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关岭县 >> 断桥镇 >> 断桥村

断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断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断桥村简介

  断桥村位于关岭县城东南面,距关岭县城9公里,320国道和214省道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6亩,人均耕地0.47亩,其中田460亩,地236亩。辖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9人,居住着苗、布依、黎、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3%。
  全村处于打邦河流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18.2℃,积温6658℃,年降雨量1212毫米,无霜期329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断桥村是典型的低热河谷地带,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得早熟蔬菜一直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断桥早熟蔬菜的种植就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蔬菜种植有了一定的规模,种植品种多样化,蔬菜远销重庆、四川、常德、宜滨、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地,断桥农贸市场属西南地区最大的早熟蔬菜批发市场,被纳入贵阳市蔬菜供应基地。2001年,断桥早熟蔬菜批发市场以其规模和质量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定点蔬菜批发市场。
  
  --人口总数:1569人 农业人口:1436人 非农业人口:133人
  --行政区面积:6.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布依,黎,汉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断桥组,三湾组,新沟组,上鸡德组,下鸡德组,林场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西红柿,椪柑,煳辣椒 办公所在地:断桥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4106 561300 -- 查看 断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断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断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断桥村

  断桥村位于关岭县城东南面,距关岭县城9公里,320国道和214省道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6亩,人均耕地0.47亩,其中田460亩,地236亩。辖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9人,居住着苗、布依、黎、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3%。   全村处于打邦河流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680米,年平均气温18.2℃,积温6658℃,年降雨量1212毫米,无霜期329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断桥村是典型的低热河谷地带,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得早熟蔬菜一直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断桥早熟蔬菜的种植就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蔬菜种植有了一定的规模,种植品种多样化,蔬菜远销重庆、四川、常德、宜滨、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地,断桥农贸市场属西南地区最大的早熟蔬菜批发市场,被纳入贵阳市蔬菜供应基地。2001年,断桥早熟蔬菜批发市场以其规模和质量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定点蔬菜批发市场。      --人口总数:1569人 农业人口:1436人 非农业人口:133人   --行政区面积:6.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布依,黎,汉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断桥组,三湾组,新沟组,上鸡德组,下鸡德组,林场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西红柿,椪柑,煳辣椒 办公所在地:断桥组   

坝陵村

  坝陵村位于断桥镇东面,是断桥镇的东大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关岭县城12公里,东接八德乡接攘,南接板怀村,西接周磨村,北接普岔村,320国道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6人,居住着布依,苗,汉,京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95%以上。   坝陵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村处于断桥镇“天然温室”的中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平均海拔600米,年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20天,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层深厚,通透性好。村内耕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807亩,其中稻田466亩、旱地341亩,人均2亩,另有林业用地1200亩,其中宜林荒山500亩。坝陵河位于三层滴水潭景区下域,河流穿村而过,农田水利资源丰富。目前,全村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种植为主,水稻种植技术先进,产量较高,是我镇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养殖业基础较好。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保持完好,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境内河水清澈优美,各种野生鱼类成群;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有“四月八”、“六六”、“端午节”等丰富的民族节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民间工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断桥镇已确定了“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初步开发了坝陵河风景名胜区、修建“农家乐”接待点。乡村旅游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贵州西线旅游的进一步开发,省级乡村旅游点已申报成功,正在申报国家级乡村旅游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必将给坝陵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间。      --人口总数:2236人 农业人口:2201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京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高组,老高组,沙井组,湾塘组,烂坝组,者念庄组,龙朝树组, 生产总值:5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西红柿,花卉 办公所在地:新高组   --自然条件:坝陵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村处于断桥镇“天然温室”的中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资源:耕地,旅游   

