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村位于红林乡东南面,与林泉镇红林乡接壤,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形,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总户数506户,总人口209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7人,非农业人口10人,总耕地面积2439亩,其中农田40亩,全村10个村民组,居住有汉、彝、苗等民族。
--人口总数:2097人 农业人口:208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以实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为契机,促进安庆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所辖村:安庆一,二,三,四,五,鲜花一,二,三,四,五 生产总值:1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豆腐,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安庆村二组
--自然条件:本村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森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2217 | 551500 | -- | 查看 安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林社区 |
金林社区位于红林乡政府驻地旁,行政区面积为2.1平方公里,总户数1286户,总人口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5000人,流动人口及干部职工300人,居住有汉、彝、苗、满、白等民族,主要以商业及服务业为主。社区独特地里位置和有利的资源体系不得不使其繁华热闹,尤其是赶集日,车水马龙的场景堪比城市的喧闹,来当地投资经营的业主不断的增多,可以说这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一水晶加工厂进驻到我乡,总投资1500万,年产值达1.8万,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水晶加工厂的工作,为该场提供或推荐合格的工作人员,最终解决了红林乡600余人的就业问题,为红林乡在企业创造财富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为红林乡今后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总数:5300人 农业人口:5000人 非农业人口:300人 --行政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满 发展口号:保持0先进性,携手构建可持续发展稳定的红林社区。 --所辖村:金林社区街道 生产总值:397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业及服务业 名特产品:红林豆腐干 办公所在地:金林社区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500米,无霜期短,雨量充沛,气候凉爽。 资源:土地资源和原143厂遗留下来的厂房和房屋资源 |
安庆村 |
安庆村位于红林乡东南面,与林泉镇红林乡接壤,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形,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总户数506户,总人口209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7人,非农业人口10人,总耕地面积2439亩,其中农田40亩,全村10个村民组,居住有汉、彝、苗等民族。 --人口总数:2097人 农业人口:2087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以实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为契机,促进安庆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所辖村:安庆一,二,三,四,五,鲜花一,二,三,四,五 生产总值:1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豆腐,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安庆村二组 --自然条件:本村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森林 |
渔塘村 |
渔塘村位于乡西南面,总户数577户,总人口2323人,其中农业人口2322人,非农业人口1人;村行政区面积为13平方公里,耕地面约1448亩,所辖10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白,满等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每年有著名的苗族跳坡节在我村举行,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观看,这样的节日更加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构成了和谐美好的村寨;渔塘全年生产总值可达480万元,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等,此外,在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我村有的农户实行养鸡、鹅等养殖行业,今已初见成效;一直以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领其他人走致富路是我村的发展思路。 --人口总数:2323人 农业人口:2322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满 发展口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引领群众致富 --所辖村:渔塘一,二,三,四,庆边一,二,三,四,五,六 生产总值:4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渔塘村一组 --自然条件:本村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常年降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 |
桃井村 |
桃井村位于红林乡的南面,全村共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8.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全村总户数343户,总人口1408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人,非农业人口8人,耕地面积1225亩,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全年生产总值达463万元。我村作为生态家园和五园新春的建设示范点,新修的黔西北民居标致着我村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村农民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小康的生活,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带领下我村全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和谐美好的新农村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人口总数:1408人 农业人口:1400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桃井一,二,木孔一,二,三,夜桔一,二组 生产总值:46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桃井一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交通便利。 资源:土地,山林 |
红瓦房村 |
红瓦房村位于红林乡西南方向,全村总面积14.7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2642亩,辖 14 个村民组662 户2808人,其中,农业人口2808人,非农业人口0人。种植以烤烟、玉米为主,养殖以饲养猪、牛、鸡为主。 --人口总数:2808人 农业人口:28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柿花一,二,三,四,五,蒙井一,二,三,四,五,拉寨四个组 生产总值:5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拉寨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交通便利。 资源:土地,山林 |
六斗村 |
