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绩溪县 >> 金沙镇

金沙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沙镇谷歌卫星地图)


金沙镇简介

  金沙镇位于绩溪县城偏东28公里,是我县的北大门,东依家朋乡,南系伏岭、扬溪两镇,西与板桥头乡及旌德县余村乡接壤,北与宁国市胡乐镇毗邻,215省道、皖赣铁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金沙河自西南向东北,与东水北流的戈溪河在镜内38号桥村交汇,流入港口湾水库。镇政府驻地金沙村。
   全镇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8667人,其中农业人口8331人。居民大部分是汉族人,也有3户钟姓的畲族人在金沙村与汉族人混居。辖金沙、黄土坎、38号桥、兵坑、中坞5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组,79个自然村。
   全镇耕地面积4315亩,山场面积151617亩,其中茶园45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近1/3,“绩溪香芽”障山野茶蜚声省内外。桑园1900亩,竹笋两用林7000余亩,山核桃3800余亩,是绩溪县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和茶叶产区,形成了用材林、茶叶、笋竹两用林、蚕桑四大主要产业,另外还有其他种植业、养殖业等。
   镇内戈溪河段砂石中含有黄金,现有个私企业主用采金船淘采,金沙村拉沓岭铀矿储量64.3吨,黄土坎、38号桥有优秀粘土。.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03平方公里 341824106 242000 0563 查看 金沙镇谷歌卫星地图

金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金沙村 ·绩溪县旅游·绩溪县特产·绩溪县十大特产·绩溪县十景·绩溪县 0

----

查看 金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坞村 ·绩溪县旅游·绩溪县特产·绩溪县十大特产·绩溪县十景·绩溪县 0

----

查看 中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兵坑村 ·绩溪县旅游·绩溪县特产·绩溪县十大特产·绩溪县十景·绩溪县 0

----

查看 兵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土坎村 ·绩溪县旅游·绩溪县特产·绩溪县十大特产·绩溪县十景·绩溪县 0

----

查看 黄土坎村谷歌卫星地图
38号桥村 ·绩溪县旅游·绩溪县特产·绩溪县十大特产·绩溪县十景·绩溪县 0

----

查看 38号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沙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华阳镇

  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公路所在只距12公里,距黄山机场56公里,芜湖港相距186公里。    二、华阳历史悠久,文风鼎盛。境内山列如屏,溪口如绩,秧针乡绣田,桑园凝翠,胜迹焕彩,风光全旖旎。古有“华阳十景”、方家园新石器时代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霞间宋代陶瓷窑址、城内旧有被誉为“江南一绝”的明成化年间所建的登科坊--楠木牌楼、还有集古建筑精华、融徽派三雕为一体的周氏宗祠、江南第一学宫、红顶商人胡雪岩纪念馆及明清时代的古村落、古民居等。    三、华阳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华阳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领导下,带领全镇广大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弘扬“绩溪牛”的精神,使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镇面貌明显改善,知名度和外向度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全省“普九”义务教育第一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04年为宣城市首届文明集镇,全镇综合实力有较大增长。    四、 华阳竭诚欢迎四方客。华阳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响应市委、政府“ 融入苏浙沪,加快经济发展”号召,营造个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个私经济发展蓬勃发展。 形成了制药、机械、轻工等支柱产业,高山药业、黄山中友链条公司、家德钢结构公司、飞奔公司、小小科技公司、同力塑胶公司、徽族公司、皖灵公司等企业正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华阳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江南小镇,勤劳朴素的华阳人民愿和国内外朋友真诚合作,携手发展,共创美好生活。.  

