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平坝区 >> 马场镇 >> 平寨村

平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平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寨村简介

  平寨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新村村,南接川心村,西至普贡村,北抵加禾村,面积9.2平方公里。全村共527户2203人。
  一、区位条件
  平寨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省城贵阳4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平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粮食生产旱作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3060亩,其中水田2157亩,旱地903亩,人均占有耕地1.38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220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55人,初中文化的643人,小学文化的820人。劳动力1211人。全村有党员32。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平寨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生产坝区。通村公路1公里,寨内未硬化。
  2、水利设施。全村未解决人饮难问题。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平寨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寨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寨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村域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人口总数:2203人 农业人口:1500人 非农业人口:703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寨,龟山,大坝,旧寨,新寨,莫界,克酬,破塘 生产总值:4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平寨组茶叶基地,新旧寨经果林,烤烟 名特产品:茶叶,秋锦梨,烟叶 办公所在地:平寨村
  --自然条件:平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1105 561100 -- 查看 平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平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场社区

  马场居委会位于平坝县东北部,隶属马场镇,与镇马场村相混居,西连羊艾农场,北接刘家村,东至三台村,南抵场边村。总人口1521人,均为非农户口,现有党员37人。行政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民族组成主要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   马场居委会距省城贵阳40公里,贵广公路、株六铁路复线横穿而过,且位于滇黔公路旁,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马场居委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人口总数:1521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1521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所辖村:12个 生产总值:4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轻工业品 办公所在地:马场镇   

栗木村

  栗木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以东3公里,东连羊艾农场,南接平寨村,西至加禾村,北抵三台村,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栗木寨、烟元、曾家、大林、青松、谢家、水塘、小白岩、孟寨九个自然(即九个村民组),共428户1724人,其中女性占48.3%、苗族占71.1%。   栗木村位于贵广公路旁,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省城贵阳4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栗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南生产坝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2658亩,其中水田1876亩,旱地782亩,人均占有耕地1.54亩,田多土少,是马场镇产业结构科技示范村。现有林地面积223亩,占全村森林覆盖面积的80%。全村1724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32人,初中文化的141人,小学文化的934人,劳动力916人。全村有党员35人。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户通过种植葡萄、西瓜、地萝卜、花生等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发展生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为变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技能明显提高。   --人口总数:1836人 农业人口:1535人 非农业人口:301人   --行政区面积:1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所辖村:栗木寨、烟元、曾家、大林、青松、谢家、水塘、小白岩、孟寨 生产总值:330.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地萝卜,葡萄,西瓜,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地萝卜,葡萄,西瓜 办公所在地:栗木村栗木组   --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嘉禾村

  嘉禾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边平寨村、南接马峰毛昌村、西邻烂坝村、北毗三台村,面积约7.6平方公里。   一、区位条件   嘉禾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滇黔公路2公里,距省城贵阳45公里,境内有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万华禅院,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嘉禾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全村属马场镇粮食主产坝区。耕地面积898亩(其中水田766亩,旱地132亩),人均耕地0.88亩,林地50亩,宜林荒山500亩,森林覆盖率37%,水面18亩,草地48亩。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该村呈东西分布的狭长粮食主产坝子。   2、水利设施。该村拥有老年塘水库,水资源较为便利。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嘉禾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基本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已基本覆盖全村。      --人口总数:1020人 农业人口:10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加禾组、下加禾组、马安组 生产总值:110.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辣椒、油菜 办公所在地:加禾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佳林村

