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黔西县 >> 素朴镇 >> 牛场村

牛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牛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牛场村简介

  牛场村原有九个村组,近几年在素朴镇政府的引导下,将水口1至4组与牛场村合并,现共有村民小组13个,共计678户人家,总人口2580人。村总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稻田790.5亩。经果林种植面积630亩,核桃种植面积150亩。我村还是重要的养殖基地,养殖业发展迅速。养羊专业化户30余户,养猪与养牛专业户各十多户。基础建设基本完善,全村通组马路基本贯通,一事一议道路硬化3公里左右,挖出200多口水窖以保障用水安全,治理河道约4公里。修建村办公室一栋,卫生室一个,养老院一栋。
  目前我村正在大力发展速生杨基地,已种植上百亩,发展前景良好
  --人口总数:2580人 农业人口:25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口一至四组,牛场一至九组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态养羊,养牛,养猪,速生杨基地 名特产品:羊 办公所在地:牛场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2105 551500 -- 查看 牛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牛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牛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学堂社区

  学堂社区位于素朴镇集镇所在地,是全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全社区户数1330户,辖15个村民组,总人口4994人。全社区有党员91名,其中女党员14名,流出党员8名,党员平均年龄55岁。   学堂社区由原居委会和学堂村组成,支部和村委会多次受到上级党、政府的表彰。   --人口总数:4994人 农业人口:4354人 非农业人口:640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布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1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米酒,黄粑 办公所在地:三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高坎村

  高坎村位于素朴镇西南面,离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共面积4.6平方公里,辖八个村民小组。本村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共428户,人口1648人,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半年以上341人,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57人。全村耕地面积1743亩,其中退耕还林295亩。宅基地占用、公路占用332亩,实际耕地面积1116亩,小型蓄水窖4个,经果林350余亩。现有党员24名,预备党员1名,贫困党员2名。全村通组公路基本建成,农网改造于2011年全部覆盖。   本村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油菜,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大葱。全村一、二、三、四、五、六组主要种植烤烟为主,烤烟作为全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奠定我村作为全镇种烟大村。但我村已认识到经济支柱单一的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大胆摸索,带领群众在我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于2010年实施种植经果林360余亩,青蒿300余亩,拓宽了村民经济来源,是我村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尝试。此外,我村还大力发展养殖业,现目前存栏猪300多头,主要分散在10余户养殖大户。   本村有风龙峡谷景观一处,目前处于待开发,但其独特地形特点让其魅力外显。有诗为证:   罗成登鼓上天庭 龟蛇争斗无踪影   一品当朝堂前内 飞龙走马观凤鸣         --人口总数:1648人 农业人口:16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8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名特产品:烤烟,大葱 办公所在地:高坎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的好去处. 资源:烤烟   

屯江村

  屯江村位于素朴镇东部,距镇12公里,总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共340户人家,1475人,全村通组公路基本完善,农网改造在2011年全面覆盖.有退耕还林341公顷,经果林15公顷,乔木林94公顷.移民搬迁40户,160人.我村主要居住着汉族和苗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我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养殖,生产小季主要以油菜、小麦为主,还有洋芋。大季主要是地萝卜、玉米的生产。   本村有0员26名,两村委班子中,职位委员3人,村委委员5人,两村委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村在2006年度获综合专評一等奖,同时被评为先进单位,2007年度各项工作荣获一等奖,2010年各项工作荣获二等奖。      --人口总数:1475人 农业人口:147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乔木林 名特产品:玉米 萝卜 办公所在地:屯江村   

大坝村

  大坝村位于素朴镇的东北部,离镇政府位置约3公里,大坝村于2001年由大坝、沙湾和青林三个自然村合并,居住着汉、苗等民族。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780亩,退耕还林535.3亩,有森林面积16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0%。现有18个村民组,有总户数519户,人口2181人,其0有30人,外出务工920人。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煤的资源储量丰富。2009年,我村引进投资,在我村种植1900多亩速生杨树,是我村产业机构调整,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一重大尝试,预计在未来几年,大坝村老百姓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大方面取得双丰收。      --人口总数:2181人 农业人口:2178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1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速生杨产业基地 名特产品:桃子,核桃 办公所在地:三组   --自然条件:本村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资源:本村煤的储量丰富   

