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关岭县 >> 上关镇 >> 上关社区

上关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上关社区简介

  上关居委会位于上关镇城镇中心,座落在政府所在地以东。面临两条城区主干道,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拥有200余个商铺。经济文化较发达,辖区有居民188户464人。居委有布依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彝族、满族等10余种民族。本居委系农居混杂居住型,居委会内驻有党、政、金融、商贸、工厂、学校等10余家单位。
  居委会组建以来得到了县、镇和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建有办公大楼一幢砖混结构100平米。设有党建支书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办公设施。为了居委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居委积极组织,成立居委老年大学,有老年协会会员20余人,为居委会的整脏治乱工作无私奉献,现正常开展工作,并且每年度都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和嘉奖。
  
  --人口总数:464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64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彝族、满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加工、经营 名特产品:六月李 办公所在地:上关镇场坝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交通便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4104 561300 -- 查看 上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上关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上关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关社区

  上关居委会位于上关镇城镇中心,座落在政府所在地以东。面临两条城区主干道,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拥有200余个商铺。经济文化较发达,辖区有居民188户464人。居委有布依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彝族、满族等10余种民族。本居委系农居混杂居住型,居委会内驻有党、政、金融、商贸、工厂、学校等10余家单位。   居委会组建以来得到了县、镇和各有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建有办公大楼一幢砖混结构100平米。设有党建支书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办公设施。为了居委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居委积极组织,成立居委老年大学,有老年协会会员20余人,为居委会的整脏治乱工作无私奉献,现正常开展工作,并且每年度都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和嘉奖。      --人口总数:464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464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彝族、满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加工、经营 名特产品:六月李 办公所在地:上关镇场坝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交通便利   

坡麻村

  坡麻村位于上关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接断桥镇,南面与冬足村、新店村接壤,西接向阳村、宜所村,北面与红星村毗邻。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寨,12个村民小组(坡麻一组、坡麻二组、坡麻三组、坡秧组、田湾组、黄秧田组、李子树组、老丫桥组、土地关组、长春一组、长春二组、长春三组),487户,2201人,属全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境内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178平方公里,计20650亩,现有土地面积13598亩(丈量亩),耕地面积为3904亩(丈量亩),基本农田面积为3412亩。耕地面积习惯亩为1044亩,其中水田667亩,旱地377亩,林业区划界定面积487亩,退耕还林面积1760亩,其中经果林170亩,防护林1590亩,草山草地面积为5500亩。现在大牲畜存栏1178头(匹),其中生猪650头,牛520头,马8匹。全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210省道贯穿其中,关兴高等级公路从长春一组通过,白油路里程在该村全长为4.5公里,关(岭)花(江)公路在该村与210省道相接,现全面实现组组通公路。   基本实现组组通电话,其中坡麻三个组、田湾、黄秧田、坡秧、李子树、土地关已接通有线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全部结束,全面实现了组组通电,农户用电率达100%。除黄秧田组(寨中有一水井)外,其他11个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已全部安通到各家各户,全村人民群众均能饮用安全卫生的地下水,饮水困难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境内有一长期流水不断的小河从黄秧田组流经坡秧、李子树、土地关、老丫桥组至红星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所有耕地均基本能够实现旱涝保收,粮食产量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全村人民群众的吃粮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辖区内的福农小学属村级完小,现有教职工25人,在校学生人数为631人。校内设有普通型远程教育播放点,为该村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提供了便利。2001年,村支两委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建有两间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室,为村支两委干部办公提供了场所。在群众比较集中的福农小学处设有卫生医疗点。从全村“十五’’期间的基本情况看,全村的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人口总数:2510人 农业人口:2478人 非农业人口:68人   --行政区面积:9.1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个组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优质六月李、优质水稻 名特产品:六月李 办公所在地:坡麻村坡麻组   

向阳村

  向阳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该村位于上关镇西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宜所村相邻,西与花江镇毗邻,北与红星村相连。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是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苗族是该村的主体民族。全村辖区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576亩,基本农田面积为2045. 9亩,退耕还林面积230亩。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完备,水资源十分丰富。全村现有农户463户,总人口2154人,其中女906人。少数民族数1856人,占总人口的9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36人,劳动力人口1452:外出务工人口516人。   全村实现组组通公路。通讯设施较为完善,移动、联通通讯信号基本履盖全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服务室一个,办公设施基本齐全。该村现建有121口沼气池,沼气池的建立进一步缓解了部分群众的燃料难问题。      --人口总数:2154人 农业人口:2138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7.0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布依族 发展口号:发展是第一要务   --所辖村:10个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 名特产品:玉米粑 办公所在地:向阳村五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水充足 资源:森林、水土   

