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上村,距城关镇1公里,是一个由汉、苗,等民族组成的村;该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党员15人,其中女党员2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组建3个党小组。该村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蔬菜种植为辅。近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更新水稻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种植收入比例,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1186元。2005至2007年被镇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人口总数:1408人 农业人口:14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全神贯注思考发展,集思广益谋划未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龙上村办公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422100 | 562100 | -- | 查看 龙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安社区 |
西安社区属于普定县城西角,从龙潭加油站直下沿护城河到邮政大楼,右向县委政府路(文明大道),左到粑粑市(马官方向)到精神病院皆为西安社区。属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为0.5平方公里,总户数1198户3098人,其中有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江西、重庆等外省及县内各乡镇流入人口约200多户,可谓是县城经济、文化繁荣的开发区。 近年来,通过学科学发展观深入社区实践指导抓党建促发展,开展便民利民“以民为本”的服务宗旨,与推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使新星幼儿园、织章中学周边社会治安环境和谐,接送孩子有秩序,经商户文明诚信经商,社区呈现繁荣和谐的社会氛围。社区有文娱宣传队参加县镇文艺汇演。 社区有12名党员,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3名,自愿申请的积极分子16名,列为发展对象的12名。5月份经支部会议决定报批5名预备党员,每年都为党注入新生血液。 2009年度西安社区党支部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展望前程似锦,社区“两委”一致携手迈进。 --人口总数:3098人 农业人口:2894人 非农业人口:204人 --行政区面积: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西安社区 |
塔山社区 |
塔山社区属普定县城关镇,县城中部偏东北方面,面积0.45平方公里,居民由汉、苗、布依等11个民族组成,549户,3790人,社区有机关事业单位30余个,普定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塔山社区,建有县级农贸市场一个,是普定商贸的中心区。 塔山社区现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12名,30周岁以下党员16名,初中以上文化34名,其中大专以上13名,大学本科6名,党员活动室36平方公尺,远程教育设施其全“三会一课”等党员活动正常,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各类群团组织有序开展。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多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成为居民致富带头人,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社区文艺宣传队,常到县里演出。 --人口总数:3790人 农业人口:985人 非农业人口:2705人 --行政区面积:0.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衣”等11个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稻”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塔山路 |
南华社区 |
南华社区居委会地处普定县县城老城区,距安顺市区27公里,所辖红旗路,光明路,人民路,总面积1.5平方公里,社区内常住居民1082余户,常住人口3147余人。近年来,社区紧紧抓住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这一主线,把“人性化服务”的观念贯穿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营造出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区。 社区设立党支部一个,党员总数24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4人,社区党建联席会1个,党员活动室15平方米。社区坚持以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认真做好“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服务党员为先导,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积极开展“双项服务”,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社区带领广大居民树立“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意识,立足社区,面向居民,积极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把实惠落实到实处,其中包括劳动保障服务站、城市低保服务站和退休人员管理站、妇女暴力投诉站、治安室等工作机构和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再就业、扶贫帮困等各种优质服务。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00人次,介绍70人再就业,安排障公益岗位45人。 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形成了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社区居委会以“不分市街、不排上下级、共建一个家、共育文明花”为出发点,打破社区单位间级别、行业、大小、隶属关系等界限,使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社区活动,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在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古城社区先后荣获 “卫生社区”、“安全文明社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3147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3147人 --行政区面积:0.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红旗路,光明路,人民路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红旗路 |
穿洞社区 |
穿洞社区居委会位于城关镇城区内,有人口总数3543人,行政区面积3.5公里,所辖八个组,由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共103人。穿洞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是一个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的社区。 --人口总数:3543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3543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彝族,苗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穿洞社区 |
东华社区 |
东华社区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老城区,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832户,总人口2582人,其中少数民族19户,共63人,占总人口的2.5%。 本社区东以烈士墓水泥路为界。南以光明路水泥路为界,西以西门桥灌城河东岸为界。北低诸家山加油站为界。东面有风景秀美的东华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东华山寺。东北面有读书郎朗的普定城关镇一中;社区内还有独具一格的石板步行街,石板街的西门口有各种风味的夜间小吃。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为社区广大居民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秩序稳定,居民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东华社区有外县开发的金筑大厦商住楼;有家电,手机店等各种大小超市,还有外地商家在本社区开办的博爱医院及爱家乐超市,为社区居民带来生活和医疗的便利。 我社区现有党员22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9名,还有党员活动室15平方米。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党员的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人口总数:2582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2582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东华居委会 |
文明社区 |