石堡村

  石堡村地处素朴镇至太来乡沿线,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民组,总户数322户,总人口1371人,耕地面积1445亩,其中水田210亩,现有荒山800亩。在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在全村山头种植松柏树22万株,现长势良好,基本形成规模。   今年,村两委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带领村民探索产业调整的路子,把石堡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农民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三年来,经村两委的大力努力和全村群众的实干摸索,我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获得重大突破,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和生态养羊。目前项目运转良好。三年来,村两委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二等奖两次,一等奖一次,为我们进一步带领群众致富增添了信心。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不断破解“三农”难题,为把我村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而不断努力奋斗。   --人口总数:1371人 农业人口:137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7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生态畜牧业 名特产品:李子,生态山羊 办公所在地:一组   --自然条件:本村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牛场村

  牛场村原有九个村组,近几年在素朴镇政府的引导下,将水口1至4组与牛场村合并,现共有村民小组13个,共计678户人家,总人口2580人。村总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稻田790.5亩。经果林种植面积630亩,核桃种植面积150亩。我村还是重要的养殖基地,养殖业发展迅速。养羊专业化户30余户,养猪与养牛专业户各十多户。基础建设基本完善,全村通组马路基本贯通,一事一议道路硬化3公里左右,挖出200多口水窖以保障用水安全,治理河道约4公里。修建村办公室一栋,卫生室一个,养老院一栋。   目前我村正在大力发展速生杨基地,已种植上百亩,发展前景良好   --人口总数:2580人 农业人口:25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口一至四组,牛场一至九组 生产总值:9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态养羊,养牛,养猪,速生杨基地 名特产品:羊 办公所在地:牛场村   

营山村

  营山村民族团结,村貌改善,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得到有关门的大力支持,村两委及广大村民共同努力,基础设施初见成效。素马公路横贯我村,进组公路基本完善,随着上级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我村6条进组公路已开工进行。   农户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上级政府的扶持,我村茅草房和危房已基本杜绝。近年来实施危房改造和生态家园建设共127户,实施生态农业种植速生杨496亩,以长养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全村每年劳务输出人员813人,创收406500.00元,为家乡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在家劳动力以种植、养殖为主促进生活的改善。   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将把营山村建设成为一个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富裕村。   村两委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本村谋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搞好工作。   从2005年至2006年被素朴镇党委、政府评为三等奖。因两委班子其他原因,2007年后上级组织对营山村班子实施重大调整,2007年至2010年被上级党委、政府连续4年被评为综合考评一等奖。      --人口总数:2453人 农业人口:245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8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十八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栽秧某,牛角某,白地某 办公所在地:营山村四组   

马路村

  马路村是由原安山村和江河村两村合并而来的一个大村,是素朴镇边陲村之一,座落素朴镇西南角,离素朴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这里住着汉、苗、彝三个民族,共408户,1548人。有耕地8188亩,荒山3090亩,水域面积550亩,劳动力818人。海跋低,作物早熟。主要山地属于卡斯特地貌,乌江上游马路河段。   由于本村地势独特,风景靓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就造成本村历史复杂,人文久远,是本村的一大亮点。过去交通事业极不发达,人民生活、经济自然落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新一轮领导班子的带动,上级领导关心。交通、旅游业、特色产业处在迅速发展之中,集体荣誉辉煌。      --人口总数:1548人 农业人口:15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4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金钱橘 办公所在地:马路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风光秀丽 资源:自然风光秀丽 有卡斯特地貌,乌江上游马路河段,马路河峡谷风光。   

新强村

  新强村位于黔西县素朴镇西部,与钟山乡相连.全村耕地面积1307亩,6个村民组,303户,1202人,外出务工人员441人,党员12名,预备党员2名,贫困党员3名。   近年来.全村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六个村民组全部通公路,其中通村主路一条,长2.5公里.现我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网改造有三个组尚未实施.我村无养殖大户,种植烤烟800多亩,杂交玉米,水稻基本普及全村,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年底收入客观,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村党委班子精心组织党员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把思想认识转变过来,形成共识,积极探索本村新思路,新举措,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人口总数:1202人 农业人口:12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六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黔西县素朴镇新强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的好去处.   

索风村

  索风村由原素朴镇大坪村和龙泉村于2000年合并而成,位于黔西县素朴镇的东南方,南与贵阳市修文县相接,距离素朴镇政府驻地约6公里交通方便。   全村划分为11个村民组,共498户人家,人口总计1902人。全村可耕地总面积为892亩,其中水田472亩。故此,索风村以稻谷、玉米、柑橘为主要种植作物。近几年随着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包括柑橘园和早熟蔬菜园两个示范性基地,人均收入达2000.00元。      --人口总数:1902人 农业人口:19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十一个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钱橘园,早熟蔬菜园 名特产品:金钱橘 办公所在地:索风村   

