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七星关区 >> 流沧桥街道 >> 流仓村

流仓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流仓村谷歌卫星地图)


流仓村简介

  流仓村地处毕节城区东大门,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1062户4031人,其中农业人口3423人,非农业人口608人。境内有毕节学院、地区交警支队检测中心、毕节电视大学、瑞安公司、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单位。贵毕路、环东路、321国道贯穿全境,距市办公中心2公里,交通通讯极为便捷。本村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年降雨量为1000毫升左右,实施旱作农业得天独厚。四周群山怀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贵毕路旁787亩退耕林地为毕节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内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大白萝卜等。我村种植的大白萝卜是毕节地区的特色产业,2007年在贵州省农产品展销会上受到特别青睐。因此,地委、行署、毕节市委、市政府,流仓桥办事处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这一产业,创出毕节品牌,作为村级发展及农民创收支柱产业。
  全村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以种植业为基础,发展特色蔬菜和养殖业为经济支柱,兼顾运输业、饮食业、加工业、小商品经营和汽车维修等。
  流仓村位于流仓桥办事处驻地,正在开发的瑞丰铭城、德溪新区、碧阳湖位于村境内,村内交通便捷,流仓村将成为流仓办新农村风貌景观和生态旅游观光的重要展示窗口,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人口总数:4031人 农业人口:3423人 非农业人口:608人
  --行政区面积:2.799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昌凹,塘房,坪子,石家院,营背后,木桥,湾角塘,桥边,桂花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饮食服务业,餐饮业,汽车维修 名特产品:大白萝卜 办公所在地:流仓村坪子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02004 551700 -- 查看 流仓村谷歌卫星地图

流仓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流仓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流仓村

  流仓村地处毕节城区东大门,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1062户4031人,其中农业人口3423人,非农业人口608人。境内有毕节学院、地区交警支队检测中心、毕节电视大学、瑞安公司、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单位。贵毕路、环东路、321国道贯穿全境,距市办公中心2公里,交通通讯极为便捷。本村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年降雨量为1000毫升左右,实施旱作农业得天独厚。四周群山怀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贵毕路旁787亩退耕林地为毕节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内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大白萝卜等。我村种植的大白萝卜是毕节地区的特色产业,2007年在贵州省农产品展销会上受到特别青睐。因此,地委、行署、毕节市委、市政府,流仓桥办事处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这一产业,创出毕节品牌,作为村级发展及农民创收支柱产业。   全村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以种植业为基础,发展特色蔬菜和养殖业为经济支柱,兼顾运输业、饮食业、加工业、小商品经营和汽车维修等。   流仓村位于流仓桥办事处驻地,正在开发的瑞丰铭城、德溪新区、碧阳湖位于村境内,村内交通便捷,流仓村将成为流仓办新农村风貌景观和生态旅游观光的重要展示窗口,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人口总数:4031人 农业人口:3423人 非农业人口:608人   --行政区面积:2.799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昌凹,塘房,坪子,石家院,营背后,木桥,湾角塘,桥边,桂花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饮食服务业,餐饮业,汽车维修 名特产品:大白萝卜 办公所在地:流仓村坪子组   

烂泥村

  烂泥村为省级一类贫困村 ,面积2.8平方公里距毕节城区10公里,距办事处所在地7.5.公里,全村下设6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147户, 704人,烂泥村地处白马山林场东部,东面与鸭池镇小寨沟接壤,南与鸭池镇八十亩、西抵流仓办后河村、北接甲秀村。全村有耕地400亩,林地3000亩,荒地1000亩,人均耕地0.57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等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折耳根、细葱等。   --人口总数:704人 农业人口:698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折耳根、细葱 办公所在地:烂泥村   

碧玉村

  流仓桥碧玉村,地处城东新区,环东大道两侧,倒天河流域北岸,毕德公路西东横跨,市区左干渠流灌全村,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全村约有3.2平方公里,是黔川滇三省的重要枢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地,辖区内有地区和市级单位,有农校和毕节学院中高等学校。   全村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地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千亩以上的地市级蔬菜基地;全村有自然村寨6个、村民组10个,有5个单位,非农业人口1320、农业人口2973,以种植业为主,兼运输、养殖、建筑等为支柱产业。   碧玉村地临日产10万吨级新水厂,距新市政府大院几百米,是繁华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毕节学院是给全国各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铁路项目落实后,全村属于通向火车站三条双向四车道的要塞,是从这里通往全国,走向世界的重港,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将成为21世纪新城市的一角,一片欣欣向荣。      --人口总数:4293人 农业人口:2973人 非农业人口:1320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蒙古,穿青,彝,仡佬,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创建和谐碧玉   --所辖村:中沟,马家园,关坝冲,瓢耳塘,周家湾,坡坪,聂家脑,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玉米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流仓办碧玉村   