  佳林村位于马场镇政府所在地以南15公里,东连平阳村,南接林卡村,西至甘河村,北抵羊艾农场,面积10.78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大园头、银水塘、新寨坡、栗木山、对门寨、佳林寨6个自然村寨,分7个村民小组,目前共268户1088人,其中女性占49.2%、苗族占38.6%。   一、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佳林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南部半山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4107.8亩,其中水田916亩,旱地3191.8亩,人均占有耕地3.8亩,土多田少,是全省无公害优质辣椒生产基地。现有林地面积3198亩,占全村森林应覆盖面积的96%。   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丰富   佳林村新寨组是典型的苗族村寨,全组30户124人,占总人口的11.4%。民族特色鲜明,有民歌、芦笙、吹木叶等民族文化活动。   三、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单一   佳林村没有工业,服务业基本空白,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主,2005年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经济作物以辣椒、大蒜、土烟、花生、葵花和油菜等为主,其中:辣椒生产是全镇林卡辣椒的主产区,现有种植基地4个,面积1800余亩,年产干辣椒29万公斤,年产值239万元。养殖业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村民市场意识薄弱。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机遇,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已有较大改善。   四、社会事业滞后,群众文化生活单调   佳林村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但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不足,村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高,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文化生活单调。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建立,村卫生室面积小,医疗设施配备不足。在村支委的组织下,大园头组村寨已全面实现硬化,并建有垃圾池。全村各户厨房、厕所、圈舍多以农村传统方式修建,人畜混居,卫生状况差。水资源较为丰富,目前人饮工程正在设计中,有望2006年初动工修建。路灯、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缺乏。农网改造已完成,但生产生活能源仍主要以煤炭、木材为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移动、联通信号已覆盖全村,但尚未开通有线电视,沟通不畅,信息闭塞。      --人口总数:1088人 农业人口:637人 非农业人口:451人   --行政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7.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园头、银水塘、新寨坡、栗木山、对门寨、佳林寨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椒,大蒜,土烟,花生,葵花和油菜 办公所在地:佳林村   --自然条件:佳林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林卡村

  林卡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南接新寨村,西佳林村,北抵平阳村,面积4.4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林卡、金家和烂坝三个自然寨,共398户1623人。   一、区位条件   林卡村距省城贵阳48公里,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林卡至马场油路正在建设之中,该村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林卡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1247亩,其中水田597亩,旱地650亩,人均占有耕地0.76亩,现有林地面积76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62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6人,初中文化的435人,小学文化的684人。劳动力887人。全村有党员23人。林卡村由于距省城贵阳较近,村民的经商意识较强,加之林卡辣椒是马场镇产业结构的亮点,因此该村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林卡村除林卡自然寨外,其它两个自然寨的主干道、连接路、联户路都未硬化。   2、水利设施。该村的人饮工程已全部实施。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林卡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5%以上,有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场所。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林卡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人口总数:1623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423人   --行政区面积: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金家坝,烂坝,林卡等十二个组 生产总值:3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大蒜, 办公所在地:林卡村   --自然条件:林卡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沙坝村

  沙坝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花溪区马铃乡,南接林卡村,西至平阳村,北抵龙山村,面积5.67平方公里。全村包括沙坝、小桥坝、老鹰岩、烂塘四个自然寨,共512户2011人。   一、区位条件   沙坝村距省城贵阳42公里,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有一条4公里长的乡村路进出外界,交通便利。   二、自然资源条件   沙坝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1385亩,其中水田668亩,旱地717亩,人均占有耕地0.68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202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36人,初中文化的564人,小学文化的821人。劳动力989人。全村有党员34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通村道路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已修建了宽4.5米的通村公路,而寨内除沙坝自然寨部分主干道已硬化外,其它的都未硬化。   2、水利设施。该村除沙坝自然寨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外,其它的自然寨都还是靠人挑水吃,饮水较为困难。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沙坝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有线电视已连至沙坝自然寨,其它的如网络通讯和广播等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该村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0%,有村卫生室,但无村文化活动室场所。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沙坝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种植结构主要以辣椒为主,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人口总数:2011人 农业人口:1068人 非农业人口:943人   --行政区面积:5.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沙坝一、二、三、四................等十七个组 生产总值:4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沙坝村   --自然条件:沙坝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普贡村

