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小坝村位于双山镇西南面,距大方县城20公里,离地区所在地32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3亩(丈量亩),荒山、草坡1170亩。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41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925毫米,无霜期261天。
全村辖9个村民组671户3030人,有党员40名,现有劳动力1401人(其中女劳动力678人),现转移劳动力425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5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594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高粱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18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366人,教师8人. 投资65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工。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452人,参合率达84.5 %。全村现有牲畜821头(匹、只),其中猪521头,牛250头,马50匹,羊20只。有农用车5辆,二轮摩托车15辆,三轮摩托车3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3户。运输专业户 2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80%以上,已安装电话85部。有通组公路7公里,全村农网改造项目正在争取中。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56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1个,修建沼气池20个。
--人口总数:3030人 农业人口:30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穿 发展口号: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59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高粱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双山镇小坝村三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资源:石灰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1101 | 551600 | -- | 查看 小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山社区 |
双山居民委员会包括全镇十五个村非农业人口、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居民,共计1392人。双山居民委员会党支部6人. --人口总数:1392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1392人 --行政区面积:9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蒙古,仡佬,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7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土烟 办公所在地:双山北街 |
平原村 |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平原村位于双山镇西北面,距大方县城21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6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全村总面积6.3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791亩(丈量亩),荒山、草坡1456亩,耕地面积3335.8亩。平均海拔1425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15小时,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935毫米,无霜期257天。 全村辖9个村民组847户3313人,有党员43名,现有劳动力1668人(其中女劳动力803人),现转移劳动力840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元。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650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高粱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全村2010年烤烟种植面积1600亩,辣椒400亩,高粱200亩,全村现有牲畜2670头(匹),其中猪1570头,牛70头,马30匹。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21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教师17人. 投资78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工.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970人,参合率达89.7%。有农用车28辆,二轮摩托车45辆,三轮摩托车7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5户,运输专业户6户,农副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户6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已安装电话40部。有通组公路24公里,农网改造693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15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4个,田间水池5个,修建沼气池109个,建有烤烟基地1个,烤烟加工场2个,烤烟房群3处。 --人口总数:3313人 农业人口:33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35.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高粱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平原村七组 |
小坝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小坝村位于双山镇西南面,距大方县城20公里,离地区所在地32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3亩(丈量亩),荒山、草坡1170亩。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41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925毫米,无霜期261天。 全村辖9个村民组671户3030人,有党员40名,现有劳动力1401人(其中女劳动力678人),现转移劳动力425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5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594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高粱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18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366人,教师8人. 投资65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工。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452人,参合率达84.5 %。全村现有牲畜821头(匹、只),其中猪521头,牛250头,马50匹,羊20只。有农用车5辆,二轮摩托车15辆,三轮摩托车3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3户。运输专业户 2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80%以上,已安装电话85部。有通组公路7公里,全村农网改造项目正在争取中。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56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1个,修建沼气池20个。 --人口总数:3030人 农业人口:30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穿 发展口号: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59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高粱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双山镇小坝村三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资源:石灰石 |
