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埔镇,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位于湄洲湾“黄金海岸线”上,自然条件优越,港口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现在该镇利用港口等优势,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另有湄洲湾火电厂等经济建设项目,发展得也不错。
东埔镇位于湄洲湾“黄金海岸线”上,东南与国家旅游度假区 湄洲岛隔海相望,东北频临妈祖故里山亭乡,北接忠门镇,西临秀屿港,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辖13个行政村,其中1个海岛村(东屿村),129个村民小组。镇内有耕地面积9868亩,工业腹地3万亩,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东吴化工园区座落在辖区内,东埔镇自然条件优越,港口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海岸线长约2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1公里,划分东吴和乐屿两个作业区,东吴作业区可建1—20万吨码头13个,山乐屿作业区可建5—30万吨码头15个,航道等级全省最高。城港大道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等交通干线将直通东吴、乐屿港区,省重点企业湄洲湾火电厂一期投资7.553亿美元,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2006年产值15.52亿元,年缴税收1.5亿元,正积极筹划火电厂二期(总投资80亿元,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设。[1]
-
行政代码
区域地图 【代码】350305103:~201-村 ~202东坑村 ~203前范村 ~204度口村 ~205东埔村 ~206下坑村 ~207塔林村 ~208乐屿村 ~209西山村 ~210度下村 ~211梯亭村 ~212吉成村 ~213东吴村
-
历史沿革
1997年10月27日,省民政厅同意调整忠门镇行政区划,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2000年5月10日,省民政厅同意撤销东埔乡,设立东埔镇。
-
经济发展
全市规划建设的十大港航项目其中六个落户东埔,分别为总投资30亿美元、相当于我市建市以来实际利用外资总和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80亿元、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的湄洲湾火电厂二期项目,总投资59亿元的湄洲湾造修船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联发船舶修造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东吴1—3号泊位10万吨级码头建设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福建港湾构件预制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山乐屿25万吨多功能散货码头建设项目,其中东吴3#泊位码头、联发船舶修造等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预计投资1300亿元的东吴化工园区已列入省政府“十一五”重化规划,投资1亿元的山乐屿跨海铁路公路大桥可望年内开工建设。[1]
当前,全镇上下正在北岸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港口、海洋、民资、侨台、人文等五大优势,呼应市委“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构建临港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港口、海洋、民资、侨台、人文五大优势,全力打造“四大基地”(船舶修造基地、石化产业基地、电力能源基地、纸浆制造基地)和“两个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配套”的港口开发建设新格局,努力把东埔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强劲、配套功能完善的临港工业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1]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6万人 | 25.5平方公里 | 350305103 | 351152 | 0594 | 查看 东埔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笏石镇 |
莆田县辖镇。1958年建笏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10.2万。辖珠坑、下郑、顶社、坝津、西徐、岭美、杨林、刘厝、度田、岐厝、梅山、松林、丙崙、炮厝、温东、篁山、西田、四新、东华、秀山、来塘、濑垞、苏塘、大丘、四村等26个村委会和笏石居委会。农业主产红薯、水稻、花生。工业有鞋革、塑胶、石材、粮食加工。. |
东庄镇 |
东庄镇(医疗王国),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西部,湄洲湾畔。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莆秀公路贯穿全境。 东庄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西南部,地处湄洲湾北岸礼泉半岛,秀港大道横穿全境。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75.5亩(其中旱地13558.5亩,水田4617亩),人均耕地面积0.35亩,垦地面积9675.9亩,防护林455亩。临海17个村,海岸线长25公里,围垦17个(其中6个千亩围垦),海堤总长17.64公里,已加固达标9.03公里,水闸27座;东圳干渠1条10公里,分渠6条12公里,斗渠13条15公里。盐场面积1935亩,职工79人,年产量8000吨,产值200万元。 全镇总人口80112人,其中长期外出人口30056人,辖23个村和1个居委会,73个自然村,25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97户。