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51年置民政乡,1958年改城郊公社,1983年置城郊乡。位于区境东部,面积88.2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双碑、沿江、三里、南河、平政、高水、圣水、新庙、元通、八角、西园、牌坊、上马、白土、凝祥、菩堤、戈家、新观、大包梁、鼓楼、金家、僰口22个村委会和花园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乡办企业21家,村办企业283家,形成建材、食品加工、汽车及配件制造等门类。1994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称号。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玉米、小麦、油菜子、蔬菜。1995年民政部、体改委、农业部、科委和农业日报社联合授予“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称号。1995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国乡镇之星”,所辖平政村被评为“全国模范村委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万人 | 88.2平方公里 | 510703010 | 621000 | 0816 | 查看 城郊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厢街道 |
办事处(简称:城厢街道办事处,下同)辖区幅员4平方公里,共有街27条、巷13条。主要街道:红星街长1160米、宽25米;警钟街长1190米、宽25米;南河路长1250米、宽30米。辖解放街、红星街、钟鼓楼、顺河街、北街、警钟街、涪城路、体运村路、南河路、滨江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3个居民小组;23个家属委员会。辖区内共有191个单位,其中:市以上单位111个,区属单位80个。共有企业54个,按隶属关系划分:市以上单位111个,区属单位80个。共有企业54个,按隶属关系划分:市以上企业28个,区属企业12个,私营企业14个;按行业划分:工业企业5个,商贸服务业37个,金融企业12个。2004年,辖区总人口61417人,总户数19147户,人口出生率4.7‰、自然增长率0.13‰、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 两个文明建设成绩 城厢街道办事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社区建设工作、“创建”工作被市委、市府评为先进单位,创建责任大口、创建重点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调解、“处法”、综治、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共青团、第三产业、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财税目标、劳动保障等十六项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妇联、城管、武装、民政、计生、普法、档案、统计、信息等工作受到市、区业务主管部门表彰。 |
城北街道 |
城北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2001 111 建国门社区 510703002002 111 铁牛街社区 510703002003 111 安昌路社区 510703002004 111 会仙路社区 510703002005 111 临园路中段社区 510703002006 111 安昌路西段社区 510703002007 111 绵州中路社区 510703002008 111 剑南路第三社区 510703002009 111 剑南路第二社区 510703002010 111 剑南路第一社区 510703002011 111 成绵路社区 510703002012 111 临园路东段社区 510703002013 111 绵兴路社区 |
工区街道 |
工区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3001 111 绵州社区 510703003002 111 跃北社区 510703003003 111 涪西社区 510703003004 111 绵江社区 510703003005 111 先锋社区 510703003006 111 迎宾社区 510703003007 111 玉泉社区 510703003008 111 西山社区 510703003009 111 滨涪社区 510703003010 111 灵通社区 |
南山街道 |
南山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4001 111 御营社区一居民委员会 510703004002 111 御营社区二居民委员会 510703004003 111 御营社区三居民委员会 510703004004 111 御营社区四居民委员会 510703004005 111 西河路社区 510703004006 111 石塘路社区 510703004007 111 小浮桥社区 510703004008 111 南塔路区 |
朝阳街道 |
办事处成立于1983年7月8日,地处绵阳城区西部,东起绵阳城区三汇路高架桥,西至双碑铁路立交桥,南以安昌江为界,北达剑门路后山与园艺片区相连,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共有街道30条。火车客站、汽车总站、花园批发市场、三汇装饰材料市场、王子大酒店、新世界宾馆莅临其间,交通便利、物畅其流、商贸发达、餐饮兴旺。辖区人口1.3万户、4.2万人,单位136个。街道党工委下设党总支2个,党支部9个,托管支部1个,管辖党员306人。办事处现有机关干部17人,其中公务员11人,事业干部6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6人,中专1人,平均年龄37.5岁。内设党政办、综治办、财政所、社计办、劳动保障所和经济发展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7个中层部门,主要负责社区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成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老龄、宣传、-、武装、信访和领导群团组织工作;负责辖区内司法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街道管理,环境整治,组织指导社区共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负责辖区内三产、财税、招商引资、物价管理协调工作,协助税收征管工作,发展街居经济,承办经济统计工作;负责民政、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保、安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工作,指导居委会和社区服务工作。 办事处下辖金菊街、临园路西段、剑门路西段、花园南街4个社区居委会,共有社区工作者15名,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14人, 高中文化1人,平均年龄31.9岁。办事处机关座落于金菊街38号附2号。 2000年以来,辖区先后涌现出省、市、区文明单位31个,综治模范单位23个,安全文明∏?个。街道办事处共获得各级荣誉42项,仅2003年就获得市、区先进17项,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综治模范单位”、“市级创建先进单位”,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绵阳市社区建设试点单位”;4个社区居委会共获得各级荣誉39个,其中,金菊街社区居委会于2002年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108个、全省4个),花园南街社区居委会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花园南街社区居委会和金菊街社区居委会于2003年被市委命名为“市级文明社区”,临园路西段社区居委会和剑门路西段社区居委会于2004年被区委命名为“区级文明社区”,文明社区率达到100%。 |
