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区原东街居委会于1971年成立,成立时有党员4人,到2008年10月24日经平坝县人民政府(2008)平府通61号批复,将城关镇原东街居委会调整更名为中山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山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10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8个居民小区(组),居民住宅楼280栋,住户1438户,常住人口4813人,其中汉族4724人,占总人口98%,少数民族占2%,流动人口308人,辖区单位12个,其中机关单位5个,没有学校,有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5个,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467个,有志愿者队伍3支45人,设岗定岗14人。
--人口总数:4813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813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中山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421100 | 561100 | -- | 查看 中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自强社区 |
自强社区成立于1972年3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1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44栋,住户1469户,常住人口4616人,流动人口137人,辖区单位21,其中机关单位10个,学校2所,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7个,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59个。 --人口总数:4616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616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自强社区 |
塔南社区 |
塔南社区成立于2004年8月,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有2451户,6425人,其中,常住人口5908人、流动人口517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个、个体商业网点153个。共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2个,其中机关单位14个。其中完小一所,幼儿园二所,在校在园少儿1500余人。有42个楼群院落,17个居民小区,志愿者队伍5支120人。大型医院一家,警务室一所。有娱乐场所及商业铺面繁华,十二条街巷纵横交错,是新型的现代社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4人,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红,女,大专文化,城关镇公务员(从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多次参加县、镇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按照每月每个社区贰仟圆(2000.00)拨付。2008年1月,社区在全国“平安家庭创建” 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先进示范社区,200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光荣称号和县级先进社区,2010年被县政府评为2009年度先进社区。2007年、2008年、2009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塔南社区现有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15名,流动党员6名,离退休党员11名,困难党员1名,党员的年龄偏大。 党建工作经费情况:镇财政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拨付1000-3000元不等的工作经费。无党费支持,无社会赞助。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办公用房是借用土管局的,有10㎡,无活动场所。 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没有实行“大党委制”,驻区企事业单位党员总数无法统计。驻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由本单位自己管理。没有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制度。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 --人口总数:6425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6425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0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塔南社区 |
东方社区 |
东方社区成立于2008年6月,辖区面积10320亩,现有9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39栋,住户1229户,总人口3168人,辖6个私人企业,2个加油站,1个汽车站,一个大型停车场,3个市直机关,3个省直机关,学校1个,幼儿园1所,无医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个,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20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20人,共青团员650人。 --人口总数:3168人 农业人口:31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苗族等10余个名族杂居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东门 |
鼓楼社区 |
鼓楼社区原西街居委会于1971年成立,成立时有党员6人,到2008年10月24日经平坝县人民政府(2008)平府通61号批复,将城关镇原东街居委会调整更名为鼓楼社区居民委员会。鼓楼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10月,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12个居民小区(组),居民住宅楼242栋,住户1438户,常住人口4751人. --人口总数:4751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751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回族,布依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小吃业 办公所在地:钟鼓楼旁 |
文明社区 |
文明社区位于平坝县城中山南路,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4799人,总户数1553户,共有16哥居民小组,住着汉、回、苗、布依等多个民族,社区居民主要从事建筑、运输、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 --人口总数:4799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799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 办公所在地:文明社区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加工、餐饮 名特产品:清真饮食 |
中山社区 |
中山社区原东街居委会于1971年成立,成立时有党员4人,到2008年10月24日经平坝县人民政府(2008)平府通61号批复,将城关镇原东街居委会调整更名为中山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山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8年10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8个居民小区(组),居民住宅楼280栋,住户1438户,常住人口4813人,其中汉族4724人,占总人口98%,少数民族占2%,流动人口308人,辖区单位12个,其中机关单位5个,没有学校,有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5个,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467个,有志愿者队伍3支45人,设岗定岗14人。 --人口总数:4813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813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中山社区 |
五里村 |