2006年人均纯收入5135元。设有1个党委,1个党总支(东庄中心小学),4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企事业党支部17个),共有党员1965名(其中外出党员381人)。辖区内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教师数335人,学生数4937人;有小学27所,教师数457人,学生数6348人。有1个卫生院,职工44人,28个医疗所,乡村医生48人。 - 行政辖区 辖锦山、莆头、石前、栖梧、塘边、大象、马厂、石头、石尾、东红、后江、苏田、厝头、苏厝、东庄、石码、杜边、前潭、白山、堤头、东沁、西温、秀屿23个村委会和营边居委会。 2000年12月14日,省民政厅同意秀屿镇更名为东庄镇。 - 辖区代码 东庄镇350305101 ~001营边居委会 ~201东红村 ~202芳店村 ~203石码村 ~204西温村 ~205塘边村 ~206栖梧村 ~207锦山村 ~208东庄村 ~209厝头村 ~210苏厝村 ~211苏田村 ~212后江村 ~213马厂村 ~214石前村 ~215石头村 ~216石尾村 ~217堤头村 ~218白山村 ~219东沁村 ~220大象村 ~221前云村 ~222秀屿村 ~223莆头村 - 历史沿革 1958年属忠门公社,1961年建东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置秀屿镇。1997年,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7.6万。 - 地名由来 宋时称醴泉,据县志记载,醴泉半岛东部的南山山腰(又传万木公寺后),古有泉自岩缝中涌出,甘冽异常,大旱不竭,境内各家各户有祭事活动,均来山取水,故称礼泉,解放后,属笏石区,下塘区,58年属忠门公社,65年划出成立东庄人民公社,84年改称为东庄乡,88年乡改镇时,因境内有天然良港秀屿港,故称秀屿镇。 东庄镇地处莆田县南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10961户68627人,讲莆田话,设1个居委会和21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26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营边居委会埔尾自然村。 |
忠门镇 |
|
东埔镇 |
东埔镇,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位于湄洲湾“黄金海岸线”上,自然条件优越,港口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现在该镇利用港口等优势,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另有湄洲湾火电厂等经济建设项目,发展得也不错。 东埔镇位于湄洲湾“黄金海岸线”上,东南与国家旅游度假区 湄洲岛隔海相望,东北频临妈祖故里山亭乡,北接忠门镇,西临秀屿港,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辖13个行政村,其中1个海岛村(东屿村),129个村民小组。镇内有耕地面积9868亩,工业腹地3万亩,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东吴化工园区座落在辖区内,东埔镇自然条件优越,港口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海岸线长约2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1公里,划分东吴和乐屿两个作业区,东吴作业区可建1—20万吨码头13个,山乐屿作业区可建5—30万吨码头15个,航道等级全省最高。城港大道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等交通干线将直通东吴、乐屿港区,省重点企业湄洲湾火电厂一期投资7.553亿美元,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2006年产值15.52亿元,年缴税收1.5亿元,正积极筹划火电厂二期(总投资80亿元,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设。[1] - 行政代码 区域地图 【代码】350305103:~201-村 ~202东坑村 ~203前范村 ~204度口村 ~205东埔村 ~206下坑村 ~207塔林村 ~208乐屿村 ~209西山村 ~210度下村 ~211梯亭村 ~212吉成村 ~213东吴村 - 历史沿革 1997年10月27日,省民政厅同意调整忠门镇行政区划,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2000年5月10日,省民政厅同意撤销东埔乡,设立东埔镇。 - 经济发展 全市规划建设的十大港航项目其中六个落户东埔,分别为总投资30亿美元、相当于我市建市以来实际利用外资总和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80亿元、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的湄洲湾火电厂二期项目,总投资59亿元的湄洲湾造修船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联发船舶修造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东吴1—3号泊位10万吨级码头建设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福建港湾构件预制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山乐屿25万吨多功能散货码头建设项目,其中东吴3#泊位码头、联发船舶修造等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预计投资1300亿元的东吴化工园区已列入省政府“十一五”重化规划,投资1亿元的山乐屿跨海铁路公路大桥可望年内开工建设。[1] 当前,全镇上下正在北岸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港口、海洋、民资、侨台、人文等五大优势,呼应市委“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构建临港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港口、海洋、民资、侨台、人文五大优势,全力打造“四大基地”(船舶修造基地、石化产业基地、电力能源基地、纸浆制造基地)和“两个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配套”的港口开发建设新格局,努力把东埔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强劲、配套功能完善的临港工业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1] |