文明社区隶属普定县城关镇,位于普定县县城中心,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所在地。东起广场,西至安织路,南接西安社区,北与塔山社区相邻,占地面积0.48平方公里。辖园丁路全部,文明路、富强路各一半,有铺面300多个,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常住人口 1763户,493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5%上下。辖区驻有机关、企事业、学校、医院、宾馆等单位62个,设居民组21个。 党支部于2002年12月18日建立,有党员3名,设支部书记一人。几年来,培养发展党员和择业、退休,部队退伍、学校毕业、下岗转入现有党员27名,30岁以下党员9名、占党员人数33%。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有20余人的文艺宣传队。 几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社区党支部按照“一思想,二精神,三清楚,四同步,五结合,六具备”的工作思路很抓社区工作。通过全体党员和社区干部勤奋求实,团结拼搏,以及有关单位的支持,广大居民的参与,使社区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广大居民的好评,社区被评为“全国百家社区基础工会”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贵州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贵州省‘五好’基础党组织”,“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安顺市‘五好’基础党组织”,“安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社区 ”,“安顺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安顺市社区建设示范点”,“安顺市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安顺市文明乡镇(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4937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937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文明路 |
地坝村 |
地坝村在夜郎古国“穿洞之光”久誉盛名的普定城北,距县城5公里处有一驰名省内外的美丽村庄---地坝。 这里风景如画,景色秀美,有象征贵州西部高原第二颗明珠美誉的夜郎湖,丰富的夜郎水资源早已让甘甜的“冰脆李”驰名省内外。境内良田沃野,错落有致,在这片环山而水的土地上孕育了民风淳朴的地坝人民。 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地坝村民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果林、种养殖、农家乐......处处展现一片和谐的新农村。地坝村辖8个自然村寨,2582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数的12%。地坝村党支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发展环湖经济,编制致富强村”为主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果林,依托夜郎湖的美名,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夜郎文化,有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化的农家休闲山庄.在建的环湖公路环村而建,有特色的水果品牌“冰脆李”,有夕阳西下的渔舟唱晚。有落日生辉的老翁垂钓等 该村现有党员24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4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名,建有党员活动室50平方米。 “农家书屋”时时刻刻在丰富和更新着村民们的头脑,历史文化、科技常识、政治经济、时事政治....让广大的村民处处站在时代的前沿,享受着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自豪。 --人口总数:2582人 农业人口:2460人 非农业人口:122人 --行政区面积:0.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衣”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大豆” 名特产品:“冰脆李”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地坝村委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朱官村 |
朱官村隶属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北部,距县城三公里。村寨背靠横向耸立的青山,普定至补郎的油路从门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条件和环境较好,村内水泥路通至各街各巷。门前是一片平坦肥沃的良田,全村寨居住着188户人家,总人口847人,其中少数民族11人,占总人口的1.3%。耕地总面积920亩,其中良田500亩,占总面积的54.3%,良田水源丰富,盛产的稻米米质好。山上旱地栽种着成片的桃树和李树,春天开花时红白相衬,使村寨春意盎然。 朱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村寨原属“九屯十八堡”之一。为了发扬屯堡文化,每年春节期间,由老中年人组织的花灯队,每晚玩着自编自演的花灯,并邀请出名的山歌手到村进行山歌对唱。村寨东北角有一株一丈多围圆的古槐树,一株四季常青的松树,象两把大伞遮掩着古代修建的回龙寺,寺庙右侧有过街楼,全村人出入必从过街楼下经过。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寨村民除保留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外,还继续发展经果林,养鱼、修建养猪场等。村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的提高,群众生活逐渐改善。 该村现有党员16名,其中男党员14名,占党员总数的87.5%,女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12.5%。30岁以下的党员2名,初中文化程度的党员12名,31岁至60岁的党员8名,60岁以上党员6名,从整体看,党员大部份属老龄化。 该村建有党员活动室一个,面积26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和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工作搭台,党员双带动能力有较大提升,有5名党员已成为致富能手,带领广大农户科学种田,大兴种养植(殖)业,群众逐渐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该村由老年协会组织的花灯队,在丰富本村村民文化的同时,还到附近村寨参加汇演,恭贺新春,得到观众的赞扬。 --人口总数:847人 农业人口:84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 生产总值:2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朱官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资源:土地、水 |
抄子村 |
抄子村村距离普定县城6.5公里,四面环山,人口1590人,总户数220户,退耕农户有145户,耕地面积1250亩,退耕面积270亩,剩余的耕种面积980亩,除180亩在对门山村至我村的这边,其它800亩田地都在我村马领岗至莲花古洞至高洋冲这一带,全长2.5公里,每年都靠人挑,马驮,劳动力弱的大部分都丢荒,农家肥也难挑上去放,造成粮食收入减产,若开一条机耕道过去,丢荒的田地就得到重新耕种,对我村粮食收入每年将增产40%,减少人力60%,折合人民币20万元左右,对历史悠久的莲花古洞有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对我村芦稿林,水井大坡两百多亩地栽种经果林,从而发展我村经济,增加我村农民的收入。 --人口总数:1590人 农业人口:15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抄子村街上 |
新林村 |
新林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西部,距普定县城2公里,有通村硬化公路与普马公路两市路相连,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少山。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1308亩,人口202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5%,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外,养殖业、交通运输业等小型产业有所发展,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该村现党员25人,30岁以下党员2人,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2名,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提升,有1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2212人 农业人口:220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凉水井(包括一组、二组、七组、八组),肖家林(包括三组、四组),望城坡(五组),叶家坝(包括六组、九组、二分厂移民、十组)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新林村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 资源:土地 |
烂坝村 |
烂坝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东北部,座落于现正在修建的普安高速公路边,距县城只有五公里,有入村硬化公路,交通便利,村里街道已于2007年全部硬化,村内田地相连,荒山少,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上千亩,全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1420人,其中少数民族420人,占21%,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上级党委的党建扶贫等不同方式的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外,还发展起以冰脆李为产业的第二产业,况且已初具规模。 烂坝村现有党员14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名,建有党员活动室10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双带党员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调整,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烂坝村距县城只有五公里,有入村硬化公路,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近年来,该村发展起以冰脆李为产业的第二产业,如今已初具规模。该村冰脆李具有果形园形、果顶平、顶点微凹,皮薄肉脆,味甜汁多、肉质致密、酥脆爽口、有清香味、无苦涩味,果内中空,有透明晶状物,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钙、铁和多种氨基酸等优点,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据了解,烂坝村冰脆李种植面积已达60余亩,适宜发展冰脆李采摘园,目前,该村村“两委”已经开始积极筹划发展本村冰脆李采摘园。 --人口总数:1420人 农业人口:14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美好农村家园 --所辖村:烂坝村民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冰脆李 办公所在地:烂坝村村委会办公室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田地相连,荒山少,耕地多 资源:石材、水果、蔬菜 |
