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绵阳 >> 游仙区 >>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谷歌卫星地图)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简介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704400 621022 -- 查看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谷歌卫星地图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涪江街道

  涪江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下辖:   510704001001 111 剑南路东段社区   510704001002 111 治平路社区   510704001003 111 绵山路社区   510704001004 111 韩家脊社区   510704001005 111 开元路社区   510704001006 111 开元中路社区   510704001007 111 东材社区   

科学城街道

  科学城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下辖:   510704002498 111 虚拟街道社区   

富乐街道

  富乐街道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下辖:   510704003001 111 仙人路社区   510704003002 111 李杜祠社区   510704003003 111 沈家坝东街社区   510704003004 111 沈家坝北街社区   

游仙街道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游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市区5.2公里。面积47.8平方公里,人口1.7万。108国道过境。辖游仙、申家、龙玉、麒麟、长明、文胜、石垭、吴家、望江、金山、芙蓉、开元、桑岛13个村委会和场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机械和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境区有游仙经济实验区和市属以上国营大、中型企业10家。.  

石马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石马乡,1958年并入东村乡改石东公社,1960年更名石马公社,1985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城区10.6公里。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宝成铁路穿境而过。辖七姓、涪江、横山、紫府、翠屏、解放、文峰、百胜、天林、石锣、天坪、飞凤、狮俺、五显、团树、金字山、张家坪、光明院18个村委会和石马镇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特产麦冬、生姜。.  

新桥镇

  "  新桥镇原系辖一镇四乡的新桥区公所,1993年在撤区并乡建镇过程中,撤销原新桥区公所建制。1997年12月,新桥镇人民政府正式建制。   新桥镇地处绵阳市近郊,距城区9公里,东与魏城镇接壤,南与沉抗镇毗邻,西与游仙镇相接,北与东林、云凤乡交界。全镇幅员面积35.75平方公里。自然环境优美,平坝浅丘相连,小山、小溪相依。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5C,年均降雨量924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   新桥镇辖居民委员会1个,辖双桥、桩子、桐籽、大包、同福、三角、两河、玉泉、铜铃、民主、新跃、东华12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   据游仙统计年鉴,截止2005年底,全镇自来水受益村5个,通汽车村12个,通电话村12个,总户数8180户,其中农业户4284户;总人口2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9人;乡村实有从业人员11079人,其中男性6044人,外出务工人员2990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4811亩,主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141亩。   近年来,新桥镇党委、政府带领新桥人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新桥为目标,认真落实“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文明塑镇、富民兴镇”的发展战略,正努力把新桥建设成为一个平安、和谐、文明、富裕的近郊型工业强镇。   工农业经济齐头并进,财税收入大幅增长,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   新桥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新桥工业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狠抓工业发展,坚持抓引进、抓项目、抓服务,使工业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促进财税收入强势增长。   通过扶优扶强现有龙头企业,以“顶天立地”带动“铺天盖地”;通过以情促商、以商引商和中介招商等手段,多元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加大技改力度,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千方百计为全镇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辖区内有企业40家,其中规模企业10家,2005年产值达4.12亿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企业利税1980万元,2006年底工业产值有望突破5亿大关。他们走出去、引进来,做大做强镇内企业。今年上半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了投资1000万元的四川锦琨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200余万元的游仙永海管制品有限公司。.  

小枧沟镇

  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位于绵阳城市东南部,是绵阳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绵阳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7.16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辖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绵阳城市涪江下游,距绵阳市中心城区仅7公里,绵(阳)盐(亭)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绵阳城区二环路环抱辖区,与南郊机场隔江相望,是绵阳城市化空间推进与产业扩散的必须之地。辖区工业和商住项目符合绵阳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是绵阳工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辖区地势平坦开阔,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辖区毗邻风景秀丽的富乐山风景区,三江水利枢纽工程万顷碧波环绕整个辖区,流金淌银的清清惠泽堰蜿蜒贯穿其间。使辖区的发展,既能获得绵阳市中心城区经济辐射、推动之利,又能避免相互干扰、环境影响之弊。   农业特色   辖区是绵阳市游仙区的主要粮、经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为主。由于毗邻城市,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较好,所以辖区被列为绵阳市三类蔬菜生产基地。辖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丘陵地区大力发展南方早熟梨、柑桔等水果,形成绵阳市万亩商品梨生产基地。辖区蕴含丰富的沙石、石岩等自然资源。   -   乡镇特色   游仙区小枧沟镇村民在陡嘴子山发现古代墓葬,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2009年6月2日,市文物局文物工作者前往现场勘察,初步鉴定墓葬系汉代至六朝期间崖墓群。 6月2日上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小枧沟镇顺河村二组的陡嘴子山。在这里,看见地上散落的石板和残缺的汉砖,每块砖体侧面均有几何形条纹。由于墓葬地处的陡嘴子山地质情况差,山体已经出现裂缝,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无法对墓葬作进一步考证。据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长钟治介绍,根据墓葬目前暴露的情况分析,这几处墓葬应为汉代至六朝期间的崖墓群。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显示,游仙区小枧沟镇到农科区松垭镇一带,是汉代崖墓的富集区,此前这一区域曾多次发现墓葬。此次发现的古代墓葬,正好在这一区域内。 据了解,市文物局将这一情况以书面材料的方式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并结合正在开展的“绵阳地区崖墓调查”项目活动,对陡嘴子山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3]  

