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大方县 >> 八堡乡 >> 天宝村

天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天宝村谷歌卫星地图)


天宝村简介

  天宝村位于八堡乡西南部, 距大方县政府驻地9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1032户,3984人,其中农业人口3963人,劳动力243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13元,居住有汉、彝族、蒙古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1220吨。有土地17160亩,耕地2762亩,林地2994亩,森林覆盖率为36%,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145亩,荒坡`7600亩。平均海拔高度145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4摄氏度.。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矿、石灰石。村辖区有出水丫口砂厂一个,全村大牲畜936头(匹),家禽8645支;全村7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四通”。
  --人口总数:3984人 农业人口:3963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控制人口,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共创美好家园
  --所辖村:20个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大蒜,小蒜,辣椒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天宝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1214 551600 -- 查看 天宝村谷歌卫星地图

天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天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开村

  新开村位于八堡乡南部, 距政府驻地4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1102户,4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019人,劳动力246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居住有汉、苗族、彝族、蒙古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1859吨。全村已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已实现户户通电;省道线通过本村区域,实现通组公路达85%。   1936年2月,由-率领的红二方面、六军团途经八堡到毕节,有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新开,且在同年2月26日的七家田战斗中,负伤的45名红军伤员被转移到新开新开苗寨中进行养伤,新开新寨苗族同胞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继承和发扬了红军革命传统精神,红军过后,他们继续坚持与当地土豪劣绅进行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所以,政府在新开村新开苗族村寨前修建了红军坟一座,已成为我乡的红色资源点,是我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基地。新开新寨苗族同胞的生活习俗和苗家服饰以及文化底蕴倍受外界的青睐,不少美国、香港游客经常来此采风。   --人口总数:4160人 农业人口:4019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真抓实干,跨越发展   --所辖村:12个 生产总值:1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新开村   

中箐村

  中箐村位于八堡乡西部, 距八堡乡政府驻地6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1721户,6795人,其中农业人口6700人,劳动力428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居住有汉、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3036吨。有土地28200亩,耕地5165亩,林地18946亩,森林覆盖率为35%。   地下煤矿产资源丰富,村内有河头河一条,流量0.18立方米/秒,境内长度2公里;村内大牲畜721头(匹),家禽5520支;全村已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已实现户户通电;有通村公路中箐公路一条,实现通组公路达88%。在中箐村有天然形成的九狮绕钟,一座大钟从中箐营脚耸立升起,在周围2平方公里有九个不同姿势的狮子面视大钟而居,是远近闻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人口总数:6795人 农业人口:6700人 非农业人口:95人   --行政区面积:1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蒙古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5个 生产总值:15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中药材半夏,天麻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中箐村   

海龙村

  海龙村位于八堡乡西北部,距无政府驻地2.5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770户,29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33人,劳动力184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58元,居住有汉、蒙古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612吨。有土地13800亩,耕地2082亩,林地578亩,森林覆盖率为35.8%,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924亩,荒坡`6100亩,水土流失面积25亩。平均海拔高度154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2摄氏度.。主要矿产资源有瓷土、石灰石。   村内有元清砂厂一个;八堡河流经本村,流量0.22立方米/秒,境内长度3.5公里;有库容量21800立方米九股水水库,不属于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村内大牲畜378头(匹),家禽3200支,全村已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已实现户户通电;有通村公路一条,实现通组公路达86%。   --人口总数:2963人 农业人口:2933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控制人口,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共创美好家园   --所辖村:10个 生产总值:69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大蒜,小蒜,辣椒,生漆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海龙村五组   

水洞村

  水洞村位于八堡乡南部, 距无政府驻地6.2公里,面积13.2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1158户,4308人,其中农业人口4270人,劳动力281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居住有汉、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1034吨。有土地19800亩,耕地3507亩,林地4824亩,森林覆盖率为35%,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294亩,荒坡`8200亩,水土流失面积48亩。平均海拔高度154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2摄氏度。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灰石。   村内有元宝砂厂、大皮坡砂厂,年产15万吨青龙山煤矿一个;村内大牲畜521头(匹),家禽4000支,有谭友祥养猪场一个,规模20头母猪,废水去向小坝河;全村已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已实现户户通电;省道线通过本村区域,实现通组公路达68%。      --人口总数:4308人 农业人口:4270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1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蒙古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7个 生产总值:9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有机高粱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水洞村   --自然条件: 资源:煤、铁、石灰石   

