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台乡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南依黄河,是滨城区、沾化县和东营市利津县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7公顷。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
秦皇台乡古称青龙镇。唐代建有普济寺,主持为单姓和尚,俗称单家寺。清代为滨州十二镇店之一。1950年代后为滨县七区,后改称单寺区;1985年改称单寺乡;2006年7月改称秦皇台乡。
秦皇台乡有数处古文化遗址和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秦皇台古为滨州三台之首,传为秦始皇时期所筑。秦台位于秦皇台乡西石村西南0.5公里处。高19米,底部周长1844米,面积2826平方米,顶部周长628米,面积314平方米。《水经注》载:“长聚沟南海侧有蒲台,高八丈,周二百步。”《三齐记》载:厌次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于台下萦蒲系马。至明岁蒲萦萎,若有系状,似水杨,可为箭。《史记?秦本纪》载: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去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久而未还,筑台望之。明万历年间,知州艾梅作诗赞美秦台:“秦皇汉武亦雄才,海上求仙竟不来,千古风流等春梦,碧桃岩下自花开。”其风光优美,可见一斑。
自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对秦始皇台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大量灰陶器物残片。据推断,秦台系建于一东周遗址之上,采用人工夯土筑成。台东侧剖面,夯土层次分明,并夹有红烧及周汉陶片和“长乐未央”瓦当,故应为秦汉间所筑。《滨州志》有诗:“驰道飞传烽燧地,时人误作望仙台。”秦台是望仙台,还是烽火台,至今尚无定论。
秦台下有八角琉璃井,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挖掘,井为八角,深九米左右,分三节,自上而下节节缩小,井内三泉并涌,清澈见底,刮东北风时水咸,西南风时水甜润,冬夏不枯,人称“海眼”。
关于秦台与八角井,当地民间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大河九派横流。大禹把洪水泛滥的祸首小青龙锁在此地,并誓言只有人间出现真龙才能搭救。一千多年后,一位长脚大仙,在海边行走,忽感脚下有异物,发现鞋内有土块,拿出来随手一扔,出现了一个土堆,成为秦台的前身。
青龙已被锁2000多年后,秦始皇东巡登上土台遥望海疆,忽听台下人喧马叫,原是坐骑青龙马嚼子被一颗八角铁钉挂住。秦始皇走过来弯腰把住铁钉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两股青烟直上云霄,青龙马也不见踪影。抬头一望,两条青龙在空中盘旋。其中一条对秦始皇说:“当年弟弟年幼无知,泛水伤害百姓,被禹王锁在此地,并告知人间出现真龙方可解脱。我化为坐骑,随你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今引你到此,救得弟弟,总算功德0”。另一青龙说:“陛下救我,我可以为你做三件事。”秦始皇说:“朕就请你做三件善事。一是保这方土地风调雨顺;二是保这方百姓人畜兴旺;三是保这方土地多出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小青龙说:“只要百姓善良,民间和谐,我就能做到”,说罢驾云而去。时听地下一声巨响,只见锁龙的地方出现一口八角井。井壁溜光,深不见底,井口云气升腾,井内似有龙吟。人们顿时明白,这不是普通的水井,是口龙泉。
小赵家遗址位于小赵家村东南1.5公里处,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700米,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因近秦皇台乡小赵家村而得名。1972年利津县为引黄灌溉开挖褚官河,河穿遗址在3.5米深处发现文化层,4米处挖出红陶瓮棺4个,内有尸骨。1981年11月经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周代遗址,未发掘。1983年3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县图书馆收藏了遗址出土的2个瓮棺。1987年10月,“小赵家遗址”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34平方公里 | 371602203 | 256600 | 0543 | 查看 秦皇台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市中街道 |
市中街道位于山东滨州滨城区。下辖: 371602001007 111 高杜居委会 371602001008 111 樊家居委会 371602001009 111 文汇社区居委会 371602001010 111 爱民社区居委会 371602001011 111 光明社区居委会 371602001012 111 市南社区居委会 371602001013 111 蒲湖社区居委会 371602001014 111 北一居委会 371602001015 112 北三居委会 371602001016 112 东关居委会 371602001017 112 小关居委会 371602001018 112 大刘居委会 371602001019 112 小郭居委会 371602001020 112 马庙居委会 371602001021 112 新蒲城居委会 371602001022 112 老蒲城居委会 371602001023 112 南关居委会 371602001024 112 北二居委会 371602001025 112 马官居委会 371602001026 112 牛王居委会 371602001027 112 西五里居委会 371602001028 112 张家庄居委会 371602001029 112 友谊李居委会 371602001030 112 金卜庄居委会 371602001031 112 韩声杨居委会 371602001032 112 扈家居委会 371602001033 112 彭庄居委会 371602001034 112 纸坊居委会 371602001035 112 谢家居委会 371602001036 112 刘口居委会 371602001037 112 石门居委会 371602001038 112 刘家桥居委会 371602001039 112 赵四勿居委会 371602001040 112 杨家庙居委会 371602001041 112 三里庄居委会 371602001042 112 陈台居委会 371602001043 112 宋黄家居委会 |
市西街道 |
