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七星关区 >> 生机镇 >> 镇江村

镇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镇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镇江村简介

  镇江村位于生机镇东北部的赤水河畔2004年底由原来镇江、相合两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公里。周边与本镇耿关村、联合村、庆坪村接壤,北与四川赤水河镇隔河相望,辖23个村民组,现有839户人家,3800个人口。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36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经济以粮食、烤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烤烟、油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柑橘、苹果、桃、李、梨、樱桃、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全村赤水河沿线发展柑橘已有30多年历史,是全村有名的柑橘经果林基地。
  解放前,镇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人民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镇江村是一个水源十分稀缺的地方,农业生产全部靠天落雨。遇到干旱年份,田地基本绝收,人民生活全靠老天爷的脸色而定。1958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组织修建龙洞大沟。该沟因是-时期开工,所有又叫-大沟。又因路途经过王家岩,所以还叫王家岩大沟。1966年,全渠通水,全长15公里。从此,镇江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生活质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在生机乡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下,全村人民大搞农田建设,短短几年,新造了上千亩水稻田,使水稻种植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从此,镇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米粮仓。有了充足的粮食,人们在不能造田的土地上栽上柑橘、桃、李、核桃、板栗等多种果木。果木结果后,镇江人有了较好的经济收入。1976年,经生机公社党委和政府的牵头,毕节交通局规划了从生机到镇江的村级公路。经过两年奋战,公路修通了,这是当时全公社唯一的一条村级公路。介于镇江人民的实干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毕节县委、县政府授予镇江先进大队称号,生机公社把镇江作为全公社发展的榜样。
  2004年由相合、镇江两村合并后,下辖吴家山、双亲、柿子树、马槽凹、单家沟、罗家山、窝坑、沙地、相合、柏香树、江底、曹家沟、陆沟、小岩、岩脚、王家院、大块地、方家井、镇江寺、十字坪、许家河、胡家湾、半坡,共23个村民组。全村南高北低的地理条件下,发展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柑橘、花生、桃、李等。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沿赤水河沿岸栽培了800亩优质椪柑,在海拔较高的双亲、柿子树、窝坑、曹家沟、相合5个村民组栽培了2000亩优质核桃。最著名的是赤水河沿岸盛产的优质椪柑、脐橙。果大、香甜,受到消费者的特别青睐。
  赤水河、发源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那里是博古交出中央领导权的地方,遵义会议的精神在那里得到的全部落实。河水一路东行,秋、冬清澈见底;春、夏浑浊赤红。沿岸乱石穿空、枯藤古树。流经镇江村一段河流有陡滩、也有静流。陡滩处水声轰鸣如雷、静流处看不见水在流动,像一面镜子。岸边郁郁葱葱、四季鲜花不败,是典型的原生态丛林。飞鸟在枝头唱歌,走兽在林间出没,是养鸟人和猎人最肯光顾的地方。因河水未受到任何污染,被称为全国最干净的河。河中鱼类繁多,最著名的有娃娃鱼、团鱼、鲢鱼、黄蜡丁、青波鱼。娃娃鱼、团鱼已受国家保护,但天然的鲢鱼、黄蜡丁、青波鱼的绝妙味道,无不使游客赞不绝口。
  村东端是许家河渡口。那里河面宽阔、水平如镜,自从开渡以来从未出过事故,被誉为最安全的渡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赤水河赶集,渡船的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河两面各有一颗黄果树,贵州这面的一颗最古老,像一把撑天的大伞。不管是怎样的烈日酷暑,走到下面都是凉风习习。
  从许家河往西沿岸而上,经过胡家湾就是龙头山。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小山,像一个飞龙的头。传说贵州这边的是一个公龙,四川那面的是一条母龙。公龙要和母龙相爱,如果公龙继续前行就要把河道阻断。那么上游就要被淹,为了防止公龙阻断河流,古人在上面建了一座寺庙,叫做“镇江寺”,1958年,为了修建学校,庙宇被拆,如今遗址仍在。
  从镇江寺继续沿河而上,就到芦花塘了。那里有海眼,有金龟山,都是本村有名的奇观。
  过了王家院,就是有名的大庆岩。那里有一巨石,像烧香用的“庆”,故名大庆岩。离大庆岩不远有一个叫“钓鱼台”的地方。那里灌木丛生、枯藤爬岩、河水雷鸣,水花雪白,四面飞溅。四川渔人经常这里捕捉到鲢鱼、水獭。河床乱石穿空、芦杆深深。离河床不远是笔陡的岩壁,长满了许多不知名的老树,老树上长有青苔,各种藤条缠绕树干。一条小路从谷底直上岩顶。从下而上,气喘吁吁;从上而下,如坐滑车。岩壁的边上,有两巨石与岩壁分开,石面平整,能容得下四列三间房屋一幢。据说古人常在上面钓鱼,故名“钓鱼台”。估计当时河道曾经从这两块石头前面经过,才有可能站在上面钓鱼,如果是在今天,只有魔术师才能有这个本事了。离钓鱼台6、7百米有一排“生机”老人都说那是古代彝族人的坟墓。所有的生机都是被挖了的。据说是吴三桂剿水溪的时候由于缺少军饷,于是将士们就挖取生机里面的金银玉器当做军饷。其中有一口生机的石柱上是这样写的:大明大明,西蜀山人,了空了空,忘了山东……
  小岩上有个石家大田,是左近闻名百亩大田,绕边犁一沟要用一个早上。传说打这个田的时候,主人
  --人口总数:3802人 农业人口:38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跨越发展
  --所辖村:吴家山、双亲、柿子树、马槽凹、单家沟、罗家山、窝坑、沙地、相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柑橘,桃李 名特产品:椪柑,脐橙,黄鳝,河鱼,土鸡 办公所在地:十字坪
  --自然条件: 资源: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可大规模发展生态养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02115 551700 -- 查看 镇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镇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镇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生机村

