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平坝区 >> 羊昌布衣族苗族乡 >> 本寨村

本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本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本寨村简介

  本寨村,是一个具有上百年书法艺术传统的布依村寨,由于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气,酷爱书法的浓郁氛围,使平坝县羊昌布依族苗族乡200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书法艺术之乡”的称号。
  本寨村位于平坝县南部,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6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余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里民风淳朴,风光宜人,世代居住在此的布依人民尤以爱好书法,善长书法为传统,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充满情趣的少年,都喜欢舞笔弄墨,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田间耕作的老农,回到家中挥汗如雨也要在饮茶止渴时举笔写上几字,以示抒怀;围桌而聚的儿童,往往是满面黑墨仍其乐融融;村头议论最多的话题往往是与书法有关的。每逢春节、元旦,家家户户都是贴上自家书写的对联,富有民族情感的文字,强劲有力的笔锋,表达对新春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看着门上一副副或整齐隽秀,或雄劲浑厚的对联,既展现了主人家的精神风貌,也给人一种清心愉快的感觉。
  近年来,平坝县乡两级政府对本寨村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及经费支持。使得这里的书法文化持续发展,目前已具有健全的书法组织和稳定的书法队伍,以本寨小学为场所,聚集了本地书法名家,以学生为教学对象,对学生实行书法启蒙教学,以保证书法传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今该村已有20多名同学在各级大赛中获奖。
  每年的一度的布依族“六月六”风情节,呈现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在众多的民族节目中,书法比赛成为民族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去年举办的本寨村第十五届“六月六”民族风情节中,该村共有近百人参加书法比赛。近年来,仰慕“书法艺术之乡”美名而来的各地宾客接踵而来。比赛作品中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皆有,内容或歌颂祖国,或赞美奥运,或弘扬民族文化。在比赛中,年龄最小的仅有十岁,而最大的已逾八旬。老年人老练的笔法,中年人沉稳的行笔,青年人激扬浑然的文字,少年人用心的神态,都让远方宾朋心生喜悦,为之赞叹不已。而参赛者本着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原则,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姿态,体现了布依人民虚心进取的精神。
  本寨村不仅是“书法艺术之乡”,还是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试点”之一。布依人民依靠深邃的书法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展文化传承事业、生态长廊建设事业和“农家乐”等旅游事业,现已呈现出一片书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发展开的景象。
  笔墨寄情、营造精神家园。在笔墨寓意的各式文字作品中,透露出深厚的布依农村文化色彩,以求书法美人心更美的境界。并能将文字艺术与布依农村美丽的生态环境,灿烂的民族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崇尚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艺术风格。这就是这里作为“书法艺术之乡”的魅力所在,也是令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原因。
  该村的森林率为80%以上,植被保存完好,羊昌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见底,鱼类资源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面积广泛,味道清香可口,布依族米酒、特色菜吸引多方来客。
  
  --人口总数:1500人 农业人口:1402人 非农业人口:98人
  --行政区面积:1.37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弘扬民族风
  --所辖村:王官庄一组、王官庄二组、本寨村民组、罗神村民组、河头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木材,水稻,玉米,琵琶,梨; 名特产品:腊肉,米酒(biangdang酒),布依风味小吃 办公所在地:本寨村
  --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好,风景秀丽。 资源:森林,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1203 561100 -- 查看 本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本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本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居村

