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进都乡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乡辖6个行政村。有土地面积500公顷,耕地4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3条。总人口7122人,2004户。
该乡凯江河最大,全长11公里。旅游景点2个。植被面积440公顷,森林面积3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5%。
-
经济发展
进都乡地处凯江河沿岸,砂石资源丰富,水源比较丰沛,草帽河延安已有预制厂4家,樱桃谷鸭养殖户10户,养殖规模达2万余只,全乡养兔5万余只,药材种50余亩,已组建养鸭协会、养兔协会与蔬菜协会等3个专业协会,建成蚕桑养殖、药材生产和生猪养殖3个基地村。[1]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3.2平方公里 | 510722216 | 621000 | -- | 查看 进都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坝街道 |
北坝镇北坝镇 北坝镇地处四川省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四川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城市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市153公里,东距重庆300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是历代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 2004年北坝镇总人口123484人,其中农业人口66962人,人口出生率4.7‰,死亡率5.5‰,自然增长率4.5‰,计划生育率96.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58人。少数民族1个,共100余人。有耕地面积251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亩。植被面积2852公顷,森林面积2787公顷,森林覆盖率33.9%。 - 北坝镇国内生产总值 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第一产业8445万元,第二产业36818万元,第三产业2191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现价17.3亿元,比上年增9.8%(其中农业总产值现价1.35亿元,比上年增5%;乡镇企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10.3%);财政总收入17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比上年增5.7%;粮食总产2242.4万公斤,比上年增4.1%;油料134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出栏生猪4.2万头,小家禽出栏67.34万只。开发区内以工业开发为主,配套发展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产业发展重点是丝绸、轻纺、电子、机械和无污染化工学工业等,尤其是生物技术产品、精细化工技术产品以及高起点的食品工业和包装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功能配套,对工业项目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建区以来,已累计引进各类投资项目300余个,其中生产经营性项目150余个,累计吸引各类建设资金12亿元。 北坝镇牢固树立财政意识、税收意识、平衡意识,发动基层组织开展协税护税,采取“优化主体财源,巩固基础财源,培植后续财源,挖掘潜力财源,狠抓强征细管,强化预算约束,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平衡运转”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费税改革后的财政工作平稳运转。在各种增收措施中,年内重点抓协税护税和餐饮娱乐业税费整治和房产营业税清理。财政收入实现174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94%;工商各税入库133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3%;农业税入库121.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8%(加上农税定额减免实现完成100%)。 |
潼川镇 |
潼川镇地处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本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城市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53公里,东距重庆300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是历代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全镇辖5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农场,总人口13.9万,财政收入2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亿元,属四川省特大镇之一,列绵阳市近郊型综合经济实力前三强,四川省前百强。 潼川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绵阳机场近在咫尺,绵三、三射、三中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涪凯二江绕镇而行,水利水能资源丰富,自来水、电力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小灵通、大灵通、广电、ADSL专线上网等业务全面开通,商贸、物流、科技等服务尽善尽美;毗邻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镇内更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为潼川建设提供着质高量足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大军。 今天,潼川镇正坚定不移地实施着“工业5亿”工程,走工业富镇、产业强镇之路。镇上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天府肉鹅、凤阁生猪、柳林韭葱、广化鲜奶、橙园香菜等为代表的五大优质农产品,探索近郊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佳联印染、鑫星织造、蒙托矿业、蜀龙泵业、水泥制造、凯慕家具等七大产业,建设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强镇。 我们认为,潼川必须以大市场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潼川的一切工作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向经济工作又必须以发展工业为中心,我们要把方便送给企业,把困难留给政府,努力把潼川建设成为西部的投资洼地,我们坚定地认为,为投资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对投资者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适百年难遇之缘,值千载难逢之际,潼川人将把握改革开放之天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之地利,顺应万民建设新潼川之人和,突出发展主题,抓好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培植,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着力推动镇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潼川建设环境优美、经济活跃、富裕文明的特色经济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潼川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您的到来,是我们的心愿,更是您的机遇,来吧,朋友,投资潼川,收益无限!. |
东塔镇 |
三台县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51年建东山乡,1958年改东山公社,1981年更名东塔公社,1983年置东塔乡,1992年并入潼川镇,1995年复置东塔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1.1平方公里,人口2.1万。省道成南公路过境。辖东涪、东塔、东泉、东林、东江、东亭、东河、徐桥、白蝉、龙柏、永陈、川新、三湾、红英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和商贸、旅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特产广柑、水蜜桃、梨。境内有明万历年间建六棱形九级楼阁砖塔东塔,东塔观音院等旅游景点。. |
百顷镇 |
