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平坝区 >> 高峰镇 >> 普马村

普马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普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普马村简介

  普马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 5 公里,距县城21公里,距贵阳63公里,地处甘活公路沿线,东接白岩村和大狗场村、南抵桥头村、西连岩孔村、北至湖坝坎村,全村总面积5.9平方公里,包括6个自然村寨和7个村民小组,共220户,108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2人,占总人口数的63%。
  普马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517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4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264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3%。普马村森林资源丰富,全村南存森林面积6120亩,其中绝大部分是近成熟林,森林覆盖率达55%,是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普马村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收入并不可观。
  --人口总数:1082人 农业人口:10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普马,下兴堡,小湖坝,九甲,后二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普马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1102 561100 -- 查看 普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普马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普马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狗场村

  狗场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8公里,距县城26公里,距贵阳65公里,与马场镇的嘉禾村接壤,东连毛昌村,西接普马村和桥头村,南至麻郎村,北抵岩脚村,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大狗场、小狗场、上兴普三个自然村寨,分8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28户1028人。   狗场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350亩,人均占有耕地为0.76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3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无任何污染源,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25%,空气清新,三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狗场村是高峰镇较为典型的仡佬族村寨,仡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1.8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6.4平方米,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该村的大狗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农历七月的第一周遇龙狗天举办“吃新节”,主要是唱民歌、花灯、武术、打篾鸡蛋、祭祀、跳民族舞蹈、地戏等活动。   狗场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1034人 农业人口:1028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狗场,小狗场,上兴普 生产总值:4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狗场村   

毛昌村

  毛昌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8公里,距县城28公里,距贵阳65公里,与马场镇的普贡村、嘉禾村接壤,东连普贡村,西接麻郎村,南至尧上村,北抵狗场村和马场镇的嘉禾村,面积4.8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毛昌堡、柏杨山、栗木寨、鸡窝寨4个自然村寨,分6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75户1149人。   毛昌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965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61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1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325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9%,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更无任何污染源,村上方有克酬水库,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5%,将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空气清新,四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   毛昌村是高峰镇较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2.0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2平方米,每年的正月十三在该村的鸡窝寨,正月十六在毛昌堡举行放厂活动,放厂主要是唱民歌、山歌、跳民族舞蹈,同时举办赛马、篮球、拔河等活动。   毛昌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      --人口总数:1149人 农业人口:114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毛昌堡,柏杨山,栗木寨,鸡窝寨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毛昌村   

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25公里,距贵阳62公里,东连马场镇的嘉禾村,西接普马村,南至狗场村,北抵老胖村和马场镇的嘉禾村,面积2.04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河湾、岩脚、萝卜寨三个自然村寨,分5个村民小组,共168户687人。   岩脚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926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34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4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729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4%,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更无任何污染源,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18%,空气清新,三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岩脚村是高峰镇较为贫穷村寨,全村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1.19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9.8平方米,每年的春节都组织唱民歌、山歌、吹芦笙、完花灯、跳民族舞蹈等活动。   岩脚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687人 农业人口:6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河湾,岩脚,萝卜寨 生产总值:4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岩脚村   

桥头村

  桥头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8.8公里,东连麻朗村,西接岩孔村,南至活龙村,北抵狗场村和普马村,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包括下花排、桥头、蛇场坝、马厂坝4个自然村寨,分4个村民小组,目前共125户513人。   桥头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668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3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5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7%,将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空气清新,四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桥头村是高峰镇较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砖瓦房,现随社会的进步,部分改为平房。全村住房2.0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2平方米,每逢农闲时节,村民们会组织自编自唱民族山歌,歌颂党的好政策和时代的发展。   桥头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513人 农业人口:5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45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花排,桥头,蛇场坝,马厂坝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桥头村   

麻郎村

   麻郎村位于贵安新区主峰镇东南部,东抵狗场村和毛昌村,南接毛昌村和活龙村,西、北抵桥头村,距镇政府13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0亩。总共248户1059人,现有住房为266栋,古宅74栋。辖花排、贺郎、麻郎、团坡、新庄、石头6个自然村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5%,六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    麻郎村是高峰镇较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砖瓦房或石板房。每年,该村都要举行唱民哥、山歌、路民舞蹈比赛,同时举办赛马、篮球、拔河等活动。    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高峰镇麻郎村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按照《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意见(试行)》的要求,实施麻郎、桥头、大狗场三个贫困村整村迁建合并,建设麻郎新型社区,为推进贵安特色城镇化进程探路子、作示范、总结经验。    按照“可操作、可持续、可推广”的要求,贵安新区围绕建设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产业规模化、收入多元化、设施城镇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均等化、农民市民化的“七化”新型社区的目标。预计到2015年6月份,基本完成麻郎、桥头、大狗场三个贫困村村民的集中迁建并入住;到2015年底,社区功能基本配套完成,特色农业、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000元以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安小镇”。   

