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滨州 >> 博兴县 >> 曹王镇 >> 曹王一村

曹王一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曹王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王一村简介

  曹王一村位于博兴县城南205国道西侧,南靠曹王三村,西临曹王二村,北与湖滨镇鲁刘村搭界,历有二、七大集贸易市场。曹一村南北宽0.51公里,东西长0.784公里,总面积39300m2(0.39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18户,2011人,耕地2231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蔬菜、杂粮、棉花等,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机械制造业及养殖、经商等行业。现有农户518户,2011人,党员77人,耕地2231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蔬菜、杂粮、棉花等,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机械制造业及养殖、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收入8300元。2002年获县学习“-”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2004年获“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2009年获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县先进党组织。2011年被授予滨州市生态文明村、县新农村建设明星村、县村级工作规范化示范村荣誉称号。
  曹王一村于1946年3月成立村政权,同时建立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曹一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村内村外实现了道路硬化网络化、农田实现农灌机井电力配套网络化,年年粮食实现吨粮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了320余户住宅楼的居民区,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实现了“三化”,即做到了路面硬化、夜晚亮化、村庄绿化。村内共硬化路面十条,全场5000米,做到了村内村外全面实现道路硬化,方便了农村群众的日常出行。为村内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做到了村庄全部照明化,全村共铺设路灯120余盏,增强了农村群众夜间外出的安全性,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多做实事好事,为了维护好环境建设,减少污染、绿化环境,曹王一村投入大量资金,在村内街道两侧全部进行了绿化,共栽植果树3500余棵,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每年为村民交纳新农合资金11.5万,交财产保险及水费2.2万元,每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6.36万元。
  下一步曹一村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好曹王一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和谐、稳定,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0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使曹王一村委会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1625101 256600 0543 查看 曹王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王一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曹王一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海二村

  王海二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25公里,南接淄博市临淄区,西邻桓台县。相传明朝洪武时期祖先由山西枣强县迁入,设寨建村,因地势低多水洼故名曰“汪海寨”,又曰“望海寨”。后因王姓居多,逐渐改称“王海寨”,又称“王海”,一直沿用至今。乌河支流河道南北穿越自然村落,东西主街曰“青龙街”古为官道。河街交汇处古石桥“凤阳桥”,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曾有“海眼”(即较大泉口)于村南,终日吐水汇入河流,传晓立凤阳桥上可望东海。村内逢阴历“一、六”大集。现有耕地1535亩,农户304户,928人,党员38名,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21名。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多种经济作物。制造业有厨房设备、建材、家具、包装等,另有运输、加工、餐饮、经商等多种经营。2009年被县委县府授予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文明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王海二村于2003年筹资12万元打303米的吃水井一眼。2004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三横三纵街道贯通。2005年投资50万元完成王海二村三纵三横的道路硬化,硬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同时投资3万余元安装了60盏路灯,首次实现了城市化全年度全夜景照明。2008年投资2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一处。   下一步,王海二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西孙村

  西孙村位于博兴县南部,曹王镇西首,东与梁家村为邻,西与桓台县接壤,张东铁路、寿平铁路贯穿其中,曹王火车站坐落于北,全村现有农户568户,1966人,耕地2358亩。农业生产以粮、棉、蔬菜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厨房、制造、禽畜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先后被授予县级生态文明村、镇基础设施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投资60余万元,新修柏油路、四横一纵,于2011年5月至10月投资320余万元新建柏油生产路6300米,完成新农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化”达标工作。   西孙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加上支部、村委的团结实干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曹营村