" 【地理位置】 百顷镇位于三台县东南部,距县城11公里,复员面积31.33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6平方公里,涪江穿境而过,全长7公里。境内地形以浅丘为主,山多地少,土壤多属紫色冲击土。全镇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温温和,四季分明。全镇总人口16421人,总户数4740户,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有土地978公顷,耕地83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89亩,森林覆盖率30%。 【人口】 全镇总人口16421人,4740户,其中农业人口15395人,男女性别比107:100。人口出生率3.5‰,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6人。 【农业】 粮食总产量56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1%;蔬菜瓜类总产2190吨,比上年增长22%;水果总产129吨,比上年增长11%。年末牛出栏79头,猪出栏11039头,肉类总产量740吨,蛋类产量473吨。 【种养殖业】 坚持农业稳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基础上,把粮经比例调整到6:4,努力发展农、林、牧、渔产业,抓好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2002年全镇建粮食丰产基地村3个,旱地改制3450亩,发展大棚和商品蔬菜2033亩,优质林果800亩,池塘养殖5亩,年产水产品35吨。". |
塔山镇 |
" 塔山镇位于绵阳市三台县东北部,是四川省小集镇建设试点镇,绵阳市文明城镇。治地距三台县城36公里,绵阳市4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4.88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25个行政村,l个居委会。有耕地248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l.21亩。植被面积2962公顷,森林面积2860公顷,森林覆盖率33.8%。 2003年全镇总人口 36304人,11550户,其中农业人口3O438人。人口密度413人/平方公里。 [经济状况]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O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010万元,第二产业937万元,第三产业3060万元。财政总收入6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 2003年农业总产值8764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 4766公顷。粮食总产17854吨,油料总产2912吨,蔬菜瓜果类总产6288吨。出栏生猪36935头,肉类总产3393吨,蛋类产量1820吨,水产89吨。 工业总产值3123万元,实现利税341万元,利润Z17万元。企业总数582个,职工2603人,营业收入6203万元。骨干企业7个,年上交税金21万元。 [交通邮电] 镇内通车里程84公里,县乡公路48公里,绵盐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年货运量10万吨,客运量120万人次,运输车辆76辆,客运线路6条。邮政业务总量43.7万元,业务总收入 16.3万元。有程控交换机4台,可容量5000门用户,无线寻呼台(站)2个,移动通信接收台1个,联通接收台1个。 [商业旅游] 年消费品零售总额400O万元。专业市场面积256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580人。旅游业年接待县内客人10OO余人,县外客人2万人次,年收入17万元。 [科技教育] 普通高中1所,初中4处,小学16处,幼儿园17处,在校学生 6053人,教职工31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78%。. |
柳池镇 |
三台县辖镇。1951年置柳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塔山镇,1995年复置柳池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万。绵(阳)盐(亭)公路过境。辖长梁、松柏、泉埝、丁垭、康桥、清溪、三角7个村委会和柳池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花生、小麦。. |
龙树镇 |
"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龙树镇机关内设党政办、经济办、计生民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等4个行政机构和2个事业机构,人员编制33人,在编29人,其中行政在编22人(工人2人),事业在编7人。全镇幅员面积81.5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21个经济合作社,场镇居委会1个。 [人口、耕地、绿化] 2005年全镇总人口21886人,其中农业人口20405人。人口出生率7.6‰,死亡率5.7‰,自然增长率1.9‰。少数民族5个,共10人。有耕地面积1919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41亩。主要河流2条,梓江河穿境而过,魏城河环绕12.24公里。旅游景点1个。植被面积2933公顷,森林面积2809公顷,森林覆盖率34%。 [镇域经济]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61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9%。第二产业增加值374万元,比上年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8万元,比上年增长6.5%。财政总收入376万元,比上年增加6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8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农业总产值9317万元,比上年增17.9%,粮食总产量127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30公斤,西瓜面积8000亩,经济作物占播种面积的75%,蔬菜瓜类总产量6670吨。水果总产450吨。年末牛存栏1739头,生猪出栏21015头,羊出栏4000头,家禽出栏37万只,蛋类产量1100吨。从事渔业生产人员34人,池塘养殖面积38公顷,年产量110吨。全年商品零售总额4290万元,比上年增10%,市场面积200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291人,完成销售收入440万元,增10%,劳务输出6551人,新增651人。 ". |
石安镇 |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石安镇机关内设党政办、经济办、计生民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等4个行政机构和2个事业机构,人员编制39人,其中行政在编28人(工人3人),事业在编11人。全镇幅员面积64.83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73平方公里。辖石安、双石、先锋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耕地、绿化] 全镇总人口23558人,其中农业人口21439人。人口出生率4.5‰,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6人。有耕地174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13亩。森林面积310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 [镇域经济]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973万元,比上年增4.37%,其中第一产业4051万元,第二产业1614万元,第三产业2308万元。固定资产投入286万元。财政总收入297万元,比上年增14.8%。农民人均纯收入2731元。农业总产值6532万元,比上年增4.9%。粮食总产量12872吨,比上年增4%。油料总产1693吨。蔬菜瓜类总产2832吨,水果总产252吨。年末牛出栏86头,生猪出栏2.129万头,羊出栏965头,肉类总产量1417吨,蛋类产量349吨,水产品年产88吨。乡镇企业总产值4600万元,比上年增10%。企业总数678个,职工886人,骨干企业6个。全年商品批发零售完成销售收入986万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粮经比例6:4。全镇种植高芥酸油菜7000亩。建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村3个,种优质稻3000亩。蚕桑基地村3个,全镇新栽桑120万株,养蚕发种9500张,产茧32万公斤,农业人均茧款收入221元。发展禽畜养殖基地村1个,养殖专业大户120户。建立水果基地村3个,优质西瓜运销重庆、成都、广元等地。 [发展竹材产业]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发动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包产地边、自留山疏林、溪沟、荒滩、渠系及乡村道路两旁宜林地段打窝7.37万窝,栽植撑绿竹4.95万株,栽植面积1190亩,栽本地慈竹2.78万株,面积680亩。退耕还林有12个村460户,面积540.3亩。. |
富顺镇 |
" 富顺镇位于三台县东北部,治地距县城23公里。治地地理坐标北纬31o10′,东经105o11′。境内以深丘为主。2001年,全镇幅员面积65.8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9平方公里。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全镇总人口23377人,7228户。有耕地1556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1亩。 矿藏4种。主要河流3条,桃花河最大,全长5公里。旅游景点1个。森林覆盖率59%。年降水量820毫未,平均气温历15一20℃,年均无霜期280天。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食盐、天然气、石油等,其中尤以膨润土、天然气蕴藏量最为丰富。". |
三元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三元乡,1958年改三元公社,1968年更名东风公社,1983年改东风乡,1989年置三元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都)南(江)公路过境。辖友爱、长发、万安、龙吟、中山、三清、金马、石庙、严家庵、龙居、小庙、普佗、新华、群利、和平、康乐、天星、林泉、明星、凤台20个村委会和三元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厂、化工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 |
