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坝村距镇宁县22公里,距江龙镇6公里,全村总面积平4.755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共185户,人口总数787人,高中以上文化9人,劳动力523人,外出务工人员190人占总人口数的24%。,共有耕地545亩(其中田258亩、地287亩),人均耕地0.69亩。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0名党员预备党员4名、积极分子2名。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787人 农业人口:7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坚持强化产业调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三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423103 | 561200 | -- | 查看 后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江龙社区 |
江龙居委会距镇宁县29公里,地处江龙镇政府所在地,紫黄公路穿村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居民住集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居委会共356户,人口总数850人,油脂加工房5个,客货运车20辆。文化状况:高中以上文凭3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21名党员,预备党员2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一条条干净屈曲的乡间小路,一片片广阔的田野,一颗颗高大挺直的大树,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村子里时,完全有不同于大城市的感觉,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有碧绿的蓝天,只有宁静的心灵,如果你有机会到居委会走走,相信热情好客的江龙人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氧吧,释放心中所有的烦恼,回归自然,让心飞翔! --人口总数:850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85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力增加居民收入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加工,油脂加工,个体运输。 名特产品:农特产品 办公所在地:二村一组 |
高坡村 |
高坡村位于朵卜陇乡东北部,东与本乡龙潭村相邻、西与永安村相邻、南与上寨村接壤,北与西秀区下屯村接壤,距镇宁县城35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7-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437亩,其中水田262亩,旱地175亩;荒山500余亩(涉及土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3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是省定扶贫开发三类重点村之一。 高坡村辖高坡、阿朗、下水淹3个自然村寨,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全村共有.171户7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人),劳动力395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居多。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0%。 --人口总数:745人 农业人口:743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2.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所辖村:高坡组,阿朗组,下水淹组 生产总值:125.3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樱桃 办公所在地:高坡村村支两委办公室 |
达道村 |
达道村位于朵卜陇乡西北部,东南与本乡新苑村、西、北接城关镇、南与红梯村接壤,地处黄龙湖主要水系上游,距镇宁县城17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石山地居多,土质以岩石屯积黑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PH值在7-7.7之间。全村耕地面积剩余203亩,其中水田122亩,旱地81亩;村共有荒山3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0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是本乡省定三类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达道村辖1个自然村寨,划分为2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14户4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劳动力260个。 --人口总数:443人 农业人口:439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达道一、二组 生产总值:77.2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梨子 办公所在地:达道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土地 |
岩上村 |
岩上村是一个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村,整个村分成两个部分,共有三个村民组,岩上组和猫猫冲组在一起、红岩组在另一个搬迁点,村 级活动场所建在红岩组。该村距镇宁县28.5公里,距江龙镇0.5公里,与革利乡接壤。全村总面积平2.5965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153户(未搬迁户24户),人口总数634人,劳动力248人,劳务输出人口133人,占总人口数的21%,共有耕地324亩(其中田161.2亩、地162亩),人均耕地0.51亩,共有各类牲畜500头(匹),其中牛150头,猪200头,马15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7人、中专生9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0名党员(其中3名女党员)。2 --人口总数:634人 农业人口:63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红岩组,岩上组,,猫猫冲 生产总值:6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办公所在地:红岩组 |
茅草村 |
茅草村距江龙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与西秀区岩腊乡和镇宁县革利乡接壤,全村总面积5.9301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特别是适合茶叶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五个自然寨分别是茅草、小高寨、小岩腊、庆林、格钵,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2%、全村共277户,人口总数1238人,劳动力554人,劳动力转移人数208人,占总人口数的16.8%。共有耕地1181亩(其中田265亩、地915亩),人均耕地0.95亩,山场面积5500亩。共有各类牲畜347头(匹),其中牛230头,猪180头,马68匹。文化状况:高中以上文化13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村党支部健全、有党员23名,村委组织健全村委委员4人、成立茶叶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1238人 农业人口:123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茶叶强村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所辖村:茅草,小高寨,小岩腊,庆林,格钵 生产总值: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茅草村茅草组 |
