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滨州 >> 邹平市 >> 青阳镇 >> 化庄村

化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化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化庄村简介

  化庄村位于青阳南部半山区,东依青龙山,风景优美。化庄村现有人口1324人,常驻334户,其中党员33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运输、废旧收购、钢砂、磨料等支柱产业,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1626112 256600 0543 查看 化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化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化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化庄村

  化庄村位于青阳南部半山区,东依青龙山,风景优美。化庄村现有人口1324人,常驻334户,其中党员33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运输、废旧收购、钢砂、磨料等支柱产业,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西窝陀村

  西窝陀村位于青阳镇南部山区,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历史上著名的王薄起义旧址和风景秀丽的雕窝峪风景区,每年的阴历九月九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游玩观光。西窝陀村现有人口4086人,1058户,党员126人,村民代表58人,其中非党员代表29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运输、废旧收购、金属磨料加工等支柱产业,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镇“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耿家村

  耿家村位于青阳镇中东部,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居户696户2751人、耕地1700亩,党员69名,村民代表51名,2011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913元。2012年以来,耿家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镇开展的“抓作风、抓纪律、抓团结、抓发展”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耿家村实际,大力发展经济、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使全体党员的素质及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一、不断增强村“两委”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   一是按时召开“民主议政日”活动,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和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表决通过、会议记录完整、详实。   二是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确保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抓作风、抓纪律、抓团结、抓发展”集中教育活动,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引导党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打造了一支想事、谋事、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   二、积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要求,“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耿家村投入资金2万余元购置了会议桌椅、空调、更换了微机及电视机,对活动室进行了粉刷及装修,统一安装了制度框,设置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谈话室、计生服务室、综治维稳办公室、民兵连等群团组织活动室。做到了“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开展”,保证了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平安村庄”建设扎实有效   面对耿家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耿家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耿家村经济。耿家村每月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严格执行巡逻制度,治安保卫制度,违法违纪案件明显减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时进行检查,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耿家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在社区建设和土地流转上寻求突破。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认真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三是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  

醴泉村

  醴泉村位于青阳镇南部,原名南陈村,2006年6月6日更名为醴泉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660户,2540人,其中党员74人,村民代表39人。全村耕地面积1900亩,林地6000余亩,全村主要产业有运输业、石材加工业、餐饮服务业,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是靠镇内企业打工为主。   醴泉村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组织筹措资金,投资30余万元,新打机井一眼,安装自来水工程改善村民的用水问题;投资50万元,加大村内小街巷硬化力度,硬化村内小街巷,共2.5公里,9000多平方米;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投资5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善,提高了办公条件。工作扎实到位,严格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极大的促进了醴泉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醴泉村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加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建设。一方面,适应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强化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增强工作合力。坚持“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每一项工作都提前交换意见,进行沟通,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以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为总抓手,抓好党员队伍的管理,常年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使党员在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   著名的醴泉寺风景区坐落于醴泉村南的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幽美,坐南面北。大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殿西有一古钟,径口2米,高3米有余,撞击之声,响彻数里。阁南为大雄宝殿,能容千人。中有释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1米多高。殿后有东西两个跨院,东为范公祠、西为三星殿等,整个建筑完整和谐,浑然一体。现存有唐志公之碑与石佛头像。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醴泉寺作为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寺遗址和一代名相范仲淹的求学故地,仍不失为人们吊古励今的游览胜地。  