香田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香田村位于双山镇西面,距大方县城26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4公里,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总面积6270亩。耕地面积2650亩(丈量亩),荒山造林50亩。荒山、草坡450亩,林地1380亩(其中经果林1257亩)。平均海拔143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48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908毫米,无霜期265天。境内有常年不断的小溪,有稻田面积580亩,有养鱼鱼塘水面50亩,是双山镇唯一的“鱼米之乡”,2008年12月被地委、行署确定为全地区首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之一。目前,生态家园建设正在进行中。 全村辖8个村民组436户2093人,其中农业人口2083人,非农业人口10人,有党员26名,现有劳动力982人(其中女劳动力460人),现转移劳动力210人。2009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4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65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约425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28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265人,教师9人。投资45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工。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785人,参合率达87.8%。全村现有牲畜585头(匹),其中猪420头,牛150头,马15匹。有农用车30辆,二轮摩托车31辆,三轮摩托车8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4户,运输专业户6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已安装电话80部。有通组公路5公里,农网改造436户。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6个,修建沼气池35个。 --人口总数:2093人 农业人口:2083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4.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4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大豆,烤烟,辣椒,土烟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香田四组 |
中路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中路村位于双山镇西北面,距大方县城23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1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总面积4590亩。耕地面积2014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110亩,荒山造林30亩。荒山、草坡150亩,林地160亩(其中经果林82亩)。平均海拔1432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01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68天。 全村辖4个村民组380户1496人,其中农业人口1476人,非农业人口20人,有党员34名,现有劳动力706人(其中女劳动力349人),现转移劳动力116人。2009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2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约300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16平方米,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942人,教师46人。投资7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即将交付使用。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381人,参合率达96%。全村现有牲畜201头,其中猪151头,牛50头。有农用车6辆,二轮摩托车21辆,三轮摩托车2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1户,运输专业户7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8 %以上,已安装电话180部。有通组公路1.2公里,农网改造380户,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1个,田间水池14个,修建沼气池26 个。 --人口总数:1496人 农业人口:1476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3.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烤烟,辣椒,土烟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中路三组 |
高坪村 |
|
木格村 |
木格村位于大方县城西北面、双山镇东南面,距县城1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清毕公路(004县道)1公里。东与大方镇法书村隔河相望,南与双山镇法书村和普六村接壤,西与双山镇高坪村交界,北与双山镇双山村相邻,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全村属于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633米,最低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430米,相对高差400米以上,年降雨量850-11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无霜期251天。木格村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垂直气候特征明显,具有“天然空调” 的美誉。 全村有耕地面积3824亩,其中:荒山、草坡1300亩,林地2815亩。地貌类型复杂,地理环境较好,适宜立体开发,该村地处白布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全村境内无矿藏资源,无村办企业,是全镇典型的旱作农业村之一。 全村辖6个村民组,501户,2160人,其中汉族人口占35%,仡佬族人口占45%,有农村劳动力904人,现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253人,人均占有耕地2.29亩,该村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二类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 全村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456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四季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蔬菜等,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全村2010年共种植玉米2500亩,烤烟100亩,小麦1800亩,荞麦等杂粮800亩,辣椒400亩,马铃薯200亩。大牲畜存栏122头,猪存栏670头,禽存栏2000多只。 木格村现有村办公楼1幢(危房)80平方米,有村级教学点1个(危房),教师6名,在校学生278名,全村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小学入学率达97.35%,初中入学率达96.48%。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1670人,参合率达85%。全村有商品猪饲养专业户5户,仔猪喂养专业户4户,运输专业户6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60%以上,安装电话18部。人口与计生政策生育符合率达100%。全村共有党员36名,村“两委”成员7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发挥作用较好。村民民风淳朴,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识较强,全村文明程度较高。 为了尽快改变该村贫穷落后面貌,年初以来,地、县有关领导多次来该村检查调研,该村被定为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省、地、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科技种草4000亩,配套养牛800头,养羊4400只的种草养畜项目正在实施中,已完成春季种草3000亩,规划建设三个养羊示范点已完成圈舍修建100间,面点圈舍修建102间,全村养羊300只;贵阳市小河区投资20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正在建设中;全村共39户茅草房改造和10户无房户建房工程正在实施,规划在集中建房点上建房的14户,正在修建中,面上建房工程逐步推进;目前,木格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迈进。 --人口总数:2160人 农业人口:21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41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土烟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木格村四组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大方县西部、双山镇西南部,东临大方镇法书村、箐木村、元宝村,南邻高店乡大山村、文阁乡中寨村,西接文阁乡龙潭村,总面积16.2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一个新村,总户数925户,人口3785人,有汉、白、彝、穿青族等。 我村有林场、灌林木、草场共10500亩,平均海拔在163左右,山高林密,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略加修建就是一个天然的旅游场所,由于草木丛生,水源丰富又是一个绝好的养殖场,现烂坝厂组就有一家养殖户在该处办养殖厂,养殖品种繁多,另外,该组又是冶铁的好地方,早在-时期就有冶铁。 我村土地偏僻适宜种植经果林,现在由镇牵头,村组织连片种植刺梨945亩,刺梨种植16万多株,现存活率好,预计两年后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现在我们也正在多渠道引进经济林种植,组织群众学习科学种植,我村已有科技种植玉米2000多亩,种的土豆1000多亩,是土豆出产的好地方。 我村气候适宜种药材,其中小寨组的种植面积最广,效果良好。 --人口总数:3785人 农业人口:378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彝,穿青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土豆 名特产品:药材 办公所在地:二组 |
