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柏村位于平坝县西部山区,与西秀区相邻,村居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寨,196户、639人,耕地面积约1300亩,全村粮食总产量约191700斤,人均占有粮300公斤,村人均纯收入经贸约780元,基础设施较差,村级卫生室1个,有线电话、电视已基本覆盖全村,全村街道、连户路硬化达50%,尚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电力供应不足够,治安良好。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牛、马,平均每户养牛1头,马列0.5头,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639人 农业人口:634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为上,快速为先
--所辖村:茂柏组,三块田 生产总值: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茂柏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越,自然风景好 资源:矿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421101 | 561100 | -- | 查看 茂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肖家村 |
一、 自然资源 肖家村位于平坝县南面,距县城12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东与元何村相邻,南与刘官乡蚱陇村相邻,西与花柱村、汪井村接壤、北与元何村相邻,地形地貌平地与山区相间,土地肥沃。 二、社会经济状况 肖家村辖肖家和骆驼山2个自然村寨。全村876户,3884人,汉族占90%。全村现有劳动力2437人,外出务工劳动力684人。村属屯堡要寨,有肖家集贸市场,交通便利,经济贸易活跃,种养殖业发展有较好基础,群众经济来源属多元型,主要有种养殖与商品交易收。 全村地域面积5.8平方公里,水田面积3100亩,旱地2150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森林面积1200亩,草坡面积50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70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小商品交易收,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85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产品正逐步形成生产另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格局。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肖家村原属肖家小乡,交通发达,已铺设油路。通组路平坦。村里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履盖全村区域,公共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村办公楼一栋两层165平方米。有大小村村卫生室5所,医疗服务人员10余名,医疗设备相对规范,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有中心完小一所,教师40名,教学质量较好。 --人口总数:3884人 农业人口:3852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共创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肖家庄,骆驼山 生产总值:8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商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玉米 办公所在地:肖家庄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适合各方面投资 |
芒种村 |
一、自然资源 芒种村位于平坝县南部,距县城14公里,离白云镇政府7.5公里,有丰富的水源优势和土地平坦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较为便利。 二、社会经济状况 芒种村有芒种、路家庄两个自然村寨,五个村民组,总户数201户,总人口831人,布依族占97%,其余为汉族,耕地面积1168亩,田面积992亩,土面积176亩,林场面积300亩,竹林面积3亩,年人均纯收入780元,有洋西龙潭河流的水源优势,适应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电力充足、交通方便、耕地肥沃,盛产优质大米。2007年成立了养殖协会,养殖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养殖协会正常运转。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群众观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芒种村已通入村公路,路家庄村民组连户路已水泥硬化。村里已安有程控电话,公共设施不齐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村办公楼一栋155平方米。。 --人口总数:831人 农业人口:812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共创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芒种村,路家庄 生产总值:4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路家庄 --自然条件:良田,河流,阳光充足,旅游资源 |
元何村 |
一、自然资源 元何村位于平坝县城南面,东与平庄村毗邻,南与肖家村交界,西接花柱村,北接平庄村、马硐村交界。本村距平坝县城仅9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 地貌以山区为山区平地相间,海拔1300米—133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7度。无霜区334天,水资源及为丰富,适合种养殖业,石灰石开采业及加工业发展。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元何村辖二个自然村寨(元何、何家庄),全村310户,1460人,以汉族居多的行政村寨,全村现有劳动力743人,其中男劳动力527人,女劳动力21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43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种植协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等。 全村地域面积3.6平方公里,承包耕地面积219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森林面积40亩,草坡面积11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634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殖业、养殖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265公斤,人均纯收入190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服务业、养殖 方式逐步由传统养殖业转向科技化养殖业。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元何村已通入村公路,公路坡度比较平坦,通组路未硬化,连户路基础本硬化达75%,程控电话普及率为98%,公共设施不齐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办公楼一栋220平方。有村卫生室2所,医疗服务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1460人 农业人口:1443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共创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元何村,河家庄 生产总值: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科技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反季节蔬菜 办公所在地:元何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资源:矿山 |