东峤镇 |
莆田县辖镇。1958年属笏石公社,1961年建前沁公社,1965年更名东峤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10万。莆石公路过境。辖魏厝、凌烟、梁厝、前沁、东兴、珠川、先锋、珠江、前江、东峤、田柄、渚林、上塘、湖柄、汀塘、许厝、田庄、铁炉、下房、赤岐、百庄、中南、山香、霞东、霞西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红薯、水稻。乡镇企业有盐业、石材、鞋业。莆田盐场是省内最大的产盐区。. |
埭头镇 |
莆田县辖镇。1958年建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1.8万。莆石公路贯穿全境。辖石城、东林、淇沪、黄瓜、后郑、樟林、翁厝、石塔、温李、湖东、英田、汀岐、高林、赤石、后温、武盛、潘垞、田边,鹅头、汀港、黄屿、筶杯22个村委会和埭头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石材加工、滩涂养殖和近海捕捞。农业主产红薯、花生。. |
平海镇 |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位于莆田三湾中部,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21.75公里,拥用60平方公里陆地,其中山地4.7万亩,耕地2.3万亩,10米等深水线浅海及滩涂面积约6.3万亩,其中浅海55300亩,滩涂7730亩,一个二级渔港码头,两个三级渔港码头。镇政府所在地距莆田市区43公里,离秀屿区址26公里,陆地交通方便。现管辖20个行政村,人口9.2万,现有中小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镇干部职工120人。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6.267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亿元;农业总产值4.7672亿元,其中水产业4.04亿元,财政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 平海镇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部。辖20个行政村。平埭公路贯穿全境,平海港可泊万吨轮。 - 历史沿革 宋至元属崇福乡武盛里。明至清属六正武盛里。民国时期属平海区、平海乡、埭头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平海区,二十二区,平海乡,埭头区。1958年属埭头公社,1965年建平海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8.7万。 - 行政区划 【代码】350305106 ~201平海村~202东美村 ~203石井村 ~204卓东村~205上店村 ~206江堤村~207山星村 ~208赤坡村~209东湖村~210埭周村 ~211山后村 ~212溪边村 ~213西柯村~214石塘村~215高苍村~216清洋村 ~217北峤村~218嵌头村~219上林村 ~220鹅下村 - 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 平海优势在海,希望在海,潜力在海,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空间大。全镇21公里长的海岸线环抱着10米等深水线浅海及滩涂面积约6.3万亩,已开发近万亩,未开发的达5万多亩,为平海建设海洋强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海水水质优。平海湾海水常年平均水温20℃,工业污染少,淡水径流注入量小,海水盐度适中、稳定,实乃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风水宝地。三是风浪较平静。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美称的平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海湾内洋面的风浪较湾外显得平静多了,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天然屏障。 旅游资源 1.文化资源 平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平海卫学培养出举人64人,进士13人,还有周德兴、戚继光、施琅、郑成功等英雄人物,曾经到过平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沉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平海成为远近闻名的“海滨邹鲁”(拥有蜚声中外的“天后宫”、“城隍庙”、“师泉井”、“探花府”、“进士坊”等一批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区位资源 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的平海金色沙滩、众多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海滩岩、观音洞、鸬鹚屿、箭屿两个小岛屿以及平海与湄洲岛、乌丘岛一衣带水且呈犄角之势,所有这些都为平海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风力资源 平海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年均5级以上风力约320天,10年前曾是国家风力资源开发十大重点跟踪评估单位之一。 石材资源 全镇建筑用石材储藏量1亿立方,可创产值15亿元,且石材质量上乘,名闻遐迩,尤其是上林的锈石,曾是天安门广场修葺的首选材料。 人力资源 贤人能人多。平海临海近台加上得风气之先,台胞、侨胞、胞澳同胞众多(约5000人)、各种高级人才(高工、教授等)约100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0人(其中厅级约15人,处级约60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约200人。 |
南日镇 |
