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架村位于甘棠镇的东面,距镇政府驻地约0.5公里,辖 12个村民组,585户,220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291人。耕地总面积 2299.5亩(其中:田 563亩,土1736.5亩),人均基本农田0.75亩。林地面积343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2340亩,未承包1090亩;退耕还林9.5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均纯收入2310元。
--人口总数:2208人 农业人口:219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4.8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9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科教兴农
--所辖村:1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15.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油菜,水稻,药材等 名特产品:高山冷水生态鱼 办公所在地:毕架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甘棠乡毕架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2110 | 551500 | -- | 查看 毕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联新社区 |
联新社区村民委员会位于甘棠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1公里,交通便利,辖有新一,新二,新三,老一,0,小寨,联新7个村民组,共计928户4317人,居住着汉、苗、彝、布依、水等民族 ,耕地面积825.7亩(其中田351.7亩,土474亩),人均基本农田0.095亩,土0.128亩,大部分海拔在1050至11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平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油菜、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人均粮食200公斤左右,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 --人口总数:4317人 农业人口:3257人 非农业人口:1060人 --行政区面积:0.86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5.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布依,水等民族。 发展口号:用我们的爱心和双手,共建温馨美好的家园。 --所辖村:新一,新二,新三,老一,0,小寨,联新。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甘棠镇联新社区新大街中段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资源:联新社区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甘棠镇政府所在地,辖 4个村民组,358户,1439人,其中有少数民族267人。耕地总面积 872亩(其中:田 320.7亩,土545亩)。林地面积597.6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397.5 亩,未承包200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10米之间,相对高差11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规模化种养殖户2户。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2800元。 --人口总数:1439人 农业人口:1339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行政区面积:1.1484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用科技带动发展 --所辖村:关寨一组,关寨二组,关寨三组,大坪组 生产总值:402.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特色玉米 办公所在地:甘棠镇新大街中段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资源:农业资源 |
大寨村 |
大寨村位于甘棠镇的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辖 6个村民组,551户,2237人,其中有少数民族206人。耕地总面积 2089亩(其中:田 900亩,土1389亩),人均基本农田 1 亩。林地面积110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150 亩,未承包950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10米之间,相对高差 21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2300元。 --人口总数:2237人 农业人口:2192人 非农业人口:45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8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满族,回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9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油菜,水稻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大寨村一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资源:大寨村村委会 |
毕架村 |
毕架村位于甘棠镇的东面,距镇政府驻地约0.5公里,辖 12个村民组,585户,220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291人。耕地总面积 2299.5亩(其中:田 563亩,土1736.5亩),人均基本农田0.75亩。林地面积343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2340亩,未承包1090亩;退耕还林9.5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均纯收入2310元。 --人口总数:2208人 农业人口:2195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4.8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9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科教兴农 --所辖村:1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15.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油菜,水稻,药材等 名特产品:高山冷水生态鱼 办公所在地:毕架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甘棠乡毕架村 |
同心村 |
同心村位于甘棠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公里,辖10个村民组,562户,2416人,其中有汉族,彝族,布依族,少数民族20人。耕地总面积 2107.8亩(其中:田 666亩,土1441.8亩),人均基本农田0.99亩。林地面积1499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595.6 亩,未承包903.4亩;退耕还林32.2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10米之间,相对高差 11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无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人均粮食351公斤,人均纯收入2300元. --人口总数:2416人 农业人口:2406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4.6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7.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55.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小麦,西瓜,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洋芋 办公所在地:同心村马路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
芦茅村 |
芦茅村位于甘棠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辖 10个村民组,564户,2156人,其中有少数民族412人。耕地总面积 2139亩(其中:田 246亩,土1893亩),人均基本农田0.97亩。林地面积2782.5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2140 亩,未承包642.5亩;退耕还林11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无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人均粮食351公斤,人均纯收入2000元,是全县二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2156人 农业人口:21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431.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小麦,西瓜,烤烟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芦茅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农作物 |
新田村 |
新田村位于甘棠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7公里,辖 18个村民组,948户,3980人,其中有少数民族365人。耕地总面积 3953亩(其中:田 313亩,土3640亩),人均基本农田0.8亩。林地面积250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2000亩,未承包500亩;退耕还林948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均纯收入2110元。 --人口总数:3980人 农业人口:3940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3.74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759.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小麦,西瓜,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新田村街上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资源:经济作物,农作物,畜牧业 |
大营村 |
大营村位于甘棠镇的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3公里,辖 8个村民组,463户,182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1112人。耕地总面积 1557亩(其中:田 200亩,土1357 亩),人均基本农田 1.1 亩。林木面积 2654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786 亩,未承包0亩;退耕还林1868亩)。大部分海拔在115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0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无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800元,是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828人 农业人口:1822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2.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2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大营村烂泥沟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农作物 |
樱桃村 |
樱桃村位于甘棠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辖9个村民组, 468户,1686人,其中有少数民族380人。耕地总面积2014亩(其中:田 105亩,土1909亩),人均基本农田1.2亩。林地面积63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440亩,未承包190亩;退耕还林340亩)。大部分海拔在115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0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均纯收入1610元。是全县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686人 农业人口:168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9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71.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樱桃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农作物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甘棠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4公里,辖11个村民组, 502户,1838人,其中有少数民族606人。耕地总面积1631亩(其中:田97亩,土1534亩),人均基本农田0.95亩。林地面积4724.7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4631.8亩,未承包92.9亩;退耕还林11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均纯收入1610元。 --人口总数:1838人 农业人口:183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11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95.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黄豆 办公所在地:金星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业 |
大锡村 |
大锡村位于甘棠镇的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辖16个村民组,788户,2856人,其中有少数民族300人。耕地总面积3200亩(其中:田 149亩,土3051亩),人均基本农田亩。林地面积800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500 亩,未承包300亩;退耕还林9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3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烤烟、大葱,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600公斤,人均纯收入2100元。 --人口总数:2856人 农业人口:285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45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99.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大蒜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大锡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交通方便 资源:农作物 |
梨子村 |
梨子村位于甘棠镇的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辖11个村民组,469户,1783人,其中有少数民族924人。耕地总面积3411.7亩(其中:田 80.8亩,土3330.9亩),人均基本农田0.5亩。林地面积4963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2298.3 亩,未承包200亩;退耕还林2464.7亩)。大部分海拔在1300至15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西瓜、烤烟,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矿产资源煤炭。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0元。 --人口总数:1783人 农业人口:178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95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411.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1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5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油菜,西瓜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梨子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业 |
仲那村 |
仲那村位于甘棠镇的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1公里,辖 17个村民组,907户,3417人,其中有少数民族918人。耕地总面积 3390亩(其中:田 158亩,土3232亩),人均基本农田0.97亩。林地面积6010.0 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 3391亩,未承包2619 亩;退耕还林690.2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西瓜,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养鸡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 --人口总数:3417人 农业人口:341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01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水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563.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仲那村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业 |
三马村 |
三马村位于甘棠镇的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20公里,辖 7个村民组,322户,1290人,其中有汉族、苗族、彝族,少数民族390人。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1502.4亩(其中:田 96亩,土106.4亩),人均基本农田1.11亩。林地面积2424.5 亩(其中:村集体林木承包到组到户1517.95 亩,未承包 0 亩;退耕还林902.4亩)。大部分海拔在1100至1250米之间,相对高差 250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年均气温14-19℃,无霜期3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畜牧业主要养牛、养猪等。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有部分规模化种植养殖户。人均粮食210公斤,人均纯收入2100元。 --人口总数:1290人 农业人口:12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2.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7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70.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三马村三马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 资源: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