五里村距平坝县城约2.5公里,清黔公路和珠六复线穿寨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有95%以上的人家安上了电话和闭路电视,家家户户进行了农网改造;中日合资的芦茅塘水厂和青岛帮扶的人畜饮水工程,完全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和牲畜饮水问题。村民的总体素质较好,致富能力强。连户道路硬化达80%。 地貌以稻作坝区和山区为主,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80天左右,适宜发展多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等。 五里村辖一个自然村寨,七个村民小组。全村349户,1560人,男873人,全村现有劳动力87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12人。 全村耕地面积529亩,田294亩,人均为耕地1.15亩。森林面积150亩,荒山荒坡面积3000余亩,宜林荒山500余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务工,种养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为主, 2010年全村总收入175万元,人均纯收入1120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等,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1560人 农业人口:1476人 非农业人口:84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仡佬族、壮族、土家组、穿青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稻谷、玉米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五里村 |
廖家湾村 |
廖家湾村位于平坝县城北面城郊结合部,是隶属平坝县城关镇的一个行政村,东邻城关镇城垣村、西邻十字乡和平村、南邻城关镇城北村和顺城村,北邻十字乡青山村。面积1.91平方公里,全村包括五七、廖家湾两个自然村寨,分四个村民小组,共144户723人。 地貌以山区和水稻种植小坝区为主,海拔12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4℃,无霜期320天左右,适宜发展多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等。 廖家湾村辖五七、廖家湾两个自然村寨,三个村民小组。全村144户,723人,汉族占全村人口的98.6℅。全村现有劳动力425人,其中男劳动力221人,女劳动力204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10人。 全村地域面积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其中田243亩,土227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森林面积150亩,荒山荒坡面积500余亩,宜林荒山100余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务工,种养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为主,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134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等,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912人 农业人口:856人 非农业人口:56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廖家湾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运输,加工,餐饮 名特产品:樱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顺城村 |
顺城村位于平坝县城东北面,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村,环城路、中引路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六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该村现有人口1430人,359户,其中苗族560人,占总人口的39%,劳动力910人,文化结构:现有大学生1名,中专4名,高中35名,初中630人。该村现有耕地578亩(其中水田424亩,旱地154亩)水库一座,清黄高速路从水库中间而过,背靠青山,是休闲娱乐的好地点。 --人口总数:1564人 农业人口:15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顺城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7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烤烟,玉米 |
大关村 |
大关村位于平坝县城西,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6公里。属平坝县西部贫困山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较差。该村西、北临乐平乡大屯村,东与城关镇朝田村接壤。 大关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适宜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大关村辖大关、猫儿洞、卡息、赵家地、白岩冲三个村民组六个自然寨,总人口588人,共有农户158户,汉回族杂居,其中劳动力255人(男180人,女75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中专生有2人,高中生4人,初中生210人,小学文化360人。 --人口总数:1312人 农业人口:1300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97.2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75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大关村 |
谢华村 |
谢华村位于平坝县县城南面,地处城乡结合部滇黔公路、龙肖公路、平黎大道、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全村辖谢华、岩脚、大桥三个自然村寨组成,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1165人,农户336户,劳动力700余人,苗族80人。该村现有总耕地面积730亩,村境内有矿产资源,建筑用砂。储量9万立方,芦猫塘水面6亩。 --人口总数:1397人 农业人口:139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谢华,岩脚,大桥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谢华村 |
八角村 |
八角村地处平坝县城南面,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68亩,全村辖八角坪、地弯头、抱儿坡、六冲凹四个自然村寨,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4人,汉族273人,回族241人。现有党员18名,农民人均纯收入887.2元。 地貌以山区为主,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80天左右,适宜发展多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等。 社会经济状况 八角村全村154户,514人,回汉杂居,回族占全村人口的46.9℅。全村现有劳动力318人,其中男劳动力147人,女劳动力171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17人。 全村地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68亩,均为耕地,无稻田。人均耕地面积2.17亩。森林面积550亩,荒山荒坡面积2000余亩,宜林荒山500余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务工,种养业主要以传统种养为主,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887.2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等,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576人 农业人口:57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八角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蔬菜、经果林 名特产品:蔬菜,土豆,黑麦草,玉米,果树 |
马田村 |
