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普定县 >> 白岩镇 >> 薛家村

薛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薛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薛家村简介

  薛家坝村位于白岩镇东北面,东与西秀区骄子山镇的水洞、新寨、镜子塘等村相邻,西接宋旗镇张坪、大猫猫洞村,南与白岩毗邻、北抵猫洞乡柯托村神仙洞村民组。白烈公路从村中穿过。距安顺市8公里,普定县城15公里,白岩镇政府2.5公里,交通方便,水泥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5亩,其中田1000亩,地765亩,人均占有量田:0.48亩,地:0.36亩。属于高原丘陵地形,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肥沃呈偏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果林以苹果、梨、葡萄为主。整个坝子多为农田,东面有丰收电灌站,保灌五分之二水田,南面有白岩镇扬天电灌站,保灌中部五分之一水田,北有大河坝电灌站,保灌东北部水田,村寨东北及南面地势低矮,是水旱无忧的安全地带。目前林地300亩,荒山草坡35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0%。
  全村辖薛家坝、大树脚两个自然村。系苗汉杂居村寨,524户2153人,汉族2052人,占98%,苗族36人,占2%。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28人,初中文化程度80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5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经商75人,运输10人、建筑业10人,运输业11人,工副业250人,外出打工150人,年龄均在20至30岁之间,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余的是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共同发展。
  薛家坝村入村公路200米,1500米长,4500多平方米街道实现水泥硬化。现有程控电话180门,有移动电话800余部。房屋建筑石木和混凝土结构,分别占70%和30%,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0平方米。修有日产400立方米水站一个,供全村人畜饮用,普及率达100%。
  该村有完小一所,教师10人,有学前班,1—3年级各一班,在校生223人,小升初升学率达100%,学校配有电脑一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近年来,每年有2—3名大学生。
  村支两委工作扎实,连续多年分别受到市、县、镇的表彰。有村委办公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综合楼一栋,村卫生室和乡设卫生站各一个,村民看病基本不出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章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200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80元。种植业产值达203.16万元。1997年开始科学养鸡,现有养鸡专业户10户,年纯收入20余万元,户均2万元。存栏鸡1.5万只,每年出肉鸡6万多只,年产值150多万元。并于2004年11月4日正式成立薛家村养鸡专业技术协会。果树专业8户,果林250亩,年纯收入12万元,户均1.5万元。种植磨菇5亩,种白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200余亩。一年四季轮翻种植,产值达50多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工副业、建筑、运输及外出劳务收入。
  矿产资源是石灰石,储量大,强度高,便于开采。黄泥巴分布广,是水泥的主要原料。
  民间艺术主要有花灯和山歌,春节县镇表演可以参加。
  
  
  
  
  --人口总数:2153人 农业人口:2130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薛家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2104 562100 -- 查看 薛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薛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薛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薛家村

  薛家坝村位于白岩镇东北面,东与西秀区骄子山镇的水洞、新寨、镜子塘等村相邻,西接宋旗镇张坪、大猫猫洞村,南与白岩毗邻、北抵猫洞乡柯托村神仙洞村民组。白烈公路从村中穿过。距安顺市8公里,普定县城15公里,白岩镇政府2.5公里,交通方便,水泥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5亩,其中田1000亩,地765亩,人均占有量田:0.48亩,地:0.36亩。属于高原丘陵地形,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肥沃呈偏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果林以苹果、梨、葡萄为主。整个坝子多为农田,东面有丰收电灌站,保灌五分之二水田,南面有白岩镇扬天电灌站,保灌中部五分之一水田,北有大河坝电灌站,保灌东北部水田,村寨东北及南面地势低矮,是水旱无忧的安全地带。目前林地300亩,荒山草坡35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30%。   全村辖薛家坝、大树脚两个自然村。系苗汉杂居村寨,524户2153人,汉族2052人,占98%,苗族36人,占2%。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28人,初中文化程度80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5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经商75人,运输10人、建筑业10人,运输业11人,工副业250人,外出打工150人,年龄均在20至30岁之间,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余的是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共同发展。   薛家坝村入村公路200米,1500米长,4500多平方米街道实现水泥硬化。现有程控电话180门,有移动电话800余部。房屋建筑石木和混凝土结构,分别占70%和30%,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0平方米。修有日产400立方米水站一个,供全村人畜饮用,普及率达100%。   该村有完小一所,教师10人,有学前班,1—3年级各一班,在校生223人,小升初升学率达100%,学校配有电脑一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近年来,每年有2—3名大学生。   村支两委工作扎实,连续多年分别受到市、县、镇的表彰。有村委办公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综合楼一栋,村卫生室和乡设卫生站各一个,村民看病基本不出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章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200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80元。种植业产值达203.16万元。1997年开始科学养鸡,现有养鸡专业户10户,年纯收入20余万元,户均2万元。存栏鸡1.5万只,每年出肉鸡6万多只,年产值150多万元。并于2004年11月4日正式成立薛家村养鸡专业技术协会。果树专业8户,果林250亩,年纯收入12万元,户均1.5万元。种植磨菇5亩,种白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200余亩。一年四季轮翻种植,产值达50多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工副业、建筑、运输及外出劳务收入。   矿产资源是石灰石,储量大,强度高,便于开采。黄泥巴分布广,是水泥的主要原料。   民间艺术主要有花灯和山歌,春节县镇表演可以参加。               --人口总数:2153人 农业人口:2130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薛家村   

