羊的养殖规范、建立健全养殖体系、确保养殖户提供饲养条件。 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有4人,男3人,女1人,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中专3人,初中1人。班子队伍建设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有较强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潜力,班子成员中设岗定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五个好”和“四带四争”来严格要求自己。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全村体现了以党建带经济、带建设,以经济建设促党建的发展思路,曾多次获得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思路:以党建带经济、带建设,以经济建设促党建大力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补充来活跃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
白田村 |
白田村位习水河东岸,距长期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8个自然组,共746户,3098人,有耕地面积1181亩,其中田1097亩,旱地84亩。现有0党员62名(女党员4名)预备党员2人。白田村通过“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现有8.5公里通村公路贯穿全村。 村支两委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以“双晋”活动为契机,结合村情,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较大的变化。 白田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共有退耕还林面积600亩,现已全部成林,农户依附退耕还林的大量可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生长茂盛的各种野生杂草和活动其间的各种昆虫可为竹乡乌骨鸡林下生态放养提供良好的放养环境大力发展林下养鸡,还积极进行林下种草,通过“支部+协会”的形式,大力发展养兔业。 |
凤仪村 |
凤仪村座落在赤水市长期镇北面。距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东面于四川福宝接壤,南面为红卫村,西面康桥社区石笋片区。北面白田村。人口3185人,耕地面积2541亩,山林面积60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74亩。 2002年并村,由原凤仪村,花园村,石虎村合并而成。党员46人,三个党小组,46岁以下党员占党员数的20%。9个村民组:中埂上,凤仪塆,石盘上,塆子头,龙门村,李家塝,石虎关,半山,纸厂。有一定的资源开发,水源充足,民风淳朴,百姓勤劳,有悠久的文化和传奇的民间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殖为主的乡村,有着20公里的乡村公路。 |
红卫村 |
红卫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东岸,东与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接壤,南连本镇合云村,西与习水河毗邻,北与本镇凤仪村相接。全村地势处于丘陵和低中河谷地段,由小沟和高山构成村域地貌,土壤类型主要是粘土,即典型紫色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一般年日照率28%—30%,年平均气温18.70C,年平均降雨量1300mm。 红卫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18个自然组,共898户,3553人,有耕地面积2456亩,森林覆盖率达68%,主要产业为竹业、畜牧业和药业。红卫村现有两条通村公路贯穿全村,另有许多支路,公路全长20余公里。 |
五七村 |
五七村村位于集镇西南,距镇政府3公里,由原慈竹村、五七村村、高山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501户2100人,耕地面积1430亩:田940亩;土490亩。五七村作为全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村,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是全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之一。 据当地百岁老人忆述,谢氏祠建造年代当为距今100多年以前。墻体用条石、方砖,檐廊楼阁用木料做建材。大门上阴刻“谢氏宗祠”四字,门柱为条石,阴刻楹联一幅,字迹依稀可见,上联为“梦鸡追已往音容宛在”,下联书“匆凤卜将来灵秀特钟”。进大门为过厅,过厅楼上是戏楼。再往前行为天井,天井两侧建一楼一底厢房,厢楼分为“男宾楼”、“女宾楼”,在旧时,两厢楼多为谢氏族人办“清明会”请戏班唱戏,男宾女客分座看戏之所。过天井上八步石梯进大殿。大殿为谢氏族人祭祀祖先之所,也作看戏时观众座席之用。 1952年土改时,谢氏祠被没收后分给无房贫雇农。迄今,祠堂大门及楼厢、男宾楼等尚存,女宾楼及大殿已拆除,剩下石坝、菜地各一块。 |
合云村 |
合云村位于长期镇习水河东岸,东临长期村,南接长期集镇,西与习水河毗邻,北与红卫村相接。村辖6个村民组。有耕地1293亩,其中旱地376亩,水田917亩,鱼塘30亩,林地3406亩。全村共有492户1968人。 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其中男5人;中专学历1人,初中学历4人;50岁以上的1人。支部书记49岁,中专学历,已经连任书记3届;主任43岁,初中学历,已经连任主任3届。村两委班子之间比较团结,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群众比较信任。 0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2人,积极分子4人,其中特困党员2人。其中党员中60岁以上15人,50-59岁5人,50岁以下6人。男党员24人,女党员2人,党员以务农人口为主,党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 村委年收入约1万元,主要依靠鱼塘承包、荒地承包。人均年收入约2500元。 |
长期村 |
长期村地处习水河东岸,长期集镇中心,全村总人口2980人,耕地面积面积2557亩。东与四川福宝接壤,西抵长期镇集镇中心,南与本镇共和村接界,北与长期镇合云村相连。辖区内有11个村民小组,人口分布密集,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3%. 长期村集体天然林以杉木、楠竹为主,面积约3500亩,2002年至2005年全村造林3000余亩,耕地面积3500余亩,农户收入以耕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350元。 2006年至2010年底,村民自愿集资和争取上级支持修建通村公路14公里,基本解决了人们历史以来肩挑背驼的问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