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镇宁县 >> 良田乡 >> 乐丰村

乐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乐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乐丰村简介

  乐丰村地处良田乡政府南端,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国家级董箐水电站在坝坪组建设,本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530亩,
  全村有农户223户1220人,其中汉族827人,布依族393人,党员19人,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3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
  乐丰现有贫困人口454人,农业劳动力527人,文盲半文盲214人;2006年全村儿童入学率为79%;电视覆盖率67%,人均耕地为0.81亩,其中人均田0.15亩,地0.66亩,人均粮食产量312公斤。
  
  --人口总数:1175人 农业人口:116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2.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乐丰村
  --所辖村:乐丰,良子上,下乐丰,坝坪,弄林 生产总值:8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稻、小麦、玉米、甘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3209 561200 -- 查看 乐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乐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乐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柿寨村

  柿寨村位于良田乡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有34公里,历来未通公路,交通闭塞,在全乡来说,柿寨村是良田乡最边远最贫困的村寨,全村辖5个自然村寨(即柿寨组、道各组、马安山组、巧山组、毛坡组),国土面积有45个平方公里。柿寨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构造,由于地势起伏,凶山恶水,高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50%左右,平均海拔约758米左右。   全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四季不甚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多年平均气温25℃左右,极端最高30℃,极端最低是10℃左右,年均日照时数是1500个小时。   全村164户,7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少数民族人口700多人,贫困人口350人,农业总产值15万元,农业总产值增长率25%,种植业产值5000元,粮食总产值150吨,人均纯收入450元。全村面积有45平方公里,   全村有5个自然村寨,全村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5亩,粮食产量为50吨,人均粮食产量200kg/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      --人口总数:774人 农业人口:773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9.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73.7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道各,马安山,巧山,柿寨,毛坡 生产总值:8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甘蔗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柿寨村   

板东村

  板东村位于良田乡政府西面,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有202户723人,80%为布依族,全村现有劳动力306人,文盲半文盲412人,初中文化34人,高中文化3人,由于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导致村民长期以来都处在贫困状态下,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为650元。   全村现有耕地444亩,人均耕地0.42亩,板东村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全村人均产粮307公斤。全村电视覆盖率达30%;村无卫生室,无学校,全村儿童入学率达8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2007年,修建通村公路(良田至板东,良田至新发寨)8公里;修建人畜饮水1处;建成村党员活动室1幢(面积91平方米)。      --人口总数:727人 农业人口:726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6.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板东村   --所辖村:板东,板扎,新发寨 生产总值:7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生姜,花生,甘蔗   

乐运村

  乐运村位于良田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102公里,是边远的少数民族村。乐运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0%,平均海拔600米。乐运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日照正常,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年平均日照2580小时,无霜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   乐运村林地面积2000亩,其中有林地1000亩,灌木林地300亩,未成林造林地700亩,森林覆盖率为10%。全村土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耕地850亩,林地2000亩,建设用地300亩,水域50亩,未利用地1300亩。耕地中,水田面积500亩,旱地面积350亩。   乐运村辖9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全村365户157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67人,其中农业人口1549人,贫困人口1180人,农业劳动力6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基本农田500亩,有效灌溉面积400亩,有2个沟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00亩,粮食产量400吨,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麦子。全村电视覆盖率达80%。      --人口总数:1800人 农业人口:1787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9.2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乐运,纳强,那砍,长树,平安 生产总值:120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经商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麦子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乐运村   

良田村

  良田村属良田乡老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东面地势较高外,其余三面低,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土坡为主。全村有174户714人,其中少数民人口占20%,有贫困人口100人,农业劳动力350人。良田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较少,人均粮食产量为150公斤/人。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生姜。全村群众主要以经商为主,2006年良田村人均纯收入为1020元。   良田村文化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现有中心学校一所,有教师32人,学生520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小学入学率达95%,“两基”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良田村电视覆盖率达90%。村有卫生服务室1个,床位5张,卫生技术人员2人。村有党员活动室一幢(91平方米),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良田乡于2005年实施了街道硬化,电网及通信网络覆盖率达70%,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人口总数:825人 农业人口:757人 非农业人口:68人   --行政区面积:1.7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38.0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良田村   --所辖村:良田 生产总值:10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经商 名特产品:甘蔗、花生、生姜   