秋林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秋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2.2万。通公路。辖官井沟、秋峰、石城、文昌、盘石、山枝、龙江桥、七里、桐麻沟、仁和、红星、星光、金乐、光辉、白鸽庙、四方16个村委会和秋林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棉花。. |
永新镇 |
三台县辖镇。1951年置永新乡,1958年改永新公社,1983年设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27.3平方公里,人口1.1万。成(都)南(江)公路过境。辖崭山、永联、永胜、金瓜、永久、永星、永青、永乐、红军、永征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食品加工、建材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棉花。新德乡(Xinde Xiɑnɡ)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新场乡,1951年更名新德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2万。通公路。系自流灌溉区。辖新林、桃园、柳塘、长埝、会仙、新梁、福田、马口、富谷、新渡、马脊、马蹄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棚蔬菜,特产柑橘、麦冬。. |
新德镇 |
新德镇位于四川省三台县涪江东岸,与县城隔江相望,距县城8公里。新德镇地理坐标北纬31",东经105"。东靠唐巴公路,南与县城及北坝工业经济开发区隔河相望。望松公路穿镇而过,永河堰纵贯全境。境内山坝兼有,以坝为主。新德镇耕地面积14250亩,人均耕地0.76亩。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0个经济合作社,新德镇总人口18749人,6324户,涪江沿镇而过,有旅游景点2个。 镇内盛产优质柑、橘、梨、脐橙,年产量可达70吨;TJ2药材、涪城麦冬年产量可达30吨,远销日本、非洲、东南亚,供不应 求。 “望水垭”相传为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立马观望涪江之地。江畔柳林滩“董仲书台”为唐代著名“神仙”董仲隐居读书之地;“三圣宫”为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并以庙兴场,现已申报为三台县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董永坟、会仙桥。随着明台电站的修建,镇内河滩的开发,逐步形成集垂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水上公园,为旅游业打下基础。三台县新德镇近日将以蔬菜为支柱产业并与之相关的柳塘、桃园、长堰三个村以及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并与之相关的福田、马口、富谷、马脊四个村组建成了两个跨村联合党总支。至此三台已在农村建立了包括八洞 镇天宫堂党总支在内的三个跨村联合党总支。 |
新生镇 |
新生镇位于三台县南端,距离县城23公里,是通往鲁班水库、云台观和郪江汉暮群的必经之地,东与中新、乐加、景福三镇乡接壤,南与观桥镇相连,西与鲁班镇毗邻,北与断石乡相依,幅员53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65平方公里,辖新生、德光、星火三个办事处,全镇总人口34251人,其中农业人口31412人,总户数10593户,其中农业户9275户,24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215个合作社,有耕地面积24540亩,森林面积21694.5亩,森林覆盖率33.9%,人口出生率7.2‰,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0.2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9人。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7元。 |
鲁班镇 |
" 鲁班镇地处三台县城南28公里,辖3个办事处,3个居委会,27个行政村,231个经济合作社,幅员60.24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耕地2.6万亩,属川西浅丘地形。镇内公路交通发达,通讯网络纵横,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鲁班镇濒临鲁班湖,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1992年撒区并乡后的新建镇。自建镇以来,党委、政府一班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强镇,农业稳镇,企业富镇,旅游兴镇,依法治镇”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弘扬“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自强争先,富民兴镇”的鲁班精神,迎难而上,创新实干,修建围库油路26公里,将政府旅游街、太林场镇长1000米街道建成标美水泥路面,电信“三网合一”惠及四个场镇和部份农户。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引进进水口电站、银杏山庄、望江酒楼、三鑫页岩砖厂等项目20多个,引资总额近一亿元。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商贸旅游街初具雏形,场镇规模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2.5平方公里,4个中心村集镇已成规模,迄今已建小康楼房1250幢,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境内最大的企业鲁班蚕种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年制种量达15万张,收入300多万元。蚕桑、水产养殖、畜牧等支柱产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财政连续五年收支平衡并有结余。同时,文教体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综治模范镇、绵阳市卫生镇、“双拥”模范镇等多项殊荣。 如今,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正乘“-”强劲东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明的意识,开放的政策,迈着坚实的步伐,带领全镇干部和人民按照“十五”规划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鲁班湖碧波点翠,如诗如画,柔情缱绻,展开双臂,喜迎五湖四海的嘉宾:来览人间胜景,建美好乐园,添新的光彩,创辉煌未来! ". |
景福镇 |
景福镇治地位于县城东南46公里,距射洪县城28.2公里,北纬30o52’,东经105o10’。全镇东接双乐乡、射洪县金家镇和凤来镇,西邻观桥镇,南界紫河、安居镇,北连新生镇、乐加乡。宋代绍兴年间建庙宇,名景福院,后兴场。2001年,全镇总面积77.54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78平方公里。镇辖32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2001年末,全镇总人口47556人,12832户。少数民族7个,共7人。有土地面积7767公顷,耕地2289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8亩。主要河流4条,其中1条最长,全长15公里。植被面积3007.8公顷,森林面积2229.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地属深丘,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1℃,降水量870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年均日照1113时。. |
紫河镇 |
三台县辖镇。1951年置两河乡,1958年改两河公社,1981年更名紫河公社,1983年置紫河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80.8平方公里,人口4万。通公路。辖雷家井、红灯桥、莲花嘴、纸匠沟、大胜寨、两岸沟、舒家沟、罐鼎、来龙山、红花园、仙家井、龙角湾、龙归寺、肖家沟、冷家沟、净居寺、回龙嘴、黄林湾、三元塞、镇子桥、龙台寺、杜家沟、天井沟、五湖桥、季才沟、青龙嘴、深垭井、半边街、河坝子、纪家沟、建设、石桩沟、石桥沟、何家沟34个村委会和兴街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缫丝厂和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蚕、水产、畜、禽为主。珍宝岛战斗一等功臣、战斗英雄王庆容系紫河镇人。. |
安居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安居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43.7平方公里,人口2.4万。通公路。辖天井坝、梨园、大佛、明月、东狱、庙井、程家、云台、槐荫、宝泉、金钟、岗山、槐花、舒河、星月15个村委会和安居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机械、印刷、化工、食品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子,兼产林、果。境内有四川省第二大道观云台观。. |
观桥镇 |
