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三明 >> 大田县 >> 湖美乡

湖美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湖美乡谷歌卫星地图)


湖美乡简介

  大田县辖乡。1951年设湖美乡,1957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湖上、林兜、后平、长坂、汉口、高才、新厝、旺建、仁东、仁美、前进、西燕、大尤、岬才、元安、后坑、宏才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绞股蓝。.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4万人 142平方公里 350425208 365000 0598 查看 湖美乡谷歌卫星地图

湖美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高才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高才村谷歌卫星地图
岬才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岬才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燕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西燕村谷歌卫星地图
旺建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旺建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坪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后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坂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长坂村谷歌卫星地图
汉口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汉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兜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林兜村谷歌卫星地图
元安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元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宏才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宏才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坑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后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尤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大尤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进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前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仁美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仁美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上村 ·大田旅游·大田特产·大田十大特产·大田十景·大田学校名录· 0

----

查看 湖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美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均溪镇

  大田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均溪区,1958年设城关镇。同年建东风公社,1962年改城关公社,1972年更名均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三明市区129公里。面积136.2平方公里,人口5.4万。省道后(茅)新(集)公路贯穿境内。辖宝山、凤山、南山、玉山4个居委会和红星、东坑、上华、金山、许思坑、和丰、太山崎、和丰坪、建成、大道山、周田、上太、后华、翰林、华坑、郭村、良元、宋京、温镇、玉田、福塘、金岭22个村委会。村村通乡村公路。矿产、水力、森林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铁、煤、石墨等10余种。农业主产水稻、茶叶、果树、毛竹。乡镇工业有采矿和建材。境内文昌阁和镇东桥为县级保护文物。.  

石牌镇

  石牌镇位于大田县城关南部,紧邻城关,镇政府所在地离城关6公里,东邻屏山乡、均溪镇,西接武陵乡、上京镇,南与谢洋乡、吴山乡相连,北靠太华镇。省道305线、306线和“泉三”高速穿境而过。东往德化,西至永安、三明,东南通闽南“金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镇面积约1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0亩,其中水田面积8379亩。下辖16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4027户。全镇总人口18332人,其中农村人口17346人,劳力6123人,占总人口的33.4%。2003年底,全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732万元,增长6.8%,其中农业总产值4187万元,增长5.91%;工业总产值4545万元,增长8.7%;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855万元,增长6.4%;个私经济实现产值10946万元,增长4.3%;完成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55万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投资2535万元,增长75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8元,增长4.4%。    该镇围绕实施项目和外资拉动战略,把个私经济发展投资项目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累计引办各类企业13家,引进资金2050万元,其中三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60万美元。    境内城郊经济和省道经济发达,建立一系列专业化市场,开发产品的储藏、运输业及以“石牌骨头肉”为卖点的餐饮业,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水泥等产品的仓储、批发市场。      区内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地处大仙峰脚下,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最高点为区内东部的大仙峰山,标高1553米,最低点为石牌镇政府所在地,标高390米,相对高差1163米,地形切割较强烈,溪沟较发育,呈树枝状,主要溪沟有武陵溪及屏山溪,水流向分别为北东及北方向,在石牌交会,汇入均溪。本区气候为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1400—2300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境内出露地层岩性(老至新)主要有三叠系溪口组的泥岩、粉砂岩,分布区内北西部及中部的三坊、鳌江、小湖、桃山等一带,占全区面积一半以上;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安山岩、凝灰岩,分布区内南部盖山、石坑等一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  