新屯村

  新屯村位于良田乡政府所在地东南面,是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个以布依族集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地势由南向西逐渐倾斜,形成东南高西低的阶梯构造,特点及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600米。属亚热带温势河谷自然气候区。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较少,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不明显,常年平均气温28℃,顶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0℃,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积温≥20℃,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   村水资源总量为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万m3,地下水资源为1万m3,水资源从总量上看严重缺水,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期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有近75%水田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65%的农户饮水极为困难。本村有部分自然寨有锑矿出产,有少部分区域含有铜矿和-矿。本村现有林地2000面积亩,灌木林地800亩,造林地1000亩,用材林900亩,经济林150亩,森林覆盖率为41.6%。   全村辖8个自然组215户,总人口103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农业人口1030人,贫困人口780人,劳动力6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00亩,粮食产量为190吨左右,人均粮食产量145公斤/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以生姜、花生为主。      --人口总数:1130人 农业人口:112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9.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屯,纳沙,喜运,板尖,田坎脚,油纳,落窝 生产总值:8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生姜,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新屯村   

杨柳井村

  杨柳井村坐落在镇坝公路沿线与良田乡政府相邻,距良田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包括4个自然寨,分别是杨柳井、板门、纳外、新寨4个组,全村共163户710人,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居多。   全村有耕地面积429亩,其中田154亩,地275亩,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85%。杨柳井村居住的群众,建房一般都在半山腰上,地质属磨石泥土,坡陡光辉,阳光充足,水泥缺乏,气温高,适宜发展早熟蔬菜、玉米种植。   杨柳井村森林覆盖率低,仅有20%-30%冠木丛或者青杠林分布。有林地300亩,荒山荒坡1500亩,可开发利用900亩,适宜于种植生姜、花生、经果林,养殖大牲畜。      --人口总数:719人 农业人口:716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6.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杨柳井村   --所辖村:杨柳井,板门,纳外,新寨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经果林   

板外村

  板外村坐落在镇(宁)至坝(草)公路80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寨(河沟、板外、板炳),板外村居住的群众一般都建房在半山腰上,地质属磨石泥土,坡陡沟深,阳光充足,水份缺乏,气温高,适宜发展,早熟蔬菜,玉米种植。   板外村森林覆盖率小,仅有20%-30%,冠木丛或青杠林分布。全村共194户888人,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有贫困人口318人,占全村人口数的36%。有农业劳动力385人。全村有耕地面积554亩(其中,田212亩,地342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农民人均产粮302公斤。经济作物有甘蔗、生姜。      --人口总数:935人 农业人口:933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1.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33.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板外村   --所辖村:河沟,板外,板炳 生产总值:9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错季节蔬菜   

板袍村

  板袍村居住的田坝较开阔,村寨一般都居建在半山腰或山脚田坝边,地质属磨石泥土和页岩山地,夹杂零星石灰石,坡陡沟深。   板袍村居住点阳光充足,水份缺乏,流经五个自然组的寨脚河沟,一年中只有5-11月份淌水,12-4月均有干涸河段。气温高,具有亚热带温室条件,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及反季节果蔬。板袍村森林覆盖率小,仅有10-20%冠木丛或青杠林零星分布,资源缺乏。   板袍村共有5个自然寨,现有194户90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贫困人320人,农业劳动力411人。现有耕地面积49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错季节蔬菜、西瓜等,人均产粮380公斤。      --人口总数:974人 农业人口:952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7.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板袍村   --所辖村:上板袍,下板袍,磨汝,坝晒,纳磨 生产总值:7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生姜,花生,错季节蔬菜,西瓜   

纳亚村

  纳亚村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90%,平均海拔700米,水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村建设项目不能顺利进行,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千人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日照每天约7小时,日照偏高,四季不甚分明,立体气候特点明显,多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30℃,最低4℃,无霜期达350天。森林面积5800平方米,灌木2500平方米,未成林,造林地1000平方米,其中用材林1500平方米,经济林5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0%。   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全村228户,人口1012人,劳动力人口450人。人均耕地面积0.71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810元,人均粮食总重240公斤。全村耕地面积706亩,其中地363亩,田343亩。全村有效灌溉面积250亩。      --人口总数:1108人 农业人口:1104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3.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22.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纳亚,安孟,纳早,新寨, 生产总值:8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甘蔗,花生,大豆 办公所在地:纳亚村   

顶坛村

  顶坛村地处良田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属于边远的少数民族村。顶坛村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90%左右,平均海拔600米。顶坛村属于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较少,日照时间长,四季不甚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多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温40℃,极端最低2℃,平均日照时数2555小时,≥18℃积温,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无霜期360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   村水资源总量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1.5万m3,地下水资源0.5万m3,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较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不足,导致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全村的水田和旱地基本无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3个组饮水困难。本村纳岩组有部分锑矿,但储藏量不大。   现有林地面积3千亩,灌木林地4千亩,未成林造林地300亩,在有林地中,用材林1000亩,经济林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50%。全村辖7个自然组,总人口160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其中农业人口1604人,贫困人口5122人,农业劳动力827人,人口密度大,人口年自然增长率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6亩,粮食产量为494.4吨,人均粮食产量300公斤/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为花生、甘蔗。      --人口总数:1823人 农业人口:1817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4.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顶坛,岩包,坝包,纳棉,纳岩,巧雍 生产总值:104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错季节蔬菜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顶坛村   

