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德阳 >> 什邡市 >> 元石镇 >> 花桥村

花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花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桥村简介

  花桥村距离什邡城区约1.5公里,由原花桥村与农科村合并而成。全村横跨什南、什四、什隐、什马4条公路,广青公路由此而过,交通非常方便,花桥村下设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548.34亩,总户数850户,总人口2424人。主要出产:水稻、小麦、油菜,部分叶菸。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682101 618500 -- 查看 花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花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西社区

     2007年12月,原城西居委会和原西城村合并改为城西社区。社区地处元石和方亭之间,属典型城郊结合部,广青公路、北京大道、广木公路、成青路、围城路贯穿整个社区,交通十分便利,全社区占地504.68亩,无耕地,总户数1147户,总人口2277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社区两委会由5人组成,下设9个党小组,10个居民小组,有党员75名。   社区居民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有幼儿园1所,小学1所,图书室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在社区成立了老年健身队,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75人。社区功能完善,由北京援建的什邡市福利救助中心就地处社区内。   “5.12”为社区造成重大损失。现灾后重建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6、7、8、9、10组正在进行征地拆迁,主要用于什邡市大市场、元石卫生院、元石幼儿园、城西小区等项目建设。   2008年,元石镇居委会荣获“德阳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联系电话 0838-8284522   

南桥社区

  南桥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位于什邡南大门,是进出什邡的门户,广木公路、广木铁路纵横全村,汽车站、火车站、元石中学处于村内,围城公路、村道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南桥两委会由5人组成,下设7个村民小组和7个党小组,全村总耕地面积428.21亩,其中承包地面积337.12亩,自留地91.09亩,总户数475户,总人口1294人,劳动力750个。   村内主要出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和优质水果。全村现有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18个,其中工业企业14个,交通运输企业34个,其他商业、餐饮业、服务业70余个,主要由年产7000吨的造纸厂和纸箱厂、装卸队、运输队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900多万元,全年总收入3000余万元,实现税利500万左右,劳动力转移达15%左右,外出务工人员达250余人,创收80万左右,全村人均存收入达4245元,比上年增加364元。   文化教育方面村内有镇办初级中学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60岁以下村民基本无文盲。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全村机耕道、院道基本上实现了路面硬化,U型渠改造约1.3公路,占应改渠道约35%,新建沼气池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90%以上,农民安装住宅电话达90%以上,农网改造达100%,全配套机沉井4口。南桥社区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质化转移,全村种植优质水果20多亩,优质水稻300多亩,抛秧面积达95%以上,油菜、小麦免耕达95%以上,一、二组已逐步向养殖方向发展,现有养殖大户5户,全年出栏生猪500头左右,养兔大户约10来户,年出栏肉兔3000多只。   

花桥村

  花桥村距离什邡城区约1.5公里,由原花桥村与农科村合并而成。全村横跨什南、什四、什隐、什马4条公路,广青公路由此而过,交通非常方便,花桥村下设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548.34亩,总户数850户,总人口2424人。主要出产:水稻、小麦、油菜,部分叶菸。   

箭台村

  箭台村(统筹城乡示范村)   箭台村位于什邡市城北北京大道(广青公路)旁,全村幅员面积3214亩,辖18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217户,总人口3447人。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在2009年什邡市城市规划调整后的8个农业村民小组中展开,有农户511户,1319人,耕地2111亩。箭台村属德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境内有雍齿坟、射箭台、金带河、金带桥等多处文化遗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生态环境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   箭台村早在2007年就推进城乡统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箭台村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立足城郊,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集中成片、综合示范”的原则,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加大招商力度,大力推进现代生态设施农业区、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农村住宅区、现代仓储物流园区等四大功能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集中不失利,集中无后忧。   项目内容主要为:一心、一带、五片、多点。一心:发展现代花卉产业为中心,集种植、观光、展示、交易为一体。一带:滨河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金带河自然景观,修缮大观音寺,发展现代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五片: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园、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养身园、现代农耕产业园、现代物流加工工业园。多点:入口景点、花卉展览馆、5个农民新居点等。总投资预计7600万元,现已投入近4000万元。   目前,箭台村5、6、18组核心示范区新型农村住宅小区建设、道路、渠系、100亩钢架大棚、入口景观打造等已基本竣工,并引进了“四川麦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恒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喜乐汇园艺种植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流转土地400余亩,其余4个小区的农房建设也已开工。年底,其他小区各项建设将全面完成,农民实现纯收入将在7500元以上,其中,土地租金、股金、分红金等基本收益每年可达1800元以上。元石镇将用三年时间把箭台村打造为什邡农副产品集散地,蔬菜、苗木、花卉基地,西部仓储、物流中心,实现城乡互融共进、区域均衡发展,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福村

  广福村地处什隐路3.5公里处,全村横跨四平、马井、隐丰3条公路,交通便利,村两委会由5人组成,下设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耕地1891.94亩,总户数618户,总人口1767人,人均纯收入达3817元。   广福村主要出产粮油作物(稻谷、小麦、油菜)及晒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机耕道2公里,U型渠建设完成1800米。文化教育方面建有广福村小学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广福村根据自身实际狠抓大田粮油生产和晒烟生产,逐步完善和扩大定单农业(制种)及秋种生产。广福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37人,本市内(包括在企业务工人员)210人,省内15人,省外12人。   

青灵村

  元石镇青灵村地处(什隐公路)2.5公里。2007年底,由原青杠村和灵泉村合并成立。青灵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现有耕地2884.14亩,现辖14个村民小组,全村868户,共有人口2553人,党员104名,2008年青灵村人均收入达4860元。   青灵村是个农业大村,主要出产水稻,其中主要出产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并建立了优质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青灵村有20多年的水稻制种历史,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公司+农户”模式的优质杂交水稻制种,与种子公司签定收购合同,与村签定生产管理合同,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另外,青灵村还出产油菜、小麦、叶烟和特色食用菌。   养殖业是青灵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属元石镇养殖基地。农户主要从事生猪、小家禽养殖。8、9组共98户农户,就有59户农户常年饲养生猪,年出栏生猪总量达10000余头。10组建有集种鸭、种鹅饲养、孵化、育雏和生猪饲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种禽场——什邡市天府种鸭场。现饲养种鸭12000只,年产种蛋160万枚、孵抱鸭苗200多万羽、出栏商品鸭1.2万只、商品猪350头,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种鸭场场主就是被-总书记称赞为“依靠科技致富有前途、有眼光”的规模养殖大户李书贵。   2008年,青灵村从成都引进了两家绿色无污染养殖公司,对青灵村潲水猪进行逐步淘汰,大力发展了绿色无污染猪的养殖。目前,公司正在紧张施工中。   除从事农业生产外,除外打工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常年在外务工300余人。   社会保障成效显著,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100%,农村人身以外伤害保险达100%。   青灵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村组道路硬化达8公里,硬化率达90%,新建U型渠20公里。4、5、6、7、8、12、13组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点。   

桂泉村

  桂泉村由原双桂村与三泉村合并而成,地处什南路1.5公里处,紧靠蓝剑集团,横跨什南路、什四路,交通非常方便,耕地面积2834亩,人口2764人,下设村民小组14个。主要出产:小麦、油菜、水稻、叶烟、蔬菜、水稻制种、川芎、车前草等,经济结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为主。   


花桥村特产大全




花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