马硐村 |
一、自然资源: 马硐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面,白云镇政府正南面,东与王下村相邻,南与平庄村相邻,西与花柱相邻,北接白云村。距平坝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辖内地势平坦,气侯宜人,最高海拔1645.6米,最低海拔963米,年平均气温14.7℃,降雨量1298mm,无霜期273天。具有优质的深井水、石灰岩矿产。 二、社会经济状况: 马硐村辖马硐、华园、向阳上组、向阳下组四个自然村寨。全村258户,1290人,其中少数民族80户320人,其余均为汉族。全村现有劳动力700人,其中男劳动力450人,女劳动力30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50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养殖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养殖协会正常运转。 全村地域面积896亩,承包耕地面积1082亩,(其中基本农田730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森林面积368.8亩,草坡面积180亩,荒山造林120亩,水域12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15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人均纯收入349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马硐村已通入村公路,平肖公路从寨中间窜过,属于沥青路,公路平坦,还有一条通组路未硬化。村里已安有程控电话,有村办公楼一栋85平方米。有一所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一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人口总数:1290人 农业人口:1254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0.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创新提速,推动马硐经济跨越式发展 --所辖村:马硐村,华元村,向阳村 生产总值:3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马硐工业新区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资源:上好石材,石料 |
汪井村 |
一、自然资源: 汪井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面,相距白云镇政府8公里,距平坝县县城13公里,东抵金坪村、肖家村;南抵金坪村,西与西秀区吉昌村接壤,北与花柱村相交,距安顺市中心21公里。 地貌为山区,全村分布于两座大山之间,海拨1050米——1150之间,常年气温在16摄氏度,无霜区为335天,水资源丰富,但欠开发利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加上肥沃的土地有利于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二、社会经济状况: 汪井村辖大凹,汪井、大山上、桃花园、石家大坡五个自然村寨,全村人口265户,人口1216人,汉族占95%,全村劳动力758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00多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0%以上。 全村地域面积45000多亩,承包耕地面积1450亩,承包农田面积200亩,旱地1250亩,全村98%旱地属于山坡地,2%属于平地旱地,人均耕地面积1.3亩,森林面积1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其次以手工业、运输、建筑业为辅,人均占有粮食339公斤,人均纯收入3480元左右,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受人文素质、交通、通信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以及经济内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不相协调,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使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向科技养殖转变。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汪井村已通入村公路,进村主干于今年四月份已水泥硬化,通组路、连户路为砂石路,有村办公楼一栋一层,面积116平方米,有教学点一个,有三名正式教师任教,在校学生人数为80人,有一、二、三年级各一班。有村卫生室一所,医疗服务人员一名,医疗条件好,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人口总数:1216人 农业人口:1195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3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改美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共创和谐的新农村 --所辖村:大凹,汪井,大山上,毛凹,桃花园,石家大坡 生产总值:1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玉米,油菜,烤烟 办公所在地:白云镇汪井村委会 --自然条件:土地,河流,阳光充足,旅游资源 资源:烤烟,旅游开发 |
王下村 |
一、自然资源 王下村位于平坝县南部,距县城14公里,离白云镇政府7.5公里,有丰富的水源优势和土地平坦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较为便利。 二、社会经济状况 王下村有王下、路家庄两个自然村寨,五个村民组,总户数201户,总人口831人,布依族占97%,其余为汉族,耕地面积1168亩,田面积992亩,土面积176亩,林场面积300亩,竹林面积3亩,年人均纯收入780元,有洋西龙潭河流的水源优势,适应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电力充足、交通方便、耕地肥沃,盛产优质大米。2007年成立了养殖协会,养殖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养殖协会正常运转。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群众观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王下村已通入村公路,路家庄村民组连户路已水泥硬化。村里已安有程控电话,公共设施不齐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村办公楼一栋155平方米。 --人口总数:831人 农业人口:812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建设芒种新农村 --所辖村:芒种村,路家庄 生产总值:4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路家庄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