  曹营村位于城南20公里处,南与淄博市桓台县交界,205国道东侧,现有435户,1501人,党员44名,群众代表15名,耕地面积1850亩。农业生产以粮、棉、蔬菜种植,兼有畜牧养殖业,工副业有机械制造、厨房设备、工业罐装容器等几项,2011年人均纯收入7600元。2011年被评为滨州市生态文明村,曹王镇综合工作先进单位,获镇人口和计划生育二等奖。   曹营村1945年成立村政权,1948年建立党支部,党支部在上级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都做出了较大的成绩。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富民政策,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投资70余万元,铺设柏油路3000米,15000平方米。2010年投资12万元打350米饮水井一眼;投资4万元配置自动变频供水设备一套;投资35万元新铺自来水管道3500米,使全村村民用上自来水。2011年在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投资11万元清理改造西湾池塘;投资9万元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3处,设置垃圾箱18个;投资12万元建文化广场一处;投资8万元种植景观树木2100株,灌木32000株,景观花盆110个;投资2.5万元装配路灯85盏;投资18万元新铺路面2300平方米,经过党组织和村民的不懈努力,曹营村正向着文明和谐富裕的方向迅速发展。  

梁家村

  梁家村,曾名梁家庄,梁家行,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3公里,镇驻地曹王以西1.5公里处,距205国道1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576人,157户,党员25名,耕地860亩。   2009年,村两委对村内路灯进行了维修按装,新打水井一口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2010年7月份修村南主街300米公路一条。2010年11月清理了村北排水沟和垃圾清运工作,2011年3月修建小桥2座,2011年3月在村内修建了健身广场,2011年5月修村北三级生产路1100多米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2011年8月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统一粉刷,对村内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村内村情稳定没有出现-闹事等破坏村内稳定的现象,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没有出现计划生育超生现象,到站查体率100%。  

曹王三村

  曹王三村位于曹王镇政府驻地,现有农户550户,人口1986人,党员73名,村民代表35名,耕地2100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内主要经济来源为食品加工、运输、养殖、柳编、个体经商等。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2010年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2011年被授予市级绿化文明活动“示范创建村”、市级“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曹三村“村两委”团结实干,奋力拼搏,2000年村集体筹资30余万元,解决全体村民的吃水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100%;2007年筹资80余万元,完成村内街道路面硬化任务,并新建村委办公场所一处;2011年在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五化”建设中,集体筹资120万余元,将村内年久失修的街道彻底进行改造,拆除违法建筑60余户,修排水沟1000余米,清理运输垃圾5000余立方,村内脏、乱、差现象彻底得到根治,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新修建文化广场一处;筹资10余万元,解决了全村村民新农合问题,确保村民参合率达100%;每年对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曹三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力争将曹三村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曹王二村

  曹王二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3.5公里,曹王镇政府西侧,现有人口2117人,耕地2269亩,党员62名,村民代表32名。村内主要经济来源为建筑承包、建筑管理、饮食服务业、服装加工、务工等。村庄占地面积400余亩,党员62名,村民代表32名,56个生产小组,2011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建筑承包、建筑管理、饮食服务业、服装加工、柳编、草编、畜牧养殖、工厂务工等多元化经济收入。2011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人均纯收入6800元。2004年获县级“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2006年获综合实力“明星村”荣誉称号。2008年获县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09年获市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精神文明村、工作先进单位、卫生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齐全,分工协作,自九五年以来,村主要负责人、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连续任职至今,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务实,工作认真。目前,村内主要街道已基本硬化,安装路灯100盏;2009年为村民新打418米深吃水井一眼;2010年、2011年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满足了村民生活用电需求。定期清运村内生活垃圾,村内设有垃圾箱,两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卫生清理。近年来,为村民代缴农田水资源费、免除生活用水费、办理治安保险、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等。  

曹王一村

  曹王一村位于博兴县城南205国道西侧,南靠曹王三村,西临曹王二村,北与湖滨镇鲁刘村搭界,历有二、七大集贸易市场。曹一村南北宽0.51公里,东西长0.784公里,总面积39300m2(0.39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18户,2011人,耕地2231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蔬菜、杂粮、棉花等,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机械制造业及养殖、经商等行业。现有农户518户,2011人,党员77人,耕地2231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蔬菜、杂粮、棉花等,工副业有运输、建筑、机械制造业及养殖、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收入8300元。2002年获县学习“-”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2004年获“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2009年获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县先进党组织。2011年被授予滨州市生态文明村、县新农村建设明星村、县村级工作规范化示范村荣誉称号。   曹王一村于1946年3月成立村政权,同时建立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曹一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村内村外实现了道路硬化网络化、农田实现农灌机井电力配套网络化,年年粮食实现吨粮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了320余户住宅楼的居民区,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实现了“三化”,即做到了路面硬化、夜晚亮化、村庄绿化。村内共硬化路面十条,全场5000米,做到了村内村外全面实现道路硬化,方便了农村群众的日常出行。为村内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做到了村庄全部照明化,全村共铺设路灯120余盏,增强了农村群众夜间外出的安全性,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多做实事好事,为了维护好环境建设,减少污染、绿化环境,曹王一村投入大量资金,在村内街道两侧全部进行了绿化,共栽植果树3500余棵,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每年为村民交纳新农合资金11.5万,交财产保险及水费2.2万元,每年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6.36万元。   下一步曹一村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好曹王一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和谐、稳定,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0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使曹王一村委会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闫厨村

