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紫云县 >> 四大寨乡 >> 新寨村

新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寨村简介

  新寨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克哨村,猴场镇坪洋村相连,西与高坪村交界,北与噜嘎村牛场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9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34公里,辖5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17户1034人,是全乡少数民族分布最少的一个村,占31.27%。有教学点一个。
  全村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新寨村全村耕地总面积854亩(税改面积),其中田98亩,地756亩;人均耕地面积0.76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同时,本村距全乡的经济活动中心仅有2公里,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新寨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17户1034人,小学教学点一个,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新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1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034人 农业人口:6人 非农业人口:1028人
  --行政区面积:9.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在新寨
  --所辖村:新寨,半边街,摆架,庙湾,戈厂坳 生产总值:4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新寨组
  --自然条件:植被丰富 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5203 550800 -- 查看 新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高坪村

  高坪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高坪村相连,西与关口村交界,北与晒瓦村毗邻。全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村委会办公室驻在乡政府驻地的二龙抢宝,距县城32公里,辖6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419户1392人。高坪村马安云组是乡政府驻地,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教育设施较齐全。   全村平均海拔11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135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高坪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200亩(税改面积),其中田204亩,地996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人口总数:1392人 农业人口:1278人 非农业人口:114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全力推进   --所辖村:撮箕湾组,小坪寨,大寨,者孟组,马安云组 生产总值:76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早熟蔬菜 名特产品:锋蛹 办公所在地:马安云组   

新寨村

  新寨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克哨村,猴场镇坪洋村相连,西与高坪村交界,北与噜嘎村牛场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9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34公里,辖5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17户1034人,是全乡少数民族分布最少的一个村,占31.27%。有教学点一个。   全村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新寨村全村耕地总面积854亩(税改面积),其中田98亩,地756亩;人均耕地面积0.76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同时,本村距全乡的经济活动中心仅有2公里,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新寨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17户1034人,小学教学点一个,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新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1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034人 农业人口:6人 非农业人口:1028人   --行政区面积:9.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在新寨   --所辖村:新寨,半边街,摆架,庙湾,戈厂坳 生产总值:4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新寨组   --自然条件:植被丰富 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把才村

  一、基本情况   把才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猴场 镇猫寨村接壤,南与猴场塘贯相连,西与望漠交界,北与卡坪毗邻。全村总面积 8.3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50公里,辖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21户1085人,有小学一所。   全村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把才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055亩(税改面积),其中田245亩,地810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全村范围内有两条河流通过,过境河流长约6公里,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把才村全村共辖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21户1085人,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把才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12元,但由于地处边远,农村贫困落后的仍是该村的最大特点。   --人口总数:1085人 农业人口:1082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组,纳塘组,新院组,打嘎组,翁绕组 生产总值:53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打嘎组   --自然条件: 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噜嘎村

噜嘎村  噜嘎村位于四大寨乡东北部,距紫云县城28公里,四红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气候舒适,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噜嘎村全部为布依族,民族风情淳朴好客,自酿米酒甘醇,可谓酒甘民淳。噜嘎村全村589人138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1140元;轻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少,劳动力资源丰富。2009年12月,噜嘎水库开工至今,主体工程已完成;现正在修建灌溉水渠,预计2012年元月完工。   噜嘎村党支部有党员18人,全部无外出务工。   噜嘎村有村办公室一间;村卫生室一间;农家书屋一间,藏书2000余册,有小学一所。   --人口总数:589人 农业人口:551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噜嘎组,噜洋组 生产总值:4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噜嘎组   

卡坪村

  卡坪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猴场镇打哈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把才村相连,西与四大寨乡喜档村交界,北与四大寨乡茅草村毗邻。全村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30公里,距县城62公里,辖7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89户1520人,其中劳动力652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   全村平均海拔9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资源概况   卡坪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081.9亩(税改面积),其中田124.5亩,地957.4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内优质米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350头,大牲畜存栏数380头;村内基础设施正日趋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卡坪村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89户1520人,三类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卡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685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520人 农业人口:1514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2.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1.9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进起   --所辖村:六月组,卡爆塘,中心寨等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49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柑橘, 名特产品:核桃柑橘 办公所在地:六月组   --自然条件:土地,森林资源丰富 资源:种植资源丰富   

牛场村

  牛场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猴场镇小湾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新寨村,晒瓦村相连,西与火花乡落城村交界,北与噜嘎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6.4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8公里,距县城30公里,辖3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06户938人,其中劳动力609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有教学点一个。   全村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资源概况   牛场村全村耕地总面积642亩(税改面积),其中田442亩,地220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内优质米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10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421头,大牲畜存栏数33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牛场村全村共辖3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有农户113户497人,完小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牛场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23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939人 农业人口:92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牛场,冷水,烂湖坝 生产总值:5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牛场组   

克哨村

  克哨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 冗厂村接壤,南与茅草村相连,西与喜瓮村交界,北与新寨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4.5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45公里,辖4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164户710人,有小学一所。   全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克哨村全村耕地总面积693亩(税改面积),其中田76亩,地519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全村范围内有两条河流通过,过境河流长约1公里,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克哨村全村共辖4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有农户164户710人,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克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650元,但由于地处边远,农村贫困落后的仍是该村的最大特点。      --人口总数:710人 农业人口:7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加强推进   --所辖村:尅哨等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4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柑橘 办公所在地:尅哨   

