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七星关区 >> 朱昌镇 >> 山脚村

山脚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山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脚村简介

  山脚村离朱昌镇人民政府12公里,人口总数3948人,行政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 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人口总数:3948人 农业人口:193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祖,六组 生产总值:79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山脚村四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02103 551700 -- 查看 山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脚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山脚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朱昌村

  朱昌村坐落在毕纳路旁,位于毕节市区东南,距市区13公里。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全村有14民组,7600人,居住有汉、彝、苗、白、等民族。毕纳路横贯全村,在建的杭瑞高速公路在朱昌村下匝道,使我村交通体系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   朱昌村有蔬菜基地和玛瑙红樱桃基地,朱昌镇党委在朱昌、双堰、宋伍、王家冲一线建立万亩蔬菜基地。其中,2010年启动5000亩蔬菜基地建设,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地方政府及农民自筹、信贷、企业投入1500万元,总投资2000万元 。玛瑙红樱桃基地有600多亩,现已基本成熟。      --人口总数:7600人 农业人口:6000人 非农业人口:1600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十祖,十一组 生产总值:1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萝卜基地,玛瑙红樱桃基地 名特产品:野猪肉,大白萝卜 办公所在地:朱昌村四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哈啷村

  哈啷村坐落在毕纳路旁,离毕节10.5公里。离朱昌镇人民政府2.5公里。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全村现有4个村民组,706人,农业人口519人,少数民族人口197人,居住有汉、彝、、白、等民族。   --人口总数:706人 农业人口:596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成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哈啷村二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   

小屯村

  小屯村坐落在毕纳路旁,离毕节11.5公里,离朱昌镇人民政府2公里。全村现有4个村民组,总人口3279人,706人,农业人口519人,少数民族人口197人,居住着汉,苗,白等少数民族。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   --人口总数:3279人 农业人口:3266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八一组,丰收组,新建组 生产总值:79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陈刚养殖场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小屯村丰收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青杠村

  青杠村离朱昌镇人民政府3公里吧,总人口1876人,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 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全市农业气候区划中,朱昌镇属中部中山温和湿润套作两熟区,从总体看,朱昌镇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光、热、水配合良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有利于山区的综合开发。   --人口总数:1876人 农业人口:187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祖 生产总值:36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青杠村三组   

双堰村

  双堰村离朱昌镇人民政府2公里坐落在广阔平坦的田园边上,夏天站在广阔的田园边上,绿油油的稻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具有独特的草炭资源,目前“毕节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人口总数:5107人 农业人口:509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6.5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穿青族,水族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祖, 生产总值:14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萝卜籽,核桃 办公所在地:双堰村九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草炭   

王家冲村

  王家冲村距毕节市中心19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东邻宋伍村,北接八亩村,西靠伍坪村,南壤镇政府、朱昌村。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自然村寨,全村涵盖上冲、下冲、草口山、干沟、蒋士冲、八仙洞共6个村民组,558户,2468人,其中女性1186人。土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35亩,水田527亩,退耕还林地128亩,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2006年底人均纯收入2610元,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84%。全村有砖混平房63栋,砖木结构住房12栋,有电视机用户167户,3.5米宽的通村公路网络覆盖全部村民组,居住着汉、苗、白、穿青等少数民族。   全村有党支部一个,0党员41名,其中有1名少数民族党员,女党员8名。村委会内设有村民代表议事会、共青团组织、妇代会组织、民兵连、治保委、调解委、经纪人协会旅游业分会、关心下一代协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科学普及协会、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全村有“十星级文明户”55户。   王家冲村在0朱昌镇委、朱昌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带领全村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扬试验区精神,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建成了王家冲村全国“三八”绿色基地、王家冲村“四在农家”乡村旅游,尤其是通过“妇女姐妹齐上阵·生态文明家园显身手”活动的开展,使全村村容村貌极大发,村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整洁卫生,加之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使该村成为朱昌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2009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荣获地区级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地委文明村寨、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口计生先进集体、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地委“全区五好基层党组织”、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地委行署“小康村”称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树立了朱昌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      --人口总数:2612人 农业人口:260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穿青族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草口山,上冲,下冲,八高洞,蒋氏冲,干沟 生产总值:107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艳红桃 办公所在地:王家冲村羊叉路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石料   

白泥村

  白泥村坐落在毕阴路旁,总人口1863人,居住着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种植核桃500多亩, 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全市农业气候区划中,朱昌镇属中部中山温和湿润套作两熟区,从总体看,白泥村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光、热、水配合良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有利于山区的综合开发。   --人口总数:1863人 农业人口:1852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40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白泥村二组   