红星村

  红星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该村位于上关镇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与坡麻村相邻,西与向阳村毗邻,北与断桥镇相连。全村共有四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是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少数民族是主体民族。全村辖区总面积为9.629平方公里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256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6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024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42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13927.6亩,耕地面积为1058.8亩,基本农田面积为3216.33亩,退耕还林面积2675.94亩。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完备,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农田。全村现有农户406户,总人口1711人,其中女801人。少数民族数780人,占总人口的4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78人,劳动力人口1248人:外出务工人口516人。      --人口总数:1905人 农业人口:1890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9.6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16.33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种养带动群众致富   --所辖村:8个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优质水稻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 办公所在地:红星村下木扎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水充足 资源:水土,交通   

坝坎村

  坝坎村位于上关镇的东部,东与乐安村接壤,西与落哨村相邻,北面与花江镇隔河相望,该村距上关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有5个村小组,6个自然村寨,是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其中主体民族是布依族。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117.5亩;全村总户数244户,人口1166人。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坝坎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我们把“三农”问题摆在首位,积极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了将农民增收、增效、增产落在实处,村支两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成立了果蔬协会,引导农民种植西红柿101亩、辣椒10亩。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发动广大村民根据市场需要发展相应的经济作物。几年来,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2、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村寨吃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其它村寨正在进行之中。目前,全村在有关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户户解决照明问题。现安装无线电话30户,入户率达12%。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只要加以科学规范和引导,可以迅速提档升格。   3、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坝坎村村民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快,善于吸收先进事物,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变得尤其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人口总数:1166人 农业人口:1142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15.26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17.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甘蔗种植   --所辖村:5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甘蔗 名特产品:甘蔗 办公所在地:坝坎村吾闹组   

新店村

  新店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该村位于上关镇东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与场坝村相邻,西与宜所村毗邻,北与坡麻村相连。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是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全村辖区总面积为4.9平方公里。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全村农村经济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取得成效,从2002年就有极少数村民率先种植六月李、辣椒等,良好的经济价值拉动了村民的致富积极性。2007年新店村又根据本村的实际成立民间组织---种植分会,种植分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村出产的六月李以它独特的品味走向广阔的市场。全村经济状况在全镇处于上等水平。目前,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新店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125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6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024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42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5875.9亩,耕地面积为1058.8亩,基本农田面积为2045. 9亩,退耕还林面积230亩。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完备,水资源十分丰富。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273户,总人口1288人。      --人口总数:1288人 农业人口:1260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4.1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8.2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科学种养   --所辖村:5 生产总值:1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六月李 名特产品:六月李、辣子鸡 办公所在地:新店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交通便利、土壤肥沃   

落哨村

  落哨村位于上关镇的东部,东与乐安村接壤,西与下岩村相邻,北面与花江镇隔河相望,该村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有8个村小组,9个自然村寨,是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其中主体民族是布依族。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073.89亩,全村总户数359户,人口1558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      --人口总数:1558人 农业人口:1536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10.9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73.8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 办公所在地:落哨村场坝组   --所辖村:8个组 生产总值:1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甘蔗、早熟蔬菜、水果 名特产品:甘蔗   

