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 黔西县 >> 定新乡 >> 新海村

新海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海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海村简介

  新海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定新乡西北面,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总户数602户,总人口2614人,全村居住着彝族、苗族、水族、仡佬族、汉族五个民族。彝族占总人口的15%,苗族占总人口的10%,水族占总人口的15%,仡佬族占总人口的0.5%,其余为汉族等其它民族,耕地面积2296亩,其中田面积434亩,林地面积3403.5亩,退耕还林面积819.6亩,经果林种植面积3067.1亩。村主要经济产业以烤烟、辣椒、油菜、养殖业、猪、牛、家禽等产业。人均粮食350斤,人均收入1350元。
  新海村村内双庆彝族有个洞口,洞内有水、清澈见底,从洞内的岩石上流出,清凉可口;据有关专家测验,水富含较高的矿物质,此水属纯正矿泉水。望有关专家继续观察此水的水质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物质测试。
  新海村内有一所烈士墓,位于田坝中间小山脚公路旁边。一九五二年土匪叛乱时,党组织派一名地下党员来调查土匪的情况,后来被当地土匪发现,被打死并丢尸在海幕二组的一个望天洞内。1968年,新阳乡党委政府调查曾派下的组织人员,又经过原来当过土匪的老年人罗占全的叙述,才从洞内把烈士的尸骨掉出来,被新阳乡党委政府追封为烈士(红军坟)。
  --人口总数:2614人 农业人口:261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仡佬,水,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海一组至组,新院一组至组 生产总值:35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新海村
  --自然条件: 资源:气候宜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522213 551500 -- 查看 新海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海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海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心社区

  中心社区村民委员会,位于黔西县定新乡党政事务住地,周边邻马骖、庄子、元田、英雄等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7亩,已退耕地710亩,全社区辖9个村民组和一个居委会,年产值达500万元。总人口1831人,其中农业人口1406人,非农业人口425人,聚汉、彝、白、蒙古等民族是定新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总数:1831人 农业人口:1406人 非农业人口:425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白,蒙古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中心社区1至9,一个居委会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粮食 名特产品:面条 办公所在地:新大街   

群星村

  群星村地处定新乡与甘棠乡交界处,黔金公路横穿村境,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组,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民族,总户数323户,1193人,耕地面积561亩,林地139.09亩,退耕地427.3亩,全村以种植玉米、烤烟、油菜、辣椒为主要产业,人均粮食205公斤,人均经济收入2560元。   荆州街。小荆州街位于我村五里五组的老君洞门口。相传清朝初期,此地有一大户人家姓何,开辟这条街道,街上的住户都是他的佃户。何家为维护治安成立了专门管理治安的队伍,有军械库,有保安人员。后来他收到表扬,说他这里就好像小荆州,就取名叫小荆州街吧。为了表示纪念何氏大户,大家就在大石头上立了一块碑,作为永久纪念。后来长-早饭,路过此地,烧了小荆州街。新农村改造后,乡村两级对此地非常重视,已经建设成黔西北民居,比旧时的小荆州街更加美丽。   --人口总数:1193人 农业人口:119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五里1至6组,转建1至3组 生产总值:3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烤烟,油菜,辣椒 名特产品:面条 办公所在地:定新中学背后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石头   