上京镇

  上京镇位于大田西南部,东邻石牌镇、武陵乡,西连桃源镇,南与漳平市灵地乡接壤,北和太华镇毗邻,省道“306”和“307”线贯穿全境。辖1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6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3.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3万亩,耕地面积15422亩),总户数5405户,总人口24701人。辖区内有省属永安煤业公司上京分公司和市属梅林国有林场。    上京镇内属丘陵山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海拔在490-780米之间。上京地处闽江和九龙江分水岭,西部梅溪、上京溪向西流注入九龙江,上坪溪向东南流汇入闽江支流。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C,无霜期241-311天,年降雨量1200-2300毫米。    主要矿藏有石灰石、煤、瓷土、铁矿、石墨、粘土、锰、多金属矿等,其中煤系面积108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亿吨,省属永安煤业公司上京分公司就在境内;石灰石储量6000万吨以上。境内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3条,上京溪流域面积59.5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020千瓦。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大豆、甘薯、马铃薯等杂粮,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木薯、食用仙人掌等。林业以杉、松、毛竹为主,果树有桃、李、梨、柑桔、板栗、柿子等。香菇、粉干是当地特产,上京水粉用优质稻米细加工而制成,因质量精良产品销往县内外。.  

广平镇

  广平镇位于大田县北部,北临沙县湖源乡,东邻奇韬镇,南接建设镇,西南靠永安槐南乡,西北与三元区中村乡相邻,东北与尤溪八字桥接壤,素有大田“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77亩,其中水田面积19110亩,林业用地17.9万亩,有林地12.97万亩。辖14个行政村(广平、五峰、万筹、万宅、兴埔、元沙、苏桥、岬头、铭溪、栋仁、东景、西园、丰庄、大吉),一个林果场(龙宫),人口3.6万人。       广平镇交通便捷,省道“306”线惯穿铭栋洋。镇政府驻地广平村,距县城71公里,距三明市区45公里。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铁、硫、锰、铅锌等矿产。辖区内有岩城水泥有限公司、硫铁矿、县煤矿、海和钢铁厂、鑫城水泥厂等县属重点企业和鑫和工贸水泥有限公司、炼岩水泥有限公司、大竹林煤矿、联办煤矿、非金属矿等镇办企业,是大田主要工业区。农村经济市场活跃,全镇有3个墟市,2003年,社会消费零售额1193万元,集市贸易额543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882万元。       广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农业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全镇共有茶园面积6000亩,毛竹11000亩,年种植蔬菜10000亩,烟叶2000亩。种植业较发达,已建成元沙茶叶基地、元沙高优示范区,已完成国家立项铭栋洋土地治理项目和元沙洋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元沙毫茶、万宅坑口银杏闻名省内外。境内有文昌阁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牯洞等名胜古迹,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迅速发展。邮电通讯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遍布各村,有金融机构3家4个网点。水电充足,拥有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开关站1座,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万宅村地下水位高、水量大、水质好。       改革开放以来,广平镇人民充分利用工业区的优势,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乡镇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个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现有个体工商户726户,私营企业23家。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60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31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61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340.9万元,村财总收入达2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  

桃源镇

  【基本概况】桃源镇位于大田县西部,东毗上京镇,南连漳平市新桥镇,西邻永安市西洋镇,北接永安市青水乡,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商贸优势,素有“世外桃源”之称。镇政府设在桃源“丁”字街的东街头,距县城49公里,离永安城区40公里。内辖13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境内总人口20707人,全镇总面积214.9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50452亩,耕地面积15797亩。桃源镇国有林场、赤头坂采育场、国营东风农场、县良种场、县三中均在辖区内。       【浓郁的文化底蕴】桃源原名桃园,是明未引用唐诗“桃花园里可耕田”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闽南人移居桃源旧街,称“世外桃源”,故改为名桃源。宋、元朝划为龙岩府桃源巡检司,明朝属漳平县聚贤里。明嘉靖十四年大田置县后始属大田县管辖,清代隶属永春州大田四区聚贤里。民国始称桃源乡,民国九年改为桃源镇。解放后属第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成立桃源镇,1958年与上京乡合并成立桃源公社,1961年又与上京公开各立公社,1984年改为桃源乡,1992年10月改为桃源镇。名胜古迹有远近闻名的十里五花桥、武陵仙境十八处、广汤的东岳庙、桃源的春安庙、兰玉的三峰寺、黄山头的祖源殿、东坂的安良堡、郑氏“十八户”大祖祠、分水格的革命烈士墓及东坂畲族风情。       【良好的自然地理】桃源地处戴云山西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51.0mm,年平均气温17.7℃,一月平均气温7.9℃,七月平均气温25.8℃,最高气温达36℃,无霜期264天。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约665米。镇区为一个河谷-原,面积2.5平方公里,为桃源溪冲击而成,海拔约530米。       【活跃的社会经济】桃源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茂粮丰,是大田县的一个农业重镇。烟叶是本镇支柱产业,年种植规模6000亩以上。食用菌是近年新兴的产业,年生产规模达百万袋(平方尺)以上。林木资源储量高,树种以杉、松、竹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2.6%,盛产红菇等野生珍稀食用菌。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流域拥有各类梯级电站13个,所发电量620万度。.  

