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黔西县 >> 洪水镇 >> 解放村

解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解放村谷歌卫星地图)


解放村简介

  解放村位于黔西县西北部,离县城7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666户2587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8元,解放村是全区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核心区,生产的大米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春来十里菜花黄,秋到万亩稻谷香;龙潭附廓水相逢,玉带回旋绕村庄”是柳岸水乡解放村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
  柳岸水乡解放村依托良田宽广、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实施农业标准化助推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大力实施第六批全国农业(水稻)标准化种植一类示范项目,2010年实现水稻平均亩产量约640公斤,比2007年的传统种植亩均增产约300公斤,水稻年均增产约10万公斤,农民年均增收约26万元,同时还形成了观赏性极高的原生态观光农业。
  三年来,柳岸水乡解放村共争取到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按照青瓦白墙、木质花窗、木条装饰等黔西北民居特色完成了402户房屋改造和新建,修建了225个水冲式厕所和封闭式垃圾池,拆除了159间石棉瓦房翻盖成小青瓦,硬化了4000平米连户路,硬化院坝9800平米,投入24万元绿化农户庭院;建成300多口生态沼气池;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1600亩的经果林项目,在河岸补种1500株垂柳;10家乡村旅舍获地区旅游局授牌;引进柳岸水乡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36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柳岸水乡度假酒店;5条总长1200米青石板连河路,3公里沿河观光道,停车场、逢水桥、百步桥、杨柳桥、风雨桥、解放大桥、5公里通组油路、城关镇至解放至野普公路14公里旅游公路以及总投资478万元的农发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总投资355万元建成了村级综合办公楼、计生卫生楼、村级文化长廊、3个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广场、村级污水处理站、天然游泳池、6个大型荷花池;在逢水河畔新建了8间烙锅小木屋,在景区安装了38盏照明灯;完成村级小集镇路灯、人行道、排污管道、农贸市场和路面铺油建设;组建了一支60人的文艺宣传队;收集、整理了当地清代史氏家族举人、秀才近500首诗词。柳岸水乡解放村于2010年11月被省农委、省旅游局评定为全省15个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柳岸水乡解放村成功承办了2009、2010两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柳岸水乡解放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创旅游综合收入250余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民生。
  柳岸水乡解放村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主线,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党员带富为平台,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永葆先进性的党员干部队伍。解放村先后荣获省、地、县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荣获地区表彰为“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正积极申报“全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正积极开展干部示范、党员带头、企业帮扶、先进青年带动的“四帮四促”活动;党建、新农村建设、惩防体系等工作先后得到中央、省、地、县领导的检查指导,全村党建工作不仅迈上了新台阶,更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现在的柳岸水乡解放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路更畅了、房子更新了、人民更富了,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强劲发展势头!
  
  --人口总数:2587人 农业人口:25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水族,南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寨组,新沟组,新堰组,大坡组,杨家寨组,青岗林组,等10个 生产总值:540.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油菜,红米 办公所在地:解放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20摄氏度 资源: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2111 551500 -- 查看 解放村谷歌卫星地图

解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解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附廓社区

  附廓村位于洪水镇东北部,为洪水镇政府驻地,全村辖12个村民组,有农户678户,3032人,耕地面积2090亩,其中田1050亩,土1040亩。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全村面积为8平方公里,全县自来水饮用均出自本村的附廓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占地2平方公里。村两委班子为民办了很多实事:做好雪凝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茅草房改造,沼气池建设,集贸市场改造和林权证发放完毕等。   --人口总数:3032人 农业人口:2732人 非农业人口:300人   --行政区面积:3.557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99.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洪水乡大坝土组   

箐利村

  箐利村位于洪水镇西面,距洪水镇政府驻地12公里,有耕地2658亩,无水田。全村辖9个村民组,有农户478户,2045人,水资源匮乏,是影响我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旅游开发资源,海拨1435米,人均纯收入1100元,粮食350公斤,属贫困村。全村有党员32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有4名。该村分布有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是洪水乡一个少数民族大村,是全县烟水配套工程的示范基地。      --人口总数:2045人 农业人口:2036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发展口号:高举科学发展,共建美好明天   --所辖村:箐白一组,箐白二组,箐白三组等9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24.9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烟水配套工程的示范基地 名特产品:烟草 办公所在地:箐白二组   --自然条件: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缺乏水资源影响我村的发展 资源: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洪箐村

  洪箐村位于洪水镇政府东面,距离洪水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473户,1803人,分布汉、彝、苗、白等民族,全村劳动力1200人,耕地面积1810亩,其中旱地1460亩,水田350亩,全村人均粮食产量450公斤,人均现金纯收入900元,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全村贫困面较大,人畜饮水比较困难,每年到干旱时期,有6个组的村民到4公里以外去挑水吃,干旱持续时间大约六个月,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养殖为辅。   --人口总数:1803人 农业人口:1786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 发展口号:全力发展新型农业,提高群众经济收入。   --所辖村:后寨,老岩井,店子,干田边等十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红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老岩井组   --自然条件:一般 资源:种植烤烟   

