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平坝区 >> 夏云镇 >> 游西山村

游西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游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游西山村简介

  游西山村位于夏云镇政府的附近,西北边与天龙镇的龙潭村接壤,全村与乡党委政府遥遥相望,安紫公路穿越而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处环山,植被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全村共有9个自然行政村,总户407户,总人口2080人,其中,少数民族共54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98%;青壮年人口1126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091人,非文盲率达96.97﹪;本村现有教学点1个,教学班2个,学生43人,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241人,正常儿童已入学240人,入学率99.59%。
  游西山村主要以优秀烤烟为支柱产业,附带优质三元仔猪和能繁母牛,科学饲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优质杂交油菜,境内现有中型水库一座,水、电、路基础实施完善,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通过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全面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强化对村组公路的建设改造,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交通便利,游西山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穷则思变,游西山村村民在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得力于上级各有关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信心百倍地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全村村民紧紧抓住发展优质烤烟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游西山村民响应党的好政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全村饲养三元优质仔猪350头,能繁母牛300余头,人均年增收500余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科教、文化、卫生等项目的投入,纯朴、勤劳的游西山村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游西山村村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朝着明天的小康步伐迈进!
  
  --人口总数:870人 农业人口:863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罗补董组,青山组,磨满组,新寨上,下院组,鱼井组,白马关组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 办公所在地:夏云镇游西山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1104 561100 -- 查看 游西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游西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游西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游西山村

  游西山村位于夏云镇政府的附近,西北边与天龙镇的龙潭村接壤,全村与乡党委政府遥遥相望,安紫公路穿越而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处环山,植被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全村共有9个自然行政村,总户407户,总人口2080人,其中,少数民族共54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98%;青壮年人口1126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091人,非文盲率达96.97﹪;本村现有教学点1个,教学班2个,学生43人,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241人,正常儿童已入学240人,入学率99.59%。   游西山村主要以优秀烤烟为支柱产业,附带优质三元仔猪和能繁母牛,科学饲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优质杂交油菜,境内现有中型水库一座,水、电、路基础实施完善,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通过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全面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强化对村组公路的建设改造,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交通便利,游西山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穷则思变,游西山村村民在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得力于上级各有关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信心百倍地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全村村民紧紧抓住发展优质烤烟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游西山村民响应党的好政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全村饲养三元优质仔猪350头,能繁母牛300余头,人均年增收500余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科教、文化、卫生等项目的投入,纯朴、勤劳的游西山村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游西山村村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朝着明天的小康步伐迈进!      --人口总数:870人 农业人口:863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罗补董组,青山组,磨满组,新寨上,下院组,鱼井组,白马关组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 办公所在地:夏云镇游西山村   

桃源村

  桃源村位于夏云镇政府所在地,距平坝县城102公里,居住着汉族、苗族、白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桃源村辖4个村民小组, 513户共1366人,桃源村总面积83.5平方公里,地处山区,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300mm,无霜期27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土壤为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叶、小麦、玉米、水稻、核桃、生姜等作物,深林覆盖率超过50%,空气新鲜、环境优美,2010年该村年人均收入为1989元。龙场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少数名族聚居村。   近年来,桃源村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异地移民扶贫工程,不断改善通村通组公路,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11年实施危房改造35户,种草养畜基地200亩,茶园200多亩,有石蛙专业养殖场一个,养羊专业户4户,存栏200多头。   桃源村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结合起来,将公路沿线打造成生态走廊、文化走廊、景观走廊、经济走廊和民生走廊,提升对外窗口形象,并以建钱多日子好的殷实新农村、建树多环境美的绿色新农村、建情多民风纯的和谐新农村为载体,着力打造建筑规范有序,景观自然和谐,体现黔中平坝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人口总数:1366人 农业人口:13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仡佬族,,汉族 发展口号:打造新农村   --所辖村:1,2,3,4,5,6,7,8,9 生产总值:5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态养殖 名特产品:石蛙,羊 办公所在地:桃源村   --自然条件: 资源:煤矿、红豆杉、银杏等二类保护树种、野生天麻、灵芝等20多种贵重天然药材   