太华镇

  太华镇位于大田县西北部,东邻文江乡、前坪乡、均溪镇,西北与永安市接壤,北接建设镇,西南邻上京镇,辖24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2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1万亩。现有户数8082户,总人口3.32万人;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789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502万元、农业总产值1239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879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704元。      太华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优美,自古因“风景优美,居民康泰”而得名。境内交通便捷,村村通公路,省道212线横贯全境,距县城30公里,距三明80公里;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开采的有煤炭、铁矿、锰矿、石灰石、石英矿、瓷土矿等矿种;水电资源充足,已建有8座总装机容量3775千瓦的水电站和1座日供水量1500吨的自来水厂;邮电通讯发达,拥有太华、汤泉2个电信站和1个邮政支局,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促进了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增强了集镇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历史文化蕴藏丰厚,据太华黄埔山、万湖结火岭等地发现的石器和印纹陶片考证,远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耕耘,繁衍生息。无论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螃蟹墓”、宋朝的安仁桥、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中柱桥和独具特色的汤泉温泉、魁城蛟龙井等名胜古迹,还是那些流传远久的美丽传说、神话故事,都令人留连驻足、遐思万千。      改革开放以来,太华镇人民在-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努力实践“-”,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先后创建企业433家,其中,集体企业6家、私营企业7家、个体企业420家,拥有工业固定资产435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主要企业有:年产20万吨“华佛”牌水泥的大田华佛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原煤的太华煤矿,年产20万吨原矿的太华铁矿,年产10万吨铁精矿的大田华太铁矿深加工有限公司,年发电1000万度的太华电厂。近年来,太华扎实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优化环境,以诚招商,在煤炭、铁矿、水电等资源上加大了引资开发力度,并积极引进木制品加工、石膏加工等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建设镇

  建设镇位于大田县西北部,与永安、尤溪、三元和沙县等四县市区接壤或毗邻。全镇共有土地面积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39亩,集镇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人口2.3万人。集区位、交通、人文和政策等优势,物产丰富,富藏煤、铁、铜、锰、铅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盛产糟菜、腊鸭、红粬和雪蔗等“山宝”系列品牌农副产品;交通便利,省道“306”线贯穿全境;商贾云集,是三明市辖乡镇的第二大商品集散地。    近年来,建设镇党委、政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建设闽中商贸重镇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兴镇、商贸富镇”战略,把抓项目、拓市场、优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在工作中贯穿一条主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三篇文章”(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科技兴农),抓好三项工作(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企业内部改革、财源税源培植),培育三个亮点(小城镇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外向型经济)。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449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433万元;工业产值7594万元;乡镇企业产值3004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21万元,开辟了我镇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放眼未来,建设镇人民将努力实践“-”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时代大潮,全面深化“两带一圈”县域经济建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建设镇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奇韬镇

