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关岭县 >> 白水镇 >> 洒把村

洒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洒把村谷歌卫星地图)


洒把村简介

  洒把村坐落于白水镇东大门,距黄果树景区2公里,是白水镇体育文化娱乐中心,由于碳酸类岩石特有的构建运动和气候条件下,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平均气温16度到18度。
  全村总人口1657人,其中:男815人,女842人,总户数313户,黎族占人口总数的98%。耕地面积916亩,其中旱地458亩,退耕还林占旱地80%,现有水田288亩,人均耕地0.38亩。 沪昆高速、贵黄公路穿越我村,给洒把村带来了生产生活中的便利,本村气候宜人,适合栽种早熟蔬菜,樱桃、生姜等。
  洒把村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依托黄果树景区发展餐饮行业和景区摄影服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已成为白水镇小城镇建设的中心地带。
  
  --人口总数:1657人 农业人口:1515人 非农业人口:142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黎族,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洒把
  --所辖村:洒把,雷打岩,洒把新村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生姜,樱桃 办公所在地:洒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4107 561300 -- 查看 洒把村谷歌卫星地图

洒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洒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郎宫村

  郎宫村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天星桥下游,距黄果树景区2公里,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天星桥下游,上抵天星桥景区进口,下抵320国道线,全长12公里,宽2公里,地处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海拔600米左右,距黄果树中心景区2公里,与红岩隔河相望。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以早熟蔬菜、甘蔗、桃、李、梨为主要作物,年均气温18度。全村881人,民族分布:布依族65%、苗族30%、汉黎族5%。总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总耕地面积716亩,其中:旱地236亩,水田480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   村辖区内有从事餐饮行业和景区摄影服务行业人员56人,本村由村民自发组织大力发展农家乐,开创第三产业。   --人口总数:881人 农业人口:871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乡村旅游,构建和谐新郎宫   --所辖村:郎宫,懂路,巴林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桃子,李子,甘蔗,梨子 办公所在地:郞宫村   --自然条件:地处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海拔600米左右,距黄果树中心景区2公里,与红岩隔河相望。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以早熟蔬菜、甘蔗、桃、李、梨为主要作物,年均气温18度。 资源:地处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海拔600米左右,距黄果树中心景区2公里,与红岩隔河相望。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以早熟蔬菜、甘蔗、桃、李、梨为主要作物,年均气温18度。   

所寨村

  所寨村位于黄果树风景区大瀑布的西南部,一个偏僻的布依自然村寨,座落在“晒甲”山的山腰上,东与打翁村相接壤,有原始的植物油茶林,南邻天星桥风景名胜区,西是千古之谜的红崖天书,北面是闻名的坝陵大桥,本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民族山寨。   全村耕地总面积458亩,地299亩,田159亩,距320国道线3公里,通村公路保存完好,实现新型农村的三通政策,全村以生姜,地萝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经济来源,是值得开发的布依民族山寨。   村辖区内有十多户村民在320国道两旁修房从事餐饮。村级组织基本健全,设有村支部、村委会、调解、妇联、计生等组织。有远程教育和广播宣传室1间,面积35㎡;计生活动室1间,面积20㎡,有党员活动室,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覆盖率达100%。      --人口总数:742人 农业人口:739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2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团结互助,共谋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种植,生姜种植 名特产品:生姜,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所寨村一组   

乌拉村

  乌拉村位于黄果树大瀑布西北约三公里,与白水镇人民政府相距三公里,有320国道,水黄公路、镇胜公路横穿其境,全村所辖8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布依、苗、彝、黎、汉等五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村,有耕地面积1230亩,田430亩,地800亩,全村适合于水稻、玉米、生姜、萝卜、花生、小麦、油菜、各种果木种植。   村级组织基本健全,设有村支部、村委会、调解、妇联、计生等组织。   有远程教育和广播宣传室1间,面积50㎡;计生活动室1间,面积28㎡,有党员活动室,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覆盖率达100%。      --人口总数:2136人 农业人口:2106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黎族,汉族 发展口号:构建和谐新乌拉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种植,生姜种植,早熟蔬菜种植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乌拉村   

把路村

  把路村地处于白水镇西北部,东邻翁寨村,南邻大小寨村,西北接关岭县坡贡镇,北与镇宁扁担山乡接壤,距白水镇镇政府13公里。地处云贵高原,海拔600----900米,村内以山地为主,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壤属酸性和微碱性。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087.3毫米,冬季降水占全年的6%,夏季占42%,春秋两季分别占24%、28%,年均气温为18度,最高温为34度,极端低温为零下1度,相对温度78%,日照1150小时,无霜期为320天。   --人口总数:2730人 农业人口:268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黎族,布依族,苗族,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把路人民扭成团,共建明天的小康   --所辖村:12个小组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名特产品:齐家脆糖、把路糯米酒、把路地戏 办公所在地:把路村   