市西街道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0235人。辖4个社区、16个居委会。办事处驻渤海十路561号,邮编256600。 市西街道位于山东滨州滨城区。下辖: 371602002007 111 徐家居委会 371602002008 111 康家居委会 371602002009 111 欣民社区居委会 371602002011 111 利民社区居委会 371602002012 111 益民社区居委会 371602002014 111 兴民社区居委会 371602002015 111 许家居委会 371602002016 111 魏家居委会 371602002017 111 张八棍居委会 371602002018 112 西碾李居委会 371602002019 112 陈家居委会 371602002020 112 高梅居委会 371602002021 111 南杨居委会 371602002022 111 东碾李居委会 371602002023 112 张蒋居委会 371602002024 112 大梅居委会 371602002025 112 董家居委会 371602002026 112 东谢居委会 371602002027 112 大有崔居委会 371602002028 112 丁口居委会 371602002029 112 棒棰孙居委会 371602002030 111 亚药刘居委会 371602002031 112 双庙刘居委会 371602002032 112 北孝居委会 371602002033 112 鳌头周居委会 371602002034 112 洼于居委会 371602002035 112 下坡李居委会 371602002036 112 西谢家居委会 371602002037 112 北赵居委会 371602002038 112 油房李居委会 371602002039 112 中孝村居委会 371602002040 112 姬家沟居委会 371602002041 112 李茂家居委会 371602002042 112 菜园李居委会 371602002043 112 宋家庄居委会 371602002044 112 李家口居委会 371602002045 112 杨家庄居委会 371602002046 112 张家庄居委会 |
北镇街道 |
北镇街道位于滨州市区东郊。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办事处驻黄河三路692号。205国道过境。 [沿革]1982年设置。1997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郝家、六街、五四一、五四二、五四三、义和、王庄、李庄、和平、胜利、红旗、耿家、姜家、印梁、市政、建筑、酿造、运输、曲轴、北柴、活寨、化工22个居委会。2004年辖6个社区、19个居委会、3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 [邮编]256600 |
市东街道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位于市区东北近郊,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2.83万亩,耕 地1.7万亩。辖2个管理区,31个行政村,7个居委 会,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汉族占4%,回、满等少数民族占0.6%。1997年实现 农村社会产值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刀97元,被 地委、行署命名为“农村小康乡镇”。 市东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处城郊,属城乡结合部。多业并举, 城郊型经济初具雏形;邻国道, 东方红公路横穿东西,交通发达;靠近油田,辖区内胜利 油田二、三级单位5个,与油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 同发展的路子逐步拓宽。 在 稳定粮食总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现涌现 出养殖、种植专业村15个、专业户l000余户,大牲畜存栏量达1万多头,禽类养殖33万只,淡水养殖11m 亩,林业覆盖率达16.2%。积极引进经济价值高的名优 特品种,养鹿、毒蛇取毒填补了全区空白。 乡镇企业2次创业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建材、汽车配件等批另市场 及农贸市场5处,龙凤市场在全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年交易额达1.2亿元。 教育卫生 市东街道办事处学校199l年实现了“一无 两有”(即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生有课桌凳),学 校基础建设得到应有的改善。普及了初级义务教育, 经上级教育部门验收达到合格,1992年乃处小学实 现“六配套”(即班有教室、人有课桌凳、校有院墙、大 门、厕所、操场)。19W)年投资3m万元筹建郭集中学1 处(=994年更名为市东中学),设卫个教学班,容1200 名学生,集教学、办公、生活为1处。在此基础上撤销 原郭集乡所辖郑王、苏郭两处中学,于1991年暑假后 顺利实现合班并校。 在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调动乡 村办学,校长治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全动性,对教育系 统实行了“三制改革”(校长招聘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 制、教育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体 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1”l年在全市学校管理水 平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单位,中学被列为首批“五四”学 制(小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四年)的试点学校。 l州年结合市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为进一步巩 固完善“三制改革”的成果,对全办中小学实行了“四制 改革”(新增结构工资制),对于部职工实行定编、定岗。 定职责,优聘劣汰,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改革有 61名中学教师,lW名小学教师被聘,18名教师落聘。。 调动了办学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年底被市教育局评 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l995年围绕“双基”(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达标、扫 除青壮年文盲基本达标)活动,市东办事处制定了《实 施义务教育法的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中小学布 局调整方案》、《关于制止中小学辍学流失的规定》/关 于进一步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通知》,市东办事处征地80亩,在郭集、毕家、苏家、郑家四村附 近建起了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其 中第四小学是扩建的)。新建校舍1刀间,井为中小学 配备了“六材一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 的教学器材和图书室),为市东中学新上50kW变压器 一一台,保证了教学、办公和生活用电。