英雄村

  英雄村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及自然资源   一、地理位置   英雄村位于定新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地处黔金公路两旁,地理坐标:东经106°07.976′,北纬27°10.416′。海拔1167.9米。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449户,1831人,其中党员31人,50岁以上的368人,青壮年480人(妇女240人),目前全村共有456人外出务工,有耕地面积1025亩,其中田184亩,林地面积3300.3亩。人均粮食468.5斤,人均收入2354元。全村无矿产资源,农户以玉米、烤烟、水稻、辣椒等你作物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渭河流域的“大鲵”(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渭滨鱼窦”是黔西八大景观之一,英雄桥纪念碑记着许多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英雄的精神永远鼓舞着英雄的人民。   二、地质地貌   英雄属喀斯特岩溶山区,东部地势较低,乌江流域支系渭河流经全村,地貌以山间丘陵为主。   三、气候   英雄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四、水文   乌江流域支系渭河从境内穿过,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河堤年久没有治理,导致丰水季节农田被洪水冲毁。   五、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1025亩,其中田184亩,土841亩,人均基本农田0.27亩,有林木面积3300.3亩;森林覆盖率33.7%;陡坡耕地的比例大。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辣椒为主。主要土类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土地比较贫瘠。   六、生态环境状况   通过近年来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全村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开荒耕种、破坏生态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   全村总户数449户,总人口1831人,少数民族人口315人(以彝族、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16%;妇女947人,占总人口的49.6%;总劳动力105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02人,小学文化程度696人,初中文化程度43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8人,其中:富余劳力535人,已输出劳力56人(男40人、女16人),其中:省内县外45人,省外11人,2010年全年外出打工56人。育龄妇女人数610人,其中孕产妇数35人,新法接生人数5人,新法接生率556‰,婴儿出生人数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0.0%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个别家庭仍然存在。   二、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346万元,其中:农业208万元,牧业138万元。粮食总产量433吨,人均占有粮234.2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87.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5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312人,占全村人口的16.34%。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0亩;粮食播种面积993亩;粮食总产量433吨。大牲畜存栏数128头;猪存栏数310头;猪出栏数700头;家禽存栏数243只,家禽出栏数1000只;肉产量71.5吨。   三、基础设施状况   英雄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黔金公路横贯全村。通村通组路6.3公里,村组便道11公里,原胜利一至六组已安通自来水,原英雄一至三组集中在渭河一带,人畜饮水基本能解决。全村449户农户均通电。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英雄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委会驻地有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新建村卫生室一个,有教学点一个,有教师1人,学生17人,全村儿童入学率100%。   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一、贫困状况及突出问题   目前,英雄村共有贫困户120户312人,占全村人口的16.34%;其中:低保户43户91人,占贫困人口的29.16%,占全村人口的4.9%;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40户,95人。通过民意调查了解,英雄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该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小农思想严重,发展意识经济意识不强。   2、该村人多地少,土地能力差,耕地质量差,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   3、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   4、相当一部分住房布局混乱,人畜混杂,人居环境差。   5、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贫困原因分析   (一)土地贫瘠、生产力低致贫。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产出少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全村有耕地1025亩,其中中低产田土575亩,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土地生产力较低,加上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转产意识不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增额非常低。   (二)缺文化致贫。全村总劳动力105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102人,占9.7%;小学文化程度劳力427人,40.66%;初中文化程度劳力433人,41.2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88人,8.41%。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导致观念落后,观念落后导致生活方式落后、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从而致使村民缺乏商品经济意识,一是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二是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致富信心和开拓勇气,无务实精神,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视吃救济、拿低保为理所当然;四是观念保守,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差。   (三)因房返贫。近年来,由于实施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和生态家园建设等项目,相当一部分农户在政府的宣传动员下,积极改造、新建住房,由于自筹资金准备不足,修房欠债比较普遍,有的为了还债只得省吃俭用降低生活标准,有的为了还债夫妻都外出打工,有些家庭在省外房子是新的,走进家里却一无所有,在新房子里过着穷日子。   (四)因病返贫。尽管农村已实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可是一旦患大病,合作医疗补助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少贫困农户患病往往采取“以拖代治”的方式,结果病情加重,造成“越穷越病、越病越穷”恶性循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参合农民存在“大病不够用、小病不愿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还有不少残疾村民,因为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只能依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务农过日子,难以脱贫致富。   (五)因超生返贫。相当一部份农户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夫妻以外出打工为名,长期在外参加“超生游击队“不达目的不罢休,结果就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而且“重生育轻培养,重数量轻素质”,从而导致人口增而素质减,占资源无收益,最后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成为贫困家庭。   三、不同类型人群贫困原因分析   (一)低收入群体的特点。大部分低收入群体都属于-,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多数人不会经营,不会管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原因:孤、病、残无劳动力而贫;人多地少(土地承包时弟兄多,结婚成家后人口增加),家庭负担重致贫;缺燃料,煤价高,生活负担重致贫;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违反计生政策,严重超生,家庭负担过重致贫;缺文化、缺技术、缺资金投入致贫。   (二)农村妇女贫困的特点。介于好、中、差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和一定的自立能力,家务劳动重,健康程度差,重点应采取综合式扶贫。原因:孤、残无劳动力而贫;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多、负担重致贫;个别家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整个农活全压在个人身上,过度劳累,有病不医或无钱就医致贫;缺医少药,无专门妇科医生,病情加重致贫;缺文化、缺技术、缺劳动能力致贫。   (三)中等收入群体的特点。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会经营、有观望等待思想,重点应采取引导式扶贫,是到户项目扶贫的重点。原因:有劳力、缺文化、缺技术、无投入致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灾遇病致贫;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抓不住机遇致贫;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观念严重致贫。   (四)略高收入群体的特点。温饱完全解决,善经营、会管理、多数有文化、懂技术,应重点采取开发式扶贫。原因:无规模经营的资金;致富没门路,技术更新慢。   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扶贫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拉动内需投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2、英雄村地处黔金公路线上,交通方便。   3、乌江流域支系渭河流经原英雄村,水资源丰富。   4、有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革命圣地,可打造红色旅游。   二、不利因素   1、外出人口较多,在家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   2、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   3、农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低而不稳。   4、贫富悬殊大,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思想极为突出,缺乏长远发展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   5、人均耕地少,相当一部分群众靠农业生产不能维持正常生活。   三、综合评价   土地资源少,土质差。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产业结构单一,急需进行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劳动力素质低,控制人口增长任务重,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刻不容缓。村级基层组织迫切需要调整和充实。针对不同贫困类型人群,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扶持。      --人口总数:1831人 农业人口:1816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产业 构建和谐英雄   --所辖村:英雄一至三组,胜利一至六组 生产总值:61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渭河鱼 办公所在地:英雄村胜利四组   --自然条件:英雄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 资源:红色旅游景点   