马武村

  马武村地处红湖厂、夏云农场、平水机械公司,距夏云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清镇市接壤,贵黄公路顺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寨,总户数351户,总人口1580人,其中少数民族178人,占总人口的11.27%,耕地面积724亩,其中田403亩,土321亩,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村集体经济较好。   该村现有党员20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近年来,该村在村班子的带领下,利用厂、场和交通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早熟蔬菜和地膜玉米,修建软体沼气池45口,修建提灌站一个,改旱地为水浇地,做到旱涝保收,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该村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近日,马武村委组织开展拨河比赛。本次比赛共有5去队伍参加,经过两轮淘汰赛,一组和二组进入最后的决赛。在争夺冠军的比赛中,两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第一局在一组即将获胜时被二组逆转,第二局一组经过奋战取胜,双方打成平手,在决胜的第三局中,一组再接再厉克对手获得冠军,二组获得亚军。整个赛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各队的啦啦队助威声此起彼伏,人场鼎沸。      --人口总数:1580人 农业人口:15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4.0亩   

阿腰村

  阿腰村位于夏云镇东南部,地处贵黄、滇黔两条公路构成的夹角之间,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东接小山村,南接水塘村,西接桥上村,北靠茶场村,辖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由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寨组成。全村总户数373户,总人口1302人,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75%;耕地面积1144亩,其中田768亩,土376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村集体经济较好。   该村现有党员28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1人。村级班子成员团结,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充分发挥了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种植、养殖业是该村的优势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全村种植错季节蔬菜600亩,460亩西红柿和辣椒;养殖业发展得很快。   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近年来,该村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目前已发展农家乐2家,并已形成规模,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早在1997年就被评为“省级小康村”,现已发展成为夏云镇三大农业观光垂钓园区之一。   

金银村

  金银村位于夏云镇南片区,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平坝县城4公里,与城关镇、羊昌乡接壤,贵昆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辖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总户数为739户,总人口2731人,其中少数民族300人,耕地面积2960亩,其中田2340 亩,土620 亩,是全镇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该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51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 村委班子一班人内部团结,凝聚力、战斗力较强,“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织群众维修王家冲进寨公路,安装了地面电视卫星接收站,改善了人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江西村

  江西村地处夏云镇西南面,距平坝县城3公里,滇黔公路顺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1户,总人口2658人,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田1900亩,土500亩,是一个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农业村,主产水稻、玉米。   该村现有党员56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人。 村级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村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同时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目前,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修建蔬菜大棚20个,经济作物有大棚蔬菜、西红柿、韭黄、辣椒和茄子,人均收入逐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村容村貌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人口总数:2803人 农业人口:280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0.0亩   

小山村

  小山村地处夏云镇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滇黔公路顺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分别与平坝农场和平水机械公司接壤。由3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小组组成,居住有苗族和汉族,全村总户数465户,总人口1448人,其中苗族724人,占总人口数的50%,耕地面积1072亩,其中田980亩,土92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村,由于有较好的地理优势,村集体经济较好。   小山村现有党员30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8人。村班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综合素质较好,“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小山村从1985年开始引进种植葡萄以来,由原来的十几户增加到现在的230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增加到现在的500亩,每亩葡萄产值1320元,套种两季蔬菜每亩产值1000元左右。该村农户已普及“三元”杂交商品猪,建沼气池,形成一个以“猪—沼—果—蔬”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目前,已形成了葡萄种植基地,成为了葡萄观光园,是夏云镇三大农业观光园区之一。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100%,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全村农业经济收入较好。   

毛栗村

  毛栗村位于夏云镇东大门,距夏云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紧邻夏云工业园区,清黄公路、贵黄公路顺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7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总户数536户,总人口2253人,其中苗族280人,占总人口的12.07%。耕地面积1969亩,其中田1411亩,土558亩,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村。   该村现有党员31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 村委会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综合素质较好。“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9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村以种植经果林、早毛豆、养殖“三元二代”杂交猪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农村经济收入得到很好的发展。   