  普贡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东连凯掌村、南接马路、西邻高峰镇毛昌村、北毗平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全村共429户、1745人。   一、区位条件   普贡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省城贵阳50公里,贵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二、自然资源条件   普贡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全村耕地面积2888亩(其中水田1232亩,旱地1656亩),人均耕地1.65亩,林地3870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745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42人,初中文化的417人,小学文化的725人。劳动力969人。全村有党员38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该村由于有贵广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但寨内主干道、连接路、联户路都未硬化。   2、水利设施。该村有一提灌站,部分沟渠需维修。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普贡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基本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村办公室、村卫生室,但缺乏医疗设施,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是我镇的粮食主产坝区。      --人口总数:1745人 农业人口:906人 非农业人口:839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普贡组,刘家庄,潜塘,小金山,苗寨,波罗哨等11个组 生产总值:36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稻谷 办公所在地:普贡村   --自然条件:普贡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川心村

  川心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羊艾农场,南接凯掌村,西至平寨村,北抵羊艾农场,面积9.3平方公里。川心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省城贵阳4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川心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粮食生产旱作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3334亩,其中水田1780亩,旱地1554亩,人均占有耕地1.52亩,现有林地面积175亩,占全村森林覆盖面积的15%。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户通过种辣椒、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发展生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为变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技能明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川心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主产区。   川心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2%以上,有村卫生室。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川心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村域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其中种植业占65%,养殖业占15%,其它占20%。      --人口总数:2190人 农业人口:2184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9.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戴家坡、后山组、杨柳哨、黄土坡、石头井、对门山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大蒜、花生、水稻、油菜等 办公所在地:川心村   --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三台村

  三台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连刘家村,南接栗木村,西至加禾村,北抵场边村,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包括三台和白纳陇两个自然寨,共365户1395人。   三台村距省城贵阳40公里,位于滇黔公路旁,株六铁路复线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三台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2031亩,其中水田1099亩,旱地932亩,人均占有耕地1.47亩,水面20亩。      --人口总数:1395人 农业人口:1280人 非农业人口:115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三台组 生产总值:20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油菜、水稻、玉米等 办公所在地:三台组、白纳陇组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凯洒村

  凯洒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连场边村,南接烂坝村,西至洋塘村,北抵马安村,面积6.8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小寨、水井、毛栗、大元、新庄一组、新庄二组六个自然寨,共223户925人。有党员20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该村耕地面积274亩,其中水田143亩,旱地131亩,人均占有耕地0.32亩,水面20亩。近年来,该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人口总数:925人 农业人口:875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讲整洁爱卫生共建新农村   --所辖村:小寨、水井、毛栗、大元、新庄一组,新庄二组 生产总值:18.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水稻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凯洒村   --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枫林村

鱼雅村

  鱼雅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边新寨村、南接马铃乡平山村、西邻枫林村、北毗凯掌村,面积9.4平方公里,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贵广公路4公里,距省城贵阳49公里。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全村共有大寨、小寨、施家院、红岩脚、刘家院五个自然村寨,该村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小麦和辣椒为主。      --人口总数:1441人 农业人口:1301人 非农业人口:11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所辖村:大寨,小寨,施家院,红岩脚,刘家院 生产总值:19.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油菜 名特产品:油菜 办公所在地:鱼雅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新院村

  新院村系马场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面15公里处,东毗四村村,南邻长顺县凯佐乡凯佐村,西与马路村,北枫林村,面积8平方公里,共4个自然村寨,贵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每个自然寨都有通组公路。该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全村以农业为主,其次为养殖业、运输业等。   新院村没有工业,服务业相对薄弱,经商贸易活动不够好,主要是集中在赶集天。近年来,新院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收入也得到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   新院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烤烟等。在水稻、玉米种植方面,100%实现了杂交品种种植和规范化种植。人均产粮达到600公斤。油菜、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烤烟生产现在掌握种植及烘烤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逐步形成该村特色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达300余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以上,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居住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新院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程控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普及率达80%;有农村卫生室1所;有村计生服务室,但无活动场地。   春节期间,还组织人唱山歌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本村基础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村民素质较高;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      --人口总数:1500人 农业人口:15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朱朝堡、二湾河、新院组、狗场坝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蔬菜、辣椒、大蒜 办公所在地:新院村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平阳村