八亩村

  八亩村离朱昌镇3.2公里,坐落在毕阴路旁,总人口1888人,居住着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种植核桃500多亩, 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全市农业气候区划中,朱昌镇属中部中山温和湿润套作两熟区,从总体看,八亩村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光、热、水配合良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有利于山区的综合开发。   --人口总数:1888人 农业人口:1881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八亩组,桥边组 生产总值:320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八亩村八亩组   --自然条件:属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   

螺蛳村

  螺蛳村坐落在毕阴路旁,离朱昌镇政府6公里,全村425户,1869人,现有耕地面积2300亩,全部是旱地。现种植旱烟700亩,烤烟400亩,经果林200亩。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   --人口总数:1869人 农业人口:1844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川青族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33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旱烟 办公所在地:螺蛳村一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石料,池塘   

宋伍村

  宋伍村离朱昌镇2公里,总人口4381人,居住着汉,苗,彝等少数民族。养殖场有周国敏的海航养殖场,养殖母猪、仔猪、种猪2000多头。2010年黔达公司进驻宋伍村,现在已投资1000多万建立了养猪场一个,养鹅场一个,莲藕基地一个,   --人口总数:4381人 农业人口:4361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上街,下街,桥边,文昌,坝口,中寨,上寨,班竹林,水箐,上营 生产总值:10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莲藕, 办公所在地:宋伍村桥边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乡村旅游   

伍坪村

  伍坪村坐落在毕纳路旁,距朱昌镇政府9公里,全村共有村民1176户,4772人,面积12.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820亩,主要产业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果林:伍坪村在上级党委的关怀下,已建有一个800亩的金秋梨基地,一个500亩的板栗基地,一个300亩的冬桃基地,一个500亩的核桃基地,零星石漠化核桃林500亩。   二、种植业:伍坪村是一个种植烤烟、旱烟的种烟大村,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烟。   三、养殖业:伍坪村在上级的支持下,发展养羊户90户,发放种养1800只,现已初见成效。      --人口总数:4772人 农业人口:477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9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苗钩,上良子,下良子,桥边,弯子,岩上,半坡,伍坪,院子, 生产总值:152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旱烟,经果林 办公所在地:伍坪村伍坪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资源:石料   

花厂村

  花厂村坐落在毕纳路旁,离朱昌镇人民政府9.5公里。总人口5321人,居住着汉,彝,苗,白等民族,村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种植核桃、樱桃等,养殖有黑山羊和波尔多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全市农业气候区划中,朱昌镇属中部中山温和湿润套作两熟区,从总体看,朱昌镇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光、热、水配合良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果树生长,有利于山区的综合开发。   --人口总数:5321人 农业人口:23人 非农业人口:5298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4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 发展口号:建设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上街组,贯尧组 生产总值:10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福德养殖场,黑山羊基地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花厂村上街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   

发启村

  发启村离毕纳路3公里,离朱昌镇人民政府15公里,全村共有农户1020户,4385人,面积17平方公里,有耕地4200亩,主要产业有以下几方面:   一、种植业:发启村在上级党委的关怀下,已建有一个6000多亩的农业科普示范园一个, 已栽培优质桃、李、梨等果林3600亩,核桃1136亩,板栗500亩,魔芋种苗地500亩,已建起核桃、金银花、葡萄、紫花香槐等苗圃地100亩。2010年春新增种植核桃6800亩。到2012年实现万亩核桃林、8000亩魔芋的种植目标。   二、养殖业:发启村在上级的支持下,已建特种养殖场一个,养殖野猪300多头,并配套开有野味餐馆,实行自产自销。      --人口总数:3485人 农业人口:347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穿青族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岩湾, 生产总值:76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经果林,烤烟,野猪肉 办公所在地:发启村发启组   

山脚村

  山脚村离朱昌镇人民政府12公里,人口总数3948人,行政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宜种作物广泛,农业基础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厚,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极其有利。 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2.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温32.8℃,极端最低温-9.5℃,≥10℃,年积温3689℃,年降水量987.4毫米,年辐射量9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340.3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灾、暴雨、冰雹、倒春寒、秋风秋雨、低温等,其中冰雹、干旱、低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人口总数:3948人 农业人口:193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毕节后花园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祖,六组 生产总值:79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山脚村四组   


山脚村特产大全




山脚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