" [简况] 素有南路通衢之称的观桥镇,位于三台县城南31公里处,三(台)大(英)公路穿镇而过,观射、观菊、观郪、观鲁四条公路交汇于此,是去神秘古郪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的必经之路。全镇幅员面积77.2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镇辖31个行政村,286个合作社,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44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1747人。有土地面积7220公顷,耕地200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72亩。植被面积2887公顷,森林面积2022公顷,森林覆盖率36%。 [镇域经济] 全镇国内生产值实现12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6297万元,第二产业1089万元,第三产业5142万元。本级财政收入310万元。农业总产值10305万元,增长7.5%,粮食总产19943吨,比上年增长1.5%。油料总产2355吨,增长3.3%。组织劳务输出10446人,实现劳务收入3650万元,人平创收880元,已有18名打工仔回乡创办了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931元,增长278元。工业总产值3002万元,增长54.2%。企业总数692个,职工1256人。全年完成基本建设15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社会公益事业] 全镇有科技人员175人,民营科技人员50人。有高中校1所,初中2所,中心小学4所,其中附设初中校2所,基点校10所,教学点3个,幼儿园14所,教职工475人。有邮电支局1个,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营业部各1个。有公话超市3家,镇内通车里程143公里,县乡公路21.3公里,运输车辆55辆,客运线路4条。 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13.66万元,城镇低保4.92万元,优待金2.96万元,救灾救济金3.22万元,计生奖励扶助96人,发放资金5.76万元。28户失地农民进入了场镇低保。有老年活动中心1所,老年文艺队1个。医院4处,床位30个,医生30名。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万人,参合率达70%。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投资40万元。建蓄水池17口,建倒虹管1处,村道路270米。新修中型提灌站1座,更新设备3台套,精修山平塘2口。新增开发用地20亩,兴建商住楼9000平方米。观桥中学新建足球场1个。场镇水、电、气,通讯、交通设施齐全。. |
郪江镇 |
郪江镇位于县城南47公里处的郪江河畔,与中江县隔河相望。东邻建中乡,南与中江县交界,西连安居镇,北界观桥镇。1992年9月建制调整设单列镇,是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镇历史悠久,为古代郪王城遗址,西汉至南朝齐为郪县治所。明朝因葬千总于此,故名千总坟,谐音千子坟。因有郪江从场镇南侧流过,镇由此得名。郪江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数以万计的东汉崖墓群系全国四大汉墓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古建筑、千佛岩和九龙桥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该镇1992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7平方公里。镇辖8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全镇总人口12776人,3434户。有土地面积591公顷,耕地575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68亩。主要河流1条,郪江最大,全长12公里。旅游景点14个。植被面积802公顷,森林面积100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5%。地属深丘。年均气温17.1℃,降水量885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境内水资源丰富,与中江联办建有五星、红星2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75千瓦。境内有鲁班水库鲁联干支渠系5.6公里,还有13个电力提灌站,可灌溉农田4600亩。 |
中新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中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中新公社,1983年置中新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2万。南(坪)泸(州)公路过境。辖安乐、高新、辛勤、金钩、青林、大林、革新、红豆、培元、五碑、益新、巩固、齐心、双月、竹园15个村委会和中新场居委会。境内有石油、铁矿、铜矿。乡镇企业有丝绸厂、服装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特产柑橘、柚子、楠竹。境内有省属“六八”微波站。. |
古井镇 |
" 三台县古井镇位于三台县城西面,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辖3个办事处27个村256个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四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原区政府所在地。枣林村是全县六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该镇交通方便,商贸发达,是三台西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心妙”枇杷发展迅猛,已达2000余亩,由于品质优良,酸甜适度,口感甚好,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于市。党委政府以此为基础,正着力打造“枇杷之乡”和“十里水果长廊”。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古井是党委政府确定的未来五年的两大工作重点。党委政府决定,掀起村道建设 0,未来五年100%的村将修通柏油路或者水泥路,将努力实现村村通油路,家家住楼房,户户烧沼气的奋斗目标。 目前该镇正以县11次-会和人代会精神为指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古井而努力奋斗。 ". |
万安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万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6万。凯江顺境而过。辖方旦沟、盐井沟、方家沟、万安寺、大林湾、双江、响滩子、龙凤、侯家沟、仙桥、双山、芭蕉12个村委会和万安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建材、竹编、轻化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油菜子。境内有陈子昂书崖洞遗址。. |
西平镇 |
" 西平镇,清康熙元年(1662)建寺庙,名盘龙寺。后渐具集市之规模,康熙十年兴场,因寺内有一观音像,名观音场。清时镇区内观音场设星日乡,建材驿设亢金乡。西平镇地处县西部边缘,西南与凯河镇、中江县石安镇。朝中乡毗邻,东接古井镇,北连乐安镇,场镇地理坐标北纬21o21’,东经104o41’。 2001年,全镇总面积77.31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5平方公里。镇辖36个行政村,2个场镇居民委员会。2001年,全镇总人口55235人,16974户。少数民族2个,共60余人。有土地面积3171公顷,耕地3171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1条,凯江河最大,在辖区内全长10余公里。有旅游景点1个。植被面积4533公顷,森林面积44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地貌为浅丘,凯江穿境而过,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气16.7℃。年平均无箱期283天,年平均降水量882.2毫米,年平均日照1376小时。 |
八洞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八洞乡,1956年更名胜利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置八洞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2.6万。成(都)南(江)公路过境。辖八洞、书房、罗盘、富山、鹤嘴、柏山、岔湾、红庙、人民、大旗山、张桥、龙宝山、月明寺、双鞍山、天营堂、付家垭、新春寺17个村委会和八洞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养殖业以畜、禽、鱼为主。. |
乐安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设乐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3.7万。成(都)南(江)公路过境。辖五凤、阳光、农兴、翻水、双桥、金铃、张胡、水井、双埝、双狮、陈家庄、荷叶、双庙、录化、三垭、福利、犁园、金家沟、前进、断山、何家桥、工农、大坪、光华、卿家沟、天马石、万顺27个村委会和乐安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缫丝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建平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玉皇乡,1958年改和平公社,1984年置建平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49.8平方公里,人口3万。省道成南公路过境。辖玉皇、八角、龙王塘、银家湾、四季、凉水、黄瓦、温江河、唐桥、沙坝、大湾、老营、长征、袁家沟、芋荷、栖凤、姚家沟、芝麻、三百店19村委会和建平、红星场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业为主,有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前锋镇 |
