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戈座村位于毕节市南部、撒拉溪政府的东部,距市区32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面是龙场村,西面是雄嘎村,南面是阴底乡的治中村,北面是昌营村和双龙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1.3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戈座村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58-1789米之间,平均海拔1623.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戈座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15.1℃,年降雨量9816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89小时,无霜期223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805亩,其中大于25度1500亩;林地650亩;荒地321亩;可利用荒地321亩;人均耕地0.89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23户,总人口2011人,少数民族人口101人,占全村人口的5.02%;妇女 987人,占总人口的49.08%;总劳动力1268人,其中,文盲41人,半文盲101人,小学文化程度765人,初中文化程度35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5人,其中:富余劳力223人,已输出劳力182人(男132人、女50人),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364万元,其中:农业235万元,牧业129万元。粮食总产量485吨,人均占有粮24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44.3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98.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63人,占全村人口的13.07%。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05亩;粮食播种面积1805亩;大牲畜存栏数34头;猪存栏数632头;猪出栏数210头,家禽存栏数1391只,家禽出栏数520只;各类肉产量32.8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戈座村有到毕节3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6公里;有昌盛大街40米,饮水困难户134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2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戈座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4人,中学一所,有教师24人,学龄儿童352人,其中:女童172人;在校生462人,
--人口总数:2011人 农业人口:2000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41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海嘎组,河对门组,昌盛组,奢包嘎组 生产总值:3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烤烟 办公所在地:戈座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02106 | 551700 | -- | 查看 戈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龙村 |
一、地理位置 小龙村位于毕节市北部、撒拉溪镇政府所东部,距市区35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面是长春,西面是阴底乡,南面是戈座村,北面是小龙村。高发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4.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小龙村东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600-1890米之间,平均海拔1745米。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小龙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8-15.1℃,年降雨量8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日照时数2240小时,无霜期226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442亩,其中大于25度798亩;林地390亩;人均耕地0.6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pH值4.3-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51户,总人口2077人,妇女 1019人,占总人口的48.96%;总劳动力1401人,其中,文盲32人,半文盲89人,小学文化程度864人,初中文化程度23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78人,其中:富余劳力604人,已输出劳力315人(男221人、女91人),其中:省内市外30人,省外285人,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489.63万元,其中:农业304.13万元,牧业185.5万元。粮食总产量742.9吨,人均占有粮25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12.3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56.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73人,占全村人口的5.91%。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大牲畜存栏数301头;猪存栏数1203头;猪出栏数400头;家禽存栏数3520只,家禽出栏数210只;各类肉产量32.1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小龙村有村级公路15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6个组还没有通公路。共计13.4公里。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小龙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0人,学龄儿童332人,其中:女童159人;在校生453人。 --人口总数:2077人 农业人口:2000人 非农业人口:77人 --行政区面积:183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皮坡组,龙潭组,下寨组,何家寨组,加垮组 生产总值:489.6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小龙村公所 --自然条件:全年日照时数2240小时,无霜期226天 |
水浸沟村 |
一、地理位置 水浸沟村位于撒拉溪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面是双龙村,西面是永兴村,南面是双龙村,北面接近水营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水浸沟村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水浸沟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8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2115亩,其中大于25度1356亩;荒地328亩;可利用荒地328亩;人均耕地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580户,总人口2877人,总劳动力1748人。其中镇村从业人数698人,外出打工人数565人。 (二)经济概况 水浸沟村粮食总产量1069吨,人均占有粮37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19.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85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15亩;粮食播种面积1300亩;大牲畜存栏数285头;猪存栏数1400头;猪出栏数600头;家禽存栏数4660只,家禽出栏数2000只;各类肉产量6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水浸沟村有从水营村到水浸沟村的公路5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3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356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11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水浸沟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7人,学龄儿童248人,其中女童119人;在校生248人,其中女生119人。 --人口总数:2877人 农业人口:2870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628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1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水浸沟村公所 |
永兴村 |