和平村

  和平村建于1951年,由当时的第一任村长罗经林(已故)命名。1982年改为后槽大队,1990年又恢复和平村之名。   和平村位于素朴镇的东北面,乌江河上游西侧,河对岸是贵阳市下属的修文县六广镇和大石乡,南邻屯江村,西邻棉花村,北邻金江村。距离素朴镇政府约十公里。村落地势起伏较大,呈阶梯型,最高与最低处海拔相差约有1000米。现有九个村民组,311户人家,总计1268人。耕地面积1246亩,荒山面积840亩。   由于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2005年至2007年获三等奖,2008年至2010年获二等奖,2010年村党支部荣获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1268人 农业人口:12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九个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态养羊 名特产品:羊 办公所在地:和平村   

塘坊村

  塘坊村位于素朴镇西面,与本镇新强村、高坎村、灵博村相邻。行政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贵毕高等级公里和县级公路穿境而过。   我村有372户1523人,其中有耕地面积1071亩,林地面积500亩,退耕还林412亩,2011年实施经果林272亩。有水库一座,占地面积100亩。   产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农作物主要是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为主,目前我村种植玉米800亩,水稻430亩,烤烟300亩,大葱100亩。   养殖业。现有存栏生猪300头,育肥猪210头,能繁育母猪50头,牛200头,马30匹,鸡1500只。2010年实施生态养羊,现有羊只1150只,种草1800亩。   --人口总数:1523人 农业人口:1520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大葱,桃子 办公所在地:四组   --自然条件:霜冻期短,气候宜人   

江龙村

  江龙村位于素朴镇南部,从镇到村4公里,总面积5.2平方公里,15个村民组,居住有487户人家,共有2030人,全村通组公路基本完善,农网改造2007年全部覆盖。有梯田53公顷,乔木林171.5公顷,封禁林治理171.5公顷,经果林13.3公顷,坡面水系工程53.3公顷,居住着汉族和彝族,其中,汉族人数为多数彝族有大约25人。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养殖和种植,消极生产主要有油菜、小麦、洋芋,大季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   本村有党员29名,村两委班子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8年度综合考评为二等奖   2008年度综合考评为二等奖   2008年度综合考评为二等奖   2008年度综合考评为二等奖      --人口总数:2030人 农业人口:20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5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乔木林 名特产品:小麦 洋芋 办公所在地:江龙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的好去处. 资源:种植业   

金江村

  金江村位于素朴镇东北面,东抵乌江库区六广河下游,与修文县大石隔河相望,南抵棉花村,西抵龙井村,北抵塘山村。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4.5。距离政府所在地7.5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504户,2025人。本村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外出务工有536人,全村经济经济支柱也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收入占本村经济来源的80%以上。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针对我村实际情况,着力改变我村贫困面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我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先后在我村发展400亩经过林。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效率。此外,村两委大力支持发展养殖业,为有能力农户联系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联系镇畜牧站长期为我村指导家禽牲畜防治技术。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村两委将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村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人口总数:2025人 农业人口:20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4.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8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李子、桃子、金钱橘 办公所在地:二组   --自然条件:我村处于六广河延安,本村地势西高东矮,气候多样 资源:煤   

棉花村

  棉花村位于素朴镇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80亩,其中田58亩、林地560亩、退耕还林地402.9亩,退耕还林423.9亩,经果林315亩。辖1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白、布依、满、土家等民族,共有451户,总人口194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外出务工人员共358人。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一名。   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菜,小麦为主,2010年以来,我村大力发展经果林,现已发展300多亩,主要是种植梨、桃、核桃,现果木树长势良好,梨、桃在3年左右时间可以挂果,经济收入将大大超过传统种植业。另外,我村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我村实施了生态养羊项目,目前项目运作良好。      --人口总数:1945人 农业人口:194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布依,白,满,土家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1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9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生态养羊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二组   --自然条件:全村卡斯特地貌突出   

灵博村

  灵博村位于素朴镇西北角,离镇政府3公里,行政区域4.2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198.2亩,338户、共1406人。荒山面积520亩,与本镇学堂村、塘坊村和新强村相连。全村辖7个村民组,海拔1250米,现有党员22名。   灵博村建于1951年,当时两个大队并连,近年来,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表彰,从2005年到2010年先后荣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党支部等称号。   境内现有历史悠久旅游景点“象祠”,现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正在规划中,预计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县乃至全区有名的旅游景点。      --人口总数:1406人 农业人口:140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98.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7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三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1-8℃,夏季最热的7月在22-26℃之间。 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 资源:(明)象祠遗址,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现已进入规划开发阶段   