  奇韬,古名奇滔,清末改名奇韬。相传西南方向的空白山岬有一出米石,大米从石洞滔滔不绝地往外流,为世上稀奇,奇滔由此而得名,后来有位文人把“滔”字加以润色,雅称奇韬。于1998年5月18日撤乡建镇。奇韬镇地处大田县东北部,毗邻尤溪县,土地总面积7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万亩,全镇共辖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1.36万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230~111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8℃,无霜期270天左右,年降雨量1000~2200毫米。由于地势差异大,适宜生长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的有煤炭、瓷土、石灰石、铁矿石、铅锌矿等,其中瓷土储量5000万吨,为全县之最;煤炭、石灰石的总储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交通便利,距县城64公里,往三明、沙县、尤溪均有省道、县道主干线通过,距离均在50~60公里,往西18公里同省道212相接,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处不足60公里。    农业情况    全镇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水田10574亩,农地853亩,有林地73791亩,森林覆盖率达59%。近几年奇韬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茶果、永仙鸡、蔬菜三大基地。茶果面积12006亩,其中茶叶       2354亩;永仙鸡年饲养量20万只;年种植订单蔬菜2100亩。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336万元,比增2.85%,粮豆总产量7500吨,比增3.3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9.7∶14.4∶14.1∶1.8调整为2003年的66.8∶14.4∶16.7∶2.1,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工业情况 奇韬企业现拥有年产原煤10万吨以上的煤矿、年产水泥10万吨的水泥厂、年产石灰石6万吨    的非金属矿、年产铁精矿2万吨的宏源矿业各一家,年生产工业底布500万米的纺织厂一家、100万米的纺织厂三家、大小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2660千瓦、陶瓷生产企业四家。近两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进内外资,采取“做大一批、盘活一批、开发一批、治瘫一批”快速增加经济总量。.  

吴山镇

  大田县辖乡。1984年建吴山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93.3平方公里,人口0.9万。省道新集公路贯穿乡境。辖吴山、张坑、科山、锦山、梓溪、和洋、程堂、东埔、阳春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  

华兴镇

  华兴乡位于大田县东部,距县城4公里,西北与本县均溪镇、湖美乡毗邻,东南与泉州市德化县接壤。全乡辖区面积89.64平方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总户数3228户,总人口12663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6649亩,其中水田面积4859亩,旱地1790亩。境内地处丘陵山区地带,海拔350—1095米之间,乡政府所在地海拔380米。    华兴乡农业种植以水稻、甘薯、木薯、槟榔芋、花生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油楂等,其中油楂种植面积1.35万亩,是大田县油楂主要生产基地。华兴乡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铅锌、瓷土、粘土等。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均溪、仙峰两河由西南向东汇闽江流入东海。全乡林业覆盖率55.1%。境内公路、邮电通畅,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乡每个村。    近年来,华兴乡秉承“艰苦、求实、创新、发展”的华兴精神,充分发挥水利资源丰富和地处城郊的优势,主动接受城区辐射,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兴乡”战略,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特色农业发展较快,柑桔、常年蔬菜、油楂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华安工业园建设成效显著,已引进各类项目近20个,初步形成了水电、造纸、机械制造、矿业采选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效应逐年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全面实施,新村建设进展迅速,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有长足的发展。    今日的华兴逢勃发展,明日的华兴更加辉煌。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华兴投资兴业,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华兴乡党委、政府将为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办厂的各界朋友和广大客商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的服务。.  

梅山镇

  梅山乡位于大田县东北部,地处闽中山区腹地,东邻尤溪坂面乡,南接湖美乡、前坪乡,西与文江交界,北与尤溪新阳镇毗连。全乡总面积204.4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9个党支部,89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人口2.45万人,党员712人。乡政府驻地在梅山村,距县城56公里。因从空中俯瞰梅山地形似梅花状而得名。明清时为四十八都。    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矿藏有煤、铅锌、磁铁、钾长石、石英石等。其中,沈口矿区煤炭储量751万吨,多数发热量在6000大卡/kg以上,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雄峰村及香坪村,储量约150万吨,含铅锌品位多在10%以上。乡内共有矿产类企业6家。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沧州河,属于闽江尤溪水系,在下游的璞溪口处可建一座电站,集雨面积1310平方公里,可装机13000千瓦。全乡现有小水电11座,装机3700千瓦。    农林产品    全乡地势属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海拔220—1200米不等,适宜种植生姜、辣椒、玫瑰茄等产品。现有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5万亩。年种植“福梅”辣椒3000亩、生姜面积6000亩。产品远销闽南、广东等地。全乡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森林面积10万亩,木材蓄积量89万立方米,毛竹180万根;有茶园3800多亩,茶叶品种主要有黄旦、毛蟹、铁观音等;有果园3000多亩,主要有柑桔、杨梅、水蜜桃、李等品种。    能源交通通讯    近年来,梅山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梅秀新村小集镇建设已初具端倪,街道已全面硬化,通水、通电、邮政、电信设施日趋完备,全乡22个行政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农网改造已履盖全乡。目前,全乡已完成村道测设56公里,已开工44.3公里。大田至梅山县道(三级路)已全面完成测设等工作。德州大桥的建成通车,改变了梅山乡“断头路”历史,车辆可直达南平、福州等地,大大缩短了运输里程,带动梅山及周边地区的矿产品、林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和贸易,促进梅山经济的繁荣,彻底解决制约梅山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梅山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考察、洽谈、订购丰富的农产品、投资兴业。.  