段桥村

  段桥村位于白岩镇西北部,与白岩村、十二营村、陈家寨(城关镇)前寨接壤。距白岩镇2公里,白岩至魏旗和安顺至猴场的公路沿边而过,地壳运动的裂谷形成的河流从东北方至西横穿段桥村,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8亩,其中田520亩,地558亩,人均占的量田0.36亩,地0.34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耕作层土壤松散,呈弱酸性。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蔬菜为主。地表水储量约3.5万立方米,河水储量丰富,前寨多为农田,后坡多为退耕还林地611亩,荒山草坡700亩,森林覆盖率达42%。   全村共三个自然村,383户1513人,农业人口占95%。该村是汉族、苗族杂居村,苗族占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初中文化程度229人,小学文化程度110人,小学文化程度占10%。该村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195余人、建筑业230余人、运输业35人、工副业100余人,其余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工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50余人,主要以20-36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人员的9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   该村入村公路全长为2.6公里,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通讯工具200余部。新建房屋多为混凝土结构,人均占有住房面积达15平方米。   村内有小学一所,教师1名,有2个班,在校生共23人。   建有独立的村支两委,有办公楼房、可供党员活动、民主生活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软件资料分门别类,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000元,种植业产值达100余元,养殖业达30余万元,蔬菜种植年产量达6吨,种植大户有5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经商及外出打工。   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其储量丰富,具有易开采的特点。要强调的是本地的青石与红石特具优点,用于拱桥、铺路、建房,色彩与质地都是少有的。   该村建有投资80多万的大型养殖场1个,可供养殖肉牛600多头,生猪800多头,利用便利的交通,廉价的玉米桔杆、天然的传染病隔离屏障等条件进行养殖,年出栏生猪可达1500头,牛300头。   近年来,该村村班子通过借鉴临村的致富办法。研究本村的有利条件,找出贫穷落后的致命原因;通过班子找路、党员带路、农行帮扶、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让经济、粮食等在每年的统计数据上都有一个新的增长点,让本村能与社会同步奔向小康!      --人口总数:1513人 农业人口:1400人 非农业人口:113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段桥村   

李后村

  李后村位于白岩镇南部,东接开发区、西界马官镇、南连宋旗镇、北抵讲义村,与黄果树机场、大坡脚、沙戈、余官、新寨毗邻,距安顺市5公里,普定县城18公里,白岩15公里。   全村总面积2.43公里,耕地面积651.63亩,其中田589.2亩,地62.43亩,人均占有田量0.66亩,地0.07亩。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水资源较缺乏。   全村3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225户960人,农业人口955人。该村以汉族居住为主。大专文化程度有4人,中专文化程度7人,高中文化程度15人,初中文化程度150人。从事商业15余人,建设业10余人,运输业5人,工副业32余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设业、工副业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00余人。   现有移动电话25部,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0平方米。   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小学,现有教师5名,有5个班,共有学生105人,初级中学升学率达100%。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有办公室、妇检室及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020元,种有早熟大白菜、西红柿、白山药、辣椒、茄子等蔬菜作物,现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养殖业达404万余元。         --人口总数:960人 农业人口:95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1.6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李后村   

打油村

  打油村位于白岩镇西北部,东接沙戈村、西接李后村、南接白旗村、北抵马官中坝村,与田坝村相邻。距普定县城10公里,安顺15公里,白岩镇政府11公里,村级街道硬化。   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1亩,其中田814亩,地407亩,人均占有量田:0.46亩,地:0.23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韭黄、蔬菜。水资源丰富。2007年林地达640亩。   全村有5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小组,470户1823人,非农业人口20人。该村居住着汉、白、苗等民族,汉族占96%。大专文化程度4人,中专文化程度8人,高中文化程度1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81人。主要以第三产为主。从事商业35人、建筑业30人、运输业11人。   该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化,现有电话30门,移动电话30部,房屋为石瓦结构。   该村有一所完小,现有教师9名,设有7个班,开设学前班,1-6年级各一个班,共有在校学生249人,初级中学升学率100%,配备有电脑1台,教学实验等器材设备。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班子团结,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卫生室、广播室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各项制度职责规范上墙、实行村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020元,种植业产值达180余万元。与周边6个行政村组建白岩镇绿色蔬菜发展协会,请省市专家传授技术,争办韭黄解良项目,使韭黄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产值达100万元;养殖达10余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韭黄种植及外出务工。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具有强度高,易开采的特点,是水泥、石灰的制作原料,是很好的建材。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花灯,班子26人,主要在周边村寨表演。      --人口总数:1823人 农业人口:1803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打油村   

新寨村

  新寨村位于白岩镇西部,东接高坡、西接白旗、南接城关镇三块田村、北接管小。距安顺市17公里,普定县城8公里,白岩8公里,交通便利,村级有三公里的小马路从三块田进入新寨村。   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3.63亩,其中田701.46亩,地132.17亩,人均占有量田:0.38亩,地:0.071。属高原丘陵地形、土壤以黄泥土为主,是一个望天落雨地貌,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蔬菜、韭黄、土烟。林地150亩,荒山草坡面积85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15%。   全村有3个自然村,397户1886人,农业人口1864人,占98%。该村居住着汉族、苗族,汉族占90.5%。大专文化程度有15人,中专文化程度20人,高中文化程度50人,初中文化程度169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全村总人口的95%。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60人,建筑30人,运输15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共同协调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20人,主要以18—38岁青年为主,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全村入村公路3公里,现有通讯电话50门。房屋建筑以混凝土为结构,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为8平方米左右。修建人饮地下井二口,日出水量20吨。   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11名,有6个班,开设幼儿班、1-6年级各1班,共有在校学生283人,初级中学升学率达100%,配备有电脑1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   该村有办公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20元。种植业产值达26万余元,1987年开始引进科学种植技术,种植育秧、韭黄、土烟、白菜、折耳根、辣椒、茄子等蔬菜作物。现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一年形成三季滚动种植。养殖业达60万余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养殖业等。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高台地戏)、花灯和芦笙舞等。高台地戏45人、花灯班子20人、芦笙20人,主要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上、春节活动中参加表演。      --人口总数:1886人 农业人口:1850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33.6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韭黄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新寨村   

