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黔西县 >> 绿化乡 >> 四方井村

四方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四方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四方井村简介

  四方井村距黔西县城20公里,距绿化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属一类平困村,有耕地面积133315亩,其中水田75亩,辖10个村民小组,423户,1710人,人均收入2500元,有党员31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男性党员27人,大专以上文化2人,因严重缺水导致本村的经济发展落后。
  --人口总数:1710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十个 生产总值:42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四方井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2203 551500 -- 查看 四方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四方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四方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桐社区

  石桐社区辖25个村民组,一个居民组,总人口3097人,其中居民1214人,人均纯收入4000元;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6亩;321县道贯穿我村10个村民组,石雨路贯穿3个村民组,经商户大小126家,饮食餐馆5家,从事运输业126人,辖区内的私人企业有渝贵水泥厂、石山坡砂石厂。   --人口总数:3094人 农业人口:1880人 非农业人口:1214人   --行政区面积: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布依族、苗族、壮族、藏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二十五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玉米、烤烟、油菜、西瓜、小麦、黄豆 名特产品:辣椒、烤烟 办公所在地:石桐社区雨绿街   --自然条件: 资源:交通   

大海子村

  大海子村,因该村有一个毕节地区最大的岩溶淡水湖“大海子”而得名,位于黔西县绿化白族彝族乡东南面,距离绿化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黔西县城17公里,有村民790户3236人。主要以白族、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总人口的70%以上。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以传统农业、特色经果林等产业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86元。   在绿化乡大海子村一块田地里,两位农民穿着长长的连裤胶鞋歪歪咧咧地开动着县农机中心带来推广的插秧机来回耕作。蒙蒙的细雨,丝毫消减不了他们学用插秧机的积极性。由于是新机器,操作不熟练的他们边学习边耕作,所插秧苗不时有弯曲现象。   绿化乡大海子村为全县22个机插秧试验示范种植点之一,现有田地面积236亩,有插秧机1台(四行手扶式)。淡水湖泊大海子常年水量不减,08年特大旱灾也未对其造成多大影响,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灌溉条件非常适合科技种植推广。利用水源优势,海子周边建有180平方米科技大棚基地一个,速生杨基地200余亩。   据技术人员介绍,传统的人工种植水稻2亩地需5个工程量,但如果改成四行手扶式插秧机种植只需1个小时,而两亩地所用汽油只需8元钱。通过对比,可看出机插秧大大节省了农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国家出台的农机具补贴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困难问题。以四行手扶式插秧机为例,目前费用为1万元左右,政府补贴50%,补贴后个人购机只需5000元左右。      --人口总数:3372人 农业人口:337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34.5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布依族、苗族、壮族、藏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海子一组——二十组 生产总值:10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养鱼、玉米、烤烟、油菜、西瓜、小麦、黄豆 名特产品:水产 办公所在地:大海子二十组   --自然条件: 资源:大海子淡水湖泊群   

湾箐村

  湾箐村辖11个村民组,512户1879人,拥有耕地面积1860亩,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一亩。距离绿化乡政府驻地4公里,距离黔西县城19公里。周边与石桐村、四方井村、雨朵镇的农场村、新仁乡的文化村相连壤,有汉、彝、苗、白、仡佬族等多个民族混居,全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落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有7人,初中以上文化614人,小学文化人口多达817人,文盲半文盲人口还有312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创收为辅,以烤烟种植为经济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1870元。全村现有一个组未通公路,还有7个组的人畜饮水相对困难。   --人口总数:1867人 农业人口:186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湾箐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辣椒、油菜、土豆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湾箐村三组   

四方井村

  四方井村距黔西县城20公里,距绿化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属一类平困村,有耕地面积133315亩,其中水田75亩,辖10个村民小组,423户,1710人,人均收入2500元,有党员31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男性党员27人,大专以上文化2人,因严重缺水导致本村的经济发展落后。   --人口总数:1710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十个 生产总值:427.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 办公所在地:四方井村   

马坎村

  马坎村于2001年11月由原仓边和马坎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7个村民组512户,人口2026人,耕地2403亩,其中土2278亩,田125亩;退耕还林地360.9亩,森林300亩,放牧坡100亩,堰塘8亩;荒山2995亩,其中黄土坡250亩,荒石山2337亩。   --人口总数:2330人 农业人口:23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坎1—7组;仓边1—10组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烤烟 名特产品:鸡爪辣 办公所在地:马坎村六组   

丰收村

  丰收村位于黔西县东南面,绿化乡中部,村委会办公室距向人民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行政中心距离12公里,104县道纵贯全村,里程长达4公里,全村行政区划面积月6.17平方公里,有耕地 1841 亩(其中水田 327 亩,旱地1514亩)全村人口677户2333人,丰收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良好。在该范围内有三个天然淡水湖群,其中榨孔淡水湖和碧上园度假村波光粼粼,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春天生机勃发、夏天绿柳垂岸、秋天硕果满枝、冬日群莺纷飞。几个水体水质较好,长期清澈透明,里面盛产鲤鱼、草鱼、鲢鱼、鲫鱼和蛇鱼,好一幅碧海蓝天的写意画,大型度假村碧上园和农家乐酒全食美饭庄是周末居家外出旅游的最好去处。   丰收村独特的交通、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的最好看板。村境内非公有制经济已初具雏形,目前已有一家投资近4亿元年产200万吨的大型水泥企业——贵州汇瑞水泥有限公司和五个砖厂以及一家大型煤炭洗选企业,全村非公经济产值已达2亿元以上,今年预计可以引进外商投资6千万元。全村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西瓜、辣椒和经果林为主。      --人口总数:2333人 农业人口:2330人 非农业人口:2330人   --行政区面积:6.1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41.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丰收村一组至二十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西瓜、辣椒、经果林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丰收村三组   

小海子村

  小海子由原小海子和五一两个村合并而成,辖13个村民小组,有551户2015人。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稻田面积320亩,林地面积1850亩,小海子鱼塘水域面积180亩。   自然资源   小海子村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小海子鱼塘水域面积180亩,适宜发展养殖和旅游业;后坝田有200多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适宜发展稻田养鱼和观业;   小海子周边稻田有近100亩,适宜发展莲藕等特种种植;小海子村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极高,栖息着野鸡、竹鸡等多种野生鸟类。小海子村现已建成优质辣椒基地1000亩、优质李子示范地200亩、优质大枣示范基地1个、2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示范点3个。   --人口总数:1990人 农业人口:199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28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五一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小海子一组至七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玉米、烤烟、油菜、西瓜、小麦、黄豆 名特产品:辣椒、烤烟 办公所在地:小海子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小海子湖泊150亩   


四方井村特产大全




四方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