魏城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13年置魏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城区22.1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4.2万。108国道过境。辖红岩、桃花、绣山、六合、青杠、牌坊、荣发、油坊、铁炉、七里、玉珠、先锋、花庙、铜瓦、关帝、郑家沟、箭杆岭、青林、陆山、莲花、黄莲、群益、文昌宫、圣水、金华、莲池寺26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缫丝、农产品加工、塑料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养猪、养蚕。.  

沉抗镇

  "  沉抗镇原名沉香铺,解放后,以境内的沉香铺、抗香铺两古驿站字首取名。沉抗镇位于游仙区中部,距绵阳城区10公里。东与魏城镇、石板镇交界,南与建华乡、小枧镇相连,西与游仙镇接壤,北与新桥镇毗邻,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镇辖11个行政村、99个农业合作社、14643人,其中城镇624人,主要系汉族。    场镇建在省级仙海风景区内,占地0.5平方公里。东距200米与沉抗水库相连,北距1公里有横贯东西的108国道。1950年建乡,成立沉抗乡公所,1953年建立沉抗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沉抗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向阳人民公社,1978年恢复沉抗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沉抗乡人民政府,1992年乡镇建制调整,建华乡划归沉抗镇所属,建立沉抗镇人民政府,1995年7月新桥镇的燕子、柳林两村划归沉抗所属,1995年9月原建华乡从沉抗镇划出,1996年10月因武引沉抗水库建设拆消了沉香、柳林、燕子三个村,1997年2月又新建立燕子村。     沉抗镇属成都平原北部边缘地带,地貌以中浅丘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具有春早、夏长。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无霜期平均275天,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光热组合条件好,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旅游开发。全镇有耕地19920亩,林地16000。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蚕桑、红麻、生姜、海椒、中药材、蔬菜、磨菇为主;水果以李子、柑桔、桃子、梨子,养殖业以猪、鸡、鸭、鱼。兔、鸽为主;副产品以木材、元竹为主,特别是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发展快速、稳定,已成为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   ".  

忠兴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忠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城区21.8公里。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明月、涌泉、龙角、金玉、曲阳、双龙、双建、光明、通兴、九龙、鲤鱼、龙珠、安乐、木龙、永清、五星、花庙、凤凰、钱库、乜家、紫气、马鞍22个村委会和以序数命名的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酿造、印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养蚕、猪、家禽。.  

柏林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柏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城区29.6公里。面积78.8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柏林、金坛、洛水、四云、明水、五德、孟津、金马、高唐、柏桃、龙文、崇林、龙江、朝真、金竹、石龙、青荣、青龙、小沟19个村委会和柏林镇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铸造、粮食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家禽、生猪、蚕。.  

徐家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徐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城区28.3公里。面积82.5平方公里,人口2.7万。108国道横贯镇境。辖宣化铺、书房、安乐、白鹤、和阳、鸿禧、响水、竹林、柳塔、清辉、建效、星光、七一、文风、李河沟、鱼泉、健康、新合、飞龙、永乐20个村委会和场镇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石板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石板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城区20.8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广济、杜柏、铧厂、圆坝、柏垭、白马、乐安、红光、大垭、柳树、联合、观音、华胜、森柏、陡坡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厂、机械制造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生猪、家禽。所辖白马村为亿元村。.  

刘家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刘家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城区26.4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子园、龙王沟、魏家桥、旦家庙、毛水寺、踏水桥、阮家堰、三合、潘家奄、曾家垭、张家埝、湖广、葫芦、黎明、光辉、极乐斋、鹤鸣、合兴、严家桥、红庙、盐井坝21个村委会和刘家镇场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竹编、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油菜子、蚕茧、水果、生猪、家禽。.  