冬足村

  冬足村位于上关镇东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接断桥镇,南面与花园村接壤,西接场坝村、下关村,北面与坡麻村、新店村毗邻。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403户农户,2064人。是苗、汉、布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行政区划总面积为7.178平方公里,计16150亩,耕地面积习惯亩为2397亩,现在大牲畜存栏1973头(匹),其中生猪530头,牛640头,马3匹,黑山羊800头。   全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关兴高等级公路穿其而过,上关到花园的村级公路贯穿其中,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不通公路的组只有一个,关兴高等级公路上关收费站距该村鸭掌田组不足500米。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对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全村人均吃粮420公斤,人民群众的吃粮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在全镇处于中上等水平。   近年来,该村积极争取畜牧部门的支持,动员群众饲养优质杂交牛,成立了全县唯一的养牛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3640000元,为群众解决发展养殖业的经济困难问题。投资20万元,为35户农户新建了标准的养牛圈舍,基本形成养牛专业村。全村现有成规模的优质黑麦草500余亩,可解决800余头大牲畜的饲料问题。今年,村支两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国家贴息贷款79万元,继续扩大该村养牛协会的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人口总数:2064人 农业人口:2035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8个组 生产总值:210.0 万元 名特产品:六月李、黄牛、蜂蜜   --主要经济产业:六月李种植协会、冬足村种草养殖牛协会、白刺花养蜂合作社 办公所在地:冬足村宜新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交通便利、土壤肥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宜所村

  宜所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该村位于上关镇西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与场坝村相邻,西与向阳村毗邻,北与新店村相连。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是汉、布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90年代后期,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全村农村经济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取得成效,从2001年就有极少数村民率先种植六月李,示范种植后经济经价反映良好。2007年宜所村又根据本村的实际成立民间组织---养牛分会,养牛分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村饲养的优质关岭牛逐步走抽市场,成为拉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新的增长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其经济状况在全镇处于中上等水平。宜所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宜所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125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6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024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42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耕地面积为2883.09亩,基本农田面积为3025.19亩,退耕还林面积238亩。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完备,水资源十分丰富。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431户,总人口2029人。少数民族数775人,占总人口的4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12人,劳动力人口1351:外出务工人口516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宜所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1025亩、玉米230亩,粮食总产量75.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75公斤。养殖业以关岭本地牛、猪、马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宜所村成立养牛分会,以养牛分会为龙头带领广大村民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养牛分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4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发展种养植业的经济难题,全村发展了西红柿、六月李等农村经济作物,广大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五、文教卫生情况   该村在2004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但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不足,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还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单调。村里未设有村级卫生医疗点,群众患病需到镇政府所在地治疗。2006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   六、基础设施状况   全村交通便利,水源在全镇最好为丰富,是全镇优质大米的主产区。上关至县煤厂的公路贯穿其中,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讯设施较为完善,移动通讯信号基本履盖全村,联通信号较为次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服务室一个,办公设施基本齐全。该村现建有50余口沼气池,解决了部分群众燃料难问题。宜所以它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全镇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村。   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宜所村村民住房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少量的简易房、危房,村民住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06年末虽然实施了80余口沼气池精品点项目工程,但范围小,受益农户少,大多数家庭厨房、厕所、圈舍以农村传统方式修建,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排污、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雨水合污”现象严重,生活垃圾放任自流。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缺乏。移动信号已覆盖全村,但没有开通有线电视,群众收看电视主要靠地面卫星接收机,信息还相对闭塞。      --人口总数:2029人 农业人口:1982人 非农业人口:47人   --行政区面积:501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83.0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促发展   --所辖村:纳拜、丰洞、平寨、纳用、小坝、下坝、王家丫口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早熟蔬菜,优质水稻,六月李 名特产品:六月李 办公所在地:纳拜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丰洞河流   

下岩村

  下岩村位于上关镇的东部,东与落哨村接壤,西与花园村相邻,北面与花江镇隔河相望,该村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有9个村小组,9个自然村寨,是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其中主体民族是布依族。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013亩,全村总户数445户,人口2142人,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人口总数:2142人 农业人口:2123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6.7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9个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甘蔗、早熟蔬菜、水果 名特产品:甘蔗 办公所在地:下岩村   --自然条件:气候热 资源:水土,交通   