喜艾村

  喜艾村是良田乡最边远的村,位于良田乡政府的南端,全村辖1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喜艾距良田乡政府住地30公里,距镇宁县城114公里,全村有90户,461人,至今不通公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00%,村民子女上学读书要走10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坝草)学校,全村没有闭路电视,不通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也只能接收黔西南州的信号,喜艾自然寨在35°的陡山上,由于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电视,自然寨坐落在陡山上,可以说“地无三尺平”,所以自然环境非常的恶劣。   喜艾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人均收入430元,人均吃粮220公斤,山多地少,耕地面积314亩,其中:坡地247亩,旱田67亩,村民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多、文化素质很低,甚至有部分村民不会说汉话,全村没有房子住的有一户,有草房、叉叉房、危房29户,村里没有卫生室,多数村民没有厕所,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      --人口总数:453人 农业人口:451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8.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喜艾 生产总值:6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甘蔗,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喜艾村   

这扛村

  这扛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离乡所在地5公里,本村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5%左右,平均海拔800米。这扛村属亚热带温势河谷自然气候区。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较少,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不明显,常年平均气温28℃,顶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0℃,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积温≥20℃,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   村水资源从总量上看严重缺水,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期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有近75%水田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65%的农户饮水极为困难。无矿产资源。有林地1500面积亩,灌木林地800亩,造林地1000亩,用材林400亩,经济林150亩,森林覆盖率为41.6%。   全村辖5个自然寨,172户87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农业人口870人,贫困人口250人,劳动力3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9亩,粮食产量为280吨左右,人均粮食产量145公斤/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以生姜、花生为主。      --人口总数:828人 农业人口:827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9.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76.6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路,这扛,杀黑,纳马, 生产总值:9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这扛村   

马口洞村

  马口洞村位于良田乡南端,南与贞丰县鲁容乡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集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本村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形成东高西低的防梯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90%左右,平均海拔550米。马口洞村属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区。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较少,日照时间长,四季不甚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为42℃,极端最低气温为3℃,平均日照数为2600小时,≥20℃积温,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   村水资源从总量上看严重缺水,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在生产用水方面全村有近100亩水田没有灌溉设施。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50%的农户饮水极为困难。无矿产资源。马口洞村现有林地2500面积亩,灌木林地800亩,造林地100亩,用材林1200亩,经济林150亩,森林覆盖率为40%。   全村辖6个自然组270户,总人口132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其中农业人口1325人,贫困人口953人,劳动力8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727亩,粮食产量为192吨,人均粮食产量150公斤/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      --人口总数:1238人 农业人口:1235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0.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20.8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口洞,大坪子,喜耳,坡落平, 生产总值:8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甘蔗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马口洞村   

坝草村

  坝草村位于良田乡的南面,东与马口洞毗邻,西隔北盘江,与贞丰县白层镇相邻,南与贞丰县鲁容乡接壤,北与乐丰村相邻。全村辖2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现有138户678人,属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平均海拔在346至480米之间,土质结构大部分是黄沙土、黑粘土,地貌多变,山多地少,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适宜发展错季节蔬菜。全村现有耕地301亩,其中:田94亩,地207亩,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花生和大豆。   坝草村属于一类贫困村,距良田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镇宁县城106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4%,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8%。全村现有劳动力306人,农民人均产粮326公斤,人均耕地0.42亩,人均林木0.03亩,全村儿童入学率95%,电视覆盖率达97%。      --人口总数:718人 农业人口:702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5.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路田,坝草 生产总值:9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甘蔗,花生,大豆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坝草村   

乐丰村

  乐丰村地处良田乡政府南端,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国家级董箐水电站在坝坪组建设,本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530亩,   全村有农户223户1220人,其中汉族827人,布依族393人,党员19人,村两委班子共有4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3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   乐丰现有贫困人口454人,农业劳动力527人,文盲半文盲214人;2006年全村儿童入学率为79%;电视覆盖率67%,人均耕地为0.81亩,其中人均田0.15亩,地0.66亩,人均粮食产量312公斤。      --人口总数:1175人 农业人口:116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2.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乐丰村   --所辖村:乐丰,良子上,下乐丰,坝坪,弄林 生产总值:8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稻、小麦、玉米、甘蔗   