高新街道 |
高新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6001 111 普明寺社区 510703006002 111 三河堰社区 510703006003 111 黄家祠社区 510703006004 111 凝禅寺社区 510703006005 112 石桥社区 510703006006 111 古泉社区 510703006007 111 火炬东街社区 510703006008 111 普明北路东段社区居民委员 510703006009 111 三五三六工厂社区 510703006010 111 虹苑路社区 510703006011 111 双碑社区 510703006012 112 菩提寺社区 510703006013 111 普明北路西段社区 510703006201 112 松林山村民委员会 510703006202 112 梨园村 510703006203 112 石桥铺村 |
城南街道 |
城南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7001 112 南塔社区 510703007002 111 板桥社区 510703007201 112 跃进村 510703007202 112 文武村 510703007203 112 群文村 |
创业园街道 |
创业园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涪城区。下辖: 510703009001 111 上马社区 510703009002 111 八角社区 510703009003 112 西园社区 510703009004 111 新庙社区 510703009005 111 元通社区 510703009006 112 兴隆社区 |
城郊街道 |
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51年置民政乡,1958年改城郊公社,1983年置城郊乡。位于区境东部,面积88.2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双碑、沿江、三里、南河、平政、高水、圣水、新庙、元通、八角、西园、牌坊、上马、白土、凝祥、菩堤、戈家、新观、大包梁、鼓楼、金家、僰口22个村委会和花园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乡办企业21家,村办企业283家,形成建材、食品加工、汽车及配件制造等门类。1994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称号。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玉米、小麦、油菜子、蔬菜。1995年民政部、体改委、农业部、科委和农业日报社联合授予“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称号。1995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国乡镇之星”,所辖平政村被评为“全国模范村委会”。. |
石塘街道 |
石塘街道位于绵阳城西南,处于安昌河以南,有五桥与城中心相连,政府驻地绵绢路9号,覆盖面积30平方公里,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南湖风景区、洞天公园、南山公园、飞来石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座落其中,有较丰富的文化资源。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8286人,农业人口16015人,71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7219户。镇内基础设施良好,有绵三、绵中、一环等数条省级公路穿越全境,有4路、5路、6路等十多条公交线通达,水、电、气、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达到""五通"",近年来,石塘经济和各项社会目标任务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乡镇连续6年荣获省""百强""乡镇、市""十强""乡镇殊荣,多次荣获市、区""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计生、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 2002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三环五业""、""三线两片一园区""的发展思路,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增强全镇综合实力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战略,促进石塘经济跨越式发展。2002年实现国民经济GDP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7亿元)财政收入2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4元。2002年6月18日绵阳石塘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被批准为绵阳市级工业园区。绵阳石塘工业园地处城市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启动区5.3平方公里,是绵阳城市周边与城市中心直径距离最近的一个工业园区,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是你理想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开发! |
丰谷镇 |
绵阳市涪城区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50年为丰谷镇,1958年改丰谷公社,1983年复镇,1992年关帝乡并入。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13公里。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2.5万。省道南(坪)泸(州)公路纵贯南北。辖团结、胜利、新建、和平、民杨、致富、建设、李家桥、回龙沟、兴隆、工农、猫林、大树、拱桥、齐心、清水、字库、水塘、龙坝、大坪、三联21个村委会和兴丰路、南街、东街、北街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建材、机械和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林、桑、果等。养殖以猪为主。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乡镇200强”称号。. |
关帝镇 |