界首村

  界首村距夏云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临近红湖机械厂和夏云农场,与城关镇接壤,辖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总户数684户,总人口2537人,耕地面积955亩,其中田836亩,土119亩,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该村集体经济较好。   该村现有党员50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村班子团结一致,凝聚力较强,“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界首村是安顺市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小区之一”,早在1996年就开始推广温室育秧,使该村水稻年年丰收。同时又是我镇油菜育苗移栽最出成果的村,是有名的油菜育苗移栽千亩坝区。全村“两杂”推广和定距打定拉绳插秧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里近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桥上村

  桥上村位于夏云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平坝县城3公里,东接阿腰村,西接城关镇城垣村,南接江西村,北接界首村,贵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5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536人,其中少数民565 人,占总人口的36.78%。全村耕地面积1235亩,其中田735亩,土500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   该村现有党员30人,该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凭借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实施下修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公里机耕道,2006年青岛对口帮扶温饱示范工程蔬菜大棚30个已产生了经济效益。主要经济作物有脱毒马铃薯、6730工程地膜玉米、辣椒、西瓜等。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垂钓、旅游观光,既丰富了城镇居民生活,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是夏云镇三大农业观光园区之一。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2007年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老鸡场村

  老鸡场村位于夏云镇南片区,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平坝县城5公里,东接高峰镇向河村,南接老岛村,西接江西村,北接水塘村。全村2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苗、汉等族,全村总户数439户,总人口1756人,其中少数民族649人,占总人口36.95%,耕地面积1255亩,其中田1048亩,土207亩,是一个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农业村。   该村现有党员34人,村党支部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村“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在村委的组织下水泥硬化街道路面1000多米,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村容寨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口总数:1756人 农业人口:17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5.0亩   

老岛村

  老岛村位于夏云镇东南角,辖区面积6.5公里,与羊昌乡、高峰镇接壤,贵昆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6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苗、汉等族,总户数611户,总人口2245人,其中少数民族250人,占总人口的11%,耕地面积2236亩,其中田1597亩,土639亩,是一个以种植粮食为主的村。   该村现有党员32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 村委班子自换届选举以来,团结一致,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   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修通了卜山村民组维修进寨公路,组织桥上村民组修建通住高峰镇的进寨公路。还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既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又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目前,该村土地整治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项目完成后,极大地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人口总数:2245人 农业人口:224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布依族   

黄龙村

  黄龙村地处夏云镇的西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接毛栗园村,南接界首村,西接叶坪村,北靠十字乡九甲片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寨,总户数413户,总人口1735人,主要居住汉、回等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298亩,其中田422亩,土876亩。黄龙村属半干山地区,自然条件差,受地理位置的制约,经济增长缓慢,人均纯收入较低,2000年确定为省级一类贫困村。   该村现有党27人,村级班子不断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级班子因地制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两杂”水稻种植,种植面积达100%;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目前已种植510亩;种植经果林50余亩;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建蔬菜大棚13个,修通通组公路5公里,农田水利工程黄家龙潭下游三道坝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95%;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人口总数:1735人 农业人口:17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8.0亩   

叶坪村

  叶坪村位于夏云镇西北部,距离夏云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接黄龙村,南接界首村,西接十字乡云盘村,北接十字乡九甲片区。全村由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寨组成,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783人,少数民族人口515人。耕地面积1166亩,其中田386亩,土780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该村属半干山地区,水源缺乏,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人均收入较低,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一类贫困村。   该村现有党员26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人, 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得很好,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2008年,全村“两杂”种植面积达100%,90%的农户种植烤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划生育妇检率达9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织村民修村级公路2公里并进行水泥硬化。目前,该村已退耕还林280亩,种植生态林1200亩,辣椒、蔬菜100余亩,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镇党委、政府计划用几年时间,加强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在保证烤烟种植面积不减的情况下,多产优质烟。2008年,该村成为全镇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人口总数:1783人 农业人口:1783人   

水塘村

  水塘村位于夏云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滇黔公路顺村而过,交通便利。东接高峰镇向河村,南接老鸡场村,西接江西村,北与小山村相邻。   全村有2个自然村寨4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布依族族和汉族,全村总户数231户,总人口990人,其中少数民族743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耕地面积891亩,其中田755亩,土236亩,是一个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农业村。      --人口总数:990人 农业人口:9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米、玉米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村委   


游西山村特产大全




游西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