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丫口村位于铁石乡东南面,全村所辖17个村民组,总面积为7860亩,耕地面积2177亩,田100亩。大牲畜1017头,能繁殖母畜328头匹,生猪914头。总户数673户,总人口2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外务工人员1130人,居住着汉,苗,彝族,布依、白,仡佬,川青七种民族,水电畅通。
--人口总数:2607人 农业人口:2603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5.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布依,白族,仡佬,穿青族等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所辖村:石丫一到八组,岩脚一到五组,兴前一到四组 生产总值:47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大头菜,魔芋 办公所在地:岩脚一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2206 | 551500 | -- | 查看 石丫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红旗社区 |
红旗社区位于铁石乡中部,辖三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总居住户数495户,人口总数1627人,耕地面积561亩,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街道成丁字形向北、西南展开,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工作人员5人。 红旗社区是铁石乡的文化中心,也是“五园新村”建设示范点,街面整洁,辖区有车站一座,停车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卫生院一所、联合卫生院一所、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所、电信一所、移动营业厅4个,餐饮服务业发达,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养殖加工业众多,街道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社区民风淳朴,待人热情,社会风气良好,有“同心共建”的氛围。 --人口总数:1711人 农业人口:1239人 非农业人口:47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同心共建繁荣社区 --所辖村:前进二组,红旗三组,红旗四组,居委会 生产总值:6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黄花 办公所在地:红旗四组 |
墓老坝村 |
墓老坝村位于铁石苗族彝族乡政府所在地,全村14个村民组,共708户,2564人,有耕地面积1845亩,其中水田42亩,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烤烟为主,养殖业以养猪牛为主,农业生产总值约75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为2980元。 --人口总数:2564人 农业人口:2560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汉,白 发展口号: --所辖村:前进一,三,四,五,六,七,八,红旗一,二,五,六...九组 生产总值:7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黄花 办公所在地:红旗社区前进二组 |
六棱山村 |
六棱山村位于铁石乡东北部,各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分红砖、菜花和梨坪片共785户,2757人,低保对象160户,277人,占总人口的10.05%,全村有耕地面积2763亩,其中水田210亩,有退耕还林面积842亩。 --人口总数:2757人 农业人口:2736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汉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梨坪一至六组,红砖一至五组,菜花一至五组 生产总值:6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牧业 名特产品:梨子,茶叶 办公所在地:红砖二组 |
油沙坡村 |
油沙坡村位于铁石乡西部,全村所辖八个村民组,总户数为517户,总人口为1845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584亩,其中水田424亩,自然荒山3000亩,居住着汉,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 该村有独特的花江天然水,鸭池河伴有大小银洞,花江田坝小瀑布。 --人口总数:1845人 农业人口:1841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3.722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布依,仡佬,汉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华沙一到五组,花江一到三组 生产总值:5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牧业 名特产品:波尔杂羊 办公所在地:油沙坡村华沙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花江水库 |
铁盔山村 |
铁盔山村位于铁石乡西南部,距乡镇府所在地3公里,辖7个村民组,524户1870人,全村主要是以苗族和彝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1.5%,耕地面积2163.95亩,其中水田16亩,草山草坡4120亩,外出务工人员459人。 --人口总数:1870人 农业人口:186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8.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布依,汉 发展口号:要致富,走好发展路 --所辖村:镇山一,二,三,组,淹塘一,二,三,四组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畜牧养殖 名特产品:波尔杂羊 办公所在地:淹塘一组 |
许家坝村 |
许家坝村位于铁石乡东南部,地处索风营电站上游。全村辖10个村民组,425户17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人,居住有苗,彝,汉,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有耕地面积2485亩,其中水田120亩。 --人口总数:1721人 农业人口:1708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汉 发展口号:发展旅游业 --所辖村:箐脚一至八组,索桥一,二组 生产总值:49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柑橘 办公所在地:箐脚三组 |
安乐场村 |