普岔村

  普岔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南面,东抵红岩村,西抵舟磨村,南连木城,北接断桥村,其中:   行政区面积:全村耕地面积950亩,其中稻田面积达693亩,旱地面积257亩,人均耕地0.6亩。灌溉沟渠1条。   人口总数:全村总户数385户,总人口1605人。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黎族、汉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的79%。   所辖村:全村包括8个自然村寨,分为10个村民小组。   经济产业:该村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种植蔬菜、水稻、玉米为主,人均占有粮食560斤。养殖业不发达,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砂仁等。   自然条件:地处打邦河地域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少,春旱严重,平均海拔760米,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1350毫米,无霜期315天。距镇人民政府1公里      --人口总数:1605人 农业人口:1585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布依,黎,汉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普岔组,六秋组,新寨组,良川组,懂傍组,克田组,上坝组 生产总值:45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普岔组   

木城村

  木城村位于关岭县城东面,座落于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区下游,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329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内交通四通八达,镇宁—打帮、关岭—镇宁两条县级公路及黄果树环线公路穿村而过,与关兴公路、水黄公路、320国道、210省道、镇胜高速公路相接。   全村总人口768人,98%以上为布依族,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民族特色鲜明,民风古朴,民族文化活跃,已连续举办了多次全县型的“六月六”布依风情节活动,2005年经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静静的木城河从村旁流过,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加之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原生态式的观光农业,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到来。动听的民歌、悠扬的木叶、古老的图腾崇拜、历史悠久的民族婚俗,醇香的布依米酒、独特的布依服饰都让游客流连忘返。旅游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相关产业,自木城河乡村旅游开发以来,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余万元。每年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额增加224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132元。   目前,木城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已初见规模,配备有布依寨门、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公厕、人饮水池、停车场、游船、码头、布依文化表演场、环寨及沿河观光道、过水人行观光桥、布依文化陈列室、长廊、凉亭等。随着村民人居环境不断的改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与保护,优美的环境及特色的生态更加凸,有力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发展。   木城河景区位于断桥镇木城村,距断桥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木城河乡村旅游区14个景点之一,素有“高原漓江”之称。   木城河景区内郁郁葱葱的斑竹,静静流淌的河水,轻轻划过的竹筏,浓郁成阴的古榕,还有那些把幸福、快乐和朴实写在脸上的布依族村民,形成了一副古朴的世外桃源画卷。古树峥嵘,竹林夹岸,河水清清,阡陌交通,往来种作,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细雨蒙蒙,人在画中行,鱼在水中游,如诗如画,是立体的天然画廊,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人口总数:845人 农业人口:821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木城组,新坡组,下摆渡,烂田湾 生产总值:22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旅游 名特产品:西红柿,便当酒 办公所在地:木城组   

板怀村

  板怀村位于断桥镇东南部,距断桥镇人民政府8公里,降雨量1250毫米,无霜期320天,5个自然寨子,7个村民小组,205户859人。总面积⒎63平方公里,人均收1900元。   有利条件   交通   板怀村位于镇宁县打邦公路线的两旁,地处断桥镇东西部,5个自然村寨分布于公路两旁,每个自然组都有公路相通。村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关岭县城16公里,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与板怀村各项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   板怀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断桥镇“天然温室”的行政村之一,平均海拔660米,年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层深厚,通透性好。村内耕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491亩,其中稻田305亩、旱地186亩,人均0.57亩,另有林业用地1500亩,其中宜林荒山630亩。板怀村位于黄果树风景自然区下域,木城河流穿村而过,农田水利资源丰富。目前,全村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种植为主,水稻种植技术先进,产量较高,是我镇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养殖业基础较好。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板怀村依山傍水,木城河穿村而过,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民族风情浓郁,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必将成为该村带动农村增收的致富路。   制约因素   经济结构调整缓慢   板怀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无任何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种植业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和蔬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优质农产品所占比重小。养殖业以猪、牛、鸡、鸭、鹅等传统畜禽养殖为主,多采取家庭院落式养殖,规模小,效益低。村民收入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部分初级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缓慢,自我发展能力低。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   由于各种原因,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防灾抗旱能力不强,特别是上简桃、苗寨、黄家湾等组处于“靠天吃饭”状态;板怀一、二、三组,沿河两岸遭受洪灾严重。该村农业机械配置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板怀村的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也较落后。教育设施不完善,没有村级小学,孩子上学不方便。村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高,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步伐缓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卫生室刚修建,尚未对村民进行服务。无任何文化活动场所,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社会服务组织不健全,村寨建设滞后,农村危房较多,无任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村“脏、乱、差”现象严重。      --人口总数:859人 农业人口:840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7.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板怀组,上简桃组,坡苯组,黄家湾组,苗寨,白龙会组组 生产总值:8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甘蔗,蔬菜 办公所在地:板怀村   