文江镇

  文江镇位于大田县东北部,东邻尤溪新阳镇,南与前坪、太华交界,西邻建设,北与奇韬接壤。全乡总面积1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9万亩,林地面积12.8万亩。下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20377人。乡政府所在地文江村,海拔260米,距县城52公里。境内属丘陵地区,海拔在230一909米之间,大尤、大广公里贯穿南北。境内有文江河,全长15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l    2千瓦,可开发水利资源1万千瓦,还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矿、铁矿、石墨矿、石英矿、瓷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有企业376家,其中:集体企业5家。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扑实的文江人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食用菌、烟草、木薯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昭文板栗”助农广告成效显著,着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卫生、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备。全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今后,将以农业稳乡和项目强乡为目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经过几年努力,水电开发装机容量达1万千瓦,煤矿产量年产达15万吨以上,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力争达到经济较发达乡镇水平,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勤劳朴实的文江人民谒诚欢迎社会各界到文江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屏山乡

  大田县屏山乡位于戴云山脉西侧,大田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是闽中南海拔最高乡镇。山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保水性能好,雨量充沛,常年多雾,光照适宜,空气清新无污染,生产高山优质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济阳乡

  济阳乡位于大田县东南部,地处大田、永春、德化三县交界处,是一个“一步跨两市、两步跨三县”的特殊区域,东与德化美湖乡相连,南与永春下洋镇毗邻,西同大田县吴山、屏山乡接壤,北和德化春美乡交界,土地总面积63.9平方公里。全乡共辖有12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26人。乡政府驻地在济阳村,海拔782米,距省道“212”线3.8公里。境内地势属丘陵山区,山地面积6.7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水田面积5700亩。各村海拨在540—87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215-310天,年降雨量1063--2200毫米。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提出了“开放开发、以外促内,以工促农、以短促长,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农工并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锁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目标”,大力开发山地和矿产“两种资源”,认真做好山、田、庭院“三篇文章”,建立高山优质茶、黄花菜、毛竹、禽兔“四个基地”,实施外向拉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扬优势、创特色、扩总量。    一是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51510”工程(即建立5千亩高山乌龙茶基地、1万亩毛竹林基地、5千亩黄花菜基地、10万只禽兔基地),走“两高一优”的高效农业之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山、田、庭院“三篇文章”逐步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山上茶果竹,田里稻菜菌,庭院猪沼花”的农业新格局。全乡现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地瓜、马铃薯、木薯(1800亩)等;经济作物有高山乌龙茶(1500亩)、黄花菜(3000亩)、芥菜、生姜、槟榔芋等;水果(2000亩)以柑桔、柿子、板粟、水蜜桃为主;经济材林以毛竹为主(7000亩)。“阿佳”牌黄花菜是天然无公害绿色保健蔬菜,品质独特,市场走俏,产品供不应求;高山无公害茶叶发展势头迅猛,茶叶制作加工已达到一定水平,现有制茶厂8家。    二是企业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铁矿、煤矿、石灰岩、铅锌、瓷土、水能等资源,逐步得到开发,选矿厂、电厂、煤矿、铁矿、水泥厂等企业先后投资兴建。.  