长新村

  长新村属八堡乡政府及集镇所在地,面积14.2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1870户,7053人,其中农业人口6721人,劳动力421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居住有汉、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1882吨。有土地21300亩,耕地4735亩,林地1544亩,森林覆盖率为29.8%,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238亩,荒坡`7800亩,水土流失面积82亩。平均海拔高度154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2摄氏度.。主要矿产资源有瓷土、石灰石。   村内有长新页岩砖厂一个,小井沟砂厂一个;八堡河流经本村,流量0.23立方米/秒,境内长度1.2公里;有一个龙王庙水库,库容量13400立方米,是休闲垂钓的地方;村内大牲畜983头(匹),家禽4500支,有王山养猪场一个,规模22头母猪,废水去向八堡河;全村已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已实现户户通电;省道线通过本村区域,实现通组公路达92%。      --人口总数:7053人 农业人口:6721人 非农业人口:332人   --行政区面积:1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蒙古族,苗族 发展口号:立足实际,真抓实干,跨越发展   --所辖村:22个 生产总值:2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大蒜,小蒜,林苗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长新村   

复兴村

  复兴村位于八堡乡北部, 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其中农业人口2601人,劳动力141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汉、苗、蒙古、菜家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居住有2个苗族聚居大村寨—上寨、新寨,这里的苗族同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具有优良的革命文化传统,1936年由-率领的红二方面、六军团途经复兴到毕节在此成立了“六寨苗族独立团”。村内有元清砂厂一个;有一个凉水井水库,库容量84500立方米,属于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有鸭子塘“垂钓中心”1个,长期周边喜爱者常来此钓鱼休闲玩乐。   --人口总数:2635人 农业人口:2601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真抓实干,跨越发展   --所辖村:野鸡,新寨一二三组,田坪一二三组,上寨一二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天麻,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   

八一村

  八一村位于八堡乡东南部, 距大方县政府驻地7.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673户,1919人,其中农业人口1887人,劳动力131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16元,居住有汉、苗族、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533吨。有土地16200亩,耕地1621亩,林地12364亩,森林覆盖率为39.8%,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248亩,荒坡`8256亩,水土流失面积35亩。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4摄氏度.。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铜矿。   八堡河流经本村,流量0.27立方米/秒,境内长度2.5公里;村内大牲畜336头(匹),家禽3400支;有通村公路八一公路一条,实现通组公路达30%。是我乡水稻主产区,这里盛产的“五里香”水稻远近闻名。水资源丰富,植被良好,盛产李子,可谓“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人口总数:1919人 农业人口:1887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2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蒙古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真抓实干,跨越发展   --所辖村:10个 生产总值:4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五里香,李子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八一村   

荆竹村

  荆竹村位于八堡乡东南部, 距大方县政府驻地4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644户,2305人,其中农业人口2288人,劳动力134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元,居住有汉、苗族、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533吨。有土地15000亩,耕地1697亩,林地5010亩,森林覆盖率为40%,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010亩,荒坡`7800亩,水土流失面积30亩。平均海拔高度145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4摄氏度.。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铜矿。   八堡河流经本村,流量0.26立方米/秒。这里盛产的“五里香”水稻远近闻名。水资源丰富,植被良好,盛产李子,可谓“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人口总数:2305人 农业人口:2288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蒙古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真抓实干,跨越发展   --所辖村:14个 生产总值:5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五里香,李子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荆竹村   

天宝村

  天宝村位于八堡乡西南部, 距大方县政府驻地9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1032户,3984人,其中农业人口3963人,劳动力243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13元,居住有汉、彝族、蒙古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1220吨。有土地17160亩,耕地2762亩,林地2994亩,森林覆盖率为36%,大于(或等于)25度坡耕地1145亩,荒坡`7600亩。平均海拔高度1450米,平均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50天,平均气温11.4摄氏度.。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矿、石灰石。村辖区有出水丫口砂厂一个,全村大牲畜936头(匹),家禽8645支;全村7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四通”。   --人口总数:3984人 农业人口:3963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控制人口,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共创美好家园   --所辖村:20个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大蒜,小蒜,辣椒 办公所在地:大方县八堡乡天宝村   


天宝村特产大全




天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