  平阳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沙坝村,南接林卡村,西佳林村,北抵佳林和沙坝交界处,面积6.1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平阳、大坡和鹅洞三个自然寨16个村民组,共532户2078人。其中男1075人,女1003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17.8%。全村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工程,人饮工程正在申报实施,沼气池工程已完成15口。   该村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处于马场至林卡公路旁。距省城贵阳45公里,与高原明珠花溪毗邻,离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林卡至马场油路正在建设之中。   平阳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7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1884亩,其中水田786亩,旱地1098亩,人均占有耕地0.91 亩,现有林地面积3082亩。   平阳村党支部健全,现有党员28人。由于距省城贵阳较近,村民的经商意识较强,加之林卡辣椒、大蒜是地方产业结构的亮点,因此该村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平阳村没有工业,服务业基本空白,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近年来,平阳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收入也得到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   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为1800元以上。其中种植业占50%,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配套有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特色产业林卡辣椒和大蒜,还种植有花生、油菜蔬菜等;养殖业占20%,主要以养殖猪为主,鸡、鸭等为辅;其它占30%,有外出务工、经商等收入。   平阳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程控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村级完小1所(1至3年级);有农村卫生室2所;有村办公活动室,没有活动场地;无公共厕所和垃圾池、路灯;人饮工程正在申报实施,力争各家各户用上了自来水;街上道路、联户路部分硬化。   本村基础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一般,村民素质不高,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有村文化队,每年都举行篮球赛,邀请附村民参加,共同交流、比赛;举办青年晚会,团结地方青年朋友,也给青年朋友展示自我的机会;春节期间,还组织人唱山歌,耍龙灯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没有大的企业支撑,产业发展投入不足,规模化小,加上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和广播还不发达,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流与沟通相对缓慢。      --人口总数:2078人 农业人口:1995人 非农业人口:83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平阳,大坡,鹅洞 生产总值:39.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平阳村平阳组   

马路村

  马路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枫林村、南接新院村、西邻高峰镇毛昌村、北毗普贡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一、区位条件   马路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省城贵阳51公里,贵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二、自然资源条件   马路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270亩(其中水田893亩,旱地377亩),人均耕地3.5亩,林地60亩,水面30亩。   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是我镇的粮食主产坝区, 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为2500元,其中种植业占55%,养殖业占15%,其它占30%。      --人口总数:1470人 农业人口:146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路组 生产总值:2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辣椒、蔬菜等 办公所在地:马路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刘家村

  刘家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与镇居委会相混居,东连马场,南接栗木村,西至三台村,北抵场边村,共402户1201人。全村有党员22人。刘家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人口总数:1201人 农业人口:761人 非农业人口:440人   --行政区面积: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28.6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橘子,水稻,地萝卜 名特产品:蔬菜,橘子 办公所在地:刘家村   --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烟斗村

  烟斗村位于马场镇中心以东10公里处,马场镇政府以西10公里,平坝县政府92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黄高速公路、贵昆铁路以南5公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屯堡文化浓郁;自然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下辖4个自然村(虾蚆、大水井、大地、养马),聚居着汉、苗、白等民族。全村现有人口1258人,251户,规划整治面积达520亩。村域耕地面积710亩,荒山村地面积80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242万元,人均纯收入超2000元。   烟斗村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35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左右。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全村有30余户从事养殖业,年出栏生猪500头,其中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在外的务工人员80余人。农业生产基本以牲畜动力为主,农民劳动强度较大,农业机械使用程度较低。   烟斗村路通、电通、电信通(电话、移动、联通通信),人、畜饮水卫生。但有待于巩固建设。全村仅有农灌1个,只有一个自然村吃上自来水,另2个自然村正在施工建设,另1个自然村待于规划。私人诊所1个。村委配备了远程教育,实行“一室多用”。有小学一所,基本上保证了全村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但学校教室简陋,不能适应教学发展,并且村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机耕道狭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村民住房布局无序,老房子破旧不堪,新建的又与屯堡风格不协调。      --人口总数:1810人 农业人口:18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82.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所辖村:云庄,跑马地,龙潭坡,偏坡,凉山坡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西秀区宁谷镇龙坡村   --自然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新村村