高坡村

  高坡村位于白岩镇西南方向,东接林角村、西界新寨村、南连白旗村、北抵火石坡水库,与龚家、沙戈、打油、魏旗、管小等村毗邻。距安顺16公里,普定县城12公里,白岩镇9公里。交通便利。村级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3.91亩,其中田315.94亩,地157.97亩,人均占有量田:0.4亩,地:0.2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水资源一般,山间坝子多为农田。2007年林地为425亩。   全村有3个自然村,375户1615人,农业人口1604人,占99%。该村居住着汉、苗族,汉族占94%。大专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高中文化程度2人,初中文化程度398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188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8.8%。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编织业)为主。从事商业有员100余人、建设业20余人、运输业7人,纺织的篮子远销省内外。工副业300余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设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78人,主要以18—36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95%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的居多。   该村入村硬化公路2公里,街道实现全面硬化,现有通讯电话67门,移动电话98部,户均普及率达32%。房屋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4平方米。修建地下井一口,供大寨、小寨两个自然村人饮用。   该村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8名,有6个班,开设学前班,1-6年级各一个班,共有在校学生162人,初级中学升学率100%,配备有电脑1台,教学实验等器材设备。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多次受到县、镇表彰。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及党员活动室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100元,种植业产值达150余万元,养殖业达30万余元。种植面积达17亩的果树专业户1户,种植面积总共达20亩的西瓜种植户3户,种植板田大蒜总面积达20亩的有21户。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编织、经商和外出务工。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和花灯,地戏班子有20人,花灯班子有17人。         --人口总数:1615人 农业人口:1604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3.9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高坡村   

管小村

  管小村位于白岩镇西南部,东接十二营、南抵高坡、林角及火石坡水库、西与管大毗邻、北靠高羊。距安顺城区24公里,普定县城7公里,镇政府驻地7公里,交通发达,安织公路越境而过,村组公路贯通,村级公路硬化通村,70%的街道已水泥硬化。   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亩,其中田771亩,地174亩,人均占有量田:0.35亩,地:0.08亩。属高原丘陵地形,田多地少,土壤呈中偏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淡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利用火石坡水资源灌溉农田400余亩。2007年林地1700亩,荒山草坡面积340亩,森林覆盖率约为24%。   全村辖3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共531户2415人,农业人口2187人,占90.6%。该村纯属100%汉族居住村。大学文化程度6人,中专文化程度18人,高中文化程度83人,初中文化程度878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86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3%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做生意从事经商84余人、运输业37人、工副业203余人,其余以农业为主,农业、经商、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该村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人,主要以18-24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人员的92%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主体。   该村进大寨硬化公路1.27公里,3个自然村中以大寨为主体的街道均全面硬化,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全村安通程控电话109门,移动电话123部,户均普及率达11%以上,房屋以砂石、混疑土建筑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为14平方米。与邻村合用的火石坡水库资源能供给400余亩农田灌溉用,上级投资7万元,群众集资2万元的狗场坡自然组人畜饮水工程正在建设中。有40万千瓦农灌溉水田设备两台,可为300余亩良田提供灌溉。修通了老凹冲自然村275米的进寨公路,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新建老凹冲人饮储水池9立方米1个。   村建有完小一所,现有教师13名,班级有7个班,开设学前班1个,1—6年级各一班,全校有学生276人,初级中学升学率达98%,学校有微机1台,配有教学实验器材、教学设备。   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作用发挥好、有战斗力。村支两委有独立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妇检室。各类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并上了墙,村级政务公开,工作履行好、透明度高、群众满意。开展的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群众拥护。   全村2007年实现人均收入2140元,种植业产值达180万余元;有优质牛示范基地60亩,拟建板田大蒜基地50亩;养殖业产值达70余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大米、油菜、工副业、经商及外出务工。   该村土山多,以石灰石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强度较高易开采,是加工成石砂的原材料,可满足本村建筑需要。   村建有民间艺术(文化)团体——地戏和花灯,地戏队现有民间演员20人,花灯队有18人。逢年过节,两支文艺队就在大寨的坟包包同台演出。有时还主动参加外面的一些大型庆典活动。      --人口总数:2415人 农业人口:2187人 非农业人口:228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管小村   

管大村

  管大村位于白岩镇偏西方向,东接管小村、西界城关镇豹子坡村、南连城关镇三块田村、北抵城关镇后坡村。距安顺17公里,普定县城7.5公里,白岩镇11公里,村级公路通村,但未硬化。   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85亩,其中田423.34亩,地317.5亩,人均占有量田:0.4亩,地:0.3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韭黄、蔬菜。水资源丰富,山间坝子多为农田。2007年林地600亩,荒山草坡100亩。   全村有一个自然村,366户1454人,农业人口1407人。村居住着汉族、苗族、白族,汉族占99.7%。大学本科文化程度7人,大专文化程度3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初中文化程度305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8.8%。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500余人、建筑业15人、运输业19人、工副业4人,外出务工400余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设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在外出务工人员中,20——36岁青年占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居多。   该村街道有三分之二已实现硬化,现有电话37门,移动电话100部,户均普及率达20%。房屋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0平方米。现有堤灌站3个,可为全村良田提供灌溉,面积达90%以上。   该村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11名,有7个班,开设1个学前班,1-6年级各一个班,有在校学生236人,初级中学升学率100%,配备有电脑1台,教学实验等器材基本齐备。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及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900元,种植业产值达120余万元,是优质米种植基地.养殖业达20余万元。种植板田大蒜37户,面积达50亩。还发展有特色的刺绣.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经商及外出务工。      --人口总数:1454人 农业人口:1407人 非农业人口:47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0.8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管大村   