马槽井村 |
马槽井村隶属于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西部距普定县城1公里,有通村公路与两市公路普马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一般,村前田连阡陌,多山,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380亩,有丰富的建筑资源、经果林绿化林等等。全村人口700人,其中少数民族2人,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近发展起了特色种植香葱,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该村现有党员12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2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8名,建有党员活动室52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1名新党员成为养殖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养殖,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得到了全村人民的好评。 --人口总数:700人 农业人口:7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香葱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马槽井村 |
木乃村 |
木乃村位于普定县城关镇以北,距县城约3公里的地方,全村含有11个村民组,共有252户人家,人口总人数1051人,其中少数民族452人,有青少年劳动力415人。全村总耕地面积761亩,其中水田310亩,耕地351亩,现有经果林100亩左右,在本村的周围存在迷人的木乃洞群。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村庄周围的山上,绿树成荫,桃李争奇斗艳。木乃村的交通方便,风景宜人,气候温和。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支两委多次开会研究,木乃村的发展必须把基础设施搞好。经济发展才能上得去。村支两委多次找上级部门协调帮助。群众投工投劳在2010年已经把我村的入村公路、机耕道、灌溉沟渠,人畜饮水基本完成。群众的生产生活明显提高。 该村现有党员13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5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4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村民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人口总数:1051人 农业人口:105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抓党建,促发展 --所辖村:“木乃组” 生产总值:4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桃子,李子 办公所在地:木乃村一组 --自然条件:村内田连阡陌,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资源:石材、水果、蔬菜 |
长田村 |
长田村位于普定县城西部,距普定县城13公里,全村辖罗家湾、长田、栋青、野牛庄、野猪窝、偏坡、包包、岩上、哪叭9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农户378户,1870人,其中,苗族占71%,布依族占11%人,汉族占18%人。耕地面积1122亩,荒坡面积3200亩,库湾湖区面积1320亩。人均占有粮食280公斤,人均纯收入682元,属一类贫困村。 长田村处在普定县夜郎湖的中心区,东面与城关镇地坝村相连,西面与普定县龙场乡骂渡村相连,南面与龙场乡、坪桥村相连,北面与普定县坪上乡对门村相连。 长田村是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交通便利,水路、陆路都通,文化丰富多彩,有布依族的铜豉、唢呐、蜡染、刺绣、舞蹈、织锦、苗族的芦笙等。 该村喀斯特地貌比较突出,气温落差也比较大。海拔1128米至2900米之间,独特的气候产出了独特的产品,长田的冰脆李在普定县、安顺市是很有名的,它主要是口感很好,拥有300多亩,正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长田村哪叭自然村地处普定县夜郎湖中心区,且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夜郎湖湖面最宽的地段。村中居住的是布依族兄弟姐妹,近年在普定县委、县政府及城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着力打造普定县城关镇夜郎湖哪叭布依族民族风情园,现在正在建设之中。村内还拥有四百多年的古井一口,古朴古风传承四百多年的古文化。热情好客,纯朴的布依人会邀你到他家做客,并用自己酿造的糯米酒招待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你观光旅游度假投资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1870人 农业人口:1821人 非农业人口:49人 --行政区面积:3.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7.53 万元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长田村委会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
新房村 |
新房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距普定县城2.5公里,有通村硬化公路,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少山。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1450亩,人口1341人,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外,养殖业有所发展,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该村现党员15人,其中14名为男党员,1名女党员,今年发展党员5名,建有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提升,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1341人 农业人口:1329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9组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蔬菜,雪梨 办公所在地:新房村村委会 |
陈家寨村 |
陈家寨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北部,距县城有11公里,分别与补郎乡、猫洞乡、白岩镇相接壤,辖区有八个村民组,各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公路,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2768人,其中少数民族共有700余人,分别有苗族、白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村总人数的25%,是个多民族杂居村寨。全村可耕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桃子产业达到1500亩。 该村现有党员19名,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均为初中或小学学历,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有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该村正大力发展经果林将带领广大农户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2768人 农业人口:27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 生产总值:9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桃子产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陈家寨村街上 |
三块田村 |
三块田村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东南部,坐落于安织路两旁,距普定县城五公里,距安顺市二十公里,与我村临近几个村,如三棵、赵家田都通了硬化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该村现以种植蔬菜为主,多年来种植的西红柿、韭黄、豌豆、豇豆等远销广州、重庆、深圳、广西、海南等省市。 现在该村有0党员十七人,但是年龄偏大,五十岁以下的党员只有一个(姚远富),其他党员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出外经商,决大多数都是在家搞种植,大部分党员都有经济头脑,每年都经以两个协会组织我村的勤劳的妇女和很多富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他们相互传授经验,逐步向新的科技知识迈进。很多同志都建起了新房,党员的双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有十一名党员是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村民大兴经果、种植和养殖等多方面的发展。 该村的十七个党员中一半以上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支部准备培养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的青年积极份子向党组织靠拢以壮大支部实力,带领广大村民早日奔小康。 --人口总数:823人 农业人口:762人 非农业人口:61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三块田村委会 --所辖村:一组,二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西红柿,韭黄,豌豆,豇豆 |
三棵树村 |
三棵树村隶属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东南,距县城五公里,有通村的硬化公路,村东距两四路两百米,村西距安织路叁百米,交通便利,村东、村后有小水库两个,正常年景水源丰富,村子山绵起伏,门前良田一片,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800余亩,有丰富的水资源。全村总人口13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0%。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种植、养殖都有新的起色。 我村共有党员14名,30岁以下的2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三名党员成为我村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我村有历史悠久的地戏,常到县上汇演,得到观众好评。 --人口总数:1300人 农业人口:1002人 非农业人口:298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三棵树村委会 --所辖村:4组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樱桃,李子,梨子,蔬菜 |