浪塘村 |
一、自然资源 浪塘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面,白云镇东南部,东与邢江村隔河页望,南与西秀区黄腊乡团结村隔河相邻,西与芒种村交界,北与林下村小河村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平坝县城15公里,距安顺市中心40公里。 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全村呈现平原状,海拨1200——1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左右手,水资源丰富,适合优质水稻种植,山青水秀,自然风光美丽迷人,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素有布依鱼米之乡的美称,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浪塘村辖浪塘新寨,浪塘老寨两个自然村,全村231户,人口1025人,其中:汉族仅有12人,其余为布依族,上典型的布依族集居地,全村现在劳动力603人,其中男劳动力312人,女劳动力291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68人。 全村地域面积3300亩,承包的耕地面积809亩,其中田673亩,土136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森林面积415亩,草坡面积260亩,水域面积30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800亩。 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种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马0.3匹,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人均1680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养殖转变。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浪塘村有入村公路,但未硬化,路面不平,浪塘新连户路已硬化。全村电话普及率为95%,但公共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全村办公楼一栋二层650平米。有一个教学点,共26名教师,班级从学前班到初三班共10个班,学生310人。有一所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人员5名,能满足群众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1025人 农业人口:1004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加速发展,推进浪塘村旅游化进程 --所辖村:浪塘新寨,浪塘老寨 生产总值:52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商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浪塘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旅游业 资源:林业 |
花柱村 |
一、自然资源: 花柱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面,距离白云镇政府2.5公里,东与黎阳公司相邻,南与车头村相邻,西与大寨相邻,北接军梯村。距平坝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辖内地势平坦,气侯宜人,最高海拔1534.5米,最低海拔962米,年平均气温14.7℃,降雨量1288mm,无霜期269天。 二、社会经济状况: 花柱村辖新场、小坡脚组、两个自然村寨。全村234户,1034人,其中少数民族27户91人,其余均为汉族。全村现有劳动力623人,其中男劳动力303人,女劳动力32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7人。2007年成立种植协会,种植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种植协会正常运转。 全村地域面积2150亩,承包耕地面积336亩,(其中基本农田116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森林面积112.8亩,草坡面积20亩,荒山造林1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5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房屋出租,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280公斤,人均纯收入34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花柱村已通入村公路,黎阳大道从寨边窜过,属于国家三级沥青路,公路平坦。村里已安有程控电话135门,公共设施齐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村办公楼一栋116平方米。有两所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2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人口总数:1034人 农业人口:950人 非农业人口:84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回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壹年变化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420.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房屋出租 名特产品:饮食 办公所在地:新场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资源:旅游 |
平庄村 |
一、 自然资源 平庄村位于平坝县城南部,平地丘陵相间分布,距平坝县城10公里,距白云镇政府2.5公里,东与郝下村相邻,西与元河村相连,南与元河村相连、北与马硐村接壤。 全村地貌以丘陵、平地相间分布,海拔1430 m~ 15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9.4℃,无霜期330天,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应多种作物及经果林种植,境内有汉墓群、古人类化石飞虎山遗址,是多种产业发展的良好村庄。 二、 社会经济状况 平庄村辖7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组,总户数423户,人口152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5%,是一个汉苗杂居村。全村现有劳动力687人,其中,男劳动力378人,女劳动力309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34人;全村种植业、养殖业较为发展,均成立种植、养殖协会、农民科技种养学校,养殖业发展初具规模,相应的协会运转正常。 全村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1395亩,人均耕地面积0.91亩,全村以种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不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7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种养殖业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科技化转轨。