三台县辖镇。省蚕茧、柑橘基地镇,1958年建苏河公社,1983年置前锋乡,1992年并入建平镇,1995年置前锋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杨五沟、寺垭口、金电桥、忠义宫、栏杆桥、丝公庙、雷波、五根松8个村和前锋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缫丝、铸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棉花、油菜子。养殖业以蚕、畜、禽为主。境内有石油、天然气。. |
建设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黄连桥乡,1947年改建民乡,1955年更名建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涪江东岸,距县城28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人口1.4万。通公路。辖石古庙、梓潼庙、涪建、干坝王、建国、晓光、木林、泉水、北坪9个村委会和建设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特产大蒜、生姜、油橄榄、西瓜。. |
光辉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会龙乡,1958年更名光辉公社,1983年置光辉乡,1992年并入建设镇,1995年复置光辉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5万。绵(阳)盐(亭)公路过境。武都引水工程涪梓干渠第一大渡槽建于境内。辖茯苓、柳林子、严坪、黎阁、华泉、望江、金家湾、新河、大治桥9个村委会和光辉场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油菜子。. |
中太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中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8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2.7万。绵(阳)盐(亭)公路过境。辖万寿、七一、宝合、核桃街、清凉、禹王、黄家桥、北斗、华光寺、中太、陈家庙、鞍子、凤凰、新桥、邹家寨、芮家桥、蔡家沟、高楼山、老鹰沟、凤池、猫儿沟21个村委会和中太、长乐2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子。有商贸、运输、饮食服务等业。. |
金石镇 |
" 金石镇位于三台县西北边陲,距离县城3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7.0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197个经济合作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36657人,其中农业人口32408人。人口出生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59人。耕地面积2317公顷,人均耕地1.07亩。森林面积16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2%。 全镇机关内设党政办、经济办、计生办、民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等5个行政机构和2个事业机构,人员编制54人,其中行政在编35人(工人4人),事业在编19人。 ". |
新鲁镇 |
" 四川省三台县新鲁镇位于三台县城西北部,地处浅丘,幅员57.09平方公里。镇辖3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75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30778人,其中农业人口28497人,有耕地35781亩,其中水田16169亩,旱地19612亩,人均耕地1.16亩。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8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126万元,财政收入24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1元。 新鲁镇地理位置优越,镇中心集镇地势平坦,东距三台42公里,西至德阳60公里,南邻中江36公里,北达绵阳41公里。镇内交通方便,有芦(溪)金(石)、建(平)黎(曙)两条油路主干道交叉穿越全镇,镇到办事处路面全部建成油路,村道公路村村相连。镇内通讯快捷,已安装程控电话600余部,有19个村通电话,还建有移动、联通通讯网站各一个。镇内投资环境良好,镇中心集镇已扩展至1平方公里,鲁东、鲁西、鲁南三条主干道全部铺筑为水泥街面,新建日产水120吨的自来水厂一个,目前正着手规划新建农贸综合市场。镇内已创建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市级“双拥”模范镇、市级村民自治示范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镇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镇粮食总产值年均2000万公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700公斤。油料年均总产200万公斤,生猪常年出栏25000头左右,小家禽年出栏35万只,水产品年产量可达40万公斤,是农副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镇内劳动力资源充裕,全镇有农村劳动力18211个,年外输出劳动力可达7500人左右。 为加快新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针,以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开明、开放、务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县委县府“3个30万”工程和“工业70亿”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突出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着力培育一批种、养业示范典型和专业大户,带动和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力争引进3-5个上规模的私营企业。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实现新鲁的新跨越而不懈地努力。. |
黎曙镇 |
三台县辖乡。1952年置黎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三(台)德(阳)公路过境。辖旗山、寨山、土城、长兴、黎福、黎曙、字库、佛岩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化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刘营镇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古称“刘扎营”,又称“刘家营”。相传汉昭烈帝刘备入蜀,与刘璋相距,屯兵扎营于此,故得名。治地位于县北面,距县城20公里,北距绵阳45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12′,东经104°56′。刘营既是历史文化古镇,又是省级重点集镇和省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4平方公里。镇辖27个行政村, 1个居民委 员会。有土地3143公顷,耕地26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09亩。主要河流2条,涪江河最大,在辖区内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4343顷,森林面积4148顷,森林覆盖率达96%。镇境东与花园、老马、里程以涪江河心为界,南与灵兴镇接壤。西与苏河、新鲁镇毗邻,北与芦溪镇相连。镇内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镇域以丘陵为主,兼有涪江冲积平坝。海拔高度410米左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水利条件优越,丘区有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百里渠控准,平坝有涪江大围堰自流灌溉,还配套建有小(二)型水库4座、电力提灌站38座、山平塘252口等水利设施。镇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4℃,日照时数1378.4小时,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3毫米。 刘营镇位于县城北19公里,绵阳市南41公里,“绵三”路贯穿南北,刘营至交锋公路横贯东西。涪江河由北向南流过东部,苏家河由西向东流经西域。辖3个办事处,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198人,幅员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16亩。是省技术综合开发工程试点镇,省、市小集镇建设试点镇,县级文明卫生集镇。农业物阜粮丰。实施优质辣椒、蔬菜、水果、粮油“四个一万亩”工程卓有成效。乡镇企业基础雄厚。有国家粮食储备库、三台钢厂、长兴食品厂等骨干企业21个,造纸、建材、炼钢及工具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文化古镇,有明清会馆“广东馆”、“香积寺”等一大批文物保护景点。 历史情况 刘营镇古称“刘扎营”,又称“刘家营”。相传汉昭烈帝刘备入蜀,与刘璋相距,屯兵扎营于此,故得名。治地位于县北面,距县城20公里,北距绵阳45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1o12’,东经104o56’。刘营既是历史文化古镇,又是省级重点集镇和省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 地理情况 刘营镇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4平方公里。