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秋街道逯桥村,位于博兴县城南四公里处,小清河以南美丽的麻大湖畔,现有农户330户,全村人口1026人,耕地1670亩,水田460亩,农业生产以粮、苇、蒲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木材加工、传统手工草编、工艺品、个体经商户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全村现有党员36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1625002 | 256600 | 0543 | 查看 逯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关社区 |
东关社区自2007年2月由东关村民委员会改称东关社区委员会,位于县城南端,淄东铁路以西,胜利三路以东。全村现有878户,人口2566人,有耕地240余亩,党员68名,村民小组12个,村民代表36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民主导产业为商贸流通,草编,租赁,运输等。村集体主导产业以场所租赁等,2011年村集体收入8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0000元。 |
西隅社区 |
锦秋街道西隅社区居委会位于博兴老城西端。居委会共有360户,1080人。村民主导产业有运输业、餐饮业、粮食加工业、建筑业、小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社区集体经济主导产业有商品房租赁等。2011年集体收入594万元,社会总收入4227万元,人均纯收入10465元。 |
南隅社区 |
锦秋街道南隅社区位于博兴老县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从秦汉时期就有记载,县衙、文庙、锦秋亭、笔架山、双眼井、古戏楼、祠坛、庙宇都坐落在南隅区域内,属名胜旅游胜地。现胜利二路贯穿村东,南邻博城八路,西邻乐安大街,北邻西隅社区,耕地面积1607亩、450户、人口1689人、党员30名,村民代表32人。村民主导产业以商业、餐饮服务业、民营企业、商贸运输、手工业、为主。经商户达360户,占全社区的80%,2011年人均纯收入9200元。 |
西关社区 |
锦秋街道西关社区(2007年7月由博兴镇西关村改称西关社区)位于县城西南角,距县城0.5公里新城二路东侧,北靠博城七路,南邻博城八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现有440户,人口1521人,党员44人,村民代表40人。居民主导产业为运输.建筑.炒货等。2011年村集体收入420万元人均纯收入9700元。 |
菜园社区 |
菜园居委会位于县城西南端,东邻东关居委会,西接北关居委会,北邻董永公园,胜利二路从居委会东沿穿过。现有农户236户人口724人,居委会下设5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20人,耕地0亩。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以运输业、加工制造业、饮食服务业、房屋租赁业、个体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中集体收入80余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菜园社区1946年成立村政权,同年春建立党支部。菜园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庭以来,菜园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2007年菜园社区居委会被列为博兴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城张社区 |
锦秋街道城张社区(2007年7月由城张村改为城张社区),位于县城城西区,博城五路、新城二路从村中穿过,全社区现有155户,人口515人,党员19人,居民代表9人,居民主导产业为:房屋租赁、旧房拆迁、运输物流、土方建设工程承包等。2011年社区集体收入292万元,人均纯收入10700元。 |
北关社区 |
锦秋街道北关社区(2007年7月由北关村改为北关社区)民风淳厚,位置优越。辖区面积东至胜利一路,西至新城一路,南至博城七路,北至外环路。现有居民660户,人口2370人。1933年许连三同志受县委派遣,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社区现有党员62名,居民代表34名。集体企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公司、商贸城等。2011年村集体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入11000元。 |
疃子村 |
锦秋街道疃子村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博安路西侧,南临小清河,北依南水北调河、支脉河之间,水利资源丰富,村庄呈东西延伸梯形,全村现有440户,人口1250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20人。村民主导产业以运输、建筑、草编、个体经商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 |
马庙村 |