纸槽村 |
纸槽村距镇宁县35.5公里,距江龙镇6.5公里,北与朵卜陇乡接壤,东与安顺西秀区岩腊乡相连。地理环境无明显优势。全村总面积2.9149平方公里,全为土山,水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分别是纸槽、浪风关、老老地共120户,人口总数492人,汉族占总人口的50%;劳动力280人,劳务输出人口120人,占总人口的24%、共有耕地390亩(其中田210亩、地180亩),人均耕地0.79亩,山场面积3000亩。共有各类牲畜430头(匹),其中牛140头,猪200头,马90匹。文化状况:本科1人、大专生3人中专生4人(其中1人在校、5人待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1名党员,积极分子4人。村委会委员3人,村级班子中,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1人、小学文化1人,班子团结务实,号召力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 --人口总数:492人 农业人口:49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纸槽,浪风关,老老地 生产总值:4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办公所在地:纸槽 |
窑上村 |
窑上村位于朵卜陇乡南面,东与本乡板红村、西与簸箕村、北与上寨村、南与江龙镇骆家湾村接壤,是黄龙湖尾水区域,距县城30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石山地居多,土质以黄、黑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8-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644亩,其中水田384亩,旱地260亩;荒山8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3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是本乡农民收入较高的行政村之一。 窑上村辖窑上一、二、三、四个组和仙人脚组共5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寨。2010年底,全村共有461户17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人),劳动力1067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皆为外面嫁入、迁入人口。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0%。 --人口总数:1763人 农业人口:1736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窑上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仙人脚组 生产总值:32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民间纸伞 办公所在地:窑上村村支两委办公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土地,黄土,森林 |
上寨村 |
上寨村为朵卜陇乡政府所在地,东与本乡高坡村、西与梭马村、北与新苑村、南与窑上村接壤,距县城31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7-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577亩,其中水田347亩,旱地230亩;荒山1000余亩。全村人均吃粮31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 寨村辖上寨、王平、肖家、冲头4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358户11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人),劳动力695个,全村以布依族人口居多,仅肖家组为汉族。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 --人口总数:1123人 农业人口:1009人 非农业人口:114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加大土地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所辖村:上寨组,肖家组,王平组,冲头组 生产总值:242.6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市级精品茶叶示范基地 名特产品:腊染, 办公所在地:上寨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荒山,土地 |
簸箕村 |
簸箕村位于朵卜陇乡西南面,与本乡窑上村、张旗村和江龙镇水洞村、城关镇红花村、陇怀村接壤。属安顺西秀区龙宫风景区水系下游,距县城31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石山地居多,土质以黄、黑土为主,土层一般,土壤PH值在6.5-7.3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河谷地带水田全部淹没,仅余耕地面积68.5亩,其中水田41亩,旱地27.5亩;尚有荒山400余亩。全村人均吃粮2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略高于本乡其他贫困类别村。 簸箕村共辖簸箕田、大河边2个自然村寨,划分为簸箕、大河边2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桂共有113户3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人),劳动力224个,居住着布依、苗2种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与黄龙湖交辉相映,更显山清水秀。 --人口总数:385人 农业人口:37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走发展之路,建移民新村 --所辖村:簸箕组,大河边组 生产总值:76.5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渔业养殖 名特产品:桃子,茶叶,鱼,虾 办公所在地:簸箕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水库,荒山 |
板红村 |
板红村和上寨、窑上三个村共同围绕朵卜陇田坝,成三角之势,东与朵卜陇乡白沙村相邻、西与窑上村隔河相望、北与高坡村接壤、南与江龙镇司丁村接壤,距镇宁县城30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7-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430亩,其中水田255亩,旱地175亩;荒山800余亩(涉及土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33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 板红村辖板红、坡告2个村民小组,亦是2个自然村寨。2010年底,全村共有199户7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人),劳动力458个,全村以布依族人口聚居,占99%。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 --人口总数:731人 农业人口:715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板红组,坡告组 生产总值:134.8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姊妹茶叶加工基地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板红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土地 |
陇西村 |