简桃村

  简桃村位于木城河下游,面积5.91平方公里,全村3个自然寨, 5个村民小组,176户767人。人均占有粮290公斤村民人均收入2100元。   有利条件   (一)、交通   简桃村位于镇宁县打邦公路线的两旁,右接纳建村,上接板怀村,下接坡舟村,左接八德,3个自然村寨分布于公路两旁,均有道路与其相连。村寨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关岭县城18公里,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与关岭县城、安顺市、贵阳市乃至省外市场进行物质、资金、技术、信息等交流,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农业生产   简桃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村处于断桥镇“天然温室”的中心,平均海拔600米,年均气温15-18.2℃,年均降雨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25天,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村内耕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398亩,其中稻田294亩、旱地104亩,人均0.53亩,另有林业用地1200亩,其中宜林荒山542亩。木城河流穿村而过,农田水利资源丰富。目前,全村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种植为主,水稻种植技术先进,产量较高,是我镇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   (三)、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简桃村依山傍水,河穿村而过,环抱简桃、凉水井、巴地3个自然村寨。目前,断桥镇已确定了“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修建简桃、凉水井等渡口,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该村乡村旅游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制约因素   (一)、经济结构单一   简桃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方式粗放,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养殖业以猪、牛、鸡、鸭、鹅等传统畜禽养殖为主,多采取家庭散户养殖,规模小,效益低。村民收入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部分初级农产品销售。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该村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防灾抗灾能力不低,沿河两岸遭受洪灾严重,农业机械配置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简桃村的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也较落后。该村现有完小一所,但教育设施配置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卫生室配置简陋,医疗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无任何文化活动场所,村民文化生活单调。村寨建设滞后,村民居住简易房、危房较多,特别是凉水井组由于遭受地质灾害影响,该组易地搬迁工程尚未开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通村道路需进一步改造,全村“脏、乱、差”现象突出。      --人口总数:767人 农业人口:740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5.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简桃组,凉水井组,巴地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甘蔗、蔬菜 名特产品:甘蔗 办公所在地:下简桃组   

坡舟村

  坡舟村位于断桥镇东南面,距镇人民政府14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6个自然村寨 ,11个村民小组,322户共1426人,布依人口占总人口的94﹪,是典型的布依村寨 。   坡舟村位于镇宁县打邦公路线的旁边,东与八德乡接攘,南接简桃村,西接上关镇,北靠打邦乡,目前该村杨柳组未通公路,也是距镇政府所在地最远的一个自然村寨。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坡舟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600米,年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为1212毫米,无霜期325天,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村内耕地资源紧缺,现有耕地面积1065亩,其中稻田608亩、旱地457亩,人均0.8亩,坡舟村位于黄果树风景区下域,河流穿村而过。目前,全村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种植为主,水稻种植技术先进,产量较高,是我镇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坡舟村依山傍水,木城河穿村而过,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急需解决问题,懂扎组饮用水,目前尚需约8万元。      --人口总数:1426人 农业人口:1400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坡舟组,坡脚组,郎先组,杨柳组,鲁牛组,懂扎组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甘蔗、蔬菜 名特产品:西红柿 办公所在地:坡舟组   

戈尧村

  戈尧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西部,东靠舟磨,西抵断桥,南连纳建,北接上关镇红星村,辖区面积7.26平方公里。全村包括5个自然村寨, 7个村民小组。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年龄结构合理。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戈尧村位于320国道左侧,地处打邦河地域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多,水资源不足,春旱严重,平均海拔780米,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290天以上,平均积温5180℃,距镇人民政府4公里。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戈尧村全村耕地面积813亩,其中稻田面积达233亩,旱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0.78亩,现有林地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5%。   三、人口状况   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249户,总人口1033人,其中:多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的65%。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该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养殖业以水牛、黄牛、猪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划小,技术水平低。经济作物主要有砂仁、花椒等。村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不到。      --人口总数:1033人 农业人口:1000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7.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黎,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戈尧组,朗章组,巧水组,牛见冲组,茅草坪组 生产总值:8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砂仁,花椒 名特产品:花砂仁 办公所在地:戈尧组   