马田村位于平坝县县城东面,距县城1.5公里。平坝至长顺的县级公路穿村而过,地貌以稻田坝区为主,海拔1250m左右,年平均气温17.4℃,无霜期325天,宜林荒山多,适合多种水果种植,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 社会经济状况 马田村辖老寨、新寨两个自然村寨四个村民小组。全村157户,527人,95%的人口为苗族,是一苗族村寨。全村现有劳动力315人,其中男劳动力169人,女劳动力14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26人。 全村耕地面积480亩,其中田360亩,土120亩,人均耕地面积O.9亩,低于全县人均面积。森林面积100亩,宜林荒山面积500多亩,水域25多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300多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养殖业,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人均纯收入112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规范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720人 农业人口:7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马田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经果林、玉米、水稻 |
朝田村 |
朝田村位于平坝县城关镇西面,居住着一千多汉族人口,占地面积0.4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2亩,其中水田508亩,旱地1274亩,林地面积2323亩,朝田村属于城关镇二类贫困村,地理位置优越,南面与大硐村接壤,东面和西面分别与蒙坝村和猫坝村相邻,土地宽阔,交通便利,百姓勤劳,治安稳定,村民和谐。 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服务员目前已成为本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养殖业在本村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一条条干净屈曲的乡间小路,一片片广阔的田野,一颗颗高大挺直的大树,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村子里时,完全有不同于大城市的感觉,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有碧绿的蓝天,只有宁静的心灵,如果你有机会到关心村走走,相信热情好客的关心人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氧吧,释放心中所有的烦恼,回归自然,让心飞翔! --人口总数:1349人 农业人口:1328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0.4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朝天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马铃薯,葵花,芹菜 |
城垣村 |
城垣村隶属于平坝县城关镇,东临夏云界首辅村、北临城关镇廖家湾村,南临平坝县县城,面积0.18平方公里,全村辖一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213户,801人。 2008年5月,城恒山庄成立,这是城恒村集资150万元的集饮食、休闲等为一体的农家乐。以前,山庄所在地是村里的一个大窖口,堆积着很多垃圾,很影响村的环境。山庄建成后,美化了村里环境,催生了村里新的经济模式,同时为村里解决了20多个就业人员。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城恒村把基础设施的改善作为重点,维修改造了长300米、宽2.9米的沟渠,硬化村内道路长1200米(5000平方米),新修机耕道长400米、3.5宽,村庄绿化500余平方米,解决了200余亩稻田的灌溉难问题,将臭水沟变成了人行道。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人口总数:870人 农业人口:700人 非农业人口:168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 |
头铺村 |
头铺村位于平坝县城南面,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2公里。属平坝县南部旱作山区,滇黔公路、贵黄公路从辖区穿过、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该村北临城关镇大洞村寨,西临天龙镇双洞村,东与城关镇八角村接壤,南抵城关镇五里村。 头铺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适宜蔬菜种植、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头铺村辖下头铺、马鞍山、沙子哨三个自然寨10村民组。338户,1796人(其中劳动力845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高中生15人,初中文化520人,小学文化360人。 --人口总数:1796人 农业人口:1734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土豆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头铺 |
城北村 |
城北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北面,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村,环城西路、平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六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该村现有总人口2031人,626户,劳动力1390人,党员28名、其中大专学历1人、高中3人、初中19人。 全村属老蔬菜专业村、环西路右侧清黄路下幅与环北路右侧下幅紧靠河边为蔬菜种植耕作区,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富。本村区域内韩家冲刺梨栽培种植示范点与山水相连,给城北村带来又一新的亮点,该处左右环山,山水相连、加修饰即是休闲娱乐的好地点。全村现有耕地426亩。(其中:菜地380亩,田46亩) --人口总数:2410人 农业人口:24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回,苗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城北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业,第三产业(服务) 名特产品:刺梨 |
信泉村 |
信泉村位于城关镇西郊,交通便利。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450米之间。 该村级配套组织完善,各自发挥职能作用、村支两委团结合作,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及领导能力。23名正式党员,初中占50%,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占40%,党员素质高,有较高的战斗力,在村民中享有极大威信,为村级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可靠的保证。 全村399户、1438人。该村现有耕种面积553亩(其中田221亩、土332亩)1438人,人均耕地面积0.38亩。 --人口总数:1470人 农业人口:14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信泉村 |
尧南村 |
尧南村位于平坝县县城南大门,地处滇黔公路、贵黄公路、清黄公路,东临陶关村,南临谢华村,西临大洞朝田村,面积0.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社会经济状况 全村辖关两个自然寨六个村民组,是一个民族杂居村,其中苗汉回338户,1149人。 该村现有耕地480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280亩)林地200亩,宜林荒山211亩地处县城边上,尤其该村的三座白水龙库,地处县城边上,交通便利,高秧坡森植被覆盖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人口总数:1256人 农业人口:12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回族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尧南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白菜,大葱 |
中山村 |
中山村位于平坝县城关镇东大门,东临夏云镇桥上村、江西村,南临本镇塔山村,西临平坝县城,北临本镇顺城村、城垣村,面积3.8平方公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无霜区长达275天,冬天严寒,夏天酷暑。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全村辖一个自然寨代关堡,七个村民小组,508户,1716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其中劳动力1118人(男534人,女584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大学25名,高中65人,初中510人,小学418人。全村现有耕地820亩(其中水田665亩,旱地155亩),林地680亩,宜林荒山210亩。现有森林480亩,竹苗100余亩,山青秀丽,环境优美。 --人口总数:1780人 农业人口:17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土豆、水稻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中山村 |