下大坝村 |
下大坝村地处普定县城北部,坐落于美丽的夜郎湖畔,距普定县城8公里,距安顺市区33公里,有通村公路4公里,其中有1.5公里的硬化路、2.5公里的砂子路,与普定至补郎的沥青路相连接,村内山高林密,高原小坝子隐于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在80%以上,气候宜人,一到春天,桃花、李花、油菜花等争相开放,给人一种非常新鲜芳香美好的感觉。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有1100亩,不包括荒山林地。 全村有丰富的经果林资源和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全村现有人口756人,其中少数民族35人,点总人口的5%,民族中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保民生,提高全村人的生活质量,村民除保留一定的传统粮食种植、养殖外,主要发展起了经果林种植,现在全村人均种植的经果林平均每个人都在一亩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全村人的平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该村盛产的桃子、以皮细鲜亮、口感好而享誉县内外,李子和晚熟桃子还远销到重庆市、水城、织金县等。 我村现有党员12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0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唱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准备开办农家乐新兴旅游产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抓好党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着作用,建设美好富裕的下大坝。 --人口总数:756人 农业人口:7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 生产总值:26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桃子产业 名特产品:桃子,李子 办公所在地:下大坝村辖区内 |
赵家田村 |
赵家田村距离普定县城7公里,四面环山。 全村人口总数为1590人,其中农业人口总80%以上,全村总户数162户。 全村耕地面积1080亩,民族组成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主要产业有玉米,水稻。 --人口总数:667人 农业人口:590人 非农业人口:87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土家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组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养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赵家田村委会 |
三岔村 |
三岔村隶属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西北部,离县城 12公里,安顺36公里。安织公路南北贯通我村猴子箐组,在地坝村大毛坡入口处有硬化路直通三岔行政村,全村192户、1102人,苗族占总人口18%,可使用土地700余亩,辖6个自然村寨(三岔街、坪寨、高家坡、花地、岩头上、猴子箐)9个小组。由于地少人多,土层浅薄、山石居多。有200余亩种植经果林;出产冰脆李、布郎李、姜黄李、梨、桃等;100余亩土地用于传统种植、玉米黄豆、葵花;300余亩作绿化景点、防护林;人均粮食11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654元;村民生活仅靠国家退耕还林、人口补助、低保生活状况维持,男女青年外出打工。 我村现有14名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7名,有待发现、考查群众中有所作为,即有先进事迹的青年来发展党员。在村党委力量薄弱、资金欠缺的环境下,村党支部诚恳请求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扶持组建民族芦笙队、文化艺术队、湖上龙舟竞赛队。 我村支两委正带领群众潜力打造“夜郎湖省级旅游中心景区”,大兴产业稳村、旅游兴村、经果强村战略。 夜郎湖主景区皆在我村范围,三面环水围绕,南面与地坝村相连。原生态保护好良好,两山峡风景诱人。大冲弯、坪寨弯、高家坡变湖面弯弧度较大,视野开阔。,空气新鲜凉爽,气候宜人,有长约3公里的环湖路沿湖延伸,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设有高家坡码头、三岔街码头、猴子箐码头。 牛洞位于三岔街北部湖岸边上,洞宽约2米至5米,高1.5米至20米,约500米深处有一潭清水挡住前行之路,有极高开发价值 --人口总数:1102人 农业人口:1050人 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0.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布衣”“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三岔街”“坪寨”“高家坡”“花地”“岩头上”“猴子箐”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冰脆李”“布郎李”“姜黄李”“梨”“桃”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三岔村委会 |
后山村 |
后山村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南部,坐落于距安普公路2公里,距普定县城6公里的山高地区,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本行政村由后山和老寨子两个自然村寨组成,全村可使用耕地面积573.15亩。其中:稻田358.08亩,地214.92亩,实际人均耕地承包面积0.59亩。 我村土质属高效腐质,肥力较高,适宜培植蔬菜及品位极高的低钙无渣雪梨和晚熟冰脆李;可是我村富水与贫水矛盾极为突出;富水:即是寨子前有地下河流经,且地下河流有天窗;村民的饮用、农业生产水均由天窗处机抽;贫水:地表缺水惨重,投入经济较大。再受交通的制约,其发展较为缓慢。 全村总户数354户,总人口1173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26户,101人,占9.4%人。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了经果林(冰脆李)200余亩,已挂果50余亩。 我村现有党员9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38岁至50岁4名;51岁至77岁5名;初中以上文化7名,建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正常,有6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带领农户走致富奔小康之路。 --人口总数:1173人 农业人口:183人 非农业人口:990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3.1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后山村村委会 --所辖村:6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蔬菜,李子,梨子 名特产品:李子,梨子 |
陇嗄村 |
陇戛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北部,座落于美丽的夜郎湖畔,距县城7公里。有通组公路与安顺电厂取水厂公路相连,入组路部分贯通,交通便利。全村地域多石漠化山坡,可使用土地面积695.7亩,退耕还林200余亩,有丰富的水源,适合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人均纯收入1200元。全村512户2281人,其中布依族占93%以上,另有仡佬族、汉族等,属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种植部分蔬菜,如西红柿等作物,为促进农民增收拓开路子。 全村现有0党员32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2名,高中以上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21名,50岁以上党员13名,女党员3名,老龄党员占40%以上。目前党员活动室20平方米,地点虽窄,开展党员活动较为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2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其中1名跑运输,另一名室内装饰),村内组织有宣传文艺队,如《布依鼓铜庆丰收》等节目,在2008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安顺市选拔中荣获第二名,在县、镇等比赛中屡获佳奖,得到了观众好评,在抓党建、促发展中,村支部、党员相互带动,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秀美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人口总数:2281人 农业人口:2225人 非农业人口:56人 --行政区面积:0.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5.7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仡佬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73.72 万元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陇嗄村委会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果” |
陇黑村 |
陇黑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北门外,距县城5公里,坐落于马圈坡山脚,村后有绿绿的青山,村前有一条青青的小河,村中有一股天然的矿泉水,有水桶一般大小,从古至今从没干过,村前还有250多亩良田,可打造蔬菜基地,也可进行水产养植,村有硬化路到普定至补郎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是个山青绿水的好村庄。 村中总户数是298户,1143人,其中23人为少数民族,青壮年劳动力425人,外出务工270人,现有总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水田250亩,位于神树有一片600多亩的经果林,拟拿甘家丫口至沙树林一带种植果树,总面积742亩,还要修村中至山地里的机耕道。 该村现有党员14名,其中45岁以下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3名,女党员4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养植业和种植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1143人 农业人口:114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 生产总值:40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西红柿产业 名特产品:蝎子 办公所在地:陇黑村街上 |