玉河镇

松垭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乡。1941年置松垭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市区13.8公里。面积27.9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白山寺、五道坪、活观音、日新、龙洞子、庙基子、宝塔寺、方山寺、普照寺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缫丝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玉米,兼养猪、养蚕。.  

太平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41年置太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城区28公里。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芦桥、南山、福林、涪水、黑狮、酒店、永安、佛祖、蚕丝、水龙10个村委会和场镇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观太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乡。1941置观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石板镇,1995年复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城区18.4公里。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卢家桥、简家店、巩家沟、二郎桥、双柏树、罗家沟、朱洪寺、段家桥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棉花、油菜子。养家禽,养蚕。.  

白蝉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镇。1952年置新民乡,1958年改新民公社,1980年更名白蝉公社,1983年置白蝉乡,1992年并入刘家镇,1995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城区31.8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石华山、陡嘴子、明月寺、一碗水、圣谕祠、老鹰窝、王家寨子、白蝉寺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油菜子,兼养猪、禽、蚕。.  

街子镇

   街子镇现辖九个村1万2千余人。隋唐时有巴西第一圣景的芙蓉溪穿境而过,现政府就驻于溪畔。街子在明朝时只有现在街子乡政府驻地的复兴村,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由于人口发展,复兴村久居成市,形成一条小场市,因又只有一条街长短,故留名街子场。在清末民国年间,设立街子场联保。解放后,设为街子乡,一直划归绵阳市中区(也就是绵阳县)新桥区管,1996年,政府机构改革,撤县建镇,将原来的绵阳市中区下辖的十几个区并为涪城区、游仙区和高新三个县级区,原新桥区改为镇,街子乡改为办事处,依旧归新桥镇管辖。2000年,政府又建乡建镇,将街子从新桥镇独立出来建为街子乡,与镇平级。   经过2007至2008两年时间对项目村的建设,石庙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出行难、用水难等问题,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在以工代赈项目的带动下,项目村建设共投入资金682.4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及发展产业投入资金532.43万元。2008年,该村农业总产值同比增加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527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  

云凤镇

  绵阳市游仙区辖乡。1941年置云凤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新桥镇,1995年析置云凤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城区18.5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新荣、龙包、泉水、侯家沟、圣灯、柏荣、龙骨、插旗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子,兼养猪、养蚕。.  

梓棉镇

  梓棉乡位于游仙区东南部,距城区56公里,东接玉河镇,西与三台县中太镇接壤,南邻白蝉乡,北连刘家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幅员面积29.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场镇社区居委会,7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2522人,总耕地面积13935亩,退耕还林面积200亩,以生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境内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是典型的丘区农业乡。   乡党委始终紧扣“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务实进取,真抓实干”的主题,坚持“农业立乡,基础固乡,产业强乡,开放活乡,富民兴乡”的发展战略,以“抓班子、争项目、强基础、攻产业、增收入、保稳定、促和谐”为指导思想,有力地推进了全乡经济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特色产业取得新突破。成功引进绵阳市仙特米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和观光休闲农业。新发展飞龙生态养殖投资50余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扶持四川御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千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大力打造全区最大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强对五个专合社的指导,引领经济全方位发展,助推群众增收。二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成功争取3500人的人畜饮水工程在我乡实施。省级现代农业水稻生产项目在我乡落户实施。农业收割机械化、专业化项目入驻,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三是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依托土地整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整理耕地800余亩。新建硬化武引末级农毛渠6公里,新建蓄水池5口,整治精修塘堰5口。新建村社水泥道路6公里、碎石路4公里。投入10.8万元改建极乐斋村提灌站两处,农业和农民的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建华乡

  绵阳市游仙区辖乡。1973年置建新公社,1980年更名建华公社,1983年置建华乡,1992年并入沉抗镇,1995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城区11.4公里。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太平、石垭、雨凤、天池、石碾、高屋、极乐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兼养家禽、生猪、蚕。.  