锦秋街道马庙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2公里处,东依新城二路,新城三路将从村中贯穿,北靠博城八路,支脉河水从村前流过,现有住户112户,398人,原有耕地708亩,因南水北调工程和县城南拓占地571亩,农业以粮食、蔬菜为主,并有运输和仔猪贩运、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收入8000元,全村现有党员26名。2010年被评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星村。 |
马王村 |
马王村位于博城西南角的一个小村,东靠新城三路,南邻马庙西赵两村,西邻西三里村,现有户数77户,人口275人,现有党员11人,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工副业有运输草柳编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2011年村中新安装路灯,花费2万余元。 |
西赵村 |
锦秋街道西赵村,东靠新城三路(待建中),南依支脉河,现有住户198户,人口596人,现有党员27人。原有耕地713亩,2011年因南水北调工程占去171亩,现有可耕种面积542亩,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建筑、禽畜养殖、草柳编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568元。 |
西河东村 |
西河东村位于博兴县城西5公里,西靠道旭干渠,现有农村人口240人、78户,耕地340亩。农民主导产业以运输、建筑为主,另外有养殖业,个体经商等行业。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
西闸村 |
锦秋街道西闸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7公里,北依小清河,南靠麻大湖,西与桓台县崔家村接壤,北与高青县姚套村搭界。逢三排八有集贸市场,现有人口3453人,耕地22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2011年12月全村有中共党员100名,有村民代表47名。 |
西三里村 |
锦秋街道西三里村位于县城以西,五路以南,全村现有住户238户,人口746人,现有党员30人。耕地700亩,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建筑、禽畜养殖、草柳编等行业,人均收入8000元。1984年至2003年旧村改造工作中,基本完成了全村的旧房改造任务,使广大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
魏家村 |
锦秋街道魏家村地处博兴县城西南7公里,北靠小清河,南依麻大湖。全村现有653户,2082人,耕地105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8100元。2011年12月有中共党员73名,村民代表60名。 |
新贾村 |
锦秋街道办事处新贾村,位于支脉河以北,新城三路西一公里处,沿西三路聚落成村。现有人口652人,180户。耕地904亩。于1947年成立党组织。于1997年打上深水井,供水到户。2005年春,对村内东西两条、南北两条大街进行硬化。铺成柏油路面,地沟、路灯配套设备齐全。2007年建成村委办公室。2011年通过对办公设施提升,达到A类办公场所标准。2011年被滨州是授予“滨州市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
逯桥村 |
锦秋街道逯桥村,位于博兴县城南四公里处,小清河以南美丽的麻大湖畔,现有农户330户,全村人口1026人,耕地1670亩,水田460亩,农业生产以粮、苇、蒲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木材加工、传统手工草编、工艺品、个体经商户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全村现有党员36人。 |
湾头村 |
湾头村 湾头村位于博兴县城南3.5公里,淄(博)东(营)铁路以西,南依麻大湖与桓台县接壤,北靠小清河。西汉初置村,因地处“龙湾”之北,故名湾头庄,1912年曾名湾头镇,后简称湾头。博(兴)安(柴)路纵贯南北,湾(头)西(闸)路横贯东西,博兴县重点保护文物“媒仙古槐”巍然屹立于十字街中心,古槐南侧即博兴八景之一“湾水霞明”遗址。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商贾云集,是麻大湖畔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全村现有1617户,4700口人,耕地2700亩,苇、藕、渔、水面200亩。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0130元;现有中共党员98名,村民代表75名。 |
安柴村 |
锦秋街道安柴村位于博兴县西南边陲,村南、村西紧靠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张东铁路在村东300米处通过。历有逢五排十集贸市场。2011年底共有农户661户,2467人。全村可耕地面积2565亩,农业以粮、蔬菜为主。工副业有工艺美术品生产、收购、外运出口,商业主要是鲜鱼批发。2011年全年总收入4567、92万元,人均纯收入8300元。村庄占地面积471.3亩,村庄规划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面积4万平方米。村内商业一条街长150米,宽20米,楼房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商业经营户30多户,集服装、农资、餐饮、建材、金融于一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规模。 |