衙院村

  衙院村共有6个村民组,占地面积5.7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650亩,其中水田103亩,旱地947亩,荒地600亩,人口160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747人,共376户。人均耕地面积1亩,人居纯收入1550元。   村史   建国以来,在土改时期均属衙院村,在文革期间改为衙院大队,管辖老王寨、武家槽,衙院,当时归陈绍安。龙山大队,管辖三岔沟、大岩洞、蛇沟,归雷绍全负责。   70年代中期,又将衙院大队、龙山大队合并为红星大队管辖,由雷绍全负责。   80年代又将红星大队更名为岩洞村,由雷绍全负责。   90年代将岩洞村改为衙院村,沿用至今。   在素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2007年解决了我村公路闭塞的问题,修建公路通组路4.9公里。2008年在我村衙院二组新建大水池一口,容量2800立方米,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小水窖220口,受益人口634人。      --人口总数:1605人 农业人口:16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耕地 名特产品:洋芋 水稻 办公所在地:衙院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风光秀丽   

古胜村

  古胜村位于黔西县东部,乌江上游六广河西岸,距省城贵阳78公里,距县城黔西42公里,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250米,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常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037毫米,年日照1360小时。全村辖15个村民组,490户2045人,总面积6.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68.3亩(其中水田51亩),林地面积6765亩(其中:退耕还林2538.5亩)。目前,当地群众基本摆脱贫困,成功地走上了“生态强村、经果稳村、畜牧兴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小康富裕道路。   近年来,古胜村党支部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经济抓党建,围绕党建促发展,突出党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在发展经济中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使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8名(其中常年外出的党员4名,都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了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有力推动了全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此同时建立了以党支部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党组织构架。村支部始终把党员培训,提高党员素质作为长远大事来抓。通过培训,学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学政策,提高执行力;学技能,提高致富能力;学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开展党性教育,保证党员思想认识到位、思想不退化、不落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2009年度村党支部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五好党支部”;同年年被列为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   古胜村连续几年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一直是政通人和、村泰民安,人人有事干,天天见效益,家家遵法纪,户户守诚信,这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该村以“小组推选、村委会评选、党支部监督”的方式,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村人民向更加团结、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在古胜村,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党支部”,因为在古胜,党员干部尊老爱幼的事迹不胜枚举,在当地,哪位老人生活有困难、子女不孝敬,党员们总是带着温情为老人排忧解难。逢年过节,古胜村党支部都会救助特困户,让他们过好年(节),了解到农户的子女上学困难,村党支部就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竭尽全力替他们除忧解难,帮他们寻找致富路子。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党支部制定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村新修到组公路7.1公里,其中硬化到组公路3.1公里,硬化院坝280户,14000平方米,硬化连户路240户,12000平方米,修建平井排洪沟1.58公里,改造茅草房、危旧房135户,农房美化280户,修建沼气池165口,改厕改灶165户,安装生态灶10台,改圈258间320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50口,修建花池150口,葡萄架50套。目前,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根治。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党支部没白天黑夜地奔忙,在他们的努力下,全村移动电话的信号覆盖率100%,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每年都有新添科技图书,使活动室成为群众学科技、了解信息的课堂;今年还计划与电信部门联系,争取在本村各组接通宽带网,让群众学会计算机基本应用,使其感受到网络科技知识、农产品销售信息为推动新农村发展所起的效应。   古胜村党支部全面启动“素质工程”,通过开办远教学校,实施“阳光工程”等,着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力争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22岁至45岁的农村劳动力80%以上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种植“黔西四号”系列优质玉米700亩,科技运用率达90%以上。推广马铃薯种植200余亩,紧紧抓住发展千亩经果林的机遇,先后发展经果林种植905亩,其中椪柑200亩,美国甜桃150亩,宁波杨梅75亩,烟台紫色樱桃220亩,玛瑙樱桃50亩,早熟温州蜜橘20亩,山樟子20亩,五星枇杷160亩,甜柿子10亩,地埂种植花椒200亩(5万株)。与此同时有养猪存栏1200头,其中能繁母猪80头,养牛存栏238头,家禽存栏2.5万羽,培育养殖地王鸽1户,存栏种鸽150对;新建水池一口30立方米,维修水池四口200立方米,安装到户水管10.5公里,解决318户1268人饮水难问题;完成10个村民组222户农网改造;新安装“一托六”地面卫星接收机21套,其中广播点7个;新修建计卫合一的卫生室220平方米,在家参加医保率达98%。   目前的古胜村,象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沐浴下,在村委一班人的众志成诚下,尽心竭力的描绘着和谐、富强、文明的乡村画卷,引领着更多的村级基层组织和更庞大的群众队伍,一步步地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古胜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与修文县六广镇镇政府所在地一水相隔,有一座桥紧紧地把两地相连。这里不仅是游人的休闲度假的乐园,更是商家投资好地方,尤其是餐饮业,一直是我村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上规模、上档次的餐饮单位有两家,“青龙岛”和“古胜城山庄”两家,这两家单位每月接待游人数以万计,使游人不仅饱览原生态秀美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更让游人享受地方特色美食。说起地方特色美食,六广河鲢鱼恐怕要居首,它以味美、健康、绿色吸引着每一位游人,让每位游人流连忘返。   --人口总数:2405人 农业人口:24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8.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布依 发展口号:生态强村、经果稳村、畜牧兴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   --所辖村:1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0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经果林 餐饮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金钱橘,桃子,草莓,李子 办公所在地:五组   --自然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037毫米,年日照1360小时 资源:经果林,六广河峡谷   