  新居村位于羊昌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平坝县城10公里,距株六复线平坝站7公里,东南邻蒙古村康西组、新寨组,西南面与白云镇的上下小河村、河下村相连接,西北抵穿石村、宏大公司,东北与上安村相接壤。   全村七个自然村寨从北至南一条线坐形,四面环山,依山而居,错落有致。新居村辖8个村民组367户,1714人。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516.65亩,其中:田1324.28亩,土237.3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12亩;现有林地面积1300亩,草坡荒山1500亩,有山塘1个(上龙潭山塘)。2008年新居村种草15亩,牛存栏数为238头(其中:水牛存栏218头,黄牛存栏20头),猪存栏数为420头。   钟鸣山位于新居村牛草平,距新居村办公室1公里左右。钟鸣山山山势挺拔,树木葳蕤,山上原有一座庙宇,香火旺盛,是信徒朝圣的地方,后由于多种原因被拆除,遗迹已被村支两委列为旅游开发项目之一。      --人口总数:1714人 农业人口:1685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2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6.65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牛草坪,上龙潭,大坡脚,坝上,新居堡,龙潭口,陇口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新居村   --自然条件:四面环山,依山而居,错落有致。 资源:水稻,岩石   

昌河村

  昌河村地处羊昌乡腹地,东临上安村,南临蒙古村、北与高峰镇弯子头接壤,是羊昌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050余亩,果园5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0%,辖区共有9个自然村寨,12个村民组,691户,25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25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52%,是典型的布依族、苗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洋溢着布依族文化的山歌、婚俗和富有历史传说的苗族抵杠、芦笙等民族文化活动。全村水利资源丰富,羊昌河沿村而过,辖区内该河流长约2公里,河道两岸已全部绿化。   全村共有水库2个,其中凯城库区环境极为优雅,四周绿树青山,花香鸟语,羊昌乡敬老院和大灰鹅养殖基地就设在这里。      --人口总数:2596人 农业人口:2351人 非农业人口:245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昌河组,安乐组,高寨组,大坝组,辜家堡组,坝子头组,张关堡组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优质玉米,平坝灰鹅,梨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昌河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资源:水,水稻,页岩,木材   

深冲村

  深冲村位于平坝县羊昌乡南面,距平坝县城17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与本寨村相连,东与西秀区黄腊乡龙青村接壤,南与陈亮村相邻,西与黄腊乡簸箕村交界。全村辖下午、清溪、复兴、龙青4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262户,总人口102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8.8%,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和少数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积1130亩,其中,田945亩,土158亩。有荒山坡400亩,林地1400亩。建有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1个,灌溉面积690亩。该村无村级小学,有远程教育播放点1个。   下午水库位于马头山脚下,是深冲村下午组灌溉主要水源,能灌溉下午组80%左右的稻田,因马头山丰富的山泉常年不断,下午水库遇上旱年也不易干涸,库内草鱼、鲫鱼众多,垂钓者常不约而至。      --人口总数:1027人 农业人口:1000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0.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做好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下午、清溪、复兴、龙青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林业 名特产品:腊肉 办公所在地:下午   

引阳村

  引阳村位于羊昌乡南面,地处平坝、西秀区、长顺3县区交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2000年7月从引子渡电站移民到羊昌乡,2002年8月建立了引阳村,成立了引阳支部、村委会,全村共有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有自然村寨1个,户数47户,人口218人,全村耕地面积559亩,其中地416亩,田143亩;本村主要以地为主,水资源较差;有经果林243亩(主要种植梨子、桃子、板栗);灌木林及荒山649亩。   近年来在村支部、村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种草养畜发展较快,2006年种草88亩,养牛103头,同时还发展了养猪,养鸡、养鹅等,村民住房均为砖混结构,街道全部硬化、整洁宽敞。全村已解决了人饮问题和农网改造。目前建有沼气池39口,村级卫生室一个,小学一所,远程教育接收站一个。   引阳村因平坝引子渡电站的修建移民搬迁而来,取“引子渡”和“羊昌”的第一个字而称为“引阳”。2000年7月从引子渡电站移民到羊昌乡,2002年8月建立了引阳村,成立了引阳村支部、村委会,全村总户数47户,人口218人,全村耕地面积559亩,其中地416亩,田143亩;本村主要以地为主,村民住房均为统一设计的砖混结构,街道全部硬化、整洁宽敞。   引阳村的昨天:   引阳村的前身叫蒙古草场,是撤区并乡前蒙古乡的乡属一个草场,由于辖区内土地较为平坦,面积宽广,水草丰盛而得名,撤区并乡后,蒙古草场一直是羊昌乡发展畜牧养殖的首选地,乡政府在这里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后因引子渡电站的建设,从引子渡搬迁40多户村民到此居住,而改名“引阳”。   引阳村的今天:2000年7月从引子渡电站移民到羊昌乡,2002年8月建立了引阳村,全村耕地面积559亩,其中地416亩,田143亩;有经果林243亩(主要种植梨子、桃子、板栗);灌木林及荒山649亩,村民住房均为砖混结构,街道全部硬化、整洁宽敞。全村已解决了人饮问题和农网改造。目前建有沼气池39口,村级卫生室一个,小学一所,远程教育接收站一个。   引阳村的明天:   引阳村发展生态畜牧业有着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支两委结合实际已经制定了发展畜牧养殖的中长期规划,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帮助下,引阳村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人口总数:218人 农业人口:216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引阳村   --所辖村:引阳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 名特产品:梨子、桃子、板栗   

