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七星关区 >> 对坡镇 >> 杉寨村

杉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杉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杉寨村简介

  杉寨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南角,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毕扬公路横穿其中,东临嘎木村,南接对坡村,西靠田边,北与新门毗邻,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3平方公里。杉寨村西南面地势较高,东部和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60-1750米之间,平均海拔158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16.2℃,年降雨量125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35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村有耕地3731亩,其中:田100亩, 土 3631亩,其中大于25度540亩;林地1800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人均耕地1.2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几十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714户,总人口2937人,其中:农业人口2912人,少数民族4户、15人,总劳动力1834人,其中,文盲7人,半文盲16人,小学文化程度1059人,初中文化程度7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1人,有党员54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41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582人,其中孕产妇数6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0.5%以上。农业总产值686万元,其中:农业344万元,牧业342万元。粮食总产量1100吨,人均占有粮37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36户、295人,占全村人口的10.04%。目前村集体只有一个几十亩林场,有民办企业年产9成吨煤矿一口、彪踞爆竹厂正在建设中、有养殖200头牛的民办养殖场1个。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60亩;粮食播种面积3400亩;大牲畜存栏数690头;猪存栏数1583头;猪出栏数777头;家禽存栏数2741只,家禽出栏数500余羽,杉寨村有毕杨公路过境县道柏油路4公里。通组公路1条、4公里也是晴通雨阻;有6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420户、1750人、饮水困难牲畜950头/匹。全村电网相通,全部通电、通移动电话程控电话;村现有综合行政办公搂一座(原老乡政府办公楼),面积250平方米。
  --人口总数:2937人 农业人口:291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杉寨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02112 551700 -- 查看 杉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杉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杉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对坡村

  对坡村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位于对坡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市场集贸中心。东临石板村,南接嘎木村,西靠沟脚村,北与大堡村相毗邻。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对坡村东部地势较高,南部、北部和西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30-1510米之间,平均海拔148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通过近几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除塘边组外,集镇人畜饮水基本解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8-18.3℃,年降雨量12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20小时,无霜期260天。全村有耕地2319亩,其中:田59亩, 土 2260亩,其中大于25度320亩;林地860 亩,荒山草坡4000余亩;已不同规模种植经果林和用材林1000余亩。人均耕地0.5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0%。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1161户,总人口4303人,其中:农业人口4012人,少数民族26户、111人(以苗族、彝为主),占全村人口的2.58%;总劳动力2488人,其中,文盲5人,半文盲11人,小学文化程度1283人,初中文化程度105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35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50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673人,其中孕产妇数6人。计划生育基本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88.2%。农业总产值425万元,其中:农业280万元,牧业145万元。粮食总产量850吨,人均占有粮21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50万元,全村主要级济收入为外出务工和利用集镇发展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52户、365人,占全村人口的8.4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00亩;粮食播种面积2100亩;大牲畜存栏数536头;猪存栏数1985头;猪出栏数1014头;家禽存栏数2896只,家禽出栏数600余羽;全村有毕杨公路和田坝桥至对坡两条油路相汇贯村而过,街道道基本硬化,背街小巷尚需改造,还有塘过组双麻塘未通通组公路、过境的2公里沔渔河河堤未得到治理,沿河水田常年水打沙冲。饮水困难户120户、580人、饮水困难牲畜180头/匹。全村电网相通,全部通电、通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村现有综合行政办公搂一座,面积150平方米。   --人口总数:4303人 农业人口:4012人 非农业人口:291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40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村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煤   

石板村

  石板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东南角,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临八寨镇,南接嘎木村,西靠对坡村,北与中心村毗邻,全村总面积6.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石板村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和北面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490-1630米之间,平均海拔154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充足,全村只有青松组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日照充足,土地肥沃、荒山草坡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年平均气温16.4-18.1℃,年降雨量12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40天。全村有耕地1037亩,其中:田70亩,土967亩,大于25度140亩;林地300亩,牧草地500亩,荒山草坡2000亩。人均耕地1.0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蔬菜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烤烟,常年种植面积600亩左右。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上等壤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0%。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零星果木,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290户,总人口11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2人,总劳动力679人,其中,文盲5人,半文盲11人,小学文化程度390人,初中文化程度2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2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21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144人,其中孕产妇数3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2%以上。农业总产值315万元,其中:农业205万元,牧业110万元。粮食总产量364吨,人均占有粮食33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63户、151人,占全村人口的13.6%。目前村无集体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只有烤酒的小作坊1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10亩;粮食播种面积1100亩;大牲畜存栏数388头;猪存栏数733头;猪出栏数458头;家禽存栏数1969只,家禽出栏数600余羽。   --人口总数:1110人 农业人口:1102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石板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田边村