关口村

  一、基本情况   关口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克哨村接壤,南与克哨村,毛草村相连,西与缴卜村毗邻,北与高坪村毗邻。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42公里,辖5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87户1406人,全部为苗族。有教学点一个。   全村平均海拔 1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 15.4 ℃,年降雨量1300 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关口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238亩(税改面积),其中田232亩,地1006亩;人均耕地面积0.95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内优质米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312头,大牲畜存栏数33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关口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有学校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关口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856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406人 农业人口:3人 非农业人口:1403人   --行政区面积: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关口等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3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关口   --自然条件:养殖 资源:养殖资源丰富   

喜凯村

  一、基本情况   喜凯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四大寨乡高坪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缴卜村相连,西与火花乡联合村界,北与四大寨乡猛林村毗邻。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县城42公里,辖4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134户579人,其中劳动力283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   全村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喜凯村全村耕地总面积350亩(税改面积),其中田142.6亩,地207.4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优质黄果的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285头,大牲畜存栏数31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喜凯村全村共辖4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有农户134户579人,三类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喜凯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80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639人 农业人口:637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喜凯等4个小组 生产总值:2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橘柑 名特产品:核桃,柑橘 办公所在地:喜凯   --自然条件:种植资源 资源:种植资源   

晒瓦村

  一、基本情况   晒瓦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 噜嘎村接壤,南与高村相连,西与猛林、卡塞村交界,北与火花乡毗邻。全村总面积 8.4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38公里,辖5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33户1209人。有小学一所。   全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晒瓦村全村耕地总面积997亩(税改面积),其中田567亩,地436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全村范围内有1条河流通过,过境河流长约0.5公里,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晒瓦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晒瓦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780元,但由于地处边远,农村贫困落后的仍是该村的最大特点。      --人口总数:1209人 农业人口:3人 非农业人口:1206人   --行政区面积: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晒瓦等5个小组 生产总值:42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冰脆李 名特产品:冰脆李 办公所在地:晒瓦   --自然条件:种植资源 资源:种植资源   

冗厂村

  一、基本情况   冗厂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猴场镇坪洋村接壤,南与猴场镇打哈村相连,西与茅草村交界,北与 克哨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9.8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52公里,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31户1088人。有小学教学点一个。   全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冗厂村全村耕地总面积831亩(税改面积),其中田129亩,地702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全村范围内有四条河流通过,过境河流长约5.2公里,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冗厂村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31户1088人,小学教学点一个,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冗厂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12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088人 农业人口:1086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争取翻一番   --所辖村:卡郎,岩脚,坪寨,新寨湾,郎基寨,卡棒,塘寨,高寨 生产总值:4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卡朗   

猛林村

  一、基本情况   猛林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四大寨乡晒瓦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高坪村相连,西与火花乡联合村交界,北与四大寨乡卡塞村毗邻。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26公里,辖8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377户1881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   全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2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猛林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460.8亩(税改面积),其中田546亩,地914.8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内优质米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500头,大牲畜存栏数45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猛林村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有农户377户1881人,有三类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猛林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24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881人 农业人口:1879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60.8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争取翻一番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唐毛一组等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4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一组   

喜瓮村

  一、基本情况   喜瓮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四大寨乡茅草村相接,南与四大寨乡喜档村相连,西与四大寨乡缴卜村交界,北接四大寨乡关口村。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县城42公里,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151户777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   全村平均海拔625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5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喜瓮村全村耕地总面积606.65亩(税改面积),其中田184.5亩,地422.15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槽谷地貌,属县优质板粟的主产区之一;全村畜牧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320头,大牲畜存栏数38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较为便利,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喜瓮村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有农户151户777人,三类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喜瓮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1024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777人 农业人口:774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6.6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教育发展两手抓   --所辖村:上卡棚,下卡棚,翁饶等7个组 生产总值:45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板栗 名特产品:核桃,板栗 办公所在地:上卡棚   

缴卜村

  一、基本情况   缴卜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四大寨乡喜瓮村接壤,南与四大寨乡喜档村相连,西与望谟县交界,北与四大寨乡喜凯村毗邻。全村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26公里,辖4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48户1258人,全部为布依少数民族。   全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25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缴卜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374亩(税改面积),其中田224亩,地1150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山地,适合搞林业及养殖业。2006年年末生猪存栏数达460头,大牲畜存栏数520头;同时,全村交通、通讯状况正日渐改善,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缴卜村全村共辖4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48户1258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缴卜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75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258人 农业人口:1256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争取翻一番   --所辖村:缴卜等4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7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缴卜   

喜档村

  一、基本情况   喜档村,隶属四大寨乡,地处紫云县城西南部,东与茅草村接壤,南与把才村相连,西与望漠县坎边乡交界,北与缴卜村毗邻。全村总面积 12.4 平方公里村委驻地距四大寨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县城52公里,辖6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222户1060人,有小学一所。   全村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喜档村全村耕地总面积633.08亩(税改面积),其中田33.83亩,地599.25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田少地多而贫瘠,村内地貌属县内典型的低中山沟地貌的中山峡谷亚区;全村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户大多有养殖黄牛的习惯;全村范围内有两条河流通过,过境河流2条长约3公里,村内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喜档村全村共辖6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有农户222户1060人,小学一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几年来,全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抓农村特色经济。近几年来,喜档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村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750元,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人口总数:1060人 农业人口:1054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3.08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教育发展两手抓   --所辖村:打易沟 牛坎地,猴子山,喜档一,二,三组 生产总值:5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柑橘 名特产品:核桃,柑橘 办公所在地:喜档一组   


新寨村特产大全




新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