年底顺利通过省 政府组织的验收,完成了“双基”达标任务,1995年卫持平被全市评为“十佳教师”,1997年市东中学校长尚国忠被评为全市“十佳校长”。市东中学被地区教委授予“初中教学管理优秀单位”,在全市运动会上以初中 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得“裕华杯”。 1997年底市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医疗机 构51处,医务人员75人,其中行政村卫生室之处,个 体开业卫生室15处,社会办医8处,整骨所2处,牙科 诊所,处,负责辖区医疗、防疫、保健工作。初级卫生 保健十三项指标的完成率均达85%。1995年顺利通 过国家级考核验收,荣获全市“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先进 单位”。自l991年以来共培训乡村医生2ax)人次,提 高了被训者的医德及业务水平。自1997年以来,为防 止假药流入辖区和药品价格不实的问题,办事处投入 刀万元流动资金委托防保站对辖区各医疗单位实施 统一代购代销医疗药品,从根本上净化了医药市场,规 范了行医活动,群众吃上了放心药。 目前辖区人民全部饮用自来水。卫生厕所使用率 占98%。19%年实现元鼠害,环境卫生合格率和食品 卫生合格率由1991年的刀叽、巧叽提高到叨%和 85%。辖区呈现环境优雅卫生,家家享小康的文明景象。 商贸流通 [华滨花卉蔬菜示范服务基地] l997年6月市东街道 办事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投资刀万元,在华滨新村以 南,着手建起华滨花卉蔬菜示范服务基地(简称华滨基 地)。华滨基地建有冬暖式大棚刀个,占地m亩;水 库一个,占地15亩;办公室、仓库共5间。各类设施应 有尽有。 大棚建成后,市东街道办事处自身从机关抽调兀 名懂技术、善管理、责任心强的干部,进华滨基地承包 刀个大棚和15亩水库养鱼。办公室3名干部负责华 滨基地的管理和产品的销售。1997年大棚统一种植 “美国大红”西红柿,到1998年初西红柿长势喜人,硕 果累累,显示出示范服务的功能。现已取得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l”8年6月初大棚又种植 草菇和花卉,预计每棚可产草菇1万斤以上,经济效益 可观。 [龙凤市场]市东街道办事处龙凤市场位于办事处住 地以东350米处,是由滨州市原北镇“三八”(即农历每 月逢三排八的日期)大集搬迁而来。原北镇大集是全 国报点的鲁北首集,位于渤海三路和黄河三路东首,每 逢集日交通堵塞,即脏又乱,严重影响附近十几家工 厂、机关、学校的正常秩序,并潜伏着许多不安全的因 素,不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不利于集市的扩大发 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鉴于此,滨州市委、 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并报经山东省土地管理局、 惠民地区土地管理局批准,委托原郭集乡政府承办有 关大集搬迁事宜。经测算需占地l“。5亩,建设商品 贸易二层楼房450户,总面积4.2975万平方米,水、电、 路、摊位齐全,总计投资1435(3万元。 原郭集乡政府接市委、市府任务后于1989年1月 着手:一方面协调有关单位报计划筹资金;一方面搞规 划破土动工,到5月份将原北镇“三八”大集顺利搬迁 到龙凤市场。商品贸易楼于1996年底全部建成投入 运营,现龙凤市场年交易额达1.2亿元以上。 社会发展 【宣家小康民宅】宣家村位于市东街道办事处以西偏 北,距市东办事处机关驻地约1公里,紧邻205国道。 现有人口1阴8人,293户,耕地117亩。宣家党支部村 委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下大力气狠抓村办企业,到 1997年底,全村企业固定资产5an万元,集体固定资 产3an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00万元,创利税 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3刃元。随着村办企业的高 速发展,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支部村委研究并报上级 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在老村西北角即市规划的黄河十 一路十二路和渤海七路八路之间非耕地中,建设小康 型村民住宅(以下简称新村)。 新村自l”3年设计,1994年秋季开始破土动工, 到l”8年6月已建成“小康1.11.m,w。V5种型号 的二层楼房住宅262套(I型150平方米,a型136.8 平方米,m型139平方米,w型1万平方米,V型148平 方米)。平均每套住宅投资13万元(不含占用土地折 款和其它设施费用)。现新村内水、电、路通讯设施齐 全,村民生活、调节室内温湿度实现电气化,新村内绿 化美化、环境卫生、居民保健养老休闲娱乐体育设施等 应有尽有,是一处典型的社会主义小康型新宅区。 [屈家西菇]屈家村位于市东街道办事处以东,距办 事处19公里。1997年底,全村98户,488口人,耕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两个文明 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994年,办事处党委被山东省 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7年办事处有19个 村、3个居委会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经省、地有关部 门严格考核,顺利通过了“小康办事处”的验收。1997 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202。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刀85元;1997年8月办事 处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安全文明单位”。 |
彭李街道 |
彭李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市区西部,南靠黄河大堤,北邻杨集乡,西接杜店镇,东连城区,面积23.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万亩。1982年改为彭李乡。1995年撤乡改为彭李街道办事处。2000年,辖3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1.33万人。农民(居民) 人均纯收入3010元。主要农产品有蔬菜、花卉、小麦、玉米、棉花。有各类企业1856家。有中心小学1处,联办小学1处,村办小学2处,在校生580人,教师38人。有村卫生室22处,村医35人。 |
滨北街道 |