一、地理位置 永兴村位于毕节市西南部、撒拉溪镇政府南部,距市区33公里,靠近政府所在地,东面是水箐沟村,西南面靠近杨家湾镇,北面是撒拉溪政府。全村下辖11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永兴村南部地势较低,北部以平缓山地和谷地为主,海拔863-1201米之间,平均海拔91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南支流横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永兴村属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17.1℃,年降雨量1211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3小时,无霜期203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4074亩,其中旱地4024亩;水田50亩;林地224亩;人均耕地0.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 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紫砂土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紫砂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 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4%。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1051户,总人口4636人,少数民族人口20人(以苗族、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0.04%;妇女 2275人,占总人口的49%;总劳动力2361人,其中,文盲268人,半文盲1035人,小学文化程度656人,初中文化程度 26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39人,其中:富余劳力597人,已输出劳力483人(男383人、女100人),其中:省内县外256人,省外227人,全年外出打工463人。 六、经济概况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74亩;粮食播种面积4024亩;大牲畜存栏数35头;猪存栏数1810头;猪出栏数905头;羊存栏数1581只;家禽存栏数7680只,家禽出栏数1120只;各类肉产量17.5吨。 七、基础设施状况 永兴村有撒拉村到永兴村的公路26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5公里;有6个组还没有通公路。全村还有1个村民组25户未通电。 八、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永兴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1人,学龄儿童540人,其中:女童213人;在校生466人,文盲人数142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81人,文盲率11%;其中:女文盲率6.2%。 --人口总数:4636人 农业人口:4600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2.7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7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永兴村公所 |
西方村 |
一、地理位置 西方村村公所位于撒拉溪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面是撒拉村,西面是永兴村,南面是水营村,北面接近杨家湾镇三合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西方村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西方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8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867亩,其中大于25度1056亩;荒地528亩;可利用荒地528亩;人均耕地0.4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1038户,总人口4638人,总劳动力2622人。其中镇村从业人数1510人,外出打工人数1200人。 (二)经济概况 西方村粮食总产量1069吨,人均占有粮23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96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53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67亩;粮食播种面积1620亩;大牲畜存栏数185头;猪存栏数1500头;猪出栏数700头;家禽存栏数9660只,家禽出栏数9000只;各类肉产量6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西方村有从兴隆村到西方村的公路3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7公里;有2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356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饮水困难牲畜8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西方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0人,学龄儿童548人,在校生448人。 --人口总数:4638人 农业人口:4630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572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西方组,土老寨组,蚂蝗山组,郑家院组,下马田组等10个组 生产总值:9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大蒜 办公所在地:西方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凉,雨热同季 资源:煤炭 |
兴隆村 |
一、地理位置 兴隆村位于撒拉溪村北部,距毕节市35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面是拱龙坪,西面是西方村,南面是撒拉村,北面与拱龙坪林场接壤,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5.2公顷。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兴隆村的地形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1100—1300米之间,平均海拔1150米。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还有部分人畜饮水较困难。兴隆村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3.7-26.4℃,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凉、雨热同期。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681亩,主要以旱地为主;人均耕地0.4亩,人均耕地少,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土豆等为主。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林地面积900亩,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949户,总人口4233人,少数民族人口24人,占全村人口的0.6%;妇女2105人,占总人口的50%;总劳动力2115人,其中,文盲500人,半文盲210人,小学文化程度2851人,初中文化程度64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0人,其中:富余劳力1560人,已输出劳力555人(男314人、女241人),其中:省内县外358人,省外197人,全年外出打工55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4.38%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很严重。 (二)经济概况 粮食总产量830吨,人均占有粮392.16斤。夏收粮食产量404吨,秋收粮食产426吨。大牲畜存栏数238头;猪存栏数2496头;猪出栏数2200头;家禽存栏数5823只,家禽出栏数4080只。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不便,虽然兴隆村公路已基本通村,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有些村民组的交通还不便,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 2、水利设施脆弱。 3、人畜饮水困难。 4、农村供电质量不高。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兴隆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4人,学龄儿童477人,其中:女童382人;在校生477人,文盲人数500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120人,文盲率24%;。 --人口总数:4233人 农业人口:4200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168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营盘组,大田组,大坝组,中街组等9个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大蒜 办公所在地:兴隆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凉、雨热同期 |
撒拉村 |