  田边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政府西南方向,距离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至对坡镇杉寨村,南至官屯镇大坪子村,西至对坡镇乐海村,北抵对坡镇法坭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田边村东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580-1720米之间,平均海拔163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18.4℃,年降雨量115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5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村现有耕地2242 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其中大于25度650亩;林地2800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境内有丰富的煤矿等地下资源,有较大的开发和开采价值。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全村森林覆盖率达18%。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150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407户,总人口1788人,其中:农业人口1768人,总劳动力975人,其中,文盲6人,半文盲8人,小学文化程度576人,初中文化程度34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5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30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420人,其中孕产妇数3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农业总产值350万元,其中:农业170万元,牧业180万元。粮食总产量530吨,人均占有粮食296公斤。   农村经济总收入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76户、201人,占全村人口的11.2%。目前村集体只有一个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60亩;粮食播种面积2150亩;大牲畜存栏数485头;猪存栏数1306头;猪出栏数691头;家禽存栏数1988只,家禽出栏数1100余羽。   --人口总数:1788人 农业人口:1768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田边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法泥村

  法泥村位于毕节市西部、对坡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对坡至云南省黑树镇公路横贯其中,东临田边村,南乐海村,西靠云南省黑树镇,北与大银镇相毗邻。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法泥村北部和南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00-1520米之间,平均海拔145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充足,且得到有效利用,全镇40%水源来自该村。全村仅有位于高山处的民族组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17.3℃,年降雨量108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有耕地4130亩,其中:田50亩, 土 4080亩,其中大于25度950亩;林地1500 亩,荒山草坡4000余亩;人均耕地1.54亩,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荞子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达25%。有300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624户,总人口2671人,其中:农业人口2664人,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43户、161人,占全村人口的13.76%;总劳动力1601人,其中,文盲12人,半文盲31人,小学文化程度1180人,初中文化程度3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人,有党员52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60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368人,其中孕产妇数7人。计划生育基本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3%以上。   --人口总数:2671人 农业人口:2664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荞子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法泥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沟脚村

  沟脚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角,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临新林,南接田边村,西靠法坭村,北与大银镇毗邻,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1平方公里。沟脚村西高东低、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70-1590米之间,平均海拔149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富足,全村只有后槽组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7-18.3℃,年降雨量12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30天。全村有耕地1875亩,其中:田32亩, 土 1843亩,其中大于25度640亩;林地1300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人均耕地1.01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3%。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454户,总人口1855人,其中:农业人口1847人,苗族4户、17人,总劳动力1152人,其中,文盲5人,半文盲19人,小学文化程度740人,初中文化程度37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3人,有党员29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22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315人,其中孕产妇数2人。计划生育基本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0.3%以上。农业总产值386万元,其中:农业242万元,牧业144万元。粮食总产量670吨,人均占有粮31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89户、225人,占全村人口的12.13%。目前村集体无实体,全村没有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60亩;粮食播种面积2050亩、烤烟260亩;大牲畜存栏数478头;猪存栏数600头;猪出栏数410头;家禽存栏数342只,家禽出栏数2400余羽。   --人口总数:1855人 农业人口:1847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荞子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沟脚村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煤   

中心村

  中心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东北角,毕扬油路公路横穿其中,东临八寨坪,南接大堡村,西靠大堡子,北与燕子口镇毗邻,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中心村东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80-1590米之间,平均海拔148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1℃,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总户数605户,总人口2541人,其中:农业人口2526人,少数民族235户、925人(以白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36.4%,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总劳动力1589人,其中,文盲15人,半文盲55人,小学文化程度813人,初中文化程度6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5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56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360人,其中孕产妇数5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0.2%以上。农业总产值496万元,其中:农业338万元,牧业158万元。粮食总产量780吨,人均占有粮31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44户、345人,占全村人口的13.58%。目前村集体无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60亩;粮食播种面积2300亩;大牲畜存栏数621头;猪存栏数1231头;猪出栏数899头;家禽存栏数2265只,家禽出栏数1000余羽;中心村有过境通乡油路1条2公里。通组公路2条、7公里,均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2个组还没有通公路。过境的2公里沔渔河河堤未得到治理,沿河水田常年水打沙冲。饮水困难户200户、850人、饮水困难牲畜500头/匹。全村电网相通,全部通电、通移动电话;村现有综合行政办公搂一座,面积95平方米。中心村卫生室正在修建中,无文化室。有村小学1所,有教师7人,在校生435人,但新开田、大炉塘组由于距学校5公里,给170多名适龄儿童上学造成诸多不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75%。社会救助方面,五保户、贫困户、儿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均享受到应有的民政救助和低保补贴,全村基本实现“脱盲”。   --人口总数:2541人 农业人口:252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8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鱼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中心村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鱼   