关帝镇位于涪城区南郊,距城区23公里,幅员面积23.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8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居委会。总户数3354户,总人口9591人(承包土地人口9379人),总耕地面积1.4万亩(田720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镇。 一、 立足镇情,找准主攻方向 全镇七座水库,八十四口塘堰,具有发展种养植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百里渠穿境而过,水源充裕无污染,人少地多(人均土地1.4亩)。群众有多年养殖土鸡的经验,近年来,土鸡呈现购销两旺的态势。鉴于此,党委政府确定以抓好土鸡规模化养殖为农业工作的主攻方向。出台了有关奖励政策(一次出栏达到500只以上给300元奖金)。 二、 抓大户、搞服务 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另一方面从交通、水电等方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 成立协会、规范行业 今年四月,正式成立了土鸡养殖协会。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会和经验交流会7次,并从鸡苗引进、品种纯度、饲养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规范运作,采取充分利用大户的先进技术为小户服务,集中育雏20天,然后分到各户饲养,及时提供饲养管理技术,为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协会积极寻找土鸡销售市场,目前已与重庆、攀枝花、成都、绵阳一些大型农贸超市签订了购销合同。 四、 典型引路,辐射周边,卓有成效 2002年底,全镇共出栏土鸡60余万只,2003年一季度出栏20万只。其中年养殖10万只土鸡大户过4户,年出栏两万只以上的大户2户,千只以上的近20户,次养100或200只的小户如雨后春笋,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地,仅此项全镇人均纯收入扩大养殖规模,预计明年全镇将出栏土鸡100万只,人均纯收入将再增130元。. |
塘汛镇 |
" 绵阳市涪城区塘汛镇幅员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9公顷。辖10村,88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002年,全镇总人口10351户,24960人。人口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3‰、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农业产值8500万元,增11.8%;企业产值6.4亿元,增14%;工业产值2.5亿元,增65%;财政收入387.6万元(按照新口径统计),财政支出1345万元。镇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1.9亿元、贷款余额3.3亿元。2002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特点:一是继续深化改革,为工业园建设注入活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与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强园""战略;三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强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四是认真学习贯彻""-""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 |
青义镇 |
" 青义镇位于绵阳城北,幅员面积30 .6平方公里,共辖10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4.4万人。青义镇是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科技示范镇和市园林绿化试点镇,场镇面积1.5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齐备。绵江公路和108国道穿过园区,交通十分便利。教育医疗、广播电视、邮电 通讯设施齐全,水、电、气均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全镇有骨干企业30多家,其中, 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6家。2001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营业收入5.76亿元, 实现利润245万元;财政税5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16元,乡镇经济综合评估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十强”。 青义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教育科技孵化区,主要围绕科研、转化、孵化以及大学后勤服务等,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村、科技交易中心等设施;商业中心区主要针对西科大及未来城市需要,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医院、金融网点、商贸中心等设施;上龙溪工业园主要实现高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功能,引进""三高一无""企业进园发展,将科研孵化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居住中心区主要是在现有场镇基础上,保持原有商贸服务功能,规范建设高质量的商品住宅;圣水寺风景区主要建设以佛教为主的宗教旅游开发项目,最终形成绵阳城区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 。". |
龙门镇 |
" 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地处涪江上游,距绵阳机场15公里,四川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108国道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且有被誉为""西南杨浦大桥""的互通式立交桥座落场镇,九寨沟环线的绵江一级公路纵贯南北,距宝成铁路复线二级货站绵阳火车站6公里,是绵阳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川物资的重要集散的和中转站。