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镇宁县 >> 本寨镇 >> 鱼凹村

鱼凹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鱼凹村谷歌卫星地图)


鱼凹村简介

  鱼凹村地势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资源较为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还有80%的水田和全部旱地根本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大部份人饮水困难且饮水不安全。
  本村位于本寨乡政府所在地本寨村的东面,距乡政府10公里。村辖鱼凹、沙拉、云脚、邹家院等6个村民组,共有172户、人口852人,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三种民族。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701人,农业人口843人,农业劳动力446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2‰。
  
  --人口总数:852人 农业人口:84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9.0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83.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鱼凹组,沙拉,云脚,邹家院 生产总值:102.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鱼凹村鱼凹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3207 561200 -- 查看 鱼凹村谷歌卫星地图

鱼凹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鱼凹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红坪村

  红坪村位于本寨乡政府南面,距本寨10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270-2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以山地为主.全村耕地面积661.2亩,其中田384.9亩,旱地276.3亩,粮食产量330.6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15元。   红坪村辖叮当,红坪,弄腮,上弄,下弄,干田,小白岩7个村民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379户1526人,居住有苗族、布依族。   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99%.7,农业人口1519人,非农人口7人。   红坪村农业主产稻谷,玉米,油菜,小麦,花生,小辣椒等到农产品。由于山高都是山地,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资金,群众在进行结构调整上还显得很盲目,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人口总数:1526人 农业人口:1519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4.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叮当,红坪,弄腮,上弄,下弄,干田,小白岩 生产总值:198.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红坪村   

大云村

  大云村在本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北面,距本寨乡7公里。全村总人口651人,农业人口648人,非农业人口3人,主要民族有苗族,布依族,汉族。主要种植油菜,花生,辣椒,大豆等,我村民风淳厚,还保持着民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刺绣等。美味的特色食品有:农村腊肉,血豆腐。   --人口总数:651人 农业人口:648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3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8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黑葵花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大营村   

通硐村

  通硐村位于本寨乡政府西南面,距本寨8公里,是交通便利的村。多年平均气温在20℃,极端最高33℃,极端最低2℃,年均日照时数6000小时,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700毫米,雨水调匀,气候宜人。全村土地以山地为主.全村耕地面积656亩;2010年底全村共有153户650人,居住有布依族、汉族、苗族。   --人口总数:650人 农业人口:64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5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陈院组、韦院组、磨幺冲组 生产总值: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李子 办公所在地:通硐村   

梁家湾村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梁家湾村位于乡政府南面,距本寨4.5公里。多年平均气温在20℃,极端最高33℃,极端最低2℃,年均日照时数6000小时,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3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700毫米,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梁家湾村土地以山地为主.全村耕地面积328.07亩,其中田107.3亩,旱地220.77亩;全村人均吃粮18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0元。   2009年底全村共有116户498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18人,农业人口498人,贫困人口127人,劳动力280人。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梁家湾村农业主产稻谷,玉米,油菜,小麦,花生等农产品。种有杉木等贵重树木,林业资源丰富。由于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资金,群众在进行结构调整上还显得很盲目,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饮水方面,村庄内没有集中供水系统,全村未能全部安装自来水,无清水处理设施,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各村民组的农田灌溉引水工程,严重老化或坏损,已经不适应现代业生产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现建有村卫生室1所一处,医疗服务点1处,村民卫生及健康状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人口总数:512人 农业人口:502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5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8.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梁家湾,邹家院,田坝组 生产总值:69.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桃子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梁家湾村   

卡阳村

  卡阳村位于本寨乡政府所在地西南面,距本寨5.5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以山地为主.全村耕地面积444.76亩,其中田114.8亩,地329.96亩。卡阳村辖卡一、卡二、纳建、桃子坪4个村民组。2010年底全村共有147户634人,属汉族村寨。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25人,农业人口634人,贫困人口85人,劳动力288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11.6%。      --人口总数:634人 农业人口:63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50.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桃子坪组,一组,二组,纳建组 生产总值:7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油菜籽 办公所在地:卡阳村   

台榜村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台榜村位于本寨乡西北面,东与洋金村、西与红坪村、北与卡阳村、南与本寨村相连,距县城42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石山地居多,土质以黄、黑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8-7.5之间。全村耕地面积457亩,其中水田89亩,旱地368亩;全村人均吃粮3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20元,是本乡二类贫困村之一。   台榜村辖干坝、台一、台二、牛冲共4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寨。2010年底,全村共有156户,人口555人,劳动力312个,全村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皆为外面嫁入、迁入人口。全村森林资源丰富有经济林101亩,森林覆盖率达20%。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台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传统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农业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业、经果林种植业为主。台榜村群众勤劳上进,自力更生的观念也比较强烈,在近几年时间里,通过外出务工等方式,经济收入增长较快。但是由于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资金,群众在进行结构调整上还显得很盲目,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这些都是制约台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台榜村地理区位极佳,从黄果树到紫云县的紫黄公路横穿该村。人畜饮水方面,2002年台一、台二组修建了入户管道自来水,饮水卫生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2006年,干坝组修建13口小水窖,基本解决50多户人家吃水难的问题。2009年实施生态草地畜牧业项目,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改圈等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2010年,新建90平方米的村活动室,配套安装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完善了党员学习教育条件。   台榜村荒山资源丰富,可进一步加大发展经果林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本村适合种植茶树,地理位置优越,可进一步规模种植。      --人口总数:555人 农业人口:55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2.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2.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台一,台二,干坝, 生产总值:75.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台榜村   