  闫厨村位于博兴县最南端,与临淄、桓台接壤,自古有“鸡鸣三县”之说,现有人口1116人,332户,耕地1530亩,党员29人,村民代表21人。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有交通运输、禽畜养殖、个体厨具加工等,2011年人均收入8100元。2005年被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评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平安博兴建设模范村”、2007年被评为县“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县“先进妇代会”,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社会就业工作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投资3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对村内主街道安装路灯68盏;投资12万元打300米深吃水井一眼,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投资15万元修建320平方米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1处;投资1万余元对村委大院、各办公室进行涂刷;投资近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投资3万元,新建文化娱乐活动广场一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积极响应上级优惠政策,为闫厨村残疾人、特困户、重病户办理农村低保31户,使困难户生活有所保障;投资2万元搬迁村北坡变压器;投资15万元新上一台200千瓦、两台160千瓦变压器、新建变压器房3个,解决了村民灌溉、副业、照明用电超负荷问题,投资3万元对村南坡、村北坡低压线路改为地埋电缆,解决了线路损毁、-问题;投资7万元整治村内环境,清运垃圾,拆除沿街乱搭车棚、粉刷沿墙建筑;投资100万元修建了1200米柏油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打场晒粮等问题,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观,村两委得到了群众好评。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成员会更加团结一致,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永平村

  永平村位于博兴城南20公里,与临淄徐屯村搭界,与桓台县刘毛村搭界,现有人口1320人,360户,现有党员53人,村民代表10人,耕地1401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有厨房设备厂20多家。2011年人均收入8000元。1996年获得省级“文明村”、“奔小康红旗党支部”称号,2011年获得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0年,村投资15万元打深吃水井一眼,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同年又投资13万元修村内街道,方便村民出行;2008年村投资4.3万元安装净化水设备一套,2011年投资20万元,安装自来水入户,同年投资4万元新上200变压器一台,投资3万元完成村庄绿化;2012年投资4.5万元完成村庄美化工作,投资1.5万元完成村庄垃圾清理并修建垃圾池。   永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实干,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曹王”的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杭屯村

  杭屯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8公里处,西靠205国道,北靠镇政府驻地和中学,现有人口1494人,434户,耕地2196亩,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党员37人,村民代表28人。全村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为主,工副业有交通运输,工艺品加工、厨房设备加工、儿童玩具制造、养殖、个体经商、建筑等。2007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模范村”、“市平安建设先进村”、“市社会主义县农村建设示范村”、县“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村”、“巾帼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市民兵建设示范点”。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近年来,杭屯村投资15万元打330米吃水井一眼;投资5万元对村所有大街安装路灯95盏;投资10万余元,修建2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站,投资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加入社会治安保险;投资15万元新上三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投资6万多元埋了地下电缆;争取民生资金100多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投资110多万元修筑道路17000平方米,建立了村环卫队,2011年被评为县生态文明村,2012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杭屯村今后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实干,创新争优,加快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张家村

  张家村位于博兴县城南20公里,镇政府南4公里,205国道东1.5公里,现有农户242户,896人,全村有党员28名,村民代表19名,耕地1045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有运输业、农机服务、建筑设备市场、生产建筑架板、钢管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300元。   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04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评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评为“双基工程先进单位好”、“计划生育模范村”;2008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个博兴县“省级文明村”2011年被市委评为“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0年以来,村集体筹资50万元,对进村路、村内路、后唐至雅和路及各街道进行硬化,2008年筹资38万元打深吃水井一眼,并引水入户,安装了路灯,建设了文化大院。   下一步,张家村将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实干,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后唐村