陇西村位于朵卜陇乡东北部,东、北与本乡安顺市西秀区相邻、西与高坡村相邻、南与龙潭接壤,距镇宁县城36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7-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584亩,其中水田350亩,旱地234亩;荒山700余亩(涉及土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33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 陇西村辖陇西、上午院、下午院、牛滚塘、上水淹5个自然村寨,划分为5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353户14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人),劳动力874个。 --人口总数:1449人 农业人口:1437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陇西二三组、上午院、下午院、牛滚塘、上水淹 生产总值:239.2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陇西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土地 |
河头村 |
河头村距镇宁县33公里,距江龙镇5公里,东与杨柳村和本寨乡接壤,南与木皮村相连,西与顶书村交界,北与猛正村连接。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水源丰富。全村总面积3.373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均为少数民族。全村共130户,人口总数560人,劳动力230人,共有耕地359亩(其中田156亩、地203亩),人均耕地0.64亩,山场面积700亩。共有各类牲畜348头(匹),其中牛78头,猪250头(能繁母猪7头),马2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1人、中专生4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2名党员,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2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560人 农业人口:5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 科技兴村 种植富村 人才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下院组 生产总值: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一组 |
白沙村 |
白沙村位于朵卜陇乡东部,东与江龙镇纸朝村接壤,西与龙潭村相邻、南与江龙镇司丁村相接,北与安顺市西秀区烂坝村相邻,距镇宁县城40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丰富,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PH值在6.5-7.3之间。全村耕地面积416亩,其中水田249亩,旱地167亩;荒山1000余亩(涉及土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6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00元。 白沙村辖大白沙、小白沙、板岩、聋外4个自然村寨,划分为4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69户6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人),劳动力395个。 --人口总数:692人 农业人口:686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地方产业 --所辖村:大白沙,小白沙,聋外,板岩 生产总值:114.5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 名特产品:朵卜陇乡白沙茶 办公所在地:白沙村活动室 |
永安村 |
永安村位于朵卜陇乡中西部,东与本乡上寨村、西与城新河村、北与新苑村、南与梭马村接壤,地处黄龙湖上游区域,距镇宁县城16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5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8-7.7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仅余172亩,其中水田103亩,旱地69亩;荒山7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1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是本乡因失地返贫的行政村和省定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之一。 永安村辖中院、平院、坡脚院3个自然村寨划分为中院一、二组、平院一、二组和坡脚组5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241户8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人),劳动力548个,全村以布依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人口总数:881人 农业人口:876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争取更多扶贫资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所辖村:中院一、二组,平院一、二组,坡脚组 生产总值:12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永安茶叶基地 名特产品:布依狗肉 办公所在地:永安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水库,荒山 |
张旗村 |
张旗村位于朵卜陇乡西部,东与本乡梭马村、西与城关镇陇怀村、北与老坝村、南与簸箕村接壤,是黄龙湖中段区域,距镇宁县城12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5-7.5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仅余45亩,其中水田26亩,旱地19亩;荒山4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10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元,是本乡因失地返贫的行政村之一。 张旗村1个自然村寨划分为2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17户3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人),劳动力211个,全村以布依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人口总数:356人 农业人口:351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打造休闲渡假村庄 --所辖村:张旗一组,张旗二组 生产总值:79.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渔业养殖 名特产品:樱桃,李子,桃子 办公所在地:张旗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水库 |
梭马村 |
梭马村位于朵卜陇乡中部,东与本乡上寨村、西与张旗村、北与永安村、南与簸箕村接壤,是黄龙湖中段区域,距镇宁县城33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5-7.5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仅余155亩,其中水田95亩,旱地60亩;荒山4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1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50元,是本乡因失地返贫的行政村之一。 梭马村辖梭马、田家院、王家院3个自然村寨,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76户6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人),劳动力383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皆为外面嫁入、迁入人口。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 --人口总数:636人 农业人口:625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利用地理资源优势,构建休闲娱乐一体村 --所辖村:梭马,田家院,王家院 生产总值:119.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梭马村茶叶基地,梭马生猪养殖场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梭马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水库,荒山 |