王家院村

  王家院村位于平坝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距贵阳55公里,与马场镇接壤,东连78421部队,西接大乐歌村,南至白岩村,北抵170厂和平坝农场,面积3.95平方公里。全村包括王家院、七甲、硐元、坪上、庄上、各屯坡、下大坡、麻窝、青鱼塘9个自然村寨,分11个村民小组,目前共527户,2374人,其中少数民族949人,占40%,男1214人,女1170人,劳动力1674人,其中320人外出务工。文化结构为:大专以上文化11人,高中、中专20人,初中938人,小学文化450人,不识字80人。   王家院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2017亩,人均占有耕地为0.85亩,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43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9%,村附近及穿村河上游无任何污染源,有青鱼塘南蛮部落旅游景点,且地处“两湖”上游,现种有葡萄1400余亩,西红柿150亩,其它经果林65亩,建有15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目前正积极引进日本大阪豆的种植。   全村9个自然村寨通公路,属村级四级砂石路,其中2个自然村寨硬化主街道,1个自然村寨硬化连户路。建有一个村级综合服务办公室,有一所村级小学,有一个村级卫生室。      --人口总数:2374人 农业人口:2362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5.4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王家院,七甲,硐元,坪上,庄上,各屯坡,下大坡,麻窝,青鱼塘 生产总值:7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葡萄,大米,蔬菜 名特产品:葡萄,草莓,蔬菜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王家院村   

普马村

  普马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 5 公里,距县城21公里,距贵阳63公里,地处甘活公路沿线,东接白岩村和大狗场村、南抵桥头村、西连岩孔村、北至湖坝坎村,全村总面积5.9平方公里,包括6个自然村寨和7个村民小组,共220户,108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2人,占总人口数的63%。   普马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517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4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264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3%。普马村森林资源丰富,全村南存森林面积6120亩,其中绝大部分是近成熟林,森林覆盖率达55%,是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普马村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收入并不可观。   --人口总数:1082人 农业人口:10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普马,下兴堡,小湖坝,九甲,后二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普马村   

大乐歌村

  大乐歌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公里,距县城18公里,距贵阳45公里,滇黔公路、贵昆铁路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组,576户,2538人,是高峰镇人口最多的村寨。   大乐戈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2180亩,人均占有耕地为0.85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9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9%。该村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5%。地理位置在甘溪至高峰要道边缘,地域面积7.53平方公里,幅圆从甘溪路口一直延伸到高峰镇农贸市场。有滇黔公路擦肩而过,甘活公路、株六复线从地域上穿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大乐戈村是高峰镇苗族聚居较多的村寨,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4.2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6.7平方米,每年的正月十九??至正月二十二在该村的杨家新寨大田坝上举行放厂活动,放厂主要是吹芦笙、唱民歌、山歌、跳民族舞蹈,同时举办赛马、斗鸡、拔河等活动。   大乐戈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有几户种植烤烟,由于规模小,技术跟不上,收入并不可观。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2538人 农业人口:2515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7.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葡萄,蔬菜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大乐歌村   

石甲村

  石甲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公里,距县城18公里,距贵阳55公里,东与湖坝坎村相连,南与湾子头村相连,西与羊昌乡的猫场村接壤,北抵高峰镇和国营高峰机械厂,全村为一个自然村寨,居住集中,现已有一部分住户搬在高峰厂附近,形成新的石甲村,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分2个村民小组,共202户947人。   石甲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201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27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7亩,田地分布比较均匀,稻田面积达803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7%,村寨依山而居,后山每年春雨季节有一股泉水自山中流出,形成天然矿泉水,可供全村九百多人口饮用,且后山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0%,空气清新,居住环境优美。   石甲村是高峰镇苗族、汉族、布依族杂居的村寨,虽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2.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4.3平方米,每年都有很多民族特色活动。      --人口总数:947人 农业人口:94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0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石甲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石甲村   

尧上村

  尧上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28公里,距贵阳70公里,与长顺县凯佐乡、凯佐村接壤,东连马场镇新院村,西接活龙村,北至尧上村,南抵长顺县凯佐乡凯佐村和核子村,面积5.1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尧上、铁林、大芦坝、青菜冲、外郎田五个自然村寨,分六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19户1029人。   尧上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1385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35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142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更无任何污染源,村上方有龙井河水库、华山松良种场,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5%,将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空气清新,五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   尧上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      --人口总数:1029人 农业人口:102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尧上,铁林,大芦坝,青菜冲,外郎田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茶叶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尧上村   