一、地理位置 撒拉村位于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3公里,东面是沙乐村,西面是兴隆村,南面是水营、西方村,北面接近龙凤村。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撒拉村东高西低,地形呈起伏状,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撒拉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9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582亩,其中大于25度956亩;荒地728亩;可利用荒地728亩;人均耕地0.3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1101户,总人口4659人,总劳动力2460人。其中镇村从业人数1254人,外出打工人数895人。 五、经济概况 撒拉村粮食总产量711.9吨,人均占有粮156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07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12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85亩;粮食播种面积915亩;猪存栏数950头;猪出栏数600头;家禽存栏数14660只,家禽出栏数8000只;各类肉产量68.5吨。 六、基础设施状况 撒拉村有326国道穿境而过,村境内有公路硬化里程长仅3公里,其余区域属晴通雨阻的镇村土路。村组便道8公里;有2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656户。 七、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撒拉村区域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中、小学各1所,有教师共135人,在校生3296人,其中小学学生1326人,中学学生1970人。 --人口总数:4659人 农业人口:2460人 非农业人口:2199人 --行政区面积:1.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桥坡组,桥边组,下街组,中街组,上街组,大水井组,小树林组 生产总值:10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撒拉村公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杨柳村 |
一、地理位置 杨柳村位于毕节市北部、撒拉溪镇政府所东部,距市城20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面是合庄村,西面是昌营村,南面是龙场村,杨柳村全村下辖11个村民组,总面积13.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杨柳村南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660-1830米之间,平均海拔179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杨柳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5.1℃,年降雨量92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156小时,无霜期210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2933亩,其中大于25度1861亩;林地881亩;荒地423亩;可利用荒地215亩;人均耕地0.5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3.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全村总户数1331户,总人口5188人,少数民族人口160人,占全村人口的3.08%;妇女 2495人,占总人口的48.09%;总劳动力2350 --人口总数:5188人 农业人口:5108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423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兴营盘组,湾子组,塘边组、杨柳树组等11个组 生产总值:89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 办公所在地:杨柳村公所 --自然条件:年降雨量92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156小时,无霜期210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龙场村 |
一、地理位置 龙场村位于毕节市西南部部、撒拉溪镇政府东南部,距市城30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面是杨柳村,西面是戈座村,龙场村全村下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5.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龙场村东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660-4890米之间,平均海拔1775米。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龙场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5.1℃,年降雨量8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日照时数2140小时,无霜期216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525亩,其中大于25度856亩;林地1050亩;人均耕地0.6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pH值4.3-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4.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96户,总人口2297人,少数民族人口94人,占全村人口的3.21%;妇女 1092人,占总人口的37.33%;总劳动力1122人,其中,文盲30人,半文盲90人,小学文化程度564人,初中文化程度33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0人,其中:富余劳力654人,已输出劳力325人(男231人、女94人),其中:省内市外30人,省外305人,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489.63万元,其中:农业304.13万元,牧业185.5万元。粮食总产量742.9吨,人均占有粮25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12.3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56.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73人,占全村人口的5.91%。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大牲畜存栏数301头;猪存栏数1203头;猪出栏数400头;家禽存栏数3520只,家禽出栏数210只;各类肉产量32.1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龙场村有村级公路15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6个组还没有通公路。共计13.4公里。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龙场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0人,学龄儿童332人,其中:女童159人;在校生453人。 --人口总数:2297人 农业人口:2290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257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井组,公母塘组,下龙场组,中龙场组,上龙场组 生产总值:489.6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 办公所在地:龙场村公所 --自然条件:全年日照时数2140小时,无霜期216天 |
朝营村 |
一、地理位置 朝营村位于毕节市西部,撒拉溪镇政府东北部,距城区25公里,距撒拉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东面是撒拉溪镇冲锋村,西面是钟山村,南面是永丰村,北面是野角乡。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 二、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2022亩,林地845亩;荒地568亩;可利用荒地568亩;人均耕地1.0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三、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3.2%。部分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四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05户,总人口1856人,劳动力有950人,少数民族人口13人(彝族为主);妇女 786人,已输出劳力30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0%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但是不严重。 (二)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450万元,其中:农业250万元,牧业200万元。粮食总产量450吨,人均占有粮240公斤。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22亩;大牲畜存栏数356头;猪存栏数890头;猪出栏数204头;羊存栏数1000只;家禽存栏数1200只, 家禽出栏数500只。 (三)基础设施状况 朝营村有通村公路村组便道10公里,路况较差;全组每户都通电,开设便民利民服务点。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朝营村有卫生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8人,学龄儿童150人,其中:女童100人;在校生220人。 --人口总数:1856人 农业人口:18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朝营村公所 |
双龙村 |