  后唐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6公里,205国道东侧,现有农户198户,人口692人,耕地1360亩,全村现有党员33人,村民代表17人。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有运输物流、铝合金加工、厨房设备厂、个体工商户及养殖业。2011年人均收入8000元。2011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党组织”。   在上级党委领导下,2000年,后唐村投资12万元,打深水自来水井一眼,并安装入户水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01年村集体筹资30万元,将村内主要街道硬化及亮化;2011年又投资30万元进行村中心路改造,并对主要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近几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三台160-200变压器,解决了村民农田灌溉问题。   后唐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实干,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曹王”的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倡树正气,提高效能,加快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前唐村

  前唐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7公里,东依闫厨村,西依张家村,南靠桓台县地界。现有农户118户,396人,现有党员22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723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有养殖厂一家,个体经营企业5家,厨房设备加工3家,车床零件加工1家,饲料加工1家,2011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   2005年,村集体筹资19万元,修建了村内街道,柏油路面一公里,解决了村民出尽走路难的问题;2005年,投资2万元安装路灯30盏;2007年筹资8万元,新建村委大院,房屋五间,硬化了村委院内;2009年投资22万元打300米吃水深井一眼,并引自来水入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09年投资3万余元,硬化了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和体育器材;2011年投资1万元更换了吃水泵和维修了变压器电盘,2012年投资一万元,建垃圾池一处,清理村内垃圾和街道卫生。   前唐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委班子团结实干,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曹王”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倡树正气,提高效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为加快建设“四个曹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大程村

  大程村,位于镇政府南7公里,历有逢四排九集贸市场。现有农户310户,1079人,全村现有党员41人,耕地1788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不锈钢厨具加工制造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2001年被滨州市政府授予“市级五好党组织”。   2006年村集体筹资和群众捐款110万元修建街道,三横四纵,硬化路道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6盏。投资18万元建起二层办公楼,投5万元净化水设备。投资14万元打深水井1眼。2011年底全村有厨具加工制造厂30余家,其中投资3千万元的企业有2家。   大程党支部、村委会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东孙村

  东孙村位于镇驻地以东2公里处,曹兴公路南侧。现有人口429人,共126户,耕地850亩。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工副业主要有废旧金属收购以及草柳编加工、汽车运输等。村内现有规模企业7家。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万元。全村共有党员24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一名。   近年来,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通过各联系单位的帮扶和村里的努力,打井、修路,为三条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得到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支持。投资万余元改造村委办公场所,购进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东孙村充分利用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共清理村内三大堆31处,道路进行绿化栽植法桐树600余棵,粉刷墙壁6000多平方。彻底改变了村内环境多年来脏、乱、差的局面。   东孙村严格按照博兴县“1+5”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组织召开民主议政日活动,由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参会,通过民主议政,集思广益,帮助村两委班子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议出了发展重点,又使农村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东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充分利用民主议政日这一平台,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村内安定团结。东孙村一年来开展的工作,通过加强落实“1+5”党内民主有关精神指示,有效推动了东孙村经济繁荣,促进提高东孙村党员的思想素质,党员们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确实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蔺新村

  蔺新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3.5公里,分洪河西边。清朝顺治八年,即辛卯年(1615年)建村。故名蔺辛。原先蔺辛和蔺家为一个行政村称蔺辛村。1961年分开,各自成立独立行政村。现蔺新村有人口497人,耕地930亩,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7800元。   蔺新村于1945年解放,遂建立行政村和群团组织,1947年建立村党支部,现共有党员12名。曾于2011年被评为博兴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村”等荣誉。   1978年以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工副业也日渐兴旺。有联合开办的民营制胶长、砂布厂、厨房设备厂、白铁加工、木器等加工业。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益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学校教育成绩明显。全村已培养出18名大中专学生,养老工作取得实效,孤寡老人老有所养。2000年以来,村两委对村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率100%,村内道路全部硬化,9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现在全村洋溢着一派繁忙、兴旺、蒸蒸日上的新景象。  