  新村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以东5公里,东连羊艾农场,南接川心村,西至平寨村,北抵栗木村,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一个自然寨,共143户516人,其中苗族占97.11%。   一、区位条件   新村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省城贵阳43公里,贵广公路旁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新村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506亩,其中水田441亩,旱地65亩,人均占有耕地1.09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516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6人,初中文化的78人,小学文化的133人。劳动力298人。全村有党员13人。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户通过种植葡萄、西瓜等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发展生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为变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技能明显提高。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新村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主产区。通村公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寨内主干道已全部硬化,   2、水利设施。目前,人饮问题仍未解决,部分沟渠也需维修改造。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新村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原有一所小学已拆并到栗木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但无村卫生室及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村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村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村域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人口总数:516人 农业人口:346人 非农业人口:170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村一组,新村二组,新村三组,新村四组,新村五组 生产总值:9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西瓜,地萝卜,葡萄 办公所在地:新村村   --自然条件:新村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平寨村

  平寨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新村村,南接川心村,西至普贡村,北抵加禾村,面积9.2平方公里。全村共527户2203人。   一、区位条件   平寨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省城贵阳4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平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粮食生产旱作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面积3060亩,其中水田2157亩,旱地903亩,人均占有耕地1.38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220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55人,初中文化的643人,小学文化的820人。劳动力1211人。全村有党员32。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平寨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生产坝区。通村公路1公里,寨内未硬化。   2、水利设施。全村未解决人饮难问题。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平寨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寨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寨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村域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人口总数:2203人 农业人口:1500人 非农业人口:703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寨,龟山,大坝,旧寨,新寨,莫界,克酬,破塘 生产总值:4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平寨组茶叶基地,新旧寨经果林,烤烟 名特产品:茶叶,秋锦梨,烟叶 办公所在地:平寨村   --自然条件:平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洋塘村

  洋塘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凯洒村,南接烂坝村,清镇牛奶场,北抵松林村,面积9.4平方公里。全村有洋塘、新寨、屯脚、小陇、牧场五个自然寨,共367户1411人。   一、区位条件   洋塘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省城贵阳41公里,境内有新艺机械厂,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洋塘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粮食生产旱作区,现有耕地面积367亩,其中水田235亩,旱地323亩,人均占有耕地0.26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411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1人,初中文化的245人,小学文化的410人。劳动力784人。全村有党员25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洋塘村地势较为平坦,寨内已基本实现硬化。   2、水利设施。自来水入户达100%。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洋塘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0%以上,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沼气池建设5口,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洋塘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洋塘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村域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人口总数:1411人 农业人口:968人 非农业人口:443人   --行政区面积: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陇,屯脚,洋塘,牛路,山脚,新寨,牧场一,牧场二组 生产总值:2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葡萄,桃子,蔬菜 办公所在地:洋塘村   --自然条件:洋塘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烂坝村

  烂坝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连场边村,南接三台村,西至加禾村,北抵高峰镇,面积4.7平方公里。全村共228户919人。   一、区位条件   烂坝村距省城贵阳42公里,滇黔公路旁,株六铁路复线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烂坝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651亩,其中水田417亩,旱地234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919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6人,初中文化的240人,小学文化的366人。劳动力437人。全村有党员24人。烂坝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烂坝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主产区。寨内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   2、水利设施。已全部实现人畜饮水。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0%以上,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配备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烂坝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人口总数:919人 农业人口:794人 非农业人口:125人   --行政区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烂坝组,下烂坝组,大陇组 生产总值:1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果蔬,稻谷 办公所在地:烂坝村   --自然条件:烂坝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场边村