永富村

  永富村地处洪水镇东南面,东与梨明村相邻,南与新潭交界,西靠解放村,北面为洪箐村,村委驻地与洪水镇政府所在地相距4公里。村地域面积6.5平方公里,共有358户,1354人,其中男705人,女649人,退耕地483亩,森林荒山2560亩,耕地1420亩,其中田为2988亩。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已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茅草房改造20户,同时是县烟水配套工程的示范基地,主要经济收入就是通过种植烤烟、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为辅。   公共设施:村委会,驻地农场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学校,驻地农场组,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职工人数8人,在校学生200人;幼儿园,驻地农场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职工人数4人,敬老院,驻地农场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卫生所,驻地农场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职工人数1人;商业集贸市场,驻地农场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职工人数10人。   风土人情:永富村人勤劳简朴,民风朴实,热情好客,团结友善,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联昌、联明两组地处联昌大河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人口总数:1354人 农业人口:1350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联昌组,联明组,养马组,后寨组,农场组,洪建组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小麦、油菜、无公害大米 办公所在地:农场组   --自然条件:联昌、联明两组地处联昌大河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资源:自然资源   

解放村

  解放村位于黔西县西北部,离县城7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666户2587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8元,解放村是全区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核心区,生产的大米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春来十里菜花黄,秋到万亩稻谷香;龙潭附廓水相逢,玉带回旋绕村庄”是柳岸水乡解放村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   柳岸水乡解放村依托良田宽广、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实施农业标准化助推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大力实施第六批全国农业(水稻)标准化种植一类示范项目,2010年实现水稻平均亩产量约640公斤,比2007年的传统种植亩均增产约300公斤,水稻年均增产约10万公斤,农民年均增收约26万元,同时还形成了观赏性极高的原生态观光农业。   三年来,柳岸水乡解放村共争取到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按照青瓦白墙、木质花窗、木条装饰等黔西北民居特色完成了402户房屋改造和新建,修建了225个水冲式厕所和封闭式垃圾池,拆除了159间石棉瓦房翻盖成小青瓦,硬化了4000平米连户路,硬化院坝9800平米,投入24万元绿化农户庭院;建成300多口生态沼气池;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1600亩的经果林项目,在河岸补种1500株垂柳;10家乡村旅舍获地区旅游局授牌;引进柳岸水乡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136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柳岸水乡度假酒店;5条总长1200米青石板连河路,3公里沿河观光道,停车场、逢水桥、百步桥、杨柳桥、风雨桥、解放大桥、5公里通组油路、城关镇至解放至野普公路14公里旅游公路以及总投资478万元的农发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总投资355万元建成了村级综合办公楼、计生卫生楼、村级文化长廊、3个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广场、村级污水处理站、天然游泳池、6个大型荷花池;在逢水河畔新建了8间烙锅小木屋,在景区安装了38盏照明灯;完成村级小集镇路灯、人行道、排污管道、农贸市场和路面铺油建设;组建了一支60人的文艺宣传队;收集、整理了当地清代史氏家族举人、秀才近500首诗词。柳岸水乡解放村于2010年11月被省农委、省旅游局评定为全省15个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柳岸水乡解放村成功承办了2009、2010两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柳岸水乡解放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创旅游综合收入250余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民生。   柳岸水乡解放村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主线,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党员带富为平台,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永葆先进性的党员干部队伍。解放村先后荣获省、地、县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荣获地区表彰为“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正积极申报“全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正积极开展干部示范、党员带头、企业帮扶、先进青年带动的“四帮四促”活动;党建、新农村建设、惩防体系等工作先后得到中央、省、地、县领导的检查指导,全村党建工作不仅迈上了新台阶,更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现在的柳岸水乡解放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路更畅了、房子更新了、人民更富了,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强劲发展势头!      --人口总数:2587人 农业人口:25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水族,南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寨组,新沟组,新堰组,大坡组,杨家寨组,青岗林组,等10个 生产总值:540.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油菜,红米 办公所在地:解放村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20摄氏度 资源:水   

永平村

  永平村位于洪水镇东部,距洪水镇政府8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农户420户,共1710人,耕地面积1556亩,其中田有770亩,土有786亩,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全村有党员26名,预备党员3名,支部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4名。该村修建了近8公里的通村公路,连接了黔西县城、乡政府与百里杜鹃0,交通方便。永平村主要是以农作物为主,发展新型产业,目前在和平组有部分农户已开始种植西瓜。      --人口总数:1710人 农业人口:1650人 非农业人口:60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农产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所辖村:永丰组,丰宜组,和平组,新河组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和平西瓜地 名特产品:西瓜,玉米 办公所在地:洪水乡永平村永丰组   --自然条件:土肥地沃,交通便宜,水源丰富。   