镇辖2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有土地3143公顷,耕地26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09亩。主要河流2条,涪江河最大,在辖区内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4343顷,森林面积4148顷,森林覆盖率达96%。镇境东与花园、老马、里程以涪江河心为界,南与灵兴镇接壤。西与苏河、新鲁镇毗邻,北与芦溪镇相连。镇内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镇域以丘陵为主,兼有涪江冲积平坝。海拔高度410米左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水利条件优越,丘区有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百里渠控准,平坝有涪江大围堰自流灌溉,还配套建有小(二)型水库4座、电力提灌站38座、山平塘252口等水利设施。镇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16.4℃,日照时数1378.4小时,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3毫米。 - 自然地理 三台县刘营镇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3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三台县刘营镇地处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根据土壤内部水、热、气、肥与作物生长的协调程度,三台刘营镇可划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高丘中窄谷区、中部中丘中宽谷区、西部底丘宽谷区、沿江陡壁宽谷台地区。其中沿江平坝河谷区,分布于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两岸,包括现代河漫滩在内的Ⅰ、Ⅱ级阶地,呈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冲积坝。试验示范区属于径流缓慢,径流系数0.22,排水容易,年冲刷土壤量120683.6吨,流失氮、磷、钾养分10.59吨/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质来源广,成分复杂,光、热、水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 |
灵兴镇 |
三台县辖镇。1932年置灵兴乡,1958年改灵兴公社,1967年更名涪江公社,1981年复灵兴公社,1983年复置灵兴乡,1992年建灵兴镇。位于县境北部,涪江顺境而下,距县城10公里。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1.7万。南(坪)泸(州)公路穿境而过。辖灵光、灵峰、高坡、翻埝、丰收、山水、百乐、石桥、清水、牛角、花果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材、商贸、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子。特产麦冬、甘蔗、西瓜、黄桃。. |
芦溪镇 |
" 【自然条件】 芦溪镇位于三台北部,与绵阳涪城区丰谷镇接壤,绵三公路与涪江河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94.8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4.5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232个社,8个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有耕地45843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07亩,植被面积45200亩,森林面积34933亩,森林覆盖率32.9%。 【人口】 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56510人,18022户,其中农业人口42904人,男女性别比为108.7:100,人口出生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6人。 【镇域经济】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29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025万元,第二产业9078万元,第三产业5714万元,财政总收入1071万元。农业总产值1.95亿元,粮食总产量26305吨,农作物总面积92530亩,大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103亩,经济作物24463亩。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39亿元,民营经济总数1234家,职工7580 人。 【建设环保】 2005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450万元,上交税金110万元,重点项目主要有芦溪中学教学大楼工程、三台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 【交通邮电通讯】 2005年,邮政储蓄和汇兑业务总量4220万元,业务总收入85 万元,固定电话达到6160 部,电信业务收入220 万元。 【商业】 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0万元,有市场面积2180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2460人,完成税金105万元。 【科技教育】 2005年,有科技人员493人,民营科技人员336人,有省级重点中学1所,初中3所,小学4所,幼儿园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所),孤儿学校1所,在校学生 12351人(其中民办幼儿园450人),教职工582名(其中民办幼儿园1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2%,高中入学率48%。 【社会生活】 200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元,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34部,电视机98台,有医院4处,床位97张,医生103人,有线电视用户达91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50%,可收看35套节目,在自来水厂一家,自来水用户1550户。 ". |
立新镇 |
三台县辖镇。1940年置新庙乡,1950年更名新民乡,1958年改新民公社,1981年更名立新公社,1983年置立新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69.3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新民、干柏树、万家、百灵山、红星坝、石垭、鹤湾、新埝、春光、新景、高棚、凉泉、灯台、碾子湾、香林、石梯、团辉、李家祠、车坝、三房、三道埝、高屋基、打虎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有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花园镇 |
古涪城旧址、花园镇,南朝梁武陵王天正二年(502)置始平县,为郡治,西魏改为涪城县,直至元朝初年并入县。清末民初属房日乡。据传此处有座花园,小溪从园中通过,故得名花园河。三台县以北35公里的涪江左岸,幅员面积39.48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26907人。花园镇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是交通便利,四车道高等级公路直通绵阳,距南郊机场仅20公里,镇建二级标美水泥路连通80%的村;二是地势平坦,花园镇属涪江流域冲积平坝区,87%的村属坝区,地势条件优越;三是各类资源丰富,涪江河、永河埝环绕花园东、南、北三方,水利条件完善配套,这里已作了2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规划,并于近前挂牌成立工业开发区。永安电厂距花园仅一江之隔,新变电站也即将建成,用电供给有保证。 新建通车的芦溪花园涪江大桥与“绵盐”、“绵三”高速公路及“望松”、“芦中”县级公路一起,在科技城绵阳和文化名城三台之间构成了一个“田”字经济大格局;伴随“芦中公路”南北分别延伸至“梓潼”和“中江”,将进一步在川北地区形成一个“申”字经济大格局,花园正处在这个“田”字和“申”字经济大格局的共同中心点。 |
永明镇 |
三台县辖镇。1950年置永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56.9平方公里,人口2.6万。通公路。清代咸丰年间修建的惠泽堰、永和堰等水利渠系流灌境内,并引涪江水自流灌溉。辖团新、景家桥、易家坪、永和、永明、长江、烂田坝、天坪、石缘寺、方家坎、红岩、永红、石碑垭、杨家坝、塔子坝、白庙、双鹿17个村委会和永明场居委会。有建材、商贸、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盛产麦冬。. |
建中镇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原名下观音桥,治地位于县城南54公里,居三台、大英、中江、射洪4县交界处。与紫河镇接壤,南与大英象山镇、中江万福相依,西与郪江镇相接,北与安居镇相邻。清光绪时兴场,宣统时扩建场镇易名建中。2001年,全乡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乡辖18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民委员会。2001年底,总人口25720人,6668户。有土地面积5280公顷,耕地1227公顷,人均占有土地3.08亩。主要河流2条, 郪江河最大,全长11.07公里。植被面积1673公顷,森林面积157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7%。地处山高沟狭的丘陵地带,年均气温 17.1℃,降水量 889毫米,无霜期285天左右。郪江河绕境而过,麻柳河贯穿全境。有鲁班水库向西、太建、朝贤3条支渠42公里,可控灌耕地 70%。有电灌站 43座,微水池17口,山平塘 38口。. |