强里村

  强里村位于半山腰上,地质属磨石泥土和页岩山地,夹杂零星石灰石,坡陡沟深。强里村居住点阳光充足,水份缺乏,气温高,具有亚热带温室条件。强里村森林覆盖率小,仅有5-10%冠木丛林或青杠林零星分布,资源缺乏。   强里村共有2个自然寨,现有112户53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00%,贫困人231人,农业劳动力250人。现有耕地面积273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人均产食252公斤。强里村电视覆盖率达60%,新(屯)坝(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      --人口总数:541人 农业人口:540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4.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强里村大院组   --所辖村:大院,小院 生产总值:5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甘蔗   

陇要村

  陇要村地处良田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属于边远的汉族村。本村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切割剧烈,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90%左右,平均海拔700米。陇要村属于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长,四季不甚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多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温40℃,极端最低2℃,平均日照时数2555小时,≥18℃积温,无霜期360天,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   村水资源缺乏,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较少。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不足,导致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全村的水田和旱地基本无灌溉设施。无矿产资源。陇要村现有林地面积2千亩,灌木林地1.5千亩,未成林造林地300亩,在有林地中,用材林1000亩,经济林600亩,森林覆盖率为30%。   全村辖3个自然组,共175户87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贫困人口453人,农业劳动力362人,人口密度大,人口年自然增长率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2亩,人均粮食产量250公斤/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文化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全村电视覆盖率达50%。      --人口总数:903人 农业人口:899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7.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41.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陇要村   --所辖村:陇要,窝托,杨家寨 生产总值:8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生姜,花生,甘蔗   

巧坡村

  巧坡村位于良田乡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约4.3平方公里,是个汉族聚居的村寨。巧坡村地势起伏,地貌多变,岗地、偏坡地居多,有一小部份梯田,由于地势不平,荒山侵蚀沟颇多,水土流失严重。   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06个农户,550人,其中少数民族有58人,贫困人口320人,农业劳动力171人,文盲半文盲人数有34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7人,高中文化程度有3人。全村耕地面积为412亩,其中田面积为112.1亩,地面积为299.9亩,人均产粮200公斤,全村人均收入为480元。      --人口总数:592人 农业人口:590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5.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48.2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巧坡,新鲜寨 生产总值:6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巧坡村   

乐谢村

  乐谢村位于良田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镇宁县城99公里,是边远的少数民族村。乐谢村是四周高、中间低,成马鞍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0%,平均海拔60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地区,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日照正常,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候40℃,最低气温2℃,年平均日照2580小时,无霜天,主要自然灾害春旱、冰雹、洪涝。   乐谢村林地面积500亩,其中有林地200亩,造林地100亩,森林覆盖率为10%。乐谢村辖4个自然寨,全村178户847人,全村均为布依族,贫困人口780人,农业劳动力45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2‰。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亩,粮食产量120吨,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      --人口总数:935人 农业人口:934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4.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乐谢,巧江,纳鲁, 生产总值:7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乐谢村   

磨蒿村

  磨蒿村位于良田乡东南面,全村约7.5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8.5公里。全村地势起伏,地形破碎,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90%,平均海拔800米。水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村建设项目不能顺利进行,在生活用水方面,还有近千人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日照每天约7小时,日照偏高,四季不甚分明,立体气候特点明显,多年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30℃,最低4℃,无霜期达350天。森林面积9000平方米,灌木6000平方米,未成林、造林地1000平方米,其中用材林2000平方米,经济林5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0%。   全村辖6个自然寨,总户数242户,总人口1244人,贫困人口900人,人均纯收入600元。劳动力人口75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米公里200人。全村粮食作物播种面600亩,粮食产量为360吨,人均产粮289公斤,主要粮食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比值为:4:3:0.5。      --人口总数:1248人 农业人口:124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巴毛冲,巧岩,麻窝,河沟,高寨,磨蒿 生产总值:8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油菜,生姜,花生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磨蒿村   

包包村

  包包村位于良田乡北部,是良田乡的北大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79公里。包包村地势起伏、地形破碎,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80%,平均海拔400米。气候特点是日照正常,四季不甚分明,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4℃,年平均日照2580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有春旱、冰雹、洪涝。包包村林地面积206亩,其中林地15亩,退耕还林191亩,森林覆盖为10%。   包包村辖6个自然寨,全村123户,总人口585人,90%以上的均为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其中贫困人口300人,农业劳动力25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0.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9.8亩,粮食产量91吨,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全村土地总面积259.8亩,旱地129.8亩,田130亩。镇坝公路横穿包包村,通组公路已达5个组。全村基本通电,移动网络覆盖全村。全村平房占30%,土、木、草、竹结构占70%。      --人口总数:607人 农业人口:603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2.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44.6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包包,小庆,岩脚,丫口田,纳马沟,高田寨 生产总值:7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甘蔗,李子 办公所在地:良田乡包包村   


乐丰村特产大全




乐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