滨北街道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驻地以北12公里处。南依黄河,北临山东省沾化县,总面积161.1平 办事处方公里,辖154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4万。滨北街道古为滨州故城,为唐渤海县治,五代后周显德年间置滨州,遂为州治。1913年,改州为县,为滨县政府驻地。1984年为滨城镇政府驻地。2001年,滨城镇和张集乡合并成立滨北镇,2005年3月改为滨北街道,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山东滨州工业园区。滨北办事处前身--古渤海府史称“凤凰城”。凤凰城古迹有新石器时代的西街卧佛台、北街茅焦台、东街文鸣台三台遗址,还有战国齐人段子明墓和滨州古城等。城内还有八景:秦台晓雾、古井琉璃、榆林晚照、月夜莲池、渤海望潮、砂亭雨霁、清河横带、兔岭浮波。凤凰城历史上曾出过众多才子和朝廷官宦,明朝有西街武状元胡旦、南街杜诗;清朝,凤凰城里出了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朗杜谔,咸丰帝老师、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杜受田和咸丰年间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祖孙三代官宦。 - 经济社会 滨北办事处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滨北上 下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主题,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全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快速、稳步、和谐发展。08年1-9月份,全办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2.0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3546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41万元。改革的号角在这里吹响,改革的成就在这里展现。渤海老城经历了一场改革热潮的洗礼,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几年来,滨北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卫生镇”、“省级环境优美型乡镇”、市区“双基工程”先进单位、“全市十强乡镇办”等荣誉称号。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山东滨州工业园区。滨北,犹如黑夜苍穹中一点星辰,历尽沧桑,穿越时空,逐现璀璨。 - 教育事业 滨北街道办事处教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突破2009,建设魅力滨城”的工作部署和区教育局“坚持一个目标、突出一个主旋律、倡导一个理念、深化两项改革、加强三个建设、抓好十项重点工作”的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 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学生”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推动了全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街道开展“人民满意学校”主题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以加强教育系统干部思想纪律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用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公平教育、法治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成果取信于民,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明程度。通过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学校”主题创建活动,促进全办教育系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教委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同时,教委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 名胜遗址 滨州故城城墙为土筑,有四门,皆带瓮城,门楼八个,角楼4个,敌楼13座。城外有深阔各7米的护城河。东 关中粗前尖,似凤凰头;南关、北关有折弯似凤凰翅,西关较长似凤凰尾,人称凤凰城。1937年12月县城为日军占领,1945年解放时城垣被毁;“文革”中四座城门被毁。现南门、北门外护城河的石桥仍存,名青龙桥。如今老城经过规划建设,面貌一新。 卧佛台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滨州故城内西北隅,卧佛台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高10米,顶端平面约1500平方米,因古时台上曾建有寺庙,寺中供着释迦牟尼卧佛像,故名。卧佛台与城外的滨州八景之一“沙亭雨雾”遥遥相对。据地质考察,这里曾是远古河道,由西南蜿蜒东北,卧佛台处于河道东侧。《滨州志》载:台上历代兴建浮屠梵宇。元泰定年间,驻守此地的-以逼近郡治衙府,可窥见官府堂阶,遂将庙宇东迁,原建筑遂废。明代以来,文人学士多将卧佛台视为寻幽览胜之处,即兴题咏颇多。清人杜曦诗曰:“滨地多古台,佛曾憩此峰,听经无老鹤,结伴有长松,鹫岭云飘刹,祗林风扣钟,津梁如可渡,三世得禅宗。”1956年县油棉厂扩建时,台基夷为平地,出土文物甚多。主要有:石斧、石凿、骨锥、骨簪、鹿角化 石及大量豆、鬲、罐、钵等灰、黑、白、砂等陶片。经省有关单位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家故宅位于滨州古城南街。杜氏家族自明代起即为望族,至清末,有进士10人。特别在道光、咸丰间,礼部左侍郎杜堮与其子协办大学士杜受田及孙杜翰皆同朝为官,甚为显赫。其家宅人称“杜府”,门前有木牌坊1座,门首悬“太师第”“相国第”横匾,门厅内悬有“大方伯第”“亚元”“传胪”“父子伯侄兄弟翰林”等匾。全部建筑为四合大院,内含28个小院,有客厅、堂屋、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300余间。现仅存绣楼、客厅和部分堂屋、厢房。有一楼为二层硬山顶式,砖木结构,阔3间,传为小姐楼。其他房屋均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现已残破。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梁才街道 |