德沟村

  德沟村,总人口2763人,其中,农业人口2741人,非农业人口22人,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0余亩,森林面积1500余亩,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穿青族、白族、南京族。辖区有九个村民村,分别是墙院组、小桥组、中坝组、胡家院组、大竹林组、路家湾组、武家冲组、蒋家湾组、长湾组。主要经济产业有蔬菜种植、养殖业、经果种植、其中名特产品有珍禽品种三十多种。乡村旅游景点有柳河园、梦溪湾、泰和山庄。      --人口总数:2741人 农业人口:2719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族,白族,南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墙院组,小桥组,中坝组,蒋家湾组,胡家院组,大竹林组,路家湾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养殖业,经果种植 名特产品:珍禽 办公所在地:流仓办德沟村   

大兰村

  大兰村位于毕节市城南郊, 隶属流仓桥办事处辖区,面积3.184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1650户5310人。   【建村立制】 自80年代中期建立村两委组织以来,大兰村历届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加强党建工作为指导思想,以抓经济发展为中心,依靠区位优势,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强化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素质,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素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村经济社会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在组织发展方面,大兰村党支部坚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来培养、考察和吸收先进分子入党,村党支部通过多年的精心发展和培养,全村现有党员70名,全村已基本消除无党员空白村民组。党员人数在流仓办事处所辖的基层党组织中位于前列;在思想教育学习阵地面前,村支部常年坚持组织党员和干部不断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尤其是村支部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新的思路,拓宽了致富门路。村党支部则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富裕新农村为建设目标,开展“三创三强”、“四有工程”、“四在农家”、“四生家园”、“五个好”、“六个一”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帮扶”、“贫困党员定期脱贫”等创建活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活动,0员始终站在活动第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南部新区开发建设中,大兰村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和服务于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大兰村组织的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为大兰村集体经济连年不断地增长带来丰硕的回报。   经济的发展,带动全村各项工作全面创优,近几年,大兰村在流仓桥办事处的年终各项工作综合评比中,连年获得一等奖。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兰村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把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坚持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五个好”为目标,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实行支委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专项专人分片包干负责制,制定出分管领导、村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人民调解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经常抓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对长期外出务工党员同志经常保持联系,定期听取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思想汇报。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村组干部集中收看党风廉政记录片、科技片,从而增强党性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科技致富的本领。   2008年,村两委把握南部新区的建设契机,又创建了迎新拆迁公司、挖机工程队等骨干企业,使全村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截止2010年底,村集体资产积累已突破6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加和村福利事业的发展,通过建校修路、铺管架线、扶弱济贫、助学养老等利民措施,时至今日村两委累计投入为村民办实事的资金已达300余万元,使全村村民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大兰村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全村0员和全体村民的艰苦奋斗。大兰村党支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盼,肩负着带领群众实现转业转产、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任务,任重而道远,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尽兴尽职,任劳任怨地工作,把责任记在心头、工作落到实处。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兰村党支部一班人将不断完善工作,依托城市建设发展的有利举措,把大兰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殷实,我们相信,大兰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鼓足干劲,发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定会把大兰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口总数:5310人 农业人口:5250人 非农业人口:60人   --行政区面积:3.1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积极转型 科学发展   --所辖村:16个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 建筑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大兰村委会   

后河村

  后河村位于毕节城郊东部,倒天河、观音河交汇之下游。总面积4.7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贫瘠,无任何矿产资源,是毕节市人民政府核定的二类贫困村。   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共有982户、3248人。耕地面积为习惯面积1488亩。因离城区较近,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德溪新区开发建设,已征地500余亩。为使一个崭新的集交通、物流、商贸、旅游、生态园林为一体的经济新区在毕节这座热土上拔地而起,目前,德溪新区开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施工作业,呈现一派繁忙、热火朝天的新景象。我们后河村积极、热情、主动地配合及排除伴随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同时为了引导失地农民转产转业,组建了后河村汽车运输队、爆破工程队、 挖机工程队。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德溪新区开发,相信以后的后河村会给毕节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口总数:3248人 农业人口:3215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做好农村到城市化发展   --所辖村:上院,下院,肖家院,张家岩头,丫口,坪子,石厂,刘家院,万家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大白萝卜 名特产品:大白萝卜 办公所在地:后河村下院组   

甲秀村

  甲秀村,地处海子街镇,沙锅寨交界,位于毕节城效北部,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为主,土地贫瘠,无任何矿产资源,是毕节市人民政府核定的二类贫困村。   全村共有7个村名组,共有386户,1780人。耕地面积为650亩,因离城较近,所以村民都以种植各类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目前,德西新区正在开发,相信以后的甲秀村会给毕节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口总数:1780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石家湾,花园,水井,大洼子,何家组,尹家包,文家湾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折耳根 办公所在地:甲秀村   


流仓村特产大全




流仓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