封山村

  封山村位于平坝县以东10公里,距高峰镇政府2公里,贵昆铁路从村寨其间穿行而过,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黄高速公路像三条巨龙从村旁穿行而过。左蒋村境内具有交通便利,通信快捷的优势,一条宽15米的大河沿铁路擦村而过,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属于亚热带气候,气温长年在10度至28度之间,是御寒避暑的胜地。全村现有住户334户,人口1732人,都是屯堡人的后裔。全村规划面积为866.5亩,其中:村域耕地面积620亩,荒山林地180.5亩,林地面积66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   产业现状   封山村主要以水稻、油菜、玉米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9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320公斤。畜牧养殖以养猪为主,养鸡为辅,全村有22户从事生猪、肉鸡喂养,年出栏生猪600头,肉鸡5000只,村域内有纸厂2个,塑料厂1个,砖厂2个,采砂厂3个,从业人员150人,常年外出经商务工160人。农业生产以牛耕为主,机械化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成本较高。   基础建设   封山村现有通村砂石路一条,机耕道3条,实现了电通、通信通(电话、移动、联通)、安顺有线电视信号通。私人诊所3个、小学一所,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适龄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农机电灌一个,蓝球场正在建设中。   封山村没有自来水,饮用水较为困难,特别是年青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农户更为困难,通村道路年久失修,加上运砂重车重压,已凸凹不平,给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封山村活动场所。该场所有1200平米,内有活动专栏、看台等,本村精神文明活动在此举行,专门提供给村民纳凉、拉家常,互相交流生产生活、农业科技知识等信息。村委会不定期的在场所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本村的农业生产,一事一议和本村的项目建设等事宜。      --人口总数:1732人 农业人口:1732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苗 发展口号:无   --所辖村:田湾、大寨、小寨、田坝、老寨、对角、大竹林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大寨村   --自然条件:空气清新 资源:无   

老胖村

  老胖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8公里,距县城22公里,距贵阳63公里,与白岩村、普马村、岩脚本接壤,东连马场镇嘉禾村,西接普马村和湖坝坎村,南至岩脚村,北抵白岩村,面积4.53平方公里。全村包括胡家岩、中岩、龙潭、老胖、林场5个自然村寨,分7个村民小组,共265户1147人。   老胖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305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1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172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森林覆盖率达41%,将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空气清新,麻线河至上而下贯穿全村。老胖村是高峰镇是一个苗汉杂居的村寨,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3%,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2.2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9.2平方米。   老胖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老胖村5个自然村寨的村寨公路没有连接,现有的一所小学,5寨子女就读于此校。      --人口总数:1147人 农业人口:114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胡家岩,中岩,龙潭,老胖,林场 生产总值:6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老胖村   

活龙村

  活龙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2公里,距县城22公里,距贵阳65公里,与长顺县的黑子村接壤,东连尧上村,西接栗木村,南至桥头村,北抵长顺县的黑子村,面积5.3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场上、台子上、后寨、田下普、小普5个自然村寨,分9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76户1424人。   活龙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646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2亩,田多地少,水田面积达1426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5%,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更无任何污染源,村上方有水库一座,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0%,空气清新。   活龙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1424人 农业人口:142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场上,台子上,后寨,田下普,小普 生产总值: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活龙村场上组   

岩孔村

  岩孔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2公里,距县城23公里,距贵阳65公里,与羊昌乡的陈寨村接壤,东连桥头村,西接羊昌乡陈寨村,南至栗木村,北抵普马村,面积5.68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岩孔大寨、东吹、招果、高吹4个自然村寨,分8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81户1151人。   岩孔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864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6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1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664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9%。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0%,麻线河贯穿全村,村民沿河两岸而居,四个自然村寨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错落有致。岩孔村是高峰镇较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   全村住房2.6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2平方米,每年的春节在岩孔大寨举行放厂活动,放厂主要是唱民歌、山歌、跳民族舞蹈,同时举办赛马、篮球、拔河等活动。岩孔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1151人 农业人口:115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寨,东吹,招果,高吹 生产总值:5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岩孔村   