洋金村

  洋金村辖上洋、下洋、金药、克妈、田坎、半坡6个村民组,距本寨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共有286户,1184人,居住有汉、布依、苗族3种民族。总耕地面积814.91亩(其中水田237.36亩,旱地577.55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多以猪和鸡为主。有107m2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共有名2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支部成员5人,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2人。   近年来,洋金村党支部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目标和新农村建设标准,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教育,使支部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人口总数:1209人 农业人口:1209人 非农业人口:1209人   --行政区面积:4.6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84.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洋,下洋,金药,克妈,田坎,半坡 生产总值:1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黑葵花,核桃,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洋金村上洋组   

磨猓村

  磨猓村是距本寨乡政府所在地最远的村,地势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资源较为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还有80%的水田和全部旱地根本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大部份人饮水困难且饮水不安全。   本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本寨村的西北面,是本寨乡最偏远最贫困的村。村辖新寨、磨猓、干河、龙降、传当5个村民组,共有210户、人口1032人,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三种民族。      --人口总数:1032人 农业人口:1030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8.3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26.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寨,龙降,传荡,磨猓,干河 生产总值:123.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磨猓村   

蜂糖村

  蜂糖村处于本寨乡的东北面,距乡政府10公里,是全乡海拔最高的村寨,风景优美。区域面积3.45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200户,人口945人,农业劳动力412人,居住有苗族、汉族和极少数布依族三种民族。拥有耕地面积503亩,其中水田140亩,旱地363亩,盛产优质黑葵花、红辣椒等农产品。   --人口总数:945人 农业人口:944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3.4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寨,下寨,彭家院,普猜组 生产总值:1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蜂糖村   

奋箕村

  奋箕村共有九个自然寨,辖十个村民小组---平庆、格二、格三、高屯、上纳、下纳、奋箕、民族、沟边、云上,共527户,总人口2027人。全村有布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杂居,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比例为80%;有通村公路,交通便利;全村水田面积有526亩,地1568亩,荒山1000亩。      --人口总数:2027人 农业人口:2018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平庆,格二,格三,高屯,上纳,下纳,奋箕,民族,沟边 生产总值:27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奋箕冲村   --自然条件: 资源:荒山土地资源   

本寨村

  本寨村是本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6公里。全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平均年无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间,雨水调匀,气候宜人。    全村土地资源以土山地居多,土质以黄、黑土为主,土层较厚,土壤PH值在6.8-7.5之间。全村总户数447户,共1516人,非农人口为141人;耕地面积3308.9亩,其中水田282.1亩,旱地3027亩;全村人均吃粮32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   本寨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传统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农业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业、经果林种植业为主。本寨村群众勤劳上进,自力更生的观念也比较强烈,在近几年时间里,通过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方式,经济收入增长较快。但是由于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资金,群众在进行结构调整上还显得很盲目,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这些都是制约本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寨村地理区位极佳,从黄果树到紫云县的紫黄公路横穿该村。      --人口总数:1516人 农业人口:1375人 非农业人口:141人   --行政区面积:4.5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08.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水井组、后头坡组、杨柳井组、本寨组 生产总值:227.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村马路组   

丙云村

  丙云村处于本寨乡的南面,距乡政府7公里。区域面积6.3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260户,人口1118人,农业劳动力700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和汉族三种民族。拥有耕地面积4665亩,其中水田956亩,旱地3709亩,六志河穿镜而过,水资源丰富,河水一年四季不断流,盛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小辣椒等农产品;交通便捷,村内供电、通讯,给水等各项基础较好。   --人口总数:1118人 农业人口:111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3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寨组,平寨组,丙云组,大石板组,高坡组,坝闩组,湾河组等 生产总值:1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乌骨鸡、辣椒 办公所在地:丙云村   --自然条件: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关山村

  我村与紫云县的白石岩乡相邻,全村共有人口610人,其中农业人口607人,非农人口3人,耕地面积296亩,主要民族是布依族;本村辖关山、摆坝两个村民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辣椒。   --人口总数:610人 农业人口:60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3.0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15.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关山组,摆坝组 生产总值:83.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关山村   