官庄村

  官庄村位于洪水镇中部,全村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358户,1678人,全村耕地面积为800亩,其中田、土各为400亩。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该村新修了6.6公里的通村公路,解决了50多户的人畜饮水。茅草房改造共4户,沼气池建设共14户,集体林权证已发到农户手中,主要通过养种业来增加村民收入。   --人口总数:1678人 农业人口:167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74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水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代家寨组,邓家寨组,官庄组,跃进组,热潮组,青春组 生产总值:210.3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油菜,玉米 办公所在地:官庄村热潮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20摄氏度 资源:水   

新桥村

  新桥村位于洪水镇中部,全村总面积有9.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有农户617户,2765人,劳动力有1102个,耕地1678亩,其中田836亩,土842亩,播种面积2672亩,粮食总产量880吨,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和万亩油菜无公害实施核心区,现争取资金8万元新建了新桥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该村实现了水、电、路、通讯、网络五通,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区位发展优势明显。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25公斤。   新桥村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群众基础较好,区位发展优势明显,新桥村作为“万亩水稻标准化和万亩无公害油菜”示范项目区,通过大力实施“两个万亩基地”建设,实现水稻平均亩产量约61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240公斤,为项目区农户每年户均增收300元左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桥村辖区内有一个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建虹洗煤厂”,现已投产,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人数23人;还有一个投资700多万元建设的“欣泰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新桥村养牛场)”,圈舍、绿化、排污等相关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预计6月份引进牛种进行投产,将带动当地30个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   村内有50户以上农户依托交通便利、土质优良、集镇农贸市场发展迅速等优势,积极发展种植辣椒、茄子、糯玉米、黄瓜、豆类等早熟蔬菜,每亩创收8000元;现有蔬菜大棚3个,占地3亩,年均增收3万元。      --人口总数:2588人 农业人口:2548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云丰组,新化组,新坪组,长虹组,新桥组,金建组 生产总值:43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土豆,油菜 办公所在地:新桥村新坪组   --自然条件:新桥村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群众基础较好,区位发展优势明显 资源:自然资源   

源水村

  源水村位于洪水镇西北面,辖10个村民组,815户,3282人,耕地面积1883.3亩,其中田781亩,土1102.3亩,党员47人。野普公路穿插该村,形成一条有规模的新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富裕的福音,同时也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维修、新修了村级公路,做好雪凝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茅草房改造10户,沼气池建设32口,林权证发放完毕。该村拥有全县八大景观之一——源水三涨,该河流淌经新桥村、官庄村、解放村、永平村直至到黔西南门大河,不仅解决了本村,还解决了长堰村、新桥村的人畜饮水问题,也解决了沿河两岸的田土灌溉。沿河两岸河柳依依,阳春三月,满片金黄的油菜花,放眼望去真是“万亩菜花黄”的自然仙境。   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养种业,有的还做起了工商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人口总数:3282人 农业人口:3269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83.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发展口号:统筹发展,共创和谐社会   --所辖村:源水村会丰组、新河、何永等10 生产总值:5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公害大米基地 名特产品:烟草,无公害大米 办公所在地:会丰一组,长堰新街   --自然条件: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交通便利 资源: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交通便利   

长堰村

  长堰村位于洪水镇中部,距洪水镇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农户512户,1997人,耕地面积1484亩,其中田443亩,土1041亩。全村有有党员49名,支部成员有5名,村委会成员5名。是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也是全县烟水配套工程的示范基地。村两委班子为民办了很多实事,如完成长堰老街路面硬化700米;为群众安装自来水,解决1997人饮水问题;长堰至长岭村级公路的筹划;做好雪凝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茅草房改造50户,沼气池建设23口,林权证发放完毕等。   野普公路穿插该村,可谓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洪水乡赶集的目的地,这样带动了很多村民从事经商、养殖、修理等行业,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奔小康的福祉。   --人口总数:1997人 农业人口:1941人 非农业人口:56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衣,彝,白,蓝 发展口号:全心全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所辖村:青松,长岭,堰河等7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99.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烟水配套工程示范基地 名特产品:无公害大米,烟草等 办公所在地:堰河二组   --自然条件:交通方便,是洪水最大的小集镇 资源:地势平坦且肥沃,劳动力丰富,气候适中,交通方便   

龙营村

  龙营村位于洪水镇西面,距洪水镇政府驻地14公里,有耕地2551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有农户367户,1780人,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7名。有集体经济200元,属贫困村,和箐利村并称为洪水乡的小西藏。村两委班子克服重重困难为民办了很多实事,如修通村办公室至长营三组李正友家门口至长营四组杨绍安家背后共2公里道路建设;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在四个组1126亩土地上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发放上万斤脱毒马铃薯,形成了近500亩的脱毒马铃薯基地。   同时引进资金52万元的人饮工程项目,现正由县水利局实施。全村干群齐心,自愿无偿投工投劳,兴修了通村、通组公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公路网络。      --人口总数:1780人 农业人口:17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长营1-4组,沙龙1-4组 生产总值:210.3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油菜,烤烟,小麦 办公所在地:龙营村长营1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20摄氏度 资源:水   


解放村特产大全




解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