硐口村

  硐口村位于黄果树大瀑布3公里,东与石头寨隔河相望,南与洒把村接壤,西与者斗村连接,北与黄果树镇普叉村3公里。全村总人口672人,149户,其中男341人,女331人。耕地面积514亩,其中田363亩,地159亩,其它荒山250亩,村级公路全长1.83公里,由镇胜高速公路穿插而过,连接贵黄公路,有水沟全长2.83公里,从石头寨大桥至洒把村田坝,灌溉面积900余亩。全村已全部农网改造,户户通电。目前种养是主要收入之一,种植业收入较好,有樱桃百余亩,部分桃子、李子等年收入6万元左右。   --人口总数:835人 农业人口:824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黎族 发展口号:团结向上,奔向小康   --所辖村:一个自然村寨,三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樱桃、李子 办公所在地:硐口村   

洒把村

  洒把村坐落于白水镇东大门,距黄果树景区2公里,是白水镇体育文化娱乐中心,由于碳酸类岩石特有的构建运动和气候条件下,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平均气温16度到18度。   全村总人口1657人,其中:男815人,女842人,总户数313户,黎族占人口总数的98%。耕地面积916亩,其中旱地458亩,退耕还林占旱地80%,现有水田288亩,人均耕地0.38亩。 沪昆高速、贵黄公路穿越我村,给洒把村带来了生产生活中的便利,本村气候宜人,适合栽种早熟蔬菜,樱桃、生姜等。   洒把村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依托黄果树景区发展餐饮行业和景区摄影服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已成为白水镇小城镇建设的中心地带。      --人口总数:1657人 农业人口:1515人 非农业人口:142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黎族,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洒把   --所辖村:洒把,雷打岩,洒把新村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生姜,樱桃 办公所在地:洒把   

打翁村

  打翁村位于白水镇西部,东邻天星景区,西与所寨村相连,北靠乌拉村,距大坪地村约3公里。地形地貌:我村地处高原地带,全村分上打翁和下打翁两个自然村寨,由于地理因素,两个自然村寨相距1.5公里,海拔621米,村内以山坡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气候:我村属温暖性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126.1毫米,冬季降水占全年的9%,夏季占50%,春秋两季分别占20%、21%,年均气温21度,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0度,极端最低气温为8度,相对温度60%,日照1623小时,无霜期为351。   耕地面积536亩,农业用地526亩,其中:旱地410亩,水田116亩,林地436余亩,全村人均耕地0.64亩。   --人口总数:991人 农业人口:970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黎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经济,建设新农村   --所辖村:上打翁,下打翁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椪柑 办公所在地:打翁村   

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天星桥下游,处于待开发的郎宫景区内,上抵天星桥景区进口,下抵320国道线,全长12公里,宽2公里,地处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海拔600米左右,距黄果树中心景区2公里,与郎宫隔河相望。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以早熟蔬菜、甘蔗、桃、李、梨为主要作物,年均气温18度。   民族分布:布依族65%、苗族30%、汉黎族5%。下辖8个自然村寨村民组:上红岩、下红岩、伍家坟、丫口、纳背、新寨湾、河星、新光等村民组。总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总耕地面积716亩,其中:旱地236亩,水田480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   村辖区内有一个水上园林,有着自己村村民开设的农家乐,作为第三产业收入,人均收入2600元。      --人口总数:1323人 农业人口:1299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团结互助,共谋发展   --所辖村:上红岩组,下红岩组,伍家坟,丫口,纳背,新寨湾,新光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早熟蔬菜种植,乡村旅游业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椪柑,樱桃,甘蔗 办公所在地:红岩村   --自然条件: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以早熟蔬菜、甘蔗、桃、李、梨为主要作物,年均气温18度。   

大坪地村

  大坪地村位于白水镇南部,毗邻于黄果树大瀑布,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寨——大坪地自然村寨,滑石硝民族村寨,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86户,总人口2587人,有汉、黎、布依等民族杂居,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77亩,其中田553亩,旱地624亩;林地200亩;荒山、荒坡870亩,退耕还林(含耕地)300亩,年平均气温16℃。大坪地村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好,有远近闻名的西南生姜批发市场。   --人口总数:2587人 农业人口:2395人 非农业人口:192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黎族,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共建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大坪地,滑石哨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生姜 ,李子,桃子 办公所在地:大坪地村   

大小寨村

  大小寨村地处白水镇政府西南位置,东邻翁寨村,西南接把路村,西以坑边村相接,离镇政府及贵黄高速公路6公里,属热带高原,海拔1000米,村内以丘陵为主,沙土丰富,全年雨水均称,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全村6个村民组,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2亩,其中:水田460亩,旱地302亩,林地2200亩,荒山1000亩。森林面积2200亩。      --人口总数:1515人 农业人口:151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构建新大小寨   --所辖村:大寨、小寨、坡怀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生姜 ,李子,桃子 办公所在地:大寨   