  场边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连羊艾农场,南接马场村,西至三台村,北抵凯洒村,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场边和关口两个自然寨,共320户1192人。   一、区位条件   场边村距省城贵阳39公里,滇黔公路旁,株六铁路复线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场边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1122亩,其中水田960亩,旱地162亩,人均占有耕地0.94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192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31人,初中文化的265人,小学文化的521人。劳动力563人。全村有党员23人。场边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场边村地势较为平坦,是马场镇的粮食主产区。寨内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但进村路仍是乡村沙路。   2、水利设施。已全部实现人畜饮水。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无线通讯、但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0%以上,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配备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住房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乱搭乱建情况。无排水排污渠道,无垃圾收集场所,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跟不上。村寨内无公益设施,无公共绿化,人居环境较差。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场边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人口总数:1192人 农业人口:890人 非农业人口:302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场边一组,场边二组,关口一组,关口二组,新寨组 生产总值:2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果蔬 办公所在地:场边村   --自然条件:场边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资源:旅游业   

马场村

  马场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与镇居委会相混居,东连羊艾农场,南接刘家村,西至三台村,北抵场边村,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包括马场和小栗树两个自然寨,共349户1296人。   一、区位条件   马场村距省城贵阳40公里,贵广公路、株六铁路复线横穿而过,且位于滇黔公路旁,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马场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1136亩,其中水田732亩,旱地499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现有林地面积100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401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5人,初中文化的220人,小学文化的280人。劳动力813人。全村有党员24人。马场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马场村交通便利,通村、通寨、连接路、联户路基本完善,但仍需改造更新。   2、水利设施。人饮工程改造计划于2007年动工。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马场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广播和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   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90%以上,有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场所。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马场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松林村

马鞍村

  马鞍村村位于平坝县东南部,隶属马场镇,距镇政府所在地以东5公里,东连清镇卢毛塘,南接羊艾农场,西至凯洒村,北抵松林村,面积9.4平方公里。全村包括马安、下洞、太平、蔡家四个自然,共179户766人。   一、区位条件   马鞍村位于滇黔公路旁,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省城贵阳38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二、自然资源条件   马鞍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平坝县红枫湖水淹区,耕地723面积2658亩,其中水田307亩,旱地436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现有牧草地面积75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766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8人,初中文化的133人,小学文化的365人。劳动力410人。全村有党员24人。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发展生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为变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技能明显提高。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马安村地势较为平坦,。通村公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现已建成5米宽的乡村公路,寨内主干道已全部硬化。   2、水利设施。全村已解决人饮问题,但山塘水库、提灌站仍需维修。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马鞍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已实现“两基”和“普九”目标。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0%以上, 。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鞍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安村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养殖作为产业支柱,较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该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人口总数:766人 农业人口:465人 非农业人口:301人   --行政区面积:90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马安,下洞,太平,蔡家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资源:耕地 牧草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生猪 办公所在地:马鞍村   --自然条件:马鞍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四村村

  四村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边花溪区马铃乡、南接长顺凯佐村、西邻新院村、北毗马路村,面积约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十三个自然村寨,共504户、2004人,属平坝县一类贫困村。   一、区位条件   四村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贵广公路2公里,距省城贵阳55公里。   二、自然资源条件   四村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667.8亩(其中水田1080亩,旱地587.8亩),人均耕地0.93亩,林地2300亩,宜林荒山580亩,森林覆盖率55.6%,水面21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2004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32人,初中文化的549人,小学文化的964人。劳动力864人。全村有党员32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该村呈丘陵地势,寨与寨之间比较分散,入村公路共两条,总长12公里,并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坝羊庄至贵广公路6公里已改造为通村沙石路,而贵广公路至大石坡路段6公里仍未改造。   2、水利设施。该村没有提灌站,也没有解决人饮问题。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四村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基本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有线电话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一所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4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有村卫生室但没有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因此没有其它经济来源,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为1100元,其中种植业占70%,养殖业占20%,其它占10%。      --人口总数:2004人 农业人口:983人 非农业人口:1021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6.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壮族,傣族,水族,仡佬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田寨,哑巴田一、二,凯儒,平寨,羊角寨,龙井等16个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四村村   --自然条件:四村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新寨村