陶关村 |
陶关村位于平坝县黎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属平坝县南部城中村,平黎公路、平黎大道、滇黔铁路从辖区穿过、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 陶关村属平坝县坝区,平均海拔1260—1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水稻种植为主。部分耕地适宜蔬菜种植、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陶关村辖高堡子、陶关二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306户,1039人(其中苗族332人),劳动力657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共有520人。 目前,该村集体经济较好,辖区有平坝纸板厂、平坝酒厂、平坝三中、平坝火车站等多家企业,人畜饮水已解决,有耕地638亩,其中旱地69亩。 --人口总数:1039人 农业人口:657人 非农业人口:382人 --行政区面积:70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蔬菜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陶关村 |
城南村 |
城南村位于城关镇南大门,地处县城城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全村有6个村民组,农户358户,人口1385人,有劳动力820人,本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有汉、回、苗、布依、土家等民族,其中以汉、回族为主体,有回族140多户。 该村耕地面积319.27亩,其中:田139.92亩,地179亩,人均耕地0.23亩,人均吃粮食65公斤,人均收入2300.00元。 --人口总数:1430人 农业人口:14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回,苗,布依,土家 办公所在地:城南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 名特产品:牛干巴,大灰鹅 |
猫坝村 |
猫坝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南面,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5公里。属平坝县西部贫困山区,地理位置较好但经济条件较差。该村北临城关镇大关村,西临乐平乡小屯村,东与城关镇城关镇大关村接壤。 猫坝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少量种植水稻。适宜蔬菜种植、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猫坝坝村辖黄烟洞、猫坝、灯盏山、大湖坝、蜂子洞、芦猫荡、水淹塘、七个村民组七个自然寨,人口1015人,227户,其中劳动力639人,在劳动力人数中有中考生1名,高中生4名,初中生154人。全村为山区与小坝子相结合,坝子相对较大,土地平坦,泥土肥沃,水资源比较缺乏,该村现有1324.8亩(其中:水田276.3亩,旱地1048.5亩)水库四座,用材林130亩,天保生态林635亩,植被良好,青山连绵。 --人口总数:1077人 农业人口:1065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4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猫坝坝村辖黄烟洞、猫坝、灯盏山、大湖坝、蜂子洞、芦猫荡、水淹 生产总值:1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猫坝村 |
蒙坝村 |
蒙坝村位于平坝县城西,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2公里。属平坝县西部贫困山区,地理位置较好但经济条件较差。该村北临十字乡肖岗寨,西临城关镇大关村,东与城关镇信泉村接壤。 蒙坝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适宜蔬菜种植、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蒙坝村辖双龙、蒙坝、岩上、上寨、后坝、长山坪子、马长田、下寨六个村民组七个自然寨,420户,1702人(其中劳动力1020人),汉、苗族杂居(少数民族占40%),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高中生15人,初中文化520人,小学文化360人。 --人口总数:2100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78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蒙坝村辖双龙、蒙坝、岩上、上寨、后坝、长山坪子、马长田、下寨 生产总值:2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玉米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蒙坝村 |
小关村 |
小关村位于平坝县城西,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13公里。属平坝县西部贫困山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较差。该村北临十字乡肖岗寨,西临乐平乡大屯村,东与城关镇大关村接壤。 小关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适宜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小关村辖罗家坝、虾儿岩、落坑地三个村民组六个自然寨,总人口588人,共有农户158户,汉回族杂居,其中劳动力255人(男180人,女75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中专生有2人,高中生4人,初中生210人,小学文化360人。 --人口总数:588人 农业人口:58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罗家坝,虾儿岩,落坑地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耕种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小关村 --自然条件: 资源:玉米,稻谷,烤烟 |
大硐村 |
大硐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南面,距平坝县城路面距离约2公里。属平坝县西南旱作区,贵黄公路、青黄高速从辖区穿过、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该村西临城关镇猫坝村,南临天龙镇双洞村,东与城关镇头铺村接壤,北抵城关镇尧南村。 大硐村属喀斯特地貌山区,平均海拔138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8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是以旱地种植为主。适宜蔬菜种植、种草养畜和经果林种植。 大硐村辖白岩脚、六角山、干河、大硐四个自然寨8村民组。419户,1808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52%,苗族占总人口的22.4%。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高中生15人,初中文化520人,小学文化360人。 --人口总数:1808人 农业人口:1766人 非农业人口:42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回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大硐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318.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梨、冬桃、莲山药 |
塔山村 |
塔山村位于平坝县县城东面,地处县城城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夏云镇地界、北临中山村地界,南临城南村、陶关村地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拨在1280.0-1300米之间。 全村辖关厢、新寨、郑城项、塔山脚四个自然寨,487户、1554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苗族占40%。劳动力910人。该村现有耕地面积295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95亩),森林380亩,荒山461亩。地处县城边上,森林植被覆盖好,有山塘水库十余亩。 --人口总数:1867人 农业人口:1684人 非农业人口:183人 --行政区面积: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8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平坝灰鹅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城关镇塔南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