褚家村 |
褚家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北郊,与普定县城连接,由褚家山、大洼两个自然村为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公路,安织公路、夜郎湖路、普补路、两山公路贯通两自然村,交通十分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650余亩,有丰富的建材资源砂石厂,全村人口1136人,苗族、布依族占70%,汉族占30%,是个多民族的村寨。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40%的劳动力都是建筑行业的能手。 该村现有党员7名,全都是40岁以上,初中以上4人,建有党员活动室52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有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2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第三产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该村组织的芦笙队两支,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常到县城汇演,得到观众好评。 --人口总数:1336人 农业人口:13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抓党建促发展 --所辖村:“褚家山”“大洼” 生产总值:4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建筑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优质石材”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褚家山村 --自然条件:村内田连阡陌,有丰富的建材资源 资源:建材资源 |
对门山村 |
对门山村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北部,坐落于距普定县城4公里,有通村硬化路与普补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山绵起伏,全村可使用土地350亩,全村有人口774人,其中布依、苗族占2%。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的种植、养殖外、带发展了经果林、养殖业、外出务工等,村民收入有较大提高,全村有党员11人,30岁以下党员没有,初中以上文化党员5名,有党员活动室30多个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1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各项经济产业发展,正走在劳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该村还组织了花灯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人口总数:774人 农业人口:7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 生产总值:2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对门山辖区内沿普定至坪上路边 |
马台村 |
马台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位于普定县城西南部3公里处,坐落于安织路边耐火村料厂旁,一条2公里长、宽3.8米的环村路绕村脚一圈,后山常年都是绿茵茵的山林,显得老马台村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目前一栋栋高楼在环村路旁,入村公路以两四路相连,交通便利,总人口679人,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300亩。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全部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村里有养殖专业户3户,每户都养30多头猪,另外,大力发展编织业,竹器编织远销几个省,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现每人每年纯收入是2450元,村民户户都安上自来水。 马台村现有党员12名,其中30多岁的党员5名,初中以上文化的党员9名,建有党员活动室50平方米,每年开展党员活动,通过党建搭台,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开展党员五培养,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3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竹编、养殖、办企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该村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做出了较大努力,目前有花灯队员40多名,一个地戏队,且曾多次获省、地、县的一、二、三等奖,王明元获“省级非物质文化地戏三代传承人”称号。每年逢年过节村领导都要组织搞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让大家村民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也增进了干群关系,更增进大家村民的团结,计划生育政策等得以顺利施展。如今我村是一个文明、和谐的村,2001年我村被县评为文明村寨,支部连续被城关镇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 --人口总数:679人 农业人口:67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土家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16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编制业 名特产品:竹器编织 办公所在地:一组 |
红旗村 |
红旗村位于普定县城西南角,东邻南门村,南与青山村相连,本抵新林村,北与跃进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与安织公路,普化公路,县城中心大道相连,即将建设的红旗安置小区位于中心大道右侧,是普定县城新城区的中心地带,两四公路和胡家洞路之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新县城解决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示范点。 全村辖六个村民组,586余户,农业人口1786余人(不含部分婚出人口),其中少数民族73人,约占人口的4.1%,现有耕地700亩左右(估计数),人均仅有耕地约0.4亩,是名符其实的城中村,红旗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发展经济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交通优势,经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以及全村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经济收入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经济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主要以石材料加工、建筑材料、个体运输,汽车修理、饮食业、商品批发零售为龙头,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500多元。 近年来,村党组织始终把强化宣传教育作为做好村民工作、促进村级繁荣的重要工作来抓,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工作中坚持正面引导,依靠言传身教,形成了村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相互团结的良好局面。一是广泛对党员干部、村民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认真组织科技知道的学习教育。三是突出抓好道德素质教育。 村党支部党员19人,其中男党员8人,女党员11人,30岁以下党员2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1人,大专文化3人,支委成员3人,支部书记1人。建有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40余平方米。 经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全村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全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经济繁荣、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村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型红旗村将迅速崛起在定南大地上。 --人口总数:1816人 农业人口:1796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新农村里党旗红,致富路上产业新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生产总值:6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服务业,交通业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农市场路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交通便利 |
跃进村 |
跃进村位于普定县城关镇老城区。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共252户,865人,农村经济总收入350万元,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是一个以商业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行政村。本支部现有党员14人,其中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6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6人,初中文化程度党员2人,小学文化程度7人。2010年以来,我村以“创先争优”活动及“三个建设年”及“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以“美丽我村,文明我村,建设我村”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口总数:926人 农业人口:92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存量招商活村,以项目建设立村,以发展第三产业富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为主,农业为辅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老城区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交通方便 |
