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村座落在赤水市两河口乡的东南部,东与元厚镇接壤,南与习水前园村毗邻,西与四州省黄荆乡相望,北与盘龙村交界,从两河口起途经盘龙、坍水桥到马鹿村委会有12公里,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是人们居住好地方。
全村总面积34.6平方公里,住有212户,总人口853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15人,村内民族汉族和苗族两类族别。村有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共青团、计生协会、妇代会、民兵连、经联社、调委会、老年协会等组织健全,村内有低保户82户128人,村两委成员共7人,全村共有5个生产组,全村耕地面积733亩,共有水田488亩,旱地245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自林地4万余亩,鱼塘51口,土鸡散养10户,蜜峰养殖474桶,2010年人均收入4201元,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000元。
马鹿村地处长江河的源头,群山起伏造就了马鹿、泥河、老岩三条沟。支流汇集平沟碧漪,峰峦吐萃覆地人居。人们居住在青山下、绿水旁。好吃山间水,好看林中花。生于生态,看惯生态,喜爱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马鹿村人们的良好习惯。马鹿村的三条沟最有趣的是马鹿沟。马鹿沟人们叫着马鹿坝或马六坝。有不同两样有趣的传说;从前我们这个地方人稀地广,这里生长有许多种类野生动物,如老虎、野牛、狗熊、野猪、岩羊、山羊、马儿狗、酸草狗、猴子、鹿子等,其中有一种大型鹿类名叫“马鹿”,体形似马,体长约有200厘米,高约150厘米,出现生长在这条海拔高而地势平的山沟里,故人们把此沟叫马鹿坝。而今人们没有见过马鹿、老虎、野牛等大型动物,但还有野猪、山羊、猴子、酸草狗等小型动物。另一个传说我们这条沟以前是马姓人首先居住,在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这条沟有六个最宽广的的耕地大坝,分别取名为桃子坝、竹林坝、包谷坝、山王坝、庙坝和碓窝坝,因有马家人的六个耕地坝而取名为马六坝。
马鹿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不断修建和维修公路,目前马鹿村通村公路也通到各组共有49.5公里,使林业、农业、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全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从此开劈了马鹿村的致富路。全村高压电线和低压电线全部改造,使马鹿村人民过上安全稳定的光明生活。建立了移动和电信通信基站4个,使乡、村、组、群众得到无处不在的心灵沟通,人情、农技随时得到交流,构成全村经济、文化、素质的和偕发展。在交通、电力、通信等建设的同时激发了马鹿村办工大楼新修,民房改造,沼气池、太阳、电冰箱、液晶电视等高科枝设施进村,改善了马鹿村的工作条件、坏境卫生、生活习惯和遗风旧俗。现今的农民群众真正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81200 | 564700 | -- | 查看 马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两河口社区 |
两河口社区位于赤水市西南部,距市中心37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辖区3个居民小组,182户,695人。党员12名;其中:70岁以上党员2名、妇女党员1名。 社区成立了“乐民社区”,就是加强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建设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室内健身房,有业余文化活动团队,经常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
盘龙村 |
盘龙村位于两河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方,东临乡内的马六村,西靠黎明村,北靠兴竹村,南靠四川省古蔺县,距赤水市区约38公理,赤盘公路穿村而过可直达四川省古蔺县,现每天都有4班次客车轮班直达赤水,交通比较方便。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以山地为主有耕地面积333亩,森林面积33826亩,其中楠竹面积5500亩,杂竹面积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村内竹木、水利、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的盘龙原始森林公园就座落在盘龙村境内,竹业、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极大。最高海拔1312米,最低海拔盘龙场800米。 盘龙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C,最高气温38°C,最低气温-4.6°C;年平均日照时数95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5%;年降雨量1090mm,多集中在4—9月份;相对湿度在82%左右;无霜期295天。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旱,非常适宜竹业、生态旅游业发展。 水文条件。盘龙河从境内经过,况且山间小溪众多,构成了盘龙村丰富的水源。境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了盘龙村农业生产、生活的用水。 人口状况。盘龙村现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89户,人口713人,男:370女:343,已婚育龄妇女111人,2011年全村出生率为9‰,自然增长率为2.1‰。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3人,外出党员6人,党员平均年龄46岁。 社会事业。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现有小学1所,占地68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村委会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300㎡;有自来水站一个,蓄水量为220m3;有卫生室一所,病床4张;有盘龙电站一个,装机320千瓦;有群众文体活动场一个,占地500㎡;已开通程控电话,建成了移动、联通、电信通讯机站,通讯十分方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盘龙村已经连续两年被两河口乡评为先进村和优秀党支部。 经济发展概况。盘龙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接待业,同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竹产业、旅游业、种养殖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2011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交通设施现状。“赤水—盘龙”公路贯穿盘龙村可直达四川古蔺,交通十分便利。近几年来,盘龙村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了盘龙小沟口至楠木坪、盘龙至明光、盘龙至庙子山的通村公路建设,村内路硬化水泥路面达12公里,乡村路达25公里。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