元田村

  元田村民委会位于定新乡政府西北面,距离乡政府驻地10.5公里,与中心社区、群星、新海相邻,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总人口124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0%,耕地面积960.5亩,林地面积436.4亩。   元田村五组马达农家乐,面积250平方米,看上去很普通,但这里主人热情好客,都有高超的手艺,能做得衣着农家好饭菜,通过的车辆和游客都会来此品尝农家菜,。客人们在这儿都能真正的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吃过腌肉水腌制出来的豆腐,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它的美味。   --人口总数:1241人 农业人口:124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0.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元田1至6组 生产总值:2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养殖 名特产品:草莓 办公所在地:元田二组   

马骖村

  马骖村位于定新乡政府驻地4公里,东面接新村村,南面接英雄村和群星村,西面接庄子村,北面接皮家河,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总户数582户,总人口2086人,农业人口2083人,非农人口3人,有耕地面积1999亩,聚居彝、汉、苗、仡佬等多种民族,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等,特产有枸皮、棕树。   黑鱼井位于我村村办公室1.5公里,井里面有一个溶洞,里面很宽、四周岸壁、环境优美,常年气温在20-30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且是渭河娃娃鱼的发源地,每到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吃野味和避暑。   麻布寨是马骖村自然村寨之一,原光明村一、二组,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村寨被四周的绿树青山环绕着。   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民族文化,可以说在现在的本民族文化里是绝无仅有的,比方说:《彝族经书》里彝族的“响庆”、“猴子神”等。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彝族人请“猴子神”,在远古时期,彝族人敬重猴子的吧、攀枝跳跃技能,于是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人们吃完晚饭,男女老少都聚在一所新修的房子里,找一个十一二岁的属猴的小孩,用一张板凳,坐在神位角,手里拿着三柱香,香火对着脸上熏,周围的男女老少嘴里念念有词地用彝语说着,大意是“猴子神、猴子神,请你下来快显威灵,威灵有事才请你,威灵无事不请神,请得来哈哈笑,请不来气死人,气死别人由至可,气死猴子三一团神,竹扁担闪悠悠,挂在金山冷里头,白天打得神仙鬼,夜晚打得鬼神愁,”等等。反复念几遍后,就拜四方、拜先东方、后拜西方、南方、北方,然后孩子们就嬉闹在一起,据说神力无比。      --人口总数:2086人 农业人口:2083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9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苗,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骖1至7组,光明1至6组,大坡1组 生产总值:27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枸皮,棕树 办公所在地:马骖村六组   --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良好 资源:水资源   