交通、通讯、商贸较为发达,镇内坝丘相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OC,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987毫米,日照充足,无霜期272天,涪江、长滩河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建镇于1998年6月,镇内种、养殖业比较发达,是绵阳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涪城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试点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2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2万人,幅员面积2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 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与全镇人民一道,发扬""团结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振新龙门""的龙门精神,坚持走特色发展的路子,使全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场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2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0元。乡镇企业发展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翻了一番,集镇面积扩大了3倍,场镇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呈现出园林式场镇的格局。镇上先后荣获绵阳市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绵阳市近郊工作先进乡镇等殊誉。 ". |
吴家镇 |
绵阳市涪城区辖镇。1941年置吴家乡,1958年改吴家公社,1982年复吴家乡,1986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9公里。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2万。绵(阳)中(江)公路过境。境内有人民渠1道、提灌站34处,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辖兴顺、广福、凤凰、凉水、钟心桥、五龙、孔雀、高桥、幸福、涌泉、长林11个村委会和场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子、花生,盛产芦笋。. |
杨家镇 |
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幅员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46.5公顷。辖12个村,90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002年,全镇总人口5507户,15478人。人口出生率5‰、自然增长率2‰、计划生育率98%。农业产值5893万元,工业产值1037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594万元,分别比2001年(下同)增5%、14.3%和8.1%。财政收入381.3万元,增63.7%;财政支出400万元,增93.6%。镇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 1681万元,贷款余额1852万元,分别减39.8%和23.4%。2002年全镇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特点:一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新区开发卓有成效,区域商贸大镇初露端倪;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农业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五是实行开源节流,减轻负债,财税工作平稳运行;六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
金峰镇 |
" 金峰镇位于绵阳市郊西南部,距绵延19公里,与德阳市罗江县慧觉镇毗邻,全镇辖两个场镇(含倒座庙小集镇),8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委会,65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建有党支部16个(含2个流动党支部),总人口11080人,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3.6公顷,全镇人民纯收入达2905元,财政收入实现303万元,经市区验收,1997年建成小康镇。 金峰镇交通十分便利,绵阳至罗江和涪环县级公路穿镇而过,境内县、镇、村网络公路纵横交错,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讯覆盖全镇,程控电话、多媒体、村通工程全面开通,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500吨,全镇变压器72台,水、电、路、闭路电视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教育卫生机构健全,境内有小二型金花水库、倒座庙道教等休闲、观光文化娱乐场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批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以建材、冶金、生化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全镇已拥有各类企业8家,形成以玻纤、纺织器材、化工、冶炼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为工业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峰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是涪城区重点粮油产区.近年来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主线,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03年水稻制种面积达到了4000亩,油菜制种面积达到1800亩.2002年两项制种单位产量和收入均创历史记录。使人均增收实现132元;另一方面,通过培植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发展蘑菇200亩,种菇户达到400户,亩平收入实现5000元.初步形成以蚕桑、水稻制种、油菜制种、生猪、小家禽、水产品、养殖等骨干项目为龙头的农业产业结构。 金峰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近几年来完成了城镇亮化绿化硬化美化工程,小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被列入省级2001年启动小城镇试点镇之一,2002年获得卫生小集镇第一名.投资环境得到大大的改革。 ". |
玉皇镇 |
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41年置玉皇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杨家镇,1995年析建玉皇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20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1万。绵(阳)中(江)公路过境。辖新埝、草堂、团鱼、斑竹、坚堡梁、任家、鲜家坝、老君8个村委会和玉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子,盛产水果、蚕茧。. |