黎明村 |
黎明村位赤水市西南部,距市区39公里,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12个村民小组,208户813人,村境内竹木资源和旅游资源富集,有森林面积43500亩,竹林面积10220亩(其中:楠竹4600亩,杂竹5620亩),人均竹林12.8亩,耕地面积70.2公顷。是国家AAAA级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所在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 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1个,现有党员30名(预备党员2名),其中:35岁以下10名,36岁至60岁党员6名,60岁以上党员14名,党员平均年龄53岁;大专文化2名,高中或中专文化5名,初中以下23名;流动党员1名;有18名党员参加了积分制管理,其中:5星级党员1名,4星级党员8名,3星级党员5名,2星级党员3名,1星级党员1名。 |
大荣村 |
大荣村位于两河口乡东北部,东北部与复兴镇凯旋村接壤,西北部与大同镇华平村比邻,南部紧挨两河口大坝村、兴竹村。大荣村平均海拔7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完好。 大荣村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9.5亩,总人口258户1046人,苗族15户79人。大荣村年生产总值394.6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0.83万元,林业总产值128.43万元,牧业总产值74.17万元,渔业总产值8.76万元。 大荣村竹业资源非常丰富,竹林面积10749亩,全村上下,家家户户种竹,以出售竹笋、成竹为主,现在开始制作竹工艺品。 |
兴竹村 |
兴竹村位于两河口乡政府北面,东面与丙安三佛村连接,南面与盘龙村接壤,西面与大荣村接壤,北面与复兴凯旋村接壤。2002年11月15日由原柏坪村和兴隆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4个村民组,总户数222户,总人口923人,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公顷,其中土3.3公顷,田36.7公顷。总产值387万元。 主要产业是竹业,林地面积19150亩;其中楠竹林12000亩,杂竹林3000亩,残次林4150亩。 |
大坝村 |
大坝村位于两河口乡西部,与本乡黎明村、大荣村、盘龙村、大同镇华平村、宝元乡回龙村相邻。最高海拔1250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20℃。 2002年,大坝村经撤大坝、联合、中坝、杉林、法王5个小村组建而成,现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039人,525户,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7666亩,耕地面积2871亩(田2433亩、土438亩)。村主要产业是竹木业、旅游业和特色生态农业。有蕨巴、高山冷水米、高山冷水鱼、延季节蔬菜等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深受广大顾客青睐。 全村旅游资源丰富,与著名的赤水大瀑布景区相接,境内有大坝梯田、方碑云海、会水寺摩崖石刻等景点,均以自然天成、原始古朴著称。 2005年,全村实现组组通公路,现通组公路已达50余公里。即将建成的赤水市旅游大环线公路穿境而过,建成后将极大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发展。201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下,建成540平方米集办公、医疗、文娱为一体的办公活动阵地,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马鹿村 |
马鹿村座落在赤水市两河口乡的东南部,东与元厚镇接壤,南与习水前园村毗邻,西与四州省黄荆乡相望,北与盘龙村交界,从两河口起途经盘龙、坍水桥到马鹿村委会有12公里,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是人们居住好地方。 全村总面积34.6平方公里,住有212户,总人口853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15人,村内民族汉族和苗族两类族别。村有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共青团、计生协会、妇代会、民兵连、经联社、调委会、老年协会等组织健全,村内有低保户82户128人,村两委成员共7人,全村共有5个生产组,全村耕地面积733亩,共有水田488亩,旱地245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自林地4万余亩,鱼塘51口,土鸡散养10户,蜜峰养殖474桶,2010年人均收入4201元,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000元。 马鹿村地处长江河的源头,群山起伏造就了马鹿、泥河、老岩三条沟。支流汇集平沟碧漪,峰峦吐萃覆地人居。人们居住在青山下、绿水旁。好吃山间水,好看林中花。生于生态,看惯生态,喜爱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马鹿村人们的良好习惯。马鹿村的三条沟最有趣的是马鹿沟。马鹿沟人们叫着马鹿坝或马六坝。有不同两样有趣的传说;从前我们这个地方人稀地广,这里生长有许多种类野生动物,如老虎、野牛、狗熊、野猪、岩羊、山羊、马儿狗、酸草狗、猴子、鹿子等,其中有一种大型鹿类名叫“马鹿”,体形似马,体长约有200厘米,高约150厘米,出现生长在这条海拔高而地势平的山沟里,故人们把此沟叫马鹿坝。而今人们没有见过马鹿、老虎、野牛等大型动物,但还有野猪、山羊、猴子、酸草狗等小型动物。另一个传说我们这条沟以前是马姓人首先居住,在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这条沟有六个最宽广的的耕地大坝,分别取名为桃子坝、竹林坝、包谷坝、山王坝、庙坝和碓窝坝,因有马家人的六个耕地坝而取名为马六坝。 马鹿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不断修建和维修公路,目前马鹿村通村公路也通到各组共有49.5公里,使林业、农业、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全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从此开劈了马鹿村的致富路。全村高压电线和低压电线全部改造,使马鹿村人民过上安全稳定的光明生活。建立了移动和电信通信基站4个,使乡、村、组、群众得到无处不在的心灵沟通,人情、农技随时得到交流,构成全村经济、文化、素质的和偕发展。在交通、电力、通信等建设的同时激发了马鹿村办工大楼新修,民房改造,沼气池、太阳、电冰箱、液晶电视等高科枝设施进村,改善了马鹿村的工作条件、坏境卫生、生活习惯和遗风旧俗。现今的农民群众真正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