新村村

  新村村位于定新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6.5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76户,1378人,其中农业人口1557人,非农业人口3人,辖区内共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5亩,主要聚居着汉、彝、苗族,属于少数民族村。   当你迈进新村村,你绝对不会想到在这里会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好风景,一条小河宛如蓝色的缎带缠绕着绿色田野。远处一座座生态家园改造小屋,放眼望去,蔓延都是嫩绿的麦田,春风轻轻吹来,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麦浪,此时人们情感和思绪也随着麦浪波动,久久不能平静。每当黄昏时节,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田埂上漫步时,霞光映红了他们黝黑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了一天的劳累,其身影被落日的余晖拉得很长很长。      --人口总数:1378人 农业人口:1375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村1至7组 生产总值:5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养殖 名特产品:枸皮 办公所在地:新村二组   

庄子村

  庄子村位于定新乡东南面,距向政府驻地5公里,东临马骖村光明5组,南靠甘棠乡白菓大营村,西接本乡群星村五里蒋家槽, 北连群星、马骖村干堰。行政村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6亩。辖8个村民小组325户,总农业人口1145人。聚居有彝、苗、汉、仡佬几个民族,主要经济产业以油菜、烤烟、养殖业为主。   庄子村二组坝子侧面有一座山名叫毡帽营的得名有故于一泥山坡顶上全都是石头,并像一顶毡帽戴在头上一样,在解放前土匪躲在里面,这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上面能安营扎寨上百人,而且只有两条路可以上去,地势都很险峻。   庄子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有4.5公里路,与甘棠交界,庄子村二组有一棵古树,名叫“红豆树”,传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长在一个岩上,凡路过这里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观看,这棵树多年都要结经豆,到了秋收季节红豆也就自然掉下来,村里的人都会跑去找红豆。      --人口总数:1145人 农业人口:114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庄子一组至八组 生产总值:3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 名特产品:民族工艺苗服 办公所在地:庄子二组   

安乐村

  安乐村位于定新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全村总面积11.5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户数528户,总人口2219人,耕地面积1713亩,其中水田183亩,土地1530亩,林地1289.85亩,其中退耕还林314亩。   --人口总数:2219人 农业人口:221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茶林,元门等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安乐村田坝组   

新山村

  新山村位于定新乡东北部,距离街道35里路,与仁和乡边界地段相接,总面积高达3.7平方公里,共5个组,总人口413人,80户。本村是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的聚居地。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好改,逐渐由贫困走向基本温饱的道路,本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在我新山村第二好看点,就是村办公室后山,坐落在新山村四组,在那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风景石,经常都被外来人员采购,同样也是家中的一道很好的风景。   在新山村境内,有那么一处让人留恋忘返的美丽风景-西溪河。这是一个避暑旅游的好地方,里面可容纳上千人,平时就有很多村民在那里游泳,这条河的存在,成了新山村一道灿烂的彩虹。   --人口总数:413人 农业人口:4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山1组至5组 生产总值: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 名特产品:豆类,辣椒,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山村四组   