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位于兴化湾和平海湾交汇处,东邻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72.89海里,离乌丘屿10.64海里,地理位置独特,主岛面积44平方公里,小岛8平方公里,其中面积0.1平方公里以上岛屿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岛屿海域水深潮畅,自1994年起在海上养殖鲍鱼,并首创筏式养殖九孔鲍,品种从九孔鲍转为日本黑鲍、皱纹盘鲍、杂交盘鲍。南日鲍鱼,主要品种有日本黑鲍、皱纹盘鲍、杂交盘鲍,它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名,肉可鲜食,也可冷冻,制罐或力口工成千品。贝壳称“石决明”,是配制清肝明目的传统中药材。 该基地现有鲍鱼筏架50台,养鲍网箱1600个,共投入资金600万元,现存箱鲍鱼1千万粒,年创产值7000万元。常年供货。. |
月塘镇 |
月塘古代隶属于兴化府莆田县崇福里。 月塘乡于1997年11月18日自莆田县忠门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出正式挂牌成立,位于忠门半岛的北大门,东濒平海湾,西临湄洲湾秀屿港,南通忠门镇,北连笏石镇,处于忠门、东峤、笏石、秀屿交界的中心位置。 基本概况 月塘乡辖11个行政村,其中新文公路沿线村共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联星村、坂尾村、霞塘村、西元村、月埔村、双告山村;临海的村共有7个,分别是霞塘村、西元村、月埔村、双告山村、前康村、岱(蚮)前村、东潘村、洋埭村。总人口4.7万人(其中常年外出人口1.6万人),土地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海岸线长12公里,滩涂面积0.6万亩,可利用浅海面积0.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0.2667万亩,已建海堤长度8公里,防沙堤2.2公里。 莆秀高速路口 交通概况 铁路:湄洲湾秀屿支线经过月塘境内,东南与东吴港、秀屿港火车站相连,北与笏石火车站相连,距东吴站约12公里,距秀屿港站约6公里,距笏石站约10公里,为国家重点项目,2007年动工,2010年投入使用。 公路:新文公路:月塘乡境内全长6.16公里,已建成通车,路经联星、坂尾、霞塘、西园、月埔、双告山等6个行政村,直通湄洲岛、东吴港。 福泉高速莆秀支线:经月塘境内2公里,出口在月埔村与新文公路交界处,为省十一·五计划项目,2006年动工,2009年通车。 沁峤路:总长13.5公里,经月塘境内5.7公里,是连接秀屿港(木材除害检疫区)和木材加工区的最近通道,路经西园、月埔、双告山、砺山、洋埭、岱(蚮)前等6个行政村,为市十一·五重点项目,已于2008年通车。在月塘乡西园村与新文路连接开口处,南距东吴港约12公里,北距秀屿中心城区约10公里,东距木材加工区约7.5公里,西距秀屿港站约6公里。 乡村道路:全乡已实现村村通通水泥公路,总长约40公里。 东营围垦双面海岸:东临平海湾、西滨湄洲湾。月塘乡海岸线总长11公里,已见建防沙堤2.2公里,海堤8公里,分别是:【平海湾】东营围垦海堤4455米,水头围垦海堤4455米;【湄洲湾】双园围垦海堤2511米,月塘围垦海堤1000米。该四条海堤全部是千亩围垦海堤,基本上为六七十年代围建而成,96年全部通过一期加固达标。 经济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21亿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其中工业产值6.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0亿元),比年初计划增加0.8亿元。农业产值完成年初计划的1.01亿元。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0万元,比年初计划增加2400万元。财政收入可突破千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410元。 工业企业 全乡共有4家工业企业,全部为规模以上企业。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印染、鞋革、纺织等产品,其旗下的华纶印染有限公司、福建奥帝斯服饰有限公司、华纶鞋业有限公司均为规模以上企业;华伦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时装鞋、运动休闲鞋及注塑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工厂, 2007年产值超亿元。 月塘乡在外经商人员约1.2万人,其中资产上亿的民营企业家约有10家,上千万的约100家,上百万的约500家,主要经营木材(40%)、石材、陶瓷(10%)、钢材(10%)、建材(40%),总资产可达70-80亿,资本雄厚。其中在外经营建材城、建材市场约50家,总面积月为2000平方米,年交易额约60亿元。 但是,全乡除从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月亮”外,没有“星星”企业相陪,工业体量小,新上项目储备不足,制约了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湄洲镇 |
莆田县辖镇。1958年属忠门公社,1961年析置湄洲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湄洲湾水域,距县城50公里。东濒台湾海峡,距台湾省台中港70海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宫下、高朱、东蔡、莲池、寨下、西亭、北埭、港楼、后巷、下山、汕尾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红薯、花生、大豆。有海峡女神妈祖庙和“九浪尾”海滨浴场,1992年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山亭镇 |