东风村 |
东风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老城区,安织公路旁,交通便利,距安顺市区28公里。全村可使用土地600亩,有丰富的沙石,经果林等资源,全村284户865人,4个村民组,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经果林,开办了三个沙石厂,一个养殖场,二家饭店等,村民人均收入较大提高。 本村现有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3名,建有村级活动场所120于平米,开展活动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高。 --人口总数:865人 农业人口:8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东风村 |
李打贡村 |
李打贡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距普定县城10公里,有通村公路与普马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山绵起伏。全村总人口537人,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4%。现有农田268亩,经果林14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这里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是居住的好地方。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经果林;养殖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发展立体养殖。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电话等媒体及镇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少农民依靠市场信息,依靠科技搞种养,积极拓展市场,搞好流通,既优化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农业效益,已初步尝到了科技信息的甜头而走上了致富之路,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目前,村内各主要乡道基本铺设硬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李打贡村有党员6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6名,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村内组织的腰鼓队队、花灯队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常到镇、县汇演,得到观众好评。 为加强民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自主能力,李打贡村“两委”在村务管理上积极实行“村务村民议,村财村民理”的民主方式,健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凡事都经过村民代表商议、讨论,使干群关系融洽和谐,村民人心稳定,干劲十足,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李打村还注意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村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 在以后的发展中,李打贡村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人口总数:537人 农业人口:53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蒙古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李打贡村 |
豹子村 |
豹子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有通村硬化公路,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少山。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450亩,人口503人,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外,养殖业有所发展,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该村现党员5人,建有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提升,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503人 农业人口:10人 非农业人口:490人 --行政区面积: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3组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豹子村委员 |
阿岩村 |
阿岩村地处于普定县城的东南面,是属于城关镇二类贫困村,由阿成寨、上岩浪、下岩浪三个自然村寨组成,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村,总户数286户,人口1015人,移民(布依)173人,苗族158人,其余是汉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6亩,人均占吃粮124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该村交通条件差,通村公路2.5公里通往本村,也是众家寨、三棵树、豹子坡村的主要交通要道。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的种植、养殖外,还发展了经果林、种植、养殖方面也大有特色,村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本村有党员12人,30岁以下2人,45岁以下有7人,女党员1人,致富能手3人,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 本村还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组建了民间艺术花灯队,曾多次到外表演,得到观众好评。 --人口总数:1015人 农业人口:993人 非农业人口:122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蔬菜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蔬菜 办公所在地:阿岩村村委会 |
龙上村 |
龙上村,距城关镇1公里,是一个由汉、苗,等民族组成的村;该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党员15人,其中女党员2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组建3个党小组。该村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蔬菜种植为辅。近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更新水稻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种植收入比例,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1186元。2005至2007年被镇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人口总数:1408人 农业人口:14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全神贯注思考发展,集思广益谋划未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龙上村办公室 |
柴新村 |
柴新村党支部隶属城关镇,位于普定县城北部7公里的夜郎湖畔,东与下大坝村为邻,南与陇黑村相连,西同陇戛村接壤,北抵夜郎湖为界。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地势为山地、丘陵、坝子交错。海拔1100米至1500米之间。大地构造属华南台块的一部份,以三迭纪、二迭纪地层为多,境内为大眼泥和黄棕土结构。全村总耕地面积349.5亩(其中:水田249.7亩,旱地99.8亩);森林履盖率47.58%,有天然草坡1500亩。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春长、夏短、秋旱、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1℃,最高34.7℃,最低-11.1℃;年平均降水量1397毫米;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3.7%,2—3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全年无霜期289天左右。全村辖3个自然村寨,4个村民组,201户954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布依族占95%以上。 柴新村资源有:(1)种植业:有优质大米基地200亩;经果林150亩;(2)养殖业:有牛群养殖场1个;养猪场1个;(3)服务业:有三友山庄1个;(4)矿厂资源:有石灰石、砂石等;(5)历史人文资源:有布依族蜡染、铜鼓舞、唢呐、布依族祝酒歌等。 近年来,柴新村党支部通过抓党建,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走农业稳村、科技强村、交通活村、旅游富村的路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各种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2100元,人均吃粮300公斤以上。 目前,全村有党员28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2名;31岁以上26名;小学文化程度16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2名。有党员活动室45平方米,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党员各种活动正常。党支部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成立了一支民族民间演唱队,定期或不定期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分别到马官镇、化处镇等地巡回演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党员双带能力有很大提升,现有2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全村广大人民群众正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954人 农业人口:94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3.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9.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7.5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财兴村委会 |