  生机村位于生机镇中南部,2004年底由原生机、段坪两个村合并而成,为生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周边与本镇峨峰、联合、庆坪、高流、大寨、葛浦6个村和亮岩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现有1327户,6110人,居民有汉、苗、彝、蒙古等民族,是全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全村现有耕地4820亩,其中水田 亩。经济以粮食、烤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小麦、水稻、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适宜发展苹果、桃、李、梨、樱桃、石榴、核桃、板栗、枇杷、生漆、杜仲、黄柏等经济林业;荒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好;矿产资源主要煤、硫、铁、石灰石、页岩等。近年来林业、养殖业发展较好,商业、运输、加工及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人口总数:6110人 农业人口:30人 非农业人口:5080人   --行政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桃,李,梨,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生机村   --自然条件: 资源:煤,硫,铁,石灰石,页岩   

葛浦村

  葛浦村是省级贫困村,在上级是关怀下,通组公路基本建成,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村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有村级小学一所,   我村总人口1638人,其中农业人口1619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6亩,水稻面积400余亩。   主要民族为汉族,苗族等。   本村下辖七个组,分别是石龙组,岩上组,海子组,杉林组,葛浦组,同心组,小河平组。      --人口总数:1638人 农业人口:1619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技兴农   --所辖村:石龙,岩上,海子,杉林,葛浦,同心,小河平。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土豆 名特产品:玉米,土豆。 办公所在地:村公所   --自然条件:高寒 资源:煤,铁矿。   