大堡村

  大堡村位于对坡镇北面,毕杨公路横贯其中,交通非常便利。距镇政府3公里,东临中心村,南接对坡村,西靠新林村,北与建华村相毗邻,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5平方公里。大堡村东部地势较高,南部、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80-1490米之间,平均海拔146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1℃,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有耕地1436亩,其中:田394亩, 土 1042亩,其中大于25度300亩;林地300亩,荒山草坡1500亩。人均耕地0.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烤烟,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酸性土为多。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5%。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696户,总人口2882人,其中:农业人口2866人,总劳动力1392人,其中,文盲6人,半文盲15人,小学文化程度625人,初中文化程度67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6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40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470人,其中孕产妇数6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农业总产值360万元,其中:农业210万元,牧业150万元。粮食总产量430吨,人均占有粮15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40万元,全村以外出或在本地务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21户、307人,占全村人口的10.65%。目前村集体无实体,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60亩;粮食播种面积1186亩;大牲畜存栏数400头;猪存栏数1822头;猪出栏数1108头;家禽存栏数3066只,家禽出栏数1200余羽。   --人口总数:2882人 农业人口:2866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大米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大堡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鱼   

建华村

  建华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北角,对坡至大银公路横穿其中,东临中心村,南接大堡村,西靠韭菜坪,北与大银镇毗邻,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下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2平方公里。建华村北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80-1540米之间,平均海拔146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高发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1℃,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有耕地3938亩,其中:田20亩, 土 3918亩,其中大于25度900亩;林地223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人均耕地1.09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中等。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以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800亩以上,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上等壤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0%。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200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814户,总人口3604人,其中:农业人口3581人,少数民族63户、217人(以苗族、彝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6.02%;总劳动力2103人,其中,文盲5人,半文盲10人,小学文化程度588人,初中文化程度135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0人,有党员42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70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639人,其中孕产妇数7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农业总产值996万元,其中:农业710万元,牧业286万元。粮食总产量960吨,人均占有粮266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30户、345人,占全村人口的9.57%。目前村集体只有一个林场,有民办企业2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60亩;粮食播种面积2100亩;大牲畜存栏数733头;猪存栏数2151头;猪出栏数1184头;家禽存栏数3162只,家禽出栏数2000余羽.   --人口总数:3604人 农业人口:3581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蒙古,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建华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新门村

  新门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南处,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临对坡村,南接杉寨村,西靠新林村,北与大堡子毗邻,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2平方公里。新门村南部地势较高,西部和北面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80-1540米之间,平均海拔146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高发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1℃,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有耕地2388亩,其中:田123亩, 土 2265亩,其中大于25度640亩;林地300亩,荒山草坡2000亩。人均耕地0.86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蔬菜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钾,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5%。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零星果木,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505户,总人口2054人,其中:农业人口2025人,少数民族23户、109人(以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5.3%;总劳动力1211人,其中,文盲6人,半文盲12人,小学文化程度455人,初中文化程度6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7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26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307人,其中孕产妇数5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农业总产值392万元,其中:农业228万元,牧业164万元。粮食总产量657吨,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10户、213人,占全村人口的10.37%。目前村无集体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60亩;粮食播种面积2500亩;大牲畜存栏数361头;猪存栏数1225头;猪出栏数958头;家禽存栏数2512只,家禽出栏数800余羽。   --人口总数:2054人 农业人口:2025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9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大米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新门村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煤   

新林村

  新林村位于毕节市西部、对坡镇政府所在地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临新门村,西接建华村,南靠沟脚村,北与大堡村相毗邻。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新林村北部地势较高,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380-1540米之间,平均海拔146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高发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1℃,年降雨量10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无霜期250天。全村有耕地2183亩,其中:田360亩, 土 1823亩,其中大于25度840亩;林地1500 亩,荒山草坡2000余亩;人均耕地1.05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5%。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100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527户,总人口2017人,其中:农业人口2005人,少数民族63户、237人(以苗族、仡佬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1.7%;总劳动力1056人,其中,文盲6人,半文盲15人,小学文化程度447人,初中文化程度5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7人,有党员29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26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239人,其中孕产妇数4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农业总产值396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68万元。粮食总产量730吨,人均占有粮34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60户、213人,占全村人口的16.3%。目前村集体只有一个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60亩;粮食播种面积2100亩;大牲畜存栏数290头;猪存栏数507头;猪出栏数310头;家禽存栏数342只,家禽出栏数200余羽。   --人口总数:2017人 农业人口:200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8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蒙古,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新林村   --自然条件: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资源:煤   