浒山村

  浒山村位于青阳镇最东端,是青阳镇的“东大门”,距镇政府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57户2320人,耕地1900亩,党员48名,村民代表43名,2011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957元,村民以废旧橡胶回收及加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作为我省乃至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橡胶能源基地,今年以来,浒山村在青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镇开展的“抓作风、抓纪律、抓团结、抓发展”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浒山村实际,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使全体党员的素质及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一、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自去年换届以来,通过新班子的磨合,班子战斗力明显提高。在两委班子建设上,一是促进团结,严格程序。二是明确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三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提高了两委成员的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转变了工作作风。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一是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确保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按时召开“民主议政日”活动,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和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表决通过,会议记录完整、详实。三是通过组织开展“抓作风、抓纪律、抓团结、抓发展”集中教育活动,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提高了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保证满足开展活动需要   按照《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规范》,浒山村投入资金两万余元购置了会议桌椅、空调、更换了微机及电视机,对活动室进行了粉刷及装修,统一安装了制度框,设置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谈话室、计生服务室、综治维稳办公室、民兵连等群团组织活动室。做到了“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开展”,保证了村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迁占清理任务。二是积极配合重点工程指挥部完成了寿济路两侧的拆迁及建设工作。三是完成村内两条道路的排水沟建设工作。四是完成村内环境整治及垃圾清运工作。   四、“平安村庄”建设扎实有效   今年浒山村狠抓稳定工作,每月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严格执行巡逻制度,治安保卫制度,违法违纪案件明显减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时进行检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浒山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宣传到位,在社区建设和土地流转上寻求突破。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认真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三是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  

东窝陀村

  东窝陀村位于青阳镇东南部山区,全村户数557户,2160人,村两委成员4名,党员65名,村民代表32名,4个生产小组,村庄面积1平方公里,荒山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1660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0200元,距镇府10公里。近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12年全村硬化道路8公里。   一、健全工作机制,打造高效队伍。“打铁还须自身硬”。按照镇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务全部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民主决策、阳光运行。同时,将村里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监理会,对村级事务决策、村级财务管理实行全程监督。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我们推行了党员积分制管理,按照因事、因人管理的原则,设立党员管理情况,引导党员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打造了一支想事、谋事、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   二、夯实基础建设,打造美丽村庄。抓住列为镇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村情实际,对照“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共筹资19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15公里。有线电视入户90%以上,通讯覆盖率达98%,宽带布线路全覆盖,数字化、信息化逐年迈进。去年投入资金20万元,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进行了围墙维修、庭院平整、绿化以及基本办公设施配备。   三、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解决的问题:面对东窝陀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东窝陀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东窝陀村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果树业和蔬菜产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东窝陀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促进了农村劳务输出。   四、致力文明创建,构建和谐村风。以“村民富、村庄好、村风正”的指导方针,抓好“文明村”创建工作,2011年被市评为“文明村”;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调动了村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增强了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这些年我们以“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改陋习、树新风”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些树文明新风活动,组建了文明宣传小分队,大力宣传计生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政策等知识,切实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和观念,2012年无治安、刑事、群体性案件,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钟家村

  一、概况   钟家村位于青阳镇驻地,北临青银高速你,321省道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钟家村现有6个小组,452户人家,人口1894人,耕地面积1878亩,人均纯收入10788元。现有支部一个,党员41名,村民代表30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县镇要求,村内配备了电视机、档案橱、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投资3万余元对党的阵地建设作了积极地改善,使党员干部有了学习、互相交流和决策的场所。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岁,提高了活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公示,使干部做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群众也能及时联系村两委成员得到帮助。严格贯彻和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加强了支部对党员的联系,提高了党员和代表对村内事务的参与积极性。村内大事做到一事一议,凡事必议,对群众反馈意见及时登记。   三、社会民生事业   钟家村群众以农业、工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宣传和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扶持群众发展种养、殖业,促使市场繁荣,活跃城乡经济。村级道路改造,方便群众出行,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为民办事,亮化了村级面貌,方便了群众出行。  