一、地理位置 镇双龙村村位于毕节市西部、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部,离市中心44公里,距撒拉溪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面是兔沙乐村,西面是水浸沟村,南面是杨家湾镇营盘村,北面是水营村。全村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双龙村南部地势较高,海拔650-2200米之间。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南支流横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双龙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5.1℃,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191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3277亩,其中大于25度达2000亩;林地132亩;荒地1728亩;可利用荒地1728亩;人均耕地0.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3.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885户,总人口3617人,少数民族人口215人(以彝族为主),总劳动力1952人,其中,文盲150人,半文盲90人,小学文化程度541人,初中文化程度108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3人,其中:富余劳力890人,已输出劳力480人(男250人、女230人)。育龄妇女人数239人,其中孕产妇数2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0%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在严重。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296万元,其中:农业188万元,牧业118万元。粮食总产量309吨,人均占有粮24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9.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560人,占全村人口的43.44%。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60亩;粮食播种面积2000亩;大牲畜存栏数190头;猪存栏数307头;猪出栏数210头;羊存栏数137只;家禽存栏数342只,家禽出栏数100只;各类肉产量27.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双龙村有公路45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饮水困难户696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6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双龙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2所,有教师14人,学龄儿童540人. --人口总数:3617人 农业人口:3600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513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营组,下营组,中寨组,双龙组等11个组 生产总值:2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双龙村公所 --自然条件: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191天 |
龙凤村 |
一、地理位置 龙凤村位于撒拉溪村北部,距毕节市30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面是朝营村,西面是拱龙坪林场,南面是撒拉村,北面与野角接壤,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2.01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龙凤村的地形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1100—1300米之间,平均海拔1150米。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还有部分人畜饮水较困难。龙凤村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3.7-26.4℃,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凉、雨热同期。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3302亩并且全是旱地;人均耕地1.1亩,人均耕地少,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土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0.01%。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980人,少数民族人口750人(以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8.16%;妇女1400人,占总人口的47%;总劳动力1760人,其中,文盲460人,半文盲210人,小学文化程度1718人,初中文化程度56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8人,其中:富余劳力630人,已输出劳力1130人(男892人、女238人),其中:省内县外698人,省外423人,全年外出打工113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4.38%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个别家庭还很严重。 (二)经济概况 粮食总产量1230吨,人均占有粮825.5斤。夏收粮食产量899吨,秋收粮食产331吨。大牲畜存栏数120头;猪存栏数1600头;猪出栏数560头;家禽存栏数342只,家禽出栏数4000只。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不便,虽然龙凤村公路已基本通村,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有些村民组的交通还不便,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 2、水利设施脆弱。 3、人畜饮水困难。 4、农村供电质量不高。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龙凤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2所,有教师13人,学龄儿童456人,其中:女童280人;在校生176人,文盲人数150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90人,文盲率11%;其中:女文盲率6.2%。 --人口总数:2980人 农业人口:2900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2.201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龙凤村公所 |
戈座村 |
一、地理位置 戈座村位于毕节市南部、撒拉溪政府的东部,距市区32公里,距撒拉溪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面是龙场村,西面是雄嘎村,南面是阴底乡的治中村,北面是昌营村和双龙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1.3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戈座村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58-1789米之间,平均海拔1623.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戈座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15.1℃,年降雨量9816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89小时,无霜期223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805亩,其中大于25度1500亩;林地650亩;荒地321亩;可利用荒地321亩;人均耕地0.89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23户,总人口2011人,少数民族人口101人,占全村人口的5.02%;妇女 987人,占总人口的49.08%;总劳动力1268人,其中,文盲41人,半文盲101人,小学文化程度765人,初中文化程度35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05人,其中:富余劳力223人,已输出劳力182人(男132人、女50人),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364万元,其中:农业235万元,牧业129万元。粮食总产量485吨,人均占有粮24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44.3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98.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63人,占全村人口的13.07%。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05亩;粮食播种面积1805亩;大牲畜存栏数34头;猪存栏数632头;猪出栏数210头,家禽存栏数1391只,家禽出栏数520只;各类肉产量32.8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戈座村有到毕节3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6公里;有昌盛大街40米,饮水困难户134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2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戈座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4人,中学一所,有教师24人,学龄儿童352人,其中:女童172人;在校生462人, --人口总数:2011人 农业人口:2000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41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海嘎组,河对门组,昌盛组,奢包嘎组 生产总值:3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烤烟 办公所在地:戈座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 |