老坝村 |
老坝村位于朵卜陇乡西部,东与本乡张旗马村、西接城关镇、北与新河村、南与城关镇陇怀村接壤,地处黄龙湖中段,是黄龙湖建设淹地不搬迁的村之一,距镇宁县城10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岩石屯积黑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PH值在7-7.5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剩余350亩,其中水田210亩,旱地140亩;村共有荒山5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0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是本乡二类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老坝村辖烂坝、山坡、老房子3个自然村寨,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209户7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人),劳动力431个。 --人口总数:735人 农业人口:728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所辖村:烂坝,山坡,老房子 生产总值:141.6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老坝村牧草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樱桃,民族织布 办公所在地:老坝村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石山 |
新苑村 |
新苑村位于朵卜陇乡中西部,东与本乡高坡村、西达到村、南与永安村接壤,北接西秀区炭窑村,地处黄龙湖水系上游区域,是黄龙湖建设淹地不搬迁的村之一,距镇宁县城18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5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8-7.7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仅余440亩,其中水田265亩,旱地175亩;荒山7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4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100元。 新苑村辖1个自然村寨划分为4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305户11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人),劳动力695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人口总数:1175人 农业人口:1148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新苑一、二、三、四组 生产总值:256.7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辣椒,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新苑村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集贸市场,土地,荒山 |
新河村 |
新河村位于朵卜陇乡西部,东与本乡永安村、西接城关镇、北与红梯村、南与老坝村接壤,地处黄龙湖上游,是黄龙湖建设淹地搬迁的村之一(搬迁小河组),距镇宁县城12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岩石屯积黑土、风化石夹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PH值在7-7.5之间。黄龙湖建成后,全村耕地面积剩余412亩,其中水田248亩,旱地164亩;村共有荒山7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3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50元,是本乡二类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新河村辖纳明、小屯、小河、沙戈4个自然村寨,划分为4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263户10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人),劳动力622个。 --人口总数:1011人 农业人口:991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盘活农村土地市场 --所辖村:纳明,小屯,小河,沙锅 生产总值:178.2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樱桃,梨子 办公所在地:新河村村委活动室 --自然条件: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资源:荒山,水库 |
红梯村 |
红梯村位于朵卜陇乡西部,东南与本乡永安村、西接城关镇、北与达到村、南与新河村接壤,地处黄龙湖上游,是黄龙湖建设淹地不搬迁的村之一,距县城14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5-3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石山地居多,土质以岩石屯积黑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PH值在7-7.5之间。黄龙湖建成淹地后,全村耕地面积剩余410亩,其中水田245亩,旱地165亩;村共有荒山400余亩(涉及耕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2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50元,是本乡二类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红梯村辖红岩菁、梯子田2个自然村寨,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76户6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人),劳动力417个。 --人口总数:699人 农业人口:696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立足村情实际,拓宽发展渠道 --所辖村:红岩箐一、二组,梯子田 生产总值:119.2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梨子,樱桃 办公所在地:红梯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荒山,石林 |
龙潭村 |
龙潭村位于朵卜陇乡东北部,东与本乡白沙村相邻、西与高坡村相邻、南与板红村接壤,北与陇西接壤,距镇宁县城35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7-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568亩,其中水田340亩,旱地228亩;荒山700余亩(涉及土地面积均为习惯亩,我乡习惯亩与丈量亩之间关系是:1亩习惯亩等于2.74亩丈量亩)。全村人均吃粮3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是省定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之一。 龙潭村辖窑罐厂、纳马、上荣、新发、平寨、山脚6个自然村寨,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251户9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劳动力592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居多。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0%。 --人口总数:998人 农业人口:994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窑罐厂、纳马、上荣、新发、平寨、山脚 生产总值:170.1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龙潭上荣茶叶基地 名特产品:梨子,樱桃,茶叶 办公所在地:龙潭村活动室 |