黄土桥村

  黄土桥村位于羊昌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平坝县城8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组,418户,182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77%。全村面积约6.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451亩,其中稻田2303亩,旱地148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村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羊昌河、安西灌区东、西干渠流经全村,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自流灌溉面积达2000亩。   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全省十个万亩坝区之一的羊昌乡昌大坝子中心。2006年初,黄土桥村被省建设厅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寨,全村男女老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硬化寨中道路、球场,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室、旅游步行道、凉亭、小桥、半月台、公厕、垃圾池、“一池三改”、休闲长廊等,为建设自己美好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人口总数:1820人 农业人口:1790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黄土桥,独山,烂坝,鸡窝寨,大坡脚,滑石板,猫场,王堡庄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白沙枇杷,平坝灰鹅,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黄土桥村   --自然条件:村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资源:水利,土地,木材   

本寨村

  本寨村,是一个具有上百年书法艺术传统的布依村寨,由于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气,酷爱书法的浓郁氛围,使平坝县羊昌布依族苗族乡200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书法艺术之乡”的称号。   本寨村位于平坝县南部,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6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余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里民风淳朴,风光宜人,世代居住在此的布依人民尤以爱好书法,善长书法为传统,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充满情趣的少年,都喜欢舞笔弄墨,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田间耕作的老农,回到家中挥汗如雨也要在饮茶止渴时举笔写上几字,以示抒怀;围桌而聚的儿童,往往是满面黑墨仍其乐融融;村头议论最多的话题往往是与书法有关的。每逢春节、元旦,家家户户都是贴上自家书写的对联,富有民族情感的文字,强劲有力的笔锋,表达对新春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看着门上一副副或整齐隽秀,或雄劲浑厚的对联,既展现了主人家的精神风貌,也给人一种清心愉快的感觉。   近年来,平坝县乡两级政府对本寨村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及经费支持。使得这里的书法文化持续发展,目前已具有健全的书法组织和稳定的书法队伍,以本寨小学为场所,聚集了本地书法名家,以学生为教学对象,对学生实行书法启蒙教学,以保证书法传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今该村已有20多名同学在各级大赛中获奖。   每年的一度的布依族“六月六”风情节,呈现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在众多的民族节目中,书法比赛成为民族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去年举办的本寨村第十五届“六月六”民族风情节中,该村共有近百人参加书法比赛。近年来,仰慕“书法艺术之乡”美名而来的各地宾客接踵而来。比赛作品中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皆有,内容或歌颂祖国,或赞美奥运,或弘扬民族文化。在比赛中,年龄最小的仅有十岁,而最大的已逾八旬。老年人老练的笔法,中年人沉稳的行笔,青年人激扬浑然的文字,少年人用心的神态,都让远方宾朋心生喜悦,为之赞叹不已。而参赛者本着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原则,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姿态,体现了布依人民虚心进取的精神。   本寨村不仅是“书法艺术之乡”,还是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试点”之一。布依人民依靠深邃的书法文化、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展文化传承事业、生态长廊建设事业和“农家乐”等旅游事业,现已呈现出一片书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发展开的景象。   笔墨寄情、营造精神家园。在笔墨寓意的各式文字作品中,透露出深厚的布依农村文化色彩,以求书法美人心更美的境界。并能将文字艺术与布依农村美丽的生态环境,灿烂的民族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崇尚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艺术风格。这就是这里作为“书法艺术之乡”的魅力所在,也是令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原因。   该村的森林率为80%以上,植被保存完好,羊昌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见底,鱼类资源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面积广泛,味道清香可口,布依族米酒、特色菜吸引多方来客。      --人口总数:1500人 农业人口:1402人 非农业人口:98人   --行政区面积:1.37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弘扬民族风   --所辖村:王官庄一组、王官庄二组、本寨村民组、罗神村民组、河头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木材,水稻,玉米,琵琶,梨; 名特产品:腊肉,米酒(biangdang酒),布依风味小吃 办公所在地:本寨村   --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好,风景秀丽。 资源:森林,水   