花园村

  花园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该村位于上关镇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下岩村相邻,西与三合村毗邻,北与冬足村相连。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寨,4个村民小组,是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辖区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花园村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全村农村经济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取得成效,从2002年就有极少数村民率先种植六月李。经过几年的发展良好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的致富积极性。2007年花园村又根据本村的实际成立民间组织---养牛分会,养牛分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花园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102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8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024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34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2584亩,耕地面积为1205.26亩,基本农田面积为584.26亩,退耕还林面积563.45亩。农业水利设施十分簿弱,水资源较为紧缺。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158户,总人口678人,其中女351人。少数民族数549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101人,劳动力人口401人:外出务工人口102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花园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20亩、玉米230亩,粮食总产量20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75公斤。养殖业以关岭本地牛、猪、马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花园村成立养牛分会,以养牛分会为龙头带领广大村民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养牛分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2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发展种养植业的经济难题,全村发展了六月李、野兔等产业。   五、文教卫生情况   该村文化在全镇位于前列,全村建有村级完小一所,教职工8人,现有学生245人。学校占地面积689平方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有一栋教学楼房共三层,共有10个教室,完全能满足全村教学工作需要。该村2004年实现了“两基”目标,村民文化素质整体得到提高。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还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2006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   六、基础设施状况   该村交通十分便利,320省道从全境横穿而过。水资源紧缺,大多数农田主要依靠望天水吃饭。七个自然村寨实现组组通公路。通讯设施较为完善,移动、联通通讯信号基本履盖全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服务室一个,办公设施基本齐全。该村现建有150口沼气池      --人口总数:774人 农业人口:756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6.5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8.24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甘蔗、早熟蔬菜、水果 名特产品:甘蔗 办公所在地:花园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水土,交通   

场坝村

  场坝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是全镇的政治、文化中心。该村位于上关镇东面,东与冬足村相邻,西与三合村毗邻,北与冬足相连。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是苗、汉、布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全村辖区总面积为3.99平方公里。90年末期,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全村农村经济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取得成效,2007年场坝村建立了种植协会,种植协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该村出产的六月李闻名全县上下,成为拉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新的增长点.全村村民经济日益提高,截止至2006年末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750元,其经济状况在全镇处于上等水平。全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场坝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650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9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340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42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5070.6亩,耕地面积为1633.8亩,基本农田面积为1417.75亩,退耕还林面积557.1亩。农业水利设施较为齐全,水资源较为丰富。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445户,总人口1884人,其中女865人。少数民族数102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789人,劳动力人口1253:外出务工人口310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场坝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500亩、玉米660亩,粮食总产量6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5公斤。养殖业以关岭本地牛、猪、马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场坝成立种植协会,以种植协会为龙头带领广大村民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协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3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发展种植业的经济困难问题,发展了六月李、关领牛养牛业等农村经济产业,广大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文教卫生情况   全村现有村级完小1所,现有教职工35人,在校学生人数为564人。校内设有村校合用的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一个。学校占地面积21459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教室20个。该村在2004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但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不足,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还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2006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   六、基础设施状况   全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210省道、关兴高等级公路从中横穿而过。通讯设施日趋完善,移动通讯信号履盖全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居)服务室各一个,各项办公设施基本齐全。      --人口总数:1884人 农业人口:1789人 非农业人口:95人   --行政区面积:3.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十个组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六月李、蔬菜、水果 名特产品:六月李 办公所在地:上关镇场坝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水充足 资源:水土,交通   

三合村

  三合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该村位于上关镇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与下关村相邻,西与花江镇毗邻,北与场坝村相连。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是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辖区总面积为7.853平方公里。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三合村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全村农村经济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取得成效,从2002年就有极少数村民率先种植六月李,并在全镇首次饲养野兔等,经过几年的发展良好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的致富积极性。2007年三合村又根据本村的实际成立民间组织---养牛分会,养牛分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村出产的六月李,饲养的野兔等以它独特的品味走向广阔的市场。全村经济状况在全镇处于中上列水平。目前,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合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102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8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024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34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10288亩,耕地面积为2831.26亩,基本农田面积为2811.26亩,退耕还林面积563.45亩。农业水利设施十分簿弱,水资源较为紧缺。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446户,总人口2183人。少数民族数占总人口的4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00人,劳动力人口1357人:外出务工人口410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三合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416亩、玉米440亩,粮食总产量4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75公斤。养殖业以关岭本地牛、猪、马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三合村成立养牛分会,以养牛分会为龙头带领广大村民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养牛分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2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发展种养植业的经济难题,全村发展了六月李、野兔等产业。   五、文教卫生情况   该村文化在全镇位于前列,全村建有村级完小一所,教职工8人,现有学生245人。学校占地面积689平方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有一栋教学楼房共三层,共有10个教室,完全能满足全村教学工作需要。该村2004年实现了“两基”目标,村民文化素质整体得到提高。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还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2006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   六、基础设施状况   该村交通十分便利,320省道从全境横穿而过。水资源紧缺,大多数农田主要依靠望天水吃饭。七个自然村寨实现组组通公路。通讯设施较为完善,移动、联通通讯信号基本履盖全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服务室一个,办公设施基本齐全。该村现建有150口沼气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合村广大村民的经济有了新的增长,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存在少量的简易房、危房,村民住房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2006年末虽然实施了28口沼气池精品点项目工程,但范围小,受益农户少,大多数家庭厨房、厕所、圈舍以农村传统方式修建,人畜混居,卫生条件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排污、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雨水合污”现象严重,生活垃圾放任自流。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缺乏。移动信号已覆盖全村,但没有开通有线电视,群众收看电视主要靠地面卫星接收机,信息相对闭塞      --人口总数:2183人 农业人口:2150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7.8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31.2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辖村:9个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六月李、灰兔、豆腐 名特产品:六月李、灰兔、豆腐 办公所在地:三合村长冲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水充足 资源:水土,交通   