石头村 |
石头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东部,距县城只有三公里,有入村硬化公路,交通便利,村里街道已于2007年全部硬化,村内田地相连,荒山少,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上千亩,全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1655人,其中少数民族120人,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该村村民除保留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外,还发展起以运输业、石材加工业为产业的第二产业,已初具规模。 石头现有党员14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名,建有党员活动室10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双带党员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调整,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人口总数:1655人 农业人口:165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走科学发展之路 --所辖村:石头组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 名特产品:石材、蔬菜 办公所在地:石头村村委会办公室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田地相连,荒山少,耕地多 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
人民村 |
人民村隶属城关镇,坐落于普定县城中,距安顺市区23公里,有通村硬化公路与富强路、文明路、红旗路相连,交通便利,全村土地面积有近400亩左右。全村人口826人,其中苗族、白族占2%,近年来,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抓党建促进了人民村的发展,村支两委带领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致力于发展第三产业,如:运输,我村就有八户农户搞旅客运输,有十五户搞货物运输,还有搞餐饮的、建筑的,村民们的收入有较大提高。 我村现有党员24名,其中,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3名,30岁以下党员4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8名,建有党员活动室2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3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发展致富。精神文明建设使我村组织的花灯队多次赴省内外表演,得到了很多领导的一致好评!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常到县、市里汇演,得到观众好评。 --人口总数:900人 农业人口:880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换脑子、出点子、闯路子、重民生,奋力打造宽裕和谐新‘人民’”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 生产总值:32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普定市场路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交通便利 |
天王旗村 |
天王旗村隶属于城关镇,位于普定县城郊北面1公里处,区位优势较好,有村硬化路与普补公路相连,直入县城北门,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山多地少,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716亩,有望溪小河贯穿全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村内古迹文物多处,历史上曾建过衙所。全村现居住有509户,1780人,(其中白、布依、苗、壮少数民族占2.9%),村内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周边有镇一中、县一中,村内有完小一所。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全村已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全部进入了良种良法生产和养殖,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全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土木建筑、运输、装潢、加工业、服务业为辅,年副业收入可达数百万元以上。 该村现有党员36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8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28名,建有党员活动室120㎡,开展党员活动较为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党员成为致富能手的15名,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第三产业和大力进行山地300亩经果林开发,走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人口总数:1780人 农业人口:17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布依”“苗”“壮”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所辖村:天王旗村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优质石材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 办公所在地:城关镇天王旗村村 |
南门村 |
南门村隶属于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南角,大部分村民居住地横跨东南二门,坐落于东华山下,该村属于城中村,村内的入村公路,表表电力照明,人畜饮水,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均与普定县的城市规划,建设资源共享。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198户,822人,汉族799人,占98%,少数民族23人,仅占全村人口的2%,主体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 该村属传统农业村,全村有耕地550亩,其中:耕田390亩,旱地160亩。主要产业为传统的粮食种植业。 村里现有党员12名,其中女性党2名,40岁以下4名,40岁以上8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现有党员活动室7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有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现党员王恩祥为我村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发展种、养殖业。 该村从2002年起,组织了村花灯队、腰鼓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计划生育政策等,曾多次参加市、县组织上文艺汇演。文艺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推动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人口总数:822人 农业人口:800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为“十二五”规划前仆后继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2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种植业 名特产品:养猪场 办公所在地:南门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交通便利 资源:交通方便 |
岩脚村 |
岩脚村位于普定县城北部4公里处,,东邻川甲村,南与县城相连,西抵木乃村,北与朱官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辖7个村民组,380余户,农业人口1380余人(不含部分婚出人口),现有耕地1100亩左右(估 计数),岩脚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发展经济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交通优势,经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以及全村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经济收入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蔬菜、果树,特别是老干妈辣椒基地100亩。 近年来,村党组织始终把强化宣传教育作为做好村民工作、促进村级繁荣的重要工作来抓,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工作中坚持正面引导,依靠言传身教,形成了村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相互团结的良好局面。一是广泛对党员干部、村民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认真组织科技知道的学习教育。三是突出抓好道德素质教育。 村党支部党员21人,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3人。建有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180余平方米。 经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全村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全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口总数:1380人 农业人口:13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谋求发展 --所辖村:寨上,瓦窑冲上寨,瓦窑冲下寨,岩脚 生产总值:4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岩脚村 |
川甲村 |