穿石村

  穿石村位于羊昌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5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组。200户,2378人,少数民族人口9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7%。全村耕地面积1606亩,其中,田1156亩,土450亩。2007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属三类贫困村。   穿石村位于平坝县羊昌乡南面,全村共9个村民组900户2378人,在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全村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困扰十几年的“三块心病”全“治愈”,成为过去。   压在“心上”的石头尘埃落定。幸福组背靠岩石山,由于岩石长期受雨水冲刷,雨季地质灾害发生期,时有石头落下,小有几十斤,重则上千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受到威胁,农户常是晚上吊心吊胆,夜不能寝,搬出来住家庭又困难,常年口不堪言。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中央新增投资项目345万元用于危石治理,当前,上下治理的石头已全部爆破消除。   烦恼的用电不正常永远再见。六十年代为支持国家重点军工企业建设,穿石村在让出土地的协议下取得了无偿用电的优惠,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景气,造成企业业供电时供时停,用电极不方便,由于是无偿用电,加上错过农村电网改造时期,群众“口不甚言”只有无奈,县委、县政府为解决群众用电难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于今年在穿石村实施农网改造, 户农户络于用上了“放心电”。   一辈子只干农活一去不返。工业富,农民好致富,近年来,由于村境内没有企业,群众除了务农收入基本没有其他收入门路,一年下来,除去基本用粮和基本油盐钱,所剩无几,生活极为困难,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村境内有企业8家,其中砖厂2家,玻璃厂3家,钢厂2家,铝厂1家,,就近就业40多人,直接创收近300万元。      --人口总数:2378人 农业人口:2208人 非农业人口:170人   --行政区面积:1.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幸福一,二,三组,威清坝组,五甲寨组,姨妈冲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工业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穿石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资源:土地、岩石   

云头村

  云头村位于羊昌乡北面,距乡政府5公里路,全村总面积3.8公里,全村共有7个自然组,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全村有耕地面积2472亩.   云头布依族主食多以大米为主。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      --人口总数:2789人 农业人口:62人 非农业人口:2727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仡佬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落阳,云头山,中寨,安乐寨, 生产总值:1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云头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资源:土地,水   