普陆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普陆村位于双山镇南面,距大方县城23公里,离地区所在地34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6亩(丈量亩),荒山造林1800亩。荒山、草坡2140亩,林地540亩(其中经果林160亩)。平均海拔1496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382小时, 年平均气温14.8℃,年降雨量934毫米,无霜期256天。 全村辖11个村民组779户3071人,有党员35名,现有劳动力1368人(其中女劳动力615人),现转移劳动力236人。2009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09年全村农业产值630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辣椒、油菜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32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一所。现有在校学生195人,教师8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460人,参合率达80%。全村现有牲畜2545头(匹、只),其中猪1230头,牛830头,马450匹,羊35只。有农用车6辆,二轮摩托车35辆,三轮摩托车3辆。有养殖业专业农业户2户。运输专业户1户,农副产品加工等个体工商户1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66%以上,已安装电话18部。有同组公路8公里,农网改造386户,还未农网改造的有5个组393户。修建沼气池18个。 --人口总数:3071人 农业人口:307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仡佬族,穿青族等 发展口号:“要想富,先栽树;”“要脱贫,先养禽;”“经济迈大步,集资先修路;”“要想达小康,先把电话装。” --所辖村: 生产总值:6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小麦,辣椒,油菜等 名特产品:辣椒,油菜,刺梨等 办公所在地:二组 |
归化村 |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归化村位于双山镇西北面,距大方县城26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0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0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75亩,荒山、草坡850亩,林地185亩(其中经果林150亩)。平均海拔1425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50小时,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945毫米,无霜期264天。 全村辖6个村民组638户2348人,有党员47名,现有劳动力1080人(其中女劳动力483人),现转移劳动力165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481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蔬菜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运输业和个体工商业等。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25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760人,教师31人;私立中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476人,教师41人。投资128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211人,参合率达97%。全村现有牲畜135头(匹),其中猪1236头,牛94头,马25匹。有农用车60辆,大型运输汽车80辆,二轮摩托车62辆,三轮摩托车18辆。有养殖专业户5户。运输专业户131户,农副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户218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已安装电话316部。有通组公路6.5公里,农网改造578 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30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3个,修建沼气池16个。 --人口总数:2348人 农业人口:23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1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玉米,小麦,土烟,高粱 名特产品:辣椒,烤烟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双山镇归化村三组 |
双山村 |
双山村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双山村位于双山镇东面,距大方县城17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9公里,双山镇政府行政中心座落该村,全村总面积10100亩。耕地面积5328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760亩,荒山造林50亩。荒山、草坡280亩,林地150亩(其中经果林65亩)。平均海拔1415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28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1015毫米,无霜期256天。 全村辖14个村民组1224户5246人,有党员30名,现有劳动力2846人(其中女劳动力1205人),现转移劳动力860人。2011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2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1年全村农业产值24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土烟、辣椒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运输业和个体工商业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04.8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1054人,教师37人,有初级中学一所,现有学生1150人,教师48人。投资185万元的饮水安全工程已完工。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4150人,参合率达85.7%。全村现有牲畜3100头(匹、只),其中猪2155头,牛560头,马337匹,羊48只。有大型运输汽车26辆,农用车97辆,二轮摩托车260辆,三轮摩托车38辆。有养殖专业户10户。运输专业户30户,农副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户276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7.5%以上,已安装电话467部。有通组公路20公里,农网改造840户,还未农网改造的有4个组、384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30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7个,修建沼气池20个。 --人口总数:5246人 农业人口:524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7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双山村一组,二组,……双山村十四组 生产总值:1742.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基地,辣椒基地 名特产品:辣椒,烤烟,土烟,玉米,小麦,大豆 办公所在地:双山北街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15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28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1015毫米,无霜期256天 |
杨柳村 |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杨柳村位于双山镇西面,距大方县城25公里,离地区所在地18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总面积3.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5亩(丈量亩),林地550亩(其中经果林500亩)。平均海拔143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08小时,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948毫米,无霜期266天。 全村辖5个村民组508户1823人,有党员24名,现有劳动力856人(其中女劳动力381人),现转移劳动力351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2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361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经果林和外出务工等。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08平方米,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678人,参合率达92.1%。全村现有牲畜501头,其中猪412头,牛33头,马7匹,羊49只。有农用车18辆,二轮摩托车31辆,三轮摩托车12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5户,运输专业户10户,农副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户2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已安装电话56部。有通组公路3公里,农网改造508户,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3个,修建沼气池60余个。 --人口总数:1823人 农业人口:18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4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水果,小麦,大豆,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杨柳村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劳动力资源 |