昌营村 |
一、地理位置 昌营村位于毕节市北部、撒拉溪镇政府所东男部,距市区2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面是杨柳村村,西面是双龙村,南面是戈座村,北面是沙乐村。昌营村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7.9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昌营村西北部地势较高,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50-1760米之间,平均海拔160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 昌营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15.1℃,年降雨量91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全年日照时数2130时,无霜期213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624亩,其中大于25度567亩;林地875亩;人均耕地0.4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pH值4.3-5.8,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512户,总人口3125人,少数民族人口52人,占全村人口的1.66%;妇女 1406人,占总人口的45.05%;总劳动力1695人,其中,文盲70人,半文盲156人,小学文化程度1045人,初中文化程度60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6人,其中:富余劳力450人,已输出劳力391人(男231人、女160人),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564万元,其中:农业403万元,牧业161万元。粮食总产量838吨,人均占有粮21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63.2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75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256人,占全村人口的6.44%。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大牲畜存栏数110头;猪存栏数510头;猪出栏数580头;家禽存栏数4896只,家禽出栏数500只;各类肉产量33.42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昌营村有326国道和杨柳村至毕节两条公路36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村组便道3公里;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昌营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9人,学龄儿童345人,其中:女童145人;在校生394人,文盲人数78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56人,文盲率1.96%;其中:女文盲率1.4%。 --人口总数:3125人 农业人口:312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6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山背后组,周家窝组,半坡组,昌德沟组等6个组 生产总值:5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昌营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凉,雨热同季 |
水营村 |
一、地理位置 水营村位于撒拉溪镇政府中心所在地,东面是沙乐村,,西面是西方、撒拉村,南面是水浸沟村,北面接近龙凤村。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水营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缺乏科学有效利用。水营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10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2143亩,其中大于25度1656亩;荒地628亩;可利用荒地628亩;人均耕地0.5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856户,总人口3674人,总劳动力1924人。其中:村从业人数998人,外出打工人数789人。 (二)经济概况 水营村粮食总产量1169吨,人均占有粮31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19.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85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43亩;粮食播种面积2143亩;大牲畜存栏数285头;猪存栏数1020头;猪出栏数600头;家禽存栏数2660只,家禽出栏数3000只;各类肉产量6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水营村有从水营村到双龙村的公路14公里经过,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3个组还没有通公路。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水营村无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学龄儿童648人,但无学校。 --人口总数:3674人 农业人口:367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4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麻塘组,牛路组,香椿坪组,白家哨组,杨家洼组等10个组 生产总值:11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水营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凉,雨热同季 |
永丰村 |
一、地理位置 撒拉镇永丰村位于毕节市西部撒拉溪镇政府东部,距城区2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东面是长春镇垭关村,西面是沙乐村,南面是杨柳村,北面是野角乡。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 二、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3428亩,林地845亩;荒地728亩;可利用荒地728亩;人均耕地0.73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3.2%。部分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三、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1070户,总人口5100人,劳动力有2490人,少数民族人口360人(彝族为主);妇女 2350人,已输出劳力110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6.0%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但是不严重。 四、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800万元,其中:农业250万元,牧业200万元。粮食总产量1233吨,人均占有粮240公斤。目前已种植经果林2000余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7亩;粮食播种面积2500亩;大牲畜存栏数360头;猪存栏数341头;猪出栏数210头;羊存栏数341只;家禽存栏数1200只,家禽出栏数500只。 五、基础设施状况 永丰村有326国道线过境公路8公里,村组便道10公里;每一组都通公路,全组每户都通电,开设便民利民服务点。 六、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永丰村有卫生室。有小学2所,有教师34人,学龄儿童900人,其中:女童400人;在校生850人。 --人口总数:5100人 农业人口:5000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行政区面积:2.285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麻塘组,牛路组,香椿坪组,白家哨组,杨家洼组等10个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桃树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永丰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凉,雨热同季 |
沙乐村 |