嘎木村

  嘎木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东南面,对(坡)观(音桥)油路横贯其中,南临杉寨村,西接对坡村,北靠石板村,东与田坝桥镇相毗邻;全村总面积6.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嘎木村南部地势较高,西部和北面以平缓山地为主,海拔1500-1610米之间,平均海拔154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全村人畜饮水困难。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日照充足,土地肥沃、荒山草坡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年平均气温16.4-18.1℃,年降雨量119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无霜期240天。全村有耕地2289亩,其中大于25度740亩;林地1200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人均耕地1.2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蔬菜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烤烟,常年种植面积600亩左右。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上等壤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0%。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零星果木,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452户,总人口1906人,其中:农业人口1894人,少数民族11户、61人(苗族),占全村人口的3.2%;总劳动力1020人,其中,文盲8人,半文盲12人,小学文化程度582人,初中文化程度36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7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32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382人,其中孕产妇数4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3%以上。农业总产值595万元,其中:农业365万元,牧业230万元。粮食总产量637吨,人均占有粮食33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77户、202人,占全村人口的10.58%。目前村无集体林场,没有民办企业,只有烤酒的小作坊2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60亩;粮食播种面积2200亩;大牲畜存栏数585头;猪存栏数1022头;猪出栏数634头;家禽存栏数3066只,家禽出栏数900余羽。嘎木村有田坝桥到对坡的过境通村油路1条3公里。通组公路2条、4公里,均属晴通雨阻乡村土路;有2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452户、1906人、现全靠望天水和人背马驼,今年实施的牛落坑应急饮水工程一期已完工,但只是把水从洞底提到洞口储存,离嘎木还有3至5公里的距离,饮水困难大牲畜585头/匹。全村电网相通,全部通电、通移动电话;村现有综合行政办公搂一座,面积180平方米。   --人口总数:1906人 农业人口:1894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烤烟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嘎木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杉寨村

  杉寨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南角,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毕扬公路横穿其中,东临嘎木村,南接对坡村,西靠田边,北与新门毗邻,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3平方公里。杉寨村西南面地势较高,东部和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460-1750米之间,平均海拔158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山地,水资源困乏,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16.2℃,年降雨量125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35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村有耕地3731亩,其中:田100亩, 土 3631亩,其中大于25度540亩;林地1800 亩,荒山草坡3000余亩;人均耕地1.27亩,人均耕地少,且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为主,地下有丰富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12%。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只有少量的四旁树和几十余亩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714户,总人口2937人,其中:农业人口2912人,少数民族4户、15人,总劳动力1834人,其中,文盲7人,半文盲16人,小学文化程度1059人,初中文化程度74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1人,有党员54名,外出打工人员常年41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582人,其中孕产妇数6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0.5%以上。农业总产值686万元,其中:农业344万元,牧业342万元。粮食总产量1100吨,人均占有粮37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136户、295人,占全村人口的10.04%。目前村集体只有一个几十亩林场,有民办企业年产9成吨煤矿一口、彪踞爆竹厂正在建设中、有养殖200头牛的民办养殖场1个。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60亩;粮食播种面积3400亩;大牲畜存栏数690头;猪存栏数1583头;猪出栏数777头;家禽存栏数2741只,家禽出栏数500余羽,杉寨村有毕杨公路过境县道柏油路4公里。通组公路1条、4公里也是晴通雨阻;有6个组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420户、1750人、饮水困难牲畜950头/匹。全村电网相通,全部通电、通移动电话程控电话;村现有综合行政办公搂一座(原老乡政府办公楼),面积250平方米。   --人口总数:2937人 农业人口:291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杉寨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乐海村

  乐海村位于毕节市对坡镇西北角,东临对坡镇田边村,南接何官屯 ,西靠法坭村,北与云南省黑树镇毗邻,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05平方公里。乐海村东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海拔1660-1750米之间,平均海拔1690米。   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流域河岸高山地带,水资源困乏,且缺乏有效利用,全村里人畜饮水困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17.1℃,年降雨量115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20小时,无霜期210天。全村有耕地2260亩,水田0亩,人均耕地2.03亩,林地200亩,牧草地800亩,建设用地200亩,荒山草坡1300亩。其中大于25度1140亩;人均耕地多,但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土地出产率较低。   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荞子、大豆等为主,土类主要为砂地和中下等壤土,砂地极易滑坡、况不保水保肥。壤土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pH值4.4-5.7,为酸性土。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25%。部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已被农户毁林开荒。   无集体林场,土地垦植率高,陡坡开荒面积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全村总户数314户人家,村总人口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097人,总劳动力650人,其中,文盲8人,半文盲20人,小学文化程度328人,初中文化程度27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人,外出打工人员常年210人以上。育龄妇女人数244人,其中孕产妇数3人。计划生育实现村民自治管理,符合政策生育率91.5%以上。   --人口总数:1100人 农业人口:1097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5.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荞子 办公所在地:对坡镇乐海村   --自然条件: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煤   


杉寨村特产大全




杉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