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黔西县 >> 新仁乡 >> 小寨村

小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寨村简介

  小寨村地处乌江上游,东风湖北岸,距离新仁乡政府驻地3.5公里,平均海拔1160米,全村辖16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寨,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014人,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4.9%。
  村在家农户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汽车运输等行业,有近千人在外务工,村委会设有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全程服务体系。
  展望“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小寨村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有关单位帮扶之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在带领群村群众致富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加精彩的发展历程。
  
  --人口总数:3014人 农业人口:3010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努力在“十二五” 收入发展快步走
  --所辖村:沙坝组,新光组,竹林组 生产总值:132.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产业,经果林,沙坝优质玉米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商品猪,商品牛,优质玉米 办公所在地:沙坝一组
  --自然条件:土多,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资源:土地资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2204 551500 -- 查看 小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仁慕村

  仁慕农村社区位于苗族歌舞之乡——新仁,是乡政府所在地。东距县城40公里,仁化旅游路贯穿全社区,辖16个村民组共3615人,境内集居汉、苗、彝等民族,蕴藏有铝、铁、煤等自然资源。   近年来,仁慕社区在乡党委、政府的争取领导下,在“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在全社区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区结合乡提出的“文化兴乡、旅游活乡、扶贫带乡、产业富乡”四大发展战略,制定了切合自身发展的的路子,打出了“齐心协谋发展、万众一心促增收”的大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快产业转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笨小康的途中闯出了自己一片天地。   跨入“十二五”,仁慕村“两委”班子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投入工作中,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大要求,带领全社区人民一道开拓进取,共创幸福未来。      --人口总数:3615人 农业人口:360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齐心协力谋发展 万众一心促增收   --所辖村:-组,街道组,胡家寨组,大田组,纸厂组,龙井组,半坡组,营 生产总值:317.3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衙院优质枇杷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烤烟、优质枇杷 办公所在地:仁慕社区街道组   --自然条件:土多田少,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资源:铝,铁,煤   

长井村

  长井村位于新仁乡东北部,与雨朵镇隔山相望,距离乡政府驻地4公里,距离县城36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熔岩山区;全村面积为6.5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共2525人,劳动力为1427人,境内居住着汉、苗、彝、蒙古各族同胞,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近年来,长井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两委班子结合村的实际情况,争取上级的帮扶资金,在村内发展种草养牛产业,目前,百余头养牛大户也有多家,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规模化、特色化、效益化的路子。   恰值“十二五”开局之际,长井村充分利用自身交通便利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并准备实施金银花种植,积极摸索有利于村发展的方法路子。      --人口总数:2525人 农业人口:2519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养殖业,创建养殖大村   --所辖村:林发,晏塘,元门,岩脚,民义,大坡,新田,中寨,桶井,新民, 生产总值:5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牛基地,辣椒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优质肉牛 办公所在地:桶井组   --自然条件:山多土多 适宜种植 资源:煤 铁矿 铝矿   

群益村

  群益村位于苗族歌舞之乡—新仁的南面,占地10平方公里,是新仁乡最大的村,辖17个村民组共3325人,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民族。其中苗族村民组5个,苗族人口1636人,占总人口的49%以上。   境内山峦起伏,地无三尺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熔岩山区。石漠化治理程度高,有坡改梯高标准农田500亩;牧草3867亩;退耕还林473亩;经果林2346亩。   贫瘠的土地,恶劣的气候变化,让群益村确实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但却阻挡不了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随着“四帮四促”等活动的开展,群益村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种草养牛、新农村建设等在群益村轰轰烈烈地展开,群众追求幸福的节拍重重地敲起。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曾经一贫如洗的群益村蓬勃展开。   如今是“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群益村根据新的形势,抓住新的机遇,用十倍的努力,迎接新的挑战,追求新的幸福。      --人口总数:3325人 农业人口:3321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经济实力整推进 三年收入翻两翻   --所辖村:安陇,岩头,田坎,陈家寨,丫口,折溪,庆头,坝子,水井坡等 生产总值:9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柑橘种植基地,脱毒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点,种草养牛示范户,生姜产业基地 名特产品:柑橘 生姜 办公所在地:折溪组   --自然条件:气候多旱 资源:土地 砂石   