临溪镇

  临溪镇位于绩溪县南端的临溪镇是古徽州的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是著名的水陆码头,商品的集散转销口岸。商业繁荣,人文荟萃。全镇现有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15人(其中劳动力6903人)。辖5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划分为49个村民组。    临溪镇富有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临溪属低山丘陵区,地处黄山支脉和天目山支脉的结合部。资源丰富,山场面积5500公顷,耕地面积79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403公顷,桑园面积320公顷,年平均气温25.2℃,降水量1504mm,是绩溪县粮食、油料、蚕茧、畜牧、水产品的重点乡镇之一。    一、区位交通    临溪镇区位优势凸显,距县城仅11公里,现与黄山市毗邻,为黄山与浙、赣要冲,宜黄公路(215省道)穿镇而过,蔡雄公路(217省道)在雄路村与宜黄公路相接,构成了临溪以省道为主轴,以东源公路、西源公路为主干线,以通往各自然村分支线为辐线的公路交通网络。临溪离徽杭高速入口处17公里;距黄山机场仅45公里。皖赣铁路纵贯全镇。正在规划中的连接溧黄和徽杭高速公路绩溪高速通道将大大缩短临溪到苏浙沪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    二、自然资源    临溪镇的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临溪古镇东阻佛岭山,南接莲金山,西临登源水,北倚扬之河。虽历经天灾兵荒,岁月沧桑,仍留下不少历史陈迹。如古新安四宝之一澄心堂纸的造纸之地,长达五百余米的江南古镇商业街(《儒林外史》剧本曾在此拍摄)。还有地处孔灵的龙溪地隙景观奇异,让人叹为观止。    临溪镇拥有历史悠久的蚕桑缫丝生产,有蚕乡之美誉。我镇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农、工、商并重,逐步形成了茧丝绸、轻工、滤材、化工、机电等比较优势行业。同时生态效益农业初显规模,珍稀苗木和果林业发展较快,以生猪、土鸡、小黄牛养殖业逐渐成为新兴产业。当前全镇正以扩大开放和融入苏浙沪为主战略,加快“一主两翼”的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小区建设,加快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临溪镇有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底蕴,具有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贾而好儒,历史名人辈出。这里曾令范成大等名人志士流恋忘返,如今更是天时、地利、人和融于一体。.  

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西北部,东邻板桥头乡、华阳镇,南连歙县、临溪镇,西、北与上庄镇、旌德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1992年3月由原镇头乡、原尚田乡部分村合并建立长安镇;2001年10月原浩寨乡和大源乡部分村并入长安镇;2005年辖镇头、大源、庄团、马道、大谷、高杨、坦头、梧川、浩寨、下五都10个村民委员会,60个村民组,总人口2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78人。省道217线南北贯穿全镇,与县道镇蜀线、镇上线在镇头相汇。镇人民政府驻镇头村,距县城27公里,为岭北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多山,西北有大会山脉,南有徽岭山脉,东、南属中低山,中部及西、北部为丘陵盆谷。西、南之水汇入大源河,入新安江;东、北之水为徽水河之源,入青弋江。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坦头、马道一带盛产优质粘土。全镇现有山场6727公顷,耕地1958公顷,其中水田1336公顷,桑园405公顷,茶园70公顷。  境内农业以粮油、畜牧、蚕桑、竹木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高山西瓜、大棚香菇、茭白、中药材等)为辅。境内有国营镇头林场、大会山林场。近年来长毛兔养殖发展迅速,存栏量6万只以上,2005年被宣城市授予“长毛兔之乡”称号。境内有个私企业57家,主要经营行业有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布绒玩具、酿酒、小水电等,2005年有明雁机械公司、新惠玩具公司、马道木竹制品有限公司3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0.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比2004年增长8.9%)。  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胜迹众多。自然景观有华阳十景之一的大会晴峰,黄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黄高峰。浩寨冯村是省级“百佳”生态村,被省列入古村落名录;庄团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庄镇

  庄镇位于安徽省绩溪县西端,距县城39公里,毗邻世界著名风景区——黄山,与歙县、旌德县接壤,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组,4508户,14722人;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较好;境内群山环抱,河溪网布,土地肥沃;对外交通依托一条12里的二级公路连接省道,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山路,交通方便。上庄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自古商贸发达,名人辈出,素有“小上海”和“文化之乡”的美誉,现为安徽省63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和历史文化保护区,2005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    上庄镇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文化先驱胡适、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胡开文的故乡,有胡适故居等一大批人文最景点,近年来镇旅游业逐步崛起,且具前景。    此外,上庄镇内尚存大量明清古民居、古桥、砖雕、木雕随处可见,且大多保存完好。.  