争胜镇 |
争胜乡位于三台县城北20公里,涪江从西侧刘国,永河堰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东与先锋接壤,南连新德镇,北靠里程乡,西与涪江河心为界与灵兴、刘营两镇毗邻。全乡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1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143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亩,矿藏3种,主要河流3条,旅游景点2个,森林覆盖率33%。 【人口】 全乡总人口9526人,2940户。农业人口9132人。男女性别比104:100。人口出生率6‰,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6人。 【[农业】 农作物播种面积1274公顷,粮食作物面积843公顷,经济作物面积432公顷;蔬菜瓜类总产1109吨,果园面积38公顷。培殖肉牛基地1个,年末牛出栏630头,生猪出栏9560头,羊出栏480只,蛋类产量285吨。水产养殖面积2.4公顷,年产值16吨。 【建设环保】 建综合市场一处,市场面积2600平方米。投资投劳90万元,修建乡道油路9.6公里。 【科技教育】 有科技人员2人,民营科技人员6人。有初中1处,小学3处,幼儿园4处。在校学生1005人,教职工4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78%。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党委政府从本乡实际出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抓农业开发。形成760亩蔬菜基地,高产油菜基地村3个,面积310亩,引进名、优、特水果,建基地村2个,示范户136户,扶持发展种植业先进典型户168户,发展畜禽养殖基地村1个,养殖专业大户138户。 【招商引资】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内实际,出台引资优惠政策,全年引进资金205万元。李-投资90万元新建2600平方米综合农贸市场,新增商店16个,新增个体经营户10户,县养路二段叶开勇投资95万元对7.3公顷荒山进行开发,形成立体农业基地。有36种优质果树品种栽植基地形成规模。周文章投资20万元装订2艘淘沙船,对河滩进行开发,年挖沙石12000余吨。预制厂、酒厂、农具厂等私营企业加大投资扩展规模。 【劳务输出】 2002年,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3个三十万工程”,采取集中组织和个人联系办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年向厦门、广州、成都、新疆等地输出劳动力1100人,年收入60余万元。. |
玉林镇 |
全乡总面积24.8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3平方公里。乡辖9个行政村,耕地634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8亩。绿豆河横穿全境,全长12公里。旅游景点1个。植被面积520公顷,森林面积49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5%。2001年底,全乡总人口12495人,3621户。少数民族4个,共9人。 |
幸福镇 |
三台县辖乡。1951年置龙桥乡,1956年更名幸福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25.2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辖构陈、徐桥、沙包、殷坭、高洞、白店、上塘、鼓锣、春燕、龙桥、高店、烂坭12个村委会和幸福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筑、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蚕、畜、禽为主。土特产有椪柑、长安柚。. |
老马镇 |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老马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红卫公社,1981年复名老马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过境。永和埝流灌全乡。辖建庄、老马、涪江、九曲、小围、龙泉、三青、青山、四洲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 |
跃进镇 |
三台县辖镇。县蚕茧生产、生猪发展基地镇。1951年置庙嘴乡,1961年改公社,1967年更名凯河公社,1984年置凯河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凯江河畔,距县城24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5万。通公路。辖李家嘴、白庙嘴、橙子梁、徐家堰、高碾房、风吹树、三元坝、石包堰、翻水堰、老龙观、马房楼、离桥寺、马家观、川租庙、园潭子、王长沟、胡家沟、响石板、新河堰、麻石桥、四方碑、仁和寨、高运柏、石笋、磨口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红薯、油菜子。. |
双胜镇 |
三台县辖乡。1951年置双龙乡,1958年改双龙公社,1981年更名双胜公社,1983年置双胜乡,1992年并入龙树镇,1995年复置双胜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4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通公路。辖四桥、双丰、洞坪、河丰、高岭、枫桠、联欢、观音、扁泉、高坪、泉丰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乡镇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厂和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 |
里程镇 |
三台县辖乡。1952年置联盟乡,1955年撤销,1961年建里程公社,1983年改里程乡,1992年并入刘营镇,1995年复置里程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五龙、泉水、狮嘴、里程、回龙、川祖、石牛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红薯、花生。特产柑橘、麦冬。. |
金鼓镇 |
金鼓镇位于三台县城东北方,距县城30余公里,幅员面积43.4平方公里,与富顺、三元、忠孝、高堰、塔山、石安接壤,辖12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总人口12273人,总耕地面积12596.5亩,农民经济收入以水果种植、条粉加工、外出务工为主,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98元。 主要优势:一是95年乡内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1、7、12村的二台坡地大力发展以柚子、枇杷、脐橙为主的名优水果业,98年经品种改良后,现已投产的柚子树有800余亩,枇杷450亩,脐橙等其它各种水果500亩,年产水果2000余吨,年水果收入210余万元,农户结构调整意识强,水果种植积极性高,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水果种植基地。二是金鼓采用手工精制而成的条粉在县内外已小有名气,逐渐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该乡年产条粉120余吨,收入420余万元,三是该乡武引农毛渠27条138公里已全线贯通,能够保证全乡80%以上二、三台土用水,对乡内种养殖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 |
菊河镇 |
【基本情况】 菊河乡位于三台县西南部,场镇距县城45公里,幅员24.8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102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11622人。与中江县石龙、通山、群星毗邻,同县境内妻江、安居、观桥、鲁班接壤。 境内属深丘,耕地7510亩。我乡历史悠久,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妻江河绕乡而过,鲁班水库渠系统3条贯通全乡,自然资源丰富,气侯温和。 【主要优势】 1、农业基础雄厚,农副产品种类繁多 我乡是农业大乡,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8.8%,农业基础较为雄厚,主产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烟叶、海椒、柑桔等农副县产品。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农业产业结构得以适度调整,全乡通过引进高产优质、高附加值农作物品种,加强农技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蚕桑致富工程,大力发展蚕桑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烟叶和中药材,取得了可喜成效。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我乡场镇面积3.6平方公里,规划发展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9人。开通程控电话 507部,各项服务网络设施齐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文体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3、历史古老,乡境有吴口寺、马芩寺、望君寺、皇城寺等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家摩崖墓群,可连接鲁班湖、云台观、妻江汉墓群风景旅游胜地。 |
高堰乡 |