田坝村

  田坝村位于新仁苗族乡西部,东与仁慕村接壤,南与小寨村、羊场乡双玉村接壤,西与羊场乡双庆村相邻,北与雨朵镇拉土村、本乡长井村相邻。坐标北纬:26°51′38″—26°52′20″,东经:106°03′26″—106°05′0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海拔1330—1600米,属丘林山地喀斯特岩溶山区,多弱酸性土壤。常年多阴雨蒙雾天气,夏秋凉爽,冬春有凌冻,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气温13°C,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人口总数:2308人 农业人口:2305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水族,苗族,仡佬族等 发展口号:生态园林村,有机绿茶村,煤炭工业村   --所辖村:白岩,大土,水塘,化起,沙土,水头,甘塘,尖山,路拱,岩上 生产总值:59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眉山绿茶,农家年猪,本地土鸡 办公所在地:水塘组   --自然条件:有丰富的森林林木、山泉水,耕地面积1917亩,林地面积6800多亩。 资源:矿产资源有储量丰富的煤矿、铁矿、铝矿、硅矿、钨矿等。   

化屋村

  巍巍青山下,悠悠绿水旁,有一个古老神奇的村子,这就是著名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景点——化屋苗寨。位于百里乌江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属二水(鸭甸河、六圭河)交汇、三县连界的河谷地带,海拔870米至1360米之间,素有“鸡鸣三县”之称,景观壮丽,清代成寨。全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227户978人,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是新仁乡乃至黔西县最具代表的苗族聚居村落。全年人均纯收入1560元,人均粮食424公斤,林地面积2140.5亩,森林覆盖率17.4﹪。   化屋苗寨是毕节地区旅游总体规划重点打造的“百里杜鹃—化屋苗寨—织金洞”精品旅游线路的一个亮点。景区内的八仙洞、水西座佛、天竹奇峰、哈冲燕城、万象神岩、灵猫戏鼠、水西姑娘等景点,集奇、雄、峻、险、秀为一体,堪为世人称奇。   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化屋的一大亮点。东风湖畔、天竹峰下,聚居着众多苗族同胞,他们极具特色的蜡染刺绣服饰,优美动听的多声部民歌,奇特的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舞等舞蹈体现了该民族历史的源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199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2007年“化屋苗族文化空间”列入省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毕节地区摄影家协会授牌“毕节地区摄影创作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今的化屋,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 一改几百年来封闭落后的状况,旅游专线柏油路的修通,连通了化屋同外界的纽带,也为化屋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栋栋具有浓郁苗家风情的黔北民居、一道道充满苗家风味的农家饭、还有那舒适的苗家度假宾馆、尽享湖光山色的碧波荡舟、古老神奇芦笙舞蹈、甘甜可口的苗家玉米饭、还有那成片的樱桃园、神秘诡异的爬神树,都会让你在化屋流连忘返。   --人口总数:978人 农业人口:97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开发旅游资源 促进发展腾飞   --所辖村:岔河组,黔织组,河头组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种植基地,优质玛瑙樱桃,化屋早熟玉米 名特产品:化屋野生鱼 化屋生姜 办公所在地:化屋黔织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 景色优美 资源:水资源   

隆兴村

  隆兴村位于新仁乡东面,与大关一路相连,辖地4.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共1668人,境内居住着苗、布依等民族,村内有东风湖北岸的水西坐佛、八仙洞等自然景观。   随着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隆兴村在发展的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得到了倾斜,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前,隆兴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转变产业模式,围绕村实际情况,依托村内荒山多,大力发展种植业,并在村内打造了一个科技兴农点。   步入“十二五”之际,隆兴村正以全新在姿态,抖擞的精神,投入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之中,努力建造新型农村社会。   --人口总数:1668人 农业人口:1665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两年脱贫致富 五年集体共奔小康   --所辖村:竹林,唐家寨,潘家寨,白龙,岩头,小坝,大屋,沙坡,卡米,顺 生产总值:132.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速生杨种植基地,金银花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优质玉米 办公所在地:白龙组   --自然条件:风力资源丰富 主要灾害为旱灾 资源:风力 砂石 土地   