魏旗村

  魏旗村位于白岩镇中部偏西,东面距一棵树村500米,南与龚家村相连,西距林角村300米,北距十二营村3公里。距安顺市15公里,普定县城12.5公里,白岩镇政府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安普公路靠村而过,是白旗、打油等村的必经之路。   全村所辖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亩,其中田465亩,地185亩,人均占有田:0.41亩,地:0.16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岩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蔬菜。水资源丰富,猫猫洞水库流入,储量好,一棵树地下水常流入,所有的坝子多为农田。到目前为止,林木面积达1129亩,荒山草坡面积达5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5%。   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290户1167人,农业人口1149人,非农业人口18人。有98%都是汉族,苗族有6户。大专文化程度7人,中专文化程度10人,高中文化程度35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80%以上。主要从事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的有80余人、建筑业110人、运输业40人、加工业80人,饮食业20人,外出务工人员124人,主要是18周岁至45周岁的人员。其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并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以运输业为龙头,带动农业、养殖业共同发展。   道路硬化1.5公里,街道基本上实现硬化,现有电话100部,手机80部。房屋建筑均为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2平方米。有地下井一口,能供全村人饮用,普及率达80%。农业灌溉主要以猫猫洞水库为主,可以为465亩良田提供灌溉,灌溉面积达100%。村内建有一所村级小学,现有教师29名,有14个班,开设幼儿班2个,1—6年级各二班,共有在校学生600人,初级升学率达100%,配备有电脑23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   村支两委团结工作有力,基层组织健全。共有党员31名,多次接受上级计生部门的检查验收。村支两委有办公室,计生室、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规范上墙、村级政务、财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150元。运输业产值达150万余元。利用火石坡市场优势。有10户以养牛转变年交易达60万余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工副业、运输业及外出务工。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大,易开采,是大砂、细砂开采的原料,是砌房、建筑的材料。   魏旗大塘修建于清朝年代,塘700余平方米,围墙高4米,长80米,并修建凸洞一个。1999年在内修建亭子一个,塘上方有水井一个,多年来可供全村人饮用,此处是群众乘凉、休闲的好地方。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和花灯。地戏班子人员有20余人,花灯班子有15余人,参加县、镇、村的文艺演出及春节表演,宣传国家和政策为主。      --人口总数:1167人 农业人口:1149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魏旗村   

十二营村

  十二营村位于白岩镇西南方,东接白岩村、西界管小村、南连魏旗村、北抵段桥村,与高羊、梅家、一棵树、王家相邻,距安顺13公里,普定县城14公里,白岩3公里,交通便利,“白-魏”公路穿村而过。   全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亩,其中田1059亩,地701亩,人均占有耕地0.679亩。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及蔬菜。水资源丰富,有打石岗、洗布龙潭等地下水,地下河颇多,储量丰富,牛路河围村而过,能保障人畜饮水及灌溉问题,是白岩镇的主要产粮区。全村林地1847亩,荒山草坡面积16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28%。   十二营村包括王家院、蔡家院、吴家院、八宝山等9个自然村,主要有汉族、苗族,合计667户2810人,农业人口2744人,占9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8人,中专文化程度30人,高中文化程度58人,初中文化程度512人,全村有劳动力1521人,其中男劳动力822人,女劳动力699人。从事农村牧渔的有1089人,工业劳动力112人,建筑劳动力28人,交通运输9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43人,副业240人。现外出务工人员216人,其中男139人,女77人,主要以18-30岁的青年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的居多。   十二营村因所辖范围广,村民小组多,且户数较分散,所以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有固定电话40余门,移动电话110部。房屋建筑多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左右。修建有地下井和接通地下沟4个,可供全村70%的人畜饮用水,另有牛路河水库可为全村的水田提供灌溉。   该村现有小学一所,现有教师18名,有12个班,1-6年级各2班,共有在校学生409人,初级升学率达98%,配备有电脑23台,教学实验器材较齐全。经过多年的努力,现村支两委工作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有团结战斗力。村里新建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室,村规民约健全、制度规范、村级政务公开及时,是全镇唯一的计生“药剂村”。   2007年十二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2036元,主要来源于农民外出务工、农业收入及副业的收入。近年来,十二营村利用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成功栽培了荷兰豆、西红柿、板田大蒜等蔬菜作物,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村民有分散的酿酒户50多家,每年为每户增加纯收入近1500元。另外,全村有规模的砂砖厂6家,吸收农民工300余人,年创纯利润在100万元以上。   该村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分布广泛,大理石含量丰富,因无钱投资开采而没采用。   村头有两株古银杏树,距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属县级文物保护古树,至今仍枝繁叶茂。      --人口总数:2810人 农业人口:2744人 非农业人口:66人   --行政区面积: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标砖 办公所在地:十二营村   

黄毛村

  黄毛村位于白岩镇南部,东接老龙、西连梅家、北抵王家。距安顺9公里,普定县城15公里,白岩镇3公里,交通便利,村级砂石公路通村。   全村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41亩,其中田450亩,地91亩,人均占有量田0.39亩,地0.065亩。属高原丘陵地形,土壤松散。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水资源丰富,有猫猫洞水库,储量丰富,地下自然水井二个,为农田灌溉。有林地1200亩,荒山草坡1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   全村有3个自然村,348户1361人。大专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10人,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380人,初中以下750人,初中及初中以下占9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120人,建设业20人,运输业16人,工副业30人。外出打工160人,20至36岁的占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居多。   村寨硬化路面未通,有移动电话75部,房屋建筑为混凝土结构,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11平方米。全村已用上自来水,确保人畜饮水。   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17人,有10个班,共有在校学生399人,其中本村154人,初级升学率达100%。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村委会受到省、市、县表彰。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040元,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蔬菜、板田大蒜100余亩,养殖业同样展开,现喂有10头猪以上就有12户,养有大牲畜3头以上有15户。         --人口总数:1361人 农业人口:1341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黄毛村   

高羊村

  高羊村位于白岩镇西北部,东接段桥、西接管大管小、南与十二营接壤、北与城关镇操纸村相抵,距普定县城14公里,安顺25公里,白岩镇政府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31亩,其中田298.11亩,地361.2亩,人均占有量田:0.47亩,地:0.56亩,属高原丘陵地形,土壤呈酸性黄胶泥土,村前有从林角、狗场坝流入的小河与从白岩、段桥流入的两条河流交汇,水资源丰富。2000年,由县水利局在团坡下面修起了一个贮水容积为30万立方米的水库试验坝。现在试验已结束,正准备扩大修筑面积。林地面积广,约为1500亩,荒山草坡面积8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3%。   全村有团坡、高羊、上寨 、二道岩等四个大小不等的自然村寨组成,现有人口为812人,村内居住着汉族、仡佬族、苗族三种民族。其中苗族113人,仡佬127人,苗族占全村总人口的13.9%,仡佬族占全村总人口的15.6%。大学文化程度6人,中专文化程度9人,高中文化程度17人,初中文化程度36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92人。主要以农业为主。经商17人、建筑43人、运输7人、工副业6人,其余皆以农业为主,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20余人,主要以20-35岁青年为主,其中有部分16-20岁女青年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该村硬化水泥路面450m,现有移动电话20部,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石板盖顶。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为16m2,村内有抽水机16台,供全村灌溉,灌溉面积为100%。   该村建有小学一所,现有教师2名,三个班,1-3年级,共有学生35人,村支两委工作努力,多次受到镇、县、省表彰,有村支两委办公楼一栋,共两层,面积共80多m2,内设妇检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绿色证书培训室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00元,是兴农化肥厂、兴伟厂等友好科技帮扶对象。种有早熟蔬菜、板田大蒜等新型农作物。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是石灰石,其储量丰富,是该村建房、修路等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   民间艺术主要是花灯、山歌、苗族情歌对唱等。      --人口总数:812人 农业人口:802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9.3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高羊村   