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平肖公路贯穿村西,平路公路贯穿村东,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通组路全部沙石硬化;村寨街道连户路水泥硬化达85%,村有办公楼一栋一层,105平方米,有村级完小一所,学生280人,教师16名,有学前班,教学不环境较好,设施较为齐备;有村级卫生室2所,医疗服务人员3名,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覆盖全村,通迅条件发展好。 --人口总数:1528人 农业人口:1513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为上,快速为先 --所辖村:平庄组,石头庄,洞上河,新寨,云掌坡,啄头山 生产总值:543.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名特产品:水稻,茶叶 办公所在地:平庄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适合各方面投资 资源:矿产,林木,绿茶 |
小河村 |
一、自然资源: 小河村位于平坝县城南面,距白云镇8公里,东与羊昌乡本寨村相邻,西与郝下村接壤,南接邢江村、林下村交接,北与郝下村交界。 地貌以山林、农田为主,全村呈山坡较多状况,河流象一条龙由村中流穿而过,流向“四道坝”与邢江风景河段相连接,四季山青水秀,是发展旅游服务的有利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小河村辖上小河、大冲、下小河、大丁山四个自然村寨。全村167户、645人是一个整体布依族行政村、全村现有劳动力415人,其中男劳动力215人,女劳动力21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08人。 全村地域面积5.3平方公里,承包耕地面积788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森林面积2000亩,水域面积1000余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种,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5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20公斤,人均纯收入34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处于缓慢状态,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小河村已通入村公路,公路坡度大路面崎岖不平,有村办公室一栋一层100平方米,有一所卫生室,能满足群众的就医要求。 --人口总数:645人 农业人口:634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4.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从农业种植转化为发展经济产业,改善自然环境共创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5组,大冲组,下小河四组,大丁山五组 生产总值:164.5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下小河四组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资源:优质大米 |
金坪村 |
一、 自然资源: 金坪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面,白云镇正南面,东与西秀区炸陇村、肖家村相邻,南与茂柏村相邻,西与大西桥镇接、北与白云村相邻,属山区,距平坝县城15公里。 二、 社会经济状况: 金坪村辖金坪、南山,2个自然村寨。全村248户,1106人,其中少数民族98余人,其余均为汉族。全村现有劳动力502人,其中男劳动力296人,女劳动力20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51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养殖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养殖协会正常运转。 全村地域面积2.5平方公里,承包耕地面积1298.5亩,(其中基本农田387.5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森林面积3150亩,草坡面积820亩,荒山造林315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21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马1匹.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350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金坪村已通入村公路,村里已安有部分移动固定电话,有村办公楼一栋90平方米。没有村卫生室。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人口总数:1106人 农业人口:1084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3.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穿青族,蒙古族,土家族 发展口号:发展为上,快速为先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 生产总值:354.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优质水稻,经果林,烤烟,养殖 名特产品:烤烟,三元杂交猪,鸭蛋 办公所在地:白云镇金坪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资源:石材,玉米等 |
邢江村 |
一、自然资源: 邢江村地处平坝县西南部,与西秀区黄腊乡毗邻,东抵羊昌乡本寨村,南与黄腊乡五星村相邻,西与浪塘村接壤,北接小河村。邢江村距白云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平坝县城的距离有15公里。 这里地貌以山区为主,年平均气温15℃,水资源丰富,秀美的邢江河是待开发的旅游景地。 二、社会经济状况: 本村辖有7个自然村,全村274户,人口1280人,其中少数民族为720人。全村现有劳动力644人,其中男劳动力410人,女劳动力234人,外出务工人员156人。 全村地域面积5100亩,承包耕地面积1228亩(其中基本农田1100亩),人均耕地面积1.07亩,森林面积960亩,草坡面积20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4000公斤,人均纯收入36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种植。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邢江村有通村公路,各自然村之间也有公路相通,全村有线电话普及率为70%,有村委办公楼一栋二层168平方米,有村小学教师6人,学生人,分为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有一所卫生室医务人员一名,有村远程教育室(设在学校内),远教设备齐全,是村干部及村民学习新技术的好场所 --人口总数:1280人 农业人口:1247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开发邢江何旅游,带动一方发展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 生产总值:18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布依工艺 办公所在地:邢江河自然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旅游业 资源:旅游,山林 |