安乐场村位于铁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15个村民组,有农户607户,总人口2179人。该村以苗族、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93%。全村有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907亩(其中:田16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水电覆盖全村,公里同村通组,电视电话85%的覆盖。 --人口总数:2179人 农业人口:2161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仡佬,汉,白族等 发展口号:理清思路,谱发展新篇 --所辖村:中槽一到五组,石营一到七组,建安一到三组 生产总值:5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牧业 名特产品:兔 办公所在地:安乐场建安三组 |
石丫口村 |
石丫口村位于铁石乡东南面,全村所辖17个村民组,总面积为7860亩,耕地面积2177亩,田100亩。大牲畜1017头,能繁殖母畜328头匹,生猪914头。总户数673户,总人口2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外务工人员1130人,居住着汉,苗,彝族,布依、白,仡佬,川青七种民族,水电畅通。 --人口总数:2607人 农业人口:2603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5.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布依,白族,仡佬,穿青族等 发展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所辖村:石丫一到八组,岩脚一到五组,兴前一到四组 生产总值:47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大头菜,魔芋 办公所在地:岩脚一组 |
青杠坝村 |
青杠坝村位于铁石乡东南部,辖10个村民组,480户1638人,其中汉族350人,彝族1138人,苗族120人,布依族30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8.6%,有耕地面积1898亩,其中:水田27亩,林地1300亩,草地5600亩。 我村主要以粮,油,畜牧业为主要产业,水电覆盖全村,公路通村通组,电视,电话覆盖率达75%。属索风营库区。 --人口总数:1638人 农业人口:163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40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汉,布依 发展口号:发展畜牧业 --所辖村:青杠一至四组,光明一至三组,建江一至三组 生产总值:49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魔芋 办公所在地:青杠三组 |
米新寨村 |
米新寨村(俗称米新寨)位于铁石苗族彝族乡东南端,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与清镇市隔河相望。全村辖6个村民组,405户,1466人,少数民族占全村82%,主体民族为苗族,这支苗族因服饰以蜡染暗花和素净的刺绣为主而被人们称为“素苗”,米新寨村群山环绕,树荫遮日,风景优美,较为偏僻闭塞,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是市民度暑的好去处。 族史渊源:据有关史料记载及老人传说:“这支苗族的祖先居住在湖南洞庭湖边,南宋初年,中央王朝遣岳飞率大军进剿杨幺。他们的祖先为避战争,领着本支人等,带着铜鼓,分两批迁入贵州,第一批到达黔西后,先住在治中田坝,后来与布依族换地盘,搬到今天的米新寨、坝子寨等地。搬迁时,他们的铜鼓丢在井中,以后就用木鼓作祭祀鼓。第二批到达黔西(人更多)分别居住在纸厂、火石坝、沙窝等地。以后的元、明、清时期,均有不少苗族从湘西、桂西北进入米新寨。 这支苗族勤耕苦织,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旧时的“祭米花’发展成为今天为期三天(农历七月十六至十八)少男少女谈情说爱、成年人交流发展生产、经济的“米花节”活动,保存了古朴的芦笙舞蹈《米花叙情》、多声部苗歌《兄妹之心》、狮子舞、敬酒歌、祭祀乐器三眼箫。 这支苗族世代住房为木质穿枓的青瓦小楼房,以种玉米、大豆、洋芋等为生,经济收入以种烟、养殖为主。自2009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安排部署下,本村紧紧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发展草地生态养羊业,扎实、稳步推进了米新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3202元,比2009年2890元增长312元,经济增长率为10%;人均有粮359公斤;养羊项目达到种植草地1900亩,舍饲羊子1290只,总产值45万多元,已逐步发展为米新寨村支柱产业。此外,特色农业,招商引资、劳动力转移、运输业等也正向纵深发展,为推动苗寨经济更好更快、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奔向小康作贡献。 铁石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由旧时的“祭米花’发展成为今天为期三天(农历七月十六至十八)少男少女谈情说爱、成年人交流发展生产、经济的“米花节”活动,保存了古朴的芦笙舞蹈《米花叙情》、多声部苗歌《兄妹之心》、狮子舞、敬酒歌、祭祀乐器三眼箫。 --人口总数:1466人 农业人口:14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678.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汉 发展口号: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所辖村:绿林一,二,三,四组,兴安一,二组 生产总值:49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 名特产品:大豆,玉米,波杂羊 办公所在地:兴安一组 |
堰塘寨村 |
堰塘寨村位于铁石乡西南部,辖7个村民组,390户1421人,其中汉族358人,彝族42人,仡佬族33人,白族221人,水族1人,苗族766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4.8%。有耕地面积2145亩,其中水田182亩;有林地9338亩。草地3350亩,其中人工种草1800亩。外出务工作人员516人。 我村主要以粮,油,考烟,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主要产业,水电覆盖全村,公路通村通组,电话,电视覆盖率达80%。 --人口总数:1421人 农业人口:1419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395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汉,仡佬,白,水 发展口号:3255工程 --所辖村:堰塘一,二,三,四组,龙井一,二,三组 生产总值:56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堰塘二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