梁才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2003年由滨城区政府批准建立东城经济开发区。 街道办会议(5张)梁才大地素以风光优美、交通便捷、资源富饶著称。滨州市著名的“四环五海”之东海座落中盘,“七十二湖”之龙憩湖、白鹭湖、玉兰湖等七个湖镶嵌如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方兴未艾。滨港铁路、205国道纵贯南北,德龙烟铁路、220国道横贯东西。梁才街道办事处还是胜利油田的主采区之一,胜丰管理区座座油井错落有致,别是一道风景。 梁才街道办事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滨州市历年乡镇(办)“三十”指标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办)”、“滨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滨州市平安滨州建设先进乡镇(办)”、“滨州市铁路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20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 地理位置 梁才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处于北纬37.21—37.26、东经118.02—118.09,西接市东街道办事处,东邻东营市利津县,北靠秦皇台乡,南隔黄河与小营街道办事处、博兴县相望,是滨州市的东大门。 - 基本概况 名 称:梁才街道办事处 英文名:Liangcai 由 来:机关驻地为梁才居委会 名 片:临河休闲,生态采摘,体验幸福,时尚梁才;龙憩白鹭,东海碧波,兴业宜居,活力梁才。 邮 编:256658 简 介:梁才街道办事处位于滨州市滨城区东部,辖区总面积73.88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74个村居,人口3.2万人。全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发展到12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个体工商户1200余户,2009年全办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6亿元,实现GDP9.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29万元。在全市乡镇(办)“三十”指标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办)”、“滨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滨州市平安滨州建设先进乡镇(办)”、“滨州市铁路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20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一、膨胀规模,突出优势,工业经济迅猛崛起。紧紧围绕“科学招商谋发展、优质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支持骨干工业企业扩规提档,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海沥青、东瑞化工、万科石化等企业为龙头的清洁化工产业集群,以茂泰纺织、瑞雅服饰、春艺服饰、春迪服饰等企业为龙头的纺织印染产业集群,以青龙山水泥、良友防水、黄河创业钢结构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和以环通动力、东城精密、国良工贸、大顺机械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投资17.5亿元的东瑞化工项目已于2009年1月正式投产运营。总投资26.8亿元的中海沥青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竣工投产。 二、立足东区,谋篇布局,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立足区位优势,统筹区域布局,注重规模效益,着力构建信息化、立体式、功能齐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目前,全办市场总营业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商业街区与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滨利路商贸街、梁才商贸城等一批商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海国际新天地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合村并居与旧村改造工程不断深化,东海花苑、瑞安花园、安康花苑项目已经竣工并顺利入住;东海国际花园、祥虹佳苑、利天花园、东海花苑二期、东海明珠、东海龙庭等项目相继动工。以银河物流、金龙物流、海华物流、华天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20余家。 三、统筹规划,高点定位,招商引资凯歌高奏。围绕全办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思路,锁定全办四大主导产业,创新招商体制,优化招商环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活动。结合办事处实际,围绕六项重点紧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围绕区位条件统筹区域规划。以220国道、205国道以及滨港铁路为重要支点,以滨州东城区域性行政、经济、交通、信息中心为定位,按照“东拓、西展、南延、北联”的方针统筹区域规划。二是围绕产业基础调整产业布局。按照“两街、四群、四区”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滨利路商贸街、梁才商贸城两条商贸街区,着力培育清洁化工、纺织印染、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倾力打造220国道沿线加工工业园区、205国道沿线现代商贸物流园区、韩墩灌渠以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黄河滩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四个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和规模效益。三是围绕规模企业力促扩规提档。重点抓好五大重点企业的增资扩建工作,加快中海沥青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环通动力汽车涡轮配件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推进东瑞化工扩建项目、万科石化项目、良友防水用木质素替代石油树脂生产天然高分子树脂项目手续的办理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四是围绕东区建设推进招商引资。立足东区建设实际,按照滨城区统一部署,重点推进合村并居工程,全力实施祥虹佳苑、瑞安花苑商居开发项目建设;支持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建设,为东瑞化工、中海沥青等企业预留扩建用地,重点引进清洁化工项目。五是围绕主攻区域引进高端产业。积极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将主攻方向定位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低碳型产业项目。