新龙村

  新龙村位于素朴镇北面,与钟山乡长坡村和铁石乡六棱村、石丫村相接,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总面积4.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20.1亩,其中田191亩。全村辖7个村民组,325户,总人口1235人,其中有正式党员20名,女党员2名,少数民族党员2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名。属于多民族聚居村,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壮等多个民族,民俗文化丰富。   --人口总数:1235人 农业人口:12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0.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布依,壮 发展口号:   --所辖村: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李子 办公所在地:新农村二组   --自然条件: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塘山村

  塘山村位于素朴镇东面,南抵素朴镇金江村、龙井村,西、北抵太来乡,东与修文县大石乡隔河相望。辖区内共有12个村民组,有耕地面积2910亩,其中田380亩;户数470户,人口1910人,其中移民162人。外出务工650人,其中从事加工经营59人;党员25名,其中外出3名。   塘山村紧紧围绕生态扶贫,人口控制主题,不断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我村从2010年开始实施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养羊项目。    境内有村级卫生所一处,小学一所1-6年级。配备保洁员1个,建立长效机制1个, 达标卫生所:1个, 文化活动室1个。   李万成 13668574671 村支部和村委全面工作,负责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民政、整脏治乱工作,联系新塘一、二、三组工作。   李德军 13698549891 负责统计、科技兴农、林业,协助罗艳荣工作,联系塘山村一、二、三、四、五组工作。   罗艳荣 13984591018 分管人口与计生、生态养羊、卫生、水、电、路等工作。联系热潮一、二、三、四组工作。      --人口总数:1910人 农业人口:191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1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1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8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生态养羊 名特产品:土豆,生态养 办公所在地:四组   --自然条件:六广河峡谷,刺猪洞   

龙井村

  龙井村位于素朴镇东北角,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5.5亩,辖13个村民组,447户,总人口2043人,外出打工经商290人,从事加工、服务业68人,党员27名,男性党员24名,女性党员3名,贫困党员1人,党员平均年龄65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列入发展对象1名,预备党员1名。   近年来,全村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村13个村民组全部通公路,通村公路一条,长4.4公里,到组进寨路12条,总长3.58公里。完成2000多人的人饮工程,从2004至今,修建小水窖277口,7003立方米,水池13口,752立方米。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2008年建成了白江教学楼一栋,解决了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目前,我村正在进行农网改造,这又将是我村一次里程碑式的改变,并网后,将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负担和解决用电难问题。   在产业调整上,我村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养羊户200多户,饲养牛、羊2500头只。为我村农民杀出来一条致富路子。   我们将继往开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产业调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引领群众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为早日实现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人口总数:2043人 农业人口:204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65.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生态畜牧业 名特产品:李子,山羊 办公所在地:二组   

百花村

  百花村组建于1998年,由原高龙、白花、石井三个自然小村组成,一共有15个村民组,515户,总人口2117人,总面积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0.33亩,退耕还林550亩,坡改梯500亩。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交通得到改善。到目前,我村共修建水池180口,沼气池100口,通村联组路8公里,改造茅草房99户,农村医疗合作参合人数1590人,在家参合率达98%,解决低保103人。   2010年至2011年是我村产业结构重要之年,村两委抓住有利时机,共实施经果林650亩,种植品种包括板栗、核桃、桃子、梨子等。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第二季度末家禽牲畜存栏量同比增长50%,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3名,他们分别从事经果林种植并发展林下养殖,其他两名创业人员从事养猪。   --人口总数:2117人 农业人口:211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50.3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15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9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八组   --自然条件:典型的卡斯特地貌 资源:自然风光秀丽   


牛场村特产大全




牛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