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生机镇东部,毗邻峨峰、镇江、庆坪、生机、耿官五个村,毕杨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较好,辖9个村民组,耕地2543亩(其中:田460亩),人口3164人,总面积9.4平方公里,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油菜。养猪业是全村经济支柱之一,2005年被毕节市畜牧局定为养殖小区,养殖业正向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完成了3.5公里人行主干道硬化工程,800米通村油路基础工程,两个塘库的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政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先后被评为“五好”支部、“先进支部”等,现有党小组4个,党员48名,2009年9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展开,联合村被定为毕节市委组织部的联系点,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帮助和0生机镇委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走访调研,积极探索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为村民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今后三年的工作打算   我们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做好“三农”工作为重点、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为保证。结合本村实际,继续加强我村养殖小区建设,做大做强养猪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办好联合村养殖协会,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协会、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给农民看,引着农民干,全面推动全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目标是:   1、种植业:计划每年在全村建立五百亩以上的优质烤烟基地和高产优质粮食基地;在交通便宜的村民组发展菊花产业。目前以与毕节市国燕菊花有限公司签订了500亩菊花种植合同,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村两委积极组织牵头以股份制形式成立并登记注册了毕节市联合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组织实施。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养殖业:联合村自2005年成立养殖协会以来,在协会的指导引领下,联合村年出栏上百头的养殖大户就有20多户,2005年被市畜牧局定为优质猪生产基地,养猪业发展势头很好。今后要继续充分发挥养殖协会的引领作用,巩固以养猪为主导产业的养殖小区建设,要改变原来粗放的管理和饲养方式,引导和教育农民向科技养畜,效益养畜的方向迈进,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养猪产业。   3、林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本村宜林荒山土地资源,大搞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经济林果造林。目前,全村在王家岩、上堡、下堡、新田、集中、大田这一片顺岩坡的沙地里有退耕还林500多亩。计划今、明两年再完成植树造林500亩,目前, 400亩核桃项目已落实,到年底可完成栽种任务。村两委经过考察,计划在林地里配套种植魔芋、金银花、菊花等特色产业,以短养长,增加农民收入。   4、水利规划   (1)、黄洞渠道为无坝取水,由于水量大部分在码头处流失,需建拦河坝一座。   (2)、维修大田塘,容积5000 m3,解决灌溉面积75亩,防渗配套渠道2km。   (3)、维修上堡塘,容积1.5万 m3,解决灌溉面积85亩,防渗配套渠道1km。   (4)、维修下堡塘,容积9000 m3,解决灌溉面积380亩。   (5)、维修新坪塘,容积5000 m3,防渗配套渠道0.5km, 解决灌溉面积70亩。      --人口总数:3164人 农业人口:316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2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水果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联合村   

耿官村

  耿官村位于生机镇东南部,全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69人,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926亩,其中耕地面积2234亩,田面积692亩。主要民族有汉族和苗族,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桃子、李子、蔬菜、柑橘等。   村主职干部施远昌(书记)、徐仕福(主任)刘义(副主任)、孟祥珍(副主任)、段永友(村委委员)、张晓芳(村委委员)。      --人口总数:4569人 农业人口:455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一切从实际出发   --所辖村:宁家坪,半坡组,坪子组,孙家沱组,半边山组,岔口洞组,峨峰岩 生产总值:123.5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蔬菜 名特产品:烤烟、核桃、桃子、李子、蔬菜、柑橘 办公所在地:耿官村大元   

峨峰村

  峨峰村位于生机镇南部,1992年以前为原峨峰乡政府所在地,2004年底由原峨峰、民丰两个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公里。周边与本镇耿官、谢家、联合、生机4个村和亮岩镇接壤,地势东西南高中北低,东、南、西为老道山和罩子山的延伸山脉,中部为峨峰河,形成“两山夹一沟”的总体地形,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现有1080户,4977人,居民有汉、苗等2个民族。全村现有耕地 亩,其中水田 亩。经济以粮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洋芋、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发展用材林和生漆、杜仲、黄柏等经济林及苹果、桃、李、梨、樱桃、核桃、板栗等经果林;荒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好;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等。   --人口总数:4977人 农业人口:497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魔芋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峨峰村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大理石、页岩   

谢家村

  谢家村距离生机镇府所在地18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原名小峨锋,解放后分成三个自然村,后来合并为谢家大队,1989年改名谢家村。全村有2170人,其中农业人口2150人,非农业人口20人,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30亩,水田570亩,山林3200亩。村民大部分为汉族,占98%,剩余2%为苗族。辖区分为夏家田、赵家寨、高家榜、谢家湾、大元子、银丰、湾田7个村民组。核桃1600亩,魔芋350亩,2010年成立生机镇谢家村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辖区内有解放初期修建的小峨锋水库。   --人口总数:2170人 农业人口:2150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天麻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谢家村   

庆坪村

  庆坪村位于生机镇北部,海拔600---1300米,全村地貌立体,属于我国西部地区,标准的岩溶卡斯特地形。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南与镇人民政府相连,北与四川隔河相望,夏蓉高速公路穿越我村。全村有17个村民组,总人口2700多人。面积1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0多亩,森林覆盖率占耕地的45%,农业人口2657人,非农人口30多人,全村95%的汉族。主要产业以玉米、洋芋、大豆、水稻为主。以烤烟、水果等为主要经济产业。全村土特产品有核桃、花生、柑橘。      --人口总数:2715人 农业人口:2680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17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花生 办公所在地:庆坪村村公所   