扬溪镇

  扬溪镇位于绩溪县中部,地处北纬30°05′48″至30°13′21″,东经118°35′36″至118°43′33″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9℃,年无霜期近210天。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域地形以低山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水相依,田地星布。山体海拔一般在400~500 m之间,境内海拔700 m以上山峰有黄花尖、丈尺山、锦屏山、石京山、苍龙山、高枧山。扬溪镇地处长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丛山以北水流汇入金沙河,流入长江,丛山以南水流汇入扬之河,流入新安江,涉岭以东大石门、北村流域水流汇入登源河,注入新安江,境内无过境水,境内主要河流分别有扬之河、涉村河、际坑源、东村河、丛山河、石门河。境内小型水库四座,分别是丛山水库、藏龙洞水库、伏山水库、涉岭水库,总库容68.15万方,万方以上山塘12口,总容量27.4万方。全镇辖6个村委会,36个村民组,62个自然村,总户数4279户,总人口14429人。    扬溪,因扬溪源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汇入扬之河而得名。    扬溪是县治北部屏障,历史悠久,唐末,句容葛晋任绩溪主簿,安家扬溪,致仕后定居。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扬溪录属宣政乡。元置都,扬溪为一都首村,明清时期,置扬溪镇,地处徽宁驿道,设官道驿站,为县北商业中心与交通枢纽,隶仁慈乡、扬市乡,俗称一都。三十年代,芜屯公路通车后,扬溪逐渐发展成为交通方便、商业繁荣的小集镇。    解放后,扬溪曾设区而成为片区中心。1958年建立红旗公社,1959年1月改称为扬溪公社,包括金沙、石门。1961年金沙、石门分别建立公社,扬溪公社辖区缩小,但名称未废,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称扬溪乡,1984年11月,改扬溪乡为扬溪镇。1992年,与大石门乡合并而成现有建制。.  

伏岭镇

  伏岭镇位于绩溪县东南部,东临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南接瀛洲乡,西连扬溪镇,北靠家朋乡。绩胡公路南北纵贯全境,胡坎公路直连省道芜屯公路,镇政府住地距县城22公里。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共有山场面积216350亩,耕地14145亩,总人口21232人,总户数6164户,辖12个村委会。    大自然的造化和聪明勤劳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傲居群峰之首,养育着众多珍稀动植物,为理想的观光避暑胜地;吴越古国天然国境线——嶂山大峡谷蜚声古今,百丈岩壁立千仞;雄踞徽杭古道的“江南第一关”石阶过千,路险景美,闻名遐迩;湖村门楼巷将古徽特有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得到延续和展观;三十岁舞狮,四十岁做新春唱大戏,元宵舞长龙,秋千抬阁,赛琼碗等民间活动,无不映射出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文化底蕴,钟灵毓秀的山水,多年的积淀升华,孕育出徽文化,徽派艺术和一代代徽菜名厨。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基础不断巩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正走向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解放思想,积极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的氛围;精神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稳定,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以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为主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发展环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富民强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金沙镇

  金沙镇位于绩溪县城偏东28公里,是我县的北大门,东依家朋乡,南系伏岭、扬溪两镇,西与板桥头乡及旌德县余村乡接壤,北与宁国市胡乐镇毗邻,215省道、皖赣铁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金沙河自西南向东北,与东水北流的戈溪河在镜内38号桥村交汇,流入港口湾水库。镇政府驻地金沙村。    全镇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8667人,其中农业人口8331人。居民大部分是汉族人,也有3户钟姓的畲族人在金沙村与汉族人混居。辖金沙、黄土坎、38号桥、兵坑、中坞5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组,79个自然村。    全镇耕地面积4315亩,山场面积151617亩,其中茶园45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近1/3,“绩溪香芽”障山野茶蜚声省内外。桑园1900亩,竹笋两用林7000余亩,山核桃3800余亩,是绩溪县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和茶叶产区,形成了用材林、茶叶、笋竹两用林、蚕桑四大主要产业,另外还有其他种植业、养殖业等。    镇内戈溪河段砂石中含有黄金,现有个私企业主用采金船淘采,金沙村拉沓岭铀矿储量64.3吨,黄土坎、38号桥有优秀粘土。.  