刘家村

  刘家村位于青阳镇东部,全村1035户,4134口人,耕地面积2578亩,党员105人,村民代表46人,8个生产小组,村庄面积1平方公里。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以包装印刷、金属熔炼、废旧回收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03元。先后获得了镇“五个好党支部”、县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党员教育,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更加增强   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一是两委成员明确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责任,团结协作,认真负责。二是促进团结,注重与班子成员的交流和沟通,重大事项的决策坚持按照“会前个别沟通,会上充分酝酿讨论,会后公布实施”的原则,集思广益,确保每一项决策科学合法,使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满意。三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切实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热情,转变工作作风。基层组织建设再上台阶。一是加强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学习培训,以开展活动促进发展,组织开展了“抓作风、抓纪律、抓团结、抓发展”党员集中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二是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务、村务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按时召开“民主议政日”活动,及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传达好上级精神并做到会议记录完整、详实,重大事项表决通过。   二、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配合镇党委镇府搞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一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按时完成迁占清理任务,确保会仙社区12幢住宅楼定位、铺线、开工建设,目前12幢楼以全部封顶,正在内外装修中。二是积极工作,确保天然气入镇工程顺利。三是为方便群众,募捐43万多元修通了东浒路至4月8庙会通山路。四是积极配合重点工程指挥部完成了垃圾中转站迁占工作。五是成功流转土地1200多亩,并成立了泰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平安村庄”建设扎实有效。今年刘家村狠抓稳定工作,建立健全了治安调解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调解处理,违法违纪案件明显减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按时进行检查,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刘家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做好社区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制定好刘家村拆迁补偿标准,确保开工建设的12幢住宅楼按期交工,配套设施完善,旧房按期拆除,群众搬迁入住。二是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更加规范,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完成中心工作。以党建为抓手,认真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积极完成党委政的各项中心工作。  

马埠村

  马埠村位于青阳政府所在地的东北方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385户,1563人,其中党员36人,村民代表20人。全村耕地面积1221.11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年人均纯收入1092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土地承包费。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马埠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马埠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马埠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   近年来,我们村两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促进各项事业的进行。一是春节过后我们村从刘家社区共迁出59个坟,保证了刘家社区顺利开工。二是花1万多元装修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安上了空调、电视,制度并上墙,为党员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协调配合重点指挥部修好了村北的生产路,方便村民的农业生产。四是积极筹资,在村北打自来水,解决全村人民吃水的问题。   几年来,马埠“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进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多次被县、镇表彰。面对现实,勤劳智慧的马埠人毫不满足于现状,一如既往地走“经济强村、科学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开创马埠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青阳村

  青阳村支部成员五人,村委成员三人,两委成员共八人,女委员一人,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五人,有四个片长,村两委成员及片长等人实行每天上班指纹签到制度,下设16个生产小组,现有人口5100人,1200余户,有党员147名,分七个党小组,村民代表56人。村坐落在青阳镇政府驻地,寿济路从青阳村穿过,村离省会济南60公理,距县城10公里,交通便利。青阳村现有各类企业150余家,全镇纳税大户绝大多数是青阳村的,其中,广富集团、开泰集团、玉玺炉料等全是我们村的,他们经常为我们村的公益事业做贡献。村现有耕地4630余亩,以前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今年己全部进行了土地流转,去年青阳村的人均纯收入11202元。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根据青阳村实际情况,大胆开拓创新。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村“两委”决定,在青阳村实行土地集中经营。为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村两委组织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到青岛、长山镇等等县内外土地流转、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经过村“两委”成员努力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土地流转顺利完成,合作项目顺利落地。截止目前,流转土地4300余亩。   2012年三月份青阳村成立邹平县金圆蔬菜专业合作社审批通过,现有合作社有土地4100亩,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120万元.现合作社有蔬菜大棚11个260余亩,苗木种植230余亩,中药材种植3600余亩。蔬菜大棚种植以菜椒、黄瓜、西红柿等,苗木以种植松柏为主,中药材种植以种植菊苣为主。截止目前,种植菊苣,兑现农民承包费230多万元,耕地、播种、施肥投资300多万元,总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现在每天大约有500多个劳动力在管理菊苣,每天的管理费用在2万元左右。   市委组织部长张凯、县委王传民书记、先后多次到青阳村座谈和指导工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县电视台、全县党建观摩会先后到青阳村进行了采访和宣传报导。  

郭庄村

  郭庄村位于青阳镇南部,占地面积310亩,社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全村人口1194人,292户,党员43人,村民代表30人。现有幼儿园1处、公共汽车站1处、社区门诊一处、居民娱乐场1处。近年来,村两委成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下大力气致力于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努力构建管理有序、文明诚信、和谐友爱、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繁荣、治安良好的文明社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2012年先后被授予“敬老模范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徐家村