小韩村

  小韩村座落于博兴县曹王镇府东南角2.5公里处,东依本镇朱官村,西靠本镇大韩村。现有人口650人,185户,全村现有党员19名,耕地1200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厨具加工制作,另有草柳编、禽畜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6890元。   小韩村自成立村级政权,建立党支部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韩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一举进入镇和谐发展稳定村行列,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村。自1996年至今小韩村两委本着从实际出发,着重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疑难问题为主。为村民新打吃水井一眼,安装路灯32盏,并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支持村民新上厨房设备加工企业5个,最近又多方筹集资金10万余元新上200KVA变压器一台,使整个村庄的照明线路有条有续,合理布局,从而美化规范了用电管理,率先进入线路整改先进村行列。今春利用目前开展的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政策,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整修硬化村内3条东西街,1条南北大街,全长1300米,共计78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30余盏,并按现行的街道进行绿化,为此,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团结实干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小韩村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小程村

  小程村位于曹王镇府东南3公里处,现有农户87户,人口282人,全村现有党员14名,村民代表11人,现有耕地54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工副业有小型厨房设备加工、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00元。   改革开放以来,小程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及全体村民代表做了一些有利之事。2005年,村集体集资5万元,完成了村外农灌地埋线300余米,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2009年村集体筹资十万元,打吃水深井一眼,并逐户引水到户,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同年,安装路灯18盏。2010年在县工作组的帮助下,新建办公场所一出,设备齐全。2011年上半年村集体筹资6万元新上变压器200型一台。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目前,经支部村委研究,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投资五万余元新修建文化广场一处;小程村在现有的地理优势下,加上党支部、村委会的团结实干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向着社会主义下农村的远景目标发展,带领小程村的全体村民早日步入小康生活。  

东鲁村

  东鲁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5公里,镇驻地曹王以北3公里处,距205国道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5400人,1560户,耕地7213亩,全村共有党员87名,村民代表165人。东鲁村2010年被评为博兴县“先进民兵连”等荣誉。   东鲁村自建立村政权以来,东鲁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鲁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认真贯彻执行“1+5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广大村民不出门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每月村内财务收支情况,提高了村内政务、财务的透明度。   东鲁村现有办公场所一处,2008年修建了村庄篮球场并安装了一批健身器材。对村内路灯进行了维修按装,村内路面全部硬化,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出村桥因长时间不进行维修已经成了危桥,2011年底村"两委"多方筹划资金开始对出村桥进行重新修建。2012年3月村"两委"又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并安放垃圾桶48个,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贾杨村

  贾杨村,位于博兴县东南12公里,东邻兴福镇,西北邻湖滨镇,现有农户345户,耕地面积1810亩,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工副业有运输、纸绳、铁架、木架、革制品加工,另有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入9000元,全村有党员37人。贾杨村1945年10月建立党支部,并相继成立村政权与群团组织。贾杨村于2005年被评为博兴县“先进单位”,2009年博兴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贾杨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突出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贾杨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2008年一举进入全县和谐发展示范村”。   1999年村集体筹资15万元重打深井一眼,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2000年村民住宅重新规划,房屋统一标准宽敞明亮;2007年集体、个人筹资修建了街村内主要街道及周围庄道,硬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街道两旁做了统一绿化,安装路灯70盏。   贾杨村以其特有的地理优势,加上党支部村委会的团结实干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贾李村