下关村

  下关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上关镇, 该村位于上关镇东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与花园村相邻,西与场坝村毗邻,北与冬足村相连,南与三合村接壤。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是苗、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全村辖区总面积为3.755平方公里。从80年代后期开始,广大村民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仍然滞后。2007年下关村建立了种植分会,种植协会分会的成立为全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注足了新的活力,该村人工生产的无公害食用菌已初步形成规模,远销全县上下,成为该村拉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新的增长点.全村村民经济收入日益提高,截止至2006年末该村人均纯收入达1600元,其经济状况在全镇处于上等水平。全村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下关村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低热河谷地带,地貌呈喀斯特地貌,海拔1125米,土壤以潮泥土、黄壤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7C,光照时间长,年日照1159小时,年降水量大约在1425毫米左右,无霜期256天以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基本呈丘陵状。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全村现有土地面积6562.3亩,耕地面积为1046.3亩,基本农田面积为900.74亩,退耕还林面积678.3亩。农业水利设施基本齐全,但水资源贫乏。   三、人口状况   全村现有农户225户,总人口1086人。少数民族数占总人口的33.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356人,劳动力人口487:外出务工人口195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下关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产品。2006年全村种植水稻500亩、玉米660亩,粮食总产量6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5公斤。养殖业以关岭本地牛、猪、马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下关村成立种植分会,以种植分会为龙头带领广大村民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协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15万余元,为群众解决发展种植业的经济困难问题,发展了西红柿、人工培植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广大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文教卫生情况   该村距政府所在地较近,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全村适龄儿童、少年均到上关小学或上关中学就读。村服务室内安装有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一个。2004年下关村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还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单调。村里因距政府所在地较近群众患病一般都到镇政府所在地治疗。2006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   六、基础设施状况   全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关兴高等级公路从中横穿而过,上关到下关的村级公路贯穿其中,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讯设施日趋完善,移动通讯信号基本履盖全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农户用电率达100%。建有村服务室一个,各项办公设施基本齐全。该村现建有30余口沼气池,解决了部分群众燃料难问题。下关以它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全镇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村。      --人口总数:1086人 农业人口:1069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3.7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46.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结构 狠抓科学发展   --所辖村:6个组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六月李、野蜂蜜 名特产品:蜂蜜 办公所在地:上关镇下关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 资源:交通便利   

乐安村

  乐安村隶属关岭自治县二类重点扶持村,地处关岭自治县西南,距县政府所在地36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81户,130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14%。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3034.2亩,其中:耕地面积4202.76亩,基本农田面积3685.0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028亩,是一个由布依族、苗族、汉族共同居住的行政村。   近日,我村利用农闲时间,通过发放资料,讲成信故事,群众签字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群众对进行诚信教育。在村民小组会上、群众会上、党员活动等-上,我村要求广大群众要做别人放心、自己安心的新型农民。通过各种活动;涌现出了大批诚信农民。      --人口总数:1304人 农业人口:129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02.76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 发展口号:崇尚科学、远离-   --所辖村:5个组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河鱼、甘蔗、早熟蔬菜、养殖业 名特产品:河鱼 办公所在地:乐安村乐安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热 资源:水土   


上关社区特产大全




上关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