目前,创智博天气雾培项目、中泰牧业鸭苗孵化项目已经投产,环通动力汽车涡轮配件项目、国良工贸风力发电设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居然之家、庞大汽贸等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六是围绕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抓好投资服务工作,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实际困难,保证企业安心落户,顺利发展。成立城管执法中队,对装卸、卫生、乱搭乱建问题进行严格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突出和谐,惠泽民生,社会事业更趋完善。继续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不懈抓民生,积极实施民心工程,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梁才教育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园丁馨苑建设项目主体完成,报告厅及学生餐厅也将相继启动,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二是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村居整治力度,实施道路硬化、旧居改造工程,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启动建设安康花苑、瑞安花园、祥虹佳苑等一批安居工程,并配套建设瑞安、祥虹两个社区,着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三是完善村居公共设施。投入资金建设村居体育场、农家书屋,加强村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四是建设梁才文化体育广场。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建成后将成为居民休闲、锻炼的绝佳场所。五是着力打造无缝隙医疗网络。着力建设村居卫生中心,力争建成十分钟医疗圈。六是实施为民服务代理制。发放为-系卡,及时受理群众基层单位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五、健全机制,转变作风,公共服务全方位提升。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建设,扎实转变作风,提升区域发展服务能力。一是实施“三三三”包村居干部责任制和“五职联带”责任追究制,及时了解村居发展动态,排解矛盾纠纷,确保村居和谐稳定。二是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与每名班子成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实施班子成员包项目制度,按照“只要项目定了干,其它事情我们办”的原则,安排专人负责代办企业各项登记手续,对引进的企业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终身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四是狠抓廉洁勤政,贯彻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分工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廉政建设和增收节支责任制“四项制度”。五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决打击各种破坏企业发展的违法活动,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氛围。通过加大帮扶责任制落实力度,创优项目周边环境等具体措施,使办事处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发展,人人支持企业发展,人人爱护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 历史沿革 梁才街道办事处早在夏商时期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朝时属蒲姑国,春秋战国时为齐地,汉属厌次县,唐朝时属渤海郡,明清时期属武定府(州),民国初为漯沃乡,1944年9月,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成立滨东区,1945年6月改为二区。1947年7月建立马店区人民政府。1957年撤马店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梁才属闫家人民公社,1958年9月归属惠民县,1960年2月划入沾化县。1961年改公社称区,管区为小公社,闫家区辖梁才等5个公社,1966年5月区改公社,以梁才小公社为梁才管区,1984年4月废公社称区,改闫家公社为梁才区,1985年12月滨县撤区调乡,改梁才区为梁才乡。2005年5月经山东省任命政府批准,改为梁才街道办事处。梁才街道办事处因驻地梁才居委会而得名,梁才居委会曾名梁义财,梁财。 -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梁才街道办事处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南临黄河,境内有朝阳河、韩墩总干渠和韩墩二干渠等河渠。 [地质条件] 梁才街道办事处土壤类型主要有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及重壤土。 [气候条件] 梁才街道办事处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夏季酷暑,冬天奇寒,雨热同期,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温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温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聚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年平均日照2755.5小时,年平均气温12.4℃,年均地温14.2℃,最大冻土深度57厘米。全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均风速3.1m/s,年均降水量583.2毫米,年均蒸发量1972.5毫米。 [自然资源] 梁才街道办事处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高、邢桥、谷家、魏家、北石、东李、西吴、西赵、东赵、八里、孙家楼、东王家、大高、小高、赵家寺、杨沟朱等16个村。 - 行政区划 梁才街道办事处辖2个城镇社区、2个农村社区,39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人口3.18万,版图面积73.88平方公里。 瑞安社区:19个居委会 方家居委会、宋庙居委会、大李居委会、西吴居委会、西赵居委会、苗家居委会、东赵居委会、北石居委会、东李居委会、梁才居委会、北程居委会、魏家居委会、南赵居委会、闫家居委会、邢桥居委会、宋黑居委会、王益贤居委会、高清庄居委会、崔货郎居委会 祥虹社区:20个居委会 孙家居委会、高井居委会、王花居委会、崔魏居委会、大高居委会、周马居委会、杨沟朱居委会、八里庄居委会、赵寺居委会、官庄居委会、滩郭居委会、东五里居委会、小高居委会、西宋居委会、菜园居委会、小辛居委会、宋滩居委会、徐庙居委会、西韩墩居委会、大辛居委会 马店社区:17个村委会 马店村委会、贾庄村委会、东大赵村委会、田家村委会、小马村委会、索家村委会、小牛村委会、刘家村委会、西王村委会、小郑村委会、东王村委会、谷家村委会、毛里村委会、小赵村委会、北崔村委会、梨园村委会、张瓦李村委会 程口社区:18个村委会 东韩墩村委会、大郑村委会、王大夫村委会、后刘村委会、牛王村委会、西刘村委会、皂张村委会、东刘村委会、刁家村委会、南崔村委会、西玉村委会、刘口村委会、龙王崖村委会、石家村委会、李家村委会、张王村委会、程口村委会、东玉村委会 |