三好村

  三好村位于定新乡西部距乡政府13公里,东邻堡堡寨村,西邻仁和乡双坝村,南邻安乐村,北邻仁和乡川山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总人口1221人,总户数319户,耕地面积1220亩,人均耕地1亩,退耕还林面积497.8亩,林地面积3237.6亩,聚居汉、苗、彝等民族,主要以种养殖为主。   位于三好村三组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野猫洞,听部分村民说洞内景致优美、景物栩栩如生;有宽阔的平地有洞穴;有形状各异的石头;洞内有桌子凳子这写;环境清幽静雅,是旅游好地方。这里交通便利,如能将此地开发为旅游景点的话,这里将使一个不错地方。   --人口总数:1221人 农业人口:1213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三好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三好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川洞旅游   

堡堡寨村

  堡堡寨村委会,位于定新乡西北面,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总户数546户,总人口2009人,全村居住着彝族、苗族、汉族,以彝族、苗族为主,彝族占总人口的42%,苗族占总人口的34%,其余为汉族等民族,耕地面积2425亩,其中田94亩,林地面积4852.85亩。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辣椒产业。全村土地贫瘠,广种薄收,人均粮食320斤,人均年收入1358元,蕴藏着大量尚未开采的煤炭资源,乡村旅游景点是建明天生桥,洞内可停放上百辆汽车可供乘凉,洞内水流清澈,空气凉爽,梯田、溶石等景点齐珍异宝,是观赏的好地方,是不可多见的休闲去处,等待着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共谋发展。   --人口总数:2009人 农业人口:200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加强村庄整治工作,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建明1至5组,庆祝1至6组,新屯1至6组 生产总值:27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产业,核桃产业等。 名特产品:枸皮 办公所在地:庆祝四组   --自然条件: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石山纵横。 资源:煤炭,建明洞旅游。   

新海村

  新海村村民委员会,位于定新乡西北面,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总户数602户,总人口2614人,全村居住着彝族、苗族、水族、仡佬族、汉族五个民族。彝族占总人口的15%,苗族占总人口的10%,水族占总人口的15%,仡佬族占总人口的0.5%,其余为汉族等其它民族,耕地面积2296亩,其中田面积434亩,林地面积3403.5亩,退耕还林面积819.6亩,经果林种植面积3067.1亩。村主要经济产业以烤烟、辣椒、油菜、养殖业、猪、牛、家禽等产业。人均粮食350斤,人均收入1350元。   新海村村内双庆彝族有个洞口,洞内有水、清澈见底,从洞内的岩石上流出,清凉可口;据有关专家测验,水富含较高的矿物质,此水属纯正矿泉水。望有关专家继续观察此水的水质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物质测试。   新海村内有一所烈士墓,位于田坝中间小山脚公路旁边。一九五二年土匪叛乱时,党组织派一名地下党员来调查土匪的情况,后来被当地土匪发现,被打死并丢尸在海幕二组的一个望天洞内。1968年,新阳乡党委政府调查曾派下的组织人员,又经过原来当过土匪的老年人罗占全的叙述,才从洞内把烈士的尸骨掉出来,被新阳乡党委政府追封为烈士(红军坟)。   --人口总数:2614人 农业人口:261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仡佬,水,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海一组至组,新院一组至组 生产总值:35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新海村   --自然条件: 资源:气候宜人   

青杠村

  青杠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由原建青杠、前进、五艾三个行政村合并,全村总户数669户,2966人,居住有汉、彝、苗、满、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30%,耕地面积2965亩,其中田183亩,林地面积2500亩,荒山、荒坡面积2560亩,常年人均产粮204公斤,人均年纯收入1450元。   村内无矿产资源,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支柱,村民用钱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做临时工。      --人口总数:2966人 农业人口:296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满,仡佬等民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五艾一组至七组 生产总值:4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烤烟,油菜籽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青杠村   


新海村特产大全




新海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