栗木村

  栗木村位于平坝县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35公里,距贵阳82公里,与黔南州凯佐乡的大堡村接壤,东连活龙村,西接排山农场,南至凯佐乡的大堡村,北抵岩孔村,面积4.25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桥边、麻杆、栗木、沙戈、新寨、大陇6个自然村寨,分6个村民小组,共242户946人。   栗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604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7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308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1%,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更无任何污染源,麻线河至上而下贯穿全村,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5%,将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空气清新,6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居错落有致。栗木村是高峰镇较为边远的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   全村住房3.0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1.2平方米,每年的春节都组织唱民歌、山歌、跳民族舞蹈及现代舞蹈等活动。栗木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946人 农业人口:94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桥边,麻杆,栗木,沙戈,新寨,大陇 生产总值:5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栗木村   

湾子头村

  湾子头村位于平坝县西南部,距县城5公里,距贵阳60公里,与羊昌乡交界,距羊昌乡广平路不到1公里,全村包括郭家院、新农村、马硐、半边山、湾子头5个自然村寨,面积为6.1平方公里,共273户,1187人。湾子头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665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4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442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7%,土面积243亩,羊昌河从村西侧至上而下,不到1公里处有广平公路。   湾子头村是高峰镇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民族特色鲜明,原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现随社会的进步,多数改为平房或新颖的小楼房。全村住房2.4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该村仍保存马尾剌绣的历史文化。   --人口总数:1187人 农业人口:1181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湾子头村   

白岩村

  白岩村位于平坝县东部,距高峰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16公里,距贵阳50公里。东连马场镇、接湖坝坎村、南至老胖村、北抵王家院村,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包括白岩、老郎、长冲、兴院、冷水、车坝、小河上7个自然村寨,分9个村民小组,目前共486户,1411人。白岩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560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11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1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092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附近虽然有部队、厂场,但无任何污染源。7个自然村寨依山傍水而居,错落有致,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      --人口总数:1411人 农业人口:14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3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平坝县高峰镇白岩村   

龙宝村

  龙宝村落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高峰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20公里,距贵阳50公里,东至高峰厂和石甲村、南与羊昌乡黄土桥村接壤,西连云头村,北抵黄猫村和天峰公司,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包括龙宝、-、上马鞍山、下马鞍山、关口、刘凤、刘免、狮子山、毛口9个自然村寨,分10个村民小组,共525户1954人。龙宝村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2806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4亩,羊昌河至上而下横贯全村,村东是高峰国营机械厂,村北是天峰公司,株六复线从村北擦肩而过,且高峰火车站建在村域内。   龙宝村落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1954人 农业人口:1921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贡皇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龙宝村   

湖坝坎村

  湖坝坎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距贵阳50公里,是高峰镇大门前的一个村,面积4.2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猫猫洞、石桥、湖坝坎、哨脚、哨里洞、小乐弋七个自然村寨,七个村民组,共407户1540人,全村耕地面积1770亩,其中田1470亩,土300亩,全村已达“五通”,即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电视通。甘活公路由村中横贯,东与白岩相连,南与普马村接壤,西与石甲村相连,北与大乐戈村和高峰国营机械厂相连,该村属汉、苗、布依、仡佬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湖坝坎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770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15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5亩,田多地少,稻田面积达147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3%,四周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30%,村内有三条自东向西由村中穿流,空气清新,村域有高峰镇政府和高峰机械厂。湖坝坎村是高峰镇苗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杂居的村寨,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湖坝坎村的活动主要开展山歌比赛、民族歌、跳民族舞蹈,有条件时还举办篮球主其它一些娱乐活动。湖坝坎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行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生产的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产品。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传统的家庭式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人口总数:1571人 农业人口:1450人 非农业人口:121人   --行政区面积:4.6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湖坎   

黄猫村

  黄猫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距贵阳70公里,与平坝农场、夏云镇老鸡场村、老岛村接壤,东连平坝农场,西接夏云镇的老鸡场村,南至大乐歌村赵家坡,北抵夏云镇老岛村,面积 平方公里。全村包括黄猫、白头、马鞍山、河湾4个自然村寨,分6个村民小组,目前共386户1476人。   黄猫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7.5℃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平坝县中部溶盆稻油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全村面积为1128亩,人均占有耕地为0.76亩,属田多地少类型的村,村域内有天峰公司,平坝农场一大队,高峰镇页岩机砖厂;贵昆铁路、贵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羊昌河至上而下横贯全村,厂场经济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黄猫村是一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的村,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一半,四个自然村中有两个是少数民族,一个是苗族,一个是布依族,两个民族都保持着自已语言和风俗习惯。   --人口总数:1476人 农业人口:1452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3.48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黄猫,白头,马鞍山,河湾 生产总值:7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高峰镇黄猫村   


普马村特产大全




普马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