张家坝村

  张家坝村处于本寨乡的南面,距乡政府5公里。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272户,人口1219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和汉族三种民族。拥有耕地面积2697.5亩,其中水田648亩,旱地2049亩,盛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小辣椒等农产品,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交通便捷,村内供电、通讯,给水等各项基础较好。   --人口总数:1219人 农业人口:1200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97.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中,下中,沟边,小院,纳磨,青杠林,秦家湾 生产总值:170.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油菜籽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张家坝村   

岩下村

  一、自然状况   岩下村地势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资源较为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还有80%的水田和全部旱地根本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大部份人饮水困难且饮水不安全。   二、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状况   本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本寨村的东面,距乡政府5公里。村辖岩下、哑呀、板凳关、打铁关、小坝、新寨、戈千岩7个村民组,共有273户、人口1264人,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三种民族。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913人,农业人口1257人,贫困人口884人,农业劳动力754人(其中男劳动力381人,女劳动力373人),14――40岁劳力452人,41――60岁302人,高中以上劳力9人,初中劳力110人,小学劳力404人,文盲劳力116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2‰。   2、 经济发展概况   全村总耕地面积669亩(其中水田330亩,旱地339亩),2009年全年粮食产量248.8吨,人均粮食产量200公斤,人均吃粮160斤,人均纯收入927元。主产稻谷、玉米、油菜、小麦等农产品,种有杉树、杜仲等贵重树木,林木资源丰富。年农业生产由原来单纯的粮食种植逐步向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   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全村有教学点1处。09年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 人,参合率 %。享受低保人数 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76人。   4、产业结构特征   由于全村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窄。2009年全村农林牧总产值50万元,粮食总产量248吨,农民人均占有粮197公斤。   三、基础设施状况   1、农业基础设施   全村基本农田面积330亩,有效灌溉面积257亩,必须有2条引水沟渠,8公里,需提灌站3个。目前提灌溉站和沟渠已年久失修,50%水田打田只能靠望天落雨或违规利用电泵。需建提灌溉站2个,需修机耕道6公里。   2、交通状况   小坝、戈千岩、新寨3个村民组均未通村级公路,阻碍了全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3、通水状况   村庄内没有集中供水系统,全村均未能安装自来水,无清水处理设施,人畜饮水困难,特别板凳关、打铁关、小坝、戈千岩、新寨5个自然寨是人畜饮水绝大部分靠的是望天落雨,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各村民组的农田灌溉引水工程,严重老化或坏损,已经不适应现代业生产的需要。   4、电力电信状况   电力由镇宁10KV输变电线路引入,农网改造已完成;未安装有线电视、固定电话。   5、公共设施状况   全村有教学点1所、无幼儿学前教育设施;有60平方米村卫生室1所;有120m2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设备。   6、环卫设施状况   人畜粪便无处理设施,污水、雨水就近排放,环境卫生较差,污染较为普遍。无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无人清扫管理。      --人口总数:1226人 农业人口:1213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8.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71.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岩下、哑呀、板凳关、打铁关、小坝、新寨、戈千、新寨、戈千岩 生产总值:171.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岩下村   --自然条件: 资源:土地资源、水流资源、景区资源   

龙井村

  龙井村位于本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距乡政府2公里,是交通便利的村。全村有龙井、岩底、石头河三个自然寨,共137户,528人,育龄妇女132人,劳动力人口280人。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国家扶贫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示范村,现有项目牛360头,种植牧草15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辣椒等农作物,小辣椒200亩。      --人口总数:528人 农业人口:52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2.5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3.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龙井村   --所辖村:龙井,岩底,石头河 生产总值:73.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小辣椒   

陆国村

  陆国村是本寨乡交通较方便的一个村,该村的气候适宜,海拔较低,长年无霜期长,属于低热河谷地带,该村总户数282户,总人口1532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总耕地面积1352亩,其中:田560亩,地792亩。陆国村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生态养殖业提供了发展前景。   --人口总数:1225人 农业人口:1222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5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13.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文明、富裕新农村   --所辖村:老大坡组,新大坡组,窝荡组,上落组,下落组,大庆组,纳外组, 生产总值:179.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陆国村   

跳花村

  跳花村位于本寨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全村共204户,879人,主要民族为汉族,辖4个村民组:舒家组,宋家组,大山组,干冲组。农业生产种植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黑葵花等。紫黄公路从村寨中间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人口总数:879人 农业人口:876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2.7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黎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舒家组,宋家组,大山组,干冲组 生产总值:123.0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黑葵花,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跳花村   

鱼凹村

  鱼凹村地势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资源较为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还有80%的水田和全部旱地根本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大部份人饮水困难且饮水不安全。   本村位于本寨乡政府所在地本寨村的东面,距乡政府10公里。村辖鱼凹、沙拉、云脚、邹家院等6个村民组,共有172户、人口852人,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三种民族。全村总人口中,少数民族701人,农业人口843人,农业劳动力446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2‰。      --人口总数:852人 农业人口:84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9.0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83.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鱼凹组,沙拉,云脚,邹家院 生产总值:102.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本寨乡鱼凹村鱼凹组   


鱼凹村特产大全




鱼凹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