院庄村 |
锦秋街道院庄村位于博兴县城南5公里,东依张东铁路,西与桓台县接壤,博安公路穿村而过,现有703户,人口2428人,耕地1759亩,农业以种粮为主,院庄村以建筑、草柳编工艺品为主导产业,有运输、畜禽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9200元,全村有党员56名。 |
南河东村 |
南河东村位于博兴县城南6公里处,总面积2.2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70户,2856人,耕地2230亩,苇草150亩,农业生产以粮为主,工副业有建筑、草柳编、禽、畜养殖、运输、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全村现有党员53名,村民代表49名。 |
毛园村 |
锦秋街道毛园村坐落在小清河南岸,麻大湖北畔,距博兴县城西南五公里。全村267户,总人口918人,现有党员38人,村民代表33人。全村耕地面积269.6亩,苇草地373亩。 |
苗集村 |
锦秋街道办事处苗集村,位于博兴县城西三公里,支脉河北畔,东靠道旭引黄干渠,西于淄博市高青县接壤。现有农户175户,人口535人,耕地854亩。农业生产以粮、棉、蔬菜苹果为主,工副业有运输,木材加工,畜禽养殖手工业蒲编,另有维修超市,定点新农合医疗室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全村现有党员18人。2010年被授予博兴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村。 |
付桥村 |
锦秋社区付桥村,位于博兴县城南4.5里处,此依小清河,南傍麻大湖,与桓台县接壤,素有“鱼米之乡”著称。现有农户762户,2124人,耕地1600亩,苇草地1800亩,村民的主导产业以加工苇萡、草、柳、蒲编、粮、棉为主,另有外出打工及个体工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600元,现有党员59名。 |
周陈村 |
周陈村位于博兴县城以南2公里,北临小清河,南频麻大湖,东依205国道,西靠博安路,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具备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现有农户342户,人口1030人,805亩耕地,以种粮、包装业、工艺品、手工业为主导企业。2011年村内收入980万元,人均收入8000多元。有37名党员,40名村民代表。 |
孟桥村 |
孟桥村位于博兴县城以南四公里,小清河南岸,湾西路东西横穿孟桥村。孟桥村现有耕地750亩,苇草地320余亩,全村现有690户,人口2300人,村民主导产业为草编加工,农业种植,养殖及建筑业为主。2011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00余元。孟桥村的水田皆坐落于麻达湖,景色秀丽,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
南陈家村 |
锦秋街道办事处南陈家村位于博兴县城以南5公里北邻小清河,南靠麻大湖,全村2006口人,620户,耕地1085亩,水田200亩,农业生产以粮、蔬菜为主,工副业以草柳编加工,水产品加工,另有畜牧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200元,现全村有村民小组4个,党员47名。 |
傅家村 |
锦秋街道傅家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6.5公里,小清河南岸,麻大湖北畔。现有人口816人,耕地330亩,水田28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9200元,2011年12月有中共党员29名,有村民代表44名。 |
段家村 |
锦秋街道段家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6公里,小清河南岸,麻大湖北畔。全村现有人口852人,耕地483亩,苇草地248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701元。2011年12月全村有共产党员37名,村民代表30名。 |
王圈村 |
锦秋街道王圈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6公里,麻大湖北畔,小清河南岸。因小清河河道在此地转弯,其河形似圈,且村内王姓居多,故名王圈村。全村现有人口1326人,耕地76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2011年12月全村共有共产党员33名。有村民代表30名。 |
三官庙村 |
锦秋街道三官庙村,原名红卫村。座落在县城西南6公里,北靠舞秀齐鲁的小清河,南邻风景秀丽的麻大湖。全村现有人口1118人,土地850亩,其中水田357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26元。2011年12月全村共有共产党员40名,村民代表30名。 |
王家桥村 |
王家桥村位于博兴县城西南5公里,小清河南岸引黄济湖干渠东边,聚落马大湖北畔。东西延伸呈正方形。明初王姓迁此建村,为图吉祥古名凤凰庄,后因河上建一木桥,更名为王家桥,后简称王桥,1983年因县内重名,复名王家桥。1912年至1936年为王桥乡驻地,现有人口1527人,土地660亩,水地450亩.盛产小麦玉米、苇草,工副业有蒲编,草编,苇箔加工,个体运输等,交通方便。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