三河湖镇 |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位于阳信、惠民、沾化、滨城三县一区交界处,全镇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万亩,总人口4.3万人,辖6个管区,77个行政村,是全市有名的“韭菜之乡”、“桑蚕之乡”,蓬勃发展的农业大镇。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1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53亿元;民营经济总产值2.5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9530万元,引进项目9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之内。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河湖镇早年被称为凤凰镇,相传因有凤凰落村东而得名。是宋代状元胡旦的故乡,其他历史名人有胡大水、高鄂、李玉枝等。有名的历史文化遗址高家遗址、兰家遗址、汲湾遗址都在堡集镇境内,都曾出土一批珍贵文物。解放战争时期,两广纵队在这里成立,转移南方时在这里举行了誓师大会。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三河湖镇距滨州市区25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依205国道,东距滨大高速5公里,省道永莘路横穿境内8公里,境内公路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物流通达。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三河湖镇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这里地处泛黄冲击平原,土质肥沃,境内徒骇河纵贯南北,另有土马沙河、付家河、小开河,水系发达,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适于各种农作物生产。我镇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特产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瓜菜、桑树、冬韭、冬枣等,是全市最大的“益君康”牌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区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韭菜、林果面积均超过1万亩。畜牧业发达,是“樱桃谷”肉鸭的重要生产基地。 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韭菜、桑蚕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工业发展迅速,现有万顺达纺织有限公司、贵华纺织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3家,家纺业初具规模,发展迅速。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猛,有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乡镇学校和标准最高的乡镇级卫生院,有风景宜人的三河湖旅游风景区,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开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良好。镇委、镇政府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对所有外来投资者,切实按照“税赋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 |
杨柳雪镇 |
杨柳雪镇地处滨州市滨城区西北部,东接彭李、市东办事处,南面依次与滨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杜店、沙河和里则3个办事处相邻,西隔徒骇河与惠民县相望,北与滨北办事处、三河湖镇交界。 2010年7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滨城区撤销尚集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杨柳雪镇,机构编制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集乡改设杨柳雪镇后,全乡将纳入滨城区新一轮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和农村地区联系的纽带,更好地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同时,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乡镇工业布局。通过建设大量高质量集中居住区,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建设更多设施齐全的工业区,改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向城镇聚集,形成高效的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撤乡设镇,广泛征求了当地居民的意见建议,被当地居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符合全乡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 行政划分 杨柳雪镇为原滨城区尚集乡于2001年3月由滨州市尚店乡和滨州市杨集乡合并而来,现党委、政府办公地点是原滨州市尚店乡办公地点。受大市行政区域划分影响,2003年10月,杨柳雪镇撤销了于家管区,其中大尚等8个村划归滨州经济开发区杜店办事处管辖,南石等8个村并入滨城区彭李办事处。目前,杨柳雪镇辖区总面积为101.9平方公里,耕地8.43万亩,人口4.57万人,下设5个管区,107个行政村。 - 地理概况 杨柳雪镇境内贯穿南北的主要道路有堡沙路和滨杜路,新220国道在该乡南部贯穿东西,与大市西外环路在政府驻地东首交汇,滨大高速公路也在境内穿过,并在该乡勺头韩前村220国道处有1出入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良好。 - 经济发展 杨柳雪镇是农业大镇,农业基础雄厚,工业相对薄弱。