一、地理位置 沙乐村位于毕节市西南部、撒拉溪镇政府东北部,距市区33公里,靠近政府所在地,东面是杨柳村,西南面靠近撒拉溪政府,北面是钟山村。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沙乐村南部地势较低,北部以平缓山地和谷地为主,海拔963-1201米之间,平均海拔915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南支流横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永兴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17.1℃,年降雨量1211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3小时,无霜期203天。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624亩,其中旱地1614亩;水田10亩;林地875亩;人均耕地0.81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紫砂土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紫砂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7%。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五、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864户,总人口3973人,少数民族人口460人(以苗族、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1%;妇女 1961人,占总人口的49%;总劳动力2012人,其中,文盲268人,半文盲1035人,小学文化程度456人,初中文化程度16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0人,其中:富余劳力597人,已输出劳力483人(男383人、女100人),其中:省内县外256人,省外227人,全年外出打工463人。 (二)经济概况 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24亩;粮食播种面积1614亩;大牲畜存栏数110头;猪存栏数510头;猪出栏数580头;羊存栏数205只;家禽存栏数6986只,家禽出栏数650只;各类肉产量12.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沙乐村有撒拉村到沙乐村的公路4公里,属晴国道线。村组便道5公里;有1个组还没有通公路。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沙乐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11人,学龄儿童340人,其中:女童186人;在校生323人,文盲人数142人,其中妇女文盲人数81人,文盲率11%;其中:女文盲率6.2%。 --人口总数:3973人 农业人口:3900人 非农业人口:73人 --行政区面积:1.6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石板组,大元组,麻塘组,湾子组,田坝组,先锋组,营脚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沙乐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 |
冲锋村 |
一、地理位置 冲锋村位于撒拉溪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面是永丰村,西面是朝营村,南面是永丰村,北面是野角乡。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冲锋村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冲锋村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8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冲锋村全村有耕地1148亩,其中大于25度1002亩;荒地328亩;可利用荒地328亩;人均耕地0.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270户,总人口1156人,少数民族人口18人,女性人口529人,总劳动力682人。其中乡村从业人数352人,外出打工人数358人。 (二)经济概况 冲锋村粮食总产量248.5吨,人均占有粮21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8.5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657人,占全村人口的56.8%。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88亩;粮食播种面积800亩;大牲畜存栏数308头;猪存栏数740头;猪出栏数50头;家禽存栏数1921只,家禽出栏数60只;各类肉产量5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冲锋村有公路23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饮水困难户240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65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冲锋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无小学。有学龄儿童221人。 --人口总数:1156人 农业人口:800人 非农业人口:356人 --行政区面积:0.9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川洞组,竹林组,永红组,冲锋组,庆口组 生产总值:78.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冲锋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
钟山村 |
一、地理位置 钟山村位于撒拉溪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东面是冲锋村,西、南面是朝营,北面接近拱拢坪林场。全村辖5个村民组,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钟山村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钟山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9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231亩,其中大于25度756亩;人均耕地1.1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 四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280户,总人口1177人,总劳动力567人。其中镇村从业人数418人,外出打工人数105人。 (二)经济概况 钟山村粮食总产量461吨,人均占有粮39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81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19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31亩;粮食播种面积1192亩;大牲畜存栏数385头;猪存栏数1100头;猪出栏数400头;家禽存栏数4500只,家禽出栏数1500只;各类肉产量4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钟山村有从新桥到钟山村的公路15公里,属晴通雨阻镇村土路。村组便道2公里;有3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256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11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钟山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5人,学龄儿童248人,其中女童119人;在校生248人,其中女生119人。 --人口总数:1177人 农业人口:117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0.820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钟山村公所 --自然条件: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
雄嘎村 |
一、地理位置 雄嘎村位于撒拉溪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面是戈座村,西、北面是双龙村,南面是阴底乡治中村,全村下辖4个村民组,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 雄嘎村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雄嘎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1.2-22.5℃,年降雨量889.7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雨热同季。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403亩,其中大于25度856亩;荒地328亩;可利用荒地328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高。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14户,总人口1991人,少数民族人口2人女性人口964人,总劳动力1240人。其中乡村从业人数698人,外出打工人数542人。 (二)经济概况 雄嘎村粮食总产量841吨,人均占有粮42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19.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85人。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03亩;粮食播种面积800亩;大牲畜存栏数285头;猪存栏数1400头;猪出栏数600头;家禽存栏数4660只,家禽出栏数2000只;各类肉产量68.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雄嘎村有从双龙村到戈座村的公路28公里,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饮水困难户356户,全村都未解决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打井取水用,饮水困难牲畜1300头/只。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雄嘎村有卫生室,无文化室。有小学1所,有教师6人,学龄儿童256人,其中女童119人;在校生238人,其中女生119人。 --人口总数:1991人 农业人口:199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3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鞍山组,岩口组,中寨组,下寨组 生产总值:11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雄嘎村公所 --自然条件:温凉湿润、雨热同期,雨量充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