法书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法书村位于双山镇东南面,距大方县城22公里,离地区所在地36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34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280亩,荒山造林850亩。荒山、草坡4100亩,林地2500亩(其中经果林1110亩)。平均海拔156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38小时,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938毫米,无霜期258天。 全村辖9个村民组638户2646人,有党员29名,现有劳动力1260人(其中女劳动力609人),现转移劳动力443人。2009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2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09年全村农业产值508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土烟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1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221人,教师10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410人,参合率达91%。全村现有牲畜1390头(匹、只),其中猪750头,牛380头,马210匹,羊50只。有农用车3辆,二轮摩托车35辆,三轮摩托车10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3户。运输专业户2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75%以上,已安装电话51部。有通组公路10公里,农网改造638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320亩,修建沼气池8个。 --人口总数:2646人 农业人口:264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毛坡,马洪,尖坡,茶山,大沟 生产总值:5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马铃薯,辣椒,土烟,油菜 名特产品:辣椒,土烟,油菜 办公所在地:法书村二组 |
松树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松树村位于双山镇西南面,距大方县城25公里,离地区所在地3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总面积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6亩(丈量亩)。荒山、草坡100亩。平均海拔143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382小时,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941毫米,无霜期260天。全村辖12个村民组849户3426人,主要民族为汉、彝、苗、穿青族构成。村委所在地是树林脚,共辖十二个村民组。有党员30名,现有劳动力1585人(其中女劳动力762人),现转移劳动力560人。2009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283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09年全村农业产值670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等,属全镇的烤烟种植主产村。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18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195人,教师8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741人,参合率达80 %。全村现有牲畜1680头(匹),其中猪1600头,牛60头,马20匹。有农用车13辆,二轮摩托车20辆,三轮摩托车2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5户。运输专业户6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已安装电话130部。有通组公路12公里,农网改造849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200亩,有烟水配套工程高位水池5个,修建沼气池55个。 --人口总数:3426人 农业人口:342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84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穿青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十组,十一组,十二组 生产总值:11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小麦,高粱,辣椒,土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树林脚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30,年平均气温15.4度,年降水量941,无霜期260天,年平均日照数1382小时 资源:烤烟 |
幺塘村 |
幺塘村位于双山镇西北面,距大方县城19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7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总面积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40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580亩,荒山造林50亩,林地100亩(其中经果林50亩)。平均海拔142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98小时,年平均气温16.1℃,年降雨量936毫米,无霜期248天,全村汉族居多。 全村辖11个村民组816户3682人,有党员 名,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82元。全村农业产值635万,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经济农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高粱等,家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 我村有综合办公楼260平方米,新建了一座300平方米的养老院,里面居住22位老人,老人们非常高兴,个个都说:“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过上好是子,吃穿不愁,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有儿有女见得比我们过得好”。有村级小学一所,现有学生173人,教师9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2980人,参合 达98.4%。全村共有养殖专业户8户,主要养殖生猪、鸡。运输专业户16户,农户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4户,有通组公路20公里。家网改造家家到位,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1000亩,有烟水土工程高位水池4个,田间水池15个,修建沼气池700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杭瑞高速、贵毕高速、清毕公路,这三条公路,像三条并肩的组带一样,从我村经过,这给我村在交通上提供了很大和有利条件。 跨入“十一”计划,我村必须以“创和谐、促发展”,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旋律,以养殖为主,农业资源开发大辐度上升,紧抓村级队伍合力,以崭新的风彩迎接的挑战,争取辉煌的明天! --人口总数:3682人 农业人口:368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加快发展 强村升位 --所辖村:十一个组 生产总值:6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土烟、高粱等 办公所在地:双山镇幺塘村四组 --自然条件:有利运输 资源: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 |
沙子村 |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现状。沙子村位于双山镇西南面,距大方县城22公里,离地区所在地23公里,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总面积4.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0亩(丈量亩),已退耕还林面积132亩,荒山、草坡250亩,林地356亩(其中经果林132亩)。平均海拔1418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396小时,年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938毫米,无霜期258天。 全村辖4个村民组592户2238人,有党员27名,现有劳动力1050人(其中女劳动力514人),现转移劳动力280人。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283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438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土烟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村有综合办公楼12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253人,教师13人。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960人,参合率达94.5%。全村现有牲畜1660头(匹),其中猪1520头,牛132头,马8匹。有农用车15辆,二轮摩托车65辆,三轮摩托车4辆。有养殖专业农业户3户,运输专业户2户,农副产品收购等个体工商户3户。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已安装电话65部。有通组公路4公里,农网改造526户,已实施水土保持坡改梯250亩,有烟水工程高位水池4个,田间水池5个,修建沼气池15个。 --人口总数:2238人 农业人口:223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凝聚各方力量 共建美好家园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4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皱椒,烤烟 办公所在地:沙子村三组清毕路旁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