川甲村隶属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县城北面,距县城6公里。已实现了“三通”(电通、路通、水通)。全村284户,总人口1134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0.14%,常规种植642.4亩。其中水田:269亩,坡地353.4亩。为了整脏治乱,美化环境,给村民们打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基础,为了建设文明、环境优雅的川甲村新农村,在村支两委抓党建促发展的带领下,一条长2000余米的入组、街道硬化路正在实施。 我村有党员11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3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m2,抓党建、促发展、促和谐,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党员双带能力较大提升,一个百亩的经果林正在落实实施中。 --人口总数:1134人 农业人口:113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2.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川甲村 |
旧院村 |
旧院村由一组(大冲)、二组(旧院)、三组(地坝)三个自然寨组成,位于城关镇北部,东临白岩镇高羊村、南接灿坝村、西与石头、天王旗村相连,北与川甲比邻。坐落于美丽的夜郎湖畔,距县城7公里,安顺市25公里,现有硬化路与安普高速路贯通,交通便利。 该村山多,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绿林履盖、荒岭宽野。全村可使用耕地面积241.8亩,其中水田120亩,坡地121.8亩,全村汉族居多,占有全村总人口的99%。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狠抓党建促发展,扩种颠柏数十万株,履盖荒山100多亩,现成林90%以上。 根据该村地形地貌,自古靠养牛、马、猪、鸡为主。平均每户饲养耕牛、马两头以上。由于坡膛宽,草源茂盛,适应饲养大牲畜的发展。村民居住稀,喂养猪、鸡条件好。 该村现有党员7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4人,高中1人,初中3人。 村建有党员活动室一个(30平方米),按期开展党员活动。通过学习《党章》、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推广两杂育种,科学种田,广种油菜、劳务输出,党政扶贫等基本解决了经济落后的面貌。 最令人振奋的是,该村在大旱之期,迎来了自来水的畅通,告别了“宁可泼去一碗油,不能浪费一滴水”的历史。 --人口总数:1255人 农业人口:125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1.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狠抓党建促发展 --所辖村:“一组(大冲)”“二组(旧院)”“三组(地坝)” 生产总值:4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花椒”“颠柏” 办公所在地:旧院村二组(旧院组) --自然条件:山多,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绿林履盖、荒岭宽野。 资源:林业资源 |
解放村 |
解放村隶属普定县城关镇,坐落于城关镇城内,过去以解放村和解放路为主,如今由于人口多,住房少的原因,有的村民住在塔山路、朝阳路、黄家桥路、市场路,居住非常分散,由于支持城镇建设和公益事业,该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无什么主导产业,村民靠多种经营发展经济。 该村有党员11名,其中30岁以下的一名,初中以上文化4名,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 通过党员学习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全村党员年龄偏大,但是多数党员都是致富能手,能带领广大群众致富。 --人口总数:1080人 农业人口:10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3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营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解放村办公室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气候温和 资源:交通方便 |
新街村 |
新街村隶属于城关镇,位于普定南部,处于普定城关镇南方,与县城交区,座落于安织公路边,村通组硬化路面,交通便利,村地势平坦,田地阡陌相连,全村使用土地面积595亩,有丰富的经果林地等,全村人口683人,其中(布依族等)占10%,是个(布依风情,汉族浓郁)的民族村寨。 近年来,新街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积极寻求致富路子,同时也着力改善新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立了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了经果林或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业等,开办了农家乐旅游等新产业。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该村现有党员16名,其中30岁以下的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0名,女党员1名。建有党员活动室50平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十多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产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683人 农业人口:6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新街村村办公室 --所辖村:一组,二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西红柿,白菜 |
董家村 |
董家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西北部,与褚家村、新林村、岩脚村相接壤,辖两个村民组,两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公路,交通便利,村内田连阡陌,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650余亩,有丰富的建材资源砂石厂,全村人口1536人,汉族占95%,少数民族占5%,是个多民族杂居村寨。近年来,该村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40%的劳动力都是建筑行业的能手。 该村现有党员7名,全都是40岁以上,初中以上4人,建有党员活动室52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有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2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第三产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1536人 农业人口:153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以党建带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 生产总值:5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建筑业” 名特产品:“刺梨”“蕨菜” 办公所在地:董家村一组村委会办公室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田地相连,荒山少,耕地多 资源:蔬菜、水果 |
朝阳村 |
朝阳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普定县城北角,坐落于美丽的东华山脚下,境内良田沃野,普补公路贯通全村,环城路连接东西两侧,为农民的耕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400余亩,人口有1028人,其中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2%。 朝阳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承担40多万人的人畜污水处理工程坐落于我村黑山青木湾处。村内有多家砂石厂。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多亩经果林,使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我村现有党员25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2名,初中以上文化党员15名,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五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等都有较大提升,有5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村民走在幸福大道上! --人口总数:1028人 农业人口:23人 非农业人口:1005人 --行政区面积:6.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73.7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蔬菜”“水果” 办公所在地:普定县城关镇朝阳村委会 --自然条件: 资源:“种植业”“养殖业”“ 果林业” |
龙下村 |
龙下村隶属于普定县城关镇,地处县城之南,距县城2公里,位于安普公路右侧面,交通便利。全村有176户710人口。 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500余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80余亩,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种植西红柿为主,瓜豆、白菜及其他蔬菜为辅,品种甚多,蔬菜产业驰名周边各乡镇。村内建有很多灌溉沟渠,人工运河从村寨中间穿过,有丰富多样的蔬菜资源和经果林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1500余元,村民生产积极性高,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近年来,村里积极响应党的发展号召,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业外,还计划在马槽井铜钱山坡脚的开阔地上发展经果林。 该村现有党员15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3名,初中以上党员7名,建有一间36平方米党员活动室。该村坚持正常开展党员活动,传达党内政政策号召,带领广大农户走发展的道路。其中有4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他们正在积极地带领广大农户大兴蔬菜产业,走增收致富之路。 龙下村为便于村民看小病,认真落实服务为民的方针,在村设立的村卫生室,村民可以不用坐车就在家门口看病吃药打针。 --人口总数:710人 农业人口:7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兴蔬菜产业 --所辖村:一组,二组 生产总值:106.5 万元 办公所在地:二组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经果林,无公害蔬菜 名特产品:西红柿,瓜豆,白菜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