武陵乡

  武陵乡位于大田县西南部,与漳平市吾祠乡接壤,距县城26公里,全乡平均海拔850米,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夏秋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6.83度,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大田县典型的高山乡镇之一。全乡共有土地总面积107.83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8.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耕地面积0.9万亩,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磁铁、高岭土、五彩玉等十多种矿藏。全乡辖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       武陵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7年春在武陵乡建立了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陵是0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林大藩、林鸿图等43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和平时期的武陵人民,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奋发有为创新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武陵乡党委、政府带领武陵人民围绕“调结构、增收入”这一主线,发展壮大了武陵反季节蔬菜产业、肉兔养殖业,“雪山”牌反季节蔬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武陵烤兔”成为远近闻名的桌上佳肴和馈赠佳品。因地制宜,开发和发展了高山优质茶基地,养殖业、煤矿、磁铁矿、高岭土、木材深加工等产业也初显生机。“发展老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绿色武陵”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和武陵人民的共识,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谢洋乡

  镇,是泉州、龙岩、三明三市结合部。全乡面积115.13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1982户8028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农业总产值3485.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竹木资源丰富,全乡有丰产毛竹林1.2万亩,年产毛竹16万支,可年产竹笋82万公斤,有竹香芯加工厂一家。境内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8    %,活立木蓄积量24万立方米。矿藏资源较丰富,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12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6个,主要有:锌、铁、铝、锡、锰等,现在还处于初始开发阶段,目前已建成选矿厂一家。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大小水电企业七家,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    谢洋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新建大田旅游风景区——象山景区。特有的人文景光、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积淀和南方少有的万亩草场和天湖景观,使象山享有“南方天山”的美誉。景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年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  

湖美乡

  大田县辖乡。1951年设湖美乡,1957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湖上、林兜、后平、长坂、汉口、高才、新厝、旺建、仁东、仁美、前进、西燕、大尤、岬才、元安、后坑、宏才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绞股蓝。.  

前坪乡

  前坪乡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中部,东邻湖美乡,南接均溪镇,西临太华镇,北连文江乡、梅山乡。全乡面积45.8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其中山川村为少数民族(回族)村,现有人口6970人。气候温和,高拔在690—830米之间。   前坪乡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中部,东邻湖美乡,南接均溪镇,西临太华镇,北连文江乡、梅山乡。全乡面积45.8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其中山川村为少数民族(回族)村,现有人口6970人。气候温和,高拔在690—830米之间。   -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前坪乡焕发了勃勃生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三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十五”期间,全乡人民正围绕“生姜大乡、茶叶大乡、竹业大乡、矿业大乡”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   前坪,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   相关介绍   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分布较集中、品质较好,已开采的矿种就有褐铁矿、磁铁矿、硫铁矿、铅锌矿、锰矿、石英石、石灰石、瓷土、钾长石等10余种,开采历史悠久,银川矿区是我县乃至全省的重点矿区。工矿业是该乡的重要经济支柱,生产的优质铁矿已成为省内外钢铁企业的重要原料,年可产原矿22万吨,烧结矿8万吨,约占全县的40%以上。   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运输便捷,“管—大、东—梅”公路穿境而过,行车45分钟可到达县城,随着县道东—梅公路的升级改造,行车时间将大大缩短。供电供水充足,拥有独立的变电站,日供自来水300吨的引水工程正在建设中。邮电通讯方便发达,各种电话网络遍布乡村,宽带网正逐步进入。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工业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矿产业逐步得到改造提升,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矿业经济优势日益凸现。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其中选矿厂3家,正在建设中的低品位盘式机烧生产线1条,从事矿产品贸易公司1家。   山地资源丰富。农业经济潜力较大,土壤肥沃,污染少,有近2万亩的山地可供开发。农业产业化进程快,目前,全国无公害农产品“高峰”牌金姜生产已初具规模,年产量达3000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小径竹基地建设达2600亩,茶叶、木薯、玫瑰茄等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  


湖美乡特产大全




湖美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