白岩村

  白岩村位于白岩镇东北部,东接薛家村、西临段桥村、南连十二营村、北抵双坑村,是白岩镇政府所在地。距安顺8公里,普定县城16公里,猫洞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明达水泥厂2公里,道路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2.9亩,其0有田500亩,地192.9亩,人均耕地0.7亩。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有3.5万千伏供电所一个,电力资源十分有利。林地面积2200亩,荒山草坡1500亩,森林覆盖率达43.92%。   全村含三个自然村寨,总户数492户,总人口1938人,农业人口1854人,占95.67%。本村居住民族主要有:汉族、苗族、白族和穿青人。少数民族人口371人,占总人口的19.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71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员136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员85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872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总人数的55%。   全村除跃子岩及小坡村民组外,基本实现街道路面硬化。现有通讯电话250门,移动电话315部,电话普及率达55.56%,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7.78%。   全村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其中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10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积的55.56%。   本村现有完小一所,教师员工30人,班级从学前班至六年级共14个班,学生638人。并配有微机23台及教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质量极佳。   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及党员活动室等。并制订村规民约、逐步规范完善上墙制度,落实村级政务公开。   本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230元,人均粮食收入345公斤,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餐饮、加工、建筑、商业及外出打工等。   本村现有经济发展不仅限于以上行业,计划依托白岩镇小城镇规划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及其自然优势,更新拓宽生财渠道,有组织有层次的增加发展养殖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如白岩车站已经建好,计划2008年投入使用,2007年还要启用农贸市场。逐步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更加贴切实惠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人口总数:1938人 农业人口:1854人 非农业人口:84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2.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白岩村   

前寨村

  前寨村地处白岩镇北部,东接双坑村地界、西临城关镇界、南抵段桥村地界、北抵邓家村地界。距安顺市16公里,普定县城14公里,白岩4公里,有414县道从村内通过,交通便利。但村级硬化路面尚未完善。   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4亩,其中稻田234亩,地527亩,人均占有耕田0.28亩,旱地0.81亩。我村属高原岩石基地,是一个地多田少的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薄弱、水源灌溉较差,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为主。但因水资源缺乏,产粮较低,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进入冬季后,人畜饮水都很困难。2007年荒山造林770亩,退耕地453亩,荒山草坡15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5%。   全村四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253户954人。我村属少数民族杂居村。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只3个,初中55人,小学文化程度达93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达90%。我村主要都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人员10人,建设业15人,运输业3人。其余都是以农业主。农业与工、商、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外出务工人员150人,主要以18-40岁的中青年为主,创造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该村入村公路实现硬化路面,街道未打硬化。现有电话18余门,信息难度大,是造成该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该村没有学校、到双坑村小学就读。   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贫下,于2000年修建了3间120平方米的办公室。设有计生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村委办公室、卫生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村务公开。   该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1750元,主要以产粮为主,经济发展较慢。      --人口总数:954人 农业人口:94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1.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前寨村   

邓家村

  邓家村位于白岩镇西部,西接城关镇陈家村、南临猫洞乡窝子村。距普定县城10公里,安顺20公里,白岩镇7公里,交通便利,村级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以石板房为主,耕地面积842.51亩,其中田180.51亩,地622亩。属高原岩山地形,是一个岩山多,缺水的山区地区,人畜饮用补郎自来水。农业主产玉米及少量水稻。荒山草坡150多亩,2007年林山达500余亩。   全村有两个自然村,207户890人,农业人口890人,高中文化程度7人,初中文化程度8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05人以上。主要以农业为主。从事商业10人,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50人。全村有通用电话38门。   村级班子团结,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卫生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按季度公示,按季度村务公开。   村以种养殖为主,200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种植业人均500元。近年村民看了远程科技后有几户开始养鸡,产业结构以种、养殖为主,无其它经济来源,农业望天落雨,村民想种特色产品,缺水资源,无法开展。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现建立了养牛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890人 农业人口:881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42.5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邓家村   

龚家村

  龚家村位于白岩镇南面,东抵花牌坊、西连高坡、南界打油、北临十二营,与未七、讲义、一棵树、沙戈、林角村毗邻。距普定县城12公里,安顺13公里,交通便利,村级公路硬化通村。   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7亩,其中田382亩,地135亩,人均占有量田:0.33亩,地:0.12亩,处于人多地少状况,属高原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土地肥沃,土壤松散,呈碱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等。水资源丰富,南有一棵树地下水流出形成河流,北有讲义阿宝塘地表水流形成河。本村箐脚有地下水,储量500立方米。两条河流环绕本村交汇于田坝中央,山间坝子多为农田,2003年林地达200亩,封山育林、植树造林4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   全村仅有一自然村,234户1135人,农业人口占99%。本村居住有汉族、白族、苗族,汉族占98%。大学文化程度2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41人,初中文化程度19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50余人、建筑业40余人、运输业25人、工副业80余人,其余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工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主要以20-35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人员的9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居多。   该村硬化入村公路500余米,村内街道全面实现硬化,新修机耕道两条,长1500余米,蓄水围堰两个,拉通加密电视,通信电话入户35门,移动电话110部,户普及率达50%以上,新修房屋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方米。修建人畜饮水塔一个,日产100立方米,可供全村人畜饮水用。普及率达100%。同时可以解决春旱本村秧田50余亩缺水困难。   村支两委积极努力工作,受到镇党委、政府多次表彰,村主任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村支两委有办公室,计生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老年娱乐室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2007年,人均收入为2160元,发展养牛专业大户1户,花卉3户,初具规模,逐步发展,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工副业、建筑业及外出务工。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花灯,地戏班子25人,花灯15人,主要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春节节日中表演。      --人口总数:1135人 农业人口:1122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龚家村   