  贾李村,隶属曹王镇,曾名李家庄,贾台李,位于博兴县曹王镇东南12公里,镇政府驻地曹王东北6.5公里。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故名李家庄;因村北有高以名曰“贾台”,1936年划归二区贾台乡辖时,更名“贾台李”,后简称“贾李”贾李村有280户,980人,耕地1654亩,农业以种粮食作物为主,工副业主要有厨房设备加工,运输、草柳编、白铁加工,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全村现有党员27名。   贾李村1945年11月成立村权,同时成立了村政权与群团组织,贾李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均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改革开放以来,贾李村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全村共同致富奔小康,贾李村于2000年被评为博兴县“计划生育单位”,2011年评为博兴县“农村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评为博兴“-学教活动先进党支部”,2004年评为博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评为滨州市“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评为博兴县“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2001年,村集体筹资60万元,整修村内道路四横三纵,硬化路面20000平方米,共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得到以美化、亮华。2002年,集体筹资10万元,打深水井一眼,并引水入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2011年5月,村支部、村委会经多方调研,深入谋划,筹资10万余元,安装大型净水器设备,让村民真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有利于村民的身体健康。2012年3月,村集体多方筹划资金,重修村西生产路四条(其中硬化一条)约7000平方米,工程投资约60余万元,项目已接近竣工。   贾李村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结合粮、工商业发展特点,努力创造有利发展条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贾李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将团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邵元村

  邵元村位于博兴县东南方向18公里处,与桓台临淄交界,现有人口863人,265户,全村现有党员32名,村民代表27名,耕地面积1580亩。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厨具加工业,运输业为主,另有禽畜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2009年荣获平安博兴建设先进村、2011年荣获平安博兴建设先进村、2011年县级生态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004年,筹资320万元,硬化了村内四条东西大街,五条南北大街,村南环村路,以及村北外环路,总面积4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0盏。2008年秋,投资15万元,打350米深吃水井一眼,变频供水,引水入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2009年秋,投资20万元,对村内居民生活电网和部分农业生产用电网进行全面积的改造。2010年投资70余万元,建设村委大院一处。2011年春,投资30余万元,上200KVA变压器一台。同年为了规范邵元村土地流转经营,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邵元村,做好了660余亩的土地承包。   下一步,邵园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蔺家村

  蔺家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3公里,曹王、湖滨、兴福三镇交界处。1961年前与蔺辛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为蔺辛村;1961年后从蔺辛村分出,成为独立的行政村,称为蔺家村,自建党组织、村政权及群团组织;蔺家村现有人口1543人,432户,党员38人,耕地2100亩。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为主,工副业以厨具及工艺品加工、建材预制、商品百货经营、劳务输出为主。人均纯收入7200元。蔺家村2011年被评为博兴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办公益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村内设有1处达到甲级标准的卫生室,1995年设立了“三八”集市,1984年和2003年先后打了两眼深水井、家家通上了自来水,2007年建起了健身广场,1998年对街道路面进行了硬化并于2008年重修了连接三镇驻地的水泥路,2011年对村内三横三纵六条主要街道重新安装了路灯、同年对村“两委”办公场所进行了标准化改造。   2000年以来村“两委”班子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先后有9家中小企业落户蔺家村。2011年4月村“两委”换届后又与多家企业达成投资合作意向。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富裕程度的提高,蔺家村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王海三村

  王三村位于博兴县曹王镇的东南,西邻临淄,历有逢1排6集贸市场。现有农户288户,1013人,全村现有党员28名,耕地1517.26亩。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加工业,另有养殖业、厨房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王三村于2005年被县信用社授予诚信单位,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2001年村集资30万元修柏油路(1600米),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筹资3万元打了吃水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投资10万元安装路灯38盏和填湾、上变压器,2011年投资30万元修了中心街柏油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下一步,王三村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东赵冯村

  东赵冯村位于博兴县城南18公里与淄博市相邻.与“中国厨都”兴福镇接壤。历有逢五排十集贸市场。现有农户328户,人口1260人,现有党员42名,耕地1710亩。农业生产以粮为主;工副业有厨具制造﹑家具制造﹑粮食加工业﹑另有家禽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9年被县委授予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模范村、县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2000以来,村集体筹资打了深水井,修了两条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创建了近百亩的养殖小区,发展创立了厨具制造行业四十余家,投资近五千万元的山东泰元木业有限公司、二千万元的山东福来面粉有限公司、恒宇包装有限公司及博兴县新合作超市。2011年,东赵冯村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竞争上岗后投资460余万元,给每户铺上了自来水管道又硬化了一纵二横村内道路。   下一步,东赵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西赵冯村