骆家湾村 |
骆家湾村距镇宁县25公里,距江龙镇0.5公里,全村总面积2. 6797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分别是:骆家湾组、牛角组、林堡组、黄土组共179户,人口总数755人,劳动力260人,是个六种民族杂居的村,共有耕地657亩(其中田477亩、地180亩),人均耕地0.87亩。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台(微耕机),三轮货运车辆8辆。 --人口总数:755人 农业人口:75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力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骆家湾组,牛角组,林堡组,黄土组 生产总值:20.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豆类加工,养殖 名特产品:豆腐 办公所在地:骆家湾组 |
猛正村 |
猛正村距镇宁县33公里,距江龙镇5公里,全村总面积平3.9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全村共有八个村民组分别是:山岔河(14户)、老鹰岩(37户)、落水岩(21户)、猛正上院(30户)、猛正下院一组(34户)二组(34户)、小崇宇山(65户)、后冲(35户)、一碗井(45户)共315户,人口总数1199人,劳动力650人,劳务输出300人,占总人口数的25%。共有耕地756亩(其中田378亩、地378亩),人均耕地0.63亩。牲畜600头其中牛200头、猪300头、马10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10人、中专生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2名党员,预备党员6名。村内有一所小学,小学入学率达98%,初中入学率达71.5%。无村级卫生所,村级活动室一个。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 --人口总数:1199人 农业人口:119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科技兴村、种植富村、人才强村” --所辖村:山岔河(14户)、老鹰岩(37户)、落水岩(21户)、猛正上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特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猛正下院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 资源:土地资源 |
红岩村 |
红岩村距镇宁县34公里,距江龙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募役乡接壤,全村总面积平5.543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六个村民组即红岩组、半坡组、寡贡组、龙潭堡组、尖坡组、岩底组,六个村民组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红岩组。全村共150户,人口总数512人,劳动力200人,劳务输出人口100人,占总人口的19%,共有耕地400亩(其中田150亩、地250亩),人均耕地0.78亩。大牲畜330头(匹),其中牛100头,猪150头,马8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1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3名党员预备党员2名。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512人 农业人口:51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红岩组,半坡组,寡贡组,龙潭堡组,尖坡组,岩底组 生产总值:5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葵花,花生,辣椒,茶叶 办公所在地:红岩组 |
干坝村 |
干坝村距镇宁县37公里,距江龙镇8公里,东与革利乡接壤,南与本寨乡相连,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7.4099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汉族占总人口的90.8%、全村共168户,人口总数685人,劳动力320人,劳务输出人口60人,共有耕地145亩,人均耕地0.21亩,山场面积355亩。共有各类牲畜420头(匹),其中牛170头,猪170头(能繁母猪25头),马80匹。文化状况:中专生3人、初中以上文化4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4名党员,预备党员20人,积极分子5人。村委会委员3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685人 农业人口:68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干坝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干坝村一组 |
杨柳村 |
杨柳村距镇宁县34公里,距江龙镇5公里,与本寨乡接壤,境内紫黄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4.1233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七个村民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7%、全村共254户,人口总数1120人,劳动力924人,劳务输出人口200人,占总人口的18%。共有耕地780.64亩(其中田343亩、地437.64亩),人均耕地0.7亩。共有各类牲畜650头(匹),其中牛250头,猪300头(能繁母猪25头),马10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30人、中专生1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22名党员,积极分子2人。村级班子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1170人 农业人口:1166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4.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0.64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新农村,做到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 --所辖村:杨柳一组、杨柳二组、毛立冲组、格拽组、大干丈一组、大干丈二组 生产总值: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干丈组 |
竹新村 |
竹新村距镇宁县28公里,距江龙镇1公里,全村总面积平1.598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分别是:纸厂、牛市上、新场坝、竹林寨,共125户,人口总数527人,劳动力185人,共有耕地400亩(其中田216亩、地184亩),人均耕地0.75亩。文化状况:大专生2人、中专生10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1名党员,积极分子8名。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 --人口总数:527人 农业人口:52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纸厂、牛市上、新场坝、竹林寨 生产总值: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樱桃,板粟,茶叶,蔬菜 办公所在地:新场坝 |
顶书村 |
顶书村位于江龙镇西南面、距镇宁县38公里,距江龙镇9公里,南与炳英村相连、北与募役硐上村相邻。全村总面积2.399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二个村民组,居住较为集中。全村共105户,人口总数487人,劳动力303人,劳务输出人口142人,占总人口的29%,共有耕地247亩。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26名党员。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487人 农业人口:4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 科技兴村 种植富村 人才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樱桃 办公所在地:一组 |