山亭镇,位于福建省 莆田市 秀屿区南部。辖15个行政村。莆文公路横贯镇境。文甲有轮渡到湄洲岛。属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年10月27日,省民政厅同意调整忠门镇行政区划,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 山亭,古称五里亭,属兴化府莆田县崇福乡新安里。山亭是由成立山亭大队时产生的新地名。当时的五里亭与南山(包括顶南山、下南山)等村庄合并组建成立一个生产大队,取南山的“山”字和五里亭的“亭”字叫“山亭”大队,一直沿用至今。 - 行政代码 350305201:~201西乌宅村 ~202东乌宅村 ~203新乌宅村 ~204山柄村 ~205东店村 ~206西埔村 ~207西埔口村 ~208山亭村 ~209蒋山村 ~210利山村 ~211港里村 ~212西前村 ~213莆禧村 ~214东仙村 ~215文甲村 - 山亭地理面貌 山亭乡位于莆田市东南方,忠门半岛的南部,离莆田市区40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村委会,人口5.4万,有耕地面积855公顷;辖区内有西埔和港里围垦区,面积1453公顷;浅海滩涂1667公顷,海岸线长41公里,拥有文甲二级渔港和蒋山三级渔港。 山亭乡滩海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蒋山村、利山村、西前村、山柄村、莆禧村、东仙村、文甲村、港里村、东乌垞村、西乌垞村、新乌垞等都是靠海边的村庄,渔民主要靠海洋捕捞为主。目前拥有大小渔船495艘。 - 支柱产业 2008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713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3元。辖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海洋捕捞业较为发达,拥有捕捞渔船380艘,年捕捞产量达5853吨。- 山亭乡多数是近海村庄,海洋面积广阔,滩涂十分丰富,他们积极发展龙须菜、紫菜、海带、花蛤等作为支柱产业,作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随访中,有位渔民坦诚地说,现在是依靠科技种龙须菜,龙须菜一年可种3次,每次亩产可获利3000元以上,众多的渔民认为种龙须菜有利可图。因此,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村民蒋玉火就是其中的一个,已成为种龙须菜大户,但开始还经验不足,后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到了一些技术要领。有些养殖户利用海带种植的时间差,轮养龙须菜,这样就获得了明显效益,龙须菜成本由原来每亩1000元降至200元和300元。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大力推广这种新办法,还到蒋玉火所办的联合体内作具体指导,使他们收益不小,到去年年底结算,仅蒋玉火本人就分红5万多元,比起前年多收入了2万元。 据了解,蒋山村党支部十分关心村民生活问题,热情引导村民大力种植紫菜,形成支柱产业,并在产品质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指导,积极打造“蒋山紫菜”品牌。仅这一项,该村养殖户去年净增加收入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主要在于村干部一班人,能想事业、谋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善于发挥“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分类指导的做法,实践证明这一循环做法是可行的。 - 基础设施 新文公路贯穿全境,与国防路、港里路构成三条交通主动脉,并已实现村村村道水泥化;全乡已有8个行政村建设了公墓区;辖区内拥有文甲二级渔港和蒋山三级渔港,农贸市场1个,卫生院分院1所,村卫生所15所,文化中心站1家,中学2所,小学22所,独立幼儿园1所;占地1400亩的大地工业城,已完成“三通一平”,区内道路通畅,绿化美化,治安良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可容纳百多家企业投资兴业。我乡还将在大地城旁规划筹建800亩工业集中区,吸引各地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以形成临港工业集聚区,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全乡的经济实力。- - 旅游资源 山亭乡是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交通必经之路,新文公路贯穿其中。与台湾海峡遥遥相望,距台中港72海里,交通发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风光秀美,人文景观独特。港里村是妈祖的诞生地,港里村的“天后祖祠”与湄洲岛祖庙遥相呼应,在妈祖故里兴建一座以“妈祖”冠名的“妈祖阁”,直观地展示莆田历史文化和妈祖文化的丰富积淀,具有时代意义,能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文化交流和同胞来往的桥梁作用。 “妈祖阁” 妈祖阁将于今年农历三月廿三建设竣工。“妈祖阁”坐落山柄村的麒山之顶,工程主体四层,总高32.3米(取妈祖三月廿三诞辰之意)。造型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设计独具匠心,雕梁画栋,远近观看都相宜。“妈祖阁”的建成,是展现新时代的历史新景观。 目前正在兴建中的“妈祖城”,位于湄洲岛与秀屿港之间,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地4.87平方公里,分为7个功能区。为什么要建“妈祖城”呢?目的在于每年有100万香客和旅游者上湄洲岛朝拜妈祖,还考虑到集百万人的“人气”和妈祖名扬四海之“名气”,充分发掘妈祖故里和“莆禧城”的旅游资源,作为湄洲岛旅游的延伸;构建集旅游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具有特色的南方沿海现代化的旅游城市。该乡区域内的港里“天后祖祠”、莆禧“抗倭古城”、宋代“古码头”、山柄的“紫宵洞”等景点,将都纳入“妈祖城”的总体规划之中。 - 山亭乡情 山亭乡还有部分地势属半山丘陵旱地,只能种植适合旱地的农作物,如地瓜、黄豆、花生,尤其山亭用黄土地种植出来的萝卜,个大,肉细嫩、甜、脆,有人运到涵江售卖,倍受市民青睐。 山亭乡历史上有出外经商的传统,据了解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外经商,经营木材、建筑材料为主,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集聚群,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当地政府正在号召动员“民资回归”,发展远洋捕捞渔业,研制水产品深加工,实施“工业兴乡”和“项目强乡”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围垦内的空间,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出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