  西赵冯村位于曹王镇东南5公里处,历史有逢五排十集贸市场,现有农户310户,人口1100人,全村现有党员33名,村民代表30名,耕地1700亩,农业以种玉米、小麦为主。村有养殖业、个体经商、面粉加工、机械制造、厨业加工等企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8年被县委县府评为文明村。   2000年村集资10万余元深打吃水井一眼;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2005年集资80余万元重修村内街道五横三纵硬化路面;安装路灯80盏;2011年又集资35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各户新安装水表。   下一步,西赵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朱官村

  朱官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6公里,镇驻地东南4公里。现有农户190户,人口691人,全村现有党员33名,耕地1281亩。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工副业有运输、木加工、建筑、厨房加工,另有禽畜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绿色小康村。   2005年村集体筹资45万元修村内街道(二横二纵);2006年村集体筹资20万元修路(三横三纵);2007年集资37万元修了进村路、围村路,并投资13万元打深水自来水井一眼,新建村办公室投资7万元,共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修排水沟3700米;2011年投资5万元修建健身体育广场,投资20万元将吃水管道工程进行改造,并安装了水表,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   下一步,朱官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老官村

  老官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5.5公里,镇驻地东4.5公里。据《老官村史》记载:元初居民迁此建村,经官府批准开荒种地,名官庄,明初因村南立冯家官庄和朱家官庄,遂更名老官庄。现有农户384户,人口1312人,党员30名,耕地2603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9010元。   近几年来,老官村的工副业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60余家厨房设备厂,村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2004年至2007年村投入近80余万元,对村内的三横四纵道路进行了硬化,2007年投资14余万元打了深井,2009年度投资21万元修柏油路一条,2010年投资13.5万元,新建办公场所一处,2012年春又投资26万余元修一条500米柏油路。   下一步,老官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王海一村

  王一村,位于博兴县城南25公里,曹王镇驻地东南8公里。历有逢一排六集贸市场。现有农户304户,1110人,全村现有党员36名,耕地1500亩。农业生产以粮、棉、蔬菜为主,工副业有运输、废品收购加工、厨房设备加工,另有禽畜养殖、个体经商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王海一村2009年被县委县府授予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模范村、县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投资40余万元新打350米深水井一眼。今年根据镇党委政府“一心一园一基地”的工作思路和群众的迫切要求,王海一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了建设农村社区,经过外出学习和入户调查,现已完成了土地征用、指挥部建设、水管铺设总投资已近600万元,有望于2013年开工建设。   下一步,王一村将团结全村党员和人民委员会,扎实肯干,在上级党政委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闫家村

  闫家1村,位于曹王镇驻地东2公里.闫家1村现有农户241户,人口741人,耕地1280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蔬菜种植为主。工副业有汽车运输、木材加工,废旧金属收购、禽畜养殖。2011年人均纯收入7600元,全村共有党员20名,村民代表23名。   闫家村1947年春成立村政权,同年冬建立党支部,闫家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2010年,村集体筹资65万元,重修村内道路三横四纵。硬化路面14万平方米,包括1200米长的排水沟,安装路灯45盏。2011年,被博兴县委授予生态文明村。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村内村外实现了道路硬化网络化、农田实现农灌机井电力配套网络化,年年粮食实现吨粮田。  

贾张村

  贾张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2.5公里,西距205国道3公里,历有逢排十集贸市场。现有农户217户,750人,耕地1235亩,贾张村于1945年建立村政权和全团组织,1949年春建立党支部。农业生产以粮、棉、蔬菜为主,工副业有厨房设备加工、生猪皮购销、运输、木材加工、柳编工艺品、畜禽养殖、个体经商黑白铁等行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现有党员21人。   贾张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都有贾张人的身影。改革开放以来,贾张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贾张村于2011年被评为博兴县“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2010年,村集体出资20万元打深水井一眼,投资12万元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引水入户,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2011年出资5万元,整修村内土路,2009年出资4万元,安装路灯50盏。   贾张村以其邻靠兴福镇白铁市场的地理优势,加上党支部、村委会的团结实干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大步前进。  


曹王一村特产大全




曹王一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