近年以来,杨柳雪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社会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全乡发展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东部设立工业园区,入驻企业38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西部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大棚蔬菜和速生丰产林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两大支柱产业,南部以政府驻地为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对接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商贸开发,2层、3层小楼的店铺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北部尹西村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滨州玉龙棉花收购加工有限公司,有力带动了优质棉花基地建设,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仅靠土地生存的“单打一农民”逐步消失,该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场多元化态势。杨柳雪镇曾先后获得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滨州”建设先进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民主议政日”先进基层单位等20多个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 文化建设 杨柳雪村在上世纪70年代被周总理誉为“棉区的一面红旗”。为缅怀总理遗志,在2001年,该村在村西建起了1所“怀周祠”,同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追求。在书法界,既有老一辈书家魏廷英,又有新一代,在全国多次获奖的书法家赵立波先生,作为80后,其作品不但得到了国内书法大家的认可,同时也被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收藏,虽是农民,却是我镇首个走出国门办展的书法家。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也推动了当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
秦皇台乡 |
秦皇台乡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南依黄河,是滨城区、沾化县和东营市利津县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67公顷。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 秦皇台乡古称青龙镇。唐代建有普济寺,主持为单姓和尚,俗称单家寺。清代为滨州十二镇店之一。1950年代后为滨县七区,后改称单寺区;1985年改称单寺乡;2006年7月改称秦皇台乡。 秦皇台乡有数处古文化遗址和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秦皇台古为滨州三台之首,传为秦始皇时期所筑。秦台位于秦皇台乡西石村西南0.5公里处。高19米,底部周长1844米,面积2826平方米,顶部周长628米,面积314平方米。《水经注》载:“长聚沟南海侧有蒲台,高八丈,周二百步。”《三齐记》载:厌次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于台下萦蒲系马。至明岁蒲萦萎,若有系状,似水杨,可为箭。《史记?秦本纪》载: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去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久而未还,筑台望之。明万历年间,知州艾梅作诗赞美秦台:“秦皇汉武亦雄才,海上求仙竟不来,千古风流等春梦,碧桃岩下自花开。”其风光优美,可见一斑。 自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对秦始皇台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大量灰陶器物残片。据推断,秦台系建于一东周遗址之上,采用人工夯土筑成。台东侧剖面,夯土层次分明,并夹有红烧及周汉陶片和“长乐未央”瓦当,故应为秦汉间所筑。《滨州志》有诗:“驰道飞传烽燧地,时人误作望仙台。”秦台是望仙台,还是烽火台,至今尚无定论。 秦台下有八角琉璃井,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挖掘,井为八角,深九米左右,分三节,自上而下节节缩小,井内三泉并涌,清澈见底,刮东北风时水咸,西南风时水甜润,冬夏不枯,人称“海眼”。 关于秦台与八角井,当地民间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大河九派横流。大禹把洪水泛滥的祸首小青龙锁在此地,并誓言只有人间出现真龙才能搭救。一千多年后,一位长脚大仙,在海边行走,忽感脚下有异物,发现鞋内有土块,拿出来随手一扔,出现了一个土堆,成为秦台的前身。 青龙已被锁2000多年后,秦始皇东巡登上土台遥望海疆,忽听台下人喧马叫,原是坐骑青龙马嚼子被一颗八角铁钉挂住。秦始皇走过来弯腰把住铁钉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两股青烟直上云霄,青龙马也不见踪影。抬头一望,两条青龙在空中盘旋。其中一条对秦始皇说:“当年弟弟年幼无知,泛水伤害百姓,被禹王锁在此地,并告知人间出现真龙方可解脱。我化为坐骑,随你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今引你到此,救得弟弟,总算功德0”。另一青龙说:“陛下救我,我可以为你做三件事。”秦始皇说:“朕就请你做三件善事。一是保这方土地风调雨顺;二是保这方百姓人畜兴旺;三是保这方土地多出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小青龙说:“只要百姓善良,民间和谐,我就能做到”,说罢驾云而去。时听地下一声巨响,只见锁龙的地方出现一口八角井。井壁溜光,深不见底,井口云气升腾,井内似有龙吟。人们顿时明白,这不是普通的水井,是口龙泉。 小赵家遗址位于小赵家村东南1.5公里处,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700米,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米,因近秦皇台乡小赵家村而得名。1972年利津县为引黄灌溉开挖褚官河,河穿遗址在3.5米深处发现文化层,4米处挖出红陶瓮棺4个,内有尸骨。1981年11月经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周代遗址,未发掘。1983年3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县图书馆收藏了遗址出土的2个瓮棺。1987年10月,“小赵家遗址”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