  新寨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边林卡村、南接马铃乡凯坝村、西邻鱼雅村、北毗凯掌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新寨、旧寨、竹林山三个自然村寨,共335户、1486人,属平坝县一类贫困村寨。   一、区位条件   新寨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省城贵阳48公里,有一条乡村公路通过。   二、自然资源条件   新寨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水田680亩,旱地1720亩),人均耕地1.54亩,林地780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486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0人,初中文化的266人,小学文化的610人。劳动力762人。全村有党员26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该村有一条通村公路通过,寨内主干道、连接路、联户路等都未硬化。   2、水利设施。该村需维修沟渠7公里。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新寨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基本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一所三年制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6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有村卫生室但无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人口总数:1486人 农业人口:958人 非农业人口:528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寨一、二、三、四................十组 生产总值:22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西瓜,豇豆,辣椒 办公所在地:新寨村   --自然条件:新寨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龙山村

  龙山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花溪松柏山水库,南接沙坝村,西至平阳村,北抵羊艾农场村,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包括龙山、小羊艾和河心寨三个自然寨,共336户1368人。   龙山村距省城贵阳48公里,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该村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龙山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995亩,其中水田440亩,旱地555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现有林地面积1960亩。全村1368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23人,初中文化的215人,小学文化的924人。劳动力771人。全村有党员23人。      --人口总数:1368人 农业人口:860人 非农业人口:508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河心组一、二、九、十,羊艾七,龙山三、四、五、六、八、十一等 生产总值:28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辣椒,玉米,油菜,黄豆,稻谷等 办公所在地:龙山村   --自然条件:龙山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凯掌村

  凯掌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边林卡村、南接鱼雅村、西邻枫林村、北毗平寨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凯掌、小寨、中院、岩下寨、梓木井五个自然村寨,共448户、1812人,属平坝县一类民族贫困村寨。   一、区位条件   凯掌村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贵广公路3公里,距省城贵阳47公里,有乡村公路通过。   二、自然资源条件   凯掌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耕地面积2293亩(其中水田1109亩,旱地1184亩),人均耕地1.23亩,林地3500亩,森林覆盖率80%,水面600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1812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10人,初中文化的230人,小学文化的768人。劳动力969人。全村有党员26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该村有一条通村公路通过,寨内主干道、连接路、联户路等都未硬化。   2、水利设施。该村已解决了人饮问题。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凯掌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基本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一所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5%以上,有6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有村卫生室但相关配套医疗器械设施不足。医疗保障条件差,没有村文化活动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因此没有其它经济来源。      --人口总数:1812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612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梓木八、十一,岩下寨七、十、十二、中寨半个七组,凯掌大寨等 生产总值:21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刺绣,辣椒等 办公所在地:凯掌村   --自然条件:凯掌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298毫米。   

甘河村

  甘河村位于平坝县东部,隶属马场镇,东连佳林村,南接羊艾农场,西至川心村,北抵林卡村,面积4.8平方公里。全村包括甘河和刘家庄两个自然寨,共188户893人。   一、区位条件   甘河村距省城贵阳43公里,距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有一条5公里长的乡村路与外界相连,交通不便。   二、自然资源条件   甘河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898米,年平均气温17.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该村耕地面积766亩,其中水田333亩,旱地433亩,人均占有耕地1.37亩,现有林地面积12亩。   三、人力资源状况   全村89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30人,初中文化的210人,小学文化的402人。劳动力369人。全村有党员14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基础设施。通村道路路面狭窄、凸凹不平,村民盼望急需修建的道路,且该村的主干道、连接路、联户路仍是泥石路。   2、水利设施。该村甘河自然寨已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而刘家庄仍是人挑水吃,饮水较为困难。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甘河村现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入户率100%,已解决用电问题,无线通讯已基本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网络通讯和广播不通,制约了信息交流与沟通。   该村有一所三年制小学,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开展较好,参合率为86%以上,有村卫生室,但无村文化活动室场所。   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河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种植结构主要以辣椒为主,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人口总数:893人 农业人口:731人 非农业人口:162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刘家庄六、七、八组,甘河一、二、三、四、五组 生产总值:2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折耳根,韭菜 办公所在地:甘河村   


平寨村特产大全




平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