白云村 |
一、自然资源: 白云村位于平坝县南部、龙肖公路各段,东与车头村相邻、南与马硐村相邻、西与打磨、八角村相邻,北与大寨村相邻。距县城5公里,镇所在地。 地貌以水田、耕地为主,全村属平地、血林,海拨700-1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36天,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和多种水果种植,自然风光较好。 二、社会经济状况: 白云村村辖内有白云庄、李家院、龙场、猫洞、凉山五个自然村寨。全村375户,人口1536人,其中少数民族18户51人,其余为汉族。全村现有劳动736人,其中男劳动力381人,女劳动力355人,外出务工劳动253人。2004年成立养殖,蔬菜协会、协会实行到“五统一”原则,协会正常运转。 全村地域面积4295亩,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水田,438.1亩,人均面积0.7亩。森林面积880亩,草坡面积1770亩、荒山造林350亩,可开民经果林的荒山30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养殖平均养猪2头,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365公斤,人均年收入3504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经济种植由传统的种养殖业向科技化转变。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本村已通通村公路、已通电话、公共设施齐全,村有办公室187平方米。有公办学校一所,镇卫生院设在本村,足够满足学习读书、群众就医需求。 --人口总数:1536人 农业人口:15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86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从农业种植转化为发展经济产业,改善自然环境共创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白云,龙场,李家院,猫洞,梁山 生产总值:528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白云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适合各方面投资 |
大寨村 |
一、自然资源 大寨村位于平坝县城至白云镇政府驻地中间地段,东与黎阳公司相接,南与白云村、车头村,西接城关镇八角村,北接城关镇谢华村交界。本村距平坝县城仅2.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黎阳公司本部800米。 地貌以山区为主,全村为盆状,海拔1300米—133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7度。无霜区334天,水资源及为丰富,适合养殖及旅游休闲服务业,自然条件较好,具备开发生态种、养殖业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大寨村辖三个自然村寨(大寨、龙井、大寨关),全村321户,1246人,其中少数民族7户24人,占全村总人口数2%,其无数为汉族,占98%,全村现有劳动力743人,其中男劳动力539人,女劳动力414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03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 全村地域面积3000亩,承包耕地面积971亩(其中基本农田61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森林面积40亩,草坡面积1239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75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4头,牛1.7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01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服务业、养殖 方式逐步由传统养殖业转向科技化养殖业。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大寨村已通入村公路,现在黎阳大道B线环绕村北一全部硬化,公路坡度比较平坦,通组路已硬化,连户路基础本硬化,无程控电话普及率为98%,但公共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现有村办公楼一栋两层23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一个教学点,学校桌椅及为陈旧,有11名教师任教,270名学生。有村卫生室三所,医疗服务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1246人 农业人口:1232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大寨关,龙井,大寨 生产总值:5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服务业,商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科技种植 办公所在地:白云镇大寨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 |
新场村 |
一、自然资源 新场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面,距离白云镇政府2.5公里,东与黎阳公司相邻,南与车头村相邻,西与大寨相邻,北接军梯村。距平坝县城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辖内地势平坦,气侯宜人,最高海拔1534.5米,最低海拔962米,年平均气温14.7℃,降雨量1288mm,无霜期269天。 二、社会经济状况 新场村辖新场、小坡脚组、两个自然村寨。全村234户,989人,其中少数民族27户91人,其余均为汉族。全村现有劳动力623人,其中男劳动力303人,女劳动力32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7人。2007年成立种植协会,种植协会实行“五统一”原则,种植协会正常运转。 全村地域面积2150亩,承包耕地面积336亩,(其中基本农田116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森林面积112.8亩,草坡面积20亩,荒山造林1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5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房屋出租,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28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新场村已通入村公路,黎阳大道从寨边窜过,属于国家三级沥青路,公路平坦,还有一条通组路未硬化。村里已安有程控电话135门,公共设施齐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有村办公楼一栋116平方米。有两所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2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新场村曾经多次被评为先进村。我慕名来到了 新场村场坝组,眼前为之一亮。 不愧为先进村:一幢幢小洋楼平地而起,还有许多家安装了新时期的太阳能呢!水泥小路,连接到各家各户。还有环寨穿城的水泥大路啊!这些可是我们阿弓镇的其他村寨没有的“奇观”啊! --人口总数:989人 农业人口:968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1.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新场,小坡脚组 生产总值:6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服务业,商业 名特产品:大棚蔬菜 办公所在地:新场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适合各方面投资 资源:优质大米 |