蒙古村

  蒙古村位于羊昌乡南部,村驻地距乡政府3公里,羊昌河横贯全村,在村辖区内全长5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亩,昌河到陈亮的公路横穿全村,该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组,347户,人口1358人,该村是汉、苗、布依族杂居的村,其中以布依族为主,有1317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全村耕地面积1807亩,其中稻田1568亩,旱地239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有天然林3114亩。有村级小学一所,适龄入学率达99.8%以上。   羊昌乡蒙古村举行“三月三”布依族歌舞会,来自四邻八寨的23对歌舞表演队汇聚一堂,为近千名群众送上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羊昌乡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崇尚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点,在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十二”等传统节庆日和民族节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加大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繁荣。   据悉,这次“三月三”歌会表演节目均由队员们自编、自排、自演,在形式上山歌与民歌胶乳相容、歌舞相伴,穿插书法表演,在内容上主要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人口总数:1358人 农业人口:1332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蒙古,四甲,康西,新寨,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木材,水稻, 名特产品:布依米酒,布依腌制食品 办公所在地:蒙古包村   --自然条件: 资源:木材,水   

陈亮村

  陈亮村位于平坝县南面,距羊昌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与黔南州的长顺县马路乡及西秀区黄腊乡毗邻,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全村共7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203户,959人,少数民族人口29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3%。全村耕地面积1286亩,其中:田1103亩,土183为亩。2005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是全乡唯一的屯堡人聚居村。全村共有水库1个,山塘1个,泵站1个,村级卫生室1个,小学一所;有山药种植协会1个,养牛协会1个。   陈亮小学是羊昌边远村级学校之一,现有教师8人,6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近年来,陈亮小学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修建了围墙和铁门,教学质量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逐步提高。   -水库是陈亮村的唯一水库,位于陈亮村-组,是陈亮村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陈亮村村支两委在充分发挥水库灌溉作用的同时,在水库中发展水库养鱼,拓展农民致富途径。   马头山位于陈亮村与深冲村及安顺黄腊乡交界,是周围最高的山峰,东低西高,山势由东向西逐渐收小而高兀,西面几乎是90度的直壁,就像一匹抬头远望的骏马,准备扬蹄飞驰。山上泉眼众多,一年四季泉水叮咚不止,清冽的山泉哺育着山下的汉族、布依族儿女。      --人口总数:959人 农业人口:954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深冲组,陈亮堡组,虾蟆组,路家寨组,金银洞组,猪头山组, 生产总值:5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朗梨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陈亮村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资源:土地,煤   

大陈寨村

  大陈寨村位于羊昌乡东部,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8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组,537户,2115人,少数民族1305人,占全村总人口62%,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积2664亩,其中田2180亩,土511亩,有灌木林1826亩。人畜饮水有9个村民组已得到解决,338户1540人受益,电网改造已覆盖全村,531户2115人受益,全村建沼气池30口,电视覆盖率达90%;有村级小学一所,远程教育接收站1个,有水库2座,灌溉面积1500亩。   野鸭塘位于大陈寨村干田坝附近,由于地势低洼,水潭水田较多,加上山坡森林植被保护好,适宜野生动物生存,野鸭塘就因野鸭多而得名,一度因人为开发破坏植被,导致野鸭急剧减少,近年来由于环境得到改善,又偶尔可见野鸭芳踪。      --人口总数:2115人 农业人口:211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干田坝,新居田,新光,大陈寨,小陈寨,落杠、尧上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杨梅 办公所在地:羊昌乡大陈寨村   

上安村

  安村位于羊昌乡西面,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长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338户,1478人。少数民族人口51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6%。全村总面积为6.8km2,耕地面积1882亩,其中田1787亩,土95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有林地150亩,荒山荒坡1950亩。属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平均海拔1235米,冬无酷暑,霜期较短,生物资源种类多。上安村东南紧接羊昌河,属红枫湖上游支系,四道坝农灌横穿全村,水资源较为丰富。   上安米厂位于羊昌乡三叉沟,是利用原上安粮站改建而成的具有现代粮食加工设备的米厂,上安粮站依托羊昌乡万亩无公害优质米种植基地大力与当地农民发展订单农业,精加工的“大粒香”“四邻香”等品牌,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      --人口总数:1478人 农业人口:1460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塘堡寨组,懂场组,羊昌一组,羊昌二组,上安组,下安组,乙甲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上安村上安组   


本寨村特产大全




本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