沙戈村

  沙戈村位于白岩镇西南部,东接讲义村、西接打油村、南接李后、余官村、北接龚家、未七村。距安顺14公里,普定县城12公里,白岩9公里,全村总户216户975人,农业户口955人。   该村居住着汉族、苗族,苗族占3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中专文化程度8人,高中文化程度7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42人。从事商业12人,运输7人,工副业18人。现今外出打工68人,养殖业86人,其余以农业为主。   全村耕地面积654平方公里,其中田436亩,地218亩,人均占有量田0.45亩,地0.22亩。是一个山岭起伏、岩溶出露的山村,讲义村阿宝塘水顺干渠由前川流到火石坡水库。村前是山间田坝,田坝中间有个潭,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挖,九一年安装一台潜水泵,保障农田的灌溉。2004年元月份修建人饮工程,现能供给全村饮用。下村人饮在1999年供给饮用。   该村农业主产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为主,人均收入达1950元,通村公路硬化,移动电话30台,学校一所,2个班68人,1-2年级,2个老师。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健全村规民约,法制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人口总数:975人 农业人口:955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沙戈村   

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白岩镇东南部,东接宋旗镇猫洞村、西接黄毛村、南接老龙村、北抵白岩村,与梅家、农科所相邻。距普定县城17公里,距安顺10公里,白岩镇政府2.5公里,交通便利,白十公路横穿全村,街道实现水泥硬化。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7亩,其中田258亩,地119亩,人均占有田:0.27亩,地:0.13亩,属高原丘陵地形,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蔬菜。水资源丰富,猫猫洞水库运河横穿而过。2007年林地达500亩。   全村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3户948人,非农业人口6人。居住着汉族、白族、布依、苗族等民族。大专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1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73人。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商100余人、建筑业50人、运输业20人,外出务工100多人。其余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筑业、副业兼职共同发展。   该村入村硬化公路1.5公里,街道实现全面硬化,现有无绳电话6门,移动电话60部,房屋为石瓦结构。修建有11千瓦堤灌人饮工程一座,日产水100吨,能供全村人饮用。猫猫洞水库运河的灌溉面积达90%。   该村有一所学校,现有教师1名,1个班27人。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团结协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规范上墙、村务及时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2010元。该村利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等条件开始科学种植荷兰豆、蕃茄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产值达40多万元。同时,农户积极发展养猪、养鱼,养殖产值达50余万元。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具有强度高,易开采的特点,是水泥、石灰的制作原料,是很好的建材。      --人口总数:948人 农业人口:942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王家村   

白旗村

  白旗村位于白岩镇西南面,东接沙戈村,西界田坝村,南连打油,北抵高坡,与新寨相毗邻,距安顺15公里,普定县城10公里,白岩镇10公里,交通便利,村级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亩,其中:田500亩,地94亩,人均占有量田0.38亩,地0.08亩;属高原丘陵地形,土壤松散,呈酸性。水资源较为丰富,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蔬菜、油菜。2007年林地达150亩,荒山草坡面积达910亩,森林覆盖率7.5%。   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283户共1136人,农业人口1130人,占总人口的99%,只居住有汉族一种民族。高中文化程度112人,初中文化程度24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84人,初中及初以下文化程度占77.8%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80余人,建筑业30余人,运输业10余人,工副业20余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商业、建筑业、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0余人,主要以18岁—30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居多。   该村入村硬化公路2公里,街道全面实现硬化。现有电话10门,移动电话100余部,房屋均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5平方米。有15千瓦农田灌溉水电设施,可为100余亩良田提供灌溉,自来水普及各家各户。   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9名,有7个班,开设学前班至六年级各一个班,在校学生共有245人,初级升学率达100%,配有电脑3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于2003年投资8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有办公室、妇检室、图书室及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800元,年种植业产值达315万元,主要特色产品是韭黄,是我镇的韭黄生产基地,1999年开始引进韭黄科学技术种植。现种植面积500余亩,一年形成二季滚动种植;养殖业达50万元,种植蔬菜年产量达10吨,种植大户几十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蔬菜、工副业及外出务工。   民间艺术主要有地戏,两个地戏班子共有70余人,主要是春节在本村作义务表演。      --人口总数:1136人 农业人口:113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韭黄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白旗村   

讲义村

  讲义村位于白岩镇东南部,安织公路旁。地处普定县南大门。全村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汉、苗、白族相互杂居,是全镇典型的民族村寨。交通便利,村级硬化公路通村。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8亩。其中:田610亩,地368亩。人均占有田0.6亩,地0.2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水资源丰富,阿宝塘储水量约10万立方米,清清河水绕村而过。2007年,林地面积1450亩,荒山草坡面积6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15.3%。   全村2个自然村,342户共1477人,其中少数民族1386人,占总人口的95%。大专文化程度有3人,中专文化程度6人,高中文化程度38人,初中文化程度589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6%。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40余人,建设业120余人,运输业9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现有外出务工人员78人,主要以20—36岁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占96%。   入村硬化公路1.1公里。现有电话96部,移动电话118部,户均普及率达62%。房屋建筑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10.3平方米。全村人饮工程普及率达100%,共有54千瓦农田灌溉水电设备,可为400余亩良田提供灌溉,灌溉面积达100%。   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9名,有7个班,开设学前班,1—6年级各一班,共有在校学生235人,初级中学升学率达100%。配备有电脑一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   村支两委工作有力,多次受到市、县、镇表彰。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图书室、治安室、人口学校,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务公开有5块。   该村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2206元。种植业产值达100万余元。从1997年开始引进种植科学技术,现已成规模农户有22户,现种植面积达70亩,一年形成三季滚动种植。品种有:西红柿、小瓜、小青豆。养殖业达45万余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蔬菜、建筑业,及外出务工。现有平均投资30万元的休闲山庄5个,建有娱乐室、休闲亭等。交通方便,绿树成阴,石彻小道直通阿宝塘。山上有溶洞,洞中有奇石、民代年间古城、古建筑。   民间艺术(文化)主要有地戏和花灯、芦笙舞,地戏班子有20余人,花灯、芦笙舞班子50余人,主要在过节、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上、春节活动中参加表演。            --人口总数:1477人 农业人口:1450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3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讲义村   