车头村 |
一、自然资源 车头村位于平坝县城至白云镇政府驻地中间地段,东与黎阳公司相接,南与白云村、车头村,西接城关镇八角村,北接城关镇谢华村交界。本村距平坝县城仅2.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黎阳公司本部800米。 地貌以山区为主,全村为盆状,海拔1300米—1335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7度。无霜区334天,水资源及为丰富,适合养殖及旅游休闲服务业,自然条件较好,具备开发生态种、养殖业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车头村辖三个自然村寨(大寨、龙井、大寨关),全村321户,1246人,其中少数民族7户24人,占全村总人口数2%,其无数为汉族,占98%,全村现有劳动力743人,其中男劳动力539人,女劳动力414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03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 全村地域面积3000亩,承包耕地面积971亩(其中基本农田61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森林面积40亩,草坡面积1239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75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4头,牛1.7头。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01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服务业、养殖 方式逐步由传统养殖业转向科技化养殖业。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车头村已通入村公路,现在黎阳大道B线环绕村北一全部硬化,公路坡度比较平坦,通组路已硬化,连户路基础本硬化,无程控电话普及率为98%,但公共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要求,现有村办公楼一栋两层23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一个教学点,学校桌椅及为陈旧,有11名教师任教,270名学生。有村卫生室三所,医疗服务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1246人 农业人口:1232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加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大寨关,龙井,大寨 生产总值:61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蔬菜 办公所在地:白云镇车头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旅游业 资源:矿产 |
茂柏村 |
茂柏村位于平坝县西部山区,与西秀区相邻,村居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寨,196户、639人,耕地面积约1300亩,全村粮食总产量约191700斤,人均占有粮300公斤,村人均纯收入经贸约780元,基础设施较差,村级卫生室1个,有线电话、电视已基本覆盖全村,全村街道、连户路硬化达50%,尚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电力供应不足够,治安良好。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户户都养有牛、马,平均每户养牛1头,马列0.5头,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较低,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 --人口总数:639人 农业人口:634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为上,快速为先 --所辖村:茂柏组,三块田 生产总值: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茂柏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越,自然风景好 资源:矿产 |
高寨村 |
高寨村位于平坝县南面,距县城16公里,距白云镇政府10公里,东与金坪村相邻,南与西秀区大西桥镇二官村相邻,西与天龙镇天龙村相邻,北与花柱村相邻,地形地貌平地与山区相间,土地肥沃。 高寨村1个自然村寨。全村386户,1518人,汉族占90%。全村现有劳动力135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96人。村属屯堡村寨,,交通便利,经济贸易活跃,种养殖业发展有较好基础,群众经济来源属多元型,主要有种养殖与商品交易收入。 全村地域面积1257亩,水田面积496亩,旱地700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森林面积4000亩,草坡面积50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180亩。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业、小商品交易和务工收入, 2008年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人均纯收入5500元,全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程度不高。农业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经果林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的养殖业向科技化养殖转变,产品正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格局。 高寨村原属肖家小乡,交通发达,已铺设油路。通村公路平坦。村里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履盖全村区域,有村办公楼一栋两层200平方米。有村卫生室1所,医疗服务人员1名,医疗设备相对规范,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有中心小学一所,教师12名,教学质量较好。 --人口总数:1518人 农业人口:1356人 非农业人口:162人 --行政区面积:3.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白族 发展口号:工业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543.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肉鸡养殖 名特产品:绿色蔬菜,绿色肉鸡 办公所在地:白云镇高寨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越,适合各方面投资 资源:闲置厂房10000多平方米,煤,土地,木材,人力 |
洋西村 |