新皂镇 |
新皂镇地处绵阳市城西,是1.6万人口的小镇。它紧邻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际贸易加工区,是绵阳科技城重要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物流配送发展区。国家二级货站绵阳皂角铺火车站坐落其中,宝成铁路复线、环涪路横贯全境,成绵高速公路、飞云大道、城市二环路傍境而过,该镇距绵阳南郊机场5公里、绵阳城区7公里,通极为便利。 2009年春踏访新皂镇,正值世界经济整体低迷沉寂的时刻,而这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镇却出现一派“大拆迁、大开工、大建设、大发展”的火热景象,一大批亿元大项目年内将在这里陆续开工建设。 ——总投资4.8亿元、占地492亩的绵阳双汇食品工业项目落户新皂,拟建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品加工综合基地。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1.5亿元,可安排3000多人就业。同时,通过养殖业每年可转化粮食50万吨,带动种养殖业、饲料业、食品加工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投资3亿元、规划占地500亩的绵阳现代粮油易市场拟选址新皂物流园区,建设粮食战略储备库和农产品易市场。该项目将立足川西北,对接成、渝、遂,辐射甘、陕、青,成为西南地区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粮食物流集中区。预计2011年7月投入使用后,年粮食易量可达150万吨,加工能力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利税3000万元。该项目相关农户拆迁和企业拆迁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 2008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了各项推进措施。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创新招商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投资协调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环境整治,不断优化软、硬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共引进龙泰彩钢二期、天力特玻二期、蔚丰建筑标准厂房、派派皂角铺钢材市场、华钢商贸钢材物流市场等11个项目进镇落户。到位资金内资1.1亿元,外资340万美元,完成涪城区全年奋斗目标任务的105.8%。目前,该镇牵手成都发达实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打造的绵阳高新材料工业园正在规划设计、整体招商,一期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过20亿元。[2] |
河边镇 |
绵阳市涪城区河边镇幅员3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1.1公顷,辖7个村,74个村民小组。2002年,全镇总人口3997户,12182,人口出生率7%、自然增长率-1.2%、计划生育率99%。农业产值5763万元,乡镇企业产值350万元,分别比2001个(下同)增4.2%和9%。财政收入306万元,财政支出310万元,分别增15%和15%。镇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5704万元,减26万元,贷款余额4138万元,增291万元,累计投放资金余额1059万元。. |
磨家镇 |
磨家镇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全镇幅员面积26.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35.3平方千米,植被面积392.73公顷,森林面积302.1公顷;辖6个村,分别是茅针寺村、冯家湾村、观音堂村、接龙寺村、七星包村、双凤坪村,4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为飞云社区、9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880户、总人口10698人。 农业总产值5398.21万元,增6.5%。粮食总产量7481吨。农作物总面积1473公顷。粮食作物面积862公顷,其中水稻578公顷,平均亩产600千克。经济作物面积284公顷。蔬菜瓜类总产314吨。果园面积100公顷,总产629吨。池塘养殖面积60公顷,年产458吨。年出栏生猪15800头,小家禽50万只,分别增5%、6%。 特色农产品: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红薯[2] 乡镇企业总产值12511万元,利税810万元,实现利润469万元,分别增24.3%、16%、23.7%。企业总个数317个,职工1735人。工业总产值7981万元,利税717万元,实现利润467万元、分别增34.1%、17.5%、23%。工业企业总个数27个,职工897人。骨干企业1个。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50万元,增150%。重点建设项目:四川盛鑫塑胶有限公司。消费品零售额305万元,增17.6%。全镇个体工商业户46户,从业人员120人;私营企业5个,从业人员30人。农家乐2个,接待客人20000人,年收入100万元。 |
永兴镇 |
绵阳市涪城区辖镇。1950年建永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11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4.9万。108国道、宝成铁路穿境而过。辖张家营、金祥寺、七里堆、狮子山、玉龙院、黎家院、方登寺、三官庙、飞牛坝、双土地、松山寺、茅针寺、冯家湾、观音堂、黄连嘴、接龙寺、七里包、双凤坪、皂角铺、石梯子、麒龙庙、邱家庙、赵家花园、清凉寺、梅家沟、九根树、刘家坪、五角堆28个村委会和立新街、前进街、工农街、新生街、河坝街、金祥路、龙家碾、华裕路8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电子、建材、化工、饲料生产等厂和建筑业。省级绵阳永兴工业开发区在境内。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盛产花生、蔬菜、水果、蚕茧。. |
石洞乡 |
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41年置石洞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金峰乡,1995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6.5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观音碑、天池山、文昌宫、爱民、泡桐树、戴家林、三清观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红薯,特产柑橘、脐橙、蚕茧。养殖业以生猪、淡水鱼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