田坝村

  田坝村位于白岩镇西南,东接白旗,南连打油,西抵城关镇的陈旗村山界,北靠新寨,南、西、北三面靠山,是白旗片区的小盆地,一村两寨各有入村公路一条共4公里,经白旗到未旗交安织公路。距安顺20公里,普定县城15公里,白岩镇12公里。   全村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亩,其中田175亩,地47亩,人均耕地0.45亩。土质松散,呈酸性。主产水稻和玉米、油菜、蔬菜,菜类中韭黄更为出色。   该村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储水量约为8000立方米。山间坝子多是良田,光线明亮,有南北西三面四个原始灌木林300余亩,林中香樟、栋青、羊角木居多,可称四季常青。林中百鸟争鸣,有经济林一个50亩,梨树已开花挂果,初见成效。荒山草坡7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5%。   全村有两个自然村三个小组,109户436名村民,全是汉族,姜、姚二姓。有高中文化程度9人,初中文化程度3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40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全村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64人。经营蔬菜、水果者5人,在外出的69人中,全是25—35岁之间的男女青年,文化都是在高小及初中之间。   该村住房多是石木结构为主的青瓦房,人均住房13平方米。修建大水井一口,储水池一个,可供给全村人畜饮用,普及率达100%,共有小型潜水泵七台,能为百亩高邦田提供灌溉,灌溉率达80%以上。   村支两委工作精诚团结,全面完成国家和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干群情深,团结一体。村支两委有办公室、计生室、妇检室和人口学校上课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级政务公开。在巩固计划生育“村为主”的基础上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该村2007年实现了人均纯收入1780元,种植业产值达13万余元。在与韭黄为主的基础上大量种植季节蔬菜:棒豆、西红柿、毛豆、玉头等,一年四季有绿色蔬菜供入市场。养殖业达15万余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蔬菜、牛、马、猪等和外出务工。   田坝村属于白岩边远的贫困村之一,但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正积极筹备入村公路的硬化和打地下水的工作之中。      --人口总数:436人 农业人口:427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韭黄 名特产品:韭黄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田坝村   

一棵树村

  一棵树村位于白岩镇东南部,东接西秀区宋旗镇云子岩村,南以讲义村接壤,西连魏旗村,北抵黄毛村,距安顺市、普定县城各11公里,是县的南大门,安织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2亩,其中水田347.27亩,旱地144.73亩,人均耕种面积0.46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土质松散呈酸性,农业主要生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水资源丰富,滩多水广,能取水滩口65处,村子座在暗河地壳之上。村子周围有山坡6个,300余亩已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全村虽有自然村两个,但是新居已连成为一个寨子,253户1074人。其中住有汉、苗、仡佬、白等民族。汉族占94%,农业人口占99.4%,中专文化程度有4人,高中文化程度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36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707人。村中大部分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从事商业90余人,主要经营废旧积压轮胎,其中有43户开橡胶、百货门市,运输业3人,工副业4人,搞房屋建设11人,农商共同发展,现有外出打工33人,都是20至35周岁,全是有文化的青年。   到院上自然村入的250米村级公路,由院上到魏旗马路的机耕道,办公室门口至小竹林交界处马路已全部硬化。现有电话125门,手机200个,电脑2台,传真机1台,户均普及率达70%,家家户户有彩色电视机,50%装上闭路有线电视。新建房子混凝土为主,人均住户15平方米,建有水池1个,家家吃上自来水(天然滩水)。有柴油抽水机30余台,潜水泵20台(股份制),全村稻田水旱保收。   全村实行良种良法,人均吃粮360公斤,改革开放以来40%的农户经营废旧橡胶制品,主要以轮胎为主,兼营输送带、三角带、轴泵等业务,还有建设业、工副业、外出打工等,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人口总数:1074人 农业人口:106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仡佬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一棵树村   

林角村

  林角村位于白岩镇中南部,东接魏旗、西接龚家、南与高坡村毗邻、北靠管小村。兴农化肥厂建在村境内,安顺换流站落户在周边。该村距安顺城区12公里,普定县城11公里,白岩镇政府7公里,交通便利,安织公路穿境而过,入村硬化公路通村至高坡,街道全面实现硬化,村容村貌环境整洁,民风民俗好。   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亩,其中田210亩,地120亩,人均占有量田:0.38亩,地:0.22亩。该村田多地少,土壤呈中偏酸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冬春季节,淡水资源较为缺乏,农用灌溉较为困难,人畜饮水供给正常。夏秋季节,淡水资源比较富足,可灌溉农田200余亩,其余可供周边邻村用。2007年林地90亩,荒山草坡面积3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0%。   全村辖1个自然村寨3个村民组,共有104户550人,农业人口531人,占96.55%。该村属100%汉族居住村。从文化结构上看,大学文化程度6人,中专文化程度14人,高中文化程度11人,初中文化程度57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以上。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外出经商的占53人,运输的10人、工副业30人,其余的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同经商、工副业兼职共同发展。该村外出务工人员60人,主要以20至36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主体。   全村已安装程控电话45门,有移动电话98部,户均普及率占60%。该村硬化公路1公里。房屋以砂石、混凝土建筑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为16平方米。人饮工程正开通,户均使用率为100%。   村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组织作用发挥正常,村支两委主要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村党支部、村委会有独立的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妇检室。全村有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3名。村级组织机构各类规模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并上墙,村支两委政务工作效果明显。村在本镇首先建立了第一个关协组织,作用发挥好。   2007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2400元。种植业产值达1100万余元;建有白岩镇优质牛基地60亩。养殖业产值达50余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及外出务工。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阶段主要在魏旗、高坡小学学习。   该村主要以石灰石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分布较均,且厚度高、易开采,储量丰富,是建筑业的原料之一。   村建有花灯队伍,队员有20人,主要在逢年过节通过表演大力宣传党政方针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每年春节期间,村支两委还要组办卡拉OK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山歌、苗族情歌对唱等。      --人口总数:550人 农业人口:531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林角村   