一、 自然资源: 洋西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面,白云镇东南部,东与西秀区黄腊乡团结村隔河相邻,北面与芒种村交界,南与黄腊乡团结村隔水相望,西与西秀区刘官乡高福村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平坝县城15公里,距安顺市中心40公里。 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全村呈现平原状,海拨120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左右手,水资源丰富,适合优质水稻种植,山青水秀,自然风光美丽迷人,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素有布依鱼米之乡的美称,洋西龙潭水库面积百亩,有一条大河通羊昌乡四道坝,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 二、 社会经济状况: 浪塘村辖两个自然村,全村310户,人口1280人,其中:汉族仅有8人,其余为布依族,上典型的布依族集居地,全村现在劳动力603人,其中男劳动力420人,女劳动力39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50人。2007年成立养殖协会,养殖协会是以扶贫为主,协会运转正常。 全村地域面积2820亩,承包的耕地面积833亩,其中田673亩,土136亩,人均耕地面积0。76亩,低于本镇其它村人均面积,森林面积310亩,水域面积160亩,可开发种植经果林的荒山58亩。 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种业,85%农户养有猪牛,平均每户养猪2头,牛1头,马0.3匹,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610公斤,,人均3480元,农业生产逐渐由粮食种植转向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养殖转变。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洋西村有入村公路一条,现硬化中。全村有程控电话、自来水厂,公共设施齐全,全村办公楼一栋二层140平米。有一所小学,共26名教师,班级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7个班,学生310人。有两处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2名,能满足群众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1280人 农业人口:1264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1.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从农业种植转化为发展经济产业,改善自然环境共创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洋西组,马卯组 生产总值:370.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洋西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乡风文明 资源:优质大米 |
林下村 |
一、自然资源: 林下村位于平坝县南面,距县城12公里,距白云镇镇政府4公里,东与小河村接镶,南与浪塘村相连。地貌以水田、耕地为主,全村属平地、血林,海拨700-1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36天,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和多种水果种植,自然风光较好。 二、社会经济状况: 林下村村辖内有林下、上坝、鸡场堡三个自然村寨。全村住户508户,人口2156人,汉族占98%,全村耕地面积1760亩(其中水田1470亩,旱地294亩) 林地3550亩。村以水稻种植为主、大米、蔬菜品质享誉在外。全村人均食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3480元。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林下村三个自然村寨,已通入村公路,公共设施齐全,有村办公楼一栋三间平房120平方米,有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300人。全村共有2个村医疗点,基本满足群众的日常看病需要。 --人口总数:2156人 农业人口:2125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穿青族,侗族,土家族 发展口号:发展无公害优质蔬菜,促进林下快速发展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 生产总值:804.6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林下自然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乡风文明 资源:石材,木材 |
金梯村 |
一、 自然资源 金梯村位于平坝县城南部,平地丘陵相间分布,距县城10公里,距白云镇政府2.5公里,东与郝下村相邻,西与元河村相连,南与元河村相连、北与马硐村接壤。 全村地貌以丘陵、平地相间分布,海拔1430 m~ 15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9.4℃,无霜期330天,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应多种作物及经果林种植,境内有汉墓群、古人类化石飞虎山遗址,是多种产业发展的良好村庄。 二、 社会经济状况 金梯村辖7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组,总户数423户,人口152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5%,是一个汉苗杂居村。全村现有劳动力687人,其中,男劳动力378人,女劳动力309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34人;全村种植业、养殖业较为发展,均成立种植、养殖协会、农民科技种养学校,养殖业发展初具规模,相应的协会运转正常。 全村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1395亩,人均耕地面积0.91亩,全村以种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不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 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7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种养殖业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科技化转轨。 三、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平肖公路贯穿村西,平路公路贯穿村东,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通组路全部沙石硬化;村寨街道连户路水泥硬化达85%,村有办公楼一栋一层,105平方米,有村级完小一所,学生280人,教师16名,有学前班,教学不环境较好,设施较为齐备;有村级卫生室2所,医疗服务人员3名,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需要;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覆盖全村,通迅条件发展好。 --人口总数:1528人 农业人口:1513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加速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平庄组,石头庄,洞上河,新寨,云掌坡,啄头山 生产总值:55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茶叶 办公所在地:平庄村 --自然条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乡风文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