镇江村

  镇江村位于生机镇东北部的赤水河畔2004年底由原来镇江、相合两村合并而成,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公里。周边与本镇耿关村、联合村、庆坪村接壤,北与四川赤水河镇隔河相望,辖23个村民组,现有839户人家,3800个人口。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36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经济以粮食、烤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烤烟、油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柑橘、苹果、桃、李、梨、樱桃、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全村赤水河沿线发展柑橘已有30多年历史,是全村有名的柑橘经果林基地。   解放前,镇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人民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镇江村是一个水源十分稀缺的地方,农业生产全部靠天落雨。遇到干旱年份,田地基本绝收,人民生活全靠老天爷的脸色而定。1958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组织修建龙洞大沟。该沟因是-时期开工,所有又叫-大沟。又因路途经过王家岩,所以还叫王家岩大沟。1966年,全渠通水,全长15公里。从此,镇江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生活质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在生机乡党委和政府的组织下,全村人民大搞农田建设,短短几年,新造了上千亩水稻田,使水稻种植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从此,镇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米粮仓。有了充足的粮食,人们在不能造田的土地上栽上柑橘、桃、李、核桃、板栗等多种果木。果木结果后,镇江人有了较好的经济收入。1976年,经生机公社党委和政府的牵头,毕节交通局规划了从生机到镇江的村级公路。经过两年奋战,公路修通了,这是当时全公社唯一的一条村级公路。介于镇江人民的实干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毕节县委、县政府授予镇江先进大队称号,生机公社把镇江作为全公社发展的榜样。   2004年由相合、镇江两村合并后,下辖吴家山、双亲、柿子树、马槽凹、单家沟、罗家山、窝坑、沙地、相合、柏香树、江底、曹家沟、陆沟、小岩、岩脚、王家院、大块地、方家井、镇江寺、十字坪、许家河、胡家湾、半坡,共23个村民组。全村南高北低的地理条件下,发展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柑橘、花生、桃、李等。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沿赤水河沿岸栽培了800亩优质椪柑,在海拔较高的双亲、柿子树、窝坑、曹家沟、相合5个村民组栽培了2000亩优质核桃。最著名的是赤水河沿岸盛产的优质椪柑、脐橙。果大、香甜,受到消费者的特别青睐。   赤水河、发源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那里是博古交出中央领导权的地方,遵义会议的精神在那里得到的全部落实。河水一路东行,秋、冬清澈见底;春、夏浑浊赤红。沿岸乱石穿空、枯藤古树。流经镇江村一段河流有陡滩、也有静流。陡滩处水声轰鸣如雷、静流处看不见水在流动,像一面镜子。岸边郁郁葱葱、四季鲜花不败,是典型的原生态丛林。飞鸟在枝头唱歌,走兽在林间出没,是养鸟人和猎人最肯光顾的地方。因河水未受到任何污染,被称为全国最干净的河。河中鱼类繁多,最著名的有娃娃鱼、团鱼、鲢鱼、黄蜡丁、青波鱼。娃娃鱼、团鱼已受国家保护,但天然的鲢鱼、黄蜡丁、青波鱼的绝妙味道,无不使游客赞不绝口。   村东端是许家河渡口。那里河面宽阔、水平如镜,自从开渡以来从未出过事故,被誉为最安全的渡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赤水河赶集,渡船的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河两面各有一颗黄果树,贵州这面的一颗最古老,像一把撑天的大伞。不管是怎样的烈日酷暑,走到下面都是凉风习习。   从许家河往西沿岸而上,经过胡家湾就是龙头山。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小山,像一个飞龙的头。传说贵州这边的是一个公龙,四川那面的是一条母龙。公龙要和母龙相爱,如果公龙继续前行就要把河道阻断。那么上游就要被淹,为了防止公龙阻断河流,古人在上面建了一座寺庙,叫做“镇江寺”,1958年,为了修建学校,庙宇被拆,如今遗址仍在。   从镇江寺继续沿河而上,就到芦花塘了。那里有海眼,有金龟山,都是本村有名的奇观。   过了王家院,就是有名的大庆岩。那里有一巨石,像烧香用的“庆”,故名大庆岩。离大庆岩不远有一个叫“钓鱼台”的地方。那里灌木丛生、枯藤爬岩、河水雷鸣,水花雪白,四面飞溅。四川渔人经常这里捕捉到鲢鱼、水獭。河床乱石穿空、芦杆深深。离河床不远是笔陡的岩壁,长满了许多不知名的老树,老树上长有青苔,各种藤条缠绕树干。一条小路从谷底直上岩顶。从下而上,气喘吁吁;从上而下,如坐滑车。岩壁的边上,有两巨石与岩壁分开,石面平整,能容得下四列三间房屋一幢。据说古人常在上面钓鱼,故名“钓鱼台”。估计当时河道曾经从这两块石头前面经过,才有可能站在上面钓鱼,如果是在今天,只有魔术师才能有这个本事了。离钓鱼台6、7百米有一排“生机”老人都说那是古代彝族人的坟墓。所有的生机都是被挖了的。据说是吴三桂剿水溪的时候由于缺少军饷,于是将士们就挖取生机里面的金银玉器当做军饷。其中有一口生机的石柱上是这样写的:大明大明,西蜀山人,了空了空,忘了山东……   小岩上有个石家大田,是左近闻名百亩大田,绕边犁一沟要用一个早上。传说打这个田的时候,主人   --人口总数:3802人 农业人口:38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与时俱进、跨越发展   --所辖村:吴家山、双亲、柿子树、马槽凹、单家沟、罗家山、窝坑、沙地、相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柑橘,桃李 名特产品:椪柑,脐橙,黄鳝,河鱼,土鸡 办公所在地:十字坪   --自然条件: 资源: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可大规模发展生态养殖   