翁寨村

  翁寨村地处白水镇政府西南位置,西南接把路村,东与镇宁县扁担山乡隔河相望,属热带高原,海拔1000米,村内以丘陵为主,沙土丰富,全年雨水均称,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交通方便,气候温和,乡风文明人居环境较好。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2亩,其中:水田460亩,旱地302亩,林地2200亩,荒山1000亩。森林面积2200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有优质生姜、地萝卜、花生等农作物,目前正引进竹笙种植技术。      --人口总数:1798人 农业人口:178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翁寨,坝佑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生姜,地萝卜 办公所在地:翁寨   --自然条件: 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   

者斗村

  者斗村位于黄果树管委会北侧,与洒把接壤,南边有着国家级公路贵黄公路,黄果树大瀑布,距安顺市55公里。地形地貌:我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海拔1120米,是典型的喀什特地形,土壤以黄、黑为主带有微碱性,气候:我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130毫米,年均气温为20度,日照1163小时,无霜期为345天,气候宜人.   村辖区内有一个天然洞“神龙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已让外人投资经营,村民做有些民族工艺作为村第三产业收入,人均收入673元。      --人口总数:634人 农业人口:632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者斗   --所辖村:一个自然村寨,三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蜡染 办公所在地:者斗村   

新寨塘村

  新寨塘村地位于白水镇西部,东邻洒把村水黄路沿线,南接大小寨村,西接坑边村,北接乌拉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属于白水镇公路不通的典型村。地形地貌:我村地处贵州高原,海拔500—1000米,村内以丘陵为主,土壤以黄沙土和黑沙土为主,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性,我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旱夏热,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120.5毫米,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夏季占30%,春秋两季分别占25%,年均气温为18度,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8度,极端最底气温为2度,相对湿度为8%,日照1160小时,无霜期为340天。2006年末,全村总人户数325户,1198人,男618人,女580人,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43.5%。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亩,田312亩,地260亩,自然生态林800亩,全村人均耕地0.4亩。公村有公路长6公里,其中2条未通,村内次干道公路3条,长6公里,全村公路网络能5个自然寨。水利设施:村内用变压器抽水,饮用自来水有一个自然村寨,其它3个自然寨有水池4个,但漏水现象严重,不能运用。农网改造已经完成,实现了户户通电。   村辖区内有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外从事打工。      --人口总数:1436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黎族,汉族 发展口号:强基础,促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种植,劳务输出,退耕还林养护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新寨塘村上院组   --自然条件:新寨塘村地处贵州高原,海拔500—1000米,村内以丘陵为主,土壤以黄沙土和黑沙土为主,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性,我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旱夏热,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1120.5毫米,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夏季占30%,春秋两季分别占25%,年均气温为18度,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8度,极端最底气温为2度,相对湿度为8%,日照1160小时,无霜期为340天。 资源: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生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坑边村

  坑边村位于黄果树大瀑布西北约五公里,与白水镇人民政府相距五公里,全村所辖3个自然村寨,居住着布依、苗、彝、黎、汉等五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村,全村总人口1436人,农业人口1423人,有耕地面积1100亩,田530亩,地570亩,全村适合于水稻、玉米、生姜、萝卜、花生、小麦、油菜、各种果木种植。村辖区内有一半以上青壮年在外从事打工。   村级组织基本健全,设有村支部、村委会、调解、妇联、计生等组织。   有远程教育和广播宣传室1间,面积35㎡;计生活动室1间,面积20㎡,有党员活动室,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覆盖率达100%。      --人口总数:1436人 农业人口:1423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彝、黎、汉等五个民族 发展口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坑边   --所辖村:全村所辖3个自然村寨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种植,生姜种植,生猪养殖 名特产品:生姜,地萝卜,早熟玉米 办公所在地:坑边村一组   --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便利,土地肥沃 资源:土地肥沃   

蛮寨村

  蛮寨村地处于白水镇乌拉村西北位置,东邻乌拉村2公里,所寨村3公里,南接断桥镇坝陵村龙朝树组、烂坝组3.5公里,西与关索镇大地庄5公里,北与坡贡镇相连接。地形地貌:我村地处滴水滩景区峡谷两岸,海拔约1500米,村内以丘陵为主,属温热带半干燥气候,冬暖春旱夏热,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为1045.1毫米,冬季降水占全年的5%,夏秋两季分别为38%和30%,春季占22%,年均气温为12度,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5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度,相对湿度65%,日照1089小时,全年无霜期330天。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亩,农业用地753亩,其中旱地437亩,水田316亩,荒山及林地2000余亩,全村人均耕地0.99亩。全村有公路三条长约6公里,3条公路都可出境,有引水沟渠道4公里。   --人口总数:1251人 农业人口:1242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0.0亩 资源:旅游资源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创建和谐村寨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种植业 名特产品:红花桃 办公所在地:蛮寨新村   


洒把村特产大全




洒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