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箐村位于水箐镇南部。北东风村,南依大湾村全村总面积9.5km2。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4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水箐村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3122人 农业人口:3002人 非农业人口:120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上锅庄组,下锅庄组,上马路组,下马路组,青龙组,瓦厂组,木瓜 生产总值:5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野党参 办公所在地:上锅庄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煤炭资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02110 | 551700 | -- | 查看 水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水箐村 |
水箐村位于水箐镇南部。北东风村,南依大湾村全村总面积9.5km2。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4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水箐村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3122人 农业人口:3002人 非农业人口:120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上锅庄组,下锅庄组,上马路组,下马路组,青龙组,瓦厂组,木瓜 生产总值:5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野党参 办公所在地:上锅庄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煤炭资源 |
流水村 |
流水村位于水箐镇西北部。北靠星火村,东接水箐村与东风村,西邻燎原村,南依黄莲村。全村总面积6.3km2。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49.4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流水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 --人口总数:1498人 农业人口:1466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为“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所辖村:中寨组,下寨组,上寨组,海子组,河边组 生产总值:449.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洋芋 名特产品:天锅酒 办公所在地:下寨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 资源:耕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富足 |
东风村 |
东风村属水箐镇所在地。北接水箐村南接星火村。全村总面积6.22km2。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2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就现状而言,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 --人口总数:1727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6.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田园村寨 --所辖村:场坝组、河头组、凉台组、上高山组、下高山组 生产总值: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臭鸡腿 办公所在地:场坝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湿 资源:铁矿 |
中营村 |
中营村位于水箐镇东部。北靠云南省与何官屯镇,东接何官屯镇,西邻水箐镇与东风村,南依何官屯镇与大湾村,全村总面积6.8km2。 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86.8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营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人口总数:3260人 农业人口:3238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为“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所辖村:大水组,丫口组,中营组,丫口家组,松林组,店子组,大冲组,高 生产总值:58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中营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 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 |
大湾村 |
大湾村位于水箐镇东南部。背靠东风村与中营村,东接何官屯镇,西邻黄莲村与干沟村,南依何官屯镇与干沟村,全村总面积6.7km2。 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382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大湾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1910人 农业人口:189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为“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所辖村:上大湾,下大湾,白泥洞,野羊井,上烂羊,中烂羊,下烂羊 生产总值:38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上大湾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 资源:交通便利,劳动力富足 |
黄莲村 |
黄莲村位于水箐镇西南部。东接东风村与干沟村,南依干沟村,西临燎原村与青场镇,北靠流水村与燎原村,全村总面积6.95km2。 黄莲村属于咯斯特岩溶地貌,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气候温暖湿润,全村水源较为缺乏,村内无河流,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雨水进行解决,生活和人畜用水也是由地下水资源引入。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754.8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黄莲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人口总数:2516人 农业人口:2511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6.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所辖村:上石丫组、下石丫组、红岩组、水井组、红苹组、朝阳组、阳光组、 生产总值:754.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 名特产品:兰花 办公所在地:朝阳组 --自然条件:黄莲村属于咯斯特岩溶地貌,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气候温暖湿润。 资源:丰富铁矿资源 |
燎原村 |
燎原村位于水箐镇西部。东流水村与黄连村,南依黄连村,西邻青场镇与野角镇,北靠青场镇与梨树村,全村总面积6.8km2。燎原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全村水源缺乏,村内无河流,只有落水洞组有一个水源点。目前全村大部分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雨水进行解决。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52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燎原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人口总数:2208人 农业人口:219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燎原组、丫口组、彭家营组、水塘组、落水洞组、陡岭组、大海子组 生产总值:5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丫口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 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中药材 |
马鞍村 |
马鞍村位于水箐镇北部。北靠新地村,南依水箐村,西邻星火村,东接云南省,全村总面积9.5km2。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555.1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马鞍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人口总数:3084人 农业人口:3077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打造民族古典村寨 --所辖村:店子组,新丰组,新中组,新云组,湾子组,把总组,和平组,中心 生产总值:555.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名特产品: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马鞍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
星火村 |
星火村位于水箐镇北部。北靠新地村与马鞍村,东接马鞍村,西邻梨树村,南依燎原村与流水村,东风村。全村总面积9.11km2。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666.2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星火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3331人 农业人口:3301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9.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所辖村:席草组,大路组,半坡组,沙坝组,中寨组,沟边组,山脚组, 生产总值:666.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红头大蒜 办公所在地:沟边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丰富的耕地资源 |
梨树村 |
梨树村位于水箐镇西北部。东邻星火村和燎原村,西南接渔洞村,北靠鲍家村,全村总面积6.55km2。梨树村平均海拔1830m,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337.2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梨树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2248人 农业人口:223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6.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丫口组、大地组、华头组、下大山组、上大山组、木科组,红林祖 生产总值:337.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野党参 办公所在地:丫口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中药材 |
干沟村 |
干沟村位于水箐镇西南部。北靠东风村与黄莲村,东接大湾村和何官屯镇,西邻黄莲村与野角镇,南依野角镇,全村总面积12.6km2。干沟村平均海拔1830m,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37.8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干沟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人口总数:2432人 农业人口:2422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上新站组,中新站组,下新站组,长丰组,下河中组,上河中组, 生产总值:437.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名特产品:野党参 办公所在地:中新站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铁矿资源 |
新地村 |
新地村位于水箐镇中北部。北靠云南省,东接马鞍村,西邻青场镇,南依梨树村和星火村,全村总面积13.5km2。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5—1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有1550小时,日照百分率37%。 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6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就现状而言,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因此农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对于村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新地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人口总数:2300人 农业人口:2288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山水宜居村寨 --所辖村:新田组,三眼井组,湾子组,中寨组,麻塘组,沙坝组,大海子组 生产总值: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 名特产品:野党参 办公所在地:湾子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属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资源:丰富的耕地资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