文化村

  文化村是新仁乡的北大门,辖地9平方公里,境内有18个村民小组,共4026人,属于典型的大村;文化村崇山峻岭,沃野连片,居住着汉、水、布依等各族人民。   境内有国家备战林——文化大箐坡,大箐坡有九十九个山头,人们为了给它凑足100个山头,搂土成山,取名宝山,使大箐林场有了100个山头。大箐坡林场树木参天,森林茂盛,林内有珍贵的野生植物和各种动物,是一个天然的大森林公园。森林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吸引了外来资金在此开办煤矿业。   近年来,文化村依托自身土地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先后打造了乡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千亩油菜种植基地。在使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更是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通过吸引外资,兴办了文化煤矿,拉动了乡经济的发展,并解决了村内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的文化村,村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群众万众一心,正在发展致富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寻求幸福生活的源泉。      --人口总数:4026人 农业人口:4024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水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借改革之东方 谋发展之跨越   --所辖村:宝山,龙井,青山,小坡,弯箐,干井,寨脚,永兴,跃进 生产总值:1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文化煤矿,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千亩油菜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优质煤炭 办公所在地:干井组   --自然条件:山多岭峻 土地肥沃 资源:煤矿 砂石   

东风村

  东风村7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组,546户1955人,居住有汉、苗、彝等民族,坐落于新仁乡东面,与隆兴、群益、仁慕村相连,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属新仁乡一级贫困村,经民建中央和县委-部等相关部门的项目帮扶,制定了7755项目发展计划,现在正以喜人的形式发展。   扇子岩   东风村扇子岩因形象扇子而得名。在扇子岩后面有两座小山,形象窝中的蛋,称为仙鹅抱蛋。侧面原有一岩形象一俊童,加上扇子岩,犹如一摇扇乘凉的纨胯子弟。   在扇子岩斜对面织金县境内簸箕田斜坡上有一座小山,原岩面向扇子岩,后来垮后就背对扇子岩了。该小山形象美女头。   传说很古以前,这儿是纨胯子弟摇扇乘凉。那儿是美女在簸米,两处隔河相望。纨胯子弟想逗美女,要美女细看自己,又故意露出仙鹅抱蛋两座小山。美女看他行为下流,红着脸含羞转身背着他继续簸米,不理采他。纨胯子弟没趣,就用扇子一扇,美女手中的簸箕失手飞落在田坝中,后来取名为簸箕田。大鹏鸟看不过,一嘴将纨胯子弟的头啄掉。从此,只留下扇子岩和仙鹅抱蛋。后来,王忠强老师出资分别立了两座石塔。      --人口总数:1955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扩大“7755”工程发展规模   --所辖村:龙山,白果,竹林,杨柳,猫坝,草坝,上寨,下寨,坐坡,石头等 生产总值:105.3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生姜,辣椒,玉米,油菜,脱毒马铃薯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竹林组   

小寨村

  小寨村地处乌江上游,东风湖北岸,距离新仁乡政府驻地3.5公里,平均海拔1160米,全村辖16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寨,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014人,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民族,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4.9%。   村在家农户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汽车运输等行业,有近千人在外务工,村委会设有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全程服务体系。   展望“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小寨村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有关单位帮扶之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在带领群村群众致富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加精彩的发展历程。      --人口总数:3014人 农业人口:3010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努力在“十二五” 收入发展快步走   --所辖村:沙坝组,新光组,竹林组 生产总值:132.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产业,经果林,沙坝优质玉米种植基地 名特产品:商品猪,商品牛,优质玉米 办公所在地:沙坝一组   --自然条件:土多,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资源:土地资源   


小寨村特产大全




小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