梅家村

  梅家村位于白岩镇南面,东与王家村、西接李后村、南与黄毛村、西与一棵树村、北与十二营村相邻。离白岩镇3公里,魏旗集贸市场3公里,距离安顺市城区12公里。安普公路、白十公路、白魏公路三条公路形成一个三角形,把梅家村围在中心。   全村有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219户806人,其中少数民族112户410人,是个汉、苗杂居村。有中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9人,初中文化程度150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69人。从事商业的62人、运输业7人、从事加工业5人,其余从事农业生产。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3亩,其中田267.30亩,旱地62亩,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0.4亩,人均吃粮平均260公斤,人均纯收入1870元。荒山草坡面积100亩,有水库一个,牛路河河渠从黄毛经我村流往十二营、高羊。地下水(水井)两个自流灌溉,可供200余亩水田灌溉。自然生态林350亩。   通村公路一条,长1.5公里,宽4.5米。全村房屋建筑以石木结构、混凝土结构为主体。   新修村办公楼一栋,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实用面积80平方米。有村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委办公室、治安室、计生室、妇检室。各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上墙,村支两委班子人马同心协力、工作有序。工作从过去的后进村进入中间状况,力争跨入先进行业。   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体,种植业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养殖业以养猪为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目前主抓板田大蒜、蔬菜、果树、花卉、奇石、盆景等。      --人口总数:806人 农业人口:795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9.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梅家村   

老龙村

  老龙村位于白岩镇东南部,东接猫猫洞村、南界宋旗镇上平村、西连宋旗镇干河、北抵本镇黄毛村,是普定县与西秀区交界处。距安顺8公里,普定县城16公里,白岩镇2公里,交通不够便利。2个自然村未通公路。   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87亩,其中田317.67亩,地124.2亩,人均占有田:0.37亩,地:0.15亩。属高原丘陵地形,是一个典型岩地貌,土壤松散,呈酸性。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水资源一般,有猫猫洞水库水渠穿村而过。林木面积326亩,荒山草坡面积21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0%。   全村只有6个自然村组成,239户868人,农业人口861人,占99.8%。该村居住汉族、苗族等。汉族占75%,少数民族占2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0人,中专文化程度2人,高中文化程度5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3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主要以农业为主。从事商业43余人、运输业402人、工副业6人,其余是以农业为主。现有外出务工人员82人,主要以18—35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居多。   该村入村公路已经水泥硬化,大部分无水泥街道硬化,电话座机6,有移动电话24部。房屋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混凝土结构较少,人均占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未实现人饮工程,人畜饮水较为困难,约200亩农田灌溉工程已坏,未能修复,这些农田的灌溉受到影响。   该村未设村级小学,小学生就读于黄毛小学,现有106人。初中学生在白岩 中学或普定就读,有20余人,全村入学率均达到两基标准。该村200年人均纯收入1920,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其它还有工副业,外出务工等,但由于近年来白十公路开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正在实施,蔬菜种植开始起步。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大,具有强度高、易开采的特点,石灰的制作原料,是很好的建材。   该村没有任何民间艺术特色,无花灯和地戏,没有什么特殊节目和特别的风俗习惯。      --人口总数:868人 农业人口:861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1.8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老龙村   

双坑村

  双坑村位于白岩镇西北部偏北,南接前寨村,西连邓家村,北与猫洞乡窝子村接壤,东抵猫洞乡柯托村,又处于安顺-补郎公路旁,距安顺13公里,普定县城11公里,白岩镇政府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91亩(不含退耕还林面积),其中田232亩,地694.31亩,属高原山谷地形,岩溶地貌、土壤松散,呈碱性。农业主产玉米、水稻、油菜。水资源较差,山间多为耕地。已退耕还林704亩,其中用材林340亩,经果林180亩,药材林180亩。有荒山育林1200亩,其中有892亩荒山造林、森林覆盖率达80%。   全村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共有254户998人,现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2名,少数民族党员10名,农业人口958人,占98.7%,该村居住汉族、仡佬族,汉族占76.4%。全村大专文化程度5人,中专文化程度8人,高中文化程度9人,初中文化程度297人,初中及初中 以下文化占94%以上,主要以农业为主。建有大牧畜市场1个,从事商业80余人、建设业100余人、运输业15人、工副业100余人,其余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现有外出务工人员90余人,主要以20-38岁青年为主,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居多。   该村辖5个自然村,除水井冲未通自来水外,均已实现水、电、路三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化了入村公路550m,砂石路1710m,硬化大牲畜市场,新寨街道。修建了引水主干沟渠、安装50门程控电话,引进科学种植技术、科学养殖技术、种植早熟大白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作物,现种植面积达100亩。养殖业主要养肉牛、二元杂交母猪,年产值达40万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业两方面,其次还有工副业、建筑业及外出务工。   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是石灰石,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具有强度高,易开采的特点,是水泥、石灰的制作原料,是很好的建材。教育方面,该村建有一所村级完小,现在教师13名,有7个班,开设幼儿班(学前班)、1-6年级各一班,共有在校学生357人,初级中学升学率达100%。配备有电脑一台、教学实验器材等设备。另外还附高农业科技培训班和人口学校班。   村支两委有办公室、妇检室、图书室及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上墙、村级政务公开,给群众一个交代,还自己的清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人口总数:998人 农业人口:958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1.9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白岩镇双坑村   


薛家村特产大全




薛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