高流村

  高流村位于生机镇西北部,离政府所在地11.2公里,海拔700~1500米,占地13.15平方公里.东到庆坪村,西到青松村,南到生机村,北到四川石坝乡.目前夏蓉高速路经过(正在修建),预计沿河公路将通过,是一个海拔差异大,地形地势复杂,适合于发展经济农业之村.   高流村现有农户668户,农业人口3013人,(其中少数民族25户,119人)党员67人,人均收入1580元,分12居民组居住.   高流村有耕地3209亩.(地2476.5亩,田722.5亩)森林6140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花生等为主.经济果林以核桃、梨、苹果、李子、桃子等为主.目前已发展5000亩柑橘,550亩核桃,600亩魔芋.   --人口总数:3013人 农业人口:2889人 非农业人口:124人   --行政区面积:13.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生态建设   --所辖村: 生产总值:17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核桃、梨、苹果、李子等 名特产品:柑橘、魔芋 办公所在地:高流村核桃小学   --自然条件:冬天干旱 夏天炎热   

镰刀湾村

  镰刀湾村位于生机镇西北方,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2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属赤水河峡谷地带,全年气温较高。1992年以前为原大度乡政府所在地。1992年“建并撤”后划归生机镇,周边与本镇高流、大寨、坡上3个村及团结乡青林村接壤,北与四川省石坝乡隔河(赤水河)相望,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5.9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共495户,2249人,居民有汉、彝、苗等3个民族。全村现有耕地3160亩,其中水田1539亩。经济以粮食、水果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豆类等粮食作物,盛产桃、李、柑橘、核桃等经果;适宜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早熟蔬菜,渔业发展潜力较好,赤水河漂流、卫星大沟峡谷探险等旅游景点有发展潜力;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等;   --人口总数:2249人 农业人口:2235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美丽的世外桃源   --所辖村: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大米,赤水河黄辣丁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镰刀湾村朝阳组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全年气温较高 资源: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生机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4公里,周边与本镇葛浦、镰刀湾、高流、生机4个村接壤,地势东西南高北低,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共463户, 1786人,少数民族74户,总人口362人,居民有汉、彝、苗等3个民族。全村现有耕地2099 亩,林地470亩。经济以粮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发展用种植业和养殖业;荒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好;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煤炭等。      --人口总数:1680人 农业人口:16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9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强我大寨,振兴生机   --所辖村: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魔芋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大寨村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石灰石   

坡上村

  坡上村位于生机镇西北方向,距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周边与本镇镰刀湾、大寨村、葛浦3个村和团结乡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共215户,983人,居民有汉、苗等2个民族。全村现有耕地997亩。经济以粮食生产的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洋芋、豆类等粮食作物,适宜发展用材林、杜仲、黄柏、核桃、板栗、桃子等经果林;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青石等。   --人口总数:983人 农业人口:9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所辖村:长岩,坡上,田坝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豆类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生机镇坡上村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青石   


镇江村特产大全




镇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