东林镇

  游仙区东林镇位于城北15公里处,北与江油市龙凤镇、游仙区云凤乡接壤,东与游仙镇相邻,西南与石马镇连界,地处绵广、绵遂、绵九高速交汇处,幅员面积28.34平方公里,为浅丘地貌。耕地面积902.82公顷,林地面积805.2公顷,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辖设1个社区居委会,9个行政村,65个农业合作社。全乡总人口数10315人、农业人口9006人、城镇人口1309人,低保户278户、五保户65人。目前已形成了以祥瑞珍稀苗木种植、伦华水果种植、零部件加工、水稻制种、青龙山林土鸡养殖等产业,正在着力打造 “东林牧歌”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近郊休闲观光旅游业。2014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实现2.4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完成1.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70%;招商引资到位内资金预计完成2.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现旅游收入2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75元,较上年人均增收790元。  

朝真乡

  朝真乡地处江、梓、游三县、区交界处。距绵阳城区52公里,距梓潼县城30公里,距江油市45公里。朝真乡地处丘陵地带,四山夹三沟。土壤多以酸性粘土为主,气候湿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23度,无霜期300天以上,降雨量800毫米至1000毫米。武引涪梓干渠、红岩分干渠和魏、刘支渠贯穿全境。主产粮油、生猪、蚕茧、蔬菜、水产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小家禽为主。   朝真乡因乾隆时修建的道观朝真观而得名。1949年农历月初一解放,1961年7 月贯彻《六十条》时从柏林公社分离出来独立成为公社(乡级政权)。1966年10月0破“四旧”中改为火花人民公社,1968年10月1 日成立火花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改为朝真乡人民政府,1992 年撤乡与柏林合并为柏林镇,建立朝真乡办事处。   1997年10月恢复朝真乡建制。该乡南依梓潼县卧龙镇,西南靠游仙区柏林镇,西北与江油战旗镇和游仙区太平乡相邻,北与梓潼县黎雅镇交界,幅员面积37.8平方公里。朝真乡辖9 个行政村,75个合作社。   2008年该乡总人口11831人,其中农业户3426户,农业人口11425人。1997年,全乡人口增长率1.1‰,人口出生率7.3‰,计划生育率99%。  

东宣乡

  "  绵阳市游仙区东宣乡俗称东岳庙。因地处绵州以东偏北,明代称东北乡。康熙年间,修有寺庙,取名东岳庙,又因北部的古驿道上有宣化铺(1952年划徐家),故取东岳庙与宣化铺首字改名为东宣(解放后沿用)。总面积34平方公里。东与梓潼县交界,西与魏城镇接壤,南与刘家镇相邻,北与徐家镇相接。总人口 11000人,汉族。全乡共 9个村, 65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在东岳庙,距绵阳城38公里。 该乡地势北高南低,浅丘地貌,境内“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飞龙山海拔703米。溪沟交错,水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徐东河,横贯星光、七一、文风、新台、飞龙等5个村,南流经三台县入涪江。西南面魏刘河横灌渔泉、健康两个村,流入刘家镇入涪江。有土地面积 14000亩,主产 水稻、小麦、玉米、西瓜、红薯、花生,小家禽、生猪、蚕桑是该乡的支柱产业。该乡水源丰富,供电充足,交通便利。境内建有中国移动通讯、蜀都台信息差转站,安装有线电话已达800余部,通讯联系十分方便。为了能给群众快捷提供农业科技知识、欲购、欲售等有关信息,乡上还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该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创造最优良的社会环境。   游仙区照跃农林技术开发研究所在该乡租地50多亩,投资30余万元建良种红薯示范、淀粉加工基地一处,引进、试验、示范种植红薯新品种“868”和“豫薯王”获得成功,2002年引导农民种植1000余亩。亩产平均达4000公斤以上。该品种比种植水稻或其他红薯每亩可增值纯利润300元;绵阳永明公司在东富星光村买地10多亩,建起东宣农业生态示范园,发展美国肉鸽、野鸡、蛇、鳝鱼等,并已取得特种养殖收购销售许可证,目前已养鸽2500多只,野鸡100多只,每天销售肉鸽50只,收入400元,该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在绵阳开设三味鸽庄餐馆两处,还捐资3万元修建星光村三社水泥路1.2公里;原市科委干部杨恒卒在新合村租地40亩,承包小二型水库一处,利用大棚发展反季节无公害水果,已投资30余万元修建加工、养殖场养猪、鸡。鸭等与养鱼配套。市农业局、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领导及专家已前来指导规划。该点正在申报市无公害农产品水果基地。   ".  

凤凰乡

  "  1992年,原市中区凤凰乡与市中区忠兴镇合并成立游仙区忠兴镇。1997年10月29日,凤凰又从游仙区忠兴镇分出单设独立乡。乡机关下设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农业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企业办公室、计生办公室和财政所。凤凰乡位于游仙区东北部,全乡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8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48亩;森林覆盖率达27.3%。1997年总人口 9804人,其中农业人口 9654人;全部为汉族。辖9个村,l个居民委员会。74个农业合作社。凤凰乡场镇距绵阳市区33公里,距江油市区22公里。   ".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特产大全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