纳建村

  纳建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西南部,隶属于断桥镇,东抵简挑村,西抵戈尧村,南连周磨村,北接上关镇,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坪寨、下那忙、交师、新纳建、老纳建、上那忙共6个自然村寨,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全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和主要特点如下: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纳建村地处320国道向兴义方向左侧,地处邦河地域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少,春旱严重,平均海拔756米,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2℃,年降水量1580毫米,无霜期323天。平均积温6289℃,太阳辐射量为80-95千卡平方厘米,处于“天然温室”断桥的外围,距镇人民政府10.5公里。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纳建村全村耕地面积973亩,其中稻田面积达520亩,旱地面积453亩,人均耕地0.55亩。现有林地面积3086亩,森林覆盖率达34.2%,境内有两条狭窄的小河沟穿过,有效灌溉沟渠2条,总长5.5千米。   三、人口状况   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755人,其中:布依族、黎族、汉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的74.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766人,劳动力人口989人。   四、农民收入与粮食   纳建村没有工业,没有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水果、蔬菜、小麦等农产品。2011年全村种植水稻520亩、玉米453亩,粮食总产量578吨。人均占有粮食660斤。养殖业以水牛、黄牛、猪等大牲畜和鸡、鸭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划小,技术水平低。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水量、砂仁、花椒等。2011年全村种植面积416亩,收入达105万元。2011年末,村民人均收入1391元,低收入人口107人,全部超过温饱线。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玉米、水果种植及早蔬种植。   五、文教卫生情况   全村现有小学1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教室10个,教师8人,在校学生共280人,教育已实现“两基”目标,但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不足,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术能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村寨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文化设施,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村有一名卫生员、卫生室租用村民住房,只有8平方米,医疗设备不足。2011年,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   六、基础设施状况   纳建交通状况一般,6个自然村寨已全部修通公路,现有4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总干道道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存在路基坍塌现象;村内连户路均为乡间泥路,出行困难。村民居住拥挤,简易房、危房较多、存在安全隐患。镇实施了31口沼气池项目,但范围小,受益农户少,大多数家庭厨房、厕所、圈舍以农村传统方式修建,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一些村组人畜饮水因难,水位低且水量不足,排污、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雨水合污”现象严重,生活垃圾放任自流。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缺乏。农网改造已完成,但生产生活能源仍主要以木村为主,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虽然移动信号已覆盖全村,但没有开通程控电话,没有开通有线电视,群众收看电视主要靠地面卫星接收机,信息还相对闭塞。      --人口总数:1755人 农业人口:1740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那忙组,新纳建组,老纳建组,交师组,下那忙组,坪寨组, 生产总值:8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水果、蔬菜、小麦 名特产品:砂仁 办公所在地:新纳建组   

舟磨村

  舟磨村位于断桥镇西南面,东抵木城村,西抵戈尧村,南连纳建,北接普岔,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包括5个自然村寨, 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99户,总人口1139人,其中:布依族、黎族、汉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的80%。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自然资源   舟磨村,春旱严重,水源差,平均海拔680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1300毫米,但无河流,无霜期323天。距镇人民政府6公里。   二、耕地面积与农业水利设施   舟磨村全村耕地面积652亩,其中稻田面积达318亩,旱地面积334亩,人均耕地0.57亩。森林覆盖率达20%,   三、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情况   没有工业,没有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出产物是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人均占有粮食488斤。养殖业不发达。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砂仁等。村民人均收入1850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玉米、水果种植及早蔬种植。   四、制约因素   水利条件差成为了该村经济收入的短腿,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      --人口总数:1139人 农业人口:1120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舟磨组,河田组,下巧水组,许蒿组,白龙会组 生产总值:7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水果 名特产品:砂仁 办公所在地:河田组   


断桥村特产大全




断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