六斗村位于红林乡西北方向,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2亩,辖13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等民族。总户数583户,总人口2358人,其中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0人。耕地以种植玉米、脱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牛、马、猪、鸡、鸭为主,全年生产总值达495万元,我村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带领下积极调整产业,如今我村已成为种植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农民们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种植的方式已脱贫致富,老百姓们住进了新修的黔西北民居中,过上了小康生活,今后,我村将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精神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让农民增收致富。 --人口总数:2358人 农业人口:23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满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六斗,麻窝,迎香,仓上,红星,五星,长星,兴发,兴建,尧平, 生产总值:4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 玉米、脱毒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六斗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 资源:土地,山林 |
新坪村 |
新坪村位于红林乡东面,距乡三公里,全村总面积为11个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1782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488户1983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人,非农业人口3人,所辖10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满等民族,种植以玉米、小麦、油菜、烟叶为主,养殖以饲养猪、牛、鸡为主,在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以来,我村在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执行党的政策方针时强调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美好的新农村是当前我村全村人民的责任。 --人口总数:1983人 农业人口:1980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新坪一,二,三,四,尖坡一,二,三,四,五,六组 生产总值:55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油菜、烟叶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坪三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 资源:土地,山林 |
箐河村 |
箐河村位于红林乡东部,总户数214户,总人口896人,其中农业人口896人,非农业人口0人,所辖5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等民族;全村耕地面积838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年生产总值达197万元,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我村危房改造,生态家园等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老百姓们不再住危房,一栋栋的黔西北民居把我村装饰得无比的漂亮,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我村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把我村建立成繁荣、富裕、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人口总数:896人 农业人口:89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箐河一,二,三,四,五组 生产总值:19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箐河村一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 资源:土地,山林 |
漆树村 |
漆树村位于红林乡西北面,距乡8公里,总户数473户,总人口1881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人,非农业人口0人,耕地面积1664亩,全年生产总值达395万元,全村所辖10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等民族;漆树村属典型的喀什特高海拔村,全年降水量充足,在乡领导的带领和帮扶下,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烤烟等经济作物取得了很好的收成,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我村的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得有模有样,老百姓们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今后,我村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带领下,将更上一个台阶。 --人口总数:1881人 农业人口:188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6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留住青山绿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加强生态建设。 --所辖村:漆树,仲麦,水塘,石桥,尖山,阳庆,建兴,核桃,青杠,马落 生产总值:3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漆树组 --自然条件:本村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常年降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 |
川洞村 |
川洞村位于红林乡北面,辖11个村民组,总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784人,总户数466户,其中农业人口1784人,非农业人口0人。现有耕地面积1560亩,其中水田188亩,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养殖主要以猪、牛为主,全年生产总值达326万元。境内主要有汉、彝、苗、白等民族。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硬件设施已基本成型,现正处于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之中,是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人口总数:1784人 农业人口:178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 发展口号:在毕节试验区新一伦改革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美好的箐河村。 --所辖村:川洞,陈家寨,大坝,半坡,春风,高坡,庆脚,吉沙一,二,三, 生产总值:3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川洞组 --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 资源:土地,山林 |
雷响孔村 |
雷响孔村位于红林乡东面,离乡12公里,总人口141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2人,非农业人口8人;全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538亩,人均收入2300元,居住着汉、彝、苗、满等民族;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形,著名的一涧轰雷、石板仙人成为黔西八大景观之一,天人的圣地,亟待开发和利用。 全村在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苦干实干,积极向上,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的发展思路带领农民群众们发展致富。目前投入产业:冷水养鱼基地,企业的人力200人,物资达30万元,资金投入达60万元。如今已成立了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将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可达10000平方米,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将达到100人;此外还将建立一个5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力争在2020年人均增收达3400元. 雷响孔村居住少数民族生活风俗习惯非常的独特:端午时节包种子、月半祭老人、中秋吃月饼、正月闹元宵(唱花灯);此外民族风情也十分的浓厚,苗族跳坡节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节日,年轻人们可再跳坡节的时候寻求自己的伴侣;彝族的火把节也是村民们最为喜欢的节日,因为此节的寓意是庆祝今年丰收红红火火,日子也会过得红红火火;除夕夜过火把节寓意可驱魔辟邪,保平安;满足人的特别节日就是过搬金节。 --人口总数:1410人 农业人口:1402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满 发展口号:留住青山绿水,发展农业经济。 --所辖村:雷响孔村一,二,三,四,五 生产总值:56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 名特产品:中华鲟鱼 办公所在地:雷响孔村三组 --自然条件:气候怡人,风景优美,巅泉之水常年恒温 资源:天然的巅泉(潘家龙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