一村村 |
一村距镇宁县29公里,地处江龙镇政府所在地,紫黄公路穿村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1.512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汉族占总人口的98%、全村共211户,人口总数980人,劳动力420人劳务输出人口146人,占总人口的15%。共有耕地500亩(其中田200亩、地300亩),人均耕地0.51亩。共有各类牲畜280头(匹),其中牛50头,猪220头,马10匹。小型木料加工房2个,客货运车10辆。文化状况:中专生2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3名党员。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980人 农业人口:9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科技兴村、商贸富村、人才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加工,油脂加工,个体运输。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二村一组 |
白杨村 |
白杨村距镇宁县30.5公里,距江龙镇1.5公里,全村总面积1.6319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共190户,人口总数853人,劳动力260人,共有耕地491.89亩(其中田319.48亩、地171.41亩),人均耕地0.58亩。共有各类牲畜540头(匹),其中牛160头,猪260头,马120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0台,三轮货运车辆8辆。文化状况:本科生10人,大专生20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3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6名)。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853人 农业人口:85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三组 |
猫猫冲村 |
猫猫冲村距镇宁县34公里,距江龙镇5公里。全村总面积平5.3684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七个村民组即猫猫冲组、摸弄组、关口组、屯上组、下寨组、栏木桥组、小牛田坝组,七个村民组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猫猫冲组。全村共315户,人口总数1398人,劳动力856人,劳务输出人口265人,占总人口的 19%,共有耕地933亩(其中田357亩、地576亩),人均耕地0.67亩。大牲畜430头(匹),其中牛270头,猪36头,马160匹。大专生5人、中专生10 人、高中生1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27名党员,20名积极分子。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856人 农业人口:8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猫猫冲组,摸弄组,关口组,屯上组,下寨组,栏木桥组,小牛田坝 生产总值: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屯上组 |
司丁村 |
司丁村距江龙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朵卜拢乡接壤,全村总面积3.6135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特别适合茶叶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五个自然寨分别是观山、大林、田坝、半坡、小寨,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2%、全村共216户,人口总数1054人,劳动力510人,劳动力转移人数234人,占总人口数的22%。共有耕地713亩,人均耕地0.68亩,山场面积3000亩。共有各类牲畜216头(匹),其中牛56头,猪60头,马100匹。文化状况:高中以上文化11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村党支部健全、有党员20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5名,村委组织健全村委委员4人、成立茶叶种植协会、养殖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1054人 农业人口:105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科技兴村、种植富村、人才强村 --所辖村:观山,大林,田坝,半坡,小寨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茶叶,油菜,生姜,李子 办公所在地:田坝组 |
木浪河村 |
木浪河村位于江龙镇西南面、距镇宁县33公里,距江龙镇4公里,全村总面积平3.256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即茶林组、屯脚组、尖坡组、大寨组,四个村民组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茶林组。全村共69户,人口总数280人,劳动力200人,劳务输出人口25人,占总人口的8%,共有耕地149亩,人均耕地0.53亩。大牲畜201头(匹),其中牛75头,猪86头,马40匹。因地势不平,高坎田地多坝子田地少,耕种仅能依赖人力和畜力,微耕机等小型农机难能开展作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8名党员。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327人 农业人口:324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3.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所辖村:茶林组,尖坡组,大寨组,屯脚组 生产总值:2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水稻、玉米、樱桃、肉牛养殖 名特产品:樱桃 办公所在地:茶林组 |
马鞍村 |
马鞍村距镇宁县23公里,距江龙镇6公里,与水洞村和后坝村接壤,境内紫黄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2.114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全村共165户,人口总数682人,劳动力385人,共有耕地501亩(其中田318亩、地183亩),人均耕地0.74亩。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20名党员,预备党员6人,积极分子2人。村委会委员3人,村级班子中,高中文化 人、初中文化 人、小学文化 人,班子团结务实,号召力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682人 农业人口:6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水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 科技兴村 种植富村 人才强村 --所辖村:马鞍组,竹家院组,圃丫组 生产总值:6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马鞍组 |
水洞村 |
水洞村距镇宁县20公里,距江龙镇6.5公里,与朵不拢乡接壤,境内紫黄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3.638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汉族占总人口的98%、全村共211户,人口总数891人,共有耕地520.5亩(其中田288亩、地232.5亩),人均耕地0.58亩,山场面积3000亩。文化状况:大专生5人、中专生20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9名党员,积极分子14人。村委会委员3人,班子团结务实,号召力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891人 农业人口:89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二组 |