全镇幅员面积26.9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3平方公里。乡镇辖9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有土地面积2690公顷,耕地788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12亩。主要河流2条,龙头河最大,境内全长6公里。旅游景点2个。植被面积13098顷,森林面积 13098顷,森林覆盖率89%。全乡总人口10648人,2975户。 经过前后近十天的艰苦努力,四川省三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全面完成对高堰乡实地田野调查,到达率达百分百。共新发现59个文物点,其中古建筑有18处、古墓葬34处、二十世纪文化遗产5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邓家大院子、龙摆尾石椁墓群、元宝山佛爷岩石窟寺等。 |
忠孝乡 |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忠孝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东升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塔山镇,1995年复置忠孝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绵(阳)盐(亭)公路过境。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新、大田、大垭10个村委会和忠孝场居委会,境内有膨润土、盐卤。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棉花、小麦。. |
断石乡 |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断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2.6万。三(台)蓬(溪)公路过境。辖云龙、高沟、中和、禹顺、谭桥、菜坝、柏杨、高垭、上游、三尖、三生、土门、先锋、新田、大王、飞凤、大石17个村委会。境内有石油、天然气。乡镇企业有铸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玉米、小麦,特产柑、柚。. |
乐加乡 |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乐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白果、来福、天府、大众、柏林、金观、广林、大堰、大同、百子11个村委会。有建材、商贸、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棉花。. |
曙光乡 |
曙光乡地处三台县南路,距县城28公里,面积19.84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1.23万人,3500户,人均耕地面积0.76亩。森林面积538公顷,森林覆盖率39%。主要河流2条,老君河最长,全长8公里。老君庙历史悠久,是其主要旅游景点。曙光乡是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全县9大蚕桑基地镇乡之一,有乡政府机关等3个县级文明单位,该乡属典型的农业乡。外出务工人员2200余人,劳务收入430万元。其传统优势产业是蚕桑,发种2870张,产茧9.6万公斤,产值115万元。 |
宝泉乡 |
" 宝泉乡位于三台县南路,全乡总面积22.6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3平方公里。乡辖7个行政村,76个生产合作社。有土地面积600公顷,耕地面积436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88亩。植被面积1100公顷,森林面积5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 全乡总人口10395人,人口出生率0.78%,死亡率0.9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5人。 全乡国内生产总值301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855万元,第二产业222万元,第三产业939万元,财政总收入116万元。农作物总面积123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30公顷,经济作物面积283公顷,果园面积57公顷。年出栏牛30头,生猪4642头,羊出栏450只,池塘养殖面积2公顷,年产15吨。 境内有初中校1所,小学1处,幼儿园6处,在校学生1800人,教职工6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高中升学率60%。医院1处,床位10张,医生8人。 全乡通车里程40公里,其中县乡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170公里。年货运量100万吨,客运量8万人次,运输车辆10辆,客运线路1条。邮政总收入240万元,有程控交换机1台,已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 |
广利乡 |
全乡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4平方公里。乡辖9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有土地面积3405公顷,耕地497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亩。植被面积3891.8顷,森林面积1440顷,森林覆盖率达37%。全乡2006年总人口11016人,2817户。该乡总人口中有6000多人的劳动力资源,生猪,棉花,蚕桑、小家禽等传统农业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紫河至射洪县陈古路贯穿全境。 |
协和乡 |
全乡总面积25.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乡辖10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有土地面积2521.2公顷,耕地666.8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9亩。主要河流1条,旅游景点1个。植被面积1000顷,森林面积644顷,森林覆盖率达35%。全乡总人口13619人,3265户。 |
双乐乡 |
三台县辖乡。1952年置义隆乡,1956年更名双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景福镇,1995年复置双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双拱桥、五泉山、宋五沟、五家堰、宋关庙、王太沟、大石包、钟和楼、状元碑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 |
下新乡 |
三台县辖乡。1940年置下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下新乡,1992年并入古井镇,1995年复置下新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通公路。辖五里、风洞、红新、富强、团结、松林、凉水井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进都乡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进都乡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乡辖6个行政村。有土地面积500公顷,耕地47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3条。总人口7122人,2004户。 该乡凯江河最大,全长11公里。旅游景点2个。植被面积440公顷,森林面积3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5%。 - 经济发展 进都乡地处凯江河沿岸,砂石资源丰富,水源比较丰沛,草帽河延安已有预制厂4家,樱桃谷鸭养殖户10户,养殖规模达2万余只,全乡养兔5万余只,药材种50余亩,已组建养鸭协会、养兔协会与蔬菜协会等3个专业协会,建成蚕桑养殖、药材生产和生猪养殖3个基地村。[1] |
上新乡 |
上新乡地处三台县西南边陲,东与古井镇、幸福乡相依,南与中江县柏树乡交界,西与凯河镇毗邻,北与万安镇接壤。 上新乡地处三台县西南边陲,东与古井镇、幸福乡相依,南与中江县柏树乡交界,西与凯河镇毗邻,北与万安镇接壤。距县城34公里,距绵阳83公里,距成都134公里,距德阳市中江县城31公里。 - 乡镇组成 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02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6人,植被面积2480公顷,森林620公顷,森林覆盖率25.7%。集镇总户数316户。乡政府驻地高运柏村十组,是上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气候特征 地理坐标:北纬30°58',东经104°49'。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属浅丘宽谷区,镇境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888.2毫米,无霜区270天左右。 - 自然资源 境内主要河流2条,草帽河全长4.6公里,天燃气、石油藏量较为丰富,近年来国家已先后在境内布井3口,开采石油、天燃气,场镇居民已有100余户使用民用天然气。境内有少数民族3个,共3人[1]。 |
云同乡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云同乡全乡总面积22.7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乡辖8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有土地面积2066公顷,耕地945公顷,人均占有土地2.77亩。主要河流4条。新河最大,全长8公里。旅游景点3个。植被面积800公顷,森林面积5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4%。2001年底,全乡总人口11182人,3306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