  徐家村位于青阳镇政府驻地南部约1000米,现有常住人口1162人,住户303户,其中党员40名,村民代表34人。近年来,在镇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的齐心努力下,徐家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新农合,新型城镇养老保险的参合率都达到了95%以上,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自去年我镇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以来,徐家村的党员积极响应,参政、议政的热情普遍提升,村里的村务、政务、财务都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党员的素质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徐家村也多次受到县、镇的表彰奖励。  

韩家村

  韩家村现有986人,248户,耕地面积881亩,村两委成员3人,兼职率100%,全村有党员29名,村民代表30名,是青阳镇政府驻地。寿济路依村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经商、运输业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0808元。   村两委坚持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内街道硬化率达95%以上,今年新硬化村外生产路6.5公里,村级办公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尊老敬老风尚,今年被县老龄委评为“模范村老工委”称号,倡树模范典型,评选出了“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批先进典型,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都能自觉做到“门前三包”,街内街道实现了净化、美化。  

代庄村

  代庄村位于青阳镇西南部,现有514人,132户,全村耕地面积338亩,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女委员1人,全村党员20名,村民代表30名。运输业为村民致富的主业。代庄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街道硬化率达98%,三条主要街道实现亮化,建有功能完善的村级办公场所。代庄村民风淳朴,计划生育工作获镇一等奖。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文明行动中,村民自觉做到门前“三包”,村委制定长效保洁机制,实现了村内街道干净整洁。  

贾庄村

  贾庄村位于青阳镇西南部,132户,516人,全村耕地面积310亩,林地200亩。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女委员1人,全村有党员17人,村民代表30人。餐饮业为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1286元   贾庄村基础设施完善,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场所,有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使为民服务代理更便捷、及时。村内设有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备齐全,为广大村民提供茶余饭后的健身场所。村内街道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落后,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家家户户做到“门前三包”,整齐有序。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好媳妇”、“好婆婆”、“模范老人”和“敬老模范个人”。   同时,贾庄村还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十户联保,夜间巡逻队等,坚持群策群治,搞好平安建设。现在,全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干群关系融洽。   贾庄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多次受到表彰。2012年,贾庄村被授予“滨州市文明村”、“镇年度考核一等奖”、“镇计划生育一等奖”、“镇五个好党支部”等称号。  

新立村

  新立村位于青阳镇的中部,现有人口403人,110户,现有党员31名,村两委成员共4人。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0915元。今年以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结合新立村实际,积极建设新农村。现将新立村情况作如下简介:   一、组织健全,管理民主   新立村,村级领导班子健全,班子成员个个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硬。自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以来,新立村严格民主议政日会议纪律,党员积极参会、议会,外出党员积极回报思想,交流经验,对家乡发展和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严格发挥民主议政日的重要作用,实行民主决策,建立起了规范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两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新立村实际的目标和年度计划,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   二、规划合理,设施配套   新立村专门请有关领导、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电网改造,充分保障人民的用电及安全。新立村目前规划一致、房屋整齐、路面洁净、绿树成荫,2012年投资6万余元新建了文化广场、门球场和农村书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新建地埋式垃圾池一处,配备专职的环保人员,极大改善了新立村村容村貌。配套的基础设施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素质提高,经济发展   村民素质的提高,是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新立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村支部、村委会联合出台专门规定,激励约束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确保了入学率达到100%,结合远程教育节目,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技术,向农民传播致富信息,通过文明一条街宣传拦、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可以说,新立村已形成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的良好村风。  

西董村

  西董村位于青阳镇西部与济南章丘市接壤,全村总人口1954人,耕地面积1985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健全共四人组成,其中女委员一人。现有党员53人,村民代表30人,村民经济来源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工商贸易业为辅。   西董村基础设施完善,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场所,有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村内设有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备齐全,为广大村民提供茶余饭后的健身场所。村内街道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落后,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家家户户做到“门前三包”,整齐有序。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好媳妇”、“好婆婆”、“模范老人”和“敬老模范个人”。   同时,西董村还组建了义务巡逻队,村干部带班巡逻,发挥人民调节机制,坚持群策群治,抓好平安建设。现在,全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干群关系融洽。   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员实行积分制加强管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多次受到表彰。2012年,西董村被授予“镇计划生育年度考核一等奖”、“镇综合考评二等奖”等称号。  


化庄村特产大全




化庄村景点大全