后坝村 |
后坝村距镇宁县22公里,距江龙镇6公里,全村总面积平4.755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共185户,人口总数787人,高中以上文化9人,劳动力523人,外出务工人员190人占总人口数的24%。,共有耕地545亩(其中田258亩、地287亩),人均耕地0.69亩。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0名党员预备党员4名、积极分子2名。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787人 农业人口:7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坚持强化产业调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三组 |
青杠林村 |
青杠林村距镇宁县31公里,距江龙镇3公里,有一个组与募役乡接壤。全村总面积平7.8433 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组即水淹坝组、平院组、奋基一、二组,四个村民组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水淹坝组。全村共158户,人口总数665人,劳动力250人,劳务输出人口50人,占总人口的7.5%,共有耕地582亩(其中田321亩、地261亩),人均耕地0.88亩。大牲畜158头(匹),其中牛43头,猪95头,马20匹。因地势不平,高坎田地多坝子田地少,耕种仅能依赖人力和畜力,微耕机等小型农机只能小面积开展作业。文化状况:大专生1人、中专生5人、高中生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8名党员。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665人 农业人口:6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全力助推经济发展 --所辖村:水淹坝组,平院组,奋基一组、奋基二组 生产总值:5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水淹坝组 |
马格村 |
马格村位于江龙镇西南面、距镇宁县35公里,距江龙镇7公里,南与炳英村相连、北与青杠林村相邻。全村总面积4.196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即马寨组、上格优组、下格优组,三个村民组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马寨组。全村共112户,人口总数474人,劳动力165人,劳务输出人口50人,占总人口的11%。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6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474人 农业人口:4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 科技兴村 种植富村 人才强村 --所辖村:马寨组、上格优组、下格优组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葵花 办公所在地:马寨组 |
炳英村 |
炳英村位于江龙镇西南面、距镇宁县34公里,距江龙镇5公里,与募役乡相邻。全村总面积5.543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五个村民组即大寨组、大树组、湾子组,关口组、大湾组五个村民组九个自然寨都较为分散,村级活动场所建在大寨组。全村共230户,人口总数906人,劳动力456人,劳务输出人口158人,占总人口的17%,共有耕地908.7亩(其中田314.7亩、地594亩),人均耕地1.05亩。大牲畜320头(匹),其中牛112头,猪100头,马68匹。文化状况:高中以上文凭3 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0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906人 农业人口:90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8.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 发展口号:粮食稳村 科技兴村 种植富村 人才强村 --所辖村:大寨组,大树组,湾子组,关口组,大湾组 生产总值: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花生,樱桃,葵花 办公所在地:湾子组 |
六志村 |
六志村距镇宁县42公里,距江龙镇13公里。全村总面积6.1519平方公里,海拔比镇政府所在地低,气候炎热,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六个村民组九个自然寨,是一个四种民族杂居的村。全村共215户,人口总数885人,劳动力587人,劳务输出人口98人,占总人口的11%,共有耕地629亩(其中田336亩、地293亩),人均耕地0.71亩。共有各类牲畜头758(匹),其中牛398头,猪250头,马110匹。文化状况:大专生2人、中专生2人、初中生115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党员12名,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键全。 --人口总数:885人 农业人口:88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大箐组,大院组,后坝组,旧院组,新寨组 生产总值:7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花生 办公所在地:旧院组 |
木皮村 |
木皮村距镇宁县36公里,距江龙镇9公里。全村总面积2.5699 平方公里,海拔比镇政府所在地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四个村民,是一个布依族山村。全村共102户,人口总数434人,劳动力201人,劳务输出人口98人,占总人口的22.5%,共有耕地360亩(其中田179亩、地181亩),人均耕地0.83亩。共有各类牲畜170头(匹),其中牛40头,猪100头,马30匹。因地势不平,高坎田地多坝子田地少,耕地仅能依赖人力畜力,微耕机等小型农机难以开展作业。文化状况:高中生2人、初中生15人。有一所村级小学,现有学前班一个,办有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126人。四名教师(其中两名是代课),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党员8名(其中一名女党员),预备党员4名,积极分子3人。组织机构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434人 农业人口:43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卡车组,谭龚组,岩脚组,大院组 生产总值:4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办公所在地:岩脚组 |
双龙村 |
双龙村距镇宁县32公里,距江龙镇4公里,西南面与双龙村和竹新村相连,北与纸槽村接壤,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2.457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季、适宜多种林木生长,自然环境适于多种畜禽繁衍。全村共有两个村民组,汉族占总人口的60%、全村共137户,人口总数557人,劳动力330人,共有耕地332.9亩(其中田210亩、地132.9亩),人均耕地1.67亩,山场面积800亩。共有各类牲畜591头(匹),其中牛191头,猪274头,马136匹,文化状况:大专生1人、中专生2人(其中2人待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支部健全、共有17名党员、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3人。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有党支部、村委、协会等领导和管理机构及群众组织,有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557人 农业人口:55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2.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所辖村:双龙组,石井组,双龙村,古井组 生产总值: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茶叶 办公所在地:双龙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