瀛洲镇

  瀛洲乡位于绩溪县境东南部,享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祠”美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就坐落在该镇龙川村。近几年来,瀛洲乡确立了建设“生态之乡”发展路子和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的目标,十分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目前,该乡森林覆盖率达79.5%,公益林面积达35012亩,荒山造林1575亩,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蚕桑产业连续三年突破3000担,仅此一项农民增收达250万元;绩溪五蜂园蜂业公司在该乡建立种蜂场及蜂产品加工基地,养蜂8万群,实现年产值4000万以上;中巧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发展到85万筒,年产值达300万元;瀛洲、仁里村建立了650亩的冬枣、银杏基地;华龙生态大道林区投资1900万元,建立珍稀树木园1500亩。生态旅游以徽文化为内涵,以灵山秀水为基础,突出宗祠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2006年龙川景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50万元以上。.  

板桥头乡

  板桥头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最北端,距县城21公里,东临金沙、扬溪镇,南与长安、华阳镇接壤,东北角与宁国县交界,西北两向皆与旌德县交界。   板桥头乡风景图片   全乡总面积145平方公里。镇蜀线横贯全乡,村级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人口信息   根据相关政府的官网信息 显示,辖10个村委会,156个自然村,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余万人。全乡设8个党总支部,33个党支部,有党员696名,流动党员77名。   -自然资源   板桥头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田地山场资源丰富,全乡水田面积占全县十分之一,根据相关政府的官网信息 显示,该乡年产粮食10243吨,油料1166吨,素有绩溪粮仓之称,山地面积149474亩,有林面积121000亩,全县最大的水库——东风水库坐落于庙山村。全乡建有水电站5个,装机容量1252.5千瓦,发电量87万千瓦时。   -经济相关   农业经济   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过去一直是广种薄收,农民经济收入很微薄。乡党委、政府认真调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致力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西瓜、吊瓜、香菇、青刀豆、笋竹两用林、高山反季节蔬菜、中药材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两瓜的生产,在带动其他乡镇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西瓜3000亩、吊瓜3000亩、香菇170万棒、中药材基地1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142元,累计退耕还林7000亩。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粮油、蚕桑、经济林等主导产品,培育出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扶持和壮大一批牵动力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该乡扶持的板桥绿色生态公司在逐步显示其作用。   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板桥头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全乡共有企业286个,其中集体企业14个,个私企业272个。  

家朋乡

  家朋乡地处绩溪东北隅,距县城42公里,介于两省(皖浙)三县市(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市)交汇处,国土面积90余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3835户,总人口12969人,其中农业人口12432人,耕地面积6090亩,其中水田5310亩,山场约14万亩,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烈士的故乡。    家朋乡境内春山拱秀,秋水流光,群峰环峙,挚若擎天。乡政府所在家朋村拥有坎头古村落,是安徽省政府1989年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民居多明清建筑,斗拱飞檐,雕刻手法细腻,民室粉墙黛瓦,磷次栉比,古巷青石铺路,曲径通幽,漫小村头巷里,马头墙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纵横交错。村中景点有“三屏”即阳和、寿山、亭文山;“五墩”即狮文、八卦亭、东山营、文笔、塔岭;“八景”即屏开锦帐、甑峰敏秀、石室清虚、逢石作壶、岩存仙迹、洲涌金鱼、鸾回天马、玉泉鸣佩。古建筑专家赞为“徽州古村落一颗明珠”。村南社屋山建有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每年有许多来人来此观光悼念。村东南处有“仙人庵风景区”峰峦峭拔,谷壑幽深,怪石林立,飞瀑流泉,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    这里山好水好,人民更加勤奋,执忱欢迎八方来客到这里观光旅游,携手开发,共建美好未来。.  

荆州乡

  绩溪县荆州乡地处天目山山脉之余,是全县最为偏远的山区小乡,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盛产山核桃而闻名。据统计,2006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干籽达700余吨